群落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的区别

群落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本文通过 引据生态学文献,试图澄清这两个概念。

1.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

1.1 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

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植被也沿经度或纬度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称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1.1.1 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称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植被在陆地上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状况。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南到北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与此相应,植被也形成带状分布,在北半球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1.1.2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分布

以水分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这种分布格式,称为经向地带性。

例如,我国温带地区,沿海分布夏绿阔叶林,离海较远的地区,分布草原植被,到了内陆,分布荒漠植被。

植被的经向地带性和纬向地带性统称水平地带性。

1.2.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地球上植被分布的带状排列,不仅表现为在平地从南到北的变化,而且也表现在山地从下到上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的升高,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太阳辐射增强,风速增大,水分和土壤条件也发生变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也随海拔升高而发生改变。通常表现为依次成条带状更替。如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林、高山冻原。

植物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都是我们所发现的生态序谱结构的个例。

因此,高山上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更替现象叫做“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而不是“某个群落的垂直结构”。

2.群落的结构

主要描述一个群落内部各种生物的空间配置。

2.1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①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象.②复合体是指不同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象.③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度大.

2.2垂直结构:

一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配置。

最直观的是分层现象,如:

植物的分层现象

鸟类分层现象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分布是论述多个群落的分布格局,群里的结构是论述一个群落的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不能混为一谈。

群落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本文通过 引据生态学文献,试图澄清这两个概念。

1.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

1.1 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

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植被也沿经度或纬度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称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1.1.1 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称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植被在陆地上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状况。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南到北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与此相应,植被也形成带状分布,在北半球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1.1.2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分布

以水分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这种分布格式,称为经向地带性。

例如,我国温带地区,沿海分布夏绿阔叶林,离海较远的地区,分布草原植被,到了内陆,分布荒漠植被。

植被的经向地带性和纬向地带性统称水平地带性。

1.2.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地球上植被分布的带状排列,不仅表现为在平地从南到北的变化,而且也表现在山地从下到上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的升高,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太阳辐射增强,风速增大,水分和土壤条件也发生变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也随海拔升高而发生改变。通常表现为依次成条带状更替。如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林、高山冻原。

植物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都是我们所发现的生态序谱结构的个例。

因此,高山上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更替现象叫做“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而不是“某个群落的垂直结构”。

2.群落的结构

主要描述一个群落内部各种生物的空间配置。

2.1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①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象.②复合体是指不同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象.③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度大.

2.2垂直结构:

一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配置。

最直观的是分层现象,如:

植物的分层现象

鸟类分层现象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分布是论述多个群落的分布格局,群里的结构是论述一个群落的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不能混为一谈。


相关文章

  • 园林生态学
  • 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 境相互作用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景观生态学 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 ...查看


  • 生态学考研试题
  •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因子 生活型谱 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 林德曼效率 群落排序 生态对策 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 ...查看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种间关系.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难点]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 ...查看


  • 生物地理学复习
  •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适应:是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①生物 ...查看


  • 植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 生物圈 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 2. 生物膜: ...查看


  •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复习
  • 必修3·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生物群落 1.概念: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实 例: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应该是多个种群 ...查看


  • 生态学简答与论述
  •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2.生物圈: 3.尺度: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 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六.论述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查看


  • 高三生物考点总结
  • 2014年高考高中生物考点梳理 2013年12月 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元素组成 (2)氨基酸结构通式 (3)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 (4)肽键化学式 (5)蛋白质的功能 (6)蛋白质结构多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教案
  • 群落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方法与过程 (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学会用目测估计法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情感态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