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小政府大社会

标签:社会体制改革

● 南都社论

把社会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先导,在当下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具备可行性。在上篇社论中,我们把社会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公共服务不均等(不充分)和社会自组织发育不强,其实这项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可以更加宽泛地来理解。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阐述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终极诉求时,明确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开放”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专家指出,不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其实目的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体制改革或说社会建设包罗的范围极广,凡是有利于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可纳入进来。

具体来讲,社会体制改革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又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实都是对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的切实回应。温家宝总理讲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而这种幸福感和尊严感的最基础依托便来自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到财富创造、社会发展的成果。先贤对一个公平社会的设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我们固然不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但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的现实也提醒我们,其实公平不是效率的死敌,两者可以兼顾和平衡,而合理的收入分配则是达致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一个命题是城乡平等。公报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农民和农村一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肇始于农村的改革让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之下,“三农”依然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实现城乡平等,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强化农村的公共服务,祛除农民的身份色彩,凸显公民的权利意识。此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平等的城乡关系都有交集,因为社会保障必然倾向于扶助弱者,消弭差距。

社会体制改革当然离不开社会建设,即确保社会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权利,提高社会自我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毋庸讳言,我们长期处在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中,作为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社会结构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只有“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才是合乎需要和潮流的。有学者提出这一改革应建立在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和制止社会溃败三个基本点上,而这三个环节所共同需要的则是法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护卫。给民间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制度空间,让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社会的再造自由舒展,在更多的社会领域让权利入主而让权力退场,实为题中应有之义。何况在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的形势下,中国也迫切需要一种更长远更有效的治理结构,来回应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紧迫吁求。只有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不妨这样理解,更公平更正义,是社会建设的目标,更是其能顺利进行的价值保证。

公报围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展开的论述,回应的恰恰是民众的诉求。人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也是所有改革的目的,所有正在或即将进行的社会体制变革,必须围绕人这一不变主体来进行。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改革社会体制,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并在此基础上纠正权力的治理伦理,应当是我们的明确目标。无论是“至死方休”的悲壮,还是“更有尊严”的承诺,都需要社会健康机理的积极回应和不懈推动。

标签:社会体制改革

● 南都社论

把社会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先导,在当下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具备可行性。在上篇社论中,我们把社会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公共服务不均等(不充分)和社会自组织发育不强,其实这项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可以更加宽泛地来理解。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阐述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终极诉求时,明确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开放”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专家指出,不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其实目的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体制改革或说社会建设包罗的范围极广,凡是有利于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可纳入进来。

具体来讲,社会体制改革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又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实都是对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的切实回应。温家宝总理讲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而这种幸福感和尊严感的最基础依托便来自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到财富创造、社会发展的成果。先贤对一个公平社会的设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我们固然不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但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的现实也提醒我们,其实公平不是效率的死敌,两者可以兼顾和平衡,而合理的收入分配则是达致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一个命题是城乡平等。公报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农民和农村一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肇始于农村的改革让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之下,“三农”依然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实现城乡平等,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强化农村的公共服务,祛除农民的身份色彩,凸显公民的权利意识。此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平等的城乡关系都有交集,因为社会保障必然倾向于扶助弱者,消弭差距。

社会体制改革当然离不开社会建设,即确保社会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权利,提高社会自我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毋庸讳言,我们长期处在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中,作为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社会结构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只有“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才是合乎需要和潮流的。有学者提出这一改革应建立在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和制止社会溃败三个基本点上,而这三个环节所共同需要的则是法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护卫。给民间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制度空间,让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社会的再造自由舒展,在更多的社会领域让权利入主而让权力退场,实为题中应有之义。何况在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的形势下,中国也迫切需要一种更长远更有效的治理结构,来回应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紧迫吁求。只有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不妨这样理解,更公平更正义,是社会建设的目标,更是其能顺利进行的价值保证。

公报围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展开的论述,回应的恰恰是民众的诉求。人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也是所有改革的目的,所有正在或即将进行的社会体制变革,必须围绕人这一不变主体来进行。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改革社会体制,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并在此基础上纠正权力的治理伦理,应当是我们的明确目标。无论是“至死方休”的悲壮,还是“更有尊严”的承诺,都需要社会健康机理的积极回应和不懈推动。


相关文章

  • 从十大主流报纸新年社论感知中国
  •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社论最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气质和情怀,人们也能从中精准地把握这个时代的特质. NO.1 人民日报社论:广大群众鞭策党 太阳每天刷新着地球,转眼之间,又是新年.2015,时间会如何奔跑?世界将如何生长?你我将有怎样的明天? ...查看


  • 社论:校车安全反思,悲痛须化为变革力量(南方都市报 2011-11-18)
  • [社论]校车安全反思,悲痛须化为变革力量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 811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11-18 作者:南都社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距离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的 ...查看


  • 南都社论:权责一致,终身问责才有意义
  • 2013年08月13日 08: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分享到: 4人参与 1条评论 近日,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对审判环节疑罪从无原则.证据裁判原则 ...查看


  • "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
  • 公元1958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个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尽早改变我国落后面貌&q ...查看


  • 中国改革开放
  • 重 庆 邮 电 大 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中国改革开放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01104班 姓名:徐健辉 学号:2011210119 中国改革开放 China's reform a ...查看


  •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路径探析
  • 摘要:基于国内基层管理创新的典型模式分析,提出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路径:即第一阶段从"强政府弱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状态转变:第二阶段从"小政府大社会"向 ...查看


  • 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小政府强政府
  • 建设大社会 好社会 小政府 强政府 全省社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汪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朱小丹出席 27日,全省社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是在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全部完成省.市.县(区.市)三级社 ...查看


  • 人民日报国庆64周年社论的看点有哪些?
  •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历经磨难而从"东亚病夫"病榻上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纪念日. 站在新的历史界岸上回首64年前的中国历史,把中国放在遭受百年屈辱史和外部势力此消彼长的国际环 ...查看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区别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区别 1958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1958 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南宁会议上批评"反冒进",说1956年中央领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