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机制

・496・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12卷第7期Chin J Emerg Med ,July 2003,Vol.12,No.7

・综述・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机制

刘郁

张海鹏

脂类和蛋白质水解、NO 生成、核酸内切酶介导的DNA 降解、以及激酶/磷酸

位点裂解蛋白质。凋亡蛋白酶结构上是酶原,通过自发性蛋白溶解或被其它急性脑卒中、心脏骤停,中毒等因

素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因。这种损伤的发生机制近年展开的研究较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一、脑缺血类型

一般认为,当缺血的严重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引起神经元胞膜去极化时,即触发损伤机制。动物模型中,大脑皮层血流下降到(10ml/100g)/min(或基线的20%时)就可触发损伤,如果缺血性去极化极短暂(1~2min ),再灌流不仅可使神经元存活,还可对继之更为严

重的缺血产生耐受,即所谓的缺血预适应。中等长度的缺血性去极化(5~30min )之后再灌注,使神经元可能部分地或全部地恢复有氧代谢、ATP 合成、胞膜复极等功能。但在其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再灌流损伤),这些变化决定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而长期性缺血

去极化(>30min )

,不管其后是否发生再灌注均导致神经元死亡。非神经元细胞死亡要求更长时间的缺血(>

60min )

。在全脑缺血时(心脏骤停、中毒等)神经元对缺血性损伤有选择性易感性。按易感程度由高至低排列为:1)海马区:CA 1、CA 4>CA 3>颗粒细胞;(2)小脑:普肯野细胞>星状细胞和篮状细胞>颗粒细胞>高尔基细胞;3)纹状体:小神经元和中等大神经元;(4)大脑皮质:第3、5、6层>第2和4层。

二、分子水平的变化

1. 钙离子平衡失调:脑缺血和再灌注强烈干扰神经元的Ca 2+平衡,细胞内Ca 2+超载在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

起重要作用

[1]

。细胞内Ca 2+增高触发作者单位:518036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刘郁);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张海鹏)

酶活化;线粒体Ca 2+超载也引起自由基生成增多,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

2. 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自由基主要有氧自由基和NO 两种,自由基能与DNA 、蛋白质和脂类反应引起不同强度损伤和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线粒体有氧代谢中耗氧量的2%~

3%生成氧自由基[2]

。体内的保护机制如抗氧化酶(SOD 、水解酶、谷胱甘肽

过氧化酶),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维生素E 、! -胡萝卜素)在正常情况下均可避免自由基的损伤。然而在缺血

再灌注之后,自由基生成大大超过其保护机制的作用,从而导致DNA 、蛋白质、脂类的损伤。3. 线粒体通透性改变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MPT )许多研究发现线粒体在坏死性和凋亡性的细胞死亡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是短时间缺血后多种损伤途径中的共同事件,MPT 的发生是

线粒体膜孔开放的结果[3]

。缺血后神经元出现ATP 耗竭,细胞内Ca 2+超载、自由基、受体介导的死亡信号(Fas 和TNF-R ),以及促凋亡和抗调亡的Bcl -2家族蛋白的表达均可引起线粒体膜孔开放。MPT 的结果是线粒体肿胀,内膜极化,氧化磷酸化脱耦联,超氧化物生成增多,基质Ca 2+

外流,以及内膜蛋白(细胞色素C 、调亡诱导因子AIF )释放,AIF 可活化效应性凋亡蛋白酶[4]。由于受累线粒体数目和ATP 消耗

的不同,MPT 最后可造成神经死亡或者凋亡

[5]

。MPT 假说将缺血和再灌注时发

生的各种损伤机制综合到一起,因而近处来颇受研究者注意。

三、凋亡蛋白酶(Caspases )凋亡蛋白酶是参与炎症和凋亡的底

物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s 能在天冬氨酸残基附近的特异Caspase 裂解而活化。Caspase " 通过活化IL -1! 而参与炎症反应,其它

Caspases (如3、7、8、9)

,则特异性参与凋亡的始动过程和执行过程。现认为Caspase 3是MPT 后凋亡的效应因子。Caspse 3活化的途径主要有二条。线粒体依赖性途径:细胞色素C 和凋亡活化因子-1(APAF -1)释放进入胞浆,在胞浆中与Caspase -9结合,引起其自

溶性活化,之后Caspase 9活化Caspase 3。Caspase 3已证明使线粒体膜孔开放,

这可能是其正反馈通路[6]

。线粒体非依

赖性途径:死亡性受体活化(如TNF -R 和Fas )引起Caspase 8活化,其可直接活化Caspase 3,Caspase 3活性可被凋亡蛋白1和2的抑制剂以及神经元凋亡

抑制蛋白所抑制

[7]

。应用Caspase 抑制剂减少Caspase 3活性和细胞死亡。

四、基因表达

短暂缺血后脑内至少有近100种基

因表达[8]

。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

RNA 合成)和移位(蛋白质合成)两个水平上。缺血引起结构性转录因子表

达和继发的诱导性转录因子表达,这些转录因子发出的信号使mRNA 合成发生变化而其相应的蛋白质或促进或抑制神经元存活。程序化细胞死亡由基因表达而引起。mRNA 转录增多不一定都有蛋

白质增加,因为在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质合成是被抑制的,存活下来的神经元这种抑制很短暂,而进展到死亡的神经元

则出现不可逆抑制。

1. mRNA 转录:每一种基因的

mRNA 都受转录因子调控。体外研究表明缺血预适应需要有新mRNA 和新蛋白质合成。在脑内,亚致死性缺血(颈动脉夹闭2min 或MCAO 10min ,大鼠)可使脑对其后的缺血(从缺血后24h 持续

2~5d )发生耐受。这一耐受窗与新基因表达时程一致,并与即早基因(c-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12卷第7期Chin J Emerg Med ,JuIy 2003,VoI.12,No.7、热休克蛋fos 、c-jun 、jun-B 、jun-D )

白、抗氧化酶(MnSOD 、水解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MPT 抑制剂(BcI

[]

-2、BcI -x 1)上调有关9。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也与新基因表达有关。

2. 即早其因(immediate earIy genes ,:缺血后再灌注几分钟便有即早IEGs )

基因表达,IEGs 是调控各种效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再灌注后30min 有c -fos 、c -jun 表达,3~4h 达峰值,持续1~4d 。免疫组化研究证实在短暂脑缺・497・

377. 移至胞核,起转录因子作用,诱导凋亡

[13]

。缺血后神经4KIuck RM ,Bossy -WetzeI E ,Green DR ,et 效应基因表达,如Bax

aI. The reI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元内已发现Bax 信使和蛋白表达增加。

mitochondria :a primary site for BcI -2

Bax 量高于抗凋亡蛋白BcI -2和BcI -reguIation of apoptosis. Science ,1997,2751

x 1,造成Bax 同源二聚体形成,并与线

粒体外膜结合引起或者增加MPT 的危[14]险。这导致细胞色素C 释放和凋亡执行瀑布的活化。一般情况下Bax 诱导的MPT 导致凋亡,但在无蛋白酶活化情况下Bax 引起坏死。

六、炎症反应

1132-1136.

5Leist M ,SingIe B ,CastoIdi AF ,et aI.

IntraceIIuIar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decision

between apoptosis and necrosis. J Exp Med ,1997,18511481-1486. 6

Marzo I ,Susin SA ,Petit PX ,et aI. concentration :a

swetch

in

the

血后IEGs 翻译为有功能的蛋白质。IEGs 的转录和翻译的增加,在缺血后是非特异性的;可以出现在存活的神经元,濒死的神经元,以及无缺血神经元。然而在选择性敏感神经元最为明显。另外神经元死亡前有迟发性IEG 转录(尤其是c -fos )增加。

3. 效应基因(effector genes )

:最早上调的效应基因可能是热休克蛋白,其后是各种增加或减少其表达编码各种蛋白质的基因。大量研究确认,热休克蛋白起分子伴侣的作用,与胞浆蛋白质结合并辅助其折叠运输和装配。在应激下,热休克蛋白移位到胞核中,故其在mRNA 的合成、处理、运输等中起重要

作用[10]。缺血预适应诱导神经元产生HSP -7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应用病毒载体使大鼠HSP -70过度表达则改善

脑缺血后神经元存活

[11]

。五、凋亡效应因子和程序化死亡细胞

缺血后某些新基因表达诱导凋亡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归属于程序化细胞死

亡(programed ceII death ,PCD )

。缺血后PCD 发生机制可能有:

(1)死亡决定簇相关受体(Fas 和TNF -R )的表达和活化;(2)P53介导的促凋亡性BcI -2家族蛋白Bax 的上调。神经元Fas 或TNF -R 的表达与Fas 配体和TNF -! 分泌增加共同活化死亡受体信号,通过凋亡蛋白酶-8的活化、MPT 以及效应性凋亡蛋白酶的活化促进凋亡。DNA 损伤可激活两种调节p53的激酶,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空变激酶(ATM )和DNA 依

赖性蛋白激酶(DNA -PK )

。ATM 磷酸化p53,DNA -PK 磷酸化p53抑制蛋白

mdm -2[12]

。结果是p53活化,然后转

短暂脑缺血促进小胶质细胞、内皮Kroemer G. Caspases disrupt mitochondriaI 细胞和神经元表达和释放促炎因子,如

membrane barrier function. FEBS Lett ,1998,TNF -! 和IL -1"

。这两者又刺激其它4271198-202.

细胞因子上调(如促炎因子IL -6、IL

7Deveraux OL ,Reed JC. IAP famiIy proteins

-8以及抗炎的IL -4和IL -10)

。促炎-suppressors of apoptosis. Genes Dev ,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和白细胞选择素、1999,131239-252. 8Koistinaho J ,HokfeIt

T.

AItered

gene

ICAM-1、ICAM -2、血管细胞粘附分expression in brain ischemia. Neurorecept ,子(CD31)以及整合素(" 1和" 2)的1997,811-8.

表达。结果是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9

Abe H ,Nowak TS. Gene expression and 微血管栓塞,导致继发性缺血。另外,induced ischemic toIerance foIIowing brief 整合素("

1和" 2)和巨噬细胞穿越血insuIts. Acta Neurochir Exp ,1996,5613-脑屏障释放自由基(NO 、超氧化物、8.

ONOO -)和其它有毒因子,而对神经10Manzerra P ,Brown IR. The neuronaI stress 元起毒性作用。在短暂脑缺血时可见小response :nucIear transIocation of heat shock 胶质细胞活化而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proteins as an indicator of hyperthermic stress. 少见。炎症反应造成神经元死亡的机制Exp CeII Res ,1996,229135-37.

为继发性灌注不良或自由基生成。

11Yenari MAA ,Fink SL ,Sun GH ,et aI. Gene therapy with HSP72is neuroprotective in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脑损伤分子机制rat modeIs of stroke and epiIepsy. Ann 已经有了较多研究,细胞内Ca 2+超载NeuroI ,1998,441584-591.

和自由基仍是损伤的重要因素,蛋白酶12

Shieh SY ,Ikeda M ,Taya Y ,et aI. DNA 和炎性细胞因子活化与缺血神经元死亡damage -induced phosphoryIation of p53有关,基因表达变化对于神经元和周围aIIeviates inhibition by MDM2. CeII ,1997,

细胞死亡或存活意义重大,线粒体由于911325-334.

其MPT 而成为多种损伤途径的交汇点。

13Yin C ,Knudson CM ,Korsmeyer SJ ,et aI.

Bax suppresses tumorigenesis and stimuIates 参考文献

apoptosis in vivo. Nature ,1997,38516371Kristian T ,Siesjo BK. CaIcium in ischemic -640. ceII death. Stroke ,1998,291705-718. 14

Zamzami N ,Breimer C ,Marzo I ,et aI. 2

FIoyd RA.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Is. In :SubceIIuIar and submitochondriaI mode of WeIch KMA ,KapIan LR ,Reis J ,et aI. action of BcI-2Iike oncoproteins. Oncogene ,eds. Primer on CerebrovascuIar Disease. San 1998,1612265-2282.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1997. 165-15司良毅. 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

169. 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N -乙酰半

3

Azmazmi N ,Marchetti P ,Castedo M ,et aI. 胱氨酸的保护作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SeguentiaI

reduction

of

mitochondriaI

志,2000,28165-68.

transmembrane potentiaI and generation of (收稿日期:2002-12-06)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earIy programmed (本文编辑:吴雪海)

ceII death. J Exp Med ,1995,1821367-

(局部缺血对侧脑半球神经元)

・496・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12卷第7期Chin J Emerg Med ,July 2003,Vol.12,No.7

・综述・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机制

刘郁

张海鹏

脂类和蛋白质水解、NO 生成、核酸内切酶介导的DNA 降解、以及激酶/磷酸

位点裂解蛋白质。凋亡蛋白酶结构上是酶原,通过自发性蛋白溶解或被其它急性脑卒中、心脏骤停,中毒等因

素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因。这种损伤的发生机制近年展开的研究较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一、脑缺血类型

一般认为,当缺血的严重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引起神经元胞膜去极化时,即触发损伤机制。动物模型中,大脑皮层血流下降到(10ml/100g)/min(或基线的20%时)就可触发损伤,如果缺血性去极化极短暂(1~2min ),再灌流不仅可使神经元存活,还可对继之更为严

重的缺血产生耐受,即所谓的缺血预适应。中等长度的缺血性去极化(5~30min )之后再灌注,使神经元可能部分地或全部地恢复有氧代谢、ATP 合成、胞膜复极等功能。但在其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再灌流损伤),这些变化决定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而长期性缺血

去极化(>30min )

,不管其后是否发生再灌注均导致神经元死亡。非神经元细胞死亡要求更长时间的缺血(>

60min )

。在全脑缺血时(心脏骤停、中毒等)神经元对缺血性损伤有选择性易感性。按易感程度由高至低排列为:1)海马区:CA 1、CA 4>CA 3>颗粒细胞;(2)小脑:普肯野细胞>星状细胞和篮状细胞>颗粒细胞>高尔基细胞;3)纹状体:小神经元和中等大神经元;(4)大脑皮质:第3、5、6层>第2和4层。

二、分子水平的变化

1. 钙离子平衡失调:脑缺血和再灌注强烈干扰神经元的Ca 2+平衡,细胞内Ca 2+超载在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

起重要作用

[1]

。细胞内Ca 2+增高触发作者单位:518036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刘郁);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张海鹏)

酶活化;线粒体Ca 2+超载也引起自由基生成增多,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

2. 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自由基主要有氧自由基和NO 两种,自由基能与DNA 、蛋白质和脂类反应引起不同强度损伤和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线粒体有氧代谢中耗氧量的2%~

3%生成氧自由基[2]

。体内的保护机制如抗氧化酶(SOD 、水解酶、谷胱甘肽

过氧化酶),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维生素E 、! -胡萝卜素)在正常情况下均可避免自由基的损伤。然而在缺血

再灌注之后,自由基生成大大超过其保护机制的作用,从而导致DNA 、蛋白质、脂类的损伤。3. 线粒体通透性改变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MPT )许多研究发现线粒体在坏死性和凋亡性的细胞死亡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是短时间缺血后多种损伤途径中的共同事件,MPT 的发生是

线粒体膜孔开放的结果[3]

。缺血后神经元出现ATP 耗竭,细胞内Ca 2+超载、自由基、受体介导的死亡信号(Fas 和TNF-R ),以及促凋亡和抗调亡的Bcl -2家族蛋白的表达均可引起线粒体膜孔开放。MPT 的结果是线粒体肿胀,内膜极化,氧化磷酸化脱耦联,超氧化物生成增多,基质Ca 2+

外流,以及内膜蛋白(细胞色素C 、调亡诱导因子AIF )释放,AIF 可活化效应性凋亡蛋白酶[4]。由于受累线粒体数目和ATP 消耗

的不同,MPT 最后可造成神经死亡或者凋亡

[5]

。MPT 假说将缺血和再灌注时发

生的各种损伤机制综合到一起,因而近处来颇受研究者注意。

三、凋亡蛋白酶(Caspases )凋亡蛋白酶是参与炎症和凋亡的底

物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s 能在天冬氨酸残基附近的特异Caspase 裂解而活化。Caspase " 通过活化IL -1! 而参与炎症反应,其它

Caspases (如3、7、8、9)

,则特异性参与凋亡的始动过程和执行过程。现认为Caspase 3是MPT 后凋亡的效应因子。Caspse 3活化的途径主要有二条。线粒体依赖性途径:细胞色素C 和凋亡活化因子-1(APAF -1)释放进入胞浆,在胞浆中与Caspase -9结合,引起其自

溶性活化,之后Caspase 9活化Caspase 3。Caspase 3已证明使线粒体膜孔开放,

这可能是其正反馈通路[6]

。线粒体非依

赖性途径:死亡性受体活化(如TNF -R 和Fas )引起Caspase 8活化,其可直接活化Caspase 3,Caspase 3活性可被凋亡蛋白1和2的抑制剂以及神经元凋亡

抑制蛋白所抑制

[7]

。应用Caspase 抑制剂减少Caspase 3活性和细胞死亡。

四、基因表达

短暂缺血后脑内至少有近100种基

因表达[8]

。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

RNA 合成)和移位(蛋白质合成)两个水平上。缺血引起结构性转录因子表

达和继发的诱导性转录因子表达,这些转录因子发出的信号使mRNA 合成发生变化而其相应的蛋白质或促进或抑制神经元存活。程序化细胞死亡由基因表达而引起。mRNA 转录增多不一定都有蛋

白质增加,因为在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质合成是被抑制的,存活下来的神经元这种抑制很短暂,而进展到死亡的神经元

则出现不可逆抑制。

1. mRNA 转录:每一种基因的

mRNA 都受转录因子调控。体外研究表明缺血预适应需要有新mRNA 和新蛋白质合成。在脑内,亚致死性缺血(颈动脉夹闭2min 或MCAO 10min ,大鼠)可使脑对其后的缺血(从缺血后24h 持续

2~5d )发生耐受。这一耐受窗与新基因表达时程一致,并与即早基因(c-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12卷第7期Chin J Emerg Med ,JuIy 2003,VoI.12,No.7、热休克蛋fos 、c-jun 、jun-B 、jun-D )

白、抗氧化酶(MnSOD 、水解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MPT 抑制剂(BcI

[]

-2、BcI -x 1)上调有关9。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也与新基因表达有关。

2. 即早其因(immediate earIy genes ,:缺血后再灌注几分钟便有即早IEGs )

基因表达,IEGs 是调控各种效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再灌注后30min 有c -fos 、c -jun 表达,3~4h 达峰值,持续1~4d 。免疫组化研究证实在短暂脑缺・497・

377. 移至胞核,起转录因子作用,诱导凋亡

[13]

。缺血后神经4KIuck RM ,Bossy -WetzeI E ,Green DR ,et 效应基因表达,如Bax

aI. The reI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元内已发现Bax 信使和蛋白表达增加。

mitochondria :a primary site for BcI -2

Bax 量高于抗凋亡蛋白BcI -2和BcI -reguIation of apoptosis. Science ,1997,2751

x 1,造成Bax 同源二聚体形成,并与线

粒体外膜结合引起或者增加MPT 的危[14]险。这导致细胞色素C 释放和凋亡执行瀑布的活化。一般情况下Bax 诱导的MPT 导致凋亡,但在无蛋白酶活化情况下Bax 引起坏死。

六、炎症反应

1132-1136.

5Leist M ,SingIe B ,CastoIdi AF ,et aI.

IntraceIIuIar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decision

between apoptosis and necrosis. J Exp Med ,1997,18511481-1486. 6

Marzo I ,Susin SA ,Petit PX ,et aI. concentration :a

swetch

in

the

血后IEGs 翻译为有功能的蛋白质。IEGs 的转录和翻译的增加,在缺血后是非特异性的;可以出现在存活的神经元,濒死的神经元,以及无缺血神经元。然而在选择性敏感神经元最为明显。另外神经元死亡前有迟发性IEG 转录(尤其是c -fos )增加。

3. 效应基因(effector genes )

:最早上调的效应基因可能是热休克蛋白,其后是各种增加或减少其表达编码各种蛋白质的基因。大量研究确认,热休克蛋白起分子伴侣的作用,与胞浆蛋白质结合并辅助其折叠运输和装配。在应激下,热休克蛋白移位到胞核中,故其在mRNA 的合成、处理、运输等中起重要

作用[10]。缺血预适应诱导神经元产生HSP -7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应用病毒载体使大鼠HSP -70过度表达则改善

脑缺血后神经元存活

[11]

。五、凋亡效应因子和程序化死亡细胞

缺血后某些新基因表达诱导凋亡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归属于程序化细胞死

亡(programed ceII death ,PCD )

。缺血后PCD 发生机制可能有:

(1)死亡决定簇相关受体(Fas 和TNF -R )的表达和活化;(2)P53介导的促凋亡性BcI -2家族蛋白Bax 的上调。神经元Fas 或TNF -R 的表达与Fas 配体和TNF -! 分泌增加共同活化死亡受体信号,通过凋亡蛋白酶-8的活化、MPT 以及效应性凋亡蛋白酶的活化促进凋亡。DNA 损伤可激活两种调节p53的激酶,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空变激酶(ATM )和DNA 依

赖性蛋白激酶(DNA -PK )

。ATM 磷酸化p53,DNA -PK 磷酸化p53抑制蛋白

mdm -2[12]

。结果是p53活化,然后转

短暂脑缺血促进小胶质细胞、内皮Kroemer G. Caspases disrupt mitochondriaI 细胞和神经元表达和释放促炎因子,如

membrane barrier function. FEBS Lett ,1998,TNF -! 和IL -1"

。这两者又刺激其它4271198-202.

细胞因子上调(如促炎因子IL -6、IL

7Deveraux OL ,Reed JC. IAP famiIy proteins

-8以及抗炎的IL -4和IL -10)

。促炎-suppressors of apoptosis. Genes Dev ,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和白细胞选择素、1999,131239-252. 8Koistinaho J ,HokfeIt

T.

AItered

gene

ICAM-1、ICAM -2、血管细胞粘附分expression in brain ischemia. Neurorecept ,子(CD31)以及整合素(" 1和" 2)的1997,811-8.

表达。结果是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9

Abe H ,Nowak TS. Gene expression and 微血管栓塞,导致继发性缺血。另外,induced ischemic toIerance foIIowing brief 整合素("

1和" 2)和巨噬细胞穿越血insuIts. Acta Neurochir Exp ,1996,5613-脑屏障释放自由基(NO 、超氧化物、8.

ONOO -)和其它有毒因子,而对神经10Manzerra P ,Brown IR. The neuronaI stress 元起毒性作用。在短暂脑缺血时可见小response :nucIear transIocation of heat shock 胶质细胞活化而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proteins as an indicator of hyperthermic stress. 少见。炎症反应造成神经元死亡的机制Exp CeII Res ,1996,229135-37.

为继发性灌注不良或自由基生成。

11Yenari MAA ,Fink SL ,Sun GH ,et aI. Gene therapy with HSP72is neuroprotective in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脑损伤分子机制rat modeIs of stroke and epiIepsy. Ann 已经有了较多研究,细胞内Ca 2+超载NeuroI ,1998,441584-591.

和自由基仍是损伤的重要因素,蛋白酶12

Shieh SY ,Ikeda M ,Taya Y ,et aI. DNA 和炎性细胞因子活化与缺血神经元死亡damage -induced phosphoryIation of p53有关,基因表达变化对于神经元和周围aIIeviates inhibition by MDM2. CeII ,1997,

细胞死亡或存活意义重大,线粒体由于911325-334.

其MPT 而成为多种损伤途径的交汇点。

13Yin C ,Knudson CM ,Korsmeyer SJ ,et aI.

Bax suppresses tumorigenesis and stimuIates 参考文献

apoptosis in vivo. Nature ,1997,38516371Kristian T ,Siesjo BK. CaIcium in ischemic -640. ceII death. Stroke ,1998,291705-718. 14

Zamzami N ,Breimer C ,Marzo I ,et aI. 2

FIoyd RA.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Is. In :SubceIIuIar and submitochondriaI mode of WeIch KMA ,KapIan LR ,Reis J ,et aI. action of BcI-2Iike oncoproteins. Oncogene ,eds. Primer on CerebrovascuIar Disease. San 1998,1612265-2282.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1997. 165-15司良毅. 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

169. 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N -乙酰半

3

Azmazmi N ,Marchetti P ,Castedo M ,et aI. 胱氨酸的保护作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SeguentiaI

reduction

of

mitochondriaI

志,2000,28165-68.

transmembrane potentiaI and generation of (收稿日期:2002-12-06)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earIy programmed (本文编辑:吴雪海)

ceII death. J Exp Med ,1995,1821367-

(局部缺血对侧脑半球神经元)


相关文章

  • 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1402・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李 勤,李秉芝,刘 宏 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职业病防治所,济南250000) 1 2 3 (1.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质量管理科,山东泰安271000;2.曲阜市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曲阜27 ...查看


  • 病理生理学考试归纳
  •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包括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2.疾病:体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 ...查看


  •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的机体自稳态破坏,从而偏离正常的生理状态,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变现为症状体征的 ...查看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保护措施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保护措施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是指主要由宫内窘 [1]迫.新生儿缺氧等围生期因素造成新生儿大脑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查看


  • 病理生理学
  • 1.4病理生理学 1.什么是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多数疾病中,机体对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防御性的抗损害反应,从而变现出功能.代谢.形态上的改变,临床上出现各 ...查看


  • 病理生理学作业本答案
  • 病理生理学作业本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D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4.下列哪 ...查看


  • 己酮可可碱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缺血-再灌注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药理作用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缺血-再灌注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药理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08 doi:10.3969/j.i ...查看


  • [病理生理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 <病理生理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述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 ). A.肝炎 B.心功能不全 C.酸中毒 D.呼吸衰竭 E.尿毒症 2.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 A. ...查看


  •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 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例如在许多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过程中都可以出现发热这一共同的基本病理过程.虽然致热的原因不同,但体内都有内源性致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