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广 播 缘
太原交通广播 远 鸣
“每次我坐在这里,想到收音机旁的人你,总是觉得很好奇,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是和朋友快乐的聊天,还是偷偷伤心,不过能在这无限大的世界,透过小小录音间,和你相遇对我来说,却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时候聊聊你不太感趣的话题,有时候收到来信却没时间处理,相信一定有什么让你感受深刻,而我却从来没想过。就象你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它叫做世界无限大,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柳翰雅(阿雅) -世界无限大
《世界无限大》,曾经爱听的歌,现在依然爱着。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斜风细雨的子夜。当时还在上学的我,没有足够的零花钱走进音像店买一盘正版磁带,第一次听这首歌也只是通过伴着杂音的收音机。那时候,我对电视没什么好感,电视太霸道,总把人困在一桌一椅前,而电台就不一样,身体是自由的,思想也是自由的。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哭,不管大人们怎么哄,都不管用。直到有一天爷爷拿回来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小盒子,我们家才少了哭声,多了笑声。我们家一天的生活就是从广播开始的。伴随的清晨电波的声音,家人们开始洗洗漱漱,吃早饭,爸爸妈妈最爱听新闻,爷爷喜欢听评书,姑姑们更喜欢费翔的歌。而那个时候,在我看来收音机就像一个魔盒!要是我一哭,爷爷就把收音机往我耳边一放,我保准不哭。以至于后来睡觉也离不开收音机,收音机不响绝对不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小时候特殊“训练”的影响,到现在我还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收音机一响就睡,不响就醒。
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电台,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组建一个学生自己的课间红领巾广播站,作为大队长的我当然的就“被”拉了去。由于小时候的我经常参加唱歌等节目演出,所以播音的任务也就被老师一句“非你莫属”给强加在了我的头上。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小时,我都要留下来做广播。小学时候
的广播内容其实是很单调的,一般都是读读报纸或者同学们的一些作文。内容一般都是老师限定了大的框子,然后我和另一个小播音安排一下顺序。播音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背景音乐的,只是在读完一篇或两篇文章之后会放一些歌曲,当然也都是少儿歌曲了。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是没有学生广播站的,所以初中三年并没有太多的广播记忆。尽管这样,我却从来没有中断收听广播节目的习惯,先是听评书,那时候每到中午放学的时候就狂踩自行车,到家正好能赶上,印象深刻的有《隋唐演义》和《白眉大侠》,每回总是听得如痴如醉,饭也不正经吃,就捧着碗凑在收音机边上,没少挨家里人说。在那个懵懂的青葱岁月里,那种音乐夹杂着散文的节目成了我的最爱,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倾听着一段段动人的旋律和美妙的文字。在那个时候,我和收音机有了真正的约会,看书的时候听、洗澡的时候听、打扫卫生的时候听,或者什么也不做,坐在躺椅上,闭上眼睛,用心聆听„„
高中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因为当你第一天踏进高中校门的时候,就被迫为了心中的“象牙塔”而奋斗。那个时候除了厚厚的书本,收音机应该是所有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东西了吧。很难想像高中生活没有了收音机的陪伴会怎么过,就是这个发声的小盒子,却向我打开了一扇大窗户。流行音乐,奇闻趣事,生活百科,心事心语,包罗万象,天下之大,世界真奇妙。就在这个时候,胆大妄为的我竟然参加了电台组织的歌唱比赛,当我进入那个不足十平米的直播间,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当然也几乎忘记了准备了三个月的歌到底应该怎么唱?不管怎么样,这是我的声音第一次通过电波传到全市人民的耳朵里,甚至更远。
熬过了高中,生活似乎变得美好起来。大学生活赋予了每一个人激情和活力,也似乎让人渐渐明白了人生的舞台不只一个。大学生都有一个硕大的耳机,听说用来考四六级。寝室里的四个人常常是在晚上一回宿舍就打开电台,让音乐和傍晚的阳光一起弥漫整个房间,很温暖,也很有生活的气息。我们常常躺在床上,在卧谈会上讨论猜测着这个女声的主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学校园里也有广播电台,当然我也是这里的常客。说起来其实很惭愧,大学四年,从来没有认真的听过自己在学校广播电台主持的节目。现在残留的记忆就只有每天大清早催我们
起床的广播声,以及每天下午吃饭时间拎着水壶走在主干道上听见的夹杂在球场的叫喊声、路上的行人声以及形形色色的声音中的模糊嘈杂的电台广播。这样的日子陪我度过了四年,曾经青涩的感受,曾经单纯的表达,曾经真诚的体会,曾经无法割舍的留恋都在节目中„„那时候能感到正在经历的幸福,正在憧憬的美好,正在成长的兴奋与惶恐„„
2007年,这一年我25岁。说来也怪,在此之前,两年的电视编辑经历并没有让我喜欢上电视,而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告诉我,我应该属于广播,甚至连星座书上也是这么说的。没办法,谁让我三岁时,没有广播就要哭;谁让我高中时,跑调也要把歌唱给大家听。呵呵,其实这些感性的字句,只想告诉我自己,有目标就要勇敢去追!凭着多年来的一份执着、努力和对广播的无限热爱,经过层层选拔考试,我成为了一名交通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排键子,一只麦克,这就是我的舞台。想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并非那么简单。交通广播的主要收听群是广大移动受众,节目以路况信息为主线,资讯、音乐为核心,专业性、知识性、服务性很强,对于主持人也就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作为交通类主持人应该具备交通常识,不可能要求自己是交警出身,但最起码要力争做交通出行方面的专家,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否则就很难得心应手的完成直播节目。
为了主持好每一期节目,我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以应对直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情况。我深知,要做一名听众喜爱的主持人光靠播音主持方面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积累多总结。所以,一旦没有直播节目的时候,我会经常做一些现场连线报道,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记得有一次是2009年11月9日,暴风雪突袭太原,33台运输车、54人被困太古公路,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不仅全程经历了紧急救援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政府部门打通生命通道,营救被困群众的全过程,而且从某一角度客观体现了政府部门面对群众生命危急时刻,尊重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的执政理念。消息一经播出,受到了听众和被困人员家属的极大关注,一时间我们的直播室热线电话成了一条“生命热线”,纷纷询问被困人员的安危。同时,我第一时间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话连线,把政府救援的最新情况传遍全国„„
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的城市每天都会发生,可现在再遇到的时候,我会更专业,更从容地去面对这一切,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过,付出过!回首过去走过的年轻,在你我共同的记忆里,我相信,都有那些传唱着的,动听的歌,那些传诵已久的故事„„
我 的 广 播 缘
太原交通广播 远 鸣
“每次我坐在这里,想到收音机旁的人你,总是觉得很好奇,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是和朋友快乐的聊天,还是偷偷伤心,不过能在这无限大的世界,透过小小录音间,和你相遇对我来说,却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时候聊聊你不太感趣的话题,有时候收到来信却没时间处理,相信一定有什么让你感受深刻,而我却从来没想过。就象你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它叫做世界无限大,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柳翰雅(阿雅) -世界无限大
《世界无限大》,曾经爱听的歌,现在依然爱着。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斜风细雨的子夜。当时还在上学的我,没有足够的零花钱走进音像店买一盘正版磁带,第一次听这首歌也只是通过伴着杂音的收音机。那时候,我对电视没什么好感,电视太霸道,总把人困在一桌一椅前,而电台就不一样,身体是自由的,思想也是自由的。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哭,不管大人们怎么哄,都不管用。直到有一天爷爷拿回来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小盒子,我们家才少了哭声,多了笑声。我们家一天的生活就是从广播开始的。伴随的清晨电波的声音,家人们开始洗洗漱漱,吃早饭,爸爸妈妈最爱听新闻,爷爷喜欢听评书,姑姑们更喜欢费翔的歌。而那个时候,在我看来收音机就像一个魔盒!要是我一哭,爷爷就把收音机往我耳边一放,我保准不哭。以至于后来睡觉也离不开收音机,收音机不响绝对不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小时候特殊“训练”的影响,到现在我还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收音机一响就睡,不响就醒。
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电台,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组建一个学生自己的课间红领巾广播站,作为大队长的我当然的就“被”拉了去。由于小时候的我经常参加唱歌等节目演出,所以播音的任务也就被老师一句“非你莫属”给强加在了我的头上。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小时,我都要留下来做广播。小学时候
的广播内容其实是很单调的,一般都是读读报纸或者同学们的一些作文。内容一般都是老师限定了大的框子,然后我和另一个小播音安排一下顺序。播音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背景音乐的,只是在读完一篇或两篇文章之后会放一些歌曲,当然也都是少儿歌曲了。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是没有学生广播站的,所以初中三年并没有太多的广播记忆。尽管这样,我却从来没有中断收听广播节目的习惯,先是听评书,那时候每到中午放学的时候就狂踩自行车,到家正好能赶上,印象深刻的有《隋唐演义》和《白眉大侠》,每回总是听得如痴如醉,饭也不正经吃,就捧着碗凑在收音机边上,没少挨家里人说。在那个懵懂的青葱岁月里,那种音乐夹杂着散文的节目成了我的最爱,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倾听着一段段动人的旋律和美妙的文字。在那个时候,我和收音机有了真正的约会,看书的时候听、洗澡的时候听、打扫卫生的时候听,或者什么也不做,坐在躺椅上,闭上眼睛,用心聆听„„
高中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因为当你第一天踏进高中校门的时候,就被迫为了心中的“象牙塔”而奋斗。那个时候除了厚厚的书本,收音机应该是所有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东西了吧。很难想像高中生活没有了收音机的陪伴会怎么过,就是这个发声的小盒子,却向我打开了一扇大窗户。流行音乐,奇闻趣事,生活百科,心事心语,包罗万象,天下之大,世界真奇妙。就在这个时候,胆大妄为的我竟然参加了电台组织的歌唱比赛,当我进入那个不足十平米的直播间,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当然也几乎忘记了准备了三个月的歌到底应该怎么唱?不管怎么样,这是我的声音第一次通过电波传到全市人民的耳朵里,甚至更远。
熬过了高中,生活似乎变得美好起来。大学生活赋予了每一个人激情和活力,也似乎让人渐渐明白了人生的舞台不只一个。大学生都有一个硕大的耳机,听说用来考四六级。寝室里的四个人常常是在晚上一回宿舍就打开电台,让音乐和傍晚的阳光一起弥漫整个房间,很温暖,也很有生活的气息。我们常常躺在床上,在卧谈会上讨论猜测着这个女声的主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学校园里也有广播电台,当然我也是这里的常客。说起来其实很惭愧,大学四年,从来没有认真的听过自己在学校广播电台主持的节目。现在残留的记忆就只有每天大清早催我们
起床的广播声,以及每天下午吃饭时间拎着水壶走在主干道上听见的夹杂在球场的叫喊声、路上的行人声以及形形色色的声音中的模糊嘈杂的电台广播。这样的日子陪我度过了四年,曾经青涩的感受,曾经单纯的表达,曾经真诚的体会,曾经无法割舍的留恋都在节目中„„那时候能感到正在经历的幸福,正在憧憬的美好,正在成长的兴奋与惶恐„„
2007年,这一年我25岁。说来也怪,在此之前,两年的电视编辑经历并没有让我喜欢上电视,而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告诉我,我应该属于广播,甚至连星座书上也是这么说的。没办法,谁让我三岁时,没有广播就要哭;谁让我高中时,跑调也要把歌唱给大家听。呵呵,其实这些感性的字句,只想告诉我自己,有目标就要勇敢去追!凭着多年来的一份执着、努力和对广播的无限热爱,经过层层选拔考试,我成为了一名交通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排键子,一只麦克,这就是我的舞台。想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并非那么简单。交通广播的主要收听群是广大移动受众,节目以路况信息为主线,资讯、音乐为核心,专业性、知识性、服务性很强,对于主持人也就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作为交通类主持人应该具备交通常识,不可能要求自己是交警出身,但最起码要力争做交通出行方面的专家,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否则就很难得心应手的完成直播节目。
为了主持好每一期节目,我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以应对直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情况。我深知,要做一名听众喜爱的主持人光靠播音主持方面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积累多总结。所以,一旦没有直播节目的时候,我会经常做一些现场连线报道,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记得有一次是2009年11月9日,暴风雪突袭太原,33台运输车、54人被困太古公路,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不仅全程经历了紧急救援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政府部门打通生命通道,营救被困群众的全过程,而且从某一角度客观体现了政府部门面对群众生命危急时刻,尊重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的执政理念。消息一经播出,受到了听众和被困人员家属的极大关注,一时间我们的直播室热线电话成了一条“生命热线”,纷纷询问被困人员的安危。同时,我第一时间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话连线,把政府救援的最新情况传遍全国„„
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的城市每天都会发生,可现在再遇到的时候,我会更专业,更从容地去面对这一切,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过,付出过!回首过去走过的年轻,在你我共同的记忆里,我相信,都有那些传唱着的,动听的歌,那些传诵已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