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孟氏骨折及常见脱位复位方法

盖氏骨折

症状体征

本病患者移位不明显者,仅有疼痛,肿胀及压痛,前臂

旋转活动受限,移位明显者,桡骨出现短缩与成角畸形,下

尺桡关节压痛,尺骨头膨出,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

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明

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

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片上,桡

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用药治疗

闭合复位比较容易。但因肌肉收缩,维持复位的位置却

较困难。由于旋前方肌、胧桡肌、伸拇长肌与外展拇长肌收

缩使骨折远端发生重叠移位,并向尺侧靠拢,因此闭合复位

成功率不高。治疗结果很不理想。因此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

定方法。桡骨骨折应做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使用加

压钢板置于桡骨掌面。术后短臂石膏前后托,前臂旋转中立

制动4~6周。去制动后进行功能锻炼。

陈旧性盖氏骨折。如桡骨已经愈合,只有轻度畸形,但

有前臂旋转受限及疼痛症状时,应做尺骨头切除术,可改进

旋转功能和减轻症状。畸形严重者,必须矫正畸形,以钢板

螺丝钉固定的同时植骨。如内固定十分牢固,可同时行尺骨

头切除术,否则待桡骨骨折愈合后,再做尺骨头切除术。术

后不做外固定,尺早开始做前臂放置功能练习。

检查方法

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

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

位,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

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片上,桡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

背侧突出。

并发症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由于骨折处分布有血管和

和神经,因此本病容易合并有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

伤,骨间膜损伤也较为严重,晚期愈合不佳者,可造成手部

的畸形,影响手臂的旋转功能。

孟氏骨折 系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后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损伤做了进一步观察和机理研究,使该损伤概念的范围逐渐扩大,将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都列入在内,该损伤可见于各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少年多见。 症状体征 一,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伸直型可于肘窝触到桡骨头, 前臂短缩,尺骨向前成角。 2,屈曲型可于肘后触及桡骨头,尺骨向后成角。 3,内收型可于肘外侧触及桡骨头和尺骨近端向外成角。 4,特殊型桡骨头处于肘前, 尺桡骨骨折处有畸形及异常活动。 二,诊断: 孟氏骨折的诊断可依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和X 线片,但在所有前臂骨折中,孟氏骨折的漏诊率却出乎意外的高。 用药治疗 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伸直型复位时,屈肘 900,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后,将桡骨头向尺侧及背侧推挤使之复位,然后采用折顶法将尺骨骨折复位,屈曲 900 位石膏固定8~10周。屈曲型复位时,肘关节伸直位对抗牵引,将桡骨头向尺侧及掌侧推挤复位,然后复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长臂石膏固定6~8周。内收型手法复位桡骨小头后,尺骨多可自行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2、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不成功者;陈旧性骨折,桡骨小头尚可复位者(3~6周内),可手术复位,并尽可能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

尺骨矫正畸形内固定。若不能复位桡骨小头,成人可切除桡骨小头,小儿则待成年后再切除。 3、合并桡神经损伤 早期复位后可观察1~3月,多可自行恢复。3月后不恢复者应手术探查松解神经。 预防护理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造成,故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外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另外还需注意,复位固定后,应作指,掌关节的屈伸,握拳活动和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锻炼,如“抓空增力”,“双手托天”等,肘关节不要过早活动,禁止作前臂旋转活动,3 周内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作伸肘活动,屈曲型禁止作屈肘活动,3 周后骨折初步稳定,可逐步作肘关节伸屈活动,如“小云手”等,但前臂应始终保持中立位,严防尺骨骨折处的旋转活动,否则可造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拆除夹板后,加强肘部屈伸活动,并开始进行旋转活动,如“拧拳反掌”,“旋肘拗腕”等。 病理病因 1,伸直型较常见,多发生于儿童,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手掌触地,身体重力沿肱骨传向下方,先造成尺骨上 1/3 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迫使桡骨头向前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因直接暴力致伤者,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型。 2,屈曲型多见于成人,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较高平面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桡骨向后外方脱位,骨折端向背侧和桡侧成角 。 3,内收型多发生于幼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桡骨头向外脱位 。 4,特殊型桡骨头向前脱位,合并尺骨及桡骨上1/3 或中上1/3 双骨折,此型约占5% ,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其损伤机理与伸直型骨折相同,但又合并了桡骨骨折,可能在桡骨头脱位后,桡骨又受到第二次创伤所致。 疾病诊断 1,X 线片未包括肘关节; 2,X 线机球管未以肘关节为中心,以致于桡骨头脱位变得不明显;

3,体检时忽略了桡骨头脱位的存在,以致读片时亦未注

意此种情况; 4,患者伤后曾做过牵拉制动,使脱位的桡骨头复了位,以致来院检查时未发现脱位,但固定中可复发脱位。 5,忽略了尺骨上段(特别是近鹰嘴处) 纵裂或青枝骨折的存在;

6,对儿童肘部X 线解剖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儿童肘部X 线解剖关系是根据关节端的骨骺相互对应位置来判断的,正常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相对,桡骨干纵轴线向上延长,一定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肱骨小头骨骺一般在1~ 5 岁出现,因此对1 岁以内的患儿,最好拍健侧X 线片以便对照。 另外本病还需要与桡骨骨折,尺桡骨骨折,桡骨骨头脱位等相鉴别。 检查方法

X 线片应包括肘关节以免漏诊,注意肱桡关节的解剖关系,必要时可拍健侧 X 线片作对照,凡尺骨上段骨折,而 X

线片未见到桡骨头脱位时,应按此种骨折处理,因为桡骨头脱位后有时会自行复位,但X 线片必须包括肘关节及腕关节,因临床上有报告孟氏骨折和同侧科力氏(Co lles) 骨折或盖氏(Galeazzi) 骨折同时存在的病例。 并发症 在本病所有四型骨折中,肘关节及前臂均有明显肿胀,疼痛,压痛,病人不能活动肘关节及旋转前臂,桡神经深支损伤为最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生与暴力作用和肘关节的局部解剖特点有关,桡神经深支损伤后,可出现手腕不能伸直,虎口背侧感觉减退或消失征象。 几种常见脱位复位方法:

下颌关节脱位:症状是伤员上下牙齿对合不齐。嚼肌紧张,

下颌前移等。救护人先将两手的大拇指包上纱布,放在对方两侧下臼齿上,拇指压迫两侧臼齿,其余四指握下颌弓,提起下巴后上方轻推,大拇指从牙上滑出。此时,可听到滑动声响,表示已复位。复位后,伤员上下牙齿可对齐,可自由张嘴,但在一个月内不宜大张嘴。

肩关节脱位:典型的症状是扁平方肩,肩峰下边有一凹陷,并且可摸到肱骨头,患者手不能贴胸去摸另侧肩。肱骨下脱位的整复时,伸臂,肩半外展,牵引,在腋内推肱骨头向上。前脱位时,要屈肘,上臂贴胸,外旋肩关节,肘贴胸向前移,横过胸前,旋肩关节,将手放到内侧肩;后脱位时,使肩半外展,屈肘,外旋肩,肘向前移,用手推肱骨头。 复位后常用绷带固定一个半月。

肘关节脱位:脱位后肘关节肿胀,前臂不能屈。救护人握住患者前臂,慢慢牵引,保持牵引力,屈曲肘关节,恢复原来位置。

盖氏骨折

症状体征

本病患者移位不明显者,仅有疼痛,肿胀及压痛,前臂

旋转活动受限,移位明显者,桡骨出现短缩与成角畸形,下

尺桡关节压痛,尺骨头膨出,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

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明

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

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片上,桡

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用药治疗

闭合复位比较容易。但因肌肉收缩,维持复位的位置却

较困难。由于旋前方肌、胧桡肌、伸拇长肌与外展拇长肌收

缩使骨折远端发生重叠移位,并向尺侧靠拢,因此闭合复位

成功率不高。治疗结果很不理想。因此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

定方法。桡骨骨折应做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使用加

压钢板置于桡骨掌面。术后短臂石膏前后托,前臂旋转中立

制动4~6周。去制动后进行功能锻炼。

陈旧性盖氏骨折。如桡骨已经愈合,只有轻度畸形,但

有前臂旋转受限及疼痛症状时,应做尺骨头切除术,可改进

旋转功能和减轻症状。畸形严重者,必须矫正畸形,以钢板

螺丝钉固定的同时植骨。如内固定十分牢固,可同时行尺骨

头切除术,否则待桡骨骨折愈合后,再做尺骨头切除术。术

后不做外固定,尺早开始做前臂放置功能练习。

检查方法

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

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

位,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

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片上,桡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

背侧突出。

并发症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由于骨折处分布有血管和

和神经,因此本病容易合并有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

伤,骨间膜损伤也较为严重,晚期愈合不佳者,可造成手部

的畸形,影响手臂的旋转功能。

孟氏骨折 系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后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损伤做了进一步观察和机理研究,使该损伤概念的范围逐渐扩大,将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都列入在内,该损伤可见于各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少年多见。 症状体征 一,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伸直型可于肘窝触到桡骨头, 前臂短缩,尺骨向前成角。 2,屈曲型可于肘后触及桡骨头,尺骨向后成角。 3,内收型可于肘外侧触及桡骨头和尺骨近端向外成角。 4,特殊型桡骨头处于肘前, 尺桡骨骨折处有畸形及异常活动。 二,诊断: 孟氏骨折的诊断可依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和X 线片,但在所有前臂骨折中,孟氏骨折的漏诊率却出乎意外的高。 用药治疗 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伸直型复位时,屈肘 900,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后,将桡骨头向尺侧及背侧推挤使之复位,然后采用折顶法将尺骨骨折复位,屈曲 900 位石膏固定8~10周。屈曲型复位时,肘关节伸直位对抗牵引,将桡骨头向尺侧及掌侧推挤复位,然后复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长臂石膏固定6~8周。内收型手法复位桡骨小头后,尺骨多可自行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2、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不成功者;陈旧性骨折,桡骨小头尚可复位者(3~6周内),可手术复位,并尽可能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

尺骨矫正畸形内固定。若不能复位桡骨小头,成人可切除桡骨小头,小儿则待成年后再切除。 3、合并桡神经损伤 早期复位后可观察1~3月,多可自行恢复。3月后不恢复者应手术探查松解神经。 预防护理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造成,故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外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另外还需注意,复位固定后,应作指,掌关节的屈伸,握拳活动和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锻炼,如“抓空增力”,“双手托天”等,肘关节不要过早活动,禁止作前臂旋转活动,3 周内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作伸肘活动,屈曲型禁止作屈肘活动,3 周后骨折初步稳定,可逐步作肘关节伸屈活动,如“小云手”等,但前臂应始终保持中立位,严防尺骨骨折处的旋转活动,否则可造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拆除夹板后,加强肘部屈伸活动,并开始进行旋转活动,如“拧拳反掌”,“旋肘拗腕”等。 病理病因 1,伸直型较常见,多发生于儿童,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手掌触地,身体重力沿肱骨传向下方,先造成尺骨上 1/3 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迫使桡骨头向前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因直接暴力致伤者,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型。 2,屈曲型多见于成人,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较高平面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桡骨向后外方脱位,骨折端向背侧和桡侧成角 。 3,内收型多发生于幼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桡骨头向外脱位 。 4,特殊型桡骨头向前脱位,合并尺骨及桡骨上1/3 或中上1/3 双骨折,此型约占5% ,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其损伤机理与伸直型骨折相同,但又合并了桡骨骨折,可能在桡骨头脱位后,桡骨又受到第二次创伤所致。 疾病诊断 1,X 线片未包括肘关节; 2,X 线机球管未以肘关节为中心,以致于桡骨头脱位变得不明显;

3,体检时忽略了桡骨头脱位的存在,以致读片时亦未注

意此种情况; 4,患者伤后曾做过牵拉制动,使脱位的桡骨头复了位,以致来院检查时未发现脱位,但固定中可复发脱位。 5,忽略了尺骨上段(特别是近鹰嘴处) 纵裂或青枝骨折的存在;

6,对儿童肘部X 线解剖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儿童肘部X 线解剖关系是根据关节端的骨骺相互对应位置来判断的,正常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相对,桡骨干纵轴线向上延长,一定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肱骨小头骨骺一般在1~ 5 岁出现,因此对1 岁以内的患儿,最好拍健侧X 线片以便对照。 另外本病还需要与桡骨骨折,尺桡骨骨折,桡骨骨头脱位等相鉴别。 检查方法

X 线片应包括肘关节以免漏诊,注意肱桡关节的解剖关系,必要时可拍健侧 X 线片作对照,凡尺骨上段骨折,而 X

线片未见到桡骨头脱位时,应按此种骨折处理,因为桡骨头脱位后有时会自行复位,但X 线片必须包括肘关节及腕关节,因临床上有报告孟氏骨折和同侧科力氏(Co lles) 骨折或盖氏(Galeazzi) 骨折同时存在的病例。 并发症 在本病所有四型骨折中,肘关节及前臂均有明显肿胀,疼痛,压痛,病人不能活动肘关节及旋转前臂,桡神经深支损伤为最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生与暴力作用和肘关节的局部解剖特点有关,桡神经深支损伤后,可出现手腕不能伸直,虎口背侧感觉减退或消失征象。 几种常见脱位复位方法:

下颌关节脱位:症状是伤员上下牙齿对合不齐。嚼肌紧张,

下颌前移等。救护人先将两手的大拇指包上纱布,放在对方两侧下臼齿上,拇指压迫两侧臼齿,其余四指握下颌弓,提起下巴后上方轻推,大拇指从牙上滑出。此时,可听到滑动声响,表示已复位。复位后,伤员上下牙齿可对齐,可自由张嘴,但在一个月内不宜大张嘴。

肩关节脱位:典型的症状是扁平方肩,肩峰下边有一凹陷,并且可摸到肱骨头,患者手不能贴胸去摸另侧肩。肱骨下脱位的整复时,伸臂,肩半外展,牵引,在腋内推肱骨头向上。前脱位时,要屈肘,上臂贴胸,外旋肩关节,肘贴胸向前移,横过胸前,旋肩关节,将手放到内侧肩;后脱位时,使肩半外展,屈肘,外旋肩,肘向前移,用手推肱骨头。 复位后常用绷带固定一个半月。

肘关节脱位:脱位后肘关节肿胀,前臂不能屈。救护人握住患者前臂,慢慢牵引,保持牵引力,屈曲肘关节,恢复原来位置。


相关文章

  • 儿童孟氏骨折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体会
  •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年第26卷第3期 Chinese M edical Digest Pediatrics, Jun. 2007, Vol 26, No. 3 211 患儿接受了全麻术, 避免了因小儿不堪忍受痛苦不配合治疗的不便.3 ...查看


  • (关节脱位.脊柱骨折)
  • 1.下述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哪项是正确的[E] A.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B.压痛,肿胀,淤斑 C.畸形,反常活动,关节空虚 D.畸形,反常活动,弹性固定 E.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 2.新鲜肩关节前脱位病人,治疗上首选的方法是[D] A ...查看


  • 骨科出科试卷
  • 骨科科考试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陈旧性骨折就是( ) 号学 名 姓 级 班 级 年 业 专 系 A. 骨折畸形愈合 B. 骨折迟缓愈合 C. 骨折后 1 - 2 周就诊者 D. 骨折后 2 - 3 周就诊者 2 ...查看


  • 一篇搞定:成人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 美国费城 Temple 大学医院的 Jennings 教授在近期 OCNA 杂志上对成人肘关节脱位的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 肘关节脱位可分为单纯性肘关节脱位以及复杂性肘关节脱位.单纯性肘关节脱位仅仅是肘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尺骨鹰嘴相对肱骨远 ...查看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大纲 一.概述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骨伤科所定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骨折.脱位.伤筋.内伤.骨关节感染性疾病.骨肿瘤等.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 ...查看


  • 骨科护理试题
  • 骨科护理试题 2010-12-10 15:20 来源 百度文库 分享到: 骨科护理试题 1. 脊柱损伤伤员的正确搬运方法是 B A. 二人分别抱头抱脚平放于硬板上后送 B. 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搬起平放于门板 ...查看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2.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3. 宋·宋慈<洗冤集录 ...查看


  • 2017骨伤科优势病种
  •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 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一.病史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人,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部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青壮年发病者较少,若发生本骨折,必 ...查看


  • 颈椎骨折护理
  • 颈椎骨折脱位病人的护理 2008-12-21 39健康网社区 我要评论(0)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