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此前还有8套卷使用方法、分析题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复习方法等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往前翻微博。

【复习方法】

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来写的。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套卷。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类提问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06年34题第一问: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每年考试都有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丢分是非常可惜的(在《8套卷》答疑的时候也经常碰到提问明确要求辩证法却有同学问真理、认识能不能答的情况)。下面我将主要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提问如何从审题来分析所考原理。

篇幅所限,具体题目材料可参考《讲真题》

一、提问中的提示

1.2004年真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 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 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这道题考察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很多考生对这个考点比较陌生,很容易找偏方向。但是如果审题仔细,此题第二问中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要回答的考点,抓住这种明确的提示就大幅降低了第一问的难度。

2.2010年真题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道题的第三问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就是在问为什么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难免发生错误,当然第一问即使没有提示也是比较好答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同学考虑使用矛盾普遍性来回答。

二、题干中的提示

为了给大家多留下一些题独立思考,这里我还是使用2010年梅兰芳“错成经典”的例子。

2010年真题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这道题的题目材料中有两处需要注意:

1.第二段这三行,完全属于总结陈述,“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求胜,化腐朽为神奇。”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转化的意思,因此要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解释,具体来说就是标准答案的前半部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第一段,“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这句话就是在从梅兰芳个人角度讲能够“错成经典”的原因,因为他是大师,有深厚的功底和应变能力。所以考生完全可以把这句话改写成自己的话:标准答案的下半句就是“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答案组织】

马原的答案是很简练的,判卷的时候也是踩点给分,这点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标准答案来体会。比如说梅兰芳这题的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只需点明对立统一,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即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提问相对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感觉到关键句不够,或者原理找得不是很明确,至少应该用自己的话结合题目来进行改写。比如还是以2010年真题为例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里比较明显可以想到的原理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矛盾转化,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学们可以通过研究真题的标准答案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

真题答案:

“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这些话毫无疑问不是教材上可以死背的现成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这种答题模式,实际上有一定作文功底的话是完全可以发挥出来的。政治这门课在考试的时候必然是要多写一点的,这种编话的方法是应该结合真题研究的。

三、启示类提问

这种提问是开放性很强的,比如

2014年真题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这一问一定要结合第(1)问中涉及到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回答(提问中要求的“上述事例”)。那么肯定要提到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需要同学们研究真题来体会和学习的,就是这一问的后两个得分点,“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这就是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积累的经验,前面我讲过,“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都是很好的应对启示类提问的“套话”。此外还有“要用辩证思维方法”、“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加以总结,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哲学框架图里每个原理后面给出的方法论意义,这种“文字储备”是应对启示类提问的资本。

【练习】

我建议同学们把近10年真题中的马原分析题都研究一遍,然后在哲学框架图上加以标记。研究真题一方面是训练找原理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如何结合材料组织语言,毕竟很多同学最怕的就是分析题没有话说。真题完成之后可以去做《8套卷》里的马原分析题,不要求语言组织得多好,起码应该找到相应的原理。如果还觉着训练量不够,可以把《1000题》中的哲学分析题也做了,这个训练量应该说是足够了。

最后祝同学们复习顺利,最后一个多月加油!

肖秀荣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此前还有8套卷使用方法、分析题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复习方法等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往前翻微博。

【复习方法】

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来写的。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套卷。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类提问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06年34题第一问: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每年考试都有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丢分是非常可惜的(在《8套卷》答疑的时候也经常碰到提问明确要求辩证法却有同学问真理、认识能不能答的情况)。下面我将主要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提问如何从审题来分析所考原理。

篇幅所限,具体题目材料可参考《讲真题》

一、提问中的提示

1.2004年真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 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 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这道题考察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很多考生对这个考点比较陌生,很容易找偏方向。但是如果审题仔细,此题第二问中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要回答的考点,抓住这种明确的提示就大幅降低了第一问的难度。

2.2010年真题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道题的第三问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就是在问为什么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难免发生错误,当然第一问即使没有提示也是比较好答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同学考虑使用矛盾普遍性来回答。

二、题干中的提示

为了给大家多留下一些题独立思考,这里我还是使用2010年梅兰芳“错成经典”的例子。

2010年真题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这道题的题目材料中有两处需要注意:

1.第二段这三行,完全属于总结陈述,“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求胜,化腐朽为神奇。”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转化的意思,因此要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解释,具体来说就是标准答案的前半部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第一段,“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这句话就是在从梅兰芳个人角度讲能够“错成经典”的原因,因为他是大师,有深厚的功底和应变能力。所以考生完全可以把这句话改写成自己的话:标准答案的下半句就是“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答案组织】

马原的答案是很简练的,判卷的时候也是踩点给分,这点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标准答案来体会。比如说梅兰芳这题的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只需点明对立统一,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即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提问相对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感觉到关键句不够,或者原理找得不是很明确,至少应该用自己的话结合题目来进行改写。比如还是以2010年真题为例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里比较明显可以想到的原理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矛盾转化,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学们可以通过研究真题的标准答案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

真题答案:

“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这些话毫无疑问不是教材上可以死背的现成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这种答题模式,实际上有一定作文功底的话是完全可以发挥出来的。政治这门课在考试的时候必然是要多写一点的,这种编话的方法是应该结合真题研究的。

三、启示类提问

这种提问是开放性很强的,比如

2014年真题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这一问一定要结合第(1)问中涉及到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回答(提问中要求的“上述事例”)。那么肯定要提到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需要同学们研究真题来体会和学习的,就是这一问的后两个得分点,“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这就是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积累的经验,前面我讲过,“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都是很好的应对启示类提问的“套话”。此外还有“要用辩证思维方法”、“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加以总结,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哲学框架图里每个原理后面给出的方法论意义,这种“文字储备”是应对启示类提问的资本。

【练习】

我建议同学们把近10年真题中的马原分析题都研究一遍,然后在哲学框架图上加以标记。研究真题一方面是训练找原理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如何结合材料组织语言,毕竟很多同学最怕的就是分析题没有话说。真题完成之后可以去做《8套卷》里的马原分析题,不要求语言组织得多好,起码应该找到相应的原理。如果还觉着训练量不够,可以把《1000题》中的哲学分析题也做了,这个训练量应该说是足够了。

最后祝同学们复习顺利,最后一个多月加油!

肖秀荣


相关文章

  • 高考理综科目答题技巧与策略(实用)
  • 高考理综科目答题技巧与策略 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要算时间帐 有关专家曾经提出"制定得分计划".也有的专家认为"高考与其说是考能力,不如说是考时间."对于某些同学,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要"动笔 ...查看


  • 初中地理会考答题技巧
  • 初中地理会考答题技巧 一.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几个大题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题,即选择题和 ...查看


  •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1]
  •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1] 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技巧一.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 ...查看


  • 政治开卷答题技巧
  • 1.开卷要对教材很熟悉 [开卷考还有个小秘诀哦,为了提高考试时翻书的速度,在看了很多遍书之后,可以把每个课时所讲的内容概括总结一下,列几个小提纲,就附在目录上(10个字以内吧,要不然一片密密麻麻的,查起来反而更麻烦)]:划重点 2.平时多做 ...查看


  • [2017中公遴选·面试技巧]面试审题神助攻
  • [2017中公遴选·面试技巧] 面试审题神助攻 面试之于考生,往往过于重视答题内容,答题内容的全面与否,亦或是有没有亮点,总觉得这样在面试中才能脱颖而出.殊不知面试当中,大家由于对于面试非常的重视,因此产生的紧张情绪会令我们无法充分发挥平时 ...查看


  • 中考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 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技巧一.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 ...查看


  •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人 刘峰 2015-01-29 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选择题要想得高分. ...查看


  • 政治主观题目解题技巧
  • 主观题的答题能力. 一.题型特点 主观题是除选择题之外考查学生的一种重要题型,在我们政治中考中占据近60%的分值.它的类型多样,可以是言行评析题.观点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它的信息容量大,答案的综合性要求强. 一般来说,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 ...查看


  • 2013年福建省莆田公务员考试在哪里面试
  • 中公教育莆田分校网http://putian.offcn.com 2013年福建省莆田公务员考试在哪里面试? 1.面试人选如何确定?如何查询是否进入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进入面试的报考者,其笔试成绩必须达到最低合格分数线,在合格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