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学案(用)

以虫治虫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

3、增强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激发对《梦溪笔谈》的阅读兴趣。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下面的对联中隐含了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学生: 《以虫治虫》选自 。全书共30卷,内容涉及 、 、 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 时期的科学成就,这部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作者 ,字 , (时期)科学家、政治家。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

“ ”。

二、朗读并翻译课文。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狗蝎( ) 其喙( )有钳( ) 千万蔽( )地 旬( )日 大穰( )

2、完成各句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并翻译句子。(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

疏通词句时每个词语都要有着落,吧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界 方 为 秋田 之 害

第 1 页 共 4 页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其 喙 蔽 蔽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则 以 之 以钳搏之 悉 为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旬日 皆 尽 岁 以 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其 旧 之 谓 之

三、课文理解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一句说明了虫害发生的 、 和 。一个 字,显示虫害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2、介绍子方虫时,一句 写出了它的外貌

特征, 说明数量众多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巨大 说明它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用课文原句填空)。

3、“岁以大穰”可见以虫治虫的成功,这就启示我们:

四、再读课文,总结归纳重点字词。

1.通假字

第 2 页 共 4 页

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同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以:以虫治虫 ( ) 岁以大穰 ( ) 以钳搏之( )

其:其喙有钳 ( ) 其虫旧 曾有之( )

之:秋田之害 ( ) 以钳搏之 ( )

土人谓之 ( ) 其虫旧曾有之( )

五、课后检测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

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

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 ,作者 ,

字 ,浙江钱塘人, 代作家。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蝎( ) ②其喙有钳( )

3、解释字词。

①蔽( ) ②悉( ) ③旬日( ) ④穰( )

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第 3 页 共 4 页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

6.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7.“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第 4 页 共 4 页

以虫治虫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

3、增强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激发对《梦溪笔谈》的阅读兴趣。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下面的对联中隐含了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学生: 《以虫治虫》选自 。全书共30卷,内容涉及 、 、 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 时期的科学成就,这部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作者 ,字 , (时期)科学家、政治家。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

“ ”。

二、朗读并翻译课文。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狗蝎( ) 其喙( )有钳( ) 千万蔽( )地 旬( )日 大穰( )

2、完成各句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并翻译句子。(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

疏通词句时每个词语都要有着落,吧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界 方 为 秋田 之 害

第 1 页 共 4 页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其 喙 蔽 蔽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则 以 之 以钳搏之 悉 为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旬日 皆 尽 岁 以 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其 旧 之 谓 之

三、课文理解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一句说明了虫害发生的 、 和 。一个 字,显示虫害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2、介绍子方虫时,一句 写出了它的外貌

特征, 说明数量众多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巨大 说明它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用课文原句填空)。

3、“岁以大穰”可见以虫治虫的成功,这就启示我们:

四、再读课文,总结归纳重点字词。

1.通假字

第 2 页 共 4 页

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同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以:以虫治虫 ( ) 岁以大穰 ( ) 以钳搏之( )

其:其喙有钳 ( ) 其虫旧 曾有之( )

之:秋田之害 ( ) 以钳搏之 ( )

土人谓之 ( ) 其虫旧曾有之( )

五、课后检测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

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

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 ,作者 ,

字 ,浙江钱塘人, 代作家。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蝎( ) ②其喙有钳( )

3、解释字词。

①蔽( ) ②悉( ) ③旬日( ) ④穰( )

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第 3 页 共 4 页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

6.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7.“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第 4 页 共 4 页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