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和宇宙”主题的学习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编者意图就是让学生探究地球的运动,基于观察到的现状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怎样运动的。《谁先迎来黎明》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前面三课内容,通过不断搜集论证探究出了地球在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它的自转又将给我们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本课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载体,来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通过地球仪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猜想北京和乌鲁木齐可能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3)根据日常人们观察到的物体相对运动和天体运动现象,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4)继续探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学情分析:

“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在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理解的过程往往会有困难。在我们学完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时,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科普类书籍的途径了解和掌握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另外,五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但对于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知识只是一个粗浅的了解。《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知识正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的热情,对于已经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只要在老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下,就可以很轻松的掌握本课知识要点,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地球上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推导出“相对运动”,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构建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的自转,使我国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同的,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发现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天体运动规律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证据,体会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方向相反,即自西向东,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太阳贴图、“东”“西”字样的卡片、转椅、大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小组准备:小地球仪、科学记录单两份/小组、“北京”“乌鲁木齐”字样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发现问题

师: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有许多吸引人的城市,请看:(出示课件1—6展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图片)接着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出示课件7中国地图)我们认识地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随机将写有“东”字样的卡片贴在学生右边教室墙壁上,写有“西”字样的卡片贴在学生左边教室墙壁上,太阳贴图贴在黑板的右上角。)是不是每个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也不一样呢?请一名同学上来在大地球仪上找出这两个城市,其他同学小组合作在小地球仪上找出。

生:北京在我国的东边,乌鲁木齐在我国的西边。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上位置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的黎明先后会一样吗?今天我们以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为例,看看谁先迎来黎明?[课件8出示课题;谁先迎来黎明]【板书:谁先迎来黎明】

二、活动一: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时间不同

师:我们知道了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做个模拟实验来看谁先迎来黎明,请同学们阅读p79模拟实验。看看这个模拟实验我们应该怎么来做?(请一位同学来陈述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

模拟实验:老师指导第一小组六名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圈模拟“地球”请任意一个同学做北京,乌鲁木齐谁做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请一位同学放好乌鲁木齐的位置,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正确,不正确应该怎么放呢?又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自转的方向,除了自东向西,就是自西向东。我们分别来模拟一下, 请贴有“北京”、“乌鲁木齐”字样的同学看到太阳时就喊一声“天亮了”。请以每一小组为单位做这个模拟实验,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观察、亲身体验,然后把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一)中。

生:模拟试验后完成科学记录单(一)

科学记录单(一)

地球自东向西转,我们组发现 (北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转,我们组发现 (北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师:请各小组汇报结果,但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种,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研究。

三、活动二: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反

师: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和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

(播放视频)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树木和房屋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树木和房屋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电梯在向上运动,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电梯在向下运动,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乘在旋转的木马上,看到周围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师: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推想:要想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移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呢?为什么?再请几位同学在转椅子上体验。

你们能得出什么规律?每个小组讨论交流后把规律记录到科学记录单(二)

科学记录单(二)

树木房屋在向后运动,实际上汽车在 运动

树木房屋在向前运动,实际上汽车在 运动

外面的景物向下运动,电梯在 运动

外面的景物向上运动,电梯在 运动

周围的景物顺顺针转动时,实际上乘坐的转椅在 运动

周围的景物在逆时针转动,实际上旋转木马 运动

我们发现:当我们乘坐行驶的汽车或旋转的木马或转椅时,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做 的运动。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 。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请一位同学总结:当我们乘坐行驶的汽车或旋转的木马或转椅时,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做相反方向的运动,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相对运动。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相反方向 相对运动】

老师随机板书:)

生:我们知道地球在自传,太阳是不动的,但是我们看到太阳每天都在东升西落,说明地球是运动的。

师: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板书:太阳自东向西】这是我们在自转的地球上观察到太阳运动的方向,就像我们在车上看到窗外景物一样,现在太阳自东向西转,那地球的自传方向呢? 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板书: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师:那你们现在能不能推出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阅读教科书p80页,) 生:(齐声)北京(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个个兴奋不已)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师: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那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小时看到太阳呢?(自学p81资料)

(出示课件11)世界时区图,师生共同认识了解世界市区图。

(出示课件12)小组讨论解决:A:地球可以分为多少个时区?B:每个时区相差几小时?C: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 D:越是E:请大家完成p81书上的表格?(学生自学,老师指导)

北京和纽约日出相差多少小时?北京和巴黎日出相差多少小时?(全班讨论交流汇报)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不少,知道了如何判断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以及早几小时迎来黎明。

六、课外作业:

1、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2、为大家推荐一本名著《八十天环游地球》。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谁先迎来黎明》在正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同伴合作进行再设计,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

突破教学难点方法得当,尽可能保证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与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想方设法把较为宏观、抽象的内容转化为更适合我们学生容易感知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1、合理使用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我们在研读教材过程中,认为本课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这一内容更容易被我们的学生所接受。更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因此被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关于世界时区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学p81课文内容,知道世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与它们所处的经线位置有关,越东边的越早迎来黎明,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舍去了较复杂的处于东西时区各地时间差异的计算,避免了过深、过宽的研究要求与范围。因此准确把握、调整教学难易程度,促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得以发展。

2、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知识点也比较多。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我直截了当的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有了学习的问题,学生在探究中就有了思维的起点,行动的指标。在教学中,就有“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一样吗?地球自转时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呢?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几小时?”有了这些主干问题的引领,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自己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思考解决问题,积极构建科学概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3、在模拟实验中产生疑问,激发探究热情

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运用模拟实验来揭示谁先迎来黎明的现象,可以使学生获得能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模拟实验验证,首先发现地球的自转引起不同的地方(城市)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通过比较发现了地球上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先后不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两种截然相反的实验结果:如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北京先迎来黎明;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这两个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了冲击,同时也会产生出新的质疑:究竟哪种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地球实际自转的情形相吻合?学生有了质疑也就会主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通过探究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4、遵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地球和宇宙”内容在时空尺度上比较抽象,某些知识的理解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懒”的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北京与乌鲁木齐的位置,再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时间会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提问: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知道各地所处的位置与迎来黎明的时间有关,降低了难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注意从学生的当前经验和实际水平出发,通过形象化的方法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感知情境,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比如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的基础上而构建的。对从没接触过“相对运动”的小学生而言,理解“相对运动”成为本课的其中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感受汽车在前进和倒退时,电梯在升降时,以及乘坐木马或转盘时周围静止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相对运动的规律,再让学生来推想大转椅逆时针转动时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推想再请学生真正乘坐转椅体验。在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以外太阳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教学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学生在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推出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球和宇宙主题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不易见到的一些事物,许多运动无法通过常规操作来展示与描述,对于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比较费解,多媒体的加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简单化,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日、月、地球的运动状态;汽车前行时、汽车后退时、电梯运动时、木马旋转时它们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教师苦口婆心说上几十遍要有效的多。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设计逐层深入的问题,推动着探究活动和科学思维的层层深入,面对接踵而来的种种矛盾,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得学生在整节课充满好奇、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设计特色简述:

教学设计是上好这一课的前提和保障,是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的凭借,在进行设计时,我以发现问题为引领,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1、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发源地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教师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宝库。教师不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向导,他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地点可以是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科学教师同样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他与学生一起发现现象、提出疑问、作出假设、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互相交流并得出结论。纵观整节课,在模拟实验中,当确定了北京的具体位置时,请学生判断确定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并放好“乌鲁木齐”卡片的位置。在活动二中,我让学生感受汽车在前进和倒退时,以及乘坐木马或转盘时周围静止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相对运动的规律,再让学生来推想大转椅逆时针转动时

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推想再请学生乘坐转椅体验。在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观察地球以外太阳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在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推出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整节课学生思维高度参与。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发源地。

2、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激情和体验中得到升华

课堂上,如果学生身动而情未动,不以成功喜,不以失败悲,岂不与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相去甚远?《谁先迎来黎明》是以探究为主的课,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教学效果很有实效性。在模拟实验中,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体验,产生问题,为什么模拟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迎接黎明的城市截然不同呢?那地球自转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呢?激发了每一位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视频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了相对运动。从而判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学生轻而易举的判断出北京先迎来黎明。学生成功后情不自禁的兴奋不已。是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充满了对探究的渴望、对成功的期待。学生只要积极投入,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连同所学知识,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和宇宙”主题的学习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编者意图就是让学生探究地球的运动,基于观察到的现状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怎样运动的。《谁先迎来黎明》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前面三课内容,通过不断搜集论证探究出了地球在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它的自转又将给我们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本课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载体,来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通过地球仪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猜想北京和乌鲁木齐可能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3)根据日常人们观察到的物体相对运动和天体运动现象,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4)继续探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学情分析:

“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在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理解的过程往往会有困难。在我们学完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时,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科普类书籍的途径了解和掌握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另外,五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但对于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知识只是一个粗浅的了解。《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知识正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的热情,对于已经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只要在老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下,就可以很轻松的掌握本课知识要点,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地球上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推导出“相对运动”,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构建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的自转,使我国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同的,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发现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天体运动规律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证据,体会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方向相反,即自西向东,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太阳贴图、“东”“西”字样的卡片、转椅、大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小组准备:小地球仪、科学记录单两份/小组、“北京”“乌鲁木齐”字样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发现问题

师: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有许多吸引人的城市,请看:(出示课件1—6展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图片)接着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出示课件7中国地图)我们认识地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随机将写有“东”字样的卡片贴在学生右边教室墙壁上,写有“西”字样的卡片贴在学生左边教室墙壁上,太阳贴图贴在黑板的右上角。)是不是每个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也不一样呢?请一名同学上来在大地球仪上找出这两个城市,其他同学小组合作在小地球仪上找出。

生:北京在我国的东边,乌鲁木齐在我国的西边。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上位置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的黎明先后会一样吗?今天我们以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为例,看看谁先迎来黎明?[课件8出示课题;谁先迎来黎明]【板书:谁先迎来黎明】

二、活动一: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时间不同

师:我们知道了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做个模拟实验来看谁先迎来黎明,请同学们阅读p79模拟实验。看看这个模拟实验我们应该怎么来做?(请一位同学来陈述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

模拟实验:老师指导第一小组六名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圈模拟“地球”请任意一个同学做北京,乌鲁木齐谁做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请一位同学放好乌鲁木齐的位置,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正确,不正确应该怎么放呢?又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自转的方向,除了自东向西,就是自西向东。我们分别来模拟一下, 请贴有“北京”、“乌鲁木齐”字样的同学看到太阳时就喊一声“天亮了”。请以每一小组为单位做这个模拟实验,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观察、亲身体验,然后把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一)中。

生:模拟试验后完成科学记录单(一)

科学记录单(一)

地球自东向西转,我们组发现 (北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转,我们组发现 (北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师:请各小组汇报结果,但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种,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研究。

三、活动二: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反

师: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和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

(播放视频)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树木和房屋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树木和房屋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电梯在向上运动,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电梯在向下运动,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视频)乘在旋转的木马上,看到周围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师: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推想:要想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移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呢?为什么?再请几位同学在转椅子上体验。

你们能得出什么规律?每个小组讨论交流后把规律记录到科学记录单(二)

科学记录单(二)

树木房屋在向后运动,实际上汽车在 运动

树木房屋在向前运动,实际上汽车在 运动

外面的景物向下运动,电梯在 运动

外面的景物向上运动,电梯在 运动

周围的景物顺顺针转动时,实际上乘坐的转椅在 运动

周围的景物在逆时针转动,实际上旋转木马 运动

我们发现:当我们乘坐行驶的汽车或旋转的木马或转椅时,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做 的运动。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 。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请一位同学总结:当我们乘坐行驶的汽车或旋转的木马或转椅时,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做相反方向的运动,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相对运动。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相反方向 相对运动】

老师随机板书:)

生:我们知道地球在自传,太阳是不动的,但是我们看到太阳每天都在东升西落,说明地球是运动的。

师: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板书:太阳自东向西】这是我们在自转的地球上观察到太阳运动的方向,就像我们在车上看到窗外景物一样,现在太阳自东向西转,那地球的自传方向呢? 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板书: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师:那你们现在能不能推出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阅读教科书p80页,) 生:(齐声)北京(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个个兴奋不已)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师: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那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小时看到太阳呢?(自学p81资料)

(出示课件11)世界时区图,师生共同认识了解世界市区图。

(出示课件12)小组讨论解决:A:地球可以分为多少个时区?B:每个时区相差几小时?C: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 D:越是E:请大家完成p81书上的表格?(学生自学,老师指导)

北京和纽约日出相差多少小时?北京和巴黎日出相差多少小时?(全班讨论交流汇报)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不少,知道了如何判断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以及早几小时迎来黎明。

六、课外作业:

1、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2、为大家推荐一本名著《八十天环游地球》。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谁先迎来黎明》在正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同伴合作进行再设计,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

突破教学难点方法得当,尽可能保证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与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想方设法把较为宏观、抽象的内容转化为更适合我们学生容易感知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1、合理使用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我们在研读教材过程中,认为本课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这一内容更容易被我们的学生所接受。更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因此被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关于世界时区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学p81课文内容,知道世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与它们所处的经线位置有关,越东边的越早迎来黎明,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舍去了较复杂的处于东西时区各地时间差异的计算,避免了过深、过宽的研究要求与范围。因此准确把握、调整教学难易程度,促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得以发展。

2、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知识点也比较多。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我直截了当的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有了学习的问题,学生在探究中就有了思维的起点,行动的指标。在教学中,就有“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一样吗?地球自转时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呢?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几小时?”有了这些主干问题的引领,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自己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思考解决问题,积极构建科学概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3、在模拟实验中产生疑问,激发探究热情

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运用模拟实验来揭示谁先迎来黎明的现象,可以使学生获得能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模拟实验验证,首先发现地球的自转引起不同的地方(城市)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通过比较发现了地球上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先后不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两种截然相反的实验结果:如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北京先迎来黎明;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这两个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了冲击,同时也会产生出新的质疑:究竟哪种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地球实际自转的情形相吻合?学生有了质疑也就会主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通过探究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4、遵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地球和宇宙”内容在时空尺度上比较抽象,某些知识的理解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懒”的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北京与乌鲁木齐的位置,再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时间会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提问: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知道各地所处的位置与迎来黎明的时间有关,降低了难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注意从学生的当前经验和实际水平出发,通过形象化的方法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感知情境,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比如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的基础上而构建的。对从没接触过“相对运动”的小学生而言,理解“相对运动”成为本课的其中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感受汽车在前进和倒退时,电梯在升降时,以及乘坐木马或转盘时周围静止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相对运动的规律,再让学生来推想大转椅逆时针转动时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推想再请学生真正乘坐转椅体验。在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以外太阳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教学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学生在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推出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球和宇宙主题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不易见到的一些事物,许多运动无法通过常规操作来展示与描述,对于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比较费解,多媒体的加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简单化,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日、月、地球的运动状态;汽车前行时、汽车后退时、电梯运动时、木马旋转时它们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教师苦口婆心说上几十遍要有效的多。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设计逐层深入的问题,推动着探究活动和科学思维的层层深入,面对接踵而来的种种矛盾,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得学生在整节课充满好奇、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设计特色简述:

教学设计是上好这一课的前提和保障,是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的凭借,在进行设计时,我以发现问题为引领,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1、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发源地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教师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宝库。教师不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向导,他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地点可以是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科学教师同样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他与学生一起发现现象、提出疑问、作出假设、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互相交流并得出结论。纵观整节课,在模拟实验中,当确定了北京的具体位置时,请学生判断确定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并放好“乌鲁木齐”卡片的位置。在活动二中,我让学生感受汽车在前进和倒退时,以及乘坐木马或转盘时周围静止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相对运动的规律,再让学生来推想大转椅逆时针转动时

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推想再请学生乘坐转椅体验。在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观察地球以外太阳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在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推出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整节课学生思维高度参与。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发源地。

2、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激情和体验中得到升华

课堂上,如果学生身动而情未动,不以成功喜,不以失败悲,岂不与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相去甚远?《谁先迎来黎明》是以探究为主的课,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教学效果很有实效性。在模拟实验中,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体验,产生问题,为什么模拟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迎接黎明的城市截然不同呢?那地球自转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呢?激发了每一位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视频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了相对运动。从而判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学生轻而易举的判断出北京先迎来黎明。学生成功后情不自禁的兴奋不已。是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充满了对探究的渴望、对成功的期待。学生只要积极投入,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连同所学知识,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


相关文章

  • 谁先迎来黎明
  • 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旅游呢? 2.黄老师也特别喜欢旅游,有两个地方是老师一直想去的,请根据我的提示,猜猜老师想去的地方.第一个地方,那里有很甜很甜的哈密瓜,有好吃的羊肉串,还 ...查看


  • 4.4谁先迎来黎明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课 题 课 时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白板 设 计 者 白板制作 审 核 者 钱卫东 邵张裕 单位 单位 马塘镇马丰小学 <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时 马塘镇马丰小学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 ...查看


  • 周四早晨寄语2018
  • [导语]山青青,海蓝蓝,周一周二周三的工作轻松完.曲慢慢,腿颤颤,周四的黎明黑暗工作什么时候做完.风轻轻,云淡淡,周末的自由生活即将到.祝你迈开双腿,跨越周四,迎来黎明的新世纪.欢迎来到本站,本文是为您特别搜集的<周四早晨寄语2018 ...查看


  • 好朋友周四早晨祝福短信
  • [导语] 周四今日又现,如同半夜鸣蝉,办公室里说厌烦,听取怨声一片,一二三繁忙,周六日休闲,勿被周四给牵绊,黎明前的黑暗.周四了,周末要到了,给紧张工作三天的你一声祝福,周四愉快!本文是本站为您搜集的<好朋友周四早晨祝福短信>, ...查看


  • 周四早上问候语
  • 导语:一声问候,一个愿望,一串祝福,望你心中常有快乐涌!下面是本站祝福语频道为您整理的周四早上问候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一周的工作就像是一杯五味的鸡尾酒,经历着苦涩酸辣,最终才能迎来那人人期待的甜美周末."周四"一 ...查看


  •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1左偏.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相邻两个时 ...查看


  • 周四早晨问候短信
  • 1. 周四,没事,你偏要整点事,说让我弄碗糖水,把你甜死,弄碗盐水,把你咸死.嗨,哥们,别贫了,加油,把工作干好,周末我请你吃饭,你付账哦! 2. 周四到了,工作多了,身体累了,脑袋大了.朋友,坚持一步就能摆脱疲惫,请鼓足斗志,好好工作,明 ...查看


  •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到第四测试卷A卷
  •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附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一.我能让它们对号入座:(每题3.6分,共18分) 1.沉入水中的石头( )受到水的浮力. A.不会 B.会 2.我们通过做实验知道: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放入水中,漂浮在水上的 ...查看


  •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主持词
  • 2015高龙小学六·一诵读活动主持词 A:尊敬的各位老师!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A:伴着花的芳香! B:踏着歌的节拍! A:我们迎来了六月的时光! B: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合: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A:奶奶说,六月是孩子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