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1946年6月19日发出指示:华北方面要首先歼灭阎锡山各部,控制山西高原,使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3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6月16日解放军以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组织的1万5千余兵力发起晋北战役。
6月17日,独二旅攻克朔县,歼敌1200余人。独二旅7月1日攻克宁武,7月2日四纵十一旅收复繁峙,8日独二旅进攻崞县,经4小时激战,歼灭阎锡山部第十师第二团及地方团队2000余人,俘虏800余人。
晋北野战军的胜利,使阎锡山甚为不安,他立即收缩兵力,将原平、五台、定襄等地的军队急速集中忻县,使忻县的守军增加到8000余人,包括第十九军军部、第三十七、三十九和第四十师各一部,以及一些保安团队。
7月16日,晋北野战军主力南下,接近忻县。
阎锡山急调第六十八师师长许鸿林率两个团北上增兵忻县。周士第根据贺龙意见,留1个旅在忻州外围监视敌人,主力8个团迅速南下打援。7月23日,在平社地区的汾阳岭、邢家山一带将许鸿林的两个团基本歼灭。许鸿林仅率200余人逃脱。
贺龙决心乘胜攻占忻县,命令在离石的独四旅旅长顿星云、政委杨秀山率两个团即刻北上,加入晋北野战军,增加攻城力量。
7月31日,晋北野战军对忻县发起攻击。忻县,是太原北面的门户,经日军和阎锡山军多年经营,堡垒成群,工事坚固,无强大火力,攻击甚难奏效,至8月1日,进展甚微。周士第下令撤回原阵地。8月11日,第二次攻城,仍未能突破敌人城防工事。
贺龙认为,对忻县工事了解不够,炮兵不能按时到达指定阵地充分发扬火力,再打下去,成效不大。下令暂停攻占忻县。
至8月11日,晋北战役历时58天,先后攻克了朔县、宁武、山阴、崞县、繁峙、代县、五台、定襄等8座县城和轩岗、平社等大小据点100多个。
奉阎锡山之命驻守忻县的是刘鹏翔。把驻守忻县的部队扩编为39师。到1948年达到如下建制。
扩編39师:
师部番号:7418;
驻地:城内三家店福音堂。
师长刘鹏翔,河北人;副师长贾绍棠,崞县施家野场人;参谋长赵乃鲁,东北人;政治部主任杜文凭。
师部下属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4个连(3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每连4个排(3个步兵排,一个小炮排),每排3个班。另:每团附属1个迫击炮连,配有轻迫击炮3门,步枪10多支;每营之机枪连配有重机枪4挺、小排炮1门(全师共计小排炮5-6门)。
各团驻地及防守任务:
1团团部驻匡村堡子内,团长杜有堂,临汾人。负责防守南沟至西门坡炮台。其中,1营营部驻匡村大西街,2营营部驻匡村南堡子附近,3营营部驻匡村后街西头外壕附近。
2团团部驻城内福音堂,团长王有才,大同人。负责防守东门至南关及西门接南门处。
3团团部驻大营盘(另一部驻天主堂),团长朱厚煥,负责防守大营盘、火车站。
师属机构: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械处、军医处。直属单位:炮兵营、野战医院、卫生队、特务连、补训营。 师直属特务组织:情报组、反映组、谍报组、侦察组、训工队、工作队、飞鹰队、便衣队、训导院(驻城内丁字街)。
政权系统:第3专署,驻城内兴寺街,专员朱理,五台东冶人。专署直属政卫连,50余人,配有轻炮3门、轻机枪4挺,步枪大部三八式。警卫连一个排,防守东门至北城墙。另有便衣工作队20余人。
约10000余人
刘鹏仿照阎锡山防守太原的办法,为固守城垣,连年作了苦心经营。到1948年晋中战役发起时,忻县城早已碉堡成群,壁垒森严。
城内工事:从南城墙至北城墙,设炮台23个,垛口上有电网,城墙底埋拉雷,雷线直通炮台;城墙上普设电网一道,垛口外另设备用电网两道。城墙底设交通壕,城墙内有洞,洞内有枪炮射击口。南门跟底的两个洞有通向城外的出入口。
城外工事:城周均有三丈多宽的外壕,并建有碉堡,碉堡四周均有战壕。仅北关土稍门外即有碉堡40余个。车站以北有大碉1个,“品”形碉两个,车站南又设“品”形碉3个。城周壕内外设大炮台40余个,小炮台无数。各碉堡、炮台周围均埋有地雷,设置电网。在大营盘设内外墙两道,墙外有壕。营盘东北设大碉1个,“品”形碉两个;西北设“品”形碉3个,土碉堡1个。营盘内有暗碉4个,碉堡内外有壕沟通行。匡村四周设大小碉堡20余个,大碉内有电话直通城内。
刘鹏翔为了增强抵御力量,把驻守在忻县城内的政系要员拉了过来,组织成立了“石岭关北保安司令部”,让第3专员公署员朱理兼任保安司令,负责指挥保安16团、忻定保警大队等地方兵团。
同时,又组织成立了“忻县城防司令部”,派副师长贾绍棠兼任城防司令,县长黄士元充任城防副司令。
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徐向前、周士第以6万余人的兵力对10万余人的兵力发起晋中战役。
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兵团第8、13纵和第15纵(太岳军区部队改编),北岳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对抗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33、34、43、61军及暂编总队,保安团、保警大队等。
太原以南徐向前率领的大军,以保卫麦收为口号,自南而北,接连解放了临汾,平遥,介休,汾阳,孝义,交城,文水,祁县,太谷等13座县城。
7月16日,又猛虎般地突入榆次、太谷之间的小常村,全部歼灭了赵承绶集团两个整军和第10总队,打死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副 总司令原泉福(日本人),生俘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总司令赵承绶。
在40天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第7集团军总部及五个军部、四个整师、两个总队等共计1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7.4万人,另有民卫军等2.6万人)。
阎锡山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看太原岌岌可危,当即急电驻守忻县的刘鹏翔师及保安团等,要他们炸毁城内的发电厂,再抓上一大批青壮年,于7月20日撤出忻县城,沿忻太公路经石岭关直达太原,以同其他残部一起,守卫太原。
刘鹏翔陷入十分慌乱之中。消息传播开来,整个忻州城内各色人等,顿时乱翻了天……。
1948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十三,即使忻县中学的学生都被带到行署院内,听阎锡山的广播讲话。阎锡山训示忻县行署和忻县的党政机关,还有原平、五台、定襄撤到忻县的党政机关,学校全部人员,由驻军和保安队引领,一同向太原转移。
20曰凌晨,刘鹏翔的部队像一窝蜂似的从忻县城拥了出来,在前面开路的是39师,中间是杂牌队伍,后面是伪专、县机关的文职人员和家眷、车辆,最后是被胁迫的商人、教师、学生和群众。有的走公路,有的走铁路,也有的走田埂,争着抢着向太原跑,丢撒的东西沿路都有。
敌人先头部队来到牧马河边时,我正面部队打了他一下。刘鹏翔虽然害怕走公路被歼,可他看到从昨天以来滂沱大雨一直在下,就满以为昨天还在石岭关以南黄寨附近的我六分区部队不下能出现在这里,现在打他们的一定是武工队、游击队。所以,就下令只派一个团把武工队、游击队驱赶开,扫清道路继续前进。那知,他不仅没有把我们驱赶走,反被我们硬顶住痛打了一番。刘鹏翔看到情况不妙,就命令部队后撤。可是,进了口袋的敌军却怎么也撤不出去了。埋伏在公路西侧山坡上的我军拦腰向敌人猛冲过去,敌人像被赶散了的羊群似的向东往牧马河滩跑,但埋伏在东面的我军又向河滩猛冲了过来。敌人掉转屁股又往西往南跑,东西两面的我军便会合起来由北
往南,从后面打,正面我军则由南往北打,打得敌人的伤兵、死尸横一个竖一个地倒在牧马河滩上。这时的刘鹏翔拿不出别的主意来,便指挥其部队抢占了小豆罗村,但我军很快又把小豆罗村四面包围了起来。
小豆罗村有百十户人家,四周筑有土围墙,围墙外则是一条深沟。阎军残部凭借围墙深沟,临时构筑工事,顽抗固守。我军几次组织强攻,但终未攻克。
21日,我军决定待阎军突围时,在野外歼灭之。下午5时,重新部署调整尚未完成时,围墙里的阎军开始突围逃窜,部队立即与阎军展开白刃格斗。
副师长贾绍堂被击毙,连敌方专员朱理夫妇二人都被打死了。时间延续一分钟,被围的敌人就多死一批,刘鹏翔来了最后一手,扔掉他那个师,带了一百多人雨夜中突围,向豆罗东南方向大山中逃跑了。
我们歼灭了被围在小豆罗村的三十九师7000多人,俘虏了阎锡山“兵农合—”专员艾子谦,伪县长黄士元等数干人,缴获两门野炮,十二门山炮和大量枪支弹药。
小豆罗村战斗一结束,石岭关的敌军保安团惧怕被歼就弃关逃走了,忻县全境得到解放。
原来:
7月19日,北线总指挥部先后接到徐向前司令员、联司和晋绥军区的电报,内称:“驻忻之敌39师及伪专署所属的保安队,将全部弃城南窜,企图逃回太原,增加太原的守卫力量。你部应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干净地将敌全部歼灭,绝不能让敌人南逃至太原。”
张达志司令员接到命令后,当即同参谋长李治州、政治部主任麻志皓等,乘马向独12旅司令部驻地奔驰而来。张达志司令员同张新华旅长见面后,决定紧急通知驻东、西黄水一带的各团首长开会,共同讨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上级的紧急命令。
经过讨论,决定在黄寨和豆罗中选择在豆罗设伏。
兵力部署:以晋绥二分区何国海带的34团隐蔽集结于石岭关北,占据石岭关有利地形,阻击南下之敌先头部队;李发应团长带的41团位于苏村南侧待命。到34团阻击敌人先头部队打响后,立即协助34团将敌歼灭。
苏村北侧,由晋绥军区刘笈甫团长的警备1团,隐蔽集结于向阳村,截击敌人后续部队,阻敌北逃忻县城。
以赵立业团长、杨昆山政委带的4团,和马建勋团长、贺树怀政委带的6团,集结于上佐村和下佐村,到时由西向东,向豆罗一线出击,打击行动中的敌军主力。
由贺吉祥团长带的40团和蔡元福团长带的42团,位于东村、辛曲附近,到时由东向西出击,配合4、6两团打击行进中的敌军主力。如此布好了口袋阵使敌人进得来,出不去。
进入豆罗战役的有:
北岳集团司令员孙绍群、政委张达志
北岳警备第2旅旅长张达志、政委白志明
第2旅第4团团长赵立业、政委杨昆山
第2旅第6团团长马建勋、政委贺树怀
北岳独立第12旅旅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
第12旅第40团团长贺吉祥
第12旅第41团团长李发应
第12旅第42团团长蔡元福
晋绥2分区第34团团长何国海
晋绥军区警备1团团长刘笈甫,
共7个团组成。
张达志为战役的总指挥。
我所写的本篇的题目《朱专员血溅小豆罗》并不十分贴切。应为《血战小豆罗》才比较合适。
可是牢固的记住朱理夫妇死在这次战役中,而终生不会忘记的原因是我见过他的孙子。他是我在忻县中学时的初中同学。脸圆嘟嘟的,很可爱。而那时正值文革时期,从小就背负这着这一沉重的政治负担和亲情的失落,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平。
军委1946年6月19日发出指示:华北方面要首先歼灭阎锡山各部,控制山西高原,使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3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6月16日解放军以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组织的1万5千余兵力发起晋北战役。
6月17日,独二旅攻克朔县,歼敌1200余人。独二旅7月1日攻克宁武,7月2日四纵十一旅收复繁峙,8日独二旅进攻崞县,经4小时激战,歼灭阎锡山部第十师第二团及地方团队2000余人,俘虏800余人。
晋北野战军的胜利,使阎锡山甚为不安,他立即收缩兵力,将原平、五台、定襄等地的军队急速集中忻县,使忻县的守军增加到8000余人,包括第十九军军部、第三十七、三十九和第四十师各一部,以及一些保安团队。
7月16日,晋北野战军主力南下,接近忻县。
阎锡山急调第六十八师师长许鸿林率两个团北上增兵忻县。周士第根据贺龙意见,留1个旅在忻州外围监视敌人,主力8个团迅速南下打援。7月23日,在平社地区的汾阳岭、邢家山一带将许鸿林的两个团基本歼灭。许鸿林仅率200余人逃脱。
贺龙决心乘胜攻占忻县,命令在离石的独四旅旅长顿星云、政委杨秀山率两个团即刻北上,加入晋北野战军,增加攻城力量。
7月31日,晋北野战军对忻县发起攻击。忻县,是太原北面的门户,经日军和阎锡山军多年经营,堡垒成群,工事坚固,无强大火力,攻击甚难奏效,至8月1日,进展甚微。周士第下令撤回原阵地。8月11日,第二次攻城,仍未能突破敌人城防工事。
贺龙认为,对忻县工事了解不够,炮兵不能按时到达指定阵地充分发扬火力,再打下去,成效不大。下令暂停攻占忻县。
至8月11日,晋北战役历时58天,先后攻克了朔县、宁武、山阴、崞县、繁峙、代县、五台、定襄等8座县城和轩岗、平社等大小据点100多个。
奉阎锡山之命驻守忻县的是刘鹏翔。把驻守忻县的部队扩编为39师。到1948年达到如下建制。
扩編39师:
师部番号:7418;
驻地:城内三家店福音堂。
师长刘鹏翔,河北人;副师长贾绍棠,崞县施家野场人;参谋长赵乃鲁,东北人;政治部主任杜文凭。
师部下属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4个连(3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每连4个排(3个步兵排,一个小炮排),每排3个班。另:每团附属1个迫击炮连,配有轻迫击炮3门,步枪10多支;每营之机枪连配有重机枪4挺、小排炮1门(全师共计小排炮5-6门)。
各团驻地及防守任务:
1团团部驻匡村堡子内,团长杜有堂,临汾人。负责防守南沟至西门坡炮台。其中,1营营部驻匡村大西街,2营营部驻匡村南堡子附近,3营营部驻匡村后街西头外壕附近。
2团团部驻城内福音堂,团长王有才,大同人。负责防守东门至南关及西门接南门处。
3团团部驻大营盘(另一部驻天主堂),团长朱厚煥,负责防守大营盘、火车站。
师属机构: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械处、军医处。直属单位:炮兵营、野战医院、卫生队、特务连、补训营。 师直属特务组织:情报组、反映组、谍报组、侦察组、训工队、工作队、飞鹰队、便衣队、训导院(驻城内丁字街)。
政权系统:第3专署,驻城内兴寺街,专员朱理,五台东冶人。专署直属政卫连,50余人,配有轻炮3门、轻机枪4挺,步枪大部三八式。警卫连一个排,防守东门至北城墙。另有便衣工作队20余人。
约10000余人
刘鹏仿照阎锡山防守太原的办法,为固守城垣,连年作了苦心经营。到1948年晋中战役发起时,忻县城早已碉堡成群,壁垒森严。
城内工事:从南城墙至北城墙,设炮台23个,垛口上有电网,城墙底埋拉雷,雷线直通炮台;城墙上普设电网一道,垛口外另设备用电网两道。城墙底设交通壕,城墙内有洞,洞内有枪炮射击口。南门跟底的两个洞有通向城外的出入口。
城外工事:城周均有三丈多宽的外壕,并建有碉堡,碉堡四周均有战壕。仅北关土稍门外即有碉堡40余个。车站以北有大碉1个,“品”形碉两个,车站南又设“品”形碉3个。城周壕内外设大炮台40余个,小炮台无数。各碉堡、炮台周围均埋有地雷,设置电网。在大营盘设内外墙两道,墙外有壕。营盘东北设大碉1个,“品”形碉两个;西北设“品”形碉3个,土碉堡1个。营盘内有暗碉4个,碉堡内外有壕沟通行。匡村四周设大小碉堡20余个,大碉内有电话直通城内。
刘鹏翔为了增强抵御力量,把驻守在忻县城内的政系要员拉了过来,组织成立了“石岭关北保安司令部”,让第3专员公署员朱理兼任保安司令,负责指挥保安16团、忻定保警大队等地方兵团。
同时,又组织成立了“忻县城防司令部”,派副师长贾绍棠兼任城防司令,县长黄士元充任城防副司令。
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徐向前、周士第以6万余人的兵力对10万余人的兵力发起晋中战役。
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兵团第8、13纵和第15纵(太岳军区部队改编),北岳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对抗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33、34、43、61军及暂编总队,保安团、保警大队等。
太原以南徐向前率领的大军,以保卫麦收为口号,自南而北,接连解放了临汾,平遥,介休,汾阳,孝义,交城,文水,祁县,太谷等13座县城。
7月16日,又猛虎般地突入榆次、太谷之间的小常村,全部歼灭了赵承绶集团两个整军和第10总队,打死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副 总司令原泉福(日本人),生俘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总司令赵承绶。
在40天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第7集团军总部及五个军部、四个整师、两个总队等共计1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7.4万人,另有民卫军等2.6万人)。
阎锡山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看太原岌岌可危,当即急电驻守忻县的刘鹏翔师及保安团等,要他们炸毁城内的发电厂,再抓上一大批青壮年,于7月20日撤出忻县城,沿忻太公路经石岭关直达太原,以同其他残部一起,守卫太原。
刘鹏翔陷入十分慌乱之中。消息传播开来,整个忻州城内各色人等,顿时乱翻了天……。
1948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十三,即使忻县中学的学生都被带到行署院内,听阎锡山的广播讲话。阎锡山训示忻县行署和忻县的党政机关,还有原平、五台、定襄撤到忻县的党政机关,学校全部人员,由驻军和保安队引领,一同向太原转移。
20曰凌晨,刘鹏翔的部队像一窝蜂似的从忻县城拥了出来,在前面开路的是39师,中间是杂牌队伍,后面是伪专、县机关的文职人员和家眷、车辆,最后是被胁迫的商人、教师、学生和群众。有的走公路,有的走铁路,也有的走田埂,争着抢着向太原跑,丢撒的东西沿路都有。
敌人先头部队来到牧马河边时,我正面部队打了他一下。刘鹏翔虽然害怕走公路被歼,可他看到从昨天以来滂沱大雨一直在下,就满以为昨天还在石岭关以南黄寨附近的我六分区部队不下能出现在这里,现在打他们的一定是武工队、游击队。所以,就下令只派一个团把武工队、游击队驱赶开,扫清道路继续前进。那知,他不仅没有把我们驱赶走,反被我们硬顶住痛打了一番。刘鹏翔看到情况不妙,就命令部队后撤。可是,进了口袋的敌军却怎么也撤不出去了。埋伏在公路西侧山坡上的我军拦腰向敌人猛冲过去,敌人像被赶散了的羊群似的向东往牧马河滩跑,但埋伏在东面的我军又向河滩猛冲了过来。敌人掉转屁股又往西往南跑,东西两面的我军便会合起来由北
往南,从后面打,正面我军则由南往北打,打得敌人的伤兵、死尸横一个竖一个地倒在牧马河滩上。这时的刘鹏翔拿不出别的主意来,便指挥其部队抢占了小豆罗村,但我军很快又把小豆罗村四面包围了起来。
小豆罗村有百十户人家,四周筑有土围墙,围墙外则是一条深沟。阎军残部凭借围墙深沟,临时构筑工事,顽抗固守。我军几次组织强攻,但终未攻克。
21日,我军决定待阎军突围时,在野外歼灭之。下午5时,重新部署调整尚未完成时,围墙里的阎军开始突围逃窜,部队立即与阎军展开白刃格斗。
副师长贾绍堂被击毙,连敌方专员朱理夫妇二人都被打死了。时间延续一分钟,被围的敌人就多死一批,刘鹏翔来了最后一手,扔掉他那个师,带了一百多人雨夜中突围,向豆罗东南方向大山中逃跑了。
我们歼灭了被围在小豆罗村的三十九师7000多人,俘虏了阎锡山“兵农合—”专员艾子谦,伪县长黄士元等数干人,缴获两门野炮,十二门山炮和大量枪支弹药。
小豆罗村战斗一结束,石岭关的敌军保安团惧怕被歼就弃关逃走了,忻县全境得到解放。
原来:
7月19日,北线总指挥部先后接到徐向前司令员、联司和晋绥军区的电报,内称:“驻忻之敌39师及伪专署所属的保安队,将全部弃城南窜,企图逃回太原,增加太原的守卫力量。你部应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干净地将敌全部歼灭,绝不能让敌人南逃至太原。”
张达志司令员接到命令后,当即同参谋长李治州、政治部主任麻志皓等,乘马向独12旅司令部驻地奔驰而来。张达志司令员同张新华旅长见面后,决定紧急通知驻东、西黄水一带的各团首长开会,共同讨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上级的紧急命令。
经过讨论,决定在黄寨和豆罗中选择在豆罗设伏。
兵力部署:以晋绥二分区何国海带的34团隐蔽集结于石岭关北,占据石岭关有利地形,阻击南下之敌先头部队;李发应团长带的41团位于苏村南侧待命。到34团阻击敌人先头部队打响后,立即协助34团将敌歼灭。
苏村北侧,由晋绥军区刘笈甫团长的警备1团,隐蔽集结于向阳村,截击敌人后续部队,阻敌北逃忻县城。
以赵立业团长、杨昆山政委带的4团,和马建勋团长、贺树怀政委带的6团,集结于上佐村和下佐村,到时由西向东,向豆罗一线出击,打击行动中的敌军主力。
由贺吉祥团长带的40团和蔡元福团长带的42团,位于东村、辛曲附近,到时由东向西出击,配合4、6两团打击行进中的敌军主力。如此布好了口袋阵使敌人进得来,出不去。
进入豆罗战役的有:
北岳集团司令员孙绍群、政委张达志
北岳警备第2旅旅长张达志、政委白志明
第2旅第4团团长赵立业、政委杨昆山
第2旅第6团团长马建勋、政委贺树怀
北岳独立第12旅旅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
第12旅第40团团长贺吉祥
第12旅第41团团长李发应
第12旅第42团团长蔡元福
晋绥2分区第34团团长何国海
晋绥军区警备1团团长刘笈甫,
共7个团组成。
张达志为战役的总指挥。
我所写的本篇的题目《朱专员血溅小豆罗》并不十分贴切。应为《血战小豆罗》才比较合适。
可是牢固的记住朱理夫妇死在这次战役中,而终生不会忘记的原因是我见过他的孙子。他是我在忻县中学时的初中同学。脸圆嘟嘟的,很可爱。而那时正值文革时期,从小就背负这着这一沉重的政治负担和亲情的失落,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