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声和光部分

一. 测量的历史

1.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比较标准就叫做单位

2. 国际单位制(SI )

五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二. 声

1. 声音的产生:由于发生体的振动

注意: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发声

2. 声音的传播: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V 固体>V液体>V气体

注意:(1)空气中声音传播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声速越小。

(2)15℃时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回声

(1)声音传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另一部分穿过或绕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能力强。

(2)听到回声条件:听到前后两次声音时间间隔0.1秒。人想听到回声,需要站在障碍物前至少17米。

(3)声音测距两种题型

4.声音的特征

(1)响度:与振幅有关

(2)音调:与振动频率(符合f, 单位Hz )有关。发声体音调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弦乐器(弦长)与管乐器(空气柱)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大于20000赫兹是超声波

(3)音色:与频率组合有关

5.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三. 光

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真空中光速最大 v=3*108m/s

光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实际并不存在

2. 光的反射 (1)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注意: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等于0°

(3)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4)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5)平面镜成像规律: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能成在光屏上的像为实像,不能成在光屏

上的像为虚像)

(6)会画平面镜成像图

(7)光的反射实例:照镜子、倒映、潜望镜 3.光的折射

(1)斜射才发生折射,垂直入射不发生折射

(2)反生折射时空气当中的角是大角

(3)当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时会判断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4)光的折射实例:海市蜃楼、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浅),在水中看外面的物体(比实际高)、透镜成像、色散

4. 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2)会画透镜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f2f 放映机

u

(4)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5. 光的色散

(1) 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2) 单色光与复色光

三原色:红、蓝、绿

运动和力

一.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

2.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参照物的选择(中考考点):

(1) 看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运动,没变化则静止

(2)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不同

二. 匀速直线运动

1. 概念: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 速度(v )

(1)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公式:v=s/t,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一般“米”对应“秒”,

“千米”对应“小时”

(3) 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需谨记!)

(4) 路程—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中考必考考点)

三. 力

1.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 有力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可以相互转化

(3) 有力不一定要接触

(4) 相互作用力(易忽略!!!)

2. 力的作用效果(会判断)

(1) 使物体发生形变

(2)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1) 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题型出现)

(2) 力的图示(中考考点)

(3) 力的示意图

4.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注意:

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在零刻度;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水平

四. 重力 力的合成

1. 重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1) 方向:竖直向下(利用这一特点的生活实例)

(2) 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反之不一定不在几何中心

(3) 重力公式:G=mg

注意:不能说m 与G 成正比

不同星球或地球上不同位置,g 不同,但是m 不变

2.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不能直接用加减来合成

(2) F 1和F 2方向相反F 合= F1 -F2,方向与较大力方向一样;F 1和 F 2

方向相同F 合=F1+ F2

(3) 三个或四个力在同一直线的情况也会处理

五. 二力平衡

1. 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1) 会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

(2) 熟练利用平衡判断力的大小(中考重点!!!!)

匀速水平运动(拉力与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匀速竖直运动(拉力和重力),静止受力特点(重力和支持力)

3. 摩擦力

(1) 摩擦力(阻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 三种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

(3)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生活中常用到这一特点)

(4) 摩擦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题型)

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或减小摩擦方法)

(5) 利用和避免摩擦的实例会判断

六.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1. 惯性

(1)惯性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易出错!!!)

(3)惯性存在导致需要外力改变物体原来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

(1)第一次提出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是伽利略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力与运动关系:力不能产生运动,不能维持运动,只能改变运动状态

简单机械 功

1. 杠杆

(1) 杠杆五要素,要求会做图

(2) 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2l 2。要求能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3) 最小力:当力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最大力最小

(4)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原因是易于直

接读出力臂

(5) 杠杆的应用:费力杠杆:l 1F2 镊子、食品钳、船桨、

钓鱼竿、 理发剪…

省力杠杆:11>l2,F1

刀、启瓶器、动滑轮

等臂杠杆:l 1=l2,F1=F2 天平、定滑轮

要求给出图形能判断出是什么杠杆,熟悉常见杠杆,遇到不熟悉的图形利用力臂关系判断,一般人用的力为动力。

2. 滑轮

(1) 定滑轮的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也不费距

(2) 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省力(F=G/2),但是费距(S=2H)

(3) 非正常定滑轮: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力和物体的位置互换后(F=2G)

(4) 会分析利用滑轮拉物体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的受力

情况(要熟练!!!)

3. 机械功(W )

(1) 做功条件: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 公式:W=FS,单位牛·米,称为焦耳,简称J 。1牛·米=1J

要求能利用公式计算力做功!!

(3) 做功四种情况:力与运动方向相同,W=FS

有力,但是物体不动,W=0

物体运动,但是没有力,W=0

力与运动方向垂直,W=0

4. 功率(P )

(1) 功率表示力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功率大是做功快,不是做功多

(2) 公式:P=W/t。单位J/s,称为瓦(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

符合w 。1J/s=1w

要求能利用公式求功率!!

(3) 比较功率快慢的三种方式: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多少 比较单位时间内做功多少

(4) 滑轮拉物体时求力做功级功率情况

5. 机械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1) 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2) 机械能变化: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则势能转化成动能,机械能不变;

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则动能转化成势能,机械能不变;

一个能不变,一个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一个能不变,一个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热与能

1. 温度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

水的温度为100℃

(3) 常见温度:人体正常37℃,冰箱冷冻室-20℃,灯泡发光时灯丝

2500℃,煤气灯的火焰1500℃,太阳表面6000℃

2.温度计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所用液体有酒精、煤油、水银

(1) 水银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玻璃管和玻璃泡

使用时:首先看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测量时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切不能碰器壁和器底;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2) 体温计: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弯管(液体不能自动流回)

会判断体温计用前没有甩时读数大小。

(3)指针温度计:由双金属片构成,原理是两种金属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

3. 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分子组成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斥力和引力)

4.热量与比热容

(1)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到高温部分

(2)热传递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给例子会判断是那种方式)

(3)热量: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物体不具有热量)

(4)比热容:c=Q/(m·Δt) ;c 水=4.2×103J/(kg ·℃)

比热容是物质特性,与Q 、m 、Δt 无关

能利用此公式计算热量(中考常考!)及比较

比热容应用:沿海与内陆温差;水做冷却剂

5. 内能

(1)内能是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

(2)内能与温度及物体的体积、状态有关。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内能大于100℃水的内能

(3) 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会判断例子属于那种方式)

6.热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排气冲程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声和光部分

一. 测量的历史

1.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比较标准就叫做单位

2. 国际单位制(SI )

五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二. 声

1. 声音的产生:由于发生体的振动

注意: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发声

2. 声音的传播: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V 固体>V液体>V气体

注意:(1)空气中声音传播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声速越小。

(2)15℃时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回声

(1)声音传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另一部分穿过或绕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能力强。

(2)听到回声条件:听到前后两次声音时间间隔0.1秒。人想听到回声,需要站在障碍物前至少17米。

(3)声音测距两种题型

4.声音的特征

(1)响度:与振幅有关

(2)音调:与振动频率(符合f, 单位Hz )有关。发声体音调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弦乐器(弦长)与管乐器(空气柱)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大于20000赫兹是超声波

(3)音色:与频率组合有关

5.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三. 光

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真空中光速最大 v=3*108m/s

光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实际并不存在

2. 光的反射 (1)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注意: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等于0°

(3)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4)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5)平面镜成像规律: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能成在光屏上的像为实像,不能成在光屏

上的像为虚像)

(6)会画平面镜成像图

(7)光的反射实例:照镜子、倒映、潜望镜 3.光的折射

(1)斜射才发生折射,垂直入射不发生折射

(2)反生折射时空气当中的角是大角

(3)当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时会判断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4)光的折射实例:海市蜃楼、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浅),在水中看外面的物体(比实际高)、透镜成像、色散

4. 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2)会画透镜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f2f 放映机

u

(4)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5. 光的色散

(1) 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2) 单色光与复色光

三原色:红、蓝、绿

运动和力

一.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

2.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参照物的选择(中考考点):

(1) 看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运动,没变化则静止

(2)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不同

二. 匀速直线运动

1. 概念: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 速度(v )

(1)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公式:v=s/t,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一般“米”对应“秒”,

“千米”对应“小时”

(3) 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需谨记!)

(4) 路程—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中考必考考点)

三. 力

1.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 有力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可以相互转化

(3) 有力不一定要接触

(4) 相互作用力(易忽略!!!)

2. 力的作用效果(会判断)

(1) 使物体发生形变

(2)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1) 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题型出现)

(2) 力的图示(中考考点)

(3) 力的示意图

4.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注意:

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在零刻度;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水平

四. 重力 力的合成

1. 重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1) 方向:竖直向下(利用这一特点的生活实例)

(2) 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反之不一定不在几何中心

(3) 重力公式:G=mg

注意:不能说m 与G 成正比

不同星球或地球上不同位置,g 不同,但是m 不变

2.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不能直接用加减来合成

(2) F 1和F 2方向相反F 合= F1 -F2,方向与较大力方向一样;F 1和 F 2

方向相同F 合=F1+ F2

(3) 三个或四个力在同一直线的情况也会处理

五. 二力平衡

1. 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1) 会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

(2) 熟练利用平衡判断力的大小(中考重点!!!!)

匀速水平运动(拉力与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匀速竖直运动(拉力和重力),静止受力特点(重力和支持力)

3. 摩擦力

(1) 摩擦力(阻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 三种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

(3)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生活中常用到这一特点)

(4) 摩擦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题型)

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或减小摩擦方法)

(5) 利用和避免摩擦的实例会判断

六.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1. 惯性

(1)惯性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易出错!!!)

(3)惯性存在导致需要外力改变物体原来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

(1)第一次提出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是伽利略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力与运动关系:力不能产生运动,不能维持运动,只能改变运动状态

简单机械 功

1. 杠杆

(1) 杠杆五要素,要求会做图

(2) 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2l 2。要求能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3) 最小力:当力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最大力最小

(4)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原因是易于直

接读出力臂

(5) 杠杆的应用:费力杠杆:l 1F2 镊子、食品钳、船桨、

钓鱼竿、 理发剪…

省力杠杆:11>l2,F1

刀、启瓶器、动滑轮

等臂杠杆:l 1=l2,F1=F2 天平、定滑轮

要求给出图形能判断出是什么杠杆,熟悉常见杠杆,遇到不熟悉的图形利用力臂关系判断,一般人用的力为动力。

2. 滑轮

(1) 定滑轮的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也不费距

(2) 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省力(F=G/2),但是费距(S=2H)

(3) 非正常定滑轮: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力和物体的位置互换后(F=2G)

(4) 会分析利用滑轮拉物体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的受力

情况(要熟练!!!)

3. 机械功(W )

(1) 做功条件: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 公式:W=FS,单位牛·米,称为焦耳,简称J 。1牛·米=1J

要求能利用公式计算力做功!!

(3) 做功四种情况:力与运动方向相同,W=FS

有力,但是物体不动,W=0

物体运动,但是没有力,W=0

力与运动方向垂直,W=0

4. 功率(P )

(1) 功率表示力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功率大是做功快,不是做功多

(2) 公式:P=W/t。单位J/s,称为瓦(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

符合w 。1J/s=1w

要求能利用公式求功率!!

(3) 比较功率快慢的三种方式: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多少 比较单位时间内做功多少

(4) 滑轮拉物体时求力做功级功率情况

5. 机械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1) 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2) 机械能变化: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则势能转化成动能,机械能不变;

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则动能转化成势能,机械能不变;

一个能不变,一个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一个能不变,一个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热与能

1. 温度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

水的温度为100℃

(3) 常见温度:人体正常37℃,冰箱冷冻室-20℃,灯泡发光时灯丝

2500℃,煤气灯的火焰1500℃,太阳表面6000℃

2.温度计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所用液体有酒精、煤油、水银

(1) 水银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玻璃管和玻璃泡

使用时:首先看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测量时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切不能碰器壁和器底;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2) 体温计: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弯管(液体不能自动流回)

会判断体温计用前没有甩时读数大小。

(3)指针温度计:由双金属片构成,原理是两种金属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

3. 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分子组成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斥力和引力)

4.热量与比热容

(1)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到高温部分

(2)热传递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给例子会判断是那种方式)

(3)热量: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物体不具有热量)

(4)比热容:c=Q/(m·Δt) ;c 水=4.2×103J/(kg ·℃)

比热容是物质特性,与Q 、m 、Δt 无关

能利用此公式计算热量(中考常考!)及比较

比热容应用:沿海与内陆温差;水做冷却剂

5. 内能

(1)内能是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

(2)内能与温度及物体的体积、状态有关。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内能大于100℃水的内能

(3) 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会判断例子属于那种方式)

6.热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排气冲程


相关文章

  • 上海八年级物理下册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08-2009学年上海市金山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5•柳南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钢丝钳 B . 起子 C . 羊角锤 D . 镊子 2.(3 ...查看


  • 厦门大学2016考研初试参考书目(推荐)
  • 一.人文学院 中文系 "语言文学基础"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袁行霈主编:<中 ...查看


  •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测试题及答案
  • 第三节 重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B A D (2)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足球所受重力的情况是( ) A 不受重力 B 受到向前的重力 C 比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小得多 D 受 ...查看


  • 初中生必读书记 1
  • 初中生必读课外书目 一.初中生必读课外书目:教育部<大纲>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A.初高中共读部分:(10种) ①<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②<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③<三国 ...查看


  • 八年级物理下册填空题练习
  • 八年级物理下册填空题练习 1.力是一个 对另一个 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 而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 物体,另一个叫 物体.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 ...查看


  • 江津二中关于开展海量阅读的实施方案(初中)
  •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关于开展大语文阅读(海量阅读)的实施方案(初中)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的新课改步伐,深入落实新课改精神,加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我校的课改进程以及校情实际,决定从2013年春季学期率先在初中一 ...查看


  • 中学生必读书目
  • 市少儿图书馆昨天向全市初.高中学生推荐: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芙蓉镇>.<鲁滨逊飘流记>.< ...查看


  • 初一暑假学习计划表格
  • [篇一]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英语.数学(物理)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以三个人一组为好,进行合作性学习.(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比较合适 ...查看


  • 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整理
  • 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整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