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南北朝官制

讲述南北朝官制

讲南北朝官制这个话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南北朝官制的特点,一个是南北朝的 具体官制构成。我先说构成,再说特点。因为南北朝的官制是在不断演进之中,一直在变,所以,这里我只能大概介绍一下。

南朝官制上承魏晋,官场最尊贵的就是三公了,太师、太傅、太保,这些职务大多是荣誉性的虚职,由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然后就是司马或者说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司,如果经常看南北朝的史书,个人的传记,会发现有个著名的职务频繁出现,开府仪同三司,意思是可以享受同司马、司徒、司空一样的级别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也不是具体的职务,代表了被受之人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基本算是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虚衔之一了,但在任开府仪同三司的时候,需要有本官兼任。

真正的权力是掌握在尚书台的,凡“录尚书事”者,都是有实权的真宰相。尚书本是秦汉六尚之一,其余的五尚是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尚的意思是主管负责,后来尚书慢慢发展成高级行政职务。尚书台分领左右仆射,这个字不念射,念叶。汉朝的时候,选尚书,以善骑射为标准,所以称为仆射,《宋书-百官志》记载,“仆射者,仆役於射事也。” 在东晋时,尚书台最开始有五部,吏部尚书、祠部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五兵尚书(侯景之乱时,侯景改为七兵尚书),宋武帝刘裕时又加了都官尚书,合为六部,分领二十曹。所以说,很多人认为三省六部是隋朝发明的,其实不是,早在南北朝刘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六部,后来经过衍变,这六部变成,吏部名称不变,祠部=礼部,度支=户部,左民=工部,都官=刑部,五兵=兵部。五兵尚书最开始时分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五曹,所以叫做五兵尚书,度支部在隋朝改为民部,在唐朝时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才改称户部。

如果当时没有尚书令的话,则由左仆射领尚书事。如果设有右仆射,则去掉祠部尚书。如果要营建宫室,则临时增设起部尚书,事办完了就取消了。尚书令、左右仆射、五部尚书(右仆射和祠部二者存一)合称为“尚书八坐”。

尚书台的官职顺序是(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其中,尚书令总管尚书台事务,仆射、尚书分领诸曹,比如,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等等,这个曹是什么呢?就是尚书台具体干事、具体落实的部门,曹的个数随朝代不同而不断变化,到了梁代,共有20曹,曹的长官叫做郎,也可以叫做侍郎,刚入职时叫做郎中,做满一年改称侍郎,根据宋书的记载,尚书台的官员,俸禄都不低,尚书令秩千石,仆射尚书六百石。

除了尚书省,还有中书省,在南朝时职权渐重。隋朝为了避杨忠的讳,改称内书省或内史省,唐朝恢复原称。中书省的老大叫做中书令,下设中书侍郎4名,中书舍人4名。主要负责起草诏书之类的工作。

还有监察机构御史台,俗称宪台,设御史中丞一名。

九卿,南朝的九卿大部分遵循东汉旧制,有太常、光禄、卫尉、廷尉(也称大理寺)、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

另外还有门下省,长官称为侍中,一开始是负责奏事的,后来慢慢变成了皇帝身边的

顾问机构,汉制侍中头戴惠文冠,以黄金为铛,刻以蝉形,上插貂尾,大家猜猜这个叫什么?没错,俗称“貂蝉”。在南朝萧齐时期,侍中的人选要求非常高,不但能力要高,而且还要美姿容,必须长的漂亮,举个例子,南齐时有个大臣叫陆慧晓,西晋太尉陆玩之后,陆玩何许人也?江东本土豪族,我之前讲过吴中四姓,顾、陆、朱、张,这个陆玩就出身于吴郡陆氏,东晋初建之时,基础不稳,东晋第一名相王导,为了调和北方洛阳南渡士族和江东本土士族的矛盾,笼络吴人,曾经求婚于陆玩,但是你猜怎么着,陆玩很拽,傲的不行,居然连王导都没瞧上,拒绝了婚事,这个陆慧晓,就是陆玩的后人,按说门第高贵吧,但是,就因为长的丑,对不起观众,就没当上侍中,可见选任侍中的严格程度了。

此外,还有辅佐皇太子的东宫官属。首先有太子六傅,即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均由德高望重者兼任。在南朝,只有太傅,而不设太师和太保。北魏则六傅齐备,前三个称为东宫三师,后三个为东宫三少,北齐有之,北周不设。

太子宾客,辅佐皇太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游处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长益者。”以外还有太子詹事、太子庶子、太子洗马、太子舍人、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仆等。如果皇太子早逝,立嫡孙为皇位继承人,太子官属一般不更人选,直接变成太孙官属。

上面说的都是文官,下面说说武官方面。

南朝刘宋以“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合称六军。级别最高,领军将军,主要负责内军,守卫京师,护军将军,主要负责外军,对外打仗。左右卫将军,主要掌管宿卫营兵,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有骠骑、车骑、卫将军、镇军、中军、抚军等。以及四征(东西南北)将军,四镇(东西南北)将军。如果将军中有加“大”字的,如骠骑大将军、镇东大将军等,则级别同三公。还有冠军、辅国、宁朔、龙骧等名号,在看南北朝史书的时候,这些名字都是经常见到的。

地方官制上,最高长官是刺史,其次为郡守,再次为县令。如果有亲王临郡封国,则郡守称为内史,比如大诗人谢灵运,做过临川内史,说明临川郡有亲王封国,临川王就是那个刘义庆,写世说新语的那个。

此外,大县长官称县令,小县小官称县长。在东晋之前,京师还设有司隶校尉,具有监察职能,东晋南渡后,取消司隶校尉,其职能并入扬州刺史。州刺史之下,设有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祭酒等职务。

上面说的是南朝的官制,下面说说北朝的官制情况。

北朝因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官制相对比较复杂一些,后来北魏分裂,北周、北齐并峙,官制的变动非常大。北魏初期设南北二部,每部各置大人一名。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设八部大夫,京师八个方向,每个方向设一人,类似于汉制的尚书八坐,当时被称为八国常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才开始设立仆射。在北魏,如果设丞相,则无司徒,如果设大将军,则无太尉。至于尚书的职能,北朝设置大抵和南朝相当,北齐有尚书,北周没有。

到了孝文帝改制以后,北魏官制基本上汉化了,和南朝官制没太大的区别。北齐官制基本上是北魏汉化后的翻版。在南北朝中,属北周官制的变化最大,情况也最特殊,比北魏官制还要复杂。

讲述南北朝官制

讲南北朝官制这个话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南北朝官制的特点,一个是南北朝的 具体官制构成。我先说构成,再说特点。因为南北朝的官制是在不断演进之中,一直在变,所以,这里我只能大概介绍一下。

南朝官制上承魏晋,官场最尊贵的就是三公了,太师、太傅、太保,这些职务大多是荣誉性的虚职,由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然后就是司马或者说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司,如果经常看南北朝的史书,个人的传记,会发现有个著名的职务频繁出现,开府仪同三司,意思是可以享受同司马、司徒、司空一样的级别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也不是具体的职务,代表了被受之人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基本算是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虚衔之一了,但在任开府仪同三司的时候,需要有本官兼任。

真正的权力是掌握在尚书台的,凡“录尚书事”者,都是有实权的真宰相。尚书本是秦汉六尚之一,其余的五尚是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尚的意思是主管负责,后来尚书慢慢发展成高级行政职务。尚书台分领左右仆射,这个字不念射,念叶。汉朝的时候,选尚书,以善骑射为标准,所以称为仆射,《宋书-百官志》记载,“仆射者,仆役於射事也。” 在东晋时,尚书台最开始有五部,吏部尚书、祠部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五兵尚书(侯景之乱时,侯景改为七兵尚书),宋武帝刘裕时又加了都官尚书,合为六部,分领二十曹。所以说,很多人认为三省六部是隋朝发明的,其实不是,早在南北朝刘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六部,后来经过衍变,这六部变成,吏部名称不变,祠部=礼部,度支=户部,左民=工部,都官=刑部,五兵=兵部。五兵尚书最开始时分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五曹,所以叫做五兵尚书,度支部在隋朝改为民部,在唐朝时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才改称户部。

如果当时没有尚书令的话,则由左仆射领尚书事。如果设有右仆射,则去掉祠部尚书。如果要营建宫室,则临时增设起部尚书,事办完了就取消了。尚书令、左右仆射、五部尚书(右仆射和祠部二者存一)合称为“尚书八坐”。

尚书台的官职顺序是(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其中,尚书令总管尚书台事务,仆射、尚书分领诸曹,比如,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等等,这个曹是什么呢?就是尚书台具体干事、具体落实的部门,曹的个数随朝代不同而不断变化,到了梁代,共有20曹,曹的长官叫做郎,也可以叫做侍郎,刚入职时叫做郎中,做满一年改称侍郎,根据宋书的记载,尚书台的官员,俸禄都不低,尚书令秩千石,仆射尚书六百石。

除了尚书省,还有中书省,在南朝时职权渐重。隋朝为了避杨忠的讳,改称内书省或内史省,唐朝恢复原称。中书省的老大叫做中书令,下设中书侍郎4名,中书舍人4名。主要负责起草诏书之类的工作。

还有监察机构御史台,俗称宪台,设御史中丞一名。

九卿,南朝的九卿大部分遵循东汉旧制,有太常、光禄、卫尉、廷尉(也称大理寺)、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

另外还有门下省,长官称为侍中,一开始是负责奏事的,后来慢慢变成了皇帝身边的

顾问机构,汉制侍中头戴惠文冠,以黄金为铛,刻以蝉形,上插貂尾,大家猜猜这个叫什么?没错,俗称“貂蝉”。在南朝萧齐时期,侍中的人选要求非常高,不但能力要高,而且还要美姿容,必须长的漂亮,举个例子,南齐时有个大臣叫陆慧晓,西晋太尉陆玩之后,陆玩何许人也?江东本土豪族,我之前讲过吴中四姓,顾、陆、朱、张,这个陆玩就出身于吴郡陆氏,东晋初建之时,基础不稳,东晋第一名相王导,为了调和北方洛阳南渡士族和江东本土士族的矛盾,笼络吴人,曾经求婚于陆玩,但是你猜怎么着,陆玩很拽,傲的不行,居然连王导都没瞧上,拒绝了婚事,这个陆慧晓,就是陆玩的后人,按说门第高贵吧,但是,就因为长的丑,对不起观众,就没当上侍中,可见选任侍中的严格程度了。

此外,还有辅佐皇太子的东宫官属。首先有太子六傅,即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均由德高望重者兼任。在南朝,只有太傅,而不设太师和太保。北魏则六傅齐备,前三个称为东宫三师,后三个为东宫三少,北齐有之,北周不设。

太子宾客,辅佐皇太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游处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长益者。”以外还有太子詹事、太子庶子、太子洗马、太子舍人、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仆等。如果皇太子早逝,立嫡孙为皇位继承人,太子官属一般不更人选,直接变成太孙官属。

上面说的都是文官,下面说说武官方面。

南朝刘宋以“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合称六军。级别最高,领军将军,主要负责内军,守卫京师,护军将军,主要负责外军,对外打仗。左右卫将军,主要掌管宿卫营兵,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有骠骑、车骑、卫将军、镇军、中军、抚军等。以及四征(东西南北)将军,四镇(东西南北)将军。如果将军中有加“大”字的,如骠骑大将军、镇东大将军等,则级别同三公。还有冠军、辅国、宁朔、龙骧等名号,在看南北朝史书的时候,这些名字都是经常见到的。

地方官制上,最高长官是刺史,其次为郡守,再次为县令。如果有亲王临郡封国,则郡守称为内史,比如大诗人谢灵运,做过临川内史,说明临川郡有亲王封国,临川王就是那个刘义庆,写世说新语的那个。

此外,大县长官称县令,小县小官称县长。在东晋之前,京师还设有司隶校尉,具有监察职能,东晋南渡后,取消司隶校尉,其职能并入扬州刺史。州刺史之下,设有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祭酒等职务。

上面说的是南朝的官制,下面说说北朝的官制情况。

北朝因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官制相对比较复杂一些,后来北魏分裂,北周、北齐并峙,官制的变动非常大。北魏初期设南北二部,每部各置大人一名。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设八部大夫,京师八个方向,每个方向设一人,类似于汉制的尚书八坐,当时被称为八国常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才开始设立仆射。在北魏,如果设丞相,则无司徒,如果设大将军,则无太尉。至于尚书的职能,北朝设置大抵和南朝相当,北齐有尚书,北周没有。

到了孝文帝改制以后,北魏官制基本上汉化了,和南朝官制没太大的区别。北齐官制基本上是北魏汉化后的翻版。在南北朝中,属北周官制的变化最大,情况也最特殊,比北魏官制还要复杂。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元总述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3.列举从 ...查看


  • 中国古代官制
  •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先秦是中央官制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 2. 秦汉史中央官制的变革阶段--三公九卿 3. 东汉即魏晋南北朝,三公失权,尚书台.中书.门下省相继登台掌权. 4. 隋唐至明清是中央官制的成熟阶段 ...查看


  • 历史手抄报资料:中国古代官制
  • 中国古代官制 中央官制.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商代,王廷里设有百官(总称多尹)辅佐商王进行统治.百官大体分三类:一是政务官,有"尹"."卿士";二是宗教官,有"多 ...查看


  • 历史考研资料--历代职官沿革史
  • 历代职官沿革史 前言 我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便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并逐渐建立了一套统治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发 ...查看


  • 四个朝代中央官制的基000况
  • 四个朝代中央官制的基本情况 史实: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权力一 ...查看


  • 三省六部制
  • 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为中央最高中枢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 ...查看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中央官制 矛盾核心:皇相权之争 (一)发展演变 1.秦朝--建立 2.两汉--巩固 3.隋唐--完善 4.北宋--加强 5.元朝--新发展 6.明清--强化至顶峰 (二)具体内容 1.秦朝:皇帝制(五德终始说, ...查看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读书笔记(完整体系)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读书笔记(完整体系) 这是关于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读书笔记,基本上从秦汉一直写到清朝.以秦汉为主,其他朝代也做了枝干性的梳理.主要参考的著作有:<秦汉官制史稿> 安作璋著 <中国政治制度史> 白钢著,另 ...查看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