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胎粪检出抗生素残留,专家称抗生素耐药祸首是"口服"

近日,《第六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在杭州举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教授在论坛报告中指出:近十年来,环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问题日趋严重,而我国出生缺陷的研究热点仍然专注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例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等领域;对环境污染、食源性污染物对生命体早期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亟待在这些领域加强防范策略研究。

同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兼职教授王华博士则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

破案升官,看你官居几品

广告

有益菌携带耐药基因?

朱军教授指出,食源性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觑。国内专家从3000多例临床孕妇血清样本、新生儿胎粪样本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在上述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胎粪标本中均检出不同种类的食源性抗生素残留。孕妇在日常饮食中,通过肉、鱼、蔬菜等摄入的食源性抗生素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同样构成不利影响。

展开剩余75%

朱军教授呼吁在国内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扩大样本量和覆盖面。对于食源性污染物的影响评估、干预方案应当组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从环境、食品安全等不同视角入手关注出生缺陷的源头。

王华教授介绍,食物中含有大量已经耐药的细菌,而且并不是过去关注的致病菌,因为这种致病菌数量极少;而大量非致病菌,甚至包括发酵菌、益生菌等一般认为是有益的细菌,才是携带耐药基因的主体。这些耐药细菌被摄入人体后,进一步在消化系统扎根、繁殖、扩散,排出后再通过粪便,污水污染环境基因库,并再次通过农作物进入食品链。

所以即使人不直接吃药,抗药细菌也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到人和动物的体内。此外,抗药基因还可以在各种细菌之间传播。所以,控制摄入食品中的大量耐药菌问题是第一要务。

大环境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跟进,但人们在生活中对抗生素的“矫枉过正”则需尽快纠正。

能口服不输液?未必

曾经,发烧打点滴是标配,进医院不给输液还觉得奇怪。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滥用”科普后,尤其是婴幼儿的抗生素使用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医生如果想给孩子输液,家长就要多加阻拦。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也让临床医生倍感压力。

对于抗生素,王华教授认为,不能“神化”,更不能“妖魔化”。抗生素该用还得用,而且必须用,那都是人命关天的事。

以婴幼儿发烧为例,如果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不给抗生素,那意味着孩子就可能感染肺炎,一旦变成重症肺炎,必然危及生命。如果是细菌性中耳炎,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病菌附着在组织和器官上形成细菌膜,就会变成很难治愈的慢性病,抗生素也没有用。“抗生素滥用问题需要关注,但并非一刀切,从滥用变成不给用。”王华教授说。

实际上,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何用大有讲究。

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王华教授的实验室已经证实:把一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从口服改为注射,就可以把相应肠道耐药基因库减少10万倍以上,直至几乎检测不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结论,要知道如今大部分都提倡“能口服不打针”。对于这种情况,王华认为必须纠正。

“我们的研究中,出生几天的婴儿肠道中就有大量耐药菌,这是怎么来的?”王华教授指出,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和母亲有很强的关系。通过研究婴儿肠道菌群,王教授团队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肠道中大量的菌群给耐药菌的增殖提供了温床。口服抗生素,药物会经过整个消化道“代谢”,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对抗细菌,还有一部分则会排出体外,进入环境,成为另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将大量肠道菌群暴露在不必要的大剂量抗生素环境里,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同时给了耐药菌机会富集,“扎根”在肠道中,成为肠道菌群中的主要成员。正常肠道菌群的破坏,则是很多现代病的诱因。

那不要口服,是否就只剩输液了?并非如此。王华教授强调,她并非支持细菌感染就要立即输液,只是认为不要以口服抗生素为优先。实际上,除了输液,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给药等其他方式。抗生素直接进入血液,不通过消化道代谢,不仅保护了肠道菌群,大规模减少肠道和粪便中的耐药菌,而且由于人体可以更直接地吸收,从而可以减少用药量,同时减少药残的排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近日,《第六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在杭州举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教授在论坛报告中指出:近十年来,环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问题日趋严重,而我国出生缺陷的研究热点仍然专注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例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等领域;对环境污染、食源性污染物对生命体早期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亟待在这些领域加强防范策略研究。

同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兼职教授王华博士则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

破案升官,看你官居几品

广告

有益菌携带耐药基因?

朱军教授指出,食源性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觑。国内专家从3000多例临床孕妇血清样本、新生儿胎粪样本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在上述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胎粪标本中均检出不同种类的食源性抗生素残留。孕妇在日常饮食中,通过肉、鱼、蔬菜等摄入的食源性抗生素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同样构成不利影响。

展开剩余75%

朱军教授呼吁在国内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扩大样本量和覆盖面。对于食源性污染物的影响评估、干预方案应当组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从环境、食品安全等不同视角入手关注出生缺陷的源头。

王华教授介绍,食物中含有大量已经耐药的细菌,而且并不是过去关注的致病菌,因为这种致病菌数量极少;而大量非致病菌,甚至包括发酵菌、益生菌等一般认为是有益的细菌,才是携带耐药基因的主体。这些耐药细菌被摄入人体后,进一步在消化系统扎根、繁殖、扩散,排出后再通过粪便,污水污染环境基因库,并再次通过农作物进入食品链。

所以即使人不直接吃药,抗药细菌也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到人和动物的体内。此外,抗药基因还可以在各种细菌之间传播。所以,控制摄入食品中的大量耐药菌问题是第一要务。

大环境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跟进,但人们在生活中对抗生素的“矫枉过正”则需尽快纠正。

能口服不输液?未必

曾经,发烧打点滴是标配,进医院不给输液还觉得奇怪。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滥用”科普后,尤其是婴幼儿的抗生素使用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医生如果想给孩子输液,家长就要多加阻拦。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也让临床医生倍感压力。

对于抗生素,王华教授认为,不能“神化”,更不能“妖魔化”。抗生素该用还得用,而且必须用,那都是人命关天的事。

以婴幼儿发烧为例,如果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不给抗生素,那意味着孩子就可能感染肺炎,一旦变成重症肺炎,必然危及生命。如果是细菌性中耳炎,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病菌附着在组织和器官上形成细菌膜,就会变成很难治愈的慢性病,抗生素也没有用。“抗生素滥用问题需要关注,但并非一刀切,从滥用变成不给用。”王华教授说。

实际上,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何用大有讲究。

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王华教授的实验室已经证实:把一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从口服改为注射,就可以把相应肠道耐药基因库减少10万倍以上,直至几乎检测不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结论,要知道如今大部分都提倡“能口服不打针”。对于这种情况,王华认为必须纠正。

“我们的研究中,出生几天的婴儿肠道中就有大量耐药菌,这是怎么来的?”王华教授指出,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和母亲有很强的关系。通过研究婴儿肠道菌群,王教授团队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肠道中大量的菌群给耐药菌的增殖提供了温床。口服抗生素,药物会经过整个消化道“代谢”,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对抗细菌,还有一部分则会排出体外,进入环境,成为另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将大量肠道菌群暴露在不必要的大剂量抗生素环境里,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同时给了耐药菌机会富集,“扎根”在肠道中,成为肠道菌群中的主要成员。正常肠道菌群的破坏,则是很多现代病的诱因。

那不要口服,是否就只剩输液了?并非如此。王华教授强调,她并非支持细菌感染就要立即输液,只是认为不要以口服抗生素为优先。实际上,除了输液,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给药等其他方式。抗生素直接进入血液,不通过消化道代谢,不仅保护了肠道菌群,大规模减少肠道和粪便中的耐药菌,而且由于人体可以更直接地吸收,从而可以减少用药量,同时减少药残的排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相关文章

  •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13级 七年临床周博洋 指导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施致雄副教授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难以被肠胃吸收,约75%以母体化合物的形式被排入污水.然而,现有的工艺只能部分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 ...查看


  • 抗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
  • 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 核心提示 10月26日,宁夏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专家表示,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让人们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调查发现,抗生素在生活 ...查看


  •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
  •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物治疗的黄金 ...查看


  •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检测]
  •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检测 摘 要: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而近年来发生的相关食品安全事件,也使人们开始惧怕动物性食品,甚至开始有些抵斥.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可言及的影响,然而真正的动物性食品到底是指那些产品?人们该如何从动物性食品这 ...查看


  • 卫生微生物学练习题
  • 1微生物的生境主要包括 土壤生境 . 水体生境 . 空气生境 和 食品 生境.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其中生物环境包括 种内关系 和 种间的关系,非生物环境包括 阳光 . 水分 . 土壤 . 温度 . 湿度 .空气 等. ...查看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 第一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 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 ...查看


  • 食品中兽药残留毒性与限量
  • 食品中兽药残留毒性与限量 [关键词] 兽药残留 药物分析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 农药标准品 兽药标准物质 中检所标准品 [内容摘要]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水平通常都较低,除极少数能发生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药物残留通常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长期食用 ...查看


  • 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9月20日第10卷第5期ChinJInfectChemother,September.2010,V01.10,No.5 325 ・论著・ 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汪 复1, 朱德妹1,俞云松5, ...查看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 肖永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 1.2.3.4.5. 定义与简介;病原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抗菌治疗;预防与控制; 细菌耐药概念 •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