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影评f分析

故事化手法与叙事剧情的浑融交织

——《大明宫》纪录艺术手法分析

故事化手法与叙事剧情的浑融交织

——《大明宫》纪录艺术手法分析

[摘 要] 《大明宫》通过丰富情节、真实再现、数字动画特效、意象化处理等创作手法让众人眼前一亮,成为纪录片故事化的典型代表。纪录片走向故事化,以其趣味性、通俗性和独特的吸引力赢得了大量受众的喜爱,成为发展趋势。本文依托电影及其剧本[2]拟从故事化的记录手法对该片的电影艺术做一些浅要分析,以期深入影片感受金铁木剧情纪录片的独特影视艺术魅力。

[关键词] 《大明宫》 剧情纪录片 故事化手法

[影片简介]

著名导演金铁木继史诗电影《圆明园》之后再创力作6集纪录片电影《大明宫》。该片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载体,通过其从建造、辉煌到毁灭的过程,讲述了大唐帝国三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更通过大明宫的命运,探讨了大唐盛世的诞生背景,揭示了大唐帝国衰退覆灭的历史根源。该片以大明宫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为依托,借助三维电脑特效,如实再现了大明宫的盛景,诠释了一个时代的骄傲与荣誉。这部历史题材巨作曾赢得包括人文类最佳长纪录片、“金熊猫”大奖在内的共8项国际大奖[1],影片佳评如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唐朝”热。

[影片信息] 时片长:6集 编剧&导演:金铁木 出品人:段先念

总监制:周冰 总制片人:赵安

特效制作:北京水晶石影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

一、盛世气象的大明宫

西安,一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北部,有一个大型遗址。它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大小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一千三百多年前,长安是大唐的都城,长安城中的大明宫,是世界上最耀眼的宫殿。这里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湮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1956年,在西安铁路学校的修建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文字表明,这里是一个叫含光殿的宫殿和马球场遗址,据史书记载,含光殿的隔壁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大明宫。历经半个世纪的发掘调查,这座沉睡在小学校之下、铁道之下、闹市之下,湮没在历史之尘中的传奇宫殿,渐渐显露出其巨大的背影,矗立在世人面前。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大明宫不但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还是唐王朝繁荣鼎盛的象征。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纪录片从1895年诞生起,就以真人真事为素材,记录真实生活。纪录片以高品质的影像集合丰富的资料、先进的制作手段、缜密的创作思维还原真实,触摸历史,教化受众,取得一定社会意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的确,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图像、声音表达的信息,这无疑是纪录片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将影像与知识文化信息融入趣味,增强吸引力,摆脱枯燥?对此,故事化手法的出现及运用成为纪录片工作者很好的突破口,“故事是一种既独特又普泛的信息化方式,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普遍到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体裁化现象,这就是故事化传播。”

故事化手法将纪录片承担的教育、记录的功能同影视作品应具备的娱乐功能统一起来,赋予纪录片更强的感染力,使观众更加喜闻乐见,故事化手法的魅力由此显现,成为纪录片突破传统高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纪录片《大明宫》以大唐的开篇玄武门之变作为整部影片的引子,以修建

大明宫为开篇,如同剧情片的叙事手法一般,将华宫始建、武后称帝、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一一道来。除了宏大的叙事外,轻点朱砂,微蹙眉头,霓裳羽衣,导演对于每一个微小细节的唯美化处理也使得这部纪录片颇有故事片一般的矛盾冲突和扣人心弦之感,而且借鉴贯穿了一种类似

DISCOVERY的娱乐理念,使得影片既叫好又叫座。与此同时,影片中的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事件又如同一座座石碑,导演用光影将其拓下。因为有了一段真实历史的支持使得三维画面的加入非但没有减弱一部“纪录片”应有的真实性,相反其却成为了重现真实性的一个有力手段。可以说,《大明宫》是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但却毫无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枯燥感,以其独到的感染力重现大唐的风雨兴衰。对此,其中运用的故事化手法起了多方面的渲染推动作用。

一、挖掘选题线索背后的故事

选题是影视制作的大方向,是纪录片的灵魂,决定着纪录片的深度、意义、艺术性、品质等等。大千世界中,故事无处不在。那么,抓住有故事可挖掘、底蕴深厚的大线索就成为纪录片选题时的关键。“纪录片的故事化,强调表达形式的情节叙事因素,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而且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人文世界的深度挖掘。”因此在制作过程中,编导应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发现引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激烈矛盾冲突、故事背后的意义价值等,并将诸多故事元素经过缜密思考后,结构出有冲击力、震撼力、吸引力与教育意义、记录意义于一体的故事化纪录片。精心编排叙事段落时,脉络线索的清晰十分重要。明线、暗线或明暗线并行的线索痕迹,叙事的逻辑顺序,人物事物与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关系等等都需要详细构思。《大明宫》中并行着两

条线索。一条明线介绍大明宫的方方面面,另一条暗线用时间串着唐王朝的盛世兴衰,此二线空间与时间的巧妙结合,脉络清晰,立体地展现了唐王朝,同时将历史人物的原始生活多维的呈现在观众眼前,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直观可感。

二、真实再现还原历史场景

真实再现(又称搬演或扮演),是对时过境迁的特定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者运用光影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在传统的纪录片创作中,一些由于史料的缺失而不能运用镜头表达的历史,创作者通常的做法是尽可能利用信息量较大的解说词,配以风景、建筑等空镜头,或采用专家学者出镜讲述的方法来展现史实。受众虽然能从这样的制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其获取方式则是枯燥抽象甚至会造成误解的。真实再现的手法将历史情节重新搬上荧幕,给予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在《大明宫》中,真实再现的手法贯穿始终,其中不仅运用了电脑还原制作,而且在关键情节中利用演员的表演复原历史人物的生活,并利用台词串联人物命运发展。例如《大明宫》中,李渊逝世,武媚娘与太子李治的一问一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引出对武媚娘的介绍,使两部分衔接过渡真实自然不造作,又不失生动情趣。又如,在情节发展到武则天当朝执政时,大总管宣布“皇上有旨,圣体不适,令皇后替朕坐朝„„”令今人扮演历史角色说出台词,推动情节,使上下连接合情合理。

三、细节讲述尽显别样历史

“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

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细节作为文学、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常常能够突出事物特征、凸显人物性格、刻画内心世界等等,是支撑故事情节的闪光点,也是故事抓人的技巧。善于捕捉细节,往往使纪录片的故事化加强,使其真实性得以扩大,给观众以震撼和思考的力量。头禅,或者可以是一个镜头、一个叙事段落等。具有感染力、揭露本质的细节能够形象化地展现人物形象、告知事件发展、反映社会情境的情节,与观众产生共鸣。在历史类纪录片中,

细节的运用使信息更加直观,更加丰满。另外,从细节出发,铺展叙述,通过生动的细节吸引观众注意力,进而带领观众深入故事,了解知识。此方法在本片中也有体现。如谈及大唐与日本往来繁密,日本文化多源自大唐时,编导先从第九次大唐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访唐以及其在大明宫的围棋比赛说开来去,讲述大唐教育文化的发达、高度的文化和谐与文化包容。从细节展开叙述,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交代大环境,于细微之处触动人心,一叶知秋的奇妙作用。

四、悬念迭生、节奏变化形成波澜起伏

悬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节奏,是指„„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在影视作品中,悬念和节奏共同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构成影片的起伏,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加大了故事化效果。影视作品中节奏的把握规律是“动静相生”,包括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纪录片中,内在节奏的控制是传播记录思想、表达情感的关键,把握好影片的叙事结构,才能使故事引人入胜。内在节

奏的把握通常离不开情节的精心布局与悬念的设置,每个人对未知或存在疑惑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理、探究心理,悬念的设置恰恰利用观众的这种心理,通过抛出疑问、精心结构或者镜头蒙太奇等,抓住观众兴趣点,牢牢锁定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观众情绪。外在节奏往往通过色彩、镜头长度、速度、转场、音响等视听语言来表现。《大明宫》以其深度的题材,3D制作的逼真场景,趣味横生的故事,丰满真实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画龙点睛的细节、环环紧扣的悬念等种种故事化手法,将故事化纪录片披上华丽的外衣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的故事化制作手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吸取,各种手法的融合是制造者匠心独运的成果,不仅受到纪录片界的认同,更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在多元文化、高科技手段、信息获取渠道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把知识信息进行包装让观众喜闻乐见已不再是难题,纪录片故事化是一种趋势,使观众将知识认知与获取乐趣同时进行,生动逼真、易感易懂、漂亮好看的故事化特质告别了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的纪录片时代,展现着故事化纪录片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2]森茂芳.美学传播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3][美]詹姆逊.后现代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孙鹏. 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探析[J].视听纵横.2006.2. [5]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王晓红.电视画面编辑[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徐明.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艺术特征探析[J].现代传播.2007.9.

故事化手法与叙事剧情的浑融交织

——《大明宫》纪录艺术手法分析

故事化手法与叙事剧情的浑融交织

——《大明宫》纪录艺术手法分析

[摘 要] 《大明宫》通过丰富情节、真实再现、数字动画特效、意象化处理等创作手法让众人眼前一亮,成为纪录片故事化的典型代表。纪录片走向故事化,以其趣味性、通俗性和独特的吸引力赢得了大量受众的喜爱,成为发展趋势。本文依托电影及其剧本[2]拟从故事化的记录手法对该片的电影艺术做一些浅要分析,以期深入影片感受金铁木剧情纪录片的独特影视艺术魅力。

[关键词] 《大明宫》 剧情纪录片 故事化手法

[影片简介]

著名导演金铁木继史诗电影《圆明园》之后再创力作6集纪录片电影《大明宫》。该片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载体,通过其从建造、辉煌到毁灭的过程,讲述了大唐帝国三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更通过大明宫的命运,探讨了大唐盛世的诞生背景,揭示了大唐帝国衰退覆灭的历史根源。该片以大明宫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为依托,借助三维电脑特效,如实再现了大明宫的盛景,诠释了一个时代的骄傲与荣誉。这部历史题材巨作曾赢得包括人文类最佳长纪录片、“金熊猫”大奖在内的共8项国际大奖[1],影片佳评如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唐朝”热。

[影片信息] 时片长:6集 编剧&导演:金铁木 出品人:段先念

总监制:周冰 总制片人:赵安

特效制作:北京水晶石影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

一、盛世气象的大明宫

西安,一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北部,有一个大型遗址。它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大小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一千三百多年前,长安是大唐的都城,长安城中的大明宫,是世界上最耀眼的宫殿。这里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湮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1956年,在西安铁路学校的修建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文字表明,这里是一个叫含光殿的宫殿和马球场遗址,据史书记载,含光殿的隔壁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大明宫。历经半个世纪的发掘调查,这座沉睡在小学校之下、铁道之下、闹市之下,湮没在历史之尘中的传奇宫殿,渐渐显露出其巨大的背影,矗立在世人面前。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大明宫不但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还是唐王朝繁荣鼎盛的象征。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纪录片从1895年诞生起,就以真人真事为素材,记录真实生活。纪录片以高品质的影像集合丰富的资料、先进的制作手段、缜密的创作思维还原真实,触摸历史,教化受众,取得一定社会意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的确,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图像、声音表达的信息,这无疑是纪录片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将影像与知识文化信息融入趣味,增强吸引力,摆脱枯燥?对此,故事化手法的出现及运用成为纪录片工作者很好的突破口,“故事是一种既独特又普泛的信息化方式,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普遍到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体裁化现象,这就是故事化传播。”

故事化手法将纪录片承担的教育、记录的功能同影视作品应具备的娱乐功能统一起来,赋予纪录片更强的感染力,使观众更加喜闻乐见,故事化手法的魅力由此显现,成为纪录片突破传统高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纪录片《大明宫》以大唐的开篇玄武门之变作为整部影片的引子,以修建

大明宫为开篇,如同剧情片的叙事手法一般,将华宫始建、武后称帝、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一一道来。除了宏大的叙事外,轻点朱砂,微蹙眉头,霓裳羽衣,导演对于每一个微小细节的唯美化处理也使得这部纪录片颇有故事片一般的矛盾冲突和扣人心弦之感,而且借鉴贯穿了一种类似

DISCOVERY的娱乐理念,使得影片既叫好又叫座。与此同时,影片中的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事件又如同一座座石碑,导演用光影将其拓下。因为有了一段真实历史的支持使得三维画面的加入非但没有减弱一部“纪录片”应有的真实性,相反其却成为了重现真实性的一个有力手段。可以说,《大明宫》是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但却毫无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枯燥感,以其独到的感染力重现大唐的风雨兴衰。对此,其中运用的故事化手法起了多方面的渲染推动作用。

一、挖掘选题线索背后的故事

选题是影视制作的大方向,是纪录片的灵魂,决定着纪录片的深度、意义、艺术性、品质等等。大千世界中,故事无处不在。那么,抓住有故事可挖掘、底蕴深厚的大线索就成为纪录片选题时的关键。“纪录片的故事化,强调表达形式的情节叙事因素,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而且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人文世界的深度挖掘。”因此在制作过程中,编导应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发现引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激烈矛盾冲突、故事背后的意义价值等,并将诸多故事元素经过缜密思考后,结构出有冲击力、震撼力、吸引力与教育意义、记录意义于一体的故事化纪录片。精心编排叙事段落时,脉络线索的清晰十分重要。明线、暗线或明暗线并行的线索痕迹,叙事的逻辑顺序,人物事物与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关系等等都需要详细构思。《大明宫》中并行着两

条线索。一条明线介绍大明宫的方方面面,另一条暗线用时间串着唐王朝的盛世兴衰,此二线空间与时间的巧妙结合,脉络清晰,立体地展现了唐王朝,同时将历史人物的原始生活多维的呈现在观众眼前,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直观可感。

二、真实再现还原历史场景

真实再现(又称搬演或扮演),是对时过境迁的特定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者运用光影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在传统的纪录片创作中,一些由于史料的缺失而不能运用镜头表达的历史,创作者通常的做法是尽可能利用信息量较大的解说词,配以风景、建筑等空镜头,或采用专家学者出镜讲述的方法来展现史实。受众虽然能从这样的制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其获取方式则是枯燥抽象甚至会造成误解的。真实再现的手法将历史情节重新搬上荧幕,给予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在《大明宫》中,真实再现的手法贯穿始终,其中不仅运用了电脑还原制作,而且在关键情节中利用演员的表演复原历史人物的生活,并利用台词串联人物命运发展。例如《大明宫》中,李渊逝世,武媚娘与太子李治的一问一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引出对武媚娘的介绍,使两部分衔接过渡真实自然不造作,又不失生动情趣。又如,在情节发展到武则天当朝执政时,大总管宣布“皇上有旨,圣体不适,令皇后替朕坐朝„„”令今人扮演历史角色说出台词,推动情节,使上下连接合情合理。

三、细节讲述尽显别样历史

“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

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细节作为文学、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常常能够突出事物特征、凸显人物性格、刻画内心世界等等,是支撑故事情节的闪光点,也是故事抓人的技巧。善于捕捉细节,往往使纪录片的故事化加强,使其真实性得以扩大,给观众以震撼和思考的力量。头禅,或者可以是一个镜头、一个叙事段落等。具有感染力、揭露本质的细节能够形象化地展现人物形象、告知事件发展、反映社会情境的情节,与观众产生共鸣。在历史类纪录片中,

细节的运用使信息更加直观,更加丰满。另外,从细节出发,铺展叙述,通过生动的细节吸引观众注意力,进而带领观众深入故事,了解知识。此方法在本片中也有体现。如谈及大唐与日本往来繁密,日本文化多源自大唐时,编导先从第九次大唐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访唐以及其在大明宫的围棋比赛说开来去,讲述大唐教育文化的发达、高度的文化和谐与文化包容。从细节展开叙述,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交代大环境,于细微之处触动人心,一叶知秋的奇妙作用。

四、悬念迭生、节奏变化形成波澜起伏

悬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节奏,是指„„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在影视作品中,悬念和节奏共同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构成影片的起伏,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加大了故事化效果。影视作品中节奏的把握规律是“动静相生”,包括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纪录片中,内在节奏的控制是传播记录思想、表达情感的关键,把握好影片的叙事结构,才能使故事引人入胜。内在节

奏的把握通常离不开情节的精心布局与悬念的设置,每个人对未知或存在疑惑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理、探究心理,悬念的设置恰恰利用观众的这种心理,通过抛出疑问、精心结构或者镜头蒙太奇等,抓住观众兴趣点,牢牢锁定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观众情绪。外在节奏往往通过色彩、镜头长度、速度、转场、音响等视听语言来表现。《大明宫》以其深度的题材,3D制作的逼真场景,趣味横生的故事,丰满真实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画龙点睛的细节、环环紧扣的悬念等种种故事化手法,将故事化纪录片披上华丽的外衣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的故事化制作手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吸取,各种手法的融合是制造者匠心独运的成果,不仅受到纪录片界的认同,更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在多元文化、高科技手段、信息获取渠道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把知识信息进行包装让观众喜闻乐见已不再是难题,纪录片故事化是一种趋势,使观众将知识认知与获取乐趣同时进行,生动逼真、易感易懂、漂亮好看的故事化特质告别了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的纪录片时代,展现着故事化纪录片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2]森茂芳.美学传播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3][美]詹姆逊.后现代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孙鹏. 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探析[J].视听纵横.2006.2. [5]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王晓红.电视画面编辑[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徐明.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艺术特征探析[J].现代传播.2007.9.


相关文章

  • 怎样写影评
  • 编导专业怎样写影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 ...查看


  • 纪录片影评写作方法
  • 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首先,什么叫影评 具体概念?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看完电影对影片的评价吗?错!你说的观后感,观后感与影评最大的区别:前者是人主观上的感受,而后者是客观专业的分析:前者强调他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后者是从专业的角度:比如 ...查看


  • 世界语言分布及排名总汇~
  • [新浪博客] 博客首页 登录注册 新!看电影发影评 发博文 博文 紫陌初裳雨 http://blog.sina.com.cn/alevinia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个人资料 alevinia 播客 微博 加好 ...查看


  • 如何写好影评 1
  •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 ...查看


  • 如何写影评
  • 编导专业如何看电影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遍: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遍:听声音,是同期还 ...查看


  •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影评写作的角度
  •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查看


  •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艺考真题
  •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记录片 一,结合自身感受谈感悟 二,细节分析 三,谈对社会的思考每问不低于200字 2006年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看片分析 1. 电视散文 一:作者是谁?年代?其他作品?主要的视觉特征?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解释 ...查看


  • 2015年艺考编导专业校考真题(第二辑)浙江传媒学院等
  • 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初试) 郑州考点面试 自我介绍.提问文常举手抢答 .针对明星吸毒策划电视节目 长沙考点面试 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家乡特长身高之类,十个人一组,老师可能会问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问题.都说完后提问或命题镜头创作 ...查看


  • 影评的写法 1
  • 1怎么写不重要,有本事写成诗歌也无妨.重要的是写的内容是否言之有物. 2写影评,归根结底就是把看完电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只要你看片时没有睡着,你对所看影片都会有所感觉:即便是睡着,那也是一种反应,也许能证明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闷.影评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