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成长方向]南桥: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loving life 发布于 2012-12-10 13:00:00

南桥: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2012年7月10日的《今日美国》论坛版刊登了教师帕特里克·维尔士(Patrick Welsh)的评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恨数学》,此文发表后,引起了很多关注。笔者这几天在参加 Blackboard年会(据称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会议),会上多个发言者也提到了这篇文章。  维尔士发现,他任教的高中办了一暑期补习学校,报名数学的学生最多。他发现,很多小孩希望通过暑期补习学校,学会平时上课没明白过来的数学题。这个现象让作者思考:学校课程是否太超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不然,学校就可以学好,为什么要来补习?  近几年,美国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认为这方面的教育,能直接换算成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1997年到2007年间,加州八年级学生选修代数的比例,从16%提高到了31%。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过早引入代数教学,会起到反效果。  数理化学科当然重要,但欲速则不达。维尔士认为,过早地去“推”学生,除了基础打不牢、日后学习会有困难之外,更可怕的,是学生信心遭受重创。 “他们一旦开始挣扎,就会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最终,我们会失去成千上万本可成为优秀科学家、工程师的人。”  在 Blackboard年会上,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校长弗里曼·哈拉博夫斯基(Freeman A. Hrabowski)多次提到了中国和印度等国在数理化上给美国带来的竞争。他甚至说自己学校的缩写UMBC,让该校学生被人戏称“你一定是中国人” (You must be Chinese).  但是,作过多番对比之后,他发现,亚洲学生最终以数理化学位毕业的学生比例很低。“这些聪明人都跑去做律师了,”他只能用这个玩笑解释这个现象,并未解释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我所知,中国人(尤其是第二代移民)在美国学习理工科的比例下降,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家长过度逼迫之下,过早耗尽了兴趣,透支了学力,产生了厌学情绪,一旦自己可以选择,便会放弃这些学科。如威尔士所言,除了政客、学区和学校强调数理化之外,家长也陷入了这种STEM学科教学的恐慌,“推”孩子过早进入数学学习,打击学生学生的信心。笔者所在的社区,也有一些华人数学补习班,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很不错,培养了很多学生拿下我们州各种竞赛奖牌。我女儿也去过几次,但我后来让她退出。各个学生情况不一样。这个班上学生层次不齐,大部分孩子年龄比我女儿大,程度比她高,这样的学习除了摧毁她的信心,没有什么别的效果。任何一个家长,如果爱自己的儿女,都没有理由送他们去一个摧毁其信心和兴趣的地方。  两日之后 (7月12日),《今日美国》发表了多封回应的读者来信。来信几乎都赞扬维尔士的文章。有位读者表示,维尔士的说法,多年前教育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就曾提出过,认为学生认知存在发展阶段性。不在相应阶段上,你硬推上去,会产生相反效果。同样,到了一定阶段,你不让其上去,学生会觉得现有的学习内容过于简单,一样产生厌倦情绪。同样在7月10日的《今日美国》头版,还有另外有一篇文章,称很多美国学生抱怨其学习过于简单:37%的四年级学生、57%的八年级学生、39%的十二年级学生,觉得其数学学习内容“经常”或者“总是”很简单。  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任何一门学科,难易适度都是激发学生动力的一大标准。太简单或太难,都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同样一个学生,也可能觉得一些数学内容太简单,一些内容太复杂,比如著名的网络学堂克汉学府(Khan Academy)发起人克汉(Khan), 发现其表妹学单位换算太难,学其它数学内容很容易,但学校并不了解这一细微差别,只是因为她笼统的测评成绩,而让其进入“慢班”学习。克汉而开始私下辅导,小有成就之后,事业越做越大,最终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克汉学院。克汉学院现在有大量的教学录像,可让不同学区、学校或家长,把原本死铁板一块的数学内容,切分成小的单元,让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过关,真正实现了我们说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  换言之,教育成败不靠 “货足量大”地拼数量多寡,也不靠“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拼时间早晚,关键是根据个人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过去只是一个指导思想,缺乏真正实施的具体举措。随着技术手段的应用,反馈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容易,因材施教渐渐可成为现实。  暑期已经来临,国内形形色色的暑期补习也开始了。指望通过整齐划一的暑期补习班,解决平时常规教学中的问题,是不现实的,等于把解决问题的所有锤子,全部变成榔头,而非根据任务之所需,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工具。但愿学校、老师、家长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努力发现出因材施教的办法。找到这个方法,过程并不简单,但非常必要。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2年7月14日

[成长方向]南桥: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loving life 发布于 2012-12-10 13:00:00

南桥: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2012年7月10日的《今日美国》论坛版刊登了教师帕特里克·维尔士(Patrick Welsh)的评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恨数学》,此文发表后,引起了很多关注。笔者这几天在参加 Blackboard年会(据称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会议),会上多个发言者也提到了这篇文章。  维尔士发现,他任教的高中办了一暑期补习学校,报名数学的学生最多。他发现,很多小孩希望通过暑期补习学校,学会平时上课没明白过来的数学题。这个现象让作者思考:学校课程是否太超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不然,学校就可以学好,为什么要来补习?  近几年,美国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认为这方面的教育,能直接换算成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1997年到2007年间,加州八年级学生选修代数的比例,从16%提高到了31%。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过早引入代数教学,会起到反效果。  数理化学科当然重要,但欲速则不达。维尔士认为,过早地去“推”学生,除了基础打不牢、日后学习会有困难之外,更可怕的,是学生信心遭受重创。 “他们一旦开始挣扎,就会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最终,我们会失去成千上万本可成为优秀科学家、工程师的人。”  在 Blackboard年会上,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校长弗里曼·哈拉博夫斯基(Freeman A. Hrabowski)多次提到了中国和印度等国在数理化上给美国带来的竞争。他甚至说自己学校的缩写UMBC,让该校学生被人戏称“你一定是中国人” (You must be Chinese).  但是,作过多番对比之后,他发现,亚洲学生最终以数理化学位毕业的学生比例很低。“这些聪明人都跑去做律师了,”他只能用这个玩笑解释这个现象,并未解释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我所知,中国人(尤其是第二代移民)在美国学习理工科的比例下降,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家长过度逼迫之下,过早耗尽了兴趣,透支了学力,产生了厌学情绪,一旦自己可以选择,便会放弃这些学科。如威尔士所言,除了政客、学区和学校强调数理化之外,家长也陷入了这种STEM学科教学的恐慌,“推”孩子过早进入数学学习,打击学生学生的信心。笔者所在的社区,也有一些华人数学补习班,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很不错,培养了很多学生拿下我们州各种竞赛奖牌。我女儿也去过几次,但我后来让她退出。各个学生情况不一样。这个班上学生层次不齐,大部分孩子年龄比我女儿大,程度比她高,这样的学习除了摧毁她的信心,没有什么别的效果。任何一个家长,如果爱自己的儿女,都没有理由送他们去一个摧毁其信心和兴趣的地方。  两日之后 (7月12日),《今日美国》发表了多封回应的读者来信。来信几乎都赞扬维尔士的文章。有位读者表示,维尔士的说法,多年前教育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就曾提出过,认为学生认知存在发展阶段性。不在相应阶段上,你硬推上去,会产生相反效果。同样,到了一定阶段,你不让其上去,学生会觉得现有的学习内容过于简单,一样产生厌倦情绪。同样在7月10日的《今日美国》头版,还有另外有一篇文章,称很多美国学生抱怨其学习过于简单:37%的四年级学生、57%的八年级学生、39%的十二年级学生,觉得其数学学习内容“经常”或者“总是”很简单。  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任何一门学科,难易适度都是激发学生动力的一大标准。太简单或太难,都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同样一个学生,也可能觉得一些数学内容太简单,一些内容太复杂,比如著名的网络学堂克汉学府(Khan Academy)发起人克汉(Khan), 发现其表妹学单位换算太难,学其它数学内容很容易,但学校并不了解这一细微差别,只是因为她笼统的测评成绩,而让其进入“慢班”学习。克汉而开始私下辅导,小有成就之后,事业越做越大,最终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克汉学院。克汉学院现在有大量的教学录像,可让不同学区、学校或家长,把原本死铁板一块的数学内容,切分成小的单元,让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过关,真正实现了我们说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  换言之,教育成败不靠 “货足量大”地拼数量多寡,也不靠“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拼时间早晚,关键是根据个人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过去只是一个指导思想,缺乏真正实施的具体举措。随着技术手段的应用,反馈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容易,因材施教渐渐可成为现实。  暑期已经来临,国内形形色色的暑期补习也开始了。指望通过整齐划一的暑期补习班,解决平时常规教学中的问题,是不现实的,等于把解决问题的所有锤子,全部变成榔头,而非根据任务之所需,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工具。但愿学校、老师、家长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努力发现出因材施教的办法。找到这个方法,过程并不简单,但非常必要。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2年7月14日


相关文章

  • 菜鸟成长手册-看做工识别板卡好坏
  • 在芯片组与GPU导致板卡产品性能同质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目光瞄准了板卡做工与用料.无论是超频还是实现各种附加功能,做工与用料的确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我们在评判这两大指标时,也往往容易走向误区.理性看待是我们的基本要求,而不是盲目 ...查看


  • 电脑配置知识 1
  • 下面正式进入正文了,这里先简单写下文章主要大纲,主要对电脑硬件包括cpu,显卡,主板 ,内存等DIY硬件进行一些简单通俗易懂的介绍,新手必看,高手飘过. 一.处理器CPU知识 ①CPU的分类 CPU品牌有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 ...查看


  • 人性化管理是解决外来人口问题的一剂良方
  • 人性化管理是解决外来人口问题的一剂良方 ----------南桥镇外来人口管理引发的思考 外来流动人口,是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政策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从长远的发展战略看,它将长期存在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查看


  • 博士越多越好吗?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博士越多越好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 ...查看


  • 南桥新城宜居宜业 "上海之鱼"画龙点睛
  • "上海之鱼"效果图 近年来,上海郊区新城建设可谓日新月异,并取得了阶段性辉煌成果."十二五"期间,本市仍将着力建设奉贤.嘉定.青浦.松江等七大新城,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优的宜居之地,有效减轻中心城区 ...查看


  • 影城开业方案
  • 影城开业营销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环境概述 .......................................................................... 1 一.项目简介............. ...查看


  • 团拜会主持稿
  • 团拜会主持稿 第一部分:开场舞. 主持人上场. 甲:金龙含珠辞旧岁,银蛇吐宝贺新春. 乙:风光无限春烂漫,南桥教育奏凯歌.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亲爱的老师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甲:聚焦2012,我们品味收获,感受芳菲. 乙:憧憬2013 ...查看


  • 让你全面的认识电脑主板的详细介绍 -
  • 主板是所有电脑配件的总平台 主板的组成: 一.芯片组:芯片组分为南桥和北桥,是和CPU相连的两块比较大的芯片.作用是协助.分担CPU的工作.南桥主要对I/O设备的管理,北桥是对内存条的管理. 二.CPU插座:对应于CPU,参照CPU知识. ...查看


  • 主板开机电路故障检修
  • 主板开机电路故障检修 一.故障原因分析: 1.电源损坏造成无法开机. 2.开机电路故障造成无法开机. 3.主板其它地方有短路造成电源保护而无法开机. 4.开关按钮接触不良造成无法开机. 二.故障测试点及排除: 1.怀疑主机电源好坏:首先接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