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1 1 2 2 3 4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into)"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课程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ve"意为:"使 结合(with);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 这里明确地 “整

⑴ 要在多媒体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目录

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

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课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十五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 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

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模式。与(1)不同的是,这一层面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示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特点。

(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 上述(1)、(2)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牺牲一点也是应该的。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室很有帮助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这一层面整合结果包括:--教学理论的指导、

CAI、Web-based CAL、CSCL、利用

数学者和中小学教师认为的显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国外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熔于一炉,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实施。但著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下述 (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示,信息技术教育反映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征,又指明了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一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真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可是,知识是无穷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理想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学科技能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分析学科专家的活动行为使之结构化。 根据上述的讨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语文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而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自己的其他学校小朋友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整合,其结果就变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所需的信息。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TE)学科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的概念。同时, "整合3"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4)的内容。

"ITE与学科整合"显(如语文、数学)以及活动课程的整合,它

E-mail与远离E-mail开展校际交流,获取

、分析(包括信息分类、

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学生本位课程。结合活动开展学科教学,在我国一些学校也有所(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种: 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

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中突显出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应用问题组成,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

层次的整合策略。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4.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涌现出许多科研成果,形成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良好氛围。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认识还是“雾里看花”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相当深的误区。供大家参考。 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有许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机技术”的概念大,除了我们接触最多的计算机之外,投影机、视频展台、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光电阅卷机都属于信息技术产品,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也属于信息技术,运用这些技术也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计算机技术 因为“多媒体计算机”的字眼到处可见,而且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运用得最多。在许多老师眼里,

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多,在许多网上教育论坛中,对我们将这些常见的误解归纳出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计,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信息技术”远远比“计算。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全部了,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

的。多媒体技术只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应用,计算机可以用于数据处理、网络通信等许多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计算机可以用于课件制作、教案编写、检索资源、成绩管理等各个方面,用途远远不只用于多媒体教学。 三、多媒体有那么神奇吗?

现在有大量的资料称赞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使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其实多媒体本身也只是媒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限。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多媒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决于学科特点和是否正确地运用了多媒体,而不是使用多媒体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适合用于能够形象化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几何等,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多媒体表现。也不是说其他学科不能用多媒体,这要看知识是否能够形象化。如果是高度抽象、无法形象化的知识,就不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

四、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吗?

现在宣称信息技术如何如何先进的资料越来越多,所以在许多老师眼里,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种观念夸大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不当,教学不但不会提升,反而可能下降。例如在一节课上,教师将“分米”画在了电脑上,而通过投影机投出的分米的尺寸远远大于实际尺寸,这对于教学效果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常规教学先进吗?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了,但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常规教学先进吗?不一定。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的特点而定。在某些方面,运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对教学手段而言,只有是否“适用”的问题,没有“先进”的问题。当然,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六、上课一定得用信息技术才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吗?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在每节课上都运用信息技术。这是一种误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教师查找资源、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授课、考试、评价、教研等,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七、信息技术能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吗?

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倍加推崇,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其实这种理解并不正确。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制作课件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尤其是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教学资源一旦积累下来,在下次使用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重复工作量。另外,一些信息技术确实能够大大降低工作强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光电阅卷系统就能大大提高教师批阅试卷的效率。

八、在整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教师中广泛存在这样的误解:既然要运用信息技术“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

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那么就需要在整节课中都得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要求在整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媒体(如幻灯片、电视)也有它存在的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能够用传统技术表现好,就可以不用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不当,如仅仅是“电子板书”,实际上是对信息技术的浪费。将信息技术作为黑板、投影,甚至课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会造成“现代化教育”的表象,穿的是新鞋,走的却是老路。应该在最恰当的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整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

九、运用信息技术就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信息? 有的老师认为,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来了,所以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虽然信息时代每天都产生海量的信息,但是在教学中,应该只能呈现有效的教学信息,即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索的信息。太多的教学信息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信息过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这样,它只不过就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而已,这种教学“改革”由“人灌”成了“电灌”, 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级阶段是网络教学?

许多文章宣传网络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想环境,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级阶段是网络教学。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容易使人误解课件演示等初级阶段是落后的。其实课件演示和网络教学只不过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二者本无初级与高级之分,只要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均可使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师生人手一机,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也必须有足够的驾驭信息技术的技能,而这些条件在现阶段来看,符合条件的学校并不多,所以不能盲目地开展网络教学,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尽可能地发挥现有硬件和软件的效能。

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1 1 2 2 3 4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into)"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课程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ve"意为:"使 结合(with);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 这里明确地 “整

⑴ 要在多媒体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目录

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

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课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十五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 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

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模式。与(1)不同的是,这一层面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示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特点。

(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 上述(1)、(2)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牺牲一点也是应该的。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室很有帮助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这一层面整合结果包括:--教学理论的指导、

CAI、Web-based CAL、CSCL、利用

数学者和中小学教师认为的显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国外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熔于一炉,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实施。但著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下述 (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示,信息技术教育反映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征,又指明了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一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真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可是,知识是无穷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理想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学科技能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分析学科专家的活动行为使之结构化。 根据上述的讨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语文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而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自己的其他学校小朋友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整合,其结果就变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所需的信息。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TE)学科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的概念。同时, "整合3"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4)的内容。

"ITE与学科整合"显(如语文、数学)以及活动课程的整合,它

E-mail与远离E-mail开展校际交流,获取

、分析(包括信息分类、

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学生本位课程。结合活动开展学科教学,在我国一些学校也有所(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种: 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

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中突显出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应用问题组成,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

层次的整合策略。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4.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涌现出许多科研成果,形成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良好氛围。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认识还是“雾里看花”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相当深的误区。供大家参考。 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有许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机技术”的概念大,除了我们接触最多的计算机之外,投影机、视频展台、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光电阅卷机都属于信息技术产品,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也属于信息技术,运用这些技术也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计算机技术 因为“多媒体计算机”的字眼到处可见,而且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运用得最多。在许多老师眼里,

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多,在许多网上教育论坛中,对我们将这些常见的误解归纳出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计,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信息技术”远远比“计算。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全部了,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

的。多媒体技术只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应用,计算机可以用于数据处理、网络通信等许多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计算机可以用于课件制作、教案编写、检索资源、成绩管理等各个方面,用途远远不只用于多媒体教学。 三、多媒体有那么神奇吗?

现在有大量的资料称赞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使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其实多媒体本身也只是媒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限。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多媒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决于学科特点和是否正确地运用了多媒体,而不是使用多媒体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适合用于能够形象化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几何等,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多媒体表现。也不是说其他学科不能用多媒体,这要看知识是否能够形象化。如果是高度抽象、无法形象化的知识,就不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

四、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吗?

现在宣称信息技术如何如何先进的资料越来越多,所以在许多老师眼里,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种观念夸大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不当,教学不但不会提升,反而可能下降。例如在一节课上,教师将“分米”画在了电脑上,而通过投影机投出的分米的尺寸远远大于实际尺寸,这对于教学效果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常规教学先进吗?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了,但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常规教学先进吗?不一定。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的特点而定。在某些方面,运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对教学手段而言,只有是否“适用”的问题,没有“先进”的问题。当然,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六、上课一定得用信息技术才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吗?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在每节课上都运用信息技术。这是一种误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教师查找资源、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授课、考试、评价、教研等,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七、信息技术能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吗?

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倍加推崇,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其实这种理解并不正确。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制作课件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尤其是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教学资源一旦积累下来,在下次使用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重复工作量。另外,一些信息技术确实能够大大降低工作强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光电阅卷系统就能大大提高教师批阅试卷的效率。

八、在整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教师中广泛存在这样的误解:既然要运用信息技术“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

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那么就需要在整节课中都得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要求在整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媒体(如幻灯片、电视)也有它存在的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能够用传统技术表现好,就可以不用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不当,如仅仅是“电子板书”,实际上是对信息技术的浪费。将信息技术作为黑板、投影,甚至课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会造成“现代化教育”的表象,穿的是新鞋,走的却是老路。应该在最恰当的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整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

九、运用信息技术就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信息? 有的老师认为,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来了,所以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虽然信息时代每天都产生海量的信息,但是在教学中,应该只能呈现有效的教学信息,即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索的信息。太多的教学信息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信息过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这样,它只不过就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而已,这种教学“改革”由“人灌”成了“电灌”, 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级阶段是网络教学?

许多文章宣传网络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想环境,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级阶段是网络教学。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容易使人误解课件演示等初级阶段是落后的。其实课件演示和网络教学只不过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二者本无初级与高级之分,只要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均可使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师生人手一机,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也必须有足够的驾驭信息技术的技能,而这些条件在现阶段来看,符合条件的学校并不多,所以不能盲目地开展网络教学,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尽可能地发挥现有硬件和软件的效能。


相关文章

  •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对课程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查看


  • 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 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作者:葛延松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03期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早已走进校园,但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却没有实现它在教学中的真正价值,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 ...查看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这一领域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有些学者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当前推进教 ...查看


  • 区域性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分析 1
  • 一.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 ...查看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化现象及对策
  • 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已成为当前教师们的热门话题,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其间存在许多误区,使整合的观念.模式及效能产生"异化",笔者就此作一些分析. ● 不理解整合的内涵――整合观念的异化 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 ...查看


  • 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 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下面从其定义.基本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 ...查看


  •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误区
  •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误区 一.理论研究上的误区 1.理论研究方面的"泛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容不断扩大,包括教学结构改革.课程信息化等内容都全部纳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系中.内容的"泛化" ...查看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李 坚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04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 ...查看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一.移动学习 电子书包 智能手机 平板等终端学习平台 二.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实践研究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