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魔棒点灯原理改进化学实验

利用魔棒点灯原理改进化学实验

摘要:利用魔棒点灯原理,使用医疗中的废弃物和实验室中的常备物品,改进化学实验,不但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污染 魔棒点灯原理 变废为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7页【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和第34页【实验2-3】《硫在氧气里燃烧》这两个实验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实验开始时,反应物硫和磷均需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如此一来,产物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硫就会散发在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健康。很多老师改用白磷来引燃,因白磷有剧毒,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那么,引燃过程能否在密闭的反应容器中进行,从而避免污染呢? 由此我想到了魔棒点灯的原理:浓硫酸遇到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时,立即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达到酒精的着火点;与此同时,反应产生的氧气又起到助燃的作用,于是酒精灯就被点燃了。这种方法能不能引燃红磷和硫磺呢?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通风良好的室外,在两块碎瓷片上各放适量的红磷和硫磺,再在上面各放几粒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或高锰酸钾晶体,然后滴加几滴浓硫酸,发现红磷和硫磺都迅速燃烧起来。而且所加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晶体的量越多,燃烧的速度越快、越剧烈。但加高锰酸钾时,燃烧过程中有紫色烟产生,开始时根本就看不见红磷燃

烧所产生的白烟和硫磺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

实践证明,用这一反应原理来引燃红磷和硫磺是可行的。但由于燃烧比较剧烈,如果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引燃,很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如果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引燃,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实验装置中应增加缓冲由于燃烧而引起的气体体积膨胀的装置,比如气球等;同时,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来进行引燃,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紫色烟分散在容器内,观察不到红磷燃烧所产生的白烟和硫磺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所以应该用氯酸钾或过氧化钠和浓硫酸反应来进行引燃,并且氯酸钾或过氧化钠的用量一定要少。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我在教材原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气球和一支注射器,稍加改动后,经多次反复试验,终于使这几个实验中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装置如图1所示:

一、实验方法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红磷,并在其表面上洒少许氯酸钾晶体或过氧化钠,然后按图组装好装置,用一支医用废弃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浓硫酸插入橡皮塞,并使针头对准燃烧匙中的药品。捏瘪气球,关闭输液管上的开关,将输液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时慢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燃烧匙中滴几滴浓硫酸,浓硫酸和氯酸钾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红磷很快剧烈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

并迅速充满广口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迅速胀大。在红磷燃烧的过程中,不断捏瘪气球,使系统内的氧气尽量消耗。反应完毕,捏瘪气球,用夹子夹紧。打开一次性输液器开关,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广口瓶内,达广口瓶容积的约五分之一处(如图2所示)。

2.硫、磷在氧气中燃烧

在集气瓶内收集满氧气,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余操作同实验1(如图3所示)。

3.磷、铁、铜等在氯气中燃烧

先在瓶内装适量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晶体,再在燃烧匙内装适量红磷、铁粉、铜粉,烧杯中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以尽量消除污染。按图4组装好装置后,打开输液器开关,慢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瓶内注入适量浓盐酸,浓盐酸和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气,并迅速充满整个容器。然后再慢慢推动另一支注射器活塞,向燃烧匙中滴几滴浓硫酸,浓硫酸和氯酸钾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红磷(或硫磺、铁粉、铜粉)很快就会剧烈燃烧起来,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迅速胀大,同时,烧杯内导管口冒出气泡。其余实验现象与教材叙述一致。反应结束,广口瓶内温度下降,由于倒吸作用,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被吸入广口瓶内,振荡广口瓶,使氢氧化钠溶液与广口瓶内残余的氯气、五氯化磷、三氯化磷、盐酸、氯化铜、氯化铁等物质反应,从而彻底消除污染。

二、改进后的优点

装置的组装和使用都很简单;实验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利用浓硫酸和氯酸钾反应放出的热量在密闭系统内进行引燃;有毒反应物——氯气在密闭系统中临时制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这些措施避免了环境污染,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晨、宋怡、周志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新方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4(42)

[2] 周海花、王礼祥、吕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种新方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3(35)

[3] 包凤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中学化学》,2004,7(21)

[4] 陈勇、金晓峰,《氧气含量测定点燃新方法》,《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3(38)

[5] 朱华英、刘怀乐,《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值得改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7(25)

[6] 杨帆、杨承印、计迎春,《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方法改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7(27)

[7] 王小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48)

[8] 许晓清,《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改进》,《中学化

学》,2005,8(21)

[9] 玄计田,《对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4(48)

利用魔棒点灯原理改进化学实验

摘要:利用魔棒点灯原理,使用医疗中的废弃物和实验室中的常备物品,改进化学实验,不但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污染 魔棒点灯原理 变废为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7页【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和第34页【实验2-3】《硫在氧气里燃烧》这两个实验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实验开始时,反应物硫和磷均需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如此一来,产物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硫就会散发在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健康。很多老师改用白磷来引燃,因白磷有剧毒,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那么,引燃过程能否在密闭的反应容器中进行,从而避免污染呢? 由此我想到了魔棒点灯的原理:浓硫酸遇到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时,立即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达到酒精的着火点;与此同时,反应产生的氧气又起到助燃的作用,于是酒精灯就被点燃了。这种方法能不能引燃红磷和硫磺呢?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通风良好的室外,在两块碎瓷片上各放适量的红磷和硫磺,再在上面各放几粒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或高锰酸钾晶体,然后滴加几滴浓硫酸,发现红磷和硫磺都迅速燃烧起来。而且所加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晶体的量越多,燃烧的速度越快、越剧烈。但加高锰酸钾时,燃烧过程中有紫色烟产生,开始时根本就看不见红磷燃

烧所产生的白烟和硫磺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

实践证明,用这一反应原理来引燃红磷和硫磺是可行的。但由于燃烧比较剧烈,如果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引燃,很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如果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引燃,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实验装置中应增加缓冲由于燃烧而引起的气体体积膨胀的装置,比如气球等;同时,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来进行引燃,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紫色烟分散在容器内,观察不到红磷燃烧所产生的白烟和硫磺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所以应该用氯酸钾或过氧化钠和浓硫酸反应来进行引燃,并且氯酸钾或过氧化钠的用量一定要少。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我在教材原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气球和一支注射器,稍加改动后,经多次反复试验,终于使这几个实验中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装置如图1所示:

一、实验方法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红磷,并在其表面上洒少许氯酸钾晶体或过氧化钠,然后按图组装好装置,用一支医用废弃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浓硫酸插入橡皮塞,并使针头对准燃烧匙中的药品。捏瘪气球,关闭输液管上的开关,将输液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时慢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燃烧匙中滴几滴浓硫酸,浓硫酸和氯酸钾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红磷很快剧烈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

并迅速充满广口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迅速胀大。在红磷燃烧的过程中,不断捏瘪气球,使系统内的氧气尽量消耗。反应完毕,捏瘪气球,用夹子夹紧。打开一次性输液器开关,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广口瓶内,达广口瓶容积的约五分之一处(如图2所示)。

2.硫、磷在氧气中燃烧

在集气瓶内收集满氧气,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余操作同实验1(如图3所示)。

3.磷、铁、铜等在氯气中燃烧

先在瓶内装适量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晶体,再在燃烧匙内装适量红磷、铁粉、铜粉,烧杯中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以尽量消除污染。按图4组装好装置后,打开输液器开关,慢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瓶内注入适量浓盐酸,浓盐酸和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气,并迅速充满整个容器。然后再慢慢推动另一支注射器活塞,向燃烧匙中滴几滴浓硫酸,浓硫酸和氯酸钾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红磷(或硫磺、铁粉、铜粉)很快就会剧烈燃烧起来,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迅速胀大,同时,烧杯内导管口冒出气泡。其余实验现象与教材叙述一致。反应结束,广口瓶内温度下降,由于倒吸作用,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被吸入广口瓶内,振荡广口瓶,使氢氧化钠溶液与广口瓶内残余的氯气、五氯化磷、三氯化磷、盐酸、氯化铜、氯化铁等物质反应,从而彻底消除污染。

二、改进后的优点

装置的组装和使用都很简单;实验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利用浓硫酸和氯酸钾反应放出的热量在密闭系统内进行引燃;有毒反应物——氯气在密闭系统中临时制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这些措施避免了环境污染,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晨、宋怡、周志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新方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4(42)

[2] 周海花、王礼祥、吕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种新方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3(35)

[3] 包凤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中学化学》,2004,7(21)

[4] 陈勇、金晓峰,《氧气含量测定点燃新方法》,《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3(38)

[5] 朱华英、刘怀乐,《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值得改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7(25)

[6] 杨帆、杨承印、计迎春,《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方法改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7(27)

[7] 王小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48)

[8] 许晓清,《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改进》,《中学化

学》,2005,8(21)

[9] 玄计田,《对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4(48)


相关文章

  • 化学实验论文
  • 开拓创造性思维,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初中 刘永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手段,加强和验证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探究化 ...查看


  • 小实验步骤(1)
  • 化学小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步骤 1.魔棒点灯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2. 3 ...查看


  • 神奇的"水中闪火花"创新实验的设计
  • 神奇的"水中闪火花"创新实验的设计 杨青山,朱方仕,叶 漫 (利川市第一中学,湖北利川445400) 摘要:阐述了由浓硫酸.乙醇与高锰酸钾三者作用形成的"水中闪火花"创新实验的设计过程.原理.指出通过创新实验设 ...查看


  • 荧光棒简介-顾晔
  • 荧光棒与化学 顾 晔 (101103012) 一.生活中的荧光棒 荧光棒是无毒.无害,用处广泛的发光品.可使用在各种大小型演唱会.宴会.节日晚会等.还可作为玩具.装饰.军需照明.海上救生.夜间标志信号以及钓鱼专用灯源,受到普遍欢迎.比如:酒 ...查看


  •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学
  •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学 摘要:初中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新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本文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生活化学,并从化学教学现状.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学的重要性.实施生活化学教学的几点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 ...查看


  • 通州区2016届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通州区2016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化 学 2016年5月 1.右图表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中y 区域代表的元素是 A .Si B .Fe C .O D .Al 其他 y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查看


  • 从实验内容和目的来划分,可以将化学实验分为哪几类实验?
  • 从实验内容和目的来划分,可以将化学实验分为哪几类实验?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初中 吕娟娟 初中化学实验目的分类: 1. 验证性实验:如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二氧化碳的性质 等 2. 探究性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吸入呼出气体 3. 感知性 ...查看


  • 必修1 化学实验
  • 必修1 化学实验 1.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2.实验1-2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实验1-3 制取蒸馏水 4.实验1-4 萃取分液 5.科学探究 电解水实验 6.实验1-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7.科学探究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8. ...查看


  • 海南华侨中学初中科组备课活动记录
  • 海南华侨中学初中科组备课活动记录 组别:化学 2009 年 2 月第 1 周 备课主题 如何上好化学启蒙第一课 备课时间 第一周周一 参加人员 刘旸 王玲云 李倩 林冬霓 苏清霞 主要内容 鉴于九年级化学第一节启蒙课的重要性,全组成员集中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