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概述

博弈论的非技术描述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第四节 博弈论的发展简史

第五节 本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一、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

1、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特点:

厂商假设

产品假设

信息假设

要素假设

2.厂商关系:相互独立 影响极小

3.厂商决策:MP=P P市场均衡价格

4.市场性质:理论标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2、完全垄断市场

1.市场特点:

一个厂商

无相近替代品

市场不可进入

2. 厂商关系:完全独立

3. 厂商决策:MR=P P由市场需求曲线决定

4.市场性质:理论标尺

注意:1. 竞争和垄断的两重含义:市场状态和行为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弹性不是无穷大的,而是有一定的弹性,弹性越小越可能垄断。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3、垄断竞争市场

1. 市场特点:

厂商众多

产品差异

自由进退

2.厂商关系:相互影响,不易觉察

3.厂商决策:MR=P P受厂商相互行为影响

4.市场性质:现实市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4、寡头垄断市场

1. 市场特点:

厂商数量不多

产品同质或差异

需求曲线不确定

2.厂商行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3.厂商决策:MR=P P可能是决策变量

4.市场性质:现实市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二、企业决策特点

1、现实市场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2、现实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决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3、传统的自我决策是不行的,企业之间的决策是策略性决策

举例:二食堂一楼的盖饭(垄断竞争)

一般两荤一素6.5元,有一家涨到10元,结果冷冷清清 汽车制造企业的决策(寡头垄断) 见:《中国企业企业广告行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三、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1、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科。

2、现实中企业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因此,企业决策必须有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二、博弈的构成要素

1、参与人

参与人是一个博弈的决策主体,他的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或战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水平,每个参与人必须有可 供选择的行动和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函数。 那些不做决策的被动主体构成环境参数。 哪些人构成参与人要看博弈分析的目的。

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组织、国家甚至国家集团。 虚拟参与人,也叫自然,是指决定外生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机制。虚拟参与人没有自己的支付和目标函数,但是它的选择能影响参与人的决策后果。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 行动空间是指某个参与人i 所有可选择行动的集合。一般用A i 表示,用a i ∈A i 表示参与人i 的一个特定行动。 行动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

行动组合是指在n 人博弈中,n 个参与人的某个特定行动所构成的有序集,一般用a=(a1,...,a i ,...a n ) 来表示,其中a i 是地i 个参与人的一个特定行动。

行动顺序是指一个博弈中参与人选择行动的先后顺序。行动顺序不一定是指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信息概念。因为参与人的行动往往包含参与人属于某种类型的信息。 博弈论一般假设参与人的行动空间和行动顺序是所有参与人的共同知识。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3、信息

信息是指参与人有关博弈的知识,特别是与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信息集是描述参与人信息特征的概念,是指一个参与人无法准确知道的变量的集合。

完美信息是指一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包括自然的行动选择有准确了解的情况,即每一个信息集只包含一个值。 完全信息是指自然不首先行动或者自然的初始行动被所有参与人准确观察到的情况,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共同知识是指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的知识。共同知识有时被称为一致信念。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4、战略(3)分析范式

战略是指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因为信息集包含着一个人有关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战略告诉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作出反应,所以战略是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战略空间是指一个参与人的所有可选择战略的集合。 战略组合是指n 个参与人某个特定战略所构成的有序集合。

一般用s i ∈S i 参与人i 的一个特定战略,S i 是参与人i 的战略空间。s=(s1,...,s i ,...,s n ) 表示n 个参与人的一个战略组合,其中s i 是第i 个参与人的一个特定战略。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战略与行动的关系:战略是行动的规则,行动是在战略规定下具体的选择变量。在静态博弈中只有行动,无所谓战略,因为在静态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其他参与人的行动是不可观察的。而在动态博弈中行动和战略是有区别的。

作为行动规则,参与人的战略必须是完备的,它要给出参与人在每一种可想象到的情况下的行动选择,即使参与人并不预期这种情况会实际发生。事实上,一种特定情况是否着你的发生,往往依赖于参与人的战略。 弱的怕强的,强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指参与人得到的期望效用水平。我们假定,每一个参与人的偏好都可以由一个v-N-M 期望效用函数来代表。 令u i 是第i 个参与人的支付,u=(u1,...,u i ,...,u n ) 为n 个参与人的支付组合。

注意:博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参与人的支付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战略选择,而且取决于所有其它参与人的战略选择,所以参与人的支付是所有参与人的战略选择的函数: ui =ui (s1,...,s i ,...,s n )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6、结果

结果是博弈分析者(当然包括博弈的参与人)所感兴趣的所有东西,包括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的组合,一般记为 s*=(s1*,...,s i *,...,s n *)

其中s i *是第i 个参与人在均衡情况下的最优战略,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组合s -i =(s1,...,s i-1,s i+1,...,s n ) 。说s i *是给定s -i 情况下参与人i 的最优战略,意味着

ui (si *,s -i ) ≥u i (si ' ,s -i ) 对于所有的s i ' ≠si * ,对于所有的i=1,...,n 均衡和结果的关系:均衡是指所有人的最优战略组合,而结果是这个最优战略组合下所有可能出现的东西。 注意:均衡在物理中是各种力的抵消的结果,在经济学中是个人最大化的结果,而在博弈论中参与人最大化效用的最优战略组合。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三、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一、按照博弈的参与人的人数分类 1、单人博弈

含义:单人博弈就是只有一个参与人的博弈。

特点:由于不存在其他参与人对博弈中唯一参与人的决策和行为的反应和反作用,单人博弈已经退化为一般的最优化问题。

单人博弈作为个体最优化问题,参与人用的信息越多越好,决策的准确性越高,得益就越好。但是在两人及两人以上博弈中,拥有信息优势不一定能使参与人境况变好。当然个体拥有信息必须符合效率原则,即信息的收集、加工、应用应该是有效率的。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2、两人博弈

含义:两人博弈就是有两个参与人的博弈。

特点:第一,利益并不总是对立的;第二,占有信息多未必多获益;第三,在相互作用下,个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往往不能导致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有时也不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例子

假设班级选班长,规则是得票多者当选。假设班级有51人可以投票,有三个候选人分别是A 、B 和C 。如果投票可能结果如下:

A:23票 B:20票 C:8票。

可见,C 无论参与竞选或不参与竞选,他都不能当选(假设其收益是一样的),但是他的参选或不参选对A 、B 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A 当然希望他参选,而作为B 当然不希望他参选,B 只要能从其8票中争取到6票,则B 当选。C 就是这个博弈中的破坏者。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二、按照博弈参与人的行动顺序分类

1、静态博弈

含义:静态博弈是指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但后行动的人不能观察到先行动的人的行动选择的博弈。 特点:“同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信息概念。同时选择行动当然不能观察别人的行动选择;即使时间上不同时,只要后行动的人不能观察到先行动的人的行动选择,就不能从先行动的人的行动中获得其有关的信息,仍是静态博弈。

例子:划拳 一级密封投标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2、动态博弈

含义:动态博弈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的人能够观察到先行动的参与人所选择的行动的博弈。 特点:第一,行动有先后顺序,行动会透露出参与人的一些信息,后行动的人会根据先行动的人的行动所透露的信息采取相应的行动,先行动的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行动。

第二,具有不对称性。先后行动且可观察造成不对称性。但是先行动未必有利。

先动优势(产量决策) 后动优势(价格决策)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三、按博弈的信息分部分类

1、完全信息博弈

含义: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一个博弈参与人对所有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有准确知识的博弈。 特点:第一,博弈的每一个参与人都对其他所有参与人有完全的了解。

第二,博弈的信息不仅是完全的而且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博弈的所有信息都是共同知识。

2、不完全信息博弈

含义: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博弈的某一个参与人对至少某一个参与人的信息不完全的博弈。

特点:至少一个参与人具有私人信息。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四、按博弈的战略空间分类

1、有限战略博弈

含义:有限战略博弈是指博弈的战略空间是有限的。 特点:第一,参与人的人数是有限的; 第二,每个参与人的战略是有限的。

2、无限战略博弈

含义:无限战略博弈是指博弈的战略空间是无限的。 特点:第一,参与人的人数是无限;或者第二,某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是无限的。

注意:博弈各个参与人的空间并不是对称的。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五、按博弈的收益分类

1、零和博弈

含义:零和博弈是指在一定战略组合下特别是均衡战略组合下,所有参与人收益之和为零的博弈。 特点:第一,博弈参与人各方利益总是对立的。 第二,博弈即使重复多次各博弈方的利益也是对立的。 第三,无论博弈的收益如何分配,博弈的总收益对各博弈方构成的集体来说,都是无差异的。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2、常和博弈

含义:是指在一定战略组合下特别是均衡战略组合下,所有参与人收益之和为非零的常数的博弈。 特点:第一,各博弈方的利益是对立的。

第二,在重复博弈中因为总收益会增加,因此会出现相互妥协和和平共处。

注意:对立体现在既定利益如何分配上,共处体现在一旦达成协议,各方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特别是在重复博弈中。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3、变和博弈

含义:变和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组合下特别是在均衡战略组合下,所有参与人收益之和是一个变化的数。 特点:第一,利益并不总是对立的。如改革让蛋糕做大,但是存在分配问题。

第二,效率不确定。可能出现多赢,也可能出现俱损。在经济上表现为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六、按博弈参与人之间的关系分类

1、合作博弈

含义:合作博弈是指博弈的参与人之间能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特点:第一,强调集体理性,强调效率、公正、公平。 第二,协议要具有约束力。但约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合作有可能被非合作所取代。

2、非合作博弈

含义: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不能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特点:第一,强调个体理性、个体最优,不关注效率。 第二,即使有协议,但若不具有约束力,也是不合作博弈。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七、按博弈进行的次数分类

1、一次博弈

含义:一次博弈就是一个博弈只进行一次,也叫原博弈,一般是静态博弈。

特点:强调眼前利益和个体理性,信誉和承诺没有价值。

2、重复博弈

含义:重复博弈是指同一个博弈在同样的环境、规则下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

特点:强调长远利益,强调合作,信誉和承诺具有价值。 注意:有限重复和无限重复的不同。

第三节 博弈论发展简史

1、博弈的历史十分久远。《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田忌赛马春秋齐国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2、博弈论开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发表《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开始合作博弈研究。 3、1950‘s开始非合作博弈研究。纳什为代表。 4、1960’s中期,泽尔腾将纳什均衡引入动态分析。 5、1960‘s后期,海萨尼将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研究。 6、1980’S,克瑞普斯和威尔逊研究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7、演化博弈论。

第五节 本课程基本内容下表说明了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静 态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2)动 态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泽尔腾(1975)克瑞普斯和 贝叶斯纳什均衡

海萨尼(1967—1968)威尔逊(1982)弗登伯格和

泰勒尔(1991)

一点说明

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

1、博弈论是数学分支不是经济学的分支

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克瑞普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有三:一个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应用最成功;二个是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研究做出巨大贡献;三个是博弈论与经济学研究模式相同,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2、博弈论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一,博弈论的研究范式让经济学研究对象转向个体。 第二,经济学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不是把其他人的行为总结为一个非人格化的参数—价格。 第三,经济学更加重视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概述

博弈论的非技术描述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第四节 博弈论的发展简史

第五节 本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一、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

1、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特点:

厂商假设

产品假设

信息假设

要素假设

2.厂商关系:相互独立 影响极小

3.厂商决策:MP=P P市场均衡价格

4.市场性质:理论标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2、完全垄断市场

1.市场特点:

一个厂商

无相近替代品

市场不可进入

2. 厂商关系:完全独立

3. 厂商决策:MR=P P由市场需求曲线决定

4.市场性质:理论标尺

注意:1. 竞争和垄断的两重含义:市场状态和行为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弹性不是无穷大的,而是有一定的弹性,弹性越小越可能垄断。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3、垄断竞争市场

1. 市场特点:

厂商众多

产品差异

自由进退

2.厂商关系:相互影响,不易觉察

3.厂商决策:MR=P P受厂商相互行为影响

4.市场性质:现实市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4、寡头垄断市场

1. 市场特点:

厂商数量不多

产品同质或差异

需求曲线不确定

2.厂商行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3.厂商决策:MR=P P可能是决策变量

4.市场性质:现实市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二、企业决策特点

1、现实市场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2、现实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决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3、传统的自我决策是不行的,企业之间的决策是策略性决策

举例:二食堂一楼的盖饭(垄断竞争)

一般两荤一素6.5元,有一家涨到10元,结果冷冷清清 汽车制造企业的决策(寡头垄断) 见:《中国企业企业广告行为》

第一节 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三、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1、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科。

2、现实中企业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因此,企业决策必须有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二、博弈的构成要素

1、参与人

参与人是一个博弈的决策主体,他的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或战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水平,每个参与人必须有可 供选择的行动和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函数。 那些不做决策的被动主体构成环境参数。 哪些人构成参与人要看博弈分析的目的。

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组织、国家甚至国家集团。 虚拟参与人,也叫自然,是指决定外生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机制。虚拟参与人没有自己的支付和目标函数,但是它的选择能影响参与人的决策后果。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 行动空间是指某个参与人i 所有可选择行动的集合。一般用A i 表示,用a i ∈A i 表示参与人i 的一个特定行动。 行动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

行动组合是指在n 人博弈中,n 个参与人的某个特定行动所构成的有序集,一般用a=(a1,...,a i ,...a n ) 来表示,其中a i 是地i 个参与人的一个特定行动。

行动顺序是指一个博弈中参与人选择行动的先后顺序。行动顺序不一定是指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信息概念。因为参与人的行动往往包含参与人属于某种类型的信息。 博弈论一般假设参与人的行动空间和行动顺序是所有参与人的共同知识。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3、信息

信息是指参与人有关博弈的知识,特别是与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信息集是描述参与人信息特征的概念,是指一个参与人无法准确知道的变量的集合。

完美信息是指一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包括自然的行动选择有准确了解的情况,即每一个信息集只包含一个值。 完全信息是指自然不首先行动或者自然的初始行动被所有参与人准确观察到的情况,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共同知识是指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的知识。共同知识有时被称为一致信念。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4、战略(3)分析范式

战略是指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因为信息集包含着一个人有关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战略告诉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作出反应,所以战略是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战略空间是指一个参与人的所有可选择战略的集合。 战略组合是指n 个参与人某个特定战略所构成的有序集合。

一般用s i ∈S i 参与人i 的一个特定战略,S i 是参与人i 的战略空间。s=(s1,...,s i ,...,s n ) 表示n 个参与人的一个战略组合,其中s i 是第i 个参与人的一个特定战略。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战略与行动的关系:战略是行动的规则,行动是在战略规定下具体的选择变量。在静态博弈中只有行动,无所谓战略,因为在静态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其他参与人的行动是不可观察的。而在动态博弈中行动和战略是有区别的。

作为行动规则,参与人的战略必须是完备的,它要给出参与人在每一种可想象到的情况下的行动选择,即使参与人并不预期这种情况会实际发生。事实上,一种特定情况是否着你的发生,往往依赖于参与人的战略。 弱的怕强的,强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指参与人得到的期望效用水平。我们假定,每一个参与人的偏好都可以由一个v-N-M 期望效用函数来代表。 令u i 是第i 个参与人的支付,u=(u1,...,u i ,...,u n ) 为n 个参与人的支付组合。

注意:博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参与人的支付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战略选择,而且取决于所有其它参与人的战略选择,所以参与人的支付是所有参与人的战略选择的函数: ui =ui (s1,...,s i ,...,s n )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6、结果

结果是博弈分析者(当然包括博弈的参与人)所感兴趣的所有东西,包括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的组合,一般记为 s*=(s1*,...,s i *,...,s n *)

其中s i *是第i 个参与人在均衡情况下的最优战略,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组合s -i =(s1,...,s i-1,s i+1,...,s n ) 。说s i *是给定s -i 情况下参与人i 的最优战略,意味着

ui (si *,s -i ) ≥u i (si ' ,s -i ) 对于所有的s i ' ≠si * ,对于所有的i=1,...,n 均衡和结果的关系:均衡是指所有人的最优战略组合,而结果是这个最优战略组合下所有可能出现的东西。 注意:均衡在物理中是各种力的抵消的结果,在经济学中是个人最大化的结果,而在博弈论中参与人最大化效用的最优战略组合。

第二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三、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一、按照博弈的参与人的人数分类 1、单人博弈

含义:单人博弈就是只有一个参与人的博弈。

特点:由于不存在其他参与人对博弈中唯一参与人的决策和行为的反应和反作用,单人博弈已经退化为一般的最优化问题。

单人博弈作为个体最优化问题,参与人用的信息越多越好,决策的准确性越高,得益就越好。但是在两人及两人以上博弈中,拥有信息优势不一定能使参与人境况变好。当然个体拥有信息必须符合效率原则,即信息的收集、加工、应用应该是有效率的。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2、两人博弈

含义:两人博弈就是有两个参与人的博弈。

特点:第一,利益并不总是对立的;第二,占有信息多未必多获益;第三,在相互作用下,个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往往不能导致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有时也不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例子

假设班级选班长,规则是得票多者当选。假设班级有51人可以投票,有三个候选人分别是A 、B 和C 。如果投票可能结果如下:

A:23票 B:20票 C:8票。

可见,C 无论参与竞选或不参与竞选,他都不能当选(假设其收益是一样的),但是他的参选或不参选对A 、B 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A 当然希望他参选,而作为B 当然不希望他参选,B 只要能从其8票中争取到6票,则B 当选。C 就是这个博弈中的破坏者。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二、按照博弈参与人的行动顺序分类

1、静态博弈

含义:静态博弈是指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但后行动的人不能观察到先行动的人的行动选择的博弈。 特点:“同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信息概念。同时选择行动当然不能观察别人的行动选择;即使时间上不同时,只要后行动的人不能观察到先行动的人的行动选择,就不能从先行动的人的行动中获得其有关的信息,仍是静态博弈。

例子:划拳 一级密封投标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2、动态博弈

含义:动态博弈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的人能够观察到先行动的参与人所选择的行动的博弈。 特点:第一,行动有先后顺序,行动会透露出参与人的一些信息,后行动的人会根据先行动的人的行动所透露的信息采取相应的行动,先行动的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行动。

第二,具有不对称性。先后行动且可观察造成不对称性。但是先行动未必有利。

先动优势(产量决策) 后动优势(价格决策)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三、按博弈的信息分部分类

1、完全信息博弈

含义: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一个博弈参与人对所有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有准确知识的博弈。 特点:第一,博弈的每一个参与人都对其他所有参与人有完全的了解。

第二,博弈的信息不仅是完全的而且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博弈的所有信息都是共同知识。

2、不完全信息博弈

含义: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博弈的某一个参与人对至少某一个参与人的信息不完全的博弈。

特点:至少一个参与人具有私人信息。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四、按博弈的战略空间分类

1、有限战略博弈

含义:有限战略博弈是指博弈的战略空间是有限的。 特点:第一,参与人的人数是有限的; 第二,每个参与人的战略是有限的。

2、无限战略博弈

含义:无限战略博弈是指博弈的战略空间是无限的。 特点:第一,参与人的人数是无限;或者第二,某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是无限的。

注意:博弈各个参与人的空间并不是对称的。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五、按博弈的收益分类

1、零和博弈

含义:零和博弈是指在一定战略组合下特别是均衡战略组合下,所有参与人收益之和为零的博弈。 特点:第一,博弈参与人各方利益总是对立的。 第二,博弈即使重复多次各博弈方的利益也是对立的。 第三,无论博弈的收益如何分配,博弈的总收益对各博弈方构成的集体来说,都是无差异的。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2、常和博弈

含义:是指在一定战略组合下特别是均衡战略组合下,所有参与人收益之和为非零的常数的博弈。 特点:第一,各博弈方的利益是对立的。

第二,在重复博弈中因为总收益会增加,因此会出现相互妥协和和平共处。

注意:对立体现在既定利益如何分配上,共处体现在一旦达成协议,各方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特别是在重复博弈中。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3、变和博弈

含义:变和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组合下特别是在均衡战略组合下,所有参与人收益之和是一个变化的数。 特点:第一,利益并不总是对立的。如改革让蛋糕做大,但是存在分配问题。

第二,效率不确定。可能出现多赢,也可能出现俱损。在经济上表现为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六、按博弈参与人之间的关系分类

1、合作博弈

含义:合作博弈是指博弈的参与人之间能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特点:第一,强调集体理性,强调效率、公正、公平。 第二,协议要具有约束力。但约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合作有可能被非合作所取代。

2、非合作博弈

含义: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不能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特点:第一,强调个体理性、个体最优,不关注效率。 第二,即使有协议,但若不具有约束力,也是不合作博弈。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

七、按博弈进行的次数分类

1、一次博弈

含义:一次博弈就是一个博弈只进行一次,也叫原博弈,一般是静态博弈。

特点:强调眼前利益和个体理性,信誉和承诺没有价值。

2、重复博弈

含义:重复博弈是指同一个博弈在同样的环境、规则下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

特点:强调长远利益,强调合作,信誉和承诺具有价值。 注意:有限重复和无限重复的不同。

第三节 博弈论发展简史

1、博弈的历史十分久远。《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田忌赛马春秋齐国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2、博弈论开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发表《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开始合作博弈研究。 3、1950‘s开始非合作博弈研究。纳什为代表。 4、1960’s中期,泽尔腾将纳什均衡引入动态分析。 5、1960‘s后期,海萨尼将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研究。 6、1980’S,克瑞普斯和威尔逊研究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7、演化博弈论。

第五节 本课程基本内容下表说明了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静 态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2)动 态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泽尔腾(1975)克瑞普斯和 贝叶斯纳什均衡

海萨尼(1967—1968)威尔逊(1982)弗登伯格和

泰勒尔(1991)

一点说明

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

1、博弈论是数学分支不是经济学的分支

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克瑞普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有三:一个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应用最成功;二个是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研究做出巨大贡献;三个是博弈论与经济学研究模式相同,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2、博弈论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一,博弈论的研究范式让经济学研究对象转向个体。 第二,经济学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不是把其他人的行为总结为一个非人格化的参数—价格。 第三,经济学更加重视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


相关文章

  •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河北工业大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英文名称: Industri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总 学 时:48 学分:3 适应对象:经济学专业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产业经济学的教学目 ...查看


  • 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大纲本科
  •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735008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 ...查看


  • 文科毕业论文范文
  • 现代企业的融资战略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5号宋体,居中 现代企业融资战略是公司金融的操作重点,伴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 股 权融资已成为企业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步分析了企业融资的全程操作. 首先,本文对企业的现代性作了分析 ...查看


  •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博弈研究
  • 摘 要:文章运用博弈均衡理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研究,将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作为博弈局中人,建立博弈模型,以此协调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提出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 ...查看


  • 1.概述(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离散条件下对称协调博弈随机稳定性研究1 张良桥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04博,广东 广州 Lingnan colleg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摘要:许多学者研究过离散条件下对称协调 ...查看


  • 网络群体间极化博弈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浅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群体间极化博弈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浅析 作者:王敏利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5期 [摘 要]近几年大量出现在网络中的粉丝掐架事件中,粉丝群体的唇枪舌战充斥着极 ...查看


  • 论囚徒困境
  • 简析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经典的囚徒困境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 ...查看


  • 前沿课题讲座综述
  • 前沿课题讲座综述 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学习期间课程和实验室的项目涉及到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部分内容,我们还应该主动去了解通信和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现在发展迅速,作为信息技术的著名高校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要抓住这个重大的历史机 ...查看


  • 博弈论作业
  • 基于斗鸡博弈视角的高校学生人际冲突分析 丁** (工商管理学院 12级企业管理) [摘要]目前,博弈论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事实上生活中也到处蕴藏着诸多博弈论的知识,具备博弈论的智慧往往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具精彩.本文试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