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酥油与白酥油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然而在今天的世界里,穿木屐最多的当属日本人。在日本传统的节日里,在婚庆、祭典等仪式中,木屐在整套的和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实,日本服饰中的木屐是在唐朝时由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带回到日本并流传延续至今的。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派随臣遍寻吃食不得。就在几近绝望之时,跟随重耳一同逃难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一碗肉汤下肚,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发现所食之肉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身上割下的时候,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19年后,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遂携母隐居到了绵山。文公得知后,命人去绵山搜寻,求之不获,遂下令三面举火以逐介子推下山,然而大火未能动摇介子推归隐之心,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已被烧死在了一棵大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命人将旁边烧剩下的残木劈成板子,做成木鞋,穿于脚上,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木屐之声激励着重耳励精图治,最终使晋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也许是历史的一个巧合,也许是后人接受了晋文公重耳足蹬木屐“以志吾过”的教训,若干年后,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介休之役就在绵山脚下进行。李世民坚壁挫锐,慎择战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此役李世民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收降了一位割股奉君的名将尉迟恭。不过在后来的凌云阁封臣中,李世民没有像晋文公那样健忘,他首先重赏了这位忠义名士,由此传为千古佳话。   日本人穿木屐的习俗是不是直接受了晋文公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千六百年前的重耳是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穿木屐的第一人,而木屐又是在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日本历史上的飞鸟和奈良时代,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极大,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成为日本上流社会正式的礼服和朝廷的正规制服。虽然在和服的发展史上,其式样曾多次发生变化,但它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式。   究竟日本人穿的木屐和山西的绵山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率领日本友好人士代表团访华的池上正治先生更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2001年池上正治先生第二次来到绵山,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一些有关日本木屐的资料交给了中方,其中有几张照片拍的是日本一家老字号的木展作坊,作坊招牌上写的字竟是“山西商店”,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   选自《北京晚报》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然而在今天的世界里,穿木屐最多的当属日本人。在日本传统的节日里,在婚庆、祭典等仪式中,木屐在整套的和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实,日本服饰中的木屐是在唐朝时由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带回到日本并流传延续至今的。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派随臣遍寻吃食不得。就在几近绝望之时,跟随重耳一同逃难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一碗肉汤下肚,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发现所食之肉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身上割下的时候,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19年后,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遂携母隐居到了绵山。文公得知后,命人去绵山搜寻,求之不获,遂下令三面举火以逐介子推下山,然而大火未能动摇介子推归隐之心,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已被烧死在了一棵大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命人将旁边烧剩下的残木劈成板子,做成木鞋,穿于脚上,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木屐之声激励着重耳励精图治,最终使晋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也许是历史的一个巧合,也许是后人接受了晋文公重耳足蹬木屐“以志吾过”的教训,若干年后,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介休之役就在绵山脚下进行。李世民坚壁挫锐,慎择战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此役李世民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收降了一位割股奉君的名将尉迟恭。不过在后来的凌云阁封臣中,李世民没有像晋文公那样健忘,他首先重赏了这位忠义名士,由此传为千古佳话。   日本人穿木屐的习俗是不是直接受了晋文公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千六百年前的重耳是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穿木屐的第一人,而木屐又是在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日本历史上的飞鸟和奈良时代,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极大,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成为日本上流社会正式的礼服和朝廷的正规制服。虽然在和服的发展史上,其式样曾多次发生变化,但它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式。   究竟日本人穿的木屐和山西的绵山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率领日本友好人士代表团访华的池上正治先生更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2001年池上正治先生第二次来到绵山,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一些有关日本木屐的资料交给了中方,其中有几张照片拍的是日本一家老字号的木展作坊,作坊招牌上写的字竟是“山西商店”,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   选自《北京晚报》


相关文章

  • 塔尔寺永不凋零的花
  • 农历正月十五,一轮皓月在青海湟水之滨的莲花山缓缓升起.突然,一阵吆喝声传来,一队队身穿绛色新装的喇嘛,抬着一盘盘香气浓郁的酥油花,飞快地越过石桥,穿过人群,飞奔到寺区中心九间殿社火院的门前,迅速把酥油花安装到早已竖立整齐的彩棚花架上. 千百 ...查看


  • 黑酥油与白酥油 1
  • 我小的时候,帖帖(蒙古语,曾祖母)讲过一个故事,说人死了之后,像旅行一样在路上走.走着走着,看到路口摆着两碗酥油,一碗黑,一碗白.酥油白的好吃,细腻香甜:黑的粗涩酸苦. 一人只让吃一碗酥油,白或者黑.帖帖说,吃了白酥油,能言善辩:吃了黑酥油 ...查看


  • 喝酥油茶,可缓解高原反应
  • 症状:高原反应 偏方:①茶叶与水同煮,取茶水倒入竹筒中,再加入块状的酥油,和茶水一起慢慢地搅匀,边搅边加入盐调味,待酥油和盐完全融化后,即可饮用. 偏方:②点按前臂屈侧.腕横纹上2寸处的内关穴,点穴时用持续点按或缓慢按揉的方法,以酸胀为度. ...查看


  • 高寒牧区的藏族饮食文化-石渠藏餐
  • 标 题: 高寒牧区的藏族饮食文化-石渠藏餐 石渠地处高寒牧区,为四川省内藏区县份之一.境内居民达6.5万人,98%以上为藏族. 传统习俗和自然环境使县境内的饮食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因而石渠藏餐在整个藏 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誉为&quo ...查看


  • 哈萨克族食疗方法与食疗文化
  • 哈萨克族食疗方法及食疗文化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奶茶. 热茶活血 茶是哈萨克族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所选用的茶叶是砖茶或者茯茶.他们可以一天没肉,但是不可以一天没茶.生活困难喝清茶,生活富裕喝奶茶或者酥油茶,现在人们都喝奶茶.酥油茶.茶是哈萨克族最主 ...查看


  • [佛典故事:贪吃的老鼠]
  • 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一瓶瓶的酥油皆贮放于阁楼之中.有一回,长者取完酥油后,未将瓶盖栓紧,于是阁楼中的老鼠闻香而至,一头便钻入瓶内大快朵颐.贪吃的老鼠实在无法克制酥油香浓的诱惑,便一直待在瓶内不愿离去,结果不出数 ...查看


  • [舌尖上的中国]菜谱:酥油煎松茸的做法
  • <舌尖上的中国>菜谱:酥油煎松茸的做法 CCTV<舌尖上的中国1><自然的馈赠>介绍了食材松茸及美味食谱酥油煎松茸,本文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道美食的做法. 松茸,又名松口蘑,是名贵食用菌.新鲜松茸,形若伞状, ...查看


  • 藏族民俗风情
  •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姓 名: 吴凯 学 号: 46号 教学班学生序号:[1**********] 任 课 老 师:方胜虎 藏族民俗风情 藏族同胞千百年来居住在高寒.广袤 ...查看


  • 各地风土人情
  • 苗族风土人情 苗族舞蹈 有木鼓舞.铜鼓舞.芦笙舞.板凳舞等. 铜鼓舞一般要配芦笙鼓笙曲,铜鼓舞为圆场反时针转圈,在盛大的铜鼓舞中,经常有苗族小伙子向苗家妹子讨花带的场面.如<讨花带>.讨得花带或首饰后,芦笙手要以价值相当的媒价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