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西方军事

《孙子兵法》与西方军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是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军事理论家——孙武,他的伟大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诞生于那个战乱的年代。 各诸侯国之间的连年征战造就了大批军事将领,他们千变万化的战略、 战术便成了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诞生的土壤 。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们无不受益于这部兵书 。如霍去病、李广、蒙恬、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岳飞、戚继光、多尔衮等等 。特别是现代的伟大军事家***更是把《孙子兵法》发挥到了极至 。

这部被誉为“兵学盛典”的伟大的军事著作,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流传到西方,但真正引起西方的重视还是二十世纪的事 。

古代西方的战争比较简单,都是以实力决定一切,不是以多胜少就是以强胜弱,运用计谋或策略的很少,打起仗来也不太讲究战略战术,两军对阵,各列成方队、敲着铜鼓、吹着喇叭、齐步前进,到了面前才开始厮杀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列队推进的战法还时有所见,叫做“精神战术” 。

随着武器进步,威力越来越大,这种简单的战术才被淘汰 。

西方对于武器的发明创造却是远远胜过 中国 。 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但一直用来放鞭炮,老百姓已经会自己制造火枪,但也仅仅是用来打猎,而军队仍然热中于冷兵器 。到了明朝,军队才有了无法搬动的大炮,直到清朝才有了少量的火枪队 。而火药一传到西方,西方的军事家们立刻就想到用来制造武器,他们马上告别了冷兵器时代,船坚炮

利的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军队撞开了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 中国大门, 中国人民倍受欺凌、屠杀达一百年之久 。

在武器越来越对战争起着重要作用的时候,西方世界逐渐重视 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起来 。 美国的西典军校把 中国的《孙子兵法》列为必读课程,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院校也在研究这部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以后,西方军事家们发现,在武器装备方面,敌我双方相近的情况下,谋略就成为取胜的主要条件了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战例就可以看出西方军事家们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等精辟论断的理解 。

例一:马奇诺防线是怎样被突破的?

法国为了抵御 德国的入侵,花了大量金钱用十几年时间构筑了一条东起比利时,西至瑞士的长达300余公里的钢筋水泥的地堡式永久性防线,号称“固若金汤” 。而这条坚固的防线却被德军将领隆美尔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世人称作“沙漠之狐”的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一向以足智多谋、狡诈诡谲著称 。但在突破马奇诺防线时,一贯以猛冲猛打出名的隆美尔一反常态,使用了《孙子兵法》上的“兵不厌诈”的计谋 。

马奇诺防线的前沿是森林,法国人在森林里也构筑了前沿工事,隆美尔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拿起话筒低声命令各坦克指挥官:这次不许放一枪,全体坦克成员——指挥员、炮手、装填手、电报员一律坐在坦克外边,挥动白旗 。隆美尔本人也坐在一辆坦克顶上,他

们就这样不紧不慢地从法军身边浩浩荡荡地开了过去 。法军被这支狂欢节似的队伍弄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有开一枪,只是转过身来不知所措地看着德军的装甲师 。

穿过森林以后,隆美尔用一个坦克营掉转车头担任后卫,防止森林里的法军清醒过来向他们发起攻击,其余的大批坦克则向马奇诺防线按战斗队形展开,一声令下便发起突然攻击,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便轻而易举地被突破了 。

两天以后,他的装甲师又遇到了一片森林,他必须闯过这片林区去打击法军的主力,为了避免长时间的激战,他又再一次使用前面的伎俩,而且命令坐在坦克顶上的乘员们不断高喊“停战、投降”,这里的法军也照样目瞪口呆地望着德军闯了过去,双方也未放一枪 。

隆美尔靠着战术上的狡诈和猛冲猛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 但是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陷阱 。

例二:坚毅蒙骗计划

1944年,隆美尔被派往西欧战线去对付盟军的进攻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为了顺利地开辟西线战场,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知道,要抓住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

盟军司令部为蒙骗隆美尔,制订了一个《坚毅蒙骗计划》 。这个计划用了大量真真假假的情报,一次又一次地送到德军司令部 。

盟军预定的登陆区为诺曼底,为了使德军产生错觉,他们用了种种办法,使 德国人以为盟军是要在海峡的最窄处的加来地区登陆 。

这些方法如下:

其一,派飞机不断在加来地区侦察,只是在每两次侦察结束后才“顺便”飞过诺曼底上空一次 。

其二,派侦察员到距诺曼底很远的加来地区去侦察,交火以后故意让他们被俘,俘虏身上的文件被德军“缴获”,使隆美尔相信敌军是要在加来地区登陆 。

其三,在加来地区后方的塞纳河北面轰炸246次,而在塞纳河南面(诺曼底的后方)却仅有33 次轰炸,以此加深不会在诺曼底登陆的假象 。 其四,在非洲战败被俘的德军非洲军区司令汉斯.克拉默在诺曼底登陆前被释放回 德国,理由是“患严重哮喘”,他回去向隆美尔告诫说,敌人进攻选择在索姆河的任意一方(加来地段) 。

其五,利用 德国间谍网把假情报——“进攻将在五月初开始”送到希特勒手里,似乎攻击已迫在眉睫,到时候却没有任何进攻,以此麻痹敌人 。

其六,伪造无线电通讯,让敌人去“破译” 。以“停止邮件检查”的举措,让假情报通过邮局发往 德国,有意让德军统帅部得知根本不存在的“美军第一集团军已调往英国南部, 正面对加来地区的德军15集团军” 。

其七,为了分散德军的兵力,盟军宣称这个集团军由巴顿将军指挥,并且找了一个长得颇像巴顿的士兵,扮成巴顿将军的模样在英国南部的公开场合出现 。一名间谍把这一情报报告柏林,随后还送去集团军的材料 。

其八,在禁止外交官员离开英国后,却故意让一位瑞典外交官“溜出去”给 德国送情报 。

其九,在进攻诺曼底之前,盟军空投了数以百计的假人,而这些假人都能发出喊口令和开枪的声音,使德军认为这只是一场佯攻,而真正的进攻是在另一个地方 。随后由成百架滑翔机运载的空降部队才在诺曼底的后方着陆 。

其十,按惯例,登陆作战以涨潮时为有利,以天气晴好的气候为有利,而涨潮与落潮日期相距半月 。盟军为麻痹敌人,故意选择落潮期且天气恶劣、风急浪高的日子,使德军措手不及 。

由于长时间地、一次又一次地坚持实施“坚毅蒙骗计划”,使德军司令部众多的元帅、将军们深信盟军不会在诺曼底登陆,以致盟军于1944年6月5日在诺曼底强行登陆时,德军西线指挥官隆美尔元帅竟不在自己的前线司令部,而是在 德国后方自己家里为老婆做生日 。前线的将士已经与敌人激战数小时,被敌人攻占了滩头阵地,德军的将帅们还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佯攻,他们固执地认为真正的进攻是在另一个地方(加来地段),以致两个强大的后备装甲师始终不敢开往前线 。这就使盟军有充裕的时间去巩固并扩大滩头阵地 。而防守加来地区的德军第十五军团仍然严密注视着那根本没有的“美军第一集团军”,不敢支援已处于困境的诺曼底德军的第七军团 。直到盟军把几十万大军和大批机械化装备都送上诺曼底半岛,巴顿将军本人已出现在诺曼底,德军方知上当,此时为时已晚 。在诺曼底战役中,盟军以较小的牺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以认为是“坚毅蒙骗计划”起了相当的作用 。这

是一个战术上“兵不厌诈”的很有说服力的战例 。

例三:“闪电战”的发明者

《孙子兵法》非常强调“兵贵神速”,古代战争要真正做到军队“神速”是不容易的,战马成了提高速度的基本因素 。所以东方人的匈奴骑兵和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可以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世纪的科技水平有了突飞猛进,机械化成了军队首先追求的目标 。二次大战时,骑兵几乎完全退出了战场 。 德国法西斯的元首希特勒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的优越性 。 德国的军队实现全面的机械化,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摩托车、冲锋枪等等,无不体现出高速度 。在德军的统帅中,隆美尔对“兵贵神速”的概念理解得尤其深刻 。他指挥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在发起进攻时,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电般地扑向敌方,使对手措手不及 。当德军突破法军的马其诺防线以后,便一路猛冲猛打,一直冲到离敦克尔克10余公里时才停了下来 。全线崩溃的英法联军逃到敦克尔克后将部队撤到了海峡对岸的英国 。英法两国的将领们一直以来都不理解隆美尔的德军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地把英法军队歼灭在敦克尔克,而是让敌军从容不迫地上船逃走?这个迷直到二战以后才解开 。那是因为隆美尔的推进速度太快,他的机械化部队的油料用光了,而且弹药、食品也所剩不多,而负责后勤的另一个元帅追不上他,所以德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撤走 。

如果英法联军不那么惊惶失措,二十多万大军稳住阵脚,向冒失推进的德军来一个反包围,那隆美尔军团就要被歼灭了 。由此可见,“闪

电战”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弱点 。

用“闪电战”来对付小国家是很有效的,如波兰、捷克、南斯拉夫等国 。但如用“闪电战”来对付苏联这样的庞大国家,就会力不从心了 。因为闪电有其突然性,但不能持久,闪电过后就是黑暗 。

例四: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二十世纪后期在中东地区的波斯湾发生了一场高度现代化的战争,被称作“海湾战争” 。当时多国部队把最先进的各种武器都用上了 。论实力,以 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占有绝对优势,这是一场不均衡的较量 。 美国获胜是毫无疑问的,但是 美国对这场战争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美军总参谋部将《孙子兵法》作为这次战争的经典教材,遵循“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避实就虚”、“以虚代实”、“真真假假”、“以假作真”等《孙子兵法》所倡导的计谋来欺骗萨达姆,美军多次在波斯弯举行登陆演习,将伊拉克的国民卫队的主力吸引到伊拉克的南部沙漠里,用空军和导弹对伊拉克的装甲部队进行猛烈轰炸,接着又以大量伞兵空降在伊拉克陆军防线的背面,伊拉克的防线全面崩溃 。在这场高科技的局部战争中, 美国军人只牺牲了百余人,这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极大的效果,给世界战争史记下了崭新的一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士兵的手里每人都有一册《孙??重 。

以往人们都是将《孙子兵法》看成是军事家或指挥官们的读物,而美军却让每一个士兵都要研究《孙子兵法》,说明 美国对士兵的要求是何等严格 。美军士兵不仅要掌握各种武器,而且要有很强的单兵作战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勇猛的精神而且要有足智多谋的智慧 。

我们的先贤——孙武,在两千五百年前撰写了《孙子兵法》这部经典的军事著作,但是我们 中国人对这兵书却知之甚少,作过认真研究的人就更少了 。

把 中国最古老的兵书作为最现代战争的指导读物,不是东方的文明古国—— 中国,而是西方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这件事不得不令人深思 。

美国现在把 中国作为假想敌国,他们深入研究 中国的《孙子兵法》,不正是《孙子兵法》里所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 美国正在用《孙子兵法》来对付 中国,这不正是应了 中国的一句老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美国人不傻, 中国人可不能掉以轻心!

《孙子兵法》与西方军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是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军事理论家——孙武,他的伟大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诞生于那个战乱的年代。 各诸侯国之间的连年征战造就了大批军事将领,他们千变万化的战略、 战术便成了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诞生的土壤 。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们无不受益于这部兵书 。如霍去病、李广、蒙恬、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岳飞、戚继光、多尔衮等等 。特别是现代的伟大军事家***更是把《孙子兵法》发挥到了极至 。

这部被誉为“兵学盛典”的伟大的军事著作,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流传到西方,但真正引起西方的重视还是二十世纪的事 。

古代西方的战争比较简单,都是以实力决定一切,不是以多胜少就是以强胜弱,运用计谋或策略的很少,打起仗来也不太讲究战略战术,两军对阵,各列成方队、敲着铜鼓、吹着喇叭、齐步前进,到了面前才开始厮杀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列队推进的战法还时有所见,叫做“精神战术” 。

随着武器进步,威力越来越大,这种简单的战术才被淘汰 。

西方对于武器的发明创造却是远远胜过 中国 。 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但一直用来放鞭炮,老百姓已经会自己制造火枪,但也仅仅是用来打猎,而军队仍然热中于冷兵器 。到了明朝,军队才有了无法搬动的大炮,直到清朝才有了少量的火枪队 。而火药一传到西方,西方的军事家们立刻就想到用来制造武器,他们马上告别了冷兵器时代,船坚炮

利的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军队撞开了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 中国大门, 中国人民倍受欺凌、屠杀达一百年之久 。

在武器越来越对战争起着重要作用的时候,西方世界逐渐重视 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起来 。 美国的西典军校把 中国的《孙子兵法》列为必读课程,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院校也在研究这部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以后,西方军事家们发现,在武器装备方面,敌我双方相近的情况下,谋略就成为取胜的主要条件了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战例就可以看出西方军事家们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等精辟论断的理解 。

例一:马奇诺防线是怎样被突破的?

法国为了抵御 德国的入侵,花了大量金钱用十几年时间构筑了一条东起比利时,西至瑞士的长达300余公里的钢筋水泥的地堡式永久性防线,号称“固若金汤” 。而这条坚固的防线却被德军将领隆美尔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世人称作“沙漠之狐”的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一向以足智多谋、狡诈诡谲著称 。但在突破马奇诺防线时,一贯以猛冲猛打出名的隆美尔一反常态,使用了《孙子兵法》上的“兵不厌诈”的计谋 。

马奇诺防线的前沿是森林,法国人在森林里也构筑了前沿工事,隆美尔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拿起话筒低声命令各坦克指挥官:这次不许放一枪,全体坦克成员——指挥员、炮手、装填手、电报员一律坐在坦克外边,挥动白旗 。隆美尔本人也坐在一辆坦克顶上,他

们就这样不紧不慢地从法军身边浩浩荡荡地开了过去 。法军被这支狂欢节似的队伍弄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有开一枪,只是转过身来不知所措地看着德军的装甲师 。

穿过森林以后,隆美尔用一个坦克营掉转车头担任后卫,防止森林里的法军清醒过来向他们发起攻击,其余的大批坦克则向马奇诺防线按战斗队形展开,一声令下便发起突然攻击,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便轻而易举地被突破了 。

两天以后,他的装甲师又遇到了一片森林,他必须闯过这片林区去打击法军的主力,为了避免长时间的激战,他又再一次使用前面的伎俩,而且命令坐在坦克顶上的乘员们不断高喊“停战、投降”,这里的法军也照样目瞪口呆地望着德军闯了过去,双方也未放一枪 。

隆美尔靠着战术上的狡诈和猛冲猛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 但是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陷阱 。

例二:坚毅蒙骗计划

1944年,隆美尔被派往西欧战线去对付盟军的进攻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为了顺利地开辟西线战场,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知道,要抓住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

盟军司令部为蒙骗隆美尔,制订了一个《坚毅蒙骗计划》 。这个计划用了大量真真假假的情报,一次又一次地送到德军司令部 。

盟军预定的登陆区为诺曼底,为了使德军产生错觉,他们用了种种办法,使 德国人以为盟军是要在海峡的最窄处的加来地区登陆 。

这些方法如下:

其一,派飞机不断在加来地区侦察,只是在每两次侦察结束后才“顺便”飞过诺曼底上空一次 。

其二,派侦察员到距诺曼底很远的加来地区去侦察,交火以后故意让他们被俘,俘虏身上的文件被德军“缴获”,使隆美尔相信敌军是要在加来地区登陆 。

其三,在加来地区后方的塞纳河北面轰炸246次,而在塞纳河南面(诺曼底的后方)却仅有33 次轰炸,以此加深不会在诺曼底登陆的假象 。 其四,在非洲战败被俘的德军非洲军区司令汉斯.克拉默在诺曼底登陆前被释放回 德国,理由是“患严重哮喘”,他回去向隆美尔告诫说,敌人进攻选择在索姆河的任意一方(加来地段) 。

其五,利用 德国间谍网把假情报——“进攻将在五月初开始”送到希特勒手里,似乎攻击已迫在眉睫,到时候却没有任何进攻,以此麻痹敌人 。

其六,伪造无线电通讯,让敌人去“破译” 。以“停止邮件检查”的举措,让假情报通过邮局发往 德国,有意让德军统帅部得知根本不存在的“美军第一集团军已调往英国南部, 正面对加来地区的德军15集团军” 。

其七,为了分散德军的兵力,盟军宣称这个集团军由巴顿将军指挥,并且找了一个长得颇像巴顿的士兵,扮成巴顿将军的模样在英国南部的公开场合出现 。一名间谍把这一情报报告柏林,随后还送去集团军的材料 。

其八,在禁止外交官员离开英国后,却故意让一位瑞典外交官“溜出去”给 德国送情报 。

其九,在进攻诺曼底之前,盟军空投了数以百计的假人,而这些假人都能发出喊口令和开枪的声音,使德军认为这只是一场佯攻,而真正的进攻是在另一个地方 。随后由成百架滑翔机运载的空降部队才在诺曼底的后方着陆 。

其十,按惯例,登陆作战以涨潮时为有利,以天气晴好的气候为有利,而涨潮与落潮日期相距半月 。盟军为麻痹敌人,故意选择落潮期且天气恶劣、风急浪高的日子,使德军措手不及 。

由于长时间地、一次又一次地坚持实施“坚毅蒙骗计划”,使德军司令部众多的元帅、将军们深信盟军不会在诺曼底登陆,以致盟军于1944年6月5日在诺曼底强行登陆时,德军西线指挥官隆美尔元帅竟不在自己的前线司令部,而是在 德国后方自己家里为老婆做生日 。前线的将士已经与敌人激战数小时,被敌人攻占了滩头阵地,德军的将帅们还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佯攻,他们固执地认为真正的进攻是在另一个地方(加来地段),以致两个强大的后备装甲师始终不敢开往前线 。这就使盟军有充裕的时间去巩固并扩大滩头阵地 。而防守加来地区的德军第十五军团仍然严密注视着那根本没有的“美军第一集团军”,不敢支援已处于困境的诺曼底德军的第七军团 。直到盟军把几十万大军和大批机械化装备都送上诺曼底半岛,巴顿将军本人已出现在诺曼底,德军方知上当,此时为时已晚 。在诺曼底战役中,盟军以较小的牺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以认为是“坚毅蒙骗计划”起了相当的作用 。这

是一个战术上“兵不厌诈”的很有说服力的战例 。

例三:“闪电战”的发明者

《孙子兵法》非常强调“兵贵神速”,古代战争要真正做到军队“神速”是不容易的,战马成了提高速度的基本因素 。所以东方人的匈奴骑兵和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可以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世纪的科技水平有了突飞猛进,机械化成了军队首先追求的目标 。二次大战时,骑兵几乎完全退出了战场 。 德国法西斯的元首希特勒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的优越性 。 德国的军队实现全面的机械化,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摩托车、冲锋枪等等,无不体现出高速度 。在德军的统帅中,隆美尔对“兵贵神速”的概念理解得尤其深刻 。他指挥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在发起进攻时,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电般地扑向敌方,使对手措手不及 。当德军突破法军的马其诺防线以后,便一路猛冲猛打,一直冲到离敦克尔克10余公里时才停了下来 。全线崩溃的英法联军逃到敦克尔克后将部队撤到了海峡对岸的英国 。英法两国的将领们一直以来都不理解隆美尔的德军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地把英法军队歼灭在敦克尔克,而是让敌军从容不迫地上船逃走?这个迷直到二战以后才解开 。那是因为隆美尔的推进速度太快,他的机械化部队的油料用光了,而且弹药、食品也所剩不多,而负责后勤的另一个元帅追不上他,所以德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撤走 。

如果英法联军不那么惊惶失措,二十多万大军稳住阵脚,向冒失推进的德军来一个反包围,那隆美尔军团就要被歼灭了 。由此可见,“闪

电战”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弱点 。

用“闪电战”来对付小国家是很有效的,如波兰、捷克、南斯拉夫等国 。但如用“闪电战”来对付苏联这样的庞大国家,就会力不从心了 。因为闪电有其突然性,但不能持久,闪电过后就是黑暗 。

例四: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二十世纪后期在中东地区的波斯湾发生了一场高度现代化的战争,被称作“海湾战争” 。当时多国部队把最先进的各种武器都用上了 。论实力,以 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占有绝对优势,这是一场不均衡的较量 。 美国获胜是毫无疑问的,但是 美国对这场战争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美军总参谋部将《孙子兵法》作为这次战争的经典教材,遵循“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避实就虚”、“以虚代实”、“真真假假”、“以假作真”等《孙子兵法》所倡导的计谋来欺骗萨达姆,美军多次在波斯弯举行登陆演习,将伊拉克的国民卫队的主力吸引到伊拉克的南部沙漠里,用空军和导弹对伊拉克的装甲部队进行猛烈轰炸,接着又以大量伞兵空降在伊拉克陆军防线的背面,伊拉克的防线全面崩溃 。在这场高科技的局部战争中, 美国军人只牺牲了百余人,这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极大的效果,给世界战争史记下了崭新的一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士兵的手里每人都有一册《孙??重 。

以往人们都是将《孙子兵法》看成是军事家或指挥官们的读物,而美军却让每一个士兵都要研究《孙子兵法》,说明 美国对士兵的要求是何等严格 。美军士兵不仅要掌握各种武器,而且要有很强的单兵作战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勇猛的精神而且要有足智多谋的智慧 。

我们的先贤——孙武,在两千五百年前撰写了《孙子兵法》这部经典的军事著作,但是我们 中国人对这兵书却知之甚少,作过认真研究的人就更少了 。

把 中国最古老的兵书作为最现代战争的指导读物,不是东方的文明古国—— 中国,而是西方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这件事不得不令人深思 。

美国现在把 中国作为假想敌国,他们深入研究 中国的《孙子兵法》,不正是《孙子兵法》里所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 美国正在用《孙子兵法》来对付 中国,这不正是应了 中国的一句老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美国人不傻, 中国人可不能掉以轻心!


相关文章

  • 东西方战争观的初步比较--以[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为例
  • 东西方战争观的初步比较 --以<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为例 前言 孙武的<孙子兵法>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同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巨著.两位作者在时间上相距两千三百年,地理上相隔七千多公里.他们之 ...查看


  • [孙子兵法]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 <孙子兵法>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家经典著作. 除了我们传统认为的是一部写给军人读的兵书以外,我一直把它当成一本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原理在研究. 学术界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说做企业的学< ...查看


  • 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 一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世界兵书中的奇葩从唐代起就已传至日本.时至今日,这不古老的兵书已经被译成30多种文字,享誉世界,备受西方政治界.军事界.商界和哲学界推崇.然而,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 ...查看


  • 南海问题解决
  • 这是我在国防论坛上看到的一篇好文.转到这里.这才是国家利益,比起争吵民不民主有意义的多. 孙子兵法巧答南海争端解决方案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南沙群岛遭到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抢夺,由此引发了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军事摩擦.上世 ...查看


  • [军事理论导论]知识要点(2015.07)
  • 一.军事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军事及其相关概念 军事,是指一切与战争.国防.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包括准备战争.实施战争.遏制战争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等.军事是内容极为丰富的复杂系统.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 ...查看


  • 李浴日的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编译和研究
  • 李浴日的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编译和研究 李龙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普鲁士(今德国)人,近代西方资产 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他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总结以往战争 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了<战争论 ...查看


  • 思维导图孙子兵法
  • 思维导图孙子兵法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讲授<孙子>已经20年,其间浸淫之深,可以从一个细节上看出来.1986年他第一次在北大开讲<孙子>,人很少,第一堂课大约只有十个人,等到第二堂课,课堂里就剩下两个学生,其中一个还是代 ...查看


  • 中国古代十大着名军事家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军事家 来源于:中华军神 我在选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时,确实颇废了一翻脑筋,因为中国出色的军事家实在太多了.除了我选的十个外,像孙膑.吴起.李牧.刘裕.拓跋焘.李靖.阿骨打.伯颜.戚继光等,随便拿出一个,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 ...查看


  • 中西正义战争思想比较分析
  •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4期 中西正义战争思想比较分析 张 露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提要]在冷战后围绕着战争的哲理思考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东西方对于正义战争的不同认知,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国际正义维护的困境.本文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