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据此,可细化为以下具体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也叫国民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因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体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全面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增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直接、集中地体现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以增进其心理健康为目的,一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组织和安排的;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内容和形式,唯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所认可、所接纳、所内化,亦即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其智慧和潜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毫无意义的。

3、参与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充分参与为条件的。参与是学生个体表现自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唯有通过参与才能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任何健康心理都只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重在参与,参与的几率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大小。

4、民主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了解学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遵循民主和平等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坚持民主性的原则,以真诚、友爱

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成为小学生的知心朋友或良师益友,小学生才愿意亲近教师,对教师说心里话,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气氛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权利、意见和人格尊严。一切居高临下的说教、一切形式的讽刺挖苦和嘲弄学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5、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体相同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具有较大的无意性,而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则具有较大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再比如,小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就总体而言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低年级小学生虽然抽象思维已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居相对优势,而高年级小学生其抽象逻辑思维已渐居相对优势。智力因素如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样如此。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具有更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多为周围的人和事,而高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则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和社会性,如立志成为“四有”人才等。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上的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6、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由小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为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感染性的,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当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求最大限度照顾到其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只有坚持预防和促进发展,才能大面积、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在其自身的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格得到健全和谐的发展,形成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同时对少数小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对于极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咨询指导和适当的矫治,对出现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小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提供建议,介绍到医疗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给予治疗,以保障其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据此,可细化为以下具体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也叫国民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因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体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全面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增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直接、集中地体现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以增进其心理健康为目的,一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组织和安排的;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内容和形式,唯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所认可、所接纳、所内化,亦即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其智慧和潜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毫无意义的。

3、参与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充分参与为条件的。参与是学生个体表现自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唯有通过参与才能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任何健康心理都只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重在参与,参与的几率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大小。

4、民主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了解学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遵循民主和平等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坚持民主性的原则,以真诚、友爱

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成为小学生的知心朋友或良师益友,小学生才愿意亲近教师,对教师说心里话,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气氛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权利、意见和人格尊严。一切居高临下的说教、一切形式的讽刺挖苦和嘲弄学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5、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体相同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具有较大的无意性,而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则具有较大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再比如,小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就总体而言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低年级小学生虽然抽象思维已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居相对优势,而高年级小学生其抽象逻辑思维已渐居相对优势。智力因素如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样如此。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具有更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多为周围的人和事,而高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则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和社会性,如立志成为“四有”人才等。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上的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6、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由小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为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感染性的,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当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求最大限度照顾到其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只有坚持预防和促进发展,才能大面积、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在其自身的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格得到健全和谐的发展,形成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同时对少数小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对于极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咨询指导和适当的矫治,对出现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小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提供建议,介绍到医疗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给予治疗,以保障其心理健康。


相关文章

  • 心理健康手抄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 1.面对全体学生原则; 2.学生主体性原则; 3.参与体验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 ...查看


  • 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全民性 义务性 全面性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法 比较研究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 ...查看


  • 教育学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 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温馨提示:这些题目只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按照上课时要求画的和重点注意的地方.只背这些题目,是有一定风险的. 1. 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 ...查看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
  •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 ...查看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纲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研究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方法,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研究中小学生心理特征是基础 (二)教育的模式是中小学心理 ...查看


  •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简答题汇总
  •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简答题汇总 本文编着:立达培训 教育学简答题 1.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 ...查看


  • 2015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


  • 简答题的整理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 1.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一.方向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民主性原则. ...查看


  • 深圳教师招考大纲
  •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了解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了解主要几种教育学派别和教育思想: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