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为名校长是需要勇气的

成长为名校长是需要勇气的

作者:鄢志勇 刘海佳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5年第04期

名校长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哪些人有可能成为名校长?怎样才能成为名校长?日前,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

湖北教育:张校长您好,现在各地都有一些创新举措,为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搭建成长平台。作为一名全国知名校长,您怎么看待一个名校长的“名”?

张基广: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每一位有追求的校长,内心深处都怀有一个“教育家”的梦想。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实践。

客观地说,“名”是有层次和区域之分的,对于校长来说,有全国闻名的,也有一省知名的。应该说,不管在哪个层次,只要做出了公认的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都称得上是名校长。

湖北教育:那么,在您看来,名校长究竟“名”在哪里呢?

张基广: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至少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才能称得上是名校长。 首先,名校长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因为,校长首先是一名知识分子,要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公共使命和家国情怀。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广受尊重的教育家,正是因为他那种胸怀天下、爱满天下的情怀,令人景仰。今天,如果一名校长只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漠视社会的关切,也不关心国际上教育发展的动态,他的眼界就太狭窄了。而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校长,他的思维方式都会不一样。他必须要有胸怀天下的情怀,登高远望的视野,才能担当起引领社会的责任。所以,名校长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

其次,名校长必须要有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我认为就是两句话,“遵守法规,遵循规律”。多年来,我一直倡导依法办学,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并因此受益匪浅。事实上,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比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其中有大量关于素质教育的描述和规范办学的具体要求,我们按照法律的精神去办学就好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校长并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办学。

关于遵循规律,我认为,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这三者不可分。比如说,按照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儿童、少年、青年,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心智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应该符合不同阶段人的特点。任何时候,违背规律来办学,都会酿成苦果,而不会收获教育的丰硕果实。

第三,名校长必须善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以正能量影响老师、学生和家长。面对学生,要站在终身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着想,从小在他们心灵中,播下美好的种子。武昌实验小学的校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多少年都没有变过,我们正是希望从小就培养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怀;面对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更要以一名知识分子的风骨来影响自己的老师,引领他们发展;面对家长,现在社会上“成功论”喧嚣尘上,不少家长一味跟风追求分数强调成绩,逼着孩子补这补那,误解了素质教育,对孩子成才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孩子成人的关注,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之而生。作为校长,要保持清醒,不能一味迎合家长盲目的要求,跟着家长走,跟着社会风潮走,而应该坚守教育本质,尽己所能,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影响、引领社会的发展。 湖北教育:当前,各地在培育教育家型的老师、校长方面都作出积极探索。但是,能不能成为名校长,是主客观双重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从主观方面来看,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成长为名校长?

张基广:关于名校长需要哪些素质,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做过一些论述,一些政策规定上也谈到了,教科书上也有一些表述。我个人的观点,还不大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求异思维、勇气和超脱。

要成名成家,不能没有求异思维。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一个校长的工作,跟其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人云亦云,步步随大流,那你凭什么成为名校长呢。你必须要有突破、有创新,在教育的百花园地里有独具特色的芬芳。这种求异思维,本质上就是创新思维,但绝不是莽夫式的折腾,刻意地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常规思维的打破和对陈规陋习的摒弃。

打破常规,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素质了,没有勇气不行。打破常规需要勇气,坚守教育本质需要勇气,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更加需要勇气。2009年,我们学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零作业实验班”,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代之以六项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素质作业,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赞誉和批评之声都有,但我们认准了就坚持去做。事实证明,结果是好的。实验班的学生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阅读量很大,视野开阔;身心很健康,更像孩子。

成为名校长的第三个素质,就是超脱。现在,不少校长都是事务性校长,每天被琐事缠身。今天来个领导,他可能要陪一上午,明天来个观摩团,他又得忙一下午,总是围着杂事、琐事转,却忽略了作为校长最应该倾注心力的更重要的事,这都是因为不能超脱而导致的。私下里,不少校长问我,我们每天忙得团团转,你怎么好像还很“滋润”呢。我说,我最大的奥秘就是有自己的时间。作为校长,我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脖子上的事”,就是思考学校发展的大局;另一件事是“脚底下的事”,观察细节,并从中发现问题和线索,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湖北教育:为什么一般的校长做不到超脱,而您却可以如此“闲庭信步”呢?

张基广: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一般的校长,有一件事做不好,那就是重心下移,赋权增能。确实,有一些校长,不管大事小事,事必躬亲。这样的校长,虽然是勤奋的,但却不值得

学习。就我个人来说,赋权增能,重心下移,是我管理学校的一个基本理念。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副校长、主任和年级组长,权力下放了,职责明确了,让更多的脑袋“动”起来。这样一来,副校长职责范围的事,不会来找我,主任们的事也不会来找我,年级组长的事就更不会来找我了。我们每周开一次会,该讨论的讨论,该决定的决定,该布置的布置,然后谁的职责谁去执行。

这样,我就给自己腾出时间来了。有了时间后我干什么呢?我最喜欢干的就是三件事:听课、看书和写作。听课,为课堂教学把脉,是最能够及时掌握教育质量的方法;看书,汲取新知,开阔视野,获得灵感,才能弄清楚学校该往哪里去;写作,每天坚持记教育日记,每周坚持撰写教育博客,促使我做一名理性的教育反思者,保持思维的活跃与敏感。至于一般的接待,学校安排有专门的人负责这个事,比我更擅长,用人所长嘛。

湖北教育:按照一般的逻辑,一所好学校,其校长成名成家的机会更大;而在一所条件一般的学校,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可能也未必会出现理想的结果。您怎么看待这一逻辑?

张基广: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站在名校的肩上,毫无疑问更容易成名,这是肯定的。不仅仅是因为名校提供的交流、学习、锻炼、展示的机会更多,更重要的是,在名校校长的位置上,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会不一样。你会有一种自觉,要做得更好;你总是想着,我所做的事要与名校的历史、地位、身份相符,要对得起学校;会有一种无形的驱动力,迫使自己不断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薄弱学校是不是就一定出不了名校长呢?不是的。我认为,薄弱学校同样也能造就人。我们都知道孟子的名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能够磨砺人并最终成就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比如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他们都是受命于艰难之际,通过自己的努力,引领学校重获“新生”,并最终成就了自己。

所以,我认为,能否成为名校长,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校长自身。

湖北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许许多多的校长来推进,在创造条件,孵化名校长方面,您认为目前的培训机制、培养平台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张基广:应该说,在培养名校长方面,政府下了很大力气,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如果说建言,那我想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托举的一只手。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团队,能为校长们办学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使校长们的办学理念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二是推介的一层包装。依托媒体平台,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促进先进办学经验与理念的传播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升办学水平;三是助力解决办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确实有一些学校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高原状态,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很难再往前进一

步,单纯靠校长自己很难打破自身的局限和定势。这就需要创新培养机制,比如说派校长到企业去交流任职,学习掌握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扩宽知识结构,培养跨界思维,等等。 (责任编辑 鄢志勇 刘海佳)

成长为名校长是需要勇气的

作者:鄢志勇 刘海佳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5年第04期

名校长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哪些人有可能成为名校长?怎样才能成为名校长?日前,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

湖北教育:张校长您好,现在各地都有一些创新举措,为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搭建成长平台。作为一名全国知名校长,您怎么看待一个名校长的“名”?

张基广: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每一位有追求的校长,内心深处都怀有一个“教育家”的梦想。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实践。

客观地说,“名”是有层次和区域之分的,对于校长来说,有全国闻名的,也有一省知名的。应该说,不管在哪个层次,只要做出了公认的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都称得上是名校长。

湖北教育:那么,在您看来,名校长究竟“名”在哪里呢?

张基广: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至少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才能称得上是名校长。 首先,名校长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因为,校长首先是一名知识分子,要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公共使命和家国情怀。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广受尊重的教育家,正是因为他那种胸怀天下、爱满天下的情怀,令人景仰。今天,如果一名校长只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漠视社会的关切,也不关心国际上教育发展的动态,他的眼界就太狭窄了。而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校长,他的思维方式都会不一样。他必须要有胸怀天下的情怀,登高远望的视野,才能担当起引领社会的责任。所以,名校长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

其次,名校长必须要有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我认为就是两句话,“遵守法规,遵循规律”。多年来,我一直倡导依法办学,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并因此受益匪浅。事实上,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比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其中有大量关于素质教育的描述和规范办学的具体要求,我们按照法律的精神去办学就好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校长并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办学。

关于遵循规律,我认为,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这三者不可分。比如说,按照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儿童、少年、青年,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心智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应该符合不同阶段人的特点。任何时候,违背规律来办学,都会酿成苦果,而不会收获教育的丰硕果实。

第三,名校长必须善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以正能量影响老师、学生和家长。面对学生,要站在终身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着想,从小在他们心灵中,播下美好的种子。武昌实验小学的校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多少年都没有变过,我们正是希望从小就培养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怀;面对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更要以一名知识分子的风骨来影响自己的老师,引领他们发展;面对家长,现在社会上“成功论”喧嚣尘上,不少家长一味跟风追求分数强调成绩,逼着孩子补这补那,误解了素质教育,对孩子成才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孩子成人的关注,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之而生。作为校长,要保持清醒,不能一味迎合家长盲目的要求,跟着家长走,跟着社会风潮走,而应该坚守教育本质,尽己所能,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影响、引领社会的发展。 湖北教育:当前,各地在培育教育家型的老师、校长方面都作出积极探索。但是,能不能成为名校长,是主客观双重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从主观方面来看,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成长为名校长?

张基广:关于名校长需要哪些素质,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做过一些论述,一些政策规定上也谈到了,教科书上也有一些表述。我个人的观点,还不大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求异思维、勇气和超脱。

要成名成家,不能没有求异思维。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一个校长的工作,跟其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人云亦云,步步随大流,那你凭什么成为名校长呢。你必须要有突破、有创新,在教育的百花园地里有独具特色的芬芳。这种求异思维,本质上就是创新思维,但绝不是莽夫式的折腾,刻意地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常规思维的打破和对陈规陋习的摒弃。

打破常规,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素质了,没有勇气不行。打破常规需要勇气,坚守教育本质需要勇气,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更加需要勇气。2009年,我们学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零作业实验班”,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代之以六项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素质作业,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赞誉和批评之声都有,但我们认准了就坚持去做。事实证明,结果是好的。实验班的学生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阅读量很大,视野开阔;身心很健康,更像孩子。

成为名校长的第三个素质,就是超脱。现在,不少校长都是事务性校长,每天被琐事缠身。今天来个领导,他可能要陪一上午,明天来个观摩团,他又得忙一下午,总是围着杂事、琐事转,却忽略了作为校长最应该倾注心力的更重要的事,这都是因为不能超脱而导致的。私下里,不少校长问我,我们每天忙得团团转,你怎么好像还很“滋润”呢。我说,我最大的奥秘就是有自己的时间。作为校长,我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脖子上的事”,就是思考学校发展的大局;另一件事是“脚底下的事”,观察细节,并从中发现问题和线索,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湖北教育:为什么一般的校长做不到超脱,而您却可以如此“闲庭信步”呢?

张基广: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一般的校长,有一件事做不好,那就是重心下移,赋权增能。确实,有一些校长,不管大事小事,事必躬亲。这样的校长,虽然是勤奋的,但却不值得

学习。就我个人来说,赋权增能,重心下移,是我管理学校的一个基本理念。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副校长、主任和年级组长,权力下放了,职责明确了,让更多的脑袋“动”起来。这样一来,副校长职责范围的事,不会来找我,主任们的事也不会来找我,年级组长的事就更不会来找我了。我们每周开一次会,该讨论的讨论,该决定的决定,该布置的布置,然后谁的职责谁去执行。

这样,我就给自己腾出时间来了。有了时间后我干什么呢?我最喜欢干的就是三件事:听课、看书和写作。听课,为课堂教学把脉,是最能够及时掌握教育质量的方法;看书,汲取新知,开阔视野,获得灵感,才能弄清楚学校该往哪里去;写作,每天坚持记教育日记,每周坚持撰写教育博客,促使我做一名理性的教育反思者,保持思维的活跃与敏感。至于一般的接待,学校安排有专门的人负责这个事,比我更擅长,用人所长嘛。

湖北教育:按照一般的逻辑,一所好学校,其校长成名成家的机会更大;而在一所条件一般的学校,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可能也未必会出现理想的结果。您怎么看待这一逻辑?

张基广: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站在名校的肩上,毫无疑问更容易成名,这是肯定的。不仅仅是因为名校提供的交流、学习、锻炼、展示的机会更多,更重要的是,在名校校长的位置上,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会不一样。你会有一种自觉,要做得更好;你总是想着,我所做的事要与名校的历史、地位、身份相符,要对得起学校;会有一种无形的驱动力,迫使自己不断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薄弱学校是不是就一定出不了名校长呢?不是的。我认为,薄弱学校同样也能造就人。我们都知道孟子的名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能够磨砺人并最终成就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比如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他们都是受命于艰难之际,通过自己的努力,引领学校重获“新生”,并最终成就了自己。

所以,我认为,能否成为名校长,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校长自身。

湖北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许许多多的校长来推进,在创造条件,孵化名校长方面,您认为目前的培训机制、培养平台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张基广:应该说,在培养名校长方面,政府下了很大力气,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如果说建言,那我想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托举的一只手。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团队,能为校长们办学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使校长们的办学理念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二是推介的一层包装。依托媒体平台,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促进先进办学经验与理念的传播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升办学水平;三是助力解决办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确实有一些学校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高原状态,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很难再往前进一

步,单纯靠校长自己很难打破自身的局限和定势。这就需要创新培养机制,比如说派校长到企业去交流任职,学习掌握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扩宽知识结构,培养跨界思维,等等。 (责任编辑 鄢志勇 刘海佳)


相关文章

  • 中小学名校长培训的价值取向与培训模式研究
  • 作者:康万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228(2009)02-0001-04 名校长不是培训出来的,但名校长的成长需要培训.我国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 ...查看


  • 假如我来当校长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奴隶到将军"是不少人的梦想,也是不少人的追求.看到<江苏教育>上的"独家策划"话题<假如我来当校长>,作为曾经做过三年副 ...查看


  • 小学男教师以"毕业留念"为名亲吻女学生被拘
  • 2015-06-10 18:41 综合 南方都市报 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核心提示: 南都讯实习生黄妙妙记者张东锋日前,黑龙江省延寿县长山小学一名男老师,被曝以毕业留念为由亲吻多位女学生.长山小学校长李忠国昨天向南都记者证实,涉事教师于林 ...查看


  •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等
  • 本期资料整理风之子 那些逝去的人和事,总会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辉,被人重拾:在重温中我们将获得求学的真挚.前行的勇气.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沂人.历史学家,公认的宋史泰斗. 邓广铭研究古代史,最早却 ...查看


  • 歌唱祖国据说需要勇气,尽管这是在自己的土地
  • 作者:李小飞刀 花叨叨 时间:2016-12-21 来源: 分享到: 龙应台在香港大学演讲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但是刀哥今天不想跟风讨论龙应台是不是被打脸,刀哥对龙应台此后的回应更感兴趣. [当坐在第一排的周伟立教授回答说,他的启蒙歌是「我 ...查看


  • 葵阳镇中心小学中国梦活动方案
  • 葵阳镇中心小学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队课目的: 1. 以少先队员的十岁为成长起点,引导队员回顾成长历程,重温曾经的幸福瞬间: 2. 观看党的"十八大少年儿童版动漫宣传片",在寻找.体 ...查看


  • 小学生我的梦想作文
  • 小学生我的梦想作文 我的梦想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风轮小学 五.二 晏子涵 指导老师 陈莉君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我的梦想,很简单,却很不容易. 我的梦想,是做一位小学老师,一位好老师.做老师,尽管会很辛苦,工资低,但我仍然坚定我的选 ...查看


  • "四名"品牌工程实施方案
  • "四名"品牌打造工程实施方案 龙王中学 2012年4月 "四名"品牌打造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落实<农安县四名品牌打造工程实施方案> ...查看


  • 校长演讲稿:如何做好一个校长
  • 大家好! 我来自一个农村小学,2008年我校副校长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位校长,第一位是李,他建议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老师享受专业的视觉幸福,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清楚地记住了心碎的感觉;第二是赵先生的头,他在前面加了教育是服务,管理是服务,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