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Top 10热点前沿发展态势
其中,发光材料研究“白光LED 用荧光粉”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进入Top 10热点前沿的研究方向。纳米材料方面有石墨烯、纳米催化剂和摩擦纳米发电机三个方向的研究入选。石墨烯研究的热点是其在光催化和过滤膜方面的应
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中,位居Top 10的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纳米材料、电池研究、有机化学、发光材料等方面。
用。纳米催化剂因其尺寸效应而具有卓越的性能,在Top 10中电催化剂和光催化剂各有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是新进前沿。在电池研究方面,有机太阳能电池强调非富勒烯受体的研究,钠离子电池取代去年的锂离子电池,去年今年是金催化。有机化学另一个热点是三氟甲硫基化反应,与去年热点“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一脉相承。的新兴前沿“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今年成为热点前沿。贵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热点,去年是铜催化,
表30 化学与材料科学Top 10热点前沿
* 注:此前沿在新兴前沿部分进行了深入解读。
图6 化学与材料科学Top 10
热点前沿的施引论文
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43
1.2 重点热点前沿——白光LED 用荧光粉
态照明器件,因其节能、环保、体积小、寿命长、响新光源,被誉为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人类照明史上又一次革命。荧光粉光转换法,即在LED 芯片上涂敷
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发光效率低等缺点。使用紫外LED 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的方案,克服了上述缺点,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光荧光粉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点。但几种荧光粉混合涂覆工艺会增加制作工艺的难度,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高效的单一基质白
应快和可平面封装等优点而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 的主流,具体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蓝光LED 芯片+黄色荧光粉,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中村修二采用此方法在1996年制得白光LED,后荣获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种芯片+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目前,基于蓝光LED 芯是紫外LED 芯片+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和紫外LED 片的白光LED 已经实现商业化,但存在显色指数不高、
是从数量分布都体现了上述行业发展趋势。该热点前沿12个国家参与了核心论文的产出。中国以59.1%的比例,占据第1名,是第2名中国台湾的2.4倍(表31)。德国和美国分别位列第3和第4名。核心论文机构列表中,中国科学院遥遥领先,其次是台湾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
该热点前沿的44篇核心论文无论从研究内容还
44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
以61.8%的比例位于施引论文的第1梯队。韩国以
施引论文方面,中国贡献了1641篇施引论文,究影响力也很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化学领域顶级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在核心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
综述文章。华南理工大学的综述文章被引超过500次,
339篇施引论文位居第2(表32)。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台湾和德国5国贡献的施引论文介于128-172篇,属于第3梯队。Top 10施引论文机构中,中国和中国台湾的9家机构入选,Top 10的另外一家机构是韩国的釜庆国立大学。其中中国内地的8家机构,中国科
中国于2011年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
学院贡献了366篇施引论文,位列Top 10机构的榜首。术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白光LED 制备等自主
关键技术。中国的核心论文和施引论文基本都发表在“十二五”时期,不仅在数量上领先,中国学者的研
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45
1.3 重点热点前沿——钠离子电池
世纪七、八十年代,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同时得
钠离子电池并非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体系。上关键之一,也是4篇核心论文的研究重点。在实际应
到研究。由于日本索尼公司在90年代初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一度放缓。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十分似,电池充放电原理也类似,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子电池技术的前期探索性研究。与锂离子相比,钠离丰富,且分布广泛、提取容易。钠和锂的理化性质近被重新提上日程。从2010年起,关于钠离子电池的论文数量快速增加。美国和日本均设立专项支持钠离子相对较重且半径较大,这会限制其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进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实现实际应用的
用方面,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低于锂离子电池,因此两者适合不同的领域。锂离子电池适合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而钠离子电池适合对能量密度和体积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储能领域。
无论是施引论文还是核心论文,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出自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排名前列的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日本的京都大学、中国的中南大学理研究所胡勇胜教授的研究成果是核心论文之一。和韩国科学技术院。中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南开大学等。中国科学院物
统计结果显示(含新兴前沿中的“钠离子电池”),
46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
2. 新兴前沿及重点新兴前沿解读
2.1 新兴前沿概述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有22项研究入选新兴前沿,
和过渡金属催化一直是前沿的研究方向,金属有机框无论是零维的碳量子点,二维的二氧化锰、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还是三维的核壳结构,入选研究均侧重材料的迅速发展,其安全性越发引起关注。
主要分布在钙钛矿型材料、电池研究、有机化学、纳选,除了用于太阳能电池外,该材料还被发现在发光
米材料等方面。在钙钛矿型材料方面,有5项研究入材料和光电探测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在电池研究方钠离子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也是重要研究方向。在有机化学方面,不对称催化面,除了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外,锂氧电池、锂硫电池、
架化合物和柱芳烃的研究也有入选。在纳米材料方面,于纳米材料在光、电方面的性能和应用研究。“纳米
颗粒的细胞生物学效应”进入前沿,反映了随着纳米
表34 化学与材料科学的22个新兴前沿
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47
2.2 重点新兴前沿——钙钛矿相关6个研究前沿综合分析
沿和钙钛矿型材料相关5个新兴前沿。
6个研究前沿包括1个热点前门的研究方向,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过了非晶硅、染料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中最热
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一代薄膜电池历经十多年研究的成果,被破之一。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具有钙钛矿Science 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ABX 胺基(CH3晶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吸光材料,其中A 为甲等卤素原子,3NH 最常见的是碘化铅甲胺3),B为金属铅原子,X(CH为氯、溴、碘2009年,日本桐荫横滨大学Tsutomu Miyasaka3NH 3PbI 课题
3)。组率先以钙钛矿型材料作吸光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基础上制造出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但光电转换Park 效率仅为3.8%。2011年,韩国成均馆大学Nam-Gyu
Snaith 课题组将效率提高到6.5%。2012年,牛津大学念,光电转换效率首次突破课题组提出了“介孔超结构太阳能电池”的概桑联邦理工学院10%。2013年,瑞士洛15%。2014课题组的转换效率已提高至年底,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Michael Grätzel课题组将效率提高到Sang II Seok
瑞士合作制得大面积(工作面积超过20.1%。20151cm 年,2
)钙钛矿
中、日、型太阳能电池,使其首次可以与其他类型太阳能电池在同一标准下比较性能,15%际权威机构认证。2016的能量转化效率得到国Michael Grätzel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19.6%。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电转换效率竞赛教授课题组进一步将认证效率提高至反映了瑞士、英国和韩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领先的局48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
面,这与核心论文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中国在该领域奋起直追,在核心论文方面争得了一席之地,在施引论文数量上大幅领先,并已经形成了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优秀研发基地。
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工作机制方面,彻底弄清钙钛矿虽然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但它还存在
至关重要。在材料制备方面,具有大载流子扩散长度
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机理对于指导下一步的研发的钙钛矿型材料可以降低电荷复合率,产生较高的光为尽早实现商业化,需要考虑实际自然环境对钙钛矿电转换效率,因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稳定性方面,
型太阳能电池的影响。除了上述新兴前沿列出的方向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不含铅的新型钙钛矿型材料、价格低廉的传输层材料等。
能电池领域大放异彩,还被用于其他许多领域。除了钙钛矿型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使其不仅在太阳料电池、激光器和存储器等。
新兴前沿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外、还有燃
呈现后发追赶态势。在核心论文方面,在“钙钛矿型从统计数据来看,在5个新兴前沿中,中国整体
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机理研究”前沿有发光二极管”前沿有1篇(通讯作者),在“钙钛矿是通讯作者),在其他2篇(1篇处于每个前沿的第二位。
心论文入选。在施引论文方面,中国全部仅次于美国,
3个新兴前沿中,中国没有核
1.1 化学Top 10热点前沿发展态势
其中,发光材料研究“白光LED 用荧光粉”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进入Top 10热点前沿的研究方向。纳米材料方面有石墨烯、纳米催化剂和摩擦纳米发电机三个方向的研究入选。石墨烯研究的热点是其在光催化和过滤膜方面的应
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中,位居Top 10的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纳米材料、电池研究、有机化学、发光材料等方面。
用。纳米催化剂因其尺寸效应而具有卓越的性能,在Top 10中电催化剂和光催化剂各有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是新进前沿。在电池研究方面,有机太阳能电池强调非富勒烯受体的研究,钠离子电池取代去年的锂离子电池,去年今年是金催化。有机化学另一个热点是三氟甲硫基化反应,与去年热点“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一脉相承。的新兴前沿“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今年成为热点前沿。贵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热点,去年是铜催化,
表30 化学与材料科学Top 10热点前沿
* 注:此前沿在新兴前沿部分进行了深入解读。
图6 化学与材料科学Top 10
热点前沿的施引论文
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43
1.2 重点热点前沿——白光LED 用荧光粉
态照明器件,因其节能、环保、体积小、寿命长、响新光源,被誉为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人类照明史上又一次革命。荧光粉光转换法,即在LED 芯片上涂敷
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发光效率低等缺点。使用紫外LED 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的方案,克服了上述缺点,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光荧光粉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点。但几种荧光粉混合涂覆工艺会增加制作工艺的难度,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高效的单一基质白
应快和可平面封装等优点而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 的主流,具体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蓝光LED 芯片+黄色荧光粉,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中村修二采用此方法在1996年制得白光LED,后荣获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种芯片+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目前,基于蓝光LED 芯是紫外LED 芯片+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和紫外LED 片的白光LED 已经实现商业化,但存在显色指数不高、
是从数量分布都体现了上述行业发展趋势。该热点前沿12个国家参与了核心论文的产出。中国以59.1%的比例,占据第1名,是第2名中国台湾的2.4倍(表31)。德国和美国分别位列第3和第4名。核心论文机构列表中,中国科学院遥遥领先,其次是台湾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
该热点前沿的44篇核心论文无论从研究内容还
44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
以61.8%的比例位于施引论文的第1梯队。韩国以
施引论文方面,中国贡献了1641篇施引论文,究影响力也很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化学领域顶级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在核心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
综述文章。华南理工大学的综述文章被引超过500次,
339篇施引论文位居第2(表32)。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台湾和德国5国贡献的施引论文介于128-172篇,属于第3梯队。Top 10施引论文机构中,中国和中国台湾的9家机构入选,Top 10的另外一家机构是韩国的釜庆国立大学。其中中国内地的8家机构,中国科
中国于2011年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
学院贡献了366篇施引论文,位列Top 10机构的榜首。术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白光LED 制备等自主
关键技术。中国的核心论文和施引论文基本都发表在“十二五”时期,不仅在数量上领先,中国学者的研
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45
1.3 重点热点前沿——钠离子电池
世纪七、八十年代,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同时得
钠离子电池并非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体系。上关键之一,也是4篇核心论文的研究重点。在实际应
到研究。由于日本索尼公司在90年代初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一度放缓。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十分似,电池充放电原理也类似,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子电池技术的前期探索性研究。与锂离子相比,钠离丰富,且分布广泛、提取容易。钠和锂的理化性质近被重新提上日程。从2010年起,关于钠离子电池的论文数量快速增加。美国和日本均设立专项支持钠离子相对较重且半径较大,这会限制其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进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实现实际应用的
用方面,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低于锂离子电池,因此两者适合不同的领域。锂离子电池适合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而钠离子电池适合对能量密度和体积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储能领域。
无论是施引论文还是核心论文,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出自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排名前列的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日本的京都大学、中国的中南大学理研究所胡勇胜教授的研究成果是核心论文之一。和韩国科学技术院。中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南开大学等。中国科学院物
统计结果显示(含新兴前沿中的“钠离子电池”),
46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
2. 新兴前沿及重点新兴前沿解读
2.1 新兴前沿概述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有22项研究入选新兴前沿,
和过渡金属催化一直是前沿的研究方向,金属有机框无论是零维的碳量子点,二维的二氧化锰、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还是三维的核壳结构,入选研究均侧重材料的迅速发展,其安全性越发引起关注。
主要分布在钙钛矿型材料、电池研究、有机化学、纳选,除了用于太阳能电池外,该材料还被发现在发光
米材料等方面。在钙钛矿型材料方面,有5项研究入材料和光电探测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在电池研究方钠离子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也是重要研究方向。在有机化学方面,不对称催化面,除了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外,锂氧电池、锂硫电池、
架化合物和柱芳烃的研究也有入选。在纳米材料方面,于纳米材料在光、电方面的性能和应用研究。“纳米
颗粒的细胞生物学效应”进入前沿,反映了随着纳米
表34 化学与材料科学的22个新兴前沿
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47
2.2 重点新兴前沿——钙钛矿相关6个研究前沿综合分析
沿和钙钛矿型材料相关5个新兴前沿。
6个研究前沿包括1个热点前门的研究方向,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过了非晶硅、染料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中最热
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一代薄膜电池历经十多年研究的成果,被破之一。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具有钙钛矿Science 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ABX 胺基(CH3晶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吸光材料,其中A 为甲等卤素原子,3NH 最常见的是碘化铅甲胺3),B为金属铅原子,X(CH为氯、溴、碘2009年,日本桐荫横滨大学Tsutomu Miyasaka3NH 3PbI 课题
3)。组率先以钙钛矿型材料作吸光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基础上制造出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但光电转换Park 效率仅为3.8%。2011年,韩国成均馆大学Nam-Gyu
Snaith 课题组将效率提高到6.5%。2012年,牛津大学念,光电转换效率首次突破课题组提出了“介孔超结构太阳能电池”的概桑联邦理工学院10%。2013年,瑞士洛15%。2014课题组的转换效率已提高至年底,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Michael Grätzel课题组将效率提高到Sang II Seok
瑞士合作制得大面积(工作面积超过20.1%。20151cm 年,2
)钙钛矿
中、日、型太阳能电池,使其首次可以与其他类型太阳能电池在同一标准下比较性能,15%际权威机构认证。2016的能量转化效率得到国Michael Grätzel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19.6%。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电转换效率竞赛教授课题组进一步将认证效率提高至反映了瑞士、英国和韩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领先的局482016研究前沿丨化学与材料科学
面,这与核心论文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中国在该领域奋起直追,在核心论文方面争得了一席之地,在施引论文数量上大幅领先,并已经形成了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优秀研发基地。
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工作机制方面,彻底弄清钙钛矿虽然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但它还存在
至关重要。在材料制备方面,具有大载流子扩散长度
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机理对于指导下一步的研发的钙钛矿型材料可以降低电荷复合率,产生较高的光为尽早实现商业化,需要考虑实际自然环境对钙钛矿电转换效率,因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稳定性方面,
型太阳能电池的影响。除了上述新兴前沿列出的方向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不含铅的新型钙钛矿型材料、价格低廉的传输层材料等。
能电池领域大放异彩,还被用于其他许多领域。除了钙钛矿型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使其不仅在太阳料电池、激光器和存储器等。
新兴前沿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外、还有燃
呈现后发追赶态势。在核心论文方面,在“钙钛矿型从统计数据来看,在5个新兴前沿中,中国整体
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机理研究”前沿有发光二极管”前沿有1篇(通讯作者),在“钙钛矿是通讯作者),在其他2篇(1篇处于每个前沿的第二位。
心论文入选。在施引论文方面,中国全部仅次于美国,
3个新兴前沿中,中国没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