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

教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1.托儿所 2.幼儿园 3.托幼园所一体化 4.幼儿班 5.儿童福利院

6.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观、教育观、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 《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

(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

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二)蒙台梭利: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

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三)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四)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

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二、儿童的发展演变

1、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 2、儿童是“有罪的”(Sinful)

3、儿童是“种子” 4、儿童是“空白板”

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6、儿童就是“儿童”

7、杜威的儿童观:儿童是中心 8、爱伦凯:“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9、二十世纪至今,人们在为儿童的世纪做出努力。

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1989《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激发出来。

四、儿童的发展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一)性别差异(二)个别差异(三)文化差异

六、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操作活动、交往活动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彼此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1、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 2、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3、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 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

“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

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

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比较托儿所与幼儿园目标的差异

1、保育、教育 2、健康,日常生活活动;全面发展要求水平较高

二、外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

(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

(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

(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

(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

(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

(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

(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

(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日本的学前教育目标:

(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

(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

(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

(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

(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 我国与其它国外教育目标的比较

相同:都重视全面和谐发展

差异:

(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

(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

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

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四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一、热爱儿童:1、教师热爱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 2、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3、理智的爱

二、尊重儿童:1、信任儿童 2、尊重儿童年隐私 3、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4、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杜绝体罚

三、全面教育儿童: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提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的关系

1、体智德美四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互相取代。

2、四育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1、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

五、教育要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1、内容选择时,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儿童学习粗浅的知识技能

2、方法运用上,注意直观、生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集体、小组、个人多种教育组织形式

七、因儿童施教:儿童的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各方面的差异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

1、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

2、利用儿童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3、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4、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5、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

6、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于的结晶,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课程应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一)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一般体现的托幼机构和班级环境中。

即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等物质环境。也包括指幼儿园的工作制度、作息制度、园风、师幼关系、幼幼关系等等人际环境。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等理论,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的。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 的挖掘和发展。让儿童这个“花蕾”在温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长、开花、结果。

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性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

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 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二)教育训练理论

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

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教师和教材具有权威性;重视强化技术。

(三)认知发展理论

创始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

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教师根据儿童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与环境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提供儿童操作、与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儿童获得多种经验;强调教育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联系。

教育内容包括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

教育方法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特点是视儿童的发展是主体(儿童)与客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变化的结果,知识的发展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内容应与儿童各年龄阶段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一)制定课程大纲

(二)确立课程目标(见《纲要》)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科知识;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儿童的行为。

2、目标的特性水平:促进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3、目标的层次序列

教育目标分解:

按时间的范围划分,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四个层次:

1)每一个学年的教育目标 2)学期教育目标 3)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

4)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按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分成四个层次:

本园的教育目标 本班的教育目标 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

(一)承认儿童的权利 (二)反映民族特色

(三)面向世界 (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五)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全面性(为什么:)

1、是实现托幼机构教育任务的需要

2、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3、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需要

怎么做:1、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 2、每一方面的发展要均衡

(二)启蒙性(为什么:)

1、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起始阶段)

2、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3、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怎么做:1、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2、选择儿童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三)社会性(为什么:“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环境之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1、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地理环境、气候等都都能增长儿童的知识

2、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环境也是独特的内容

3、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

怎么办:1、联系幼儿生活的自然与社会 2、内容选择注意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

(四)发展性(怎么办:)

1、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内容要不断扩展扩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如何做:1、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时代性、丰富性 2、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五)灵活性(为什么:)

1、不同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不应完全一致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

2、不同的教育对象,课程内容也应调整

(不同人、不同班、级、不同幼儿园)

怎么办:1、教师要根据一日生活常规,随机应变。(挖掘教育价值) 2、善于利用偶发事件作为随机教育的素材 3、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内容,灵活选择。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当班级儿童改变时,儿童兴趣、爱好、能力、需要也随之改变,课程的策略要做相应的调整。

(二)要不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

(三)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等等。

(四)鼓励幼儿参加大组活动,也尊重每个儿童的决定,尤其是自由选择。

(五)照顾到特殊儿童的需要。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一)多种形式评价:(谈话、观察、记录、家园联系„„)

(二)多进行纵向评价,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一)评价课程目标制定是否适宜

(二)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三)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

活性。

了解评价的作用:

鉴定作用: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其达成的程度

诊断作用: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以改善教育教学。 改进作用:发现不中和问题,及时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改进保教工作。 导向作用:评价依据《规程》和《纲要》,对教育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 了解课程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

(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评价应客观真实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什么是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人、环境互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一)有助于幼儿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五)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如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信仰;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职业、生产消费等;家乡、祖国等方面的知识。

注意问题: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 2、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3、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如自理、学习、思考、交往、表达、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等能力。

需要注意的问题:1、广泛开展游戏活动 2、充分发挥语言作用。

(三)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包括对自己、对群体、对知识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问题:1、树立模仿范例 2、重视情感感染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1、自我意识 2、集体感 3、社会交往能力 4、遵守行为规则

5、道德判断水平 6、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职业、与他人关系 7、文化意识:如爱家乡、爱祖国等。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

(一)创设隐蔽性环境:在环境上注重德育化、儿童化

(二)落实重复性任务:对社会教育过程需要螺旋式上升,有反复有提高

(三)运用实践性方法:除解释说服外,练习训练等也很重要。如观察学习、品行模仿、行为练习等等。

(四)利用社会性资源:如家长园地、家长会、社会外出参观等等。

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一)统一论

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通过教育传授道德观念、集体意识,使年幼儿童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班级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地,传递社会文化,并使之内化与幼儿。 “民主集中制”——班集体统一

(二)冲突论

个体与社会并非和谐统一,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班级内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众属关系,幼儿并不能个性化。如重视集体教育,轻视其它。

(三)互动论

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交往非常重要。交往的模式包括:前喻、并喻、后喻文化

(四)主体论

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中,幼儿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特别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布置环境,安排活动。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一)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1、积极的社会强化

注意问题:(1)不应轻易使用奖赏(2)不宜多用外部强化(3)广泛使用认知与非认知的强化

2、模仿与辨认

榜样的特征:能力、教育、知觉的类似性

辨认:禁令学习、辨认侵犯者、分享体验

3、期望和要求

4、特性分类(积极评价)

(二)同伴及其相互交往: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明星儿童、中间儿童)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道德社会化、认知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能动性、强制性、连续性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一)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三)注意挖掘社区潜力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法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

四、班内、园内与班外园外的教育相结合

五、幼儿社会知、情、行的发展相互统一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

第四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一、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特点:

(1)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求 (2)反映幼儿的水平

(3)说明幼儿园与社区、城市、国家、世界的特征 (4)让幼儿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文化教育

(一)主题教育活动 如“我们的社区” (二)节日娱乐活动

(三)参观浏览活动 (四)情景表演

(五)实践活动

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

(一)日常生活活动 (二)各科教育活动

(三)角色游戏活动 (四)交往活动

(五)随机教育 (六)环境影响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游戏活动的种类

游戏概念: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 游戏的种类: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二)从教师指导上分:自发游戏、规则游戏

(三)从社会性发展分: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四)从认知的发展上分:练习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大肌肉、小肌肉、躯干肌肉、感觉支持技能、身体机能的认识等等。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与语言。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探究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绪、情感宣泄。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培养群体感、提高交往技能、发展规则意识、锻炼顽强意志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游戏设施发展美感,内容有益欣赏、成果有助再现美、过程有利创造美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一、设定游戏时间:利用各种时间、力争较长时间、室外游戏的重要、合理安排游戏的组织形式

二、布置游戏空间: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辟游戏区域、游戏场地有吸引力、游戏场地的安全

三、提供游戏材料:收集废旧材料、变换游戏材料的布置、组织不同的游戏材料单元、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注重园内、园外教育资源;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观察的价值

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

3、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二、观察的策略

1、自然状态下观察

2、在幼儿彼此熟悉后观察

3、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4、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5、要对幼儿反复观察

三、观察的记录:多种手段,但以幼儿为主线。参考书中案例。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尊重游戏的倾向、 游戏的选择、 游戏的创造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的需求

满足幼儿游戏的意原 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适时、适地、适宜)

四、引导幼儿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有调整、有新意)

2、带领幼儿做其它活动时,引发幼儿的游戏

3、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4、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游戏情节)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

第六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游戏环境的评价: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

二、游戏活动的评价:目标 组织形式 幼儿表现 游戏材料 游戏开端、过程、结果

三、游戏水平的评价:1、教师评价 2、幼儿评价

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一、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二、有利于世界幼教接轨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行为主要是指父母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和行动。

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家幼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

第三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了解性原则: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利用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

二、方向性原则: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需要与国家、幼儿园教育精神一致。

三、科学性原则: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尊重性原则:幼儿园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如平等对待自身条件不同的家长、注意尊重孩子情况不同的家长„„

五、协调性原则:经常与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六、针对性原则:根据幼儿与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家长的具体情况、从家庭教育的具体问题,这三方面出发,进行分类指导;

七、直观性原则:采用一些直观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讲解相结合,使家庭通过观察和表象,丰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如物质直观:实验、实物、参观、图片、录像等。语言直观,如形象描述、生动讲解等。

八、艺术性原则:把一些教育的规律、途径、方法巧妙地蕴藏在家园活动之中,融合在亲子活动里面,使家长从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教益,自然而然的得到指导。

第四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家庭教育咨询、接送时交流、电话交谈、家园联系册、家庭访问、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其他

第五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略)

第八章 幼儿教师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资格、权利和义务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体、智、德、美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1.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2. 热爱幼儿 3. 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 4. 关爱自己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1、文化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知识结构类型:I型、一型、T型、H型知识结构

2、教育技能素养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教育组织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4)艺术表达能力

(5)设计创造能力 (6)交往能力 (7)评价能力

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三、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四、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五、启示及思考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 四、学前教育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的师资 六、学前教育的管理

七、启示与思考

第三节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评析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领域

五、学前教育课程的师资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学前教育学

教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1.托儿所 2.幼儿园 3.托幼园所一体化 4.幼儿班 5.儿童福利院

6.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观、教育观、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 《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

(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

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二)蒙台梭利: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

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三)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四)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

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二、儿童的发展演变

1、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 2、儿童是“有罪的”(Sinful)

3、儿童是“种子” 4、儿童是“空白板”

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6、儿童就是“儿童”

7、杜威的儿童观:儿童是中心 8、爱伦凯:“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9、二十世纪至今,人们在为儿童的世纪做出努力。

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1989《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激发出来。

四、儿童的发展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一)性别差异(二)个别差异(三)文化差异

六、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操作活动、交往活动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彼此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1、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 2、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3、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 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

“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

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

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比较托儿所与幼儿园目标的差异

1、保育、教育 2、健康,日常生活活动;全面发展要求水平较高

二、外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

(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

(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

(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

(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

(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

(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

(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

(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日本的学前教育目标:

(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

(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

(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

(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

(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 我国与其它国外教育目标的比较

相同:都重视全面和谐发展

差异:

(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

(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

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

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四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一、热爱儿童:1、教师热爱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 2、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3、理智的爱

二、尊重儿童:1、信任儿童 2、尊重儿童年隐私 3、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4、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杜绝体罚

三、全面教育儿童: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提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的关系

1、体智德美四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互相取代。

2、四育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1、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

五、教育要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1、内容选择时,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儿童学习粗浅的知识技能

2、方法运用上,注意直观、生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集体、小组、个人多种教育组织形式

七、因儿童施教:儿童的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各方面的差异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

1、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

2、利用儿童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3、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4、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5、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

6、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于的结晶,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课程应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一)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一般体现的托幼机构和班级环境中。

即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等物质环境。也包括指幼儿园的工作制度、作息制度、园风、师幼关系、幼幼关系等等人际环境。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等理论,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的。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 的挖掘和发展。让儿童这个“花蕾”在温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长、开花、结果。

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性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

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 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二)教育训练理论

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

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教师和教材具有权威性;重视强化技术。

(三)认知发展理论

创始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

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教师根据儿童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与环境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提供儿童操作、与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儿童获得多种经验;强调教育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联系。

教育内容包括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

教育方法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特点是视儿童的发展是主体(儿童)与客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变化的结果,知识的发展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内容应与儿童各年龄阶段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一)制定课程大纲

(二)确立课程目标(见《纲要》)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科知识;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儿童的行为。

2、目标的特性水平:促进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3、目标的层次序列

教育目标分解:

按时间的范围划分,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四个层次:

1)每一个学年的教育目标 2)学期教育目标 3)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

4)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按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分成四个层次:

本园的教育目标 本班的教育目标 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

(一)承认儿童的权利 (二)反映民族特色

(三)面向世界 (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五)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全面性(为什么:)

1、是实现托幼机构教育任务的需要

2、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3、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需要

怎么做:1、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 2、每一方面的发展要均衡

(二)启蒙性(为什么:)

1、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起始阶段)

2、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3、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怎么做:1、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2、选择儿童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三)社会性(为什么:“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环境之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1、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地理环境、气候等都都能增长儿童的知识

2、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环境也是独特的内容

3、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

怎么办:1、联系幼儿生活的自然与社会 2、内容选择注意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

(四)发展性(怎么办:)

1、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内容要不断扩展扩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如何做:1、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时代性、丰富性 2、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五)灵活性(为什么:)

1、不同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不应完全一致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

2、不同的教育对象,课程内容也应调整

(不同人、不同班、级、不同幼儿园)

怎么办:1、教师要根据一日生活常规,随机应变。(挖掘教育价值) 2、善于利用偶发事件作为随机教育的素材 3、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内容,灵活选择。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当班级儿童改变时,儿童兴趣、爱好、能力、需要也随之改变,课程的策略要做相应的调整。

(二)要不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

(三)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等等。

(四)鼓励幼儿参加大组活动,也尊重每个儿童的决定,尤其是自由选择。

(五)照顾到特殊儿童的需要。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一)多种形式评价:(谈话、观察、记录、家园联系„„)

(二)多进行纵向评价,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一)评价课程目标制定是否适宜

(二)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三)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

活性。

了解评价的作用:

鉴定作用: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其达成的程度

诊断作用: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以改善教育教学。 改进作用:发现不中和问题,及时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改进保教工作。 导向作用:评价依据《规程》和《纲要》,对教育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 了解课程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

(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评价应客观真实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什么是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人、环境互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一)有助于幼儿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五)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如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信仰;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职业、生产消费等;家乡、祖国等方面的知识。

注意问题: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 2、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3、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如自理、学习、思考、交往、表达、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等能力。

需要注意的问题:1、广泛开展游戏活动 2、充分发挥语言作用。

(三)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包括对自己、对群体、对知识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问题:1、树立模仿范例 2、重视情感感染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1、自我意识 2、集体感 3、社会交往能力 4、遵守行为规则

5、道德判断水平 6、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职业、与他人关系 7、文化意识:如爱家乡、爱祖国等。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

(一)创设隐蔽性环境:在环境上注重德育化、儿童化

(二)落实重复性任务:对社会教育过程需要螺旋式上升,有反复有提高

(三)运用实践性方法:除解释说服外,练习训练等也很重要。如观察学习、品行模仿、行为练习等等。

(四)利用社会性资源:如家长园地、家长会、社会外出参观等等。

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一)统一论

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通过教育传授道德观念、集体意识,使年幼儿童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班级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地,传递社会文化,并使之内化与幼儿。 “民主集中制”——班集体统一

(二)冲突论

个体与社会并非和谐统一,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班级内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众属关系,幼儿并不能个性化。如重视集体教育,轻视其它。

(三)互动论

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交往非常重要。交往的模式包括:前喻、并喻、后喻文化

(四)主体论

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中,幼儿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特别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布置环境,安排活动。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一)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1、积极的社会强化

注意问题:(1)不应轻易使用奖赏(2)不宜多用外部强化(3)广泛使用认知与非认知的强化

2、模仿与辨认

榜样的特征:能力、教育、知觉的类似性

辨认:禁令学习、辨认侵犯者、分享体验

3、期望和要求

4、特性分类(积极评价)

(二)同伴及其相互交往: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明星儿童、中间儿童)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道德社会化、认知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能动性、强制性、连续性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一)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三)注意挖掘社区潜力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法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

四、班内、园内与班外园外的教育相结合

五、幼儿社会知、情、行的发展相互统一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

第四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一、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特点:

(1)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求 (2)反映幼儿的水平

(3)说明幼儿园与社区、城市、国家、世界的特征 (4)让幼儿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文化教育

(一)主题教育活动 如“我们的社区” (二)节日娱乐活动

(三)参观浏览活动 (四)情景表演

(五)实践活动

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

(一)日常生活活动 (二)各科教育活动

(三)角色游戏活动 (四)交往活动

(五)随机教育 (六)环境影响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游戏活动的种类

游戏概念: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 游戏的种类: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二)从教师指导上分:自发游戏、规则游戏

(三)从社会性发展分: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四)从认知的发展上分:练习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大肌肉、小肌肉、躯干肌肉、感觉支持技能、身体机能的认识等等。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与语言。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探究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绪、情感宣泄。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培养群体感、提高交往技能、发展规则意识、锻炼顽强意志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游戏设施发展美感,内容有益欣赏、成果有助再现美、过程有利创造美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一、设定游戏时间:利用各种时间、力争较长时间、室外游戏的重要、合理安排游戏的组织形式

二、布置游戏空间: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辟游戏区域、游戏场地有吸引力、游戏场地的安全

三、提供游戏材料:收集废旧材料、变换游戏材料的布置、组织不同的游戏材料单元、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注重园内、园外教育资源;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观察的价值

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

3、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二、观察的策略

1、自然状态下观察

2、在幼儿彼此熟悉后观察

3、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4、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5、要对幼儿反复观察

三、观察的记录:多种手段,但以幼儿为主线。参考书中案例。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尊重游戏的倾向、 游戏的选择、 游戏的创造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的需求

满足幼儿游戏的意原 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适时、适地、适宜)

四、引导幼儿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有调整、有新意)

2、带领幼儿做其它活动时,引发幼儿的游戏

3、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4、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游戏情节)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

第六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游戏环境的评价: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

二、游戏活动的评价:目标 组织形式 幼儿表现 游戏材料 游戏开端、过程、结果

三、游戏水平的评价:1、教师评价 2、幼儿评价

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一、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二、有利于世界幼教接轨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行为主要是指父母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和行动。

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家幼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

第三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了解性原则: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利用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

二、方向性原则: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需要与国家、幼儿园教育精神一致。

三、科学性原则: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尊重性原则:幼儿园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如平等对待自身条件不同的家长、注意尊重孩子情况不同的家长„„

五、协调性原则:经常与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六、针对性原则:根据幼儿与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家长的具体情况、从家庭教育的具体问题,这三方面出发,进行分类指导;

七、直观性原则:采用一些直观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讲解相结合,使家庭通过观察和表象,丰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如物质直观:实验、实物、参观、图片、录像等。语言直观,如形象描述、生动讲解等。

八、艺术性原则:把一些教育的规律、途径、方法巧妙地蕴藏在家园活动之中,融合在亲子活动里面,使家长从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教益,自然而然的得到指导。

第四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家庭教育咨询、接送时交流、电话交谈、家园联系册、家庭访问、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其他

第五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略)

第八章 幼儿教师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资格、权利和义务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体、智、德、美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1.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2. 热爱幼儿 3. 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 4. 关爱自己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1、文化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知识结构类型:I型、一型、T型、H型知识结构

2、教育技能素养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教育组织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4)艺术表达能力

(5)设计创造能力 (6)交往能力 (7)评价能力

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三、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四、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五、启示及思考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 四、学前教育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的师资 六、学前教育的管理

七、启示与思考

第三节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评析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领域

五、学前教育课程的师资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教案 姓名:孟兆华 班级:12学前教育 级班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 年 教材名称: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学 ...查看


  • 保育职业认知教案
  • <保育职业认知>教案 班级:15级保育班 任课老师:姚珍 第一章 保育员的职业道德 教学目标:1.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2.掌握并遵守保育员的职业守则: 3.通过讲解是学生了解并且增加对保育职业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保育 ...查看


  • 学前教育系2014年上学期第一期督导简报
  • 学前教育系二级督导 简 报 第[1]期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2014年3月31日 目 录 ● 活动简讯 ● 01 学前教育系2014年2-3月份会议情况一览表 ● 教育教学 ● 02 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促检查03 完善岗位 ...查看


  • 保育员(初级)培训计划和教案
  • 保育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培训班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随着我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保育员的水平和技能,规范幼儿保育工作,满足幼儿园参加升级评估等需求,我校将于近期举办幼儿园保育员培训班.培训班由资深专业教师进行授 ...查看


  • 学前班_大班_数学教案_常规教育2
  • 2008 年 2 月 22 日 1 周 2 课时 活动内容 :常规教育(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 1.教师幼儿介绍新环境,让幼儿明白什么地方安全,什么地方不安全. 2.通过学习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教师带领幼儿熟 ...查看


  • 学前教育一年级教案
  • 舞蹈教案: 班级:1122,1123,1124,1125学前教育 第一学期: 第一节课 教学目的: 认识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 教学重点: 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运用在今后的舞蹈学习和舞蹈实践中. 教具准备: 中等职业学校 ...查看


  • 1学前教育课教案
  • 科学学前教育课 [时间]第一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前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使学生明确我的科学课堂学习常规,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3.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 ...查看


  • 学前小班教案:蜻蜓避
  • 学前小班教案:蜻蜓避 学前小班教案:蜻蜓避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不是很好需要加强锻炼.班个别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不合群,性格比较孤僻,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引导离群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锻炼幼儿的灵活性和 ...查看


  • [幼儿园大班 学前班英语课教案备课-个人撰写]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教案设计
  •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 班级:蓝莓班 时间:2012年3月15日 领域:音乐欣赏 活动名称:<摇篮曲>音乐欣赏课 执教者:韩蕾 一.设计意图: <摇篮曲>这首曲子旋律轻柔缓慢,容易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