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斯多亚哲学_智者_思想的新解读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对斯多亚哲学“智者”思想的新解读

□丁智琼

摘要:虽然斯多亚哲学是一个古老的西方哲学学派,但是该哲学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至今对我们全球的

社会政治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一定影响,“智者”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斯多亚哲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我认为仍缺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很多观点和看法仍需要进一步考证和补充,所以本人在阅读大量的斯多亚哲学原著基础上,重新解读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该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智者”词在斯多亚哲学中的出处和译文;二、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思想;三、智者思想的理论来源;四、智者思想的政治背景;五、智者思想对基督教和现代哲学的影响。

关键词:斯多亚;智者;完美无缺;自由自在中图分类号:B50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0)10-0083-04

虽然斯多亚哲学是古老的希腊罗马哲学,但是该哲学所提出的许多思想对基督教、近现代西方哲学,乃至对我们今天的中西方社会的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一直而且还在产生很大的影响,“智者”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斯多亚哲学及其“智者”思想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我认为这些研究仍缺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很多仍需要进一步考证或补充。笔者在阅读大量的有关斯多亚哲学外文原著的基础上,欲以对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重新解读,以求中国读者对斯多亚“智者”思想的新领悟,尤其是在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动荡的年代以及全球气候暖化威胁人类生存时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研究斯多亚哲学,解读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对于我们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智者”词在斯多亚哲学中的出处和译文

斯多亚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存在时间

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它先后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时间长达约九百年,早中期的斯多亚学派哲学著作没有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只有晚期的斯多亚学派哲学著作较为完整地被保存下来。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又被称为“罗马斯多亚主义哲学”,主要代表有三位罗马哲学家即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智者”这个词以及关于智者的思想主要见于晚期斯多亚主义哲学的首号人物塞涅卡的著作。原文是拉丁文“sapien -

ten ”,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译名在世界文学丛书《洛布古典文学丛书》是“the Wise Man ”,中文有的

人将之翻译成“圣人”,有的人将之翻译成“贤者”,有的人将之译成“智者”。笔者长期以来从事塞涅卡英文著作的翻译工作,认为还是将“the Wise Man ”翻译成“智者”比较好,不过大家不要因此把他同希腊哲学史上曾出现过的智者运动时期的哲学家“智者”混为一谈,因为斯多亚学派所推崇的“智者”是人们崇拜的偶像,而智者运动时期所出现的哲学家“智者”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柏拉图等人的影响,往往把他们作为贩卖知识

作者简介:丁智琼(1966—),女,安徽肥东人,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哲学。

8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或玩弄诡辩论的小丑人物。

二、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思想

(一)完美无缺

斯多亚哲学关于“智者”思想的论述集中表现在他们对智者形象的塑造,这种塑造通常是通过“智者”和“愚人”的对比这种方法进行的,其中完美无缺是智者的主要特征,而对这个特征的论述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等级制的基础上的。斯多亚学派将除奴隶以外的包括奴隶主在内的自由人划分为两种高低不同等级:一种是“智者”,另一种是“愚人”。从人数上讲,“智者”数目很少,只有几个,而凡人则人数众多;其次,从善恶观这个角度讲,“智者”是善,“凡人”是恶,因为智者具有美德,而愚人则不具有。值得注意的是,在善恶观上,他们走绝对主义的极端路线,认为善就是绝对的善,完美无缺;恶就是绝对的恶,没有丝毫的善。

所以在斯多亚主义哲学家们看来,由

于“智者”是善,所以“智者”就是绝对的善,没有丝毫的缺点和错误,他完美无缺;而与其相反,愚人由于他们是恶,所以他们就是绝对的恶,没有丝毫的智慧和美德,正如他们所说:“‘智者’是决不会愚蠢的,而愚人则决不会有智慧的;“智者”是绝对远离缺点和过失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集美德于一身;同样,他们对一切事物的评价也都是正确的,决不会有错误,而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因为邪恶的愚人没有真知,只有粗鲁、野蛮和残忍。”[1]。

(二)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是斯多亚哲人赋予智者的另一个特征。在斯多亚哲学中智者是自由自在的,这不是指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智者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智者不会做错事。在斯多亚主义哲学家们看来,“智者”是自由自在的,不会做错事的,因为他们具有超出“凡人的最完善的理性,理性是指导人们一切行为的向导和护航灯,它能帮助人们分辨一切真假、善恶和美丑。在“智者”身上,理性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点,是凡人远远达不到的,“智者”正是凭借着这种超出凡人的理性的智慧,能够分辨一切真假、善恶和美丑,从而不会做错事。对于“智者”来说,无论他们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正由于“智

者”无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正确的,从不会犯错误,所以“智者”是自由自在的。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只有‘智者’才是自由的,因为只有他们拥有理性并运用自己拥有的理性来指导自己…他对一切事物的判断都是正确无误的….

只有

“智者”才懂得如何治理时事,也因此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君主、将军、宇航员…. ”(笔者译)) [2]

(三)最富有最幸福

斯多亚学派认为,在人世间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应该是“智者”,除“智者”之外,别无他人。可是,斯多亚学派所说的“富有”并不是指物质财富占有上的富有,他们所说的“富有”有着自身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真正的富有不是指对物质财富占有上的富有,而是指懂得如何管理或合理利用、正确支配物质财富。第二,真正的富有是指人精神上的富有,即有理性、有知识、有智慧,只有智慧、知识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他们说:“只有“智者”才是富有最幸福的人,因为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是最有价值的财富,真正的富有在于人能独立于物质需要。“智者”是绝对富有的,因为他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即知识,所以他能正确判断一切事物,能正确支配一切事物”(笔者译)) [3]

(四)仁爱友善,但不动情

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友爱仁慈,这是斯多亚学派伦理学一贯的宗旨之一,他们所推崇的偶像“智者”理所当然表现着斯多亚学派的这种主张。晚期斯多亚哲学家塞涅卡在他的著作《论发怒》、, 《论仁慈》、《论幸福生活》、《论心灵的宁静》等著作中经常宣扬这样论调。他认为,“智者”总是乐于助人,从不要求回报的;

智者会爱自己的家

人、亲戚、朋友,甚至爱自己的敌人或仇人,智者还会爱奴隶,所以“智者”对别人的帮助友爱是不分性别、老幼、等级、种族、国籍和敌友的,是一种世界主义的普爱。但智者帮助别人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感情用事而去做的,智者帮助别人始终都是很理智很冷静的。

塞涅卡在他的著作中曾

他会向遇到

这样写道:“他(指智者,笔者注)会帮助泪流满面的人,可他自己却不会泪流满面。

船祸的旅客伸出援助之手…他会把儿子还给哭泣的母亲…会叫人解开俘虏的锁链,把角斗士从角斗学校放出来…甚至会给罪犯送葬.. 但做这一

8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切时都是心平气和、面不改色。”[4]

认为智者虽然乐于助人,但却不动感情,这种思想是斯多亚哲学崇尚理性排斥情感等非理性东西的唯理主义观点的表现,因为斯多亚哲人对人身上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抱有偏见,认为它们会使人们失去理性控制从而做错事。

三、“智者”思想的理论承袭

上述斯多亚学派关于“智者”思想的论述与该学派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将哲学由自然哲学转向以人为研究中心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他将研究人的问题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位置,并且围绕着对人的研究将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结合起来考察,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撇开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的政治含义不谈,他在研究人的问题中注重人的知识和智慧,这种思想为斯多亚学派的“智者”思想开辟了理论先河。斯多亚学派在上述关于“智者”形象的塑造中,认为“智者”之所以完美无缺,智者之所以是绝对的善,就是因为“智者”有知识有智慧,能够分辨一切真假;而愚人则由于无知识,所以分别不出真假,就是恶。

其次,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露骨地将人类社会进行森严的等级制划分的哲学家是柏拉图。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将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君主、将军和劳动阶级,这三个阶级所拥有的知识程度和德性是不同的,君主拥有理性,他的知识智慧德性最高;而相比之下,将军只有意志勇敢这种德性,只能辅助保卫君主;劳动阶级即工商业奴隶主只有最低级的情感,他们的德性是节制,不要太贪婪,只能为前两个等级的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服务。

在这三个

等级中,柏拉图认为,只有君主高高在上,因为只有君主才是理性、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是哲学王。斯多亚学派承袭了柏拉图的等级制思想,也给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等级,所不同的是柏拉图将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为三个等级,而斯多亚学派将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为两个等级,即“智者”和“愚人”。不过,无论是柏拉图所说的“哲学王”还是斯多亚学派所说的“智者”,他们都是指人类社会中出类拔萃的知识智慧达到顶点的优秀人

才。

再次,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理性主义哲学学派是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是该学派的最大代表。巴门尼德认为,人有两种认识能力,一种是理性,它是高级的;另一种是感觉,它是低级的。与其相应,知识也有两种,即真理和意见,前者是真实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靠理性获得的;而后者则是不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靠感觉获得的。斯多亚学派将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精神贯穿到了伦理学研究中去,认为唯有理性才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向导,他们甚至比柏拉图、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更极端,认为知识的获得只靠理性就绰绰有余了,不需要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来帮助,应该将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从人身上彻底根除。斯多亚主义者曾这样说道:“理性会使人变好,而情感会使人变坏…. 理性从来不会向放荡的无拘无束的情感冲动求助,因为情感冲动没有力量,它只是包含着恐惧的发怒或含有发怒的懒惰或含有贪婪的恐惧。但愿人们把理性在罪恶中寻求庇护的恐惧从美德中删除出去![5]“智者不会同情人、不会怜悯人,因为同情和怜悯会使人的心灵陷入可悲状态。”[6]

四、智者思想的政治背景

斯多亚哲学在历史上享有“宫廷哲学”的绰号,因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与古希腊罗马奴隶主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例如,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最大代表芝诺经常出入希腊国王的王宫,是国王的上宾;晚期斯多亚的首号人物塞涅卡是古罗马尼禄皇帝的老师和政治顾问,而晚期斯多亚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奥勒留则是古罗马皇帝本人。斯多亚哲学产生之时是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正处于崩溃瓦解的暮年时期,奴隶主们深感奴隶制即将被取代已是大势所趋了,但是他们是绝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的舞台的,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还是要拼命地挣扎的。所以这些既是奴隶主阶级的最上层人物,同时又是哲学家们的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们纷纷为统治者献计献策,认为除了需要调整统治阶级的心态,学会冷静理智地处理时事外,还需要在政治上调整过去对被统治阶级即奴隶、平民和殖民地附属国百姓的政策,不能再对

8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他们实行高压政策了。斯多亚学派关于“智者”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此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心声的反应,例如智者做事从来都是很理智、很冷静的,从不动情。晚期斯多亚塞涅卡在他的著作中甚至说智者出门时和回家时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如果他出门时家门口堆满了人的尸体,智者会从容地面不改色地踏着尸体走,不会回头朝家里看。其次,“智者”乐于助人,对一切人都不分等级、种族、国籍仁慈友爱,他会爱奴隶、爱异邦人,甚至爱自己的仇人和敌人,这是他们想改变以往对被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的思想反映。

五、“智者”思想对基督教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中曾经提到斯多亚哲人塞涅卡是基督教的叔父,这种提法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说斯多亚学派所推崇的偶像是“智者”,而在基督教中则以神上帝来取代了,可是从内容上讲,除了“智者”没有创造世界并安排世界的能力之外,基督教赋予上帝的特点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正确的、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正确的、仁慈友爱、不分等级种族爱全天下一切人等等”,这些特点在斯多亚学派的“智者”身上几乎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智者”再完美,他毕竟还是人,而基督教则以非人但却能创造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神来代替,这种威力比“智者”更大了。

现代西方哲学受斯多亚学派“智者”思想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尼采哲学了。虽然在尼采哲学中,人们看不到“智者”这样的字眼,而以“超人”取而代之,但是仔细研究起来,尼采的“超人”学说在许多方面还是直接承袭了斯多亚学派的“智者”思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尼采也像斯多亚学派一样主张人种优劣论,将人类社会中的人分成两种即优种和劣种,也认为优种占少数,劣种占多数;第二,“超人’和“智者”一样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不同的是尼采和斯多亚对真善美各自

理解的内容不同,究其原因,在于尼采和斯多亚哲学二者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斯多亚哲学是在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即将崩溃瓦解时期产生的,所以斯多亚哲人赋予了“智者”如何在本阶级大势已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前夕学会“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内容,由于征服不了自己的身外世界,于是转向征服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物即金钱名誉地位不动心、不在乎,只求自己内心世界的宁静无纷扰,这就是斯多亚学派所理解的真善美内容。而相比之下,尼采哲学却是在资产阶级由自由竞争时期转向垄断时期产生的,四处张牙舞爪、侵略扩张,肆无忌惮地攫取金钱名誉和地位,而要保证这一切都能够充分满足的必要条件则莫过于对“权力”的渴望了,所以鼓吹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源,“超人”是权力意志达到顶点的象征,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内容。如果说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反映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想逃避现实的出世思想,而尼采哲学中的“超人”则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肆无忌惮地攫取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的入世思想。

注释:

[1]《The Stoic,Epicurean and Sceptics 》,第269页,Dr.

E.Zeller 著,Oswald J.Reichel 英译,B.C.L.and M.A,London Longmans,Green,and Co. 出版社,1880年。

[2]《The Stoic,Epicurean and Sceptics 》, 第270页,Dr.E.

Zeller 著,Oswald J.Reichel 英译,B.C.L.and M.A,London Longmans,Green,and Co. 出版社,1880年。第270页。

[3]《The Stoic,Epicurean and Sceptics 》, 第270页,Dr.E.

Zeller 著,Oswald J.Reichel 英译,B.C.L.and M.A,London Longmans,Green,and Co. 出版社,1880年。第270页。

[4]《塞涅卡三论》第44页,塞涅卡著,丁智琼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塞涅卡三论》第58-59页,塞涅卡著,丁智琼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塞涅卡三论》第44页,塞涅卡著,丁智琼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责任编辑:夏也)

更正

本刊2010年第9期《古希腊哲学中实践范畴的人本价值探析》一文的作者李玲的作者简介应更正为:李玲(1980—)女,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8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对斯多亚哲学“智者”思想的新解读

□丁智琼

摘要:虽然斯多亚哲学是一个古老的西方哲学学派,但是该哲学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至今对我们全球的

社会政治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一定影响,“智者”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斯多亚哲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我认为仍缺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很多观点和看法仍需要进一步考证和补充,所以本人在阅读大量的斯多亚哲学原著基础上,重新解读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该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智者”词在斯多亚哲学中的出处和译文;二、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思想;三、智者思想的理论来源;四、智者思想的政治背景;五、智者思想对基督教和现代哲学的影响。

关键词:斯多亚;智者;完美无缺;自由自在中图分类号:B50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0)10-0083-04

虽然斯多亚哲学是古老的希腊罗马哲学,但是该哲学所提出的许多思想对基督教、近现代西方哲学,乃至对我们今天的中西方社会的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一直而且还在产生很大的影响,“智者”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斯多亚哲学及其“智者”思想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我认为这些研究仍缺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很多仍需要进一步考证或补充。笔者在阅读大量的有关斯多亚哲学外文原著的基础上,欲以对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重新解读,以求中国读者对斯多亚“智者”思想的新领悟,尤其是在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动荡的年代以及全球气候暖化威胁人类生存时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研究斯多亚哲学,解读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对于我们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智者”词在斯多亚哲学中的出处和译文

斯多亚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存在时间

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它先后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时间长达约九百年,早中期的斯多亚学派哲学著作没有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只有晚期的斯多亚学派哲学著作较为完整地被保存下来。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又被称为“罗马斯多亚主义哲学”,主要代表有三位罗马哲学家即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智者”这个词以及关于智者的思想主要见于晚期斯多亚主义哲学的首号人物塞涅卡的著作。原文是拉丁文“sapien -

ten ”,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译名在世界文学丛书《洛布古典文学丛书》是“the Wise Man ”,中文有的

人将之翻译成“圣人”,有的人将之翻译成“贤者”,有的人将之译成“智者”。笔者长期以来从事塞涅卡英文著作的翻译工作,认为还是将“the Wise Man ”翻译成“智者”比较好,不过大家不要因此把他同希腊哲学史上曾出现过的智者运动时期的哲学家“智者”混为一谈,因为斯多亚学派所推崇的“智者”是人们崇拜的偶像,而智者运动时期所出现的哲学家“智者”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柏拉图等人的影响,往往把他们作为贩卖知识

作者简介:丁智琼(1966—),女,安徽肥东人,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哲学。

8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或玩弄诡辩论的小丑人物。

二、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思想

(一)完美无缺

斯多亚哲学关于“智者”思想的论述集中表现在他们对智者形象的塑造,这种塑造通常是通过“智者”和“愚人”的对比这种方法进行的,其中完美无缺是智者的主要特征,而对这个特征的论述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等级制的基础上的。斯多亚学派将除奴隶以外的包括奴隶主在内的自由人划分为两种高低不同等级:一种是“智者”,另一种是“愚人”。从人数上讲,“智者”数目很少,只有几个,而凡人则人数众多;其次,从善恶观这个角度讲,“智者”是善,“凡人”是恶,因为智者具有美德,而愚人则不具有。值得注意的是,在善恶观上,他们走绝对主义的极端路线,认为善就是绝对的善,完美无缺;恶就是绝对的恶,没有丝毫的善。

所以在斯多亚主义哲学家们看来,由

于“智者”是善,所以“智者”就是绝对的善,没有丝毫的缺点和错误,他完美无缺;而与其相反,愚人由于他们是恶,所以他们就是绝对的恶,没有丝毫的智慧和美德,正如他们所说:“‘智者’是决不会愚蠢的,而愚人则决不会有智慧的;“智者”是绝对远离缺点和过失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集美德于一身;同样,他们对一切事物的评价也都是正确的,决不会有错误,而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因为邪恶的愚人没有真知,只有粗鲁、野蛮和残忍。”[1]。

(二)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是斯多亚哲人赋予智者的另一个特征。在斯多亚哲学中智者是自由自在的,这不是指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智者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智者不会做错事。在斯多亚主义哲学家们看来,“智者”是自由自在的,不会做错事的,因为他们具有超出“凡人的最完善的理性,理性是指导人们一切行为的向导和护航灯,它能帮助人们分辨一切真假、善恶和美丑。在“智者”身上,理性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点,是凡人远远达不到的,“智者”正是凭借着这种超出凡人的理性的智慧,能够分辨一切真假、善恶和美丑,从而不会做错事。对于“智者”来说,无论他们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正由于“智

者”无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正确的,从不会犯错误,所以“智者”是自由自在的。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只有‘智者’才是自由的,因为只有他们拥有理性并运用自己拥有的理性来指导自己…他对一切事物的判断都是正确无误的….

只有

“智者”才懂得如何治理时事,也因此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君主、将军、宇航员…. ”(笔者译)) [2]

(三)最富有最幸福

斯多亚学派认为,在人世间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应该是“智者”,除“智者”之外,别无他人。可是,斯多亚学派所说的“富有”并不是指物质财富占有上的富有,他们所说的“富有”有着自身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真正的富有不是指对物质财富占有上的富有,而是指懂得如何管理或合理利用、正确支配物质财富。第二,真正的富有是指人精神上的富有,即有理性、有知识、有智慧,只有智慧、知识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他们说:“只有“智者”才是富有最幸福的人,因为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是最有价值的财富,真正的富有在于人能独立于物质需要。“智者”是绝对富有的,因为他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即知识,所以他能正确判断一切事物,能正确支配一切事物”(笔者译)) [3]

(四)仁爱友善,但不动情

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友爱仁慈,这是斯多亚学派伦理学一贯的宗旨之一,他们所推崇的偶像“智者”理所当然表现着斯多亚学派的这种主张。晚期斯多亚哲学家塞涅卡在他的著作《论发怒》、, 《论仁慈》、《论幸福生活》、《论心灵的宁静》等著作中经常宣扬这样论调。他认为,“智者”总是乐于助人,从不要求回报的;

智者会爱自己的家

人、亲戚、朋友,甚至爱自己的敌人或仇人,智者还会爱奴隶,所以“智者”对别人的帮助友爱是不分性别、老幼、等级、种族、国籍和敌友的,是一种世界主义的普爱。但智者帮助别人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感情用事而去做的,智者帮助别人始终都是很理智很冷静的。

塞涅卡在他的著作中曾

他会向遇到

这样写道:“他(指智者,笔者注)会帮助泪流满面的人,可他自己却不会泪流满面。

船祸的旅客伸出援助之手…他会把儿子还给哭泣的母亲…会叫人解开俘虏的锁链,把角斗士从角斗学校放出来…甚至会给罪犯送葬.. 但做这一

8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切时都是心平气和、面不改色。”[4]

认为智者虽然乐于助人,但却不动感情,这种思想是斯多亚哲学崇尚理性排斥情感等非理性东西的唯理主义观点的表现,因为斯多亚哲人对人身上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抱有偏见,认为它们会使人们失去理性控制从而做错事。

三、“智者”思想的理论承袭

上述斯多亚学派关于“智者”思想的论述与该学派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将哲学由自然哲学转向以人为研究中心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他将研究人的问题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位置,并且围绕着对人的研究将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结合起来考察,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撇开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的政治含义不谈,他在研究人的问题中注重人的知识和智慧,这种思想为斯多亚学派的“智者”思想开辟了理论先河。斯多亚学派在上述关于“智者”形象的塑造中,认为“智者”之所以完美无缺,智者之所以是绝对的善,就是因为“智者”有知识有智慧,能够分辨一切真假;而愚人则由于无知识,所以分别不出真假,就是恶。

其次,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露骨地将人类社会进行森严的等级制划分的哲学家是柏拉图。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将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君主、将军和劳动阶级,这三个阶级所拥有的知识程度和德性是不同的,君主拥有理性,他的知识智慧德性最高;而相比之下,将军只有意志勇敢这种德性,只能辅助保卫君主;劳动阶级即工商业奴隶主只有最低级的情感,他们的德性是节制,不要太贪婪,只能为前两个等级的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服务。

在这三个

等级中,柏拉图认为,只有君主高高在上,因为只有君主才是理性、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是哲学王。斯多亚学派承袭了柏拉图的等级制思想,也给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等级,所不同的是柏拉图将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为三个等级,而斯多亚学派将奴隶主和自由人划分为两个等级,即“智者”和“愚人”。不过,无论是柏拉图所说的“哲学王”还是斯多亚学派所说的“智者”,他们都是指人类社会中出类拔萃的知识智慧达到顶点的优秀人

才。

再次,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理性主义哲学学派是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是该学派的最大代表。巴门尼德认为,人有两种认识能力,一种是理性,它是高级的;另一种是感觉,它是低级的。与其相应,知识也有两种,即真理和意见,前者是真实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靠理性获得的;而后者则是不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靠感觉获得的。斯多亚学派将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精神贯穿到了伦理学研究中去,认为唯有理性才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向导,他们甚至比柏拉图、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更极端,认为知识的获得只靠理性就绰绰有余了,不需要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来帮助,应该将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从人身上彻底根除。斯多亚主义者曾这样说道:“理性会使人变好,而情感会使人变坏…. 理性从来不会向放荡的无拘无束的情感冲动求助,因为情感冲动没有力量,它只是包含着恐惧的发怒或含有发怒的懒惰或含有贪婪的恐惧。但愿人们把理性在罪恶中寻求庇护的恐惧从美德中删除出去![5]“智者不会同情人、不会怜悯人,因为同情和怜悯会使人的心灵陷入可悲状态。”[6]

四、智者思想的政治背景

斯多亚哲学在历史上享有“宫廷哲学”的绰号,因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与古希腊罗马奴隶主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例如,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最大代表芝诺经常出入希腊国王的王宫,是国王的上宾;晚期斯多亚的首号人物塞涅卡是古罗马尼禄皇帝的老师和政治顾问,而晚期斯多亚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奥勒留则是古罗马皇帝本人。斯多亚哲学产生之时是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正处于崩溃瓦解的暮年时期,奴隶主们深感奴隶制即将被取代已是大势所趋了,但是他们是绝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的舞台的,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还是要拼命地挣扎的。所以这些既是奴隶主阶级的最上层人物,同时又是哲学家们的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们纷纷为统治者献计献策,认为除了需要调整统治阶级的心态,学会冷静理智地处理时事外,还需要在政治上调整过去对被统治阶级即奴隶、平民和殖民地附属国百姓的政策,不能再对

8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他们实行高压政策了。斯多亚学派关于“智者”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此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心声的反应,例如智者做事从来都是很理智、很冷静的,从不动情。晚期斯多亚塞涅卡在他的著作中甚至说智者出门时和回家时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如果他出门时家门口堆满了人的尸体,智者会从容地面不改色地踏着尸体走,不会回头朝家里看。其次,“智者”乐于助人,对一切人都不分等级、种族、国籍仁慈友爱,他会爱奴隶、爱异邦人,甚至爱自己的仇人和敌人,这是他们想改变以往对被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的思想反映。

五、“智者”思想对基督教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中曾经提到斯多亚哲人塞涅卡是基督教的叔父,这种提法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说斯多亚学派所推崇的偶像是“智者”,而在基督教中则以神上帝来取代了,可是从内容上讲,除了“智者”没有创造世界并安排世界的能力之外,基督教赋予上帝的特点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正确的、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正确的、仁慈友爱、不分等级种族爱全天下一切人等等”,这些特点在斯多亚学派的“智者”身上几乎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智者”再完美,他毕竟还是人,而基督教则以非人但却能创造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神来代替,这种威力比“智者”更大了。

现代西方哲学受斯多亚学派“智者”思想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尼采哲学了。虽然在尼采哲学中,人们看不到“智者”这样的字眼,而以“超人”取而代之,但是仔细研究起来,尼采的“超人”学说在许多方面还是直接承袭了斯多亚学派的“智者”思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尼采也像斯多亚学派一样主张人种优劣论,将人类社会中的人分成两种即优种和劣种,也认为优种占少数,劣种占多数;第二,“超人’和“智者”一样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不同的是尼采和斯多亚对真善美各自

理解的内容不同,究其原因,在于尼采和斯多亚哲学二者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斯多亚哲学是在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即将崩溃瓦解时期产生的,所以斯多亚哲人赋予了“智者”如何在本阶级大势已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前夕学会“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内容,由于征服不了自己的身外世界,于是转向征服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物即金钱名誉地位不动心、不在乎,只求自己内心世界的宁静无纷扰,这就是斯多亚学派所理解的真善美内容。而相比之下,尼采哲学却是在资产阶级由自由竞争时期转向垄断时期产生的,四处张牙舞爪、侵略扩张,肆无忌惮地攫取金钱名誉和地位,而要保证这一切都能够充分满足的必要条件则莫过于对“权力”的渴望了,所以鼓吹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源,“超人”是权力意志达到顶点的象征,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内容。如果说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反映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想逃避现实的出世思想,而尼采哲学中的“超人”则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肆无忌惮地攫取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的入世思想。

注释:

[1]《The Stoic,Epicurean and Sceptics 》,第269页,Dr.

E.Zeller 著,Oswald J.Reichel 英译,B.C.L.and M.A,London Longmans,Green,and Co. 出版社,1880年。

[2]《The Stoic,Epicurean and Sceptics 》, 第270页,Dr.E.

Zeller 著,Oswald J.Reichel 英译,B.C.L.and M.A,London Longmans,Green,and Co. 出版社,1880年。第270页。

[3]《The Stoic,Epicurean and Sceptics 》, 第270页,Dr.E.

Zeller 著,Oswald J.Reichel 英译,B.C.L.and M.A,London Longmans,Green,and Co. 出版社,1880年。第270页。

[4]《塞涅卡三论》第44页,塞涅卡著,丁智琼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塞涅卡三论》第58-59页,塞涅卡著,丁智琼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塞涅卡三论》第44页,塞涅卡著,丁智琼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责任编辑:夏也)

更正

本刊2010年第9期《古希腊哲学中实践范畴的人本价值探析》一文的作者李玲的作者简介应更正为:李玲(1980—)女,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86


相关文章

  • 希腊化时代的思想流派
  • "冬天里的哲学"--希腊化时代的思想流派 任性.狂妄的亚历山大大帝,虽然未能承袭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思想和学识的衣钵,但却在他平定政治王国的时候,将他老师平定的学术王国中的希腊特色推及到他所征服的东方.于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 ...查看


  • 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坛装逼犯 (续完)
  • 就象上一篇结束时说的那样,这一次我们要探讨的内容,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坛装逼犯,以及从张亚哲老师的低级错误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一.为了更好的装逼,你最好文字功底扎实,还要有良好的语感(虽然这两个条件不是必须的). ...查看


  • 盖伦生平简介
  • 盖伦生平简介 盖伦(Galen), 希腊名Γαληνός, Galēnos,拉丁名Aelius Galenus 或Claudius Galenus,古罗马最伟大的医生, 于公元129年9月22日出生于帕加马(Pergamon),小亚细亚北部 ...查看


  • 世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世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云南砚山第一中学 査佩良 时限范围:十七世纪前 重点知识:希腊民主.罗马法制.人文精神的起源.世界主要文明的分布.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知识准备:"文明"是以生产力和社 ...查看


  • "仁义礼智信"新解
  • "仁义礼智信"新解(学者论学问)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 剑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7 版)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先哲高度概括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其内容包含了 ...查看


  • 见微知著缘根本
  •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q ...查看


  •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主要思想
  •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主要思想 古希腊哲学范畴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按各个不同时期提出.讨论和深化的中心范畴为主线,大致分为 一.自然哲学时期 "泰利士把水看成是始基(因此他宣称地浮在水上). ...查看


  • 古希腊哲学家哲学思想一句话概括
  • 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科学假说,但这种假说,用观察突破了盲从,用理性突破了神学,标志着哲学的诞生. 阿纳克西曼德:提出万物本源是"无定",即无规定性的物质,认为有限的东西不能用来解释无限的东西,反对泰勒斯用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课后习题答案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内容? 答:<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