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与漫游的关系

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与漫游的关系

【内容摘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境界广远,形象巨大,风格飘逸,极具浪漫主义精神,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他生活的时代、自身的思想、性格以及生活经历,特别是漫游分不开的,游历生活明显地促使了他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游历;儒家、道家、隐士、游侠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青年时代开始游历。天宝初年,进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其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封为待诏翰林。后受同僚排挤,离开京城漫游江湖间。“安史之乱”时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终年62岁,是唐代著名诗人,终其一生共留诗篇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豪迈瑰丽,诗里有超越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和体现,而游历生活则是促使他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李白思想、性格形成的背景

李白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极其驳杂矛盾:“儒、仙、

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李白的儒家思想,经自身变形走样,已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他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对不世之功的渴求及及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游说干谒方式,都留有纵横家的印记。

李白的浪漫情怀是和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时家境富裕,好任侠,且喜纵横,而他所生活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一直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就经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家经文。中年时期他还专程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这为他后来思想上的道家的无为奠定了基础。

另外,李白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正是唐王朝国力最为繁荣富强的时期,国家的富强,山河的壮阔更激发了他强烈自豪感,开阔了李白的胸怀,使他的作品具有超越他人的磅礴气势,是他诗歌浪漫风格和意境开阔的基础。

二、 李白的生活历程与漫游

㈠前期的游历

青年时代的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喜好纵横术,使他养成了思想上的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他一生不愿走科举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

特之路。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自觉学有小成,于是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的游历第一站是六朝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了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强烈自豪感(此时的大唐帝国正是鼎盛的开元盛世),他认为这六朝故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远不及今天的大唐盛世,天下一片太平景象。这是李白诗歌当中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感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感情根源。

在此期间李白身上的侠客情怀得到激发,怀抱满腔的报国志写下了著名的乐府诗《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诗人的游侠思想在这首乐府诗中得到的深刻的体现。尤其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两句深刻体现了李白功成身退的侠客和隐士思想。

金陵的帝王霸气虽已消亡,但金陵儿女的热情接待却给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李白的善饮和洒脱也让世人留下了深刻记忆,此时他的作品主

要有:

《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离开金陵后沿江前往扬州,扬州当时是一个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在这里他充分领略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强盛,这更激发了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然而此时的李白仍然没有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在淮南病倒了。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既感慨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病愈后李白又来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可以泣鬼神矣 。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在荆门李白一待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任然没有实现。所以李白就继续游历。

首先他来到了洞庭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僧行融那里了

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不久,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隐居时李白开始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很快他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李白的建功立业的意志并没因此而消磨,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李白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忠,终于使他有机会接近统治阶级的上层。

第二年即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在长安郊外狩猎,李白正好游历到长安,他向唐玄宗进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兴趣。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于是李白就此获得了“谪仙人”的称号。

李白原以为能借助贺知章的引荐就此得到重用,然而这次相遇并没有使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得到落实,仍然没有机会出仕。他的心情有些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后来于是只有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诗人停止了倒酒,扔掉了筷子,拔出了长剑,四处不停地环顾。这些反常的行为贴切地写出了诗人在京城受挫后苦闷抑郁的内心状况。但我们的诗人,向来豪迈,他习惯用积极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宏伟的抱负,去寻找他希望的所在。他坚信终有一天,他的横溢的才华定能得到尽情地舒展“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姜尚的典故激励自己,也体现了李白豪迈的情怀,其浪漫主义风格初见端倪。

终于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交口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玄宗与李白畅谈,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得到玄宗的赏识,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才思赋诗纪实。虽是赏识却沦为皇室宴请郊游饮酒作乐的工具,同时因受皇帝赏识也受到同僚的嫉妒和排挤。诗人希望得到任用为国一展抱负的理想并没实现。

㈡后期的游历

不久,诗人就离开了京都,继续他的游历生活。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

李白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到达东都洛阳遇到同样怀才不遇的杜甫,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约好下次再会面于梁宋,一同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来到梁宋,在这里李杜二人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但三人都胸怀大志,志同道合,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谈论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在这年的秋冬之交,三人分道扬镳,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授

道簏,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后来李白又到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再后,李白又到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经很是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南陵、当涂、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求得帮助。此时面对国家危难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浪漫主义风格完全形成。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此时诗人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适逢永王李璘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李白被流放夜郎,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李阳冰,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三、李白的浪漫风格成因小结

终李白一生,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天才诗人青年时代是满怀豪情壮志,既羡慕古代游侠、刺客们的侠义之举,想像自己也能像那些古代侠客一样功成身退,又能感受到当时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他的诗歌首先抛开了生活上为生计的烦恼羁绊,而能将“济天下”这一理想体现出来;其次李白少年时代受生活地域崇尚道教的思想影响,使他对一切功名利禄看的很淡然对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理解深刻;再次李白生活的青壮年期间目睹的都是大唐盛世的繁荣富强,所以他才会有比别人更广阔的胸怀和气度,其诗风才能做到浪漫飘逸;最后,作为一个文人,李白骨子里的那种对陶渊明等的隐逸思想的推崇使他又具有隐士的品格。

综上所述,李白青年时代生活环境的浓郁的道家风俗,家庭教养和他豪饮任侠对古代侠客的功成身退的风范的倾慕以及效仿造就了李白不同于传统的人生轨迹,而游历生活则是他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

主要原因。李白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丰富了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境界,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王琦集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57年第一版。

[2]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第一版。

[3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月

北京第3版。

[4]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6]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1990,(下).

[7]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8]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 齐鲁学刊 , 1992年

第05期 .

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与漫游的关系

【内容摘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境界广远,形象巨大,风格飘逸,极具浪漫主义精神,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他生活的时代、自身的思想、性格以及生活经历,特别是漫游分不开的,游历生活明显地促使了他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游历;儒家、道家、隐士、游侠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青年时代开始游历。天宝初年,进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其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封为待诏翰林。后受同僚排挤,离开京城漫游江湖间。“安史之乱”时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终年62岁,是唐代著名诗人,终其一生共留诗篇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豪迈瑰丽,诗里有超越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和体现,而游历生活则是促使他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李白思想、性格形成的背景

李白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极其驳杂矛盾:“儒、仙、

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李白的儒家思想,经自身变形走样,已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他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对不世之功的渴求及及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游说干谒方式,都留有纵横家的印记。

李白的浪漫情怀是和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时家境富裕,好任侠,且喜纵横,而他所生活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一直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就经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家经文。中年时期他还专程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这为他后来思想上的道家的无为奠定了基础。

另外,李白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正是唐王朝国力最为繁荣富强的时期,国家的富强,山河的壮阔更激发了他强烈自豪感,开阔了李白的胸怀,使他的作品具有超越他人的磅礴气势,是他诗歌浪漫风格和意境开阔的基础。

二、 李白的生活历程与漫游

㈠前期的游历

青年时代的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喜好纵横术,使他养成了思想上的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他一生不愿走科举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

特之路。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自觉学有小成,于是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的游历第一站是六朝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了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强烈自豪感(此时的大唐帝国正是鼎盛的开元盛世),他认为这六朝故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远不及今天的大唐盛世,天下一片太平景象。这是李白诗歌当中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感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感情根源。

在此期间李白身上的侠客情怀得到激发,怀抱满腔的报国志写下了著名的乐府诗《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诗人的游侠思想在这首乐府诗中得到的深刻的体现。尤其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两句深刻体现了李白功成身退的侠客和隐士思想。

金陵的帝王霸气虽已消亡,但金陵儿女的热情接待却给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李白的善饮和洒脱也让世人留下了深刻记忆,此时他的作品主

要有:

《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离开金陵后沿江前往扬州,扬州当时是一个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在这里他充分领略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强盛,这更激发了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然而此时的李白仍然没有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在淮南病倒了。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既感慨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病愈后李白又来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可以泣鬼神矣 。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在荆门李白一待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任然没有实现。所以李白就继续游历。

首先他来到了洞庭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僧行融那里了

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不久,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隐居时李白开始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很快他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李白的建功立业的意志并没因此而消磨,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李白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忠,终于使他有机会接近统治阶级的上层。

第二年即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在长安郊外狩猎,李白正好游历到长安,他向唐玄宗进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兴趣。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于是李白就此获得了“谪仙人”的称号。

李白原以为能借助贺知章的引荐就此得到重用,然而这次相遇并没有使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得到落实,仍然没有机会出仕。他的心情有些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后来于是只有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诗人停止了倒酒,扔掉了筷子,拔出了长剑,四处不停地环顾。这些反常的行为贴切地写出了诗人在京城受挫后苦闷抑郁的内心状况。但我们的诗人,向来豪迈,他习惯用积极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宏伟的抱负,去寻找他希望的所在。他坚信终有一天,他的横溢的才华定能得到尽情地舒展“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姜尚的典故激励自己,也体现了李白豪迈的情怀,其浪漫主义风格初见端倪。

终于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交口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玄宗与李白畅谈,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得到玄宗的赏识,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才思赋诗纪实。虽是赏识却沦为皇室宴请郊游饮酒作乐的工具,同时因受皇帝赏识也受到同僚的嫉妒和排挤。诗人希望得到任用为国一展抱负的理想并没实现。

㈡后期的游历

不久,诗人就离开了京都,继续他的游历生活。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

李白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到达东都洛阳遇到同样怀才不遇的杜甫,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约好下次再会面于梁宋,一同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来到梁宋,在这里李杜二人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但三人都胸怀大志,志同道合,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谈论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在这年的秋冬之交,三人分道扬镳,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授

道簏,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后来李白又到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再后,李白又到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经很是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南陵、当涂、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求得帮助。此时面对国家危难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浪漫主义风格完全形成。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此时诗人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适逢永王李璘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李白被流放夜郎,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李阳冰,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三、李白的浪漫风格成因小结

终李白一生,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天才诗人青年时代是满怀豪情壮志,既羡慕古代游侠、刺客们的侠义之举,想像自己也能像那些古代侠客一样功成身退,又能感受到当时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他的诗歌首先抛开了生活上为生计的烦恼羁绊,而能将“济天下”这一理想体现出来;其次李白少年时代受生活地域崇尚道教的思想影响,使他对一切功名利禄看的很淡然对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理解深刻;再次李白生活的青壮年期间目睹的都是大唐盛世的繁荣富强,所以他才会有比别人更广阔的胸怀和气度,其诗风才能做到浪漫飘逸;最后,作为一个文人,李白骨子里的那种对陶渊明等的隐逸思想的推崇使他又具有隐士的品格。

综上所述,李白青年时代生活环境的浓郁的道家风俗,家庭教养和他豪饮任侠对古代侠客的功成身退的风范的倾慕以及效仿造就了李白不同于传统的人生轨迹,而游历生活则是他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

主要原因。李白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丰富了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境界,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王琦集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57年第一版。

[2]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第一版。

[3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月

北京第3版。

[4]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6]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1990,(下).

[7]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8]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 齐鲁学刊 , 1992年

第05期 .


相关文章

  • 李白和杜甫诗作的不同
  • 李白和杜甫诗作的不同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 ...查看


  • 真放与旷达!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 第20卷第8期2005年8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03No.8Aug.2005 真放与旷达! ---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何念龙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 ...查看


  • 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抑扬顿挫的诗歌风格比较
  • (2011-09-25 16:24:28) 转载▼ 标签: 文化 李白的风格可以用"豪放飘逸"来概括,杜甫的风格可以"沉郁顿挫"来概括.为什么这样说呢?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查看


  • 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
  • 目录 第一章 诗仙的一生游历··································1 第二章 诗仙的浪漫主义情怀······························3 第三章 诗仙的现实主义情怀············ ...查看


  • 30.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思想: 2.熟悉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赏析作品,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 ...查看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 ...查看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 王国维融会贯通了中国历代文论和西洋哲学.美学理论后,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拈出三组相对命题:"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qu ...查看


  • 谈谭嗣同诗歌的风格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 -------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 学 校: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 姓 名:曾庆伟 学 号:061130209 年 级:06秋中文本科 指导老师:张本福 慷 ...查看


  • 蜀道难实用教案最新
  • 蜀道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录音带,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