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诗经]二首

教学设计:《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3.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静女》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导入新课: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主要为尹吉甫(周宣王时期内史,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所采集。后为孔

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题材)《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邶风、鄘风、卫风、齐风、魏风、桧风、陈风、唐风、郑风、豳风、曹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的部分地区),秦风(陕西中部和甘肃省东南部),王风(河南洛阳和孟津一带),周南、召南(陕西省南部及汉水流域)

(2)“雅”分大雅与小雅,共一百零五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四十首,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或者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三.课文解读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chí)蹰(chú)姝(shū)俟(sì)彤(tóng)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yue)怿(yì)娈(luán)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

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4.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爱”通“薆”:隐藏“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匪”通“非”:不是“见”通“现”:出现“归”通“馈”:馈赠

(2)边翻译全诗,边初步整体了解诗歌的内容。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表现了女子怎么样的形象特点?(娴静美丽、矜持、调皮„)女子为何隐藏起来?男主人公有何反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女通汝,一语双关。(指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美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课后第一题回答问题。(借物抒怀,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探讨:男子对女子所送的礼物有何评价?男子心目中的彤管和茅草哪个比较重要?(按照常理来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三、归纳主题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四、人物形象分析

男主人公的形象:憨厚、痴情。“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

女主人公的形象:诗章中——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下,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又要受到统治者的思想禁锢。男子婚娶尚且要经过家长包办,媒妁之言等,何况是女子呢。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

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女主人公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具有反抗思想禁锢、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五、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

(1)“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2)“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3)“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

“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附板书设计:

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

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语言——押韵、双关、重章叠句妙言

《采薇》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理解思想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长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

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三、问题探究: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乡思情结的内涵(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四、诗歌结构(层次)

(一)1-3章为第一层次,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二)4-5章为第二层次,对战争的直接描写。

第二层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采薇》

2.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乡愁”的理解和体会,题目自拟。题材、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教学设计:《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3.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静女》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导入新课: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主要为尹吉甫(周宣王时期内史,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所采集。后为孔

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题材)《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邶风、鄘风、卫风、齐风、魏风、桧风、陈风、唐风、郑风、豳风、曹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的部分地区),秦风(陕西中部和甘肃省东南部),王风(河南洛阳和孟津一带),周南、召南(陕西省南部及汉水流域)

(2)“雅”分大雅与小雅,共一百零五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四十首,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或者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三.课文解读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chí)蹰(chú)姝(shū)俟(sì)彤(tóng)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yue)怿(yì)娈(luán)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

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4.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爱”通“薆”:隐藏“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匪”通“非”:不是“见”通“现”:出现“归”通“馈”:馈赠

(2)边翻译全诗,边初步整体了解诗歌的内容。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表现了女子怎么样的形象特点?(娴静美丽、矜持、调皮„)女子为何隐藏起来?男主人公有何反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女通汝,一语双关。(指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美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课后第一题回答问题。(借物抒怀,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探讨:男子对女子所送的礼物有何评价?男子心目中的彤管和茅草哪个比较重要?(按照常理来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三、归纳主题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四、人物形象分析

男主人公的形象:憨厚、痴情。“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

女主人公的形象:诗章中——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下,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又要受到统治者的思想禁锢。男子婚娶尚且要经过家长包办,媒妁之言等,何况是女子呢。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

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女主人公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具有反抗思想禁锢、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五、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

(1)“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2)“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3)“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

“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附板书设计:

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

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语言——押韵、双关、重章叠句妙言

《采薇》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理解思想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长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

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三、问题探究: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乡思情结的内涵(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四、诗歌结构(层次)

(一)1-3章为第一层次,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二)4-5章为第二层次,对战争的直接描写。

第二层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采薇》

2.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乡愁”的理解和体会,题目自拟。题材、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相关文章

  • 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 1.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查看


  • 诗经二首教案
  • 诗经二首教案 上传: 庄琴英 更新时间:2012-5-8 8:54:06 静女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q ...查看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精华版
  • .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查看


  • 古代诗歌名句分类识记
  • 古代诗歌名句分类识记 一.古诗中的天地山水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 谢灵运<初去郡 ...查看


  • 公务员考试--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精华版(下)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精华版(下) 七. 乡思离情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采薇> 2.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 古诗 ...查看


  •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当堂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讨论理解古代人民朴实清新的 ...查看


  • [诗经]二首 教学反思
  • <诗经>二首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朗读教学为主,通过多次的朗读,学生体会了诗中的画面美,揣摩透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了解了<诗经>诗歌的复沓手法.不足之处是淡化了字词含义的理解,这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原因是在备 ...查看


  • 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国最美古诗词100名句
  • 中国最美古诗词是由凤凰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本书,书上记录了从<诗经>时代到清末历代优秀诗人的杰出作品,此书自称为中国古代最美,最缠绵的诗词都收录其中了, 其中有著名的曹操的诗观沧海,以及大家熟悉的魏国文人曹植的七步诗,李白的 ...查看


  • 表达相思的诗句,相思的诗句大全
  • 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