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女子化妆品的自然理念民俗学

天然去雕饰

——析古代女子化妆品的自然理念及原因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文学分院091班

徐菘霙 09016141

摘要:化妆品,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传承至今。而中国古代女子化妆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秉承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和自然美学。本文就从中国古代的大量古典文学和专著入手,推理分析化妆品所体现的自然法则包括取材的纯天然和创意的自然,同时从丰富的物质基础,中医药的转化手段以及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精神核心分析这种自然理念的成因。

关键词:古代化妆品;自然观念;中药的转化;天人合一

化妆民俗属于服饰民俗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民俗一样有着集体性和传承性。化妆,作为美容方法的一种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早期的人类已经学会用植物颜料来美化自己的身体,而其中一部分也发展成为后来的文身。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较之男子,女子似乎更注重自身的形象装扮。当今女性对美的追求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我们的生活被形形色色的美容产品“熏陶”着 。相比于现在化妆品中种类繁多的化工添加剂,古人原生态,纯天然的化妆品则另有一番魅力。

一、 化妆品中的自然法则

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显学篇》,而在《韩非子》中也提到“毛馈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篱则倍其初”①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化妆品的用法已经很讲究。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而且不同的部位都有特定的化妆品。

(一) 取材的纯天然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古代的化妆品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碾磨等步骤而制成。

1、 香粉

上粉是面部化妆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古时女子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化妆品。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可见古时的粉是白色的,而且其目的也是为皮肤增白。而在《说文•米部》中对粉的解释是“粉,傅面者也。”同时,在《说文•米部》中,大部分的字与食物有关外,还有部分便与化妆有关,除了粉外,还有粔,糆等。粔,膏状的物体。而糆,从米从面,面便是指脸部。由此可见,古时候的人们所用的粉就是从米研磨而来的米粉。可见,古时候的人们在①王星光 李华峰.中国古代妇女面妆美容概略[C] .华北水利水电学报,2007,04.

生产生活中发现米粉有附着增白的作用,就把它用作化妆品的一种,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后来,单纯的米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在粉中加入天然的香料,增加它的香味,也就是香粉的由来。《毛诗疏》中说:“兰,香草也。汉宫中种之可著粉中。”而《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香粉的记载“唯多著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芳馥。”兰草和丁香都是香草,古人很早就知道将自然的带有香味的植物用于化妆品中来满足人们更高的审美需求。

2、 黛眉

眉妆是仅次于面妆的第二道工序。古人用来形容女子眉妆,最常见的就是黛眉的说法。《太平御览》中记载:“染青石谓之点黛。”据说黛石来自于西域,将一种石黛的颜料放在黛砚中,碾磨成粉,然后再加水调和,画于眉上。黛,便是一种源于矿物质的青黑色的染料。而在《释名•释首饰》中又记载:“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由此可见,黛不仅是一种染料还是画眉的方式,即先修眉再画眉,古代有的女子先天眉形不好,就先拔掉一部分,再画上,而这种画眉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与今天的画眉方法并无二致。

3、 朱唇

朱唇,是古代女子唇妆最典型的描述。韦庄的词《江城子》中有一句:“朱唇动,先觉口脂香。”①这一句概括了古代唇部化妆品的特色:第一,颜色是红色,第二,是一种脂类物质,第三,有香气。可见古时候的口红应该是朱砂一类红色的颜料与动物油脂混合后的膏状物体,并掺入了香料。

4、 胭脂

胭脂是古时女子必备的另一化妆品,传说胭脂最早是从西域传入,但是其制作方法依然取自纯天然。胭脂最早是取自于一种叫红蓝花的植物②,经过碾磨,熬煮,等多种方法制成。除了红蓝花以外,还有别的花卉果实也可称为胭脂的原料。《齐名要术》中记载:“(落葵)子实为浆果,暗紫色,可作胭脂,有名胭脂菜。”而《天工开物》中也提到了另一种可作胭脂的材料——石榴花。“(燕脂)古制法以紫矿染锦者为上,红花汁及山石榴花次之。”

无论是何种材料,可以看出均是出自于大自然本身。

5、 丹蔻

青葱玉手,十指丹蔻。这是对古代女子双手最美的表述。丹蔻就是古代的指甲油,丹既是红色的,蔻是肉蔻。古代女子染指甲也是利用了天然植物中所含有的色素。明朝的瞿祐《剪灯新话》中有诗云:“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可见,凤仙花就是古时候女子用来染指甲的来源之一。而且这种染指甲的方式即使在现在依然被很多老年人使用,将花叶捣烂后用树叶包起来敷在指甲上,大约两三天后取下,指甲就会染上橘红色,对比于现在指甲油一股刺鼻的味道,古时的美甲方①

②宋丙玲.中国古代妇女的唇妆[J] .文史杂志,2005,03,32-36.. 《中国化妆品》杂志

式就自然清新得多了。

(二) 创意源于自然

如同现今的时尚流行一样,古时的化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创新。古时女子在基本的妆容外,还会在额间脸上画上一些小花纹作为装饰,称为花钿。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而不同的妆容也会搭配不同的发饰如灵蛇髻,逐月髻等,从各色命名中可以看出基本取自于自然界的景物,可见古人的创意起源于自然,善于借鉴自然万物来获取灵感,化妆品亦如是。

二、 自然观念的源头

与西方的化妆品不同,西方的化妆品大多是从化工产品中提取,这从化妆品这个称谓中也能看出。化妆品这个名词也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从它构词含义可以得出它是以化工原料为基础用来妆扮的产品。近现代的化妆品起源于日本,原来就是和石油工业同属于一个产业。化妆品的物质也是利用工业原料提取而制成。欧洲也是如此,欧洲最早的粉就是铅粉,在古代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被称为胡粉,在中国有“洗尽铅华”的说法,可见铅粉作为化妆品曾经盛极一时,但是后来人们很快发现,这种粉用久了脸会变黑,而且有毒性,所以渐渐地中国古人在化妆品上用铅粉越来越少。中国古人在化妆品上所体现的这种自然观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地大物博——物质基础

中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自称,确实不假。

首先,中国疆域面积大,各种气候自然地貌都有,物产较古时的其他国家更为丰富。的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自然来服务自己。这点从中国另一大民俗——饮食中可以对比得出。无论是动植物还是菌类,只要是味道鲜美的都能上得了中国人的餐桌。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也说明古人对大自然所存在的食物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其次,频繁的对外交流也增加了物质的丰富程度。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高句丽使,遣唐使,郑和下西洋,每一次文化交流都带来更为丰富的物资,尤其是丝绸之路,大量的奇异的花草从西域传入,尤其是香料。

如此多的物产,使得古人在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而一旦有什么需要时,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从自然界获取。

(二) 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转化手段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奇葩,也是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的馈赠的应用所达到的极致的一种表现。

而中医药与古代化妆品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也算是国产化妆品的一大特色。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里,便出现了植物化妆品,已经提出多种草本植物对皮肤有益如白芷可以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白芷就是是中国传统的植物化妆品主原料之一,以白芷为原料制成的面脂,便是当时女性使用的植物化妆品,受到医生推荐。植物化妆品在唐代已十分流行,为上层女性偏爱,在众多医药典籍中已经出现许多记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录的植物美容方就多达80余条,如当归四逆汤,八白散等等。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与化妆品的结合,使为中国古时化妆品的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药与妆的结合也体现了古人的自然观念:化妆是外在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调养。

(三) 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精神核心

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古已有之,从各家学说中都能得到印证。孔子就曾经提出“知天命”“畏天命”的说法。庄子也提出了顺乎自然人生应当始于“天地与我并生”终于“万物与我为一”,崇尚顺应自然的精神。

这种自然观念也存在于古代的化妆风俗之中。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这首诗极为生动且细致地描绘了唐诗妇女的化妆一度疯狂,脸上不上粉,把嘴唇涂上乌膏,使嘴唇颜色像泥巴一样。最后的状况是“妍媸黑白失本态”。当然这种化妆方式只是流行了一时就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髻堆面赭非华风”。那些至今仍然保留下来的化妆品依然是红色的胭脂,黑色的黛石,因为亚洲人天生嘴唇就是红色的,眉毛是黑色的,健康的肤质就是白里透红的,化妆的目的是使自然本色得到彰显而不是改变它。

从古人的化妆以及审美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作为精神核心的自然法则那就是:最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结语

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又敬畏自然。这种朴素的自然观念给予了中国古时化妆品独特的生命力,成为中国服饰民俗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3]阮彩霞.中国古代女子面部化妆探析[C]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6.

[4]刘卫群.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C] .

天然去雕饰

——析古代女子化妆品的自然理念及原因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文学分院091班

徐菘霙 09016141

摘要:化妆品,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传承至今。而中国古代女子化妆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秉承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和自然美学。本文就从中国古代的大量古典文学和专著入手,推理分析化妆品所体现的自然法则包括取材的纯天然和创意的自然,同时从丰富的物质基础,中医药的转化手段以及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精神核心分析这种自然理念的成因。

关键词:古代化妆品;自然观念;中药的转化;天人合一

化妆民俗属于服饰民俗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民俗一样有着集体性和传承性。化妆,作为美容方法的一种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早期的人类已经学会用植物颜料来美化自己的身体,而其中一部分也发展成为后来的文身。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较之男子,女子似乎更注重自身的形象装扮。当今女性对美的追求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我们的生活被形形色色的美容产品“熏陶”着 。相比于现在化妆品中种类繁多的化工添加剂,古人原生态,纯天然的化妆品则另有一番魅力。

一、 化妆品中的自然法则

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显学篇》,而在《韩非子》中也提到“毛馈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篱则倍其初”①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化妆品的用法已经很讲究。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而且不同的部位都有特定的化妆品。

(一) 取材的纯天然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古代的化妆品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碾磨等步骤而制成。

1、 香粉

上粉是面部化妆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古时女子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化妆品。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可见古时的粉是白色的,而且其目的也是为皮肤增白。而在《说文•米部》中对粉的解释是“粉,傅面者也。”同时,在《说文•米部》中,大部分的字与食物有关外,还有部分便与化妆有关,除了粉外,还有粔,糆等。粔,膏状的物体。而糆,从米从面,面便是指脸部。由此可见,古时候的人们所用的粉就是从米研磨而来的米粉。可见,古时候的人们在①王星光 李华峰.中国古代妇女面妆美容概略[C] .华北水利水电学报,2007,04.

生产生活中发现米粉有附着增白的作用,就把它用作化妆品的一种,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后来,单纯的米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在粉中加入天然的香料,增加它的香味,也就是香粉的由来。《毛诗疏》中说:“兰,香草也。汉宫中种之可著粉中。”而《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香粉的记载“唯多著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芳馥。”兰草和丁香都是香草,古人很早就知道将自然的带有香味的植物用于化妆品中来满足人们更高的审美需求。

2、 黛眉

眉妆是仅次于面妆的第二道工序。古人用来形容女子眉妆,最常见的就是黛眉的说法。《太平御览》中记载:“染青石谓之点黛。”据说黛石来自于西域,将一种石黛的颜料放在黛砚中,碾磨成粉,然后再加水调和,画于眉上。黛,便是一种源于矿物质的青黑色的染料。而在《释名•释首饰》中又记载:“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由此可见,黛不仅是一种染料还是画眉的方式,即先修眉再画眉,古代有的女子先天眉形不好,就先拔掉一部分,再画上,而这种画眉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与今天的画眉方法并无二致。

3、 朱唇

朱唇,是古代女子唇妆最典型的描述。韦庄的词《江城子》中有一句:“朱唇动,先觉口脂香。”①这一句概括了古代唇部化妆品的特色:第一,颜色是红色,第二,是一种脂类物质,第三,有香气。可见古时候的口红应该是朱砂一类红色的颜料与动物油脂混合后的膏状物体,并掺入了香料。

4、 胭脂

胭脂是古时女子必备的另一化妆品,传说胭脂最早是从西域传入,但是其制作方法依然取自纯天然。胭脂最早是取自于一种叫红蓝花的植物②,经过碾磨,熬煮,等多种方法制成。除了红蓝花以外,还有别的花卉果实也可称为胭脂的原料。《齐名要术》中记载:“(落葵)子实为浆果,暗紫色,可作胭脂,有名胭脂菜。”而《天工开物》中也提到了另一种可作胭脂的材料——石榴花。“(燕脂)古制法以紫矿染锦者为上,红花汁及山石榴花次之。”

无论是何种材料,可以看出均是出自于大自然本身。

5、 丹蔻

青葱玉手,十指丹蔻。这是对古代女子双手最美的表述。丹蔻就是古代的指甲油,丹既是红色的,蔻是肉蔻。古代女子染指甲也是利用了天然植物中所含有的色素。明朝的瞿祐《剪灯新话》中有诗云:“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可见,凤仙花就是古时候女子用来染指甲的来源之一。而且这种染指甲的方式即使在现在依然被很多老年人使用,将花叶捣烂后用树叶包起来敷在指甲上,大约两三天后取下,指甲就会染上橘红色,对比于现在指甲油一股刺鼻的味道,古时的美甲方①

②宋丙玲.中国古代妇女的唇妆[J] .文史杂志,2005,03,32-36.. 《中国化妆品》杂志

式就自然清新得多了。

(二) 创意源于自然

如同现今的时尚流行一样,古时的化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创新。古时女子在基本的妆容外,还会在额间脸上画上一些小花纹作为装饰,称为花钿。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而不同的妆容也会搭配不同的发饰如灵蛇髻,逐月髻等,从各色命名中可以看出基本取自于自然界的景物,可见古人的创意起源于自然,善于借鉴自然万物来获取灵感,化妆品亦如是。

二、 自然观念的源头

与西方的化妆品不同,西方的化妆品大多是从化工产品中提取,这从化妆品这个称谓中也能看出。化妆品这个名词也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从它构词含义可以得出它是以化工原料为基础用来妆扮的产品。近现代的化妆品起源于日本,原来就是和石油工业同属于一个产业。化妆品的物质也是利用工业原料提取而制成。欧洲也是如此,欧洲最早的粉就是铅粉,在古代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被称为胡粉,在中国有“洗尽铅华”的说法,可见铅粉作为化妆品曾经盛极一时,但是后来人们很快发现,这种粉用久了脸会变黑,而且有毒性,所以渐渐地中国古人在化妆品上用铅粉越来越少。中国古人在化妆品上所体现的这种自然观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地大物博——物质基础

中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自称,确实不假。

首先,中国疆域面积大,各种气候自然地貌都有,物产较古时的其他国家更为丰富。的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自然来服务自己。这点从中国另一大民俗——饮食中可以对比得出。无论是动植物还是菌类,只要是味道鲜美的都能上得了中国人的餐桌。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也说明古人对大自然所存在的食物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其次,频繁的对外交流也增加了物质的丰富程度。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高句丽使,遣唐使,郑和下西洋,每一次文化交流都带来更为丰富的物资,尤其是丝绸之路,大量的奇异的花草从西域传入,尤其是香料。

如此多的物产,使得古人在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而一旦有什么需要时,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从自然界获取。

(二) 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转化手段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奇葩,也是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的馈赠的应用所达到的极致的一种表现。

而中医药与古代化妆品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也算是国产化妆品的一大特色。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里,便出现了植物化妆品,已经提出多种草本植物对皮肤有益如白芷可以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白芷就是是中国传统的植物化妆品主原料之一,以白芷为原料制成的面脂,便是当时女性使用的植物化妆品,受到医生推荐。植物化妆品在唐代已十分流行,为上层女性偏爱,在众多医药典籍中已经出现许多记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录的植物美容方就多达80余条,如当归四逆汤,八白散等等。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与化妆品的结合,使为中国古时化妆品的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药与妆的结合也体现了古人的自然观念:化妆是外在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调养。

(三) 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精神核心

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古已有之,从各家学说中都能得到印证。孔子就曾经提出“知天命”“畏天命”的说法。庄子也提出了顺乎自然人生应当始于“天地与我并生”终于“万物与我为一”,崇尚顺应自然的精神。

这种自然观念也存在于古代的化妆风俗之中。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这首诗极为生动且细致地描绘了唐诗妇女的化妆一度疯狂,脸上不上粉,把嘴唇涂上乌膏,使嘴唇颜色像泥巴一样。最后的状况是“妍媸黑白失本态”。当然这种化妆方式只是流行了一时就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髻堆面赭非华风”。那些至今仍然保留下来的化妆品依然是红色的胭脂,黑色的黛石,因为亚洲人天生嘴唇就是红色的,眉毛是黑色的,健康的肤质就是白里透红的,化妆的目的是使自然本色得到彰显而不是改变它。

从古人的化妆以及审美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作为精神核心的自然法则那就是:最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结语

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又敬畏自然。这种朴素的自然观念给予了中国古时化妆品独特的生命力,成为中国服饰民俗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3]阮彩霞.中国古代女子面部化妆探析[C]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6.

[4]刘卫群.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C] .


相关文章

  • 浅析人物造型在越剧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 摘要:越剧能够在演绎人物心理活动以及展现真实历史故事上取得十分辉煌的成就,也只有准确把握了越剧演出中的各个人物造型,才能使越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越剧表演中人物的服装效果.化妆效果以及舞台设计效果都会对整个戏曲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认清人物 ...查看


  • 浅析[边城]的人物形象
  • 浅析<边城>的人物形象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研究人性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人物不多,但这些人物都体现了由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天然人性美和社会层面中人性善的一面.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有很多可爱的.充满着灵性的生命,充满着如 ...查看


  • 旅游管理 读书笔记
  • 民俗旅游一二事儿 --<民俗旅游学> 旅游业在当今世界蓬勃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深层次的旅游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民俗旅游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使我国 ...查看


  •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摘要]:在<诗经>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动植物是上古先民们的习俗.爱情婚姻生活的象征.本文对动植物意象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探究,认为古人动物的崇拜对动植物 ...查看


  • 有意味的云--浅析王维诗中的云意象
  • 有意味的 姚钰 ''-一.,, 石 --浅析王维诗中的云意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00) 一定关系的.云似乎是最虚实难测的东西.它形态万千.变化无常,恰喻多样不定的世事:它又如此的瞬间变幻,成团的实体一下子就变成雨水消失无踪,因 ...查看


  • 婚姻法论文题目
  • 统婚姻制度区域 1.浅析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2.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弊端与法律对策 3.论婚姻的成立 4.<婚姻登记条例>利与弊 5.中国妇女保护的立法不足 6.浅析抚养制度的完善 7.试论探望权的实现 8. ...查看


  • 唐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 唐代之前的女性形象,以谦卑恭顺.纤细清秀的面貌出现.至唐代,女性审美发生了变化.曲眉丰颊.丰颐厚体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近日,由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和镇江博物馆等五家博物馆推出的<丰腴之美--唐代仕女生活展 ...查看


  • M1[中国历史谜案]课程简介
  • 简介 M1<中国历史谜案>课程简介 ................................................................................................ ...查看


  • 浅析剪纸艺术形式中的吉祥寓意
  • 浅析剪纸艺术形式中的吉祥寓意 [摘 要]剪纸艺术产生于民间,它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是剪纸艺人对生活的反映和升华,是审美和实用相结合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它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深刻的吉祥寓意和民俗理念,从而使得剪纸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