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010-82951332,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是国内第一条而且是唯一一条全国性危机干预热线,为全国任何地方的来电者提供免费心理援助。热线面向公众,每天24小时由获得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危机干预热线接线员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人员接听。热线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化的电脑录音、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
热线的前身是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成立于2002年底,服务的重点人群是有抑郁、自杀倾向和遭遇其他心理危机的个体。2004年12月美国自杀学协会评估委员会首席主考官Joan Wright和委员Toni Paul以及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主任Brian Mishara来到中心,对热线进行评估,指出中心的心理危机热线各项工作均符合国际标准,并且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国际水平,特别是热线培训和督导工作。
在2002年12月至2012年8月,共接听电话17万人次,成功地降低了7千余例高危来电者的自杀风险。2010年6月18日被北京市卫生局确认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为有心理危机来电者提供心理支持、为高危来电者降低自杀风险、提供精神心理卫生相关知识、鼓励有心理问题的来电者寻求专业治疗、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转介服务。
热线主要定位在处理心理危机,尤其是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来电。每一次通话的五个目标是:1)提供情感支持以及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2)评估自杀危险并对高危来电进行干预;
3)筛查明显的精神障碍(例如抑郁或精神病);4)帮助来电者考虑如何选择和应对他/她的问题; 5) 提供适当的转介信息。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面谈咨询的北京来电者会被转介至门诊咨询服务。热线由精神科护士、社工及其他接受了规范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培训的专业 人员来接听。所有的通话将被录音而且来电者的信息被保存于一个精密复杂的电脑系统以便来电者第二次或第三次致电时系统可以立即调出先前的咨询资料。通话将 被录音在来电者接通电话后会立即被告知,并且有严格程序和制度以保证他们所提供信息的保密性。
热 线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是一个很个体化的咨询过程。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巧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的应用到接线中是很关键的 过程。当来电者处于高危机时,咨询员面临的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因此,要求咨询员具备很高的敏感性、很强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应变和变通的能力。为此,对热 线咨询人员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想成为热线咨询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医学背景、心理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或取得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者。需要经过8周热线系统、咨询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上岗资格。
心 理援助热线的咨询员对来电者直接或间接流露出的自杀危险信息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评估来电者的自杀风险,根据自杀危险程度进行危机干预。然而,研究发现 很多热线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像热线服务要求的那样主动、全面系统评估来电者的自杀危险,并与来电者探讨自杀问题。原因可能与热线缺乏相对规范的咨询操作系 统及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有关。如没有设置电话录音系统,没有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在热线干预中必须完成的基本项目等,这样就为危机干预热线工作的随意性提供了 机会,不利于热线服务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也不利于热线服务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来电者接受到相近的高水平服务。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于2003年5月建立了电脑咨询操作系统,并于2004年8月、2008年底及2011年1月进行了三次更新。更新后的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对来电者自杀危险评估、热线干预效果及热线咨询员服务质量评估的监测等项目。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有8个功能模。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展系统热线心理咨询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源。
对 于自杀高危来电,仅仅通过一次电话干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无法得知干预后的后期实际效果。为此热线建立了高危来电随访制度,并在系统中设置了高危来电 随访模块。一方面可以部分解决此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来电者的自杀风险,并视来电者随访时的安全状况给与必要的后续干预。如果一个来电者被 热线咨询员评估为高危来电,并在系统自杀危险评估结果一栏标明为高危来电,热线系统会自动弹出高危来电处理原则和方法提示框,以指导咨询员接听高危来电。 同时,电脑会在高危随访预约处显示为红色,提醒咨询员要做高危随访预约。在结束通话前咨询员会与来电者约定随访日期和具体时间,并留下来电者方便的联系方 式。高危随访共安排三次:24小时、一周和一月随访。
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标准可以确保服务质量、服务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有助于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培训工作,并对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003年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督导委员会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外的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热线特点制订了热线咨询员接线质量评估标准。热线每个月随机抽取每位咨询员的两个咨 询录音,热线督导应用此标准对咨询员的接线质量进行评估。标准共分三部分:咨询过程、咨询态度及交流技巧。咨询过程包含10个条目,咨询态度包含5个条目,交流技巧包含7个条目,共22个条目,按1---5等级评分( 1=不合格,2=合格下线,3=合格,4=好,5=优秀 ) ,每个条目的每个等级都有具体评定标准。此标准不仅是评估咨询员接线质量的依据,同时为热线咨询员提高接线质量提供参考,并对热线培训和督导工作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指导手册。
另外,为保证向来电者提供高质量的热线咨询服务,热线每季度还安排时间了解来电者对咨询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随访。通话时间≥10分钟的来电者为质量评估随访对象。在征得来电者的同意后,在咨询结束前与来电者约定7天后的随访日期及时间段,并填写在记录单的预约栏内。每次电话随访的时间为5~10分钟。每季度规定至少完成随访120例。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随访评估问卷是在参阅相关文献、热线既往临床经验和研究基础上而制定。该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以下4个方面:(1)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条目,为1-5等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服务质量越好。(2)评估热线干预方法对来电者的积极影响存在与否。(3)热线干预效果评估。(4)其他,包括了解来电者未去转介机构寻求帮助的原因及其认为热线对他提供的哪些干预方法有效等内容。
心理援助热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质量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支持团队,因此,建立督导机制很重要。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督导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并建立了层级督导制度,专家组由资深的精神卫生及心理专家组成,为9名 热线督导级咨询员进行定期督导,督导级咨询员在完成接线任务的同时按要求为咨询员提供督导。督导形式分为:线上即时督导,线下个体督导及小组督导,团体案 例督导。热线还定期安排专家组成员为全体热线咨询员进行团体案例督导。尤其是培训后上线的初始阶段加大督导的力度和频率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为新的咨询员 提供支持,又能增加他们刚刚接线的信心;同时能有效的监控和确保热线的服务质量。及时、有效的督导还可预防咨询员过早的出现职业枯竭现象。
由 于心理援助热线的特殊工作性质,咨询员会出现心理枯竭现象,为咨询员安排专业的培训和持续的情绪舒缓及心理支持是防止咨询员出现心理枯竭的关键措施。北京 市心理援助热线隔周组织咨询员开展小组心理支持活动,目的是为咨询员营造一个和谐、互助、有凝聚力的团队,为咨询员提供倾诉,宣泄,彼此分享情感、处理负 性情绪,相互支持、理解,提供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咨询员有了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保持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 态才能为来电者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心理援助服务。
虽然心理援助热线是一种基础资源,但无疑是一项相对专业的心理援助资源,并具备方便、快捷、隐蔽的特点。心理援助热线是全社会保障网络中新的组成部分,给人们的人生旅程增加了一个好用的备胎,能在必要的时候救急。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工作。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010-82951332,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是国内第一条而且是唯一一条全国性危机干预热线,为全国任何地方的来电者提供免费心理援助。热线面向公众,每天24小时由获得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危机干预热线接线员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人员接听。热线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化的电脑录音、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
热线的前身是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成立于2002年底,服务的重点人群是有抑郁、自杀倾向和遭遇其他心理危机的个体。2004年12月美国自杀学协会评估委员会首席主考官Joan Wright和委员Toni Paul以及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主任Brian Mishara来到中心,对热线进行评估,指出中心的心理危机热线各项工作均符合国际标准,并且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国际水平,特别是热线培训和督导工作。
在2002年12月至2012年8月,共接听电话17万人次,成功地降低了7千余例高危来电者的自杀风险。2010年6月18日被北京市卫生局确认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为有心理危机来电者提供心理支持、为高危来电者降低自杀风险、提供精神心理卫生相关知识、鼓励有心理问题的来电者寻求专业治疗、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转介服务。
热线主要定位在处理心理危机,尤其是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来电。每一次通话的五个目标是:1)提供情感支持以及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2)评估自杀危险并对高危来电进行干预;
3)筛查明显的精神障碍(例如抑郁或精神病);4)帮助来电者考虑如何选择和应对他/她的问题; 5) 提供适当的转介信息。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面谈咨询的北京来电者会被转介至门诊咨询服务。热线由精神科护士、社工及其他接受了规范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培训的专业 人员来接听。所有的通话将被录音而且来电者的信息被保存于一个精密复杂的电脑系统以便来电者第二次或第三次致电时系统可以立即调出先前的咨询资料。通话将 被录音在来电者接通电话后会立即被告知,并且有严格程序和制度以保证他们所提供信息的保密性。
热 线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是一个很个体化的咨询过程。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巧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的应用到接线中是很关键的 过程。当来电者处于高危机时,咨询员面临的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因此,要求咨询员具备很高的敏感性、很强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应变和变通的能力。为此,对热 线咨询人员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想成为热线咨询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医学背景、心理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或取得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者。需要经过8周热线系统、咨询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上岗资格。
心 理援助热线的咨询员对来电者直接或间接流露出的自杀危险信息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评估来电者的自杀风险,根据自杀危险程度进行危机干预。然而,研究发现 很多热线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像热线服务要求的那样主动、全面系统评估来电者的自杀危险,并与来电者探讨自杀问题。原因可能与热线缺乏相对规范的咨询操作系 统及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有关。如没有设置电话录音系统,没有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在热线干预中必须完成的基本项目等,这样就为危机干预热线工作的随意性提供了 机会,不利于热线服务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也不利于热线服务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来电者接受到相近的高水平服务。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于2003年5月建立了电脑咨询操作系统,并于2004年8月、2008年底及2011年1月进行了三次更新。更新后的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对来电者自杀危险评估、热线干预效果及热线咨询员服务质量评估的监测等项目。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有8个功能模。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展系统热线心理咨询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源。
对 于自杀高危来电,仅仅通过一次电话干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无法得知干预后的后期实际效果。为此热线建立了高危来电随访制度,并在系统中设置了高危来电 随访模块。一方面可以部分解决此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来电者的自杀风险,并视来电者随访时的安全状况给与必要的后续干预。如果一个来电者被 热线咨询员评估为高危来电,并在系统自杀危险评估结果一栏标明为高危来电,热线系统会自动弹出高危来电处理原则和方法提示框,以指导咨询员接听高危来电。 同时,电脑会在高危随访预约处显示为红色,提醒咨询员要做高危随访预约。在结束通话前咨询员会与来电者约定随访日期和具体时间,并留下来电者方便的联系方 式。高危随访共安排三次:24小时、一周和一月随访。
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标准可以确保服务质量、服务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有助于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培训工作,并对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003年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督导委员会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外的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热线特点制订了热线咨询员接线质量评估标准。热线每个月随机抽取每位咨询员的两个咨 询录音,热线督导应用此标准对咨询员的接线质量进行评估。标准共分三部分:咨询过程、咨询态度及交流技巧。咨询过程包含10个条目,咨询态度包含5个条目,交流技巧包含7个条目,共22个条目,按1---5等级评分( 1=不合格,2=合格下线,3=合格,4=好,5=优秀 ) ,每个条目的每个等级都有具体评定标准。此标准不仅是评估咨询员接线质量的依据,同时为热线咨询员提高接线质量提供参考,并对热线培训和督导工作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指导手册。
另外,为保证向来电者提供高质量的热线咨询服务,热线每季度还安排时间了解来电者对咨询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随访。通话时间≥10分钟的来电者为质量评估随访对象。在征得来电者的同意后,在咨询结束前与来电者约定7天后的随访日期及时间段,并填写在记录单的预约栏内。每次电话随访的时间为5~10分钟。每季度规定至少完成随访120例。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随访评估问卷是在参阅相关文献、热线既往临床经验和研究基础上而制定。该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以下4个方面:(1)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条目,为1-5等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服务质量越好。(2)评估热线干预方法对来电者的积极影响存在与否。(3)热线干预效果评估。(4)其他,包括了解来电者未去转介机构寻求帮助的原因及其认为热线对他提供的哪些干预方法有效等内容。
心理援助热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质量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支持团队,因此,建立督导机制很重要。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督导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并建立了层级督导制度,专家组由资深的精神卫生及心理专家组成,为9名 热线督导级咨询员进行定期督导,督导级咨询员在完成接线任务的同时按要求为咨询员提供督导。督导形式分为:线上即时督导,线下个体督导及小组督导,团体案 例督导。热线还定期安排专家组成员为全体热线咨询员进行团体案例督导。尤其是培训后上线的初始阶段加大督导的力度和频率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为新的咨询员 提供支持,又能增加他们刚刚接线的信心;同时能有效的监控和确保热线的服务质量。及时、有效的督导还可预防咨询员过早的出现职业枯竭现象。
由 于心理援助热线的特殊工作性质,咨询员会出现心理枯竭现象,为咨询员安排专业的培训和持续的情绪舒缓及心理支持是防止咨询员出现心理枯竭的关键措施。北京 市心理援助热线隔周组织咨询员开展小组心理支持活动,目的是为咨询员营造一个和谐、互助、有凝聚力的团队,为咨询员提供倾诉,宣泄,彼此分享情感、处理负 性情绪,相互支持、理解,提供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咨询员有了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保持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 态才能为来电者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心理援助服务。
虽然心理援助热线是一种基础资源,但无疑是一项相对专业的心理援助资源,并具备方便、快捷、隐蔽的特点。心理援助热线是全社会保障网络中新的组成部分,给人们的人生旅程增加了一个好用的备胎,能在必要的时候救急。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