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六上[万马奔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六年级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2、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3、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风格的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始阶段:(感受)

1、游戏导入

(1)猜猜看,什么变了?(请出三位同学表演不同的速度、力度、音的高低)

(2)听听想想:像什么?(教师或者用双响筒、串铃发出不同的声响,想像声音像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变化的因素,并能从不同的体验去发现。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通过你的观察,能发现许多变化。因为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不同的感受,展开想像,一起来欣赏一首民族乐曲。

2、板书课题:民族乐曲

二、展开阶段:(鉴赏)

1、初听乐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感受)

设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你用什么方式记录的?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种场面?比如说:旋律速度非常快、急促。节奏紧凑、音乐中模拟了马蹄声、马铃声、马嘶鸣声„„)

小结: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2、复听乐曲。(PPT)(认识马头琴,听辨其浑厚、悠扬的音色。并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

设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声音有哪个民族的特色? (是哪种类型的乐器?——吹管、拉弦、打击、弹拨?有哪个民族的特点?声音听起来有什么特色?(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

小结:这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它是草原人民心中的神器。因他琴杆上雕饰有马头,因此而得名——马头琴。也是世界上唯一雕有动物的乐器。它的音色浑厚、苍凉、刚劲、悠扬、表现力丰富。

3、给乐曲取名,简介作者和作品创作故事。

——这是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并用马头琴演奏的一首《万马奔腾》。作者在一次赛马比赛场上,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他它的主人飞驰向前。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向终点跑去„„他从马身上感受到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他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创作了这首乐曲。

4、再听乐曲。PPT(认识旋律图谱,对照欣赏)

设问:A、请看这幅图,你能看懂吗?(议论)

——这是旋律图谱,根据音乐的起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画出的一种图形。B、对照图谱欣赏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5、实践与活动:以四人小组,根据乐曲和自己的理解创编伴奏(用身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但要编配的和谐、有表现力。如哪些像马蹄声、马铃声„„)

(1)小组展示。

(2)随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全体)

三、结束阶段:(演感受)

师: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这不仅有万马奔腾,更有奶茶飘香;这里有诗人、歌手、有小舞蹈家、你是哪一位?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生:„„

我是一位记者,我想第一时间采访大家。

(1)这首乐曲为什么要叫《万马奔腾》,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

(2)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

(3)那幅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听着音乐画一幅吗?

(4)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为什么叫马头琴?

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首著名马头琴乐曲,请同学下去之后继续收集马头琴曲。收集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知识。与大家共享!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记感受——谈感受——演感受,力图将“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体现在各个环节,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1、初始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依据《音乐课标》中的体验为核心,以兴趣为动机,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设计了游戏导入:“猜猜什么变了?”、“听听声音像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他们的演、辨、想、猜等实践体验中,达到了“导”的目的。

2、展开阶段:聆听是很易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时。我没有单纯地“听”,而是运用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仿佛看到了什么?”“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具有哪个民族特色?”去思考,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和记录印象。使学生听中有想、听中有画,听中去品、听中去创。学生们学得自然、轻松、投入,达到聆听的目的。

3、学生在记录感受的方式单一,只停留在语言的表述上,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他表现因素,使得此环节没有达到一个高度。若此时趋势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文化,如:图画、美术、舞蹈、诗文等方式表现感受,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将会更加活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六年级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2、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3、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风格的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始阶段:(感受)

1、游戏导入

(1)猜猜看,什么变了?(请出三位同学表演不同的速度、力度、音的高低)

(2)听听想想:像什么?(教师或者用双响筒、串铃发出不同的声响,想像声音像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变化的因素,并能从不同的体验去发现。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通过你的观察,能发现许多变化。因为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不同的感受,展开想像,一起来欣赏一首民族乐曲。

2、板书课题:民族乐曲

二、展开阶段:(鉴赏)

1、初听乐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感受)

设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你用什么方式记录的?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种场面?比如说:旋律速度非常快、急促。节奏紧凑、音乐中模拟了马蹄声、马铃声、马嘶鸣声„„)

小结: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2、复听乐曲。(PPT)(认识马头琴,听辨其浑厚、悠扬的音色。并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

设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声音有哪个民族的特色? (是哪种类型的乐器?——吹管、拉弦、打击、弹拨?有哪个民族的特点?声音听起来有什么特色?(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

小结:这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它是草原人民心中的神器。因他琴杆上雕饰有马头,因此而得名——马头琴。也是世界上唯一雕有动物的乐器。它的音色浑厚、苍凉、刚劲、悠扬、表现力丰富。

3、给乐曲取名,简介作者和作品创作故事。

——这是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并用马头琴演奏的一首《万马奔腾》。作者在一次赛马比赛场上,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他它的主人飞驰向前。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向终点跑去„„他从马身上感受到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他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创作了这首乐曲。

4、再听乐曲。PPT(认识旋律图谱,对照欣赏)

设问:A、请看这幅图,你能看懂吗?(议论)

——这是旋律图谱,根据音乐的起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画出的一种图形。B、对照图谱欣赏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5、实践与活动:以四人小组,根据乐曲和自己的理解创编伴奏(用身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但要编配的和谐、有表现力。如哪些像马蹄声、马铃声„„)

(1)小组展示。

(2)随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全体)

三、结束阶段:(演感受)

师: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这不仅有万马奔腾,更有奶茶飘香;这里有诗人、歌手、有小舞蹈家、你是哪一位?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生:„„

我是一位记者,我想第一时间采访大家。

(1)这首乐曲为什么要叫《万马奔腾》,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

(2)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

(3)那幅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听着音乐画一幅吗?

(4)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为什么叫马头琴?

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首著名马头琴乐曲,请同学下去之后继续收集马头琴曲。收集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知识。与大家共享!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记感受——谈感受——演感受,力图将“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体现在各个环节,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1、初始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依据《音乐课标》中的体验为核心,以兴趣为动机,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设计了游戏导入:“猜猜什么变了?”、“听听声音像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他们的演、辨、想、猜等实践体验中,达到了“导”的目的。

2、展开阶段:聆听是很易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时。我没有单纯地“听”,而是运用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仿佛看到了什么?”“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具有哪个民族特色?”去思考,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和记录印象。使学生听中有想、听中有画,听中去品、听中去创。学生们学得自然、轻松、投入,达到聆听的目的。

3、学生在记录感受的方式单一,只停留在语言的表述上,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他表现因素,使得此环节没有达到一个高度。若此时趋势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文化,如:图画、美术、舞蹈、诗文等方式表现感受,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将会更加活跃。


相关文章

  • 万马奔腾-教案
  • 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六年级 [主题背景] <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通 ...查看


  • 万马奔腾教案 1
  • [教学案例] 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六年级 [主题背景] <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 ...查看


  • 人教课标版音乐四上2.1[草原放牧]教案3
  • 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独唱<天边>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查看


  • [赛马]教案
  • <赛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乐曲<赛马>,用打击乐器伴奏,了解二胡这一民族乐器. 过程与方法:采用导入法,提问法,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听.唱.演等课堂活动进一步感受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情感 ...查看


  • 音乐教案[沃尔塔瓦河]
  •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周静 审核:王帅 课题:<沃尔塔瓦河>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查看


  • 小学音乐冀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唱歌:祖国祖国多美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音乐冀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唱歌:祖国祖国多美丽>优质 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能够较自然并富有表情的背唱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 并且知道这是一首新疆风格的歌曲. 2. 通过结合 ...查看


  • 第四单元[我的祖国]教案
  •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我的祖国 主备人:刘莎莎 时间:2016.11.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祖国>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 难点:能够流畅并有感情的 ...查看


  • [病梅馆记]教案(一)
  •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字 ...查看


  •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