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试题

宽城职教中心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摧山坼(chè,裂开)地 端倪(ní) 啃噬(shì) ...

B、不盈不溢(充满而流出来) 坐骑(jī,所骑的马) ..

C、翎(līng)毛 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无恙.....(yàng,小病)

D、惨淡(形容苦费心力) 抟(tuān,把东西揉成球形) 瞩(shù)....望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倍尝艰苦 掩耳盗铃 怵目惊心 唇枪舌剑

B、毋庸置疑 溯流而上 悬梁刺股 风姿绰约

C、瑕不掩瑜 飘泼大雨 风雨如晦 成人之美

D、察言观色 穷途末路 声名雀起 锦秀河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早上起来就看到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的,好像要下....

雨,又好像要起风是的。

B、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

的快捷与方便。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

吗?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部电视剧主人公的 是桑兰。

(2)工商局将 的虚假广告案公开曝光。

(2吃这种药可能会有不良 。

(4)这位教师在讲台上已经度过了三十多个 。

A、原型 查出 反映 岁月 B、原形 判处 反映 春秋

C、原型 查处 反应 春秋 C、原形 判处 反应 春秋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真地看过这封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B、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C、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D、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他经济损失占灾害损失的50%左右。

7、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是( )

A、小刚一提起妈妈,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射出来。

B、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

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忍受呢?

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也是成才的必须条件,唯有谦虚,才能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使自己不断进步。

(1)个人的知识总是极有限的,只是知识大海中的一粟。

(2)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攀上新的高峰。

(3)自然界和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知识永远没有终结的时候。

(4)愈有知识的人,接触未知领域就愈多,就愈觉得需要学习。

A、(1)(4)(3)(2) B、(3)(1)(4)(2)

C、(1)(4)(2)(3) D、(3) (1)(2)(4)

9、下列语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蒙故业,因遗策 D、百有余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1——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它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漏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的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的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是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太过于乐观。

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商人。君不见眼下消费者的钞票正在大把大把地流入生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的腰包。

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绝不可能消除体内所有的自由基。而且,如果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事情又向另外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此外,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也许进化得天衣无缝,所以基本上难以接受改进。例如,催化清除剂EUK—8和EUK—134可能帮助短命的线虫增强脆弱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毫无用处。这些催化清除剂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也不起作用。

也有事实表明,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对提高寿命并非是至关

重要的。对生物体的免疫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有两种酶,它们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因此它们的寿命比一般果蝇要延长约10%。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尽管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 不过,如果对人进行同样的基因工程改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那么对于人来说并非幸福,而只是一种灾难。这种过多的酶不仅不能促使人长寿,而且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所以,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是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诺。

13、下面对“自由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伤害DNA和细胞膜,从而导致人的衰老。

B、阻止自由基的产生的唯一方法,是补充带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的生物。

C、人体的自由基,并非清除得越多越好。

D、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

14、“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对此句中的“理论”阐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文字上有其合理的因素,有其成立的理由,但实践上行不通。

B、是一种研究领域的假设和推理,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

C、言之有理、自成体系、指导实践的真理。

D、依据科学研究衍生的某种设想,实践难以证明。

15、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

B、在千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的身体内在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进化得天衣无缝。

C、对人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而增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并不能使人长寿。

D、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会延缓衰老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B、实践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使生命延长的两种酶,这给人类寿命的延长以有益的启示,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

C、眼下,科学仍然不能弄清限制食物摄人对我们究竟是增寿还是减寿。

D、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体内有长寿基因存在,所以,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没有多大的必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速祸焉 速:快速地 B、赵尝五战于秦 尝:尝试 ..

C、则胜负之数 数:数字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

及,等到

1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B、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19、下列句子加点的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20、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四、填空题(每空一分,共六分)

21、《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重点为我们塑造了 的形象。

22、《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

23、《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4、《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 ”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25、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江河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交汇成浩瀚的大海;雄鹰有至死不渝的意志,才能;翱翔于辽阔的蓝天 , 。 , 。

26.依照下面的句式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写两个句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只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 ; 。

六、阅读题(共10分)

看树

①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②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③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④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⑤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⑥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

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

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

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

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27、四季不同的树分别给作者带来哪些人生的启迪?

(1)

(2)

(3)

(4)

2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29、品味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这位乡村老师怎样的

情怀?

30、读完文章后,选出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

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一句领

起了全文的内容。

B.“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

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是说虽然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不断的

丰富、完善自己。

C、作者说,冬天高原上的树“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拥有虔诚的心态,便会拥有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的生

命。

D.“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

的梦”一句中的“绿”的含义是不断地丰富滋养自我,保持活力,拥有

一颗昂扬向上的心。

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

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

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

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

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答案

1、A 2、D 3、A 4、C 5、C 6、D 7、A 8、B 9、D 10、C 11、

C 12、A 13、B 14、C 15、C 16、C 17、D18、C 19、A 20、C

21、《彷徨》 祥林嫂 22、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2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4、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

25、26略

27、(1)春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

(2)夏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乐观、昂扬的精神

(3)秋天的树让作者领悟到不断地完善自己

(4)冬天的树让作者学会坚强

28、我总是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29、不仅希望自己不断充实、成长、完善,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更希望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不断地充实成长、完善、走向辉煌。

30、C

宽城职教中心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摧山坼(chè,裂开)地 端倪(ní) 啃噬(shì) ...

B、不盈不溢(充满而流出来) 坐骑(jī,所骑的马) ..

C、翎(līng)毛 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无恙.....(yàng,小病)

D、惨淡(形容苦费心力) 抟(tuān,把东西揉成球形) 瞩(shù)....望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倍尝艰苦 掩耳盗铃 怵目惊心 唇枪舌剑

B、毋庸置疑 溯流而上 悬梁刺股 风姿绰约

C、瑕不掩瑜 飘泼大雨 风雨如晦 成人之美

D、察言观色 穷途末路 声名雀起 锦秀河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早上起来就看到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的,好像要下....

雨,又好像要起风是的。

B、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

的快捷与方便。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

吗?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部电视剧主人公的 是桑兰。

(2)工商局将 的虚假广告案公开曝光。

(2吃这种药可能会有不良 。

(4)这位教师在讲台上已经度过了三十多个 。

A、原型 查出 反映 岁月 B、原形 判处 反映 春秋

C、原型 查处 反应 春秋 C、原形 判处 反应 春秋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真地看过这封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B、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C、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D、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他经济损失占灾害损失的50%左右。

7、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是( )

A、小刚一提起妈妈,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射出来。

B、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

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忍受呢?

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也是成才的必须条件,唯有谦虚,才能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使自己不断进步。

(1)个人的知识总是极有限的,只是知识大海中的一粟。

(2)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攀上新的高峰。

(3)自然界和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知识永远没有终结的时候。

(4)愈有知识的人,接触未知领域就愈多,就愈觉得需要学习。

A、(1)(4)(3)(2) B、(3)(1)(4)(2)

C、(1)(4)(2)(3) D、(3) (1)(2)(4)

9、下列语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蒙故业,因遗策 D、百有余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1——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它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漏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的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的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是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太过于乐观。

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商人。君不见眼下消费者的钞票正在大把大把地流入生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的腰包。

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绝不可能消除体内所有的自由基。而且,如果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事情又向另外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此外,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也许进化得天衣无缝,所以基本上难以接受改进。例如,催化清除剂EUK—8和EUK—134可能帮助短命的线虫增强脆弱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毫无用处。这些催化清除剂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也不起作用。

也有事实表明,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对提高寿命并非是至关

重要的。对生物体的免疫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有两种酶,它们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因此它们的寿命比一般果蝇要延长约10%。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尽管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 不过,如果对人进行同样的基因工程改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那么对于人来说并非幸福,而只是一种灾难。这种过多的酶不仅不能促使人长寿,而且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所以,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是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诺。

13、下面对“自由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伤害DNA和细胞膜,从而导致人的衰老。

B、阻止自由基的产生的唯一方法,是补充带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的生物。

C、人体的自由基,并非清除得越多越好。

D、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

14、“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对此句中的“理论”阐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文字上有其合理的因素,有其成立的理由,但实践上行不通。

B、是一种研究领域的假设和推理,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

C、言之有理、自成体系、指导实践的真理。

D、依据科学研究衍生的某种设想,实践难以证明。

15、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

B、在千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的身体内在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进化得天衣无缝。

C、对人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而增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并不能使人长寿。

D、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会延缓衰老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B、实践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使生命延长的两种酶,这给人类寿命的延长以有益的启示,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

C、眼下,科学仍然不能弄清限制食物摄人对我们究竟是增寿还是减寿。

D、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体内有长寿基因存在,所以,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没有多大的必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速祸焉 速:快速地 B、赵尝五战于秦 尝:尝试 ..

C、则胜负之数 数:数字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

及,等到

1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B、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19、下列句子加点的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20、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四、填空题(每空一分,共六分)

21、《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重点为我们塑造了 的形象。

22、《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

23、《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4、《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 ”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25、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江河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交汇成浩瀚的大海;雄鹰有至死不渝的意志,才能;翱翔于辽阔的蓝天 , 。 , 。

26.依照下面的句式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写两个句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只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 ; 。

六、阅读题(共10分)

看树

①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②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③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④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⑤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⑥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

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

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

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

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27、四季不同的树分别给作者带来哪些人生的启迪?

(1)

(2)

(3)

(4)

2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29、品味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这位乡村老师怎样的

情怀?

30、读完文章后,选出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

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一句领

起了全文的内容。

B.“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

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是说虽然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不断的

丰富、完善自己。

C、作者说,冬天高原上的树“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拥有虔诚的心态,便会拥有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的生

命。

D.“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

的梦”一句中的“绿”的含义是不断地丰富滋养自我,保持活力,拥有

一颗昂扬向上的心。

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

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

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

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

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答案

1、A 2、D 3、A 4、C 5、C 6、D 7、A 8、B 9、D 10、C 11、

C 12、A 13、B 14、C 15、C 16、C 17、D18、C 19、A 20、C

21、《彷徨》 祥林嫂 22、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2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4、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

25、26略

27、(1)春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

(2)夏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乐观、昂扬的精神

(3)秋天的树让作者领悟到不断地完善自己

(4)冬天的树让作者学会坚强

28、我总是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29、不仅希望自己不断充实、成长、完善,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更希望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不断地充实成长、完善、走向辉煌。

30、C


相关文章

  • 中职语文模块式教学
  •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岗位对员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者过去那一套以传授知识.讲授技能为主的授课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亟须改革.自己在语文教学园地里耕耘多年,顺应形势,也在尝试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就中职 ...查看


  • 对口升学语文考试范围
  • 2012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语文 依据教育部2009年1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核定委员会核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 ...查看


  •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 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本着科学性.人文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本文从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目的是要 ...查看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测试2015级语文试卷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5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繁衍(yǎn) 媲(pì)美 B 耿(gēn)介 魅(měi)力 C 困窘(ji ...查看


  •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 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求学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改革,形成具有我校 ...查看


  • [精品]中职教师心得体会
  • 篇一: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并时时刻刻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下面是本人在本学期中的教学经 ...查看


  •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学习心得
  •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学习心得 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三年过去,新课程高考(以下简称"新高考")大幕将启,传统的"旧高考"完成历史 ...查看


  • 口语交际说课稿
  • <口语交际>说课稿 --雷振东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张澜职业技术学校的雷振东,今天我说 课的题目是<口语交际的艺术与魅力-职业礼貌用语-招呼语>.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查看


  • 中职语文说课程稿
  • 中职语文说课程稿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 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实践功能,同时也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