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基因,"情"为何物

  因为爱情?得了吧

  北京初秋,娱乐圈上演“秋天的童话”,王菲和谢霆锋一对旧情人,在人生分轨12年后重新走到一起。媒体在报道这一劲爆新闻时,用“兜兜转转”来形容他们的复合,“兜兜转转”暗示的是,爱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科学家比普通的看客总是要想得多一点,有一些研究试图揭示出,“冥冥”到底是什么,基因是否决定了一个人对待爱情的方式。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了一项研究,对超过1800名女性及其伴侣进行DNA检测。这些伴侣中每一对都已经同居(或结婚)5年以上。结果发现,携带催产素受体变异型

  ( 等位基因A)的女性,报告婚姻危机或离婚威胁的可能性比不携带该变异的女性高50%。而携带这些变异的女性,其男性伴侣对两人的关系也更加不满。

  据研究者介绍,催产素受体在人类尤其是女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影响着女性所缔结亲密关系的牢固程度。

  男人的花心程度也许也跟基因有关。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美国参加越战的8000多名双胞胎兄弟。结果发现,有更多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兄弟,其离婚的类型大多相似,而非双生兄弟(半数基因相同)的离婚类型远不如双生兄弟的相似比例高。离婚的参试者报告了许多对婚姻不忠的行为。研究者认为,该结果揭示,基因可能影响男性对婚姻/伴侣的忠实程度。

  此前曾有研究提示,配偶之间除了教育背景等社会因素,也存在基因层面的相似性。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ominigue等对美国代表性非西班牙裔白人队列进行分析,通过在配偶之间和非配偶之间对比17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他们发现,配偶之间的基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个相似幅度不足教育水平相似幅度的1/3。而且,在影响配偶关系的因素中,教育程度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强度要比基因的影响大得多。

  当然,千万不要迷信基因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基因也许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但这绝对不是各种婚姻问题唯一的原因。婚恋咨询专家指出,在婚姻中,是否能够以平和的、不构成威胁的方式向伴侣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是婚姻能否持续的重要因素。而这个沟通能力,是很可能受到基因影响的。

  但是,其他的环境因素,例如父母的婚姻模式,是否有抑郁或滥用药物、赌博的习惯等,都可能影响婚姻的持续时间。婚姻出于人类被爱和爱人的本能,又受到社会规范对人们行为要求的制约,因此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

  朋友圈真相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在茫茫人海中,和相遇的某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到底是幸运还是基因作祟?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Fowler教授和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的Christakis教授共同研究发现,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之间,与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相比,前组受试者的基因更相似。

  结果发现,朋友之间的基因表型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方面有诸多相似,相比于陌生人来说,朋友之间基因的相似性大约等同于四代旁系血亲(fourth cousin),即拥有同一个曾曾曾祖父(Great Great Great Grandfather),也就是基因中约1%相似。

  研究者介绍,朋友间的这些相似基因中,有些与嗅觉有关。即朋友们更易对同样的气味表现出同样的好恶。研究者认为,在进化过程中,有着相似基因的人们,更容易忍受同类型的气味,以及更容易被同样的气味吸引,而这个因素可能影响人们经常流连的场所,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会关系。研究者将之称为“星巴克效应”――同样喜欢咖啡气味的人,更容易在咖啡馆碰面,也有更多机会认识,进而成为朋友。

  研究者发现,另有一些基因在朋友之间却非常不同,例如影响免疫系统的基因,在朋友间的差异反而很大。即你容易感染的疾病,你朋友对此有很多强的抵抗力。研究者认为,从进化的角度说,这样的差异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如果朋友对这种疾病抵抗力很强,他不容易得某种疾病,那么作为他的朋友,也不容易被传染到这种疾病。这样的免疫力差异,可以让朋友给彼此多一层保护。

  而基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实际都是为了群体在进化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比如,如果对温度的感知相似,你冷的时候,你的朋友也冷,那么一个人生火就可以满足一个朋友群体的需求。

  研究者认为,该结果印证了人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一个群体一起进化的。在群体中,这样的功能差异确保了群体的总体生存实力更强――能应对更多的病原。因此,朋友从进化的角度上来说更像是一种功能性的亲属。

  而且,在进化的过程中,社区、朋友圈的影响,似乎也是一个重要驱动力。以“说话”的能力来说,必须要两个人都具备这个能力,才能保证说话这个功能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

  此前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朋友之间在体形变化上也保持着步调一致。该研究对超过1.2万人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发现在调查期间,如果研究对象的朋友增重,则研究对象本人增重的可能性增加57%。与之相比,如果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增重,那么研究对象本人增重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40%或37%。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个很亲密的朋友变得越来越胖,那么有极大的可能性他也会步友人后尘。而且,如果这个友人的性别与调查对象相同,则可能性会更高。

  当时研究者对此结论的解释是因为朋友之间在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似,然而不知道上述研究者在看到PNAS发表的研究后,会不会开展后续工作,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基因检测,挖掘一下“好基友”一起变胖背后的基因秘密。该成果将可能使得众多的减肥训练营更加有科学依据。

  基于研究发现,研究者还建立了一个友情评分(friendship score)系统,通过基因来预测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而这个评分系统的置信水平(Level of confidence)可以媲美通过基因预测肥胖和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准确程度。社会学家认为这样的结论很容易被理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朋友更容易有相似的兴趣爱好,虽然基因层面的相似性是我们以前未曾想过的。

  因为爱情?得了吧

  北京初秋,娱乐圈上演“秋天的童话”,王菲和谢霆锋一对旧情人,在人生分轨12年后重新走到一起。媒体在报道这一劲爆新闻时,用“兜兜转转”来形容他们的复合,“兜兜转转”暗示的是,爱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科学家比普通的看客总是要想得多一点,有一些研究试图揭示出,“冥冥”到底是什么,基因是否决定了一个人对待爱情的方式。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了一项研究,对超过1800名女性及其伴侣进行DNA检测。这些伴侣中每一对都已经同居(或结婚)5年以上。结果发现,携带催产素受体变异型

  ( 等位基因A)的女性,报告婚姻危机或离婚威胁的可能性比不携带该变异的女性高50%。而携带这些变异的女性,其男性伴侣对两人的关系也更加不满。

  据研究者介绍,催产素受体在人类尤其是女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影响着女性所缔结亲密关系的牢固程度。

  男人的花心程度也许也跟基因有关。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美国参加越战的8000多名双胞胎兄弟。结果发现,有更多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兄弟,其离婚的类型大多相似,而非双生兄弟(半数基因相同)的离婚类型远不如双生兄弟的相似比例高。离婚的参试者报告了许多对婚姻不忠的行为。研究者认为,该结果揭示,基因可能影响男性对婚姻/伴侣的忠实程度。

  此前曾有研究提示,配偶之间除了教育背景等社会因素,也存在基因层面的相似性。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ominigue等对美国代表性非西班牙裔白人队列进行分析,通过在配偶之间和非配偶之间对比17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他们发现,配偶之间的基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个相似幅度不足教育水平相似幅度的1/3。而且,在影响配偶关系的因素中,教育程度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强度要比基因的影响大得多。

  当然,千万不要迷信基因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基因也许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但这绝对不是各种婚姻问题唯一的原因。婚恋咨询专家指出,在婚姻中,是否能够以平和的、不构成威胁的方式向伴侣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是婚姻能否持续的重要因素。而这个沟通能力,是很可能受到基因影响的。

  但是,其他的环境因素,例如父母的婚姻模式,是否有抑郁或滥用药物、赌博的习惯等,都可能影响婚姻的持续时间。婚姻出于人类被爱和爱人的本能,又受到社会规范对人们行为要求的制约,因此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

  朋友圈真相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在茫茫人海中,和相遇的某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到底是幸运还是基因作祟?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Fowler教授和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的Christakis教授共同研究发现,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之间,与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相比,前组受试者的基因更相似。

  结果发现,朋友之间的基因表型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方面有诸多相似,相比于陌生人来说,朋友之间基因的相似性大约等同于四代旁系血亲(fourth cousin),即拥有同一个曾曾曾祖父(Great Great Great Grandfather),也就是基因中约1%相似。

  研究者介绍,朋友间的这些相似基因中,有些与嗅觉有关。即朋友们更易对同样的气味表现出同样的好恶。研究者认为,在进化过程中,有着相似基因的人们,更容易忍受同类型的气味,以及更容易被同样的气味吸引,而这个因素可能影响人们经常流连的场所,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会关系。研究者将之称为“星巴克效应”――同样喜欢咖啡气味的人,更容易在咖啡馆碰面,也有更多机会认识,进而成为朋友。

  研究者发现,另有一些基因在朋友之间却非常不同,例如影响免疫系统的基因,在朋友间的差异反而很大。即你容易感染的疾病,你朋友对此有很多强的抵抗力。研究者认为,从进化的角度说,这样的差异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如果朋友对这种疾病抵抗力很强,他不容易得某种疾病,那么作为他的朋友,也不容易被传染到这种疾病。这样的免疫力差异,可以让朋友给彼此多一层保护。

  而基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实际都是为了群体在进化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比如,如果对温度的感知相似,你冷的时候,你的朋友也冷,那么一个人生火就可以满足一个朋友群体的需求。

  研究者认为,该结果印证了人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一个群体一起进化的。在群体中,这样的功能差异确保了群体的总体生存实力更强――能应对更多的病原。因此,朋友从进化的角度上来说更像是一种功能性的亲属。

  而且,在进化的过程中,社区、朋友圈的影响,似乎也是一个重要驱动力。以“说话”的能力来说,必须要两个人都具备这个能力,才能保证说话这个功能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

  此前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朋友之间在体形变化上也保持着步调一致。该研究对超过1.2万人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发现在调查期间,如果研究对象的朋友增重,则研究对象本人增重的可能性增加57%。与之相比,如果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增重,那么研究对象本人增重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40%或37%。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个很亲密的朋友变得越来越胖,那么有极大的可能性他也会步友人后尘。而且,如果这个友人的性别与调查对象相同,则可能性会更高。

  当时研究者对此结论的解释是因为朋友之间在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似,然而不知道上述研究者在看到PNAS发表的研究后,会不会开展后续工作,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基因检测,挖掘一下“好基友”一起变胖背后的基因秘密。该成果将可能使得众多的减肥训练营更加有科学依据。

  基于研究发现,研究者还建立了一个友情评分(friendship score)系统,通过基因来预测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而这个评分系统的置信水平(Level of confidence)可以媲美通过基因预测肥胖和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准确程度。社会学家认为这样的结论很容易被理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朋友更容易有相似的兴趣爱好,虽然基因层面的相似性是我们以前未曾想过的。


相关文章

  • [人的性状和遗传]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主备人:周珊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查看


  • 崔永元离职央视坚守的是媒体良心
  • --关于崔永元与方舟子转基因论争问题的再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崔永元与方舟子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微博论争,颇受媒体关注.一个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一个是网络打假英雄,这两个人掐起架.斗起嘴,肯定有不少看头.故而聚焦眼球,围观众多. 两人掐架的结局已经 ...查看


  • 父母经常吵架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 时下,网上挂着一串串"我为什么长不高"的"?",因此,<按摩穴位可以长个子>的文章一贴上网,就立刻被疯传. 殊不知,要走出"长不高"的烦恼,首先要走出遗传.营养.激素等 ...查看


  • 臭名昭著的"孟山都"
  • 网易湖南省邵阳市手机网友 ip:113.220.*.*2013-10-27 06:59:20 发表 事实上全世界的转基因蔬果大部分都是来自美国一家叫 "孟山都"的公司,此公司早年以做杀虫剂起家,越战中美军大规模使用的恶名 ...查看


  • 美国通过转基因食品标识法案
  • 美国通过转基因食品标识法案 为何仍有人不满? 王一鸣观察者网财经组编辑-- 搞火箭的未必都是火箭专家,可能是电焊工. 发表时间:2016-07-15 08:35:44 转基因不仅在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论,在美国也是一样.不过和国内不同,美国的主 ...查看


  • 高级病理生理学习题
  • 一.试述血栓性疾病中微血流紊乱的表现后果: 1. 血小板流态异常: 正常情况:黏附性.聚集性在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不会发生,因其表面存在大量硫酸乙酰肝素(负电),可相互保持一定距离. 同时内皮细胞可合成PGI2 ,NO等,可破坏ADP.5- ...查看


  • 借酒消愁为何更愁等
  • 人们常说"借酒消愁愁更愁",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这句话所言不虚,酒精能令它们大脑中淡去的恐怖记忆变得鲜明起来.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把大白鼠挪到与平常的饲养环境不同的箱子里,并给它们以电击.接着,把实验鼠关回往常的饲 ...查看


  • 为何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 苑利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9日   09 版) 哈尼梯田 资料图片 近日,农业部颁布了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正式列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标志着那 ...查看


  • 南京猿人为何是"高鼻梁"?
  • 1993年,考古人员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一女性猿人头骨和一男性猿人头盖骨,并命名为"南京猿人1号头骨"和"南京猿人2号头盖骨".这一重大发现随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在同一地点能发现两个头骨或头盖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