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肠细菌

1 肝硬化合并sibo 的微生态变化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大部为类杆菌属中的厌氧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乳酸杆菌及类白喉杆菌也很常见。从小肠到结肠,随着肠道的下行细菌总数也增加[2]。肠道原籍菌群特别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具有定植性和繁殖性,起生物屏障作用,可阻止外籍菌群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繁殖。肝硬化患者结肠细菌可上移至小肠。环境中的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可定植到小肠, 医院 环境的一些条件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及耐药性葡萄球菌等也可定植到肠道粘膜[3]。

guarner 等[4]观察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实验鼠中,其盲肠段细菌过度生长,特别是需氧菌。zhang [5]观察用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前者ibo 的发生率高,正常大鼠无sibo 。王锦辉[6]、刘伟[7]分别用葡萄糖-氢、乳果糖-氢呼气实验得出肝硬化伴sibo 的发生率为25.3%和34.4%。shindo [8]用胆酸呼气实验(14c 标记的甘氨胆酸口服,测呼出的14co2总放射量)检测出肝硬化患者存在sibo ,为25.9%,与空肠液细菌培养的结果一致,大多数细菌为g-细菌,有分解胆汁酸的能力。梁后杰[9]等观察到肝硬化患者细菌潜生体(cgc )和群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硬化患者的cgc 具有传代生长、活动能力强和抗生素耐受力强的特点。肝功能越差,细菌cgc 形成率越高。

2 肝硬化发生sibo 的机制

2.1 胆汁酸缺乏

肝脏分泌的结合型胆汁酸在小肠部位对由口腔、胃、回肠、盲肠来源的外籍菌有抑制作用, 游离型胆汁酸在肠道内通过调节ph 值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影响小肠菌群。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排泄障碍、肠道内胆汁酸被动吸收增加,加上过多繁殖的细菌分解了结合型胆汁酸,加剧肠道内结合型胆汁酸的缺乏,引起肠道内细菌繁殖的恶性循环。

2.2 肠道运动障碍

perez-paramo [10]观察到肝硬化伴腹水大鼠,其sibo 的发生与肠道传输功能障碍有关, 心得安 治疗 能降低门脉压,改善肝硬化实验鼠的肠道运动功能, 降低sibo 和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 bt )发生率。sadik [11]研究了门脉高压患者的胃、小肠、结肠传输时间,发现男性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小肠传输时间比正常人明显延长,合并sibo 的门脉高压患者小肠传输时间比无sibo 患者明显延长,结肠传输时间(在健康人群和患者之间) 无差别。

人体肠道的蠕动是小肠非免疫清除细菌的重要机制。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肠病时,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影响小肠周期性活动,口-盲传输时间延长。胃肠道激素紊乱如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增高影响胃排空,胰高血糖素升高可能影响小肠动力[12],小肠内容物的滞留导致细菌过度繁殖。移行运动复合波的改变影响胆汁的分泌,胆汁酸的减少进一步加剧细菌繁殖。

2.3 机体的应激反应

动物实验已证实肝损害能引起小肠菌群紊乱[13]。freestone 等[14]研究发现, 在儿茶酚胺存在情况下,人体小肠中的一些非致病大肠埃希杆菌分离群的生长明显增加,儿茶酚胺不仅是神经递质, 而且也能直接刺激大量致病菌的生长。肝炎重度活动时炎症因子对肠黏膜引起损伤,肝硬化并发出血甚至休克可引起肠黏膜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均引起原籍菌损害。li [15]观察到慢性重度肝炎与轻度肝炎和正常人群相比,前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增加,肠道定植抗力下降。

2.4 胃酸缺乏、抗生素的应用

shindo [8]等观察到肝硬化并sibo 的发生与胃液高ph 值有相关性。bauer [16]观察到肝硬化sibo 患者与同时接受抑酸剂治疗有很大关系。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胃酸缺乏、高胃泌素血症、胃功能障碍,减弱杀菌作用。抗生素的滥用是肠道菌群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会导

致大肠埃希菌的优势繁殖,肠道去污疗法必须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和使用乳酸杆菌。 3 sibo对机体的影响

3.1 吸收障碍

romiti [17]发现伴门脉高压的sibo 患者中,严重营养不良者多伴有吸收障碍、脂肪痢、维生素b12缺乏,及其他维生素、蛋白质的缺乏。

3.2 细菌移位和内源性感染

动物实验发现肝硬化合并sibo 是引起细菌移位(bt)和感染的主要原因,并观察到空肠绒毛变短、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所有的bt 均发生在有sibo 的动物中[4,5]。ramachandran [18]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分析了肠道细菌转位和自发性腹膜炎的机理,观察到肝硬化实验鼠的机体抗氧化水平下降,肠黏膜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肝硬化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移位的结果,这个过程基于: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免疫力低下和肠道通透性(permeability )的改变,肠道屏障的破坏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性肠病、毒性物质的作用结果[19]。王忠堂等[20]提出促进肠源性细菌移位的独立因素是回肠损伤评分,而抑制其发生的独立因素是双歧杆菌量。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通过屏障作用减弱的肠壁进入腹腔而导致自发性腹膜炎(sbp),由于门-体侧支循环开放, 肠道细菌可逃避肝脏枯否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入血引起菌血症甚至败血症, 形成血源播散性sbp 。

【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肠细菌

1 肝硬化合并sibo 的微生态变化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大部为类杆菌属中的厌氧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乳酸杆菌及类白喉杆菌也很常见。从小肠到结肠,随着肠道的下行细菌总数也增加[2]。肠道原籍菌群特别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具有定植性和繁殖性,起生物屏障作用,可阻止外籍菌群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繁殖。肝硬化患者结肠细菌可上移至小肠。环境中的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可定植到小肠, 医院 环境的一些条件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及耐药性葡萄球菌等也可定植到肠道粘膜[3]。

guarner 等[4]观察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实验鼠中,其盲肠段细菌过度生长,特别是需氧菌。zhang [5]观察用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前者ibo 的发生率高,正常大鼠无sibo 。王锦辉[6]、刘伟[7]分别用葡萄糖-氢、乳果糖-氢呼气实验得出肝硬化伴sibo 的发生率为25.3%和34.4%。shindo [8]用胆酸呼气实验(14c 标记的甘氨胆酸口服,测呼出的14co2总放射量)检测出肝硬化患者存在sibo ,为25.9%,与空肠液细菌培养的结果一致,大多数细菌为g-细菌,有分解胆汁酸的能力。梁后杰[9]等观察到肝硬化患者细菌潜生体(cgc )和群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硬化患者的cgc 具有传代生长、活动能力强和抗生素耐受力强的特点。肝功能越差,细菌cgc 形成率越高。

2 肝硬化发生sibo 的机制

2.1 胆汁酸缺乏

肝脏分泌的结合型胆汁酸在小肠部位对由口腔、胃、回肠、盲肠来源的外籍菌有抑制作用, 游离型胆汁酸在肠道内通过调节ph 值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影响小肠菌群。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排泄障碍、肠道内胆汁酸被动吸收增加,加上过多繁殖的细菌分解了结合型胆汁酸,加剧肠道内结合型胆汁酸的缺乏,引起肠道内细菌繁殖的恶性循环。

2.2 肠道运动障碍

perez-paramo [10]观察到肝硬化伴腹水大鼠,其sibo 的发生与肠道传输功能障碍有关, 心得安 治疗 能降低门脉压,改善肝硬化实验鼠的肠道运动功能, 降低sibo 和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 bt )发生率。sadik [11]研究了门脉高压患者的胃、小肠、结肠传输时间,发现男性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小肠传输时间比正常人明显延长,合并sibo 的门脉高压患者小肠传输时间比无sibo 患者明显延长,结肠传输时间(在健康人群和患者之间) 无差别。

人体肠道的蠕动是小肠非免疫清除细菌的重要机制。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肠病时,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影响小肠周期性活动,口-盲传输时间延长。胃肠道激素紊乱如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增高影响胃排空,胰高血糖素升高可能影响小肠动力[12],小肠内容物的滞留导致细菌过度繁殖。移行运动复合波的改变影响胆汁的分泌,胆汁酸的减少进一步加剧细菌繁殖。

2.3 机体的应激反应

动物实验已证实肝损害能引起小肠菌群紊乱[13]。freestone 等[14]研究发现, 在儿茶酚胺存在情况下,人体小肠中的一些非致病大肠埃希杆菌分离群的生长明显增加,儿茶酚胺不仅是神经递质, 而且也能直接刺激大量致病菌的生长。肝炎重度活动时炎症因子对肠黏膜引起损伤,肝硬化并发出血甚至休克可引起肠黏膜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均引起原籍菌损害。li [15]观察到慢性重度肝炎与轻度肝炎和正常人群相比,前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增加,肠道定植抗力下降。

2.4 胃酸缺乏、抗生素的应用

shindo [8]等观察到肝硬化并sibo 的发生与胃液高ph 值有相关性。bauer [16]观察到肝硬化sibo 患者与同时接受抑酸剂治疗有很大关系。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胃酸缺乏、高胃泌素血症、胃功能障碍,减弱杀菌作用。抗生素的滥用是肠道菌群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会导

致大肠埃希菌的优势繁殖,肠道去污疗法必须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和使用乳酸杆菌。 3 sibo对机体的影响

3.1 吸收障碍

romiti [17]发现伴门脉高压的sibo 患者中,严重营养不良者多伴有吸收障碍、脂肪痢、维生素b12缺乏,及其他维生素、蛋白质的缺乏。

3.2 细菌移位和内源性感染

动物实验发现肝硬化合并sibo 是引起细菌移位(bt)和感染的主要原因,并观察到空肠绒毛变短、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所有的bt 均发生在有sibo 的动物中[4,5]。ramachandran [18]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分析了肠道细菌转位和自发性腹膜炎的机理,观察到肝硬化实验鼠的机体抗氧化水平下降,肠黏膜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肝硬化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移位的结果,这个过程基于: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免疫力低下和肠道通透性(permeability )的改变,肠道屏障的破坏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性肠病、毒性物质的作用结果[19]。王忠堂等[20]提出促进肠源性细菌移位的独立因素是回肠损伤评分,而抑制其发生的独立因素是双歧杆菌量。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通过屏障作用减弱的肠壁进入腹腔而导致自发性腹膜炎(sbp),由于门-体侧支循环开放, 肠道细菌可逃避肝脏枯否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入血引起菌血症甚至败血症, 形成血源播散性sbp 。


相关文章

  • 腹泻诊疗常规
  • 腹泻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1. 主要症状: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大于3次以上,每 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 ,粪便含水量大于80%,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 2. 伴随症状 1)伴腹痛:见于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消化道穿孔 ...查看


  •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_家庭医生在线
  •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概要: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系小肠粘膜(吸收细胞)有某种缺陷或异常,影响营养物质经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转运;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如胰酶缺乏.胆盐缺乏等消化不良,小肠吸收面积. ...查看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小肠细菌过生长综合征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研究 第六图书馆 目的:了解小肠细菌过生长是否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有关,益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是否与控制小肠细菌过生长有关.方法:92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病接受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是否存在小 ...查看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每家必备的家庭医生手册
  • 编译人员 致读者 基础解剖学细胞 组织和器官 器官系统 内外屏障 解剖学和疾病 遗传学X染色体失活 基因异常 基因技术 衰老衰老理论 机体变化 老年与疾病 临终和死亡死亡预测 临终进程 作出选择 妥协 不治之症 死亡临近 死亡之后 对家庭的 ...查看


  • 临床各科常用药
  • 心内科: △稳定型心绞痛: 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辛伐他叮 20mg qn:比索洛尔(博苏)2.5mg 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30mg qd.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疗药物:拜阿司匹林 0. ...查看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临床及口医)
  • [知识点] 1.医学相关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 2.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 ...查看


  • 清明三月坐功等
  • 清明三月坐功 战国史学著作<国语>中说:"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至此,齐而巽."本法以"清明"命名,正是顺应该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清明时节人体疾病在经络方面的表现多在手太阳 ...查看


  • 肠道稳态及相关疾病研究现状与趋势
  • ・206- ・小专论・ 肠道稳态及相关疾病研究现状与趋势 刘小伟孙瑞娟董尔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北京100083) 一.肠道稳态研究概况 肠道稳态(guthomeostasis)是宿主(肠道黏膜和 "肠型&qu ...查看


  •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
  • 腹痛: (一)发病原因 1.急性腹痛 (1)腹腔内脏器疾病: ①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管炎等. ②腹部脏器穿孔或破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穿孔.肝脏破裂.脾脏破裂.肾破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