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展望

作者:张兆杰汪泓

国际金融 2010年03期

  一、非生息业务抗危机能力较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对银行的严格管制被逐渐解除,许多非银行金融公司蚕食银行传统的业务领域——储蓄、信贷和清算,与此同时,银行高举创新的旗帜,大举进入非传统的领域,反映在收入结构上,就是非利息收入占比呈持续上升之势。本次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指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银行,下同)非利息收入在总营收中的比例高达43%左右,有些专注性强的银行(例如以托管和清算见长的纽约梅隆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不足10%。总体上来看,银行规模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成反比,规模越大,对生息业务的依赖越小。

  金融危机使银行的生息业务和非生息业务均受到冲击。如果不考虑拨备的因素,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平稳上升,在截至2008年的十七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同期,非利息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0%。和利息收入相比,非利息收入显示出“增长快”的优点。此外,非利息收入还具有“抗危机性强”的优点。扣除拨备后,美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这主要是生息业务在金融危机中受创较重。2007年,扣除拨备后净利息收入已呈下滑之势,2008年,尽管净利息收入增长了5.5%,但拨备增长了166%,导致扣除拨备后净利息收入只有1677亿美元,反而下滑60%。比较而言,虽然非利息收入业务也受到金融危机牵连,但降幅较小,2007年和2008年只分别下降2.9%和8.1%,成为美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参见图1)。

  图1 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统计

  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化”似乎成为商业银行的潮流,许多银行计划大幅减少非核心业务。例如,根据花旗集团公布的“瘦身”计划,它将逐步出售由花旗控股(Citi Holdings)持有的约8500亿美元的资产(约占总资产的40%),RBS也将约2400亿英镑的资产(约占20%)剥离到一个非核心部门(Non-core Division),予以出售。根据它们的初衷,被列入非核心资产的主要是表外资产、证券化资产、衍生品资产,以及固定成本较高、业务风险较大的部门(花旗拟剥离的资产有经纪和资产管理部门,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邦中49%的股权、日兴证券、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和普瑞玛瑞卡公司)。欧美银行似乎要重新回到食利时代了。

  我们认为情况不会完全如此。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非但将利率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还采取了“定量宽松”等非常规手段。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不排除出现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情况,预计全球利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将极大地限制商业银行扩展利息收入的空间。

  由于其固有的优势,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在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传统上奉行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国家越来越转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这在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明显。金融危机使监管当局认识到过度依赖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风险,因此,我们预计金融体系的转轨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在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只能越来越多地依赖非利息收入。

  过去二十年间,商业银行通过延展服务链条,扩展服务范围,成功地克服了信贷“脱媒”造成的客户流失问题,并实现了收入结构的转型。金融危机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品质较低的贷款,包括次级贷款、Alt-A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小企业贷款,美国大型银行能在无利率保护的情况下维持3%以上的净息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盛世时看似无风险的业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次贷成了过街之鼠,美国信用卡违约率急剧攀升,许多银行已经超过了10%。我们预计商业银行以后在面对高利率的诱惑时会更加小心谨慎。事实上,在诸多银行公布的业务整合计划中,高利率的次级贷款通常是被首先抛弃的业务。例如,被花旗集团纳入出售清单的就包括当地的消费金融业务,即美国的花旗金融(CitiFinancial)和花旗按揭(CitiMortgage),以及在西欧、日本、印度、墨西哥、巴西、泰国和香港特区的消费金融业务,汇丰控股也打算出售在美国从事次级贷款的部门。低品质贷款在“脱媒”愈演愈烈的时代是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主要的增长点,剥离这些业务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利息收入方面将经历一段困难时期。①

  和生息业务相比,非生息业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所有生息业务之外的业务均可归入其中,各种业务之间“东方不亮西方亮”,有较大的互补性,这是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它有极大的创新空间,过去二十多年间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集中于此。二是它所涵盖的产品兼具基础性和机遇性。有些收入,例如基于清算收取的费用,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和经济周期的关联度低。这是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有些业务,例如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景气与否。基础性和机遇性使它既可以顺水推舟,又可以逆水行舟。因此,我们预计商业银行将加强非生息业务,尤其是低风险的非生息业务。

  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迅速

  根据不同的目的,非利息收入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非利息收入大体上可以分为:(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交易收入;(3)投资收益,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最突出地体现了非利息收入的上述特征。根据花旗集团的年报定义,它包括了:(1)因提供贷款和银行卡而收取的费用,包括交易处理费用和年费等;(2)提供咨询服务,承销股权和债务收取的费用;(3)与贷款和存款相关的费用,例如贷款承诺费、备用信用证,存款账户服务费等;(4)投资管理相关的费用,包括经纪、托管、信托等费用;(5)保险业务收费;(6)佣金。从上市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业务占比高的银行,通常会被给予较高的估值。

  由于没有统一的口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均未采用以上分法),本文选取了五家在各自国家有代表性的银行来研究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它们分别是美国的花旗集团、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日本的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中国银行(参见表1)。

  

  在五个样本中,巴克莱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2008年有所上升,其他三家银行集团则下降,但和扣除拨备后的净利息收入相比,降幅较小。事实上,在危机前的几年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之于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性,在花旗集团和德意志银行尤其突出,要不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贡献,花旗集团的非利息收入的亏损程度将更加严重,德意志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将表现为难看的负数。在过去五年间,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平均约为70%,中国银行约为75%,在个别年份,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几乎构成了非利息收入的全部。

  国内最近几年的经验亦表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国内银行一个稳定且极具增长潜力的收入来源。由于监管环境趋于宽松,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国内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迅速增长。增长最快的招商银行在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4%。中国银行由于基数较大增长较慢,但年均复合增长率亦高达27%,是净利息收入增速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包括交易收入、证券投资等)相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得更加稳定,这在中国银行表现得最为明显(参见表2)。

  

  三、交易业务波动相对较大

  在金融危机中,大型银行的巨额亏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花旗集团2007年亏损277亿美元,2008年亏损187亿美元。在导致亏损的因素中,交易业务难辞其咎,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业务的盈利。花旗集团的交易业务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亏损121亿美元和262亿美元,一下子褪去了笼罩在它身上的光环。②③交易业务也从昔日的明星一下子堕落成害群之马,许多银行避之唯恐不及。

  联邦存款公司把交易账户分为四类:(1)利率敞口;(2)外汇敞口;(3)权益证券和指数敞口;(4)商品和其他敞口。有的银行(例如花旗集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出信贷敞口。④它包括相关的现金工具(cash instruments)和衍生产品。过去几十年间,随着财富的积累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商业银行抓住机会,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将其发展成为自己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其高峰的2006年,交易业务对美国银行业贡献了192亿美元的收入,是1992年的3倍,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为8.8%。在金融危机中,交易业务是受到打击最大的业务类别,2008年,美国银行业交易业务亏损10亿美元,是唯一亏损的大类,其高波动性展现无遗(参见表3)。

  和其他许多业务不同的是,交易业务比较复杂,属智力密集型,因此,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基本为大型银行专有。据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美国)持有的衍生产品头寸即占总规模的95%以上。花旗集团2006年交易收入高达77亿美元,是2004年的2倍,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高达16%。投资银行对交易收入的依赖更强,据货币监理署统计,高盛2009年第一季度交易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9%。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统计,即使在其最高峰,小型银行(指资产少于1亿美元的银行)的交易业务收入仅占其非利息收入的0.0061%,中型银行(资产规模介于1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的该占比约为0.1%。

  那么,银行是否吸取了教训,从此对衍生产品敬而远之了呢?似乎不会。尽管衍生产品早就被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喻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金融衍生产品在过去几十年间不可遏制地发展起来了。从1998到2007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名义价值从80万亿增长到596万亿,十年翻了近3番,年均增速25%。1989年,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是7160亿美元,2001年达到16160亿美元,2007年增长到了39880亿美元,其中有外贸支付需求的外汇交易只占整个交易量的0.86%。衍生产品的爆炸式增长,既有实际的需求,更多的是银行(尤其是投资银行)出于自利的考虑而有意为之。

  仔细观察美国银行业的交易业务收入,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波动性最大的是权益证券和指数敞口,它在2008年获得21亿美元的亏损,其他衍生产品均取得正收益,其中外汇衍生产品更是保持连续正增长,2008年更上层楼,增速达到60%。

  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企业对避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此外,银行家的投机冲动也还在,金融危机未令交易业务全军覆没,相反,有些衍生产品反而获得史无前例的盈利。因此,现在预言交易业务就此偃旗息鼓为时尚早。据货币监理署统计,美国2009年第一季度衍生品的名义成交量高达202万亿美元,美国银行业该季度交易业务收入高达98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

  四、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仍有较大潜力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几乎全球的投资银行均遭到重创,雷曼公司的倒闭更是引起了市场的极大恐慌,一度导致信贷市场几近冻结,投资银行成了一个恐怖的字眼。

  尽管人们现在仍把高盛等公司称为投资银行,事实上,它们的业务范围在最近几十年里发生了极大的扩充,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即证券的承销、经纪、财务顾问等)。将投资银行引向灾难的并不是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而是那些一度屡受褒扬的所谓创新业务,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危机中只受到轻微的创伤。

  由于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投资银行业务时起时伏,但总体上来看较为稳定。自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投资银行业务列为一个单独的收入类别统计以来,它的表现相当出色。即使在危机水深火热的2008年,美国银行业仍获得125亿美元的收入,在非利息收入中约占6%,仅比2007年下降11%(参见图2)。

  图2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

  

  资料来源: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统计

  对于大型银行而言,投资银行业务则更加重要。自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分业经营的藩篱以来,商业银行大举收购投资银行,成效显著。最近几年,美国前四大银行控股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产生的收入在非利息业务中的占比平均超过了20%,远高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投资银行业务对于花旗集团尤其重要。无论在经济高涨的年份,还是萧条的年份,投资银行均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过去几年间,它对花旗集团的重要性持续上升,2007年,已经贡献了将近一半的非利息收入。2008年,花旗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异表现(参见表4)。

  

  五、中国的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比照国外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5%左右,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国、印度、台湾地区和东盟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更不用和欧美日等国相比了。从金融深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较大潜力。例如,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得到很少的金融服务或者根本没有得到金融服务,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部分取代美元成为计价货币以后,将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由于我国的利率管制以及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脱媒”的进程,带来大量的非利息收入业务。

  从金融广度来看,我国的金融产品尚不够丰富,许多在成熟市场已为司空见惯的产品,在我国还是尚待开发的新兴业务。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一是证券化的收入,即银行为资产证券化过程提供服务(包括选择资产池、设计结构、分层、增信、评级等)所收取的费用,美国银行业该业务产生的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占非利息收入的10%左右。二是服务费用。在过去1/4个世纪中,美国银行对信贷的模式做了大幅改进,从“发起-持有”,转变为“发起-分销”。这一方面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地位下降,现在美国银行只占有信贷市场约25%的份额,比80年代中期下降了一半;另一方面,分销贷款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非利息收入(例如代收利息、客户评级、保管凭据等),美国银行业该业务产生的收入超过140亿美元,占非利息收入的7%左右。三是信托业务,我国实行银行和信托业务分离的政策,但从传承上来看,银行业务和信托业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美国,即使大萧条后出台的确定分业经营法律基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未禁止银行从事信托活动。在日本,信托业务从来是银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日本被美国占领当局控制的时候。在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来自信托活动(fiduciary activities)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十七年间稳定上升,2008年为285亿美元,约占非利息收入的15%(保持了与非利息收入类似的升幅)(参见表5)。这些差距,既是我国银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表现,也意味着未来我行银行业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是我国银行业下一步为改善收入结构而应着力挖掘的“宝藏”。

  

  注释:

  ①汇丰控股在2003年重金收购的家庭国际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155亿美元,是汇丰控股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并购案——的主业就是次级贷款。

  ②上述数据来自花旗集团向美联储报告的FR Y-9C表,据其年报披露,它在自营交易项下的亏损数额2007年为201亿美元,2008年为222亿美元。

  ③另一家连续两年获得交易业务亏损的大型银行是美国银行,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50亿和53亿美元(据其FR Y-9C表披露)。

  ④据花旗集团FR Y-9C表披露,它2008年信贷敞口导致的损失高达214亿美元,抵消了外汇敞口和商品敞口的盈利(分别为40亿和9.7亿)。

作者介绍:张兆杰,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主管; 汪泓,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张兆杰汪泓

国际金融 2010年03期

  一、非生息业务抗危机能力较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对银行的严格管制被逐渐解除,许多非银行金融公司蚕食银行传统的业务领域——储蓄、信贷和清算,与此同时,银行高举创新的旗帜,大举进入非传统的领域,反映在收入结构上,就是非利息收入占比呈持续上升之势。本次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指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银行,下同)非利息收入在总营收中的比例高达43%左右,有些专注性强的银行(例如以托管和清算见长的纽约梅隆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不足10%。总体上来看,银行规模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成反比,规模越大,对生息业务的依赖越小。

  金融危机使银行的生息业务和非生息业务均受到冲击。如果不考虑拨备的因素,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平稳上升,在截至2008年的十七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同期,非利息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0%。和利息收入相比,非利息收入显示出“增长快”的优点。此外,非利息收入还具有“抗危机性强”的优点。扣除拨备后,美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这主要是生息业务在金融危机中受创较重。2007年,扣除拨备后净利息收入已呈下滑之势,2008年,尽管净利息收入增长了5.5%,但拨备增长了166%,导致扣除拨备后净利息收入只有1677亿美元,反而下滑60%。比较而言,虽然非利息收入业务也受到金融危机牵连,但降幅较小,2007年和2008年只分别下降2.9%和8.1%,成为美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参见图1)。

  图1 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统计

  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化”似乎成为商业银行的潮流,许多银行计划大幅减少非核心业务。例如,根据花旗集团公布的“瘦身”计划,它将逐步出售由花旗控股(Citi Holdings)持有的约8500亿美元的资产(约占总资产的40%),RBS也将约2400亿英镑的资产(约占20%)剥离到一个非核心部门(Non-core Division),予以出售。根据它们的初衷,被列入非核心资产的主要是表外资产、证券化资产、衍生品资产,以及固定成本较高、业务风险较大的部门(花旗拟剥离的资产有经纪和资产管理部门,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邦中49%的股权、日兴证券、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和普瑞玛瑞卡公司)。欧美银行似乎要重新回到食利时代了。

  我们认为情况不会完全如此。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非但将利率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还采取了“定量宽松”等非常规手段。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不排除出现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情况,预计全球利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将极大地限制商业银行扩展利息收入的空间。

  由于其固有的优势,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在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传统上奉行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国家越来越转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这在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明显。金融危机使监管当局认识到过度依赖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风险,因此,我们预计金融体系的转轨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在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只能越来越多地依赖非利息收入。

  过去二十年间,商业银行通过延展服务链条,扩展服务范围,成功地克服了信贷“脱媒”造成的客户流失问题,并实现了收入结构的转型。金融危机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品质较低的贷款,包括次级贷款、Alt-A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小企业贷款,美国大型银行能在无利率保护的情况下维持3%以上的净息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盛世时看似无风险的业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次贷成了过街之鼠,美国信用卡违约率急剧攀升,许多银行已经超过了10%。我们预计商业银行以后在面对高利率的诱惑时会更加小心谨慎。事实上,在诸多银行公布的业务整合计划中,高利率的次级贷款通常是被首先抛弃的业务。例如,被花旗集团纳入出售清单的就包括当地的消费金融业务,即美国的花旗金融(CitiFinancial)和花旗按揭(CitiMortgage),以及在西欧、日本、印度、墨西哥、巴西、泰国和香港特区的消费金融业务,汇丰控股也打算出售在美国从事次级贷款的部门。低品质贷款在“脱媒”愈演愈烈的时代是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主要的增长点,剥离这些业务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利息收入方面将经历一段困难时期。①

  和生息业务相比,非生息业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所有生息业务之外的业务均可归入其中,各种业务之间“东方不亮西方亮”,有较大的互补性,这是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它有极大的创新空间,过去二十多年间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集中于此。二是它所涵盖的产品兼具基础性和机遇性。有些收入,例如基于清算收取的费用,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和经济周期的关联度低。这是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有些业务,例如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景气与否。基础性和机遇性使它既可以顺水推舟,又可以逆水行舟。因此,我们预计商业银行将加强非生息业务,尤其是低风险的非生息业务。

  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迅速

  根据不同的目的,非利息收入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非利息收入大体上可以分为:(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交易收入;(3)投资收益,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最突出地体现了非利息收入的上述特征。根据花旗集团的年报定义,它包括了:(1)因提供贷款和银行卡而收取的费用,包括交易处理费用和年费等;(2)提供咨询服务,承销股权和债务收取的费用;(3)与贷款和存款相关的费用,例如贷款承诺费、备用信用证,存款账户服务费等;(4)投资管理相关的费用,包括经纪、托管、信托等费用;(5)保险业务收费;(6)佣金。从上市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业务占比高的银行,通常会被给予较高的估值。

  由于没有统一的口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均未采用以上分法),本文选取了五家在各自国家有代表性的银行来研究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它们分别是美国的花旗集团、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日本的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中国银行(参见表1)。

  

  在五个样本中,巴克莱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2008年有所上升,其他三家银行集团则下降,但和扣除拨备后的净利息收入相比,降幅较小。事实上,在危机前的几年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之于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性,在花旗集团和德意志银行尤其突出,要不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贡献,花旗集团的非利息收入的亏损程度将更加严重,德意志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将表现为难看的负数。在过去五年间,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平均约为70%,中国银行约为75%,在个别年份,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几乎构成了非利息收入的全部。

  国内最近几年的经验亦表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国内银行一个稳定且极具增长潜力的收入来源。由于监管环境趋于宽松,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国内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迅速增长。增长最快的招商银行在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4%。中国银行由于基数较大增长较慢,但年均复合增长率亦高达27%,是净利息收入增速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包括交易收入、证券投资等)相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得更加稳定,这在中国银行表现得最为明显(参见表2)。

  

  三、交易业务波动相对较大

  在金融危机中,大型银行的巨额亏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花旗集团2007年亏损277亿美元,2008年亏损187亿美元。在导致亏损的因素中,交易业务难辞其咎,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业务的盈利。花旗集团的交易业务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亏损121亿美元和262亿美元,一下子褪去了笼罩在它身上的光环。②③交易业务也从昔日的明星一下子堕落成害群之马,许多银行避之唯恐不及。

  联邦存款公司把交易账户分为四类:(1)利率敞口;(2)外汇敞口;(3)权益证券和指数敞口;(4)商品和其他敞口。有的银行(例如花旗集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出信贷敞口。④它包括相关的现金工具(cash instruments)和衍生产品。过去几十年间,随着财富的积累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商业银行抓住机会,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将其发展成为自己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其高峰的2006年,交易业务对美国银行业贡献了192亿美元的收入,是1992年的3倍,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为8.8%。在金融危机中,交易业务是受到打击最大的业务类别,2008年,美国银行业交易业务亏损10亿美元,是唯一亏损的大类,其高波动性展现无遗(参见表3)。

  和其他许多业务不同的是,交易业务比较复杂,属智力密集型,因此,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基本为大型银行专有。据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美国)持有的衍生产品头寸即占总规模的95%以上。花旗集团2006年交易收入高达77亿美元,是2004年的2倍,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高达16%。投资银行对交易收入的依赖更强,据货币监理署统计,高盛2009年第一季度交易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9%。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统计,即使在其最高峰,小型银行(指资产少于1亿美元的银行)的交易业务收入仅占其非利息收入的0.0061%,中型银行(资产规模介于1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的该占比约为0.1%。

  那么,银行是否吸取了教训,从此对衍生产品敬而远之了呢?似乎不会。尽管衍生产品早就被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喻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金融衍生产品在过去几十年间不可遏制地发展起来了。从1998到2007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名义价值从80万亿增长到596万亿,十年翻了近3番,年均增速25%。1989年,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是7160亿美元,2001年达到16160亿美元,2007年增长到了39880亿美元,其中有外贸支付需求的外汇交易只占整个交易量的0.86%。衍生产品的爆炸式增长,既有实际的需求,更多的是银行(尤其是投资银行)出于自利的考虑而有意为之。

  仔细观察美国银行业的交易业务收入,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波动性最大的是权益证券和指数敞口,它在2008年获得21亿美元的亏损,其他衍生产品均取得正收益,其中外汇衍生产品更是保持连续正增长,2008年更上层楼,增速达到60%。

  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企业对避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此外,银行家的投机冲动也还在,金融危机未令交易业务全军覆没,相反,有些衍生产品反而获得史无前例的盈利。因此,现在预言交易业务就此偃旗息鼓为时尚早。据货币监理署统计,美国2009年第一季度衍生品的名义成交量高达202万亿美元,美国银行业该季度交易业务收入高达98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

  四、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仍有较大潜力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几乎全球的投资银行均遭到重创,雷曼公司的倒闭更是引起了市场的极大恐慌,一度导致信贷市场几近冻结,投资银行成了一个恐怖的字眼。

  尽管人们现在仍把高盛等公司称为投资银行,事实上,它们的业务范围在最近几十年里发生了极大的扩充,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即证券的承销、经纪、财务顾问等)。将投资银行引向灾难的并不是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而是那些一度屡受褒扬的所谓创新业务,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危机中只受到轻微的创伤。

  由于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投资银行业务时起时伏,但总体上来看较为稳定。自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投资银行业务列为一个单独的收入类别统计以来,它的表现相当出色。即使在危机水深火热的2008年,美国银行业仍获得125亿美元的收入,在非利息收入中约占6%,仅比2007年下降11%(参见图2)。

  图2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

  

  资料来源: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统计

  对于大型银行而言,投资银行业务则更加重要。自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分业经营的藩篱以来,商业银行大举收购投资银行,成效显著。最近几年,美国前四大银行控股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产生的收入在非利息业务中的占比平均超过了20%,远高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投资银行业务对于花旗集团尤其重要。无论在经济高涨的年份,还是萧条的年份,投资银行均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过去几年间,它对花旗集团的重要性持续上升,2007年,已经贡献了将近一半的非利息收入。2008年,花旗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异表现(参见表4)。

  

  五、中国的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比照国外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5%左右,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国、印度、台湾地区和东盟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更不用和欧美日等国相比了。从金融深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较大潜力。例如,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得到很少的金融服务或者根本没有得到金融服务,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部分取代美元成为计价货币以后,将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由于我国的利率管制以及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脱媒”的进程,带来大量的非利息收入业务。

  从金融广度来看,我国的金融产品尚不够丰富,许多在成熟市场已为司空见惯的产品,在我国还是尚待开发的新兴业务。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一是证券化的收入,即银行为资产证券化过程提供服务(包括选择资产池、设计结构、分层、增信、评级等)所收取的费用,美国银行业该业务产生的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占非利息收入的10%左右。二是服务费用。在过去1/4个世纪中,美国银行对信贷的模式做了大幅改进,从“发起-持有”,转变为“发起-分销”。这一方面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地位下降,现在美国银行只占有信贷市场约25%的份额,比80年代中期下降了一半;另一方面,分销贷款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非利息收入(例如代收利息、客户评级、保管凭据等),美国银行业该业务产生的收入超过140亿美元,占非利息收入的7%左右。三是信托业务,我国实行银行和信托业务分离的政策,但从传承上来看,银行业务和信托业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美国,即使大萧条后出台的确定分业经营法律基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未禁止银行从事信托活动。在日本,信托业务从来是银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日本被美国占领当局控制的时候。在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来自信托活动(fiduciary activities)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十七年间稳定上升,2008年为285亿美元,约占非利息收入的15%(保持了与非利息收入类似的升幅)(参见表5)。这些差距,既是我国银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表现,也意味着未来我行银行业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是我国银行业下一步为改善收入结构而应着力挖掘的“宝藏”。

  

  注释:

  ①汇丰控股在2003年重金收购的家庭国际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155亿美元,是汇丰控股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并购案——的主业就是次级贷款。

  ②上述数据来自花旗集团向美联储报告的FR Y-9C表,据其年报披露,它在自营交易项下的亏损数额2007年为201亿美元,2008年为222亿美元。

  ③另一家连续两年获得交易业务亏损的大型银行是美国银行,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50亿和53亿美元(据其FR Y-9C表披露)。

  ④据花旗集团FR Y-9C表披露,它2008年信贷敞口导致的损失高达214亿美元,抵消了外汇敞口和商品敞口的盈利(分别为40亿和9.7亿)。

作者介绍:张兆杰,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主管; 汪泓,中央财经大学。


相关文章

  • 尼日利亚解决债务负担的成就和问题_兼论资源型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负债发展
  • ・论 坛・ 尼日利亚解决债务负担 的成就和问题 ---兼论资源型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负债发展 杨宝荣 内容提要 ., 该 国外债形势得到了迅速改善, .石油经济对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改善了国家财政; 石油业过高比重增加了国, 并加强 ...查看


  •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际经济学案例讨论作业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十五系 第一小组 小组成员:胡坤.崔慧硕.曾元 段雪婷 .王远东.陈帅.鲍丽娜 专 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年 级: 大学三年级 日 期: 2011-5-11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查看


  •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分析
  •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个问题,究竟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怎么样.怎么演化?以及未来形势怎么看.怎么演化?这可能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及企业家,还有我们每一个人该怎么办? 第一个大问题--形势 ...查看


  •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 摘 要:介绍了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从宏观经济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内部,分析了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爆发的原因,通过分析美国此次危机,总结了一些间接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美国次级住 ...查看


  • 美国银行业应对竞争之术
  • 中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仇京荣 20年过去了,美国银行业横竖是死的预言并未成真,然而活得也并不轻松."如何面对各项业务的蚕食与被蚕食?一篇雄文详尽解读美国银行业的存款吸金术.贷款增值术.中间业务创收术. 现在银行从事的每一项业务几乎都 ...查看


  • 2010兵器财务集团公司信用评级报告
  • 评级主体 兵器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7年6月4日,其前身是北方 工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更名为兵器财务有限责任 公司,公司注册地为北京.截止2008年底,公司实收资本6.41亿 元,公司股东为兵器工业集团等24家单位 ...查看


  •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 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其次 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 ...查看


  • 金融全球化漫谈_三_金融创新_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
  • 专题连载 金融全球化漫谈(三)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 李金老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展开分析.可以说,这些革命性的变化,构筑了当今金融全球化的金融制度基础. 一.金融创新的发生 创新通常是指引进了为市场所接受的新产品或引进了 ...查看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风险分析与展望 1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风险分析与展望 中国自2013年启动"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对沿线所涉64个国家的投资额不断扩大."一带一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四个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