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2002年8月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 ,2002第11卷第3期        Journal of Xi ’an Petroleum Institute (S ocial Science )          Vol. 11No. 3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李世福1 裴惠云2 胡艳杰3

(1. 3. 西安石油学院保卫处, 陕西西安710065; 2.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48)

摘 要:在剖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心理内涵的基础上, 论述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 并着

重解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 民俗心理; 民间信仰

中图分类号:G 122; 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2) -03

0 引 言。它是先辈传承, 而恰似流淌不尽、变化日新的一泓活水。一方面, 其蕴涵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 另一方面, 它又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坚实的基础。本文解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1 民俗心理是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 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景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 如衣、食、住、行习俗, 生产、交易习俗; 也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 如家庭、亲族结构, 婚丧礼仪习俗; 同时还包括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 如民间信仰, 岁时节日习俗, 以及民间传承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诸多内容。民俗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 是构成民众生活文化史的主体与核心。

一般来说, 民俗的发生发展过程, 总是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制约的。它既要以民族物质文化状况及思想认识水平为基础, 又充分表现着其物质文化的文明程度, 特别是思想认识的发展程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 经历过漫长的过程, 认识的每一发展进程, 都极大地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心理状况, 而人的心理活动是相当复杂的。对于个人来说, 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而就一个民族而言, 由于民族生活共同体的影响, 它的心理结构中, 总有些历史的积层是属于民族共有的。它们表现在不同时代, 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复现在不同的个人身上。民俗心理便是这种积层的内容之一。

民俗心理是民众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最隐蔽, 同时也是最稳固的部分。它是自远古传下来的,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民俗心理影响最大的是民间信仰, 或者说, 民间信仰是构成民俗心理的核心部分, 民俗心理就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人们心理上的习俗。

收稿日期:2002-04-

02

) , 男, 宁夏固原人, 西安石油学院干部, 讲师, 主要从事保卫学及犯罪心理学方面研究。作者简介:李世福(1957——84—

2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及民间信仰中的俗信

2. 1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

信仰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一般说来, 中国古代信仰中残留至今最集中的是对鬼神的迷信。鬼神迷信作为一种民俗的信仰传承, 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在人为宗教的兴起过程中逐渐与之相结合、成为宗教信仰的迷信形式或手段, 把从原始信仰中继承下来的种种意识与活动, 几乎都纳入到人为宗教的体系之中; 二是依然以原始信仰的自发状态在人类生活中自然泛滥, 形成广泛的、毫无规范的迷信习俗, 把原始信仰残留下来的种种意识与活动, 全部纳入到人间生活秩序之中。我国各民族的鬼神迷信, 大都是由上述两个方面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这种信仰广泛性较强。这里所谓鬼神, 是除天地祖先之外的一切神祗。它们之所以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是因为它们贯穿了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本质上说, 人类思维中的神鬼观念, 仍是一种认识论的反映。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认识, 只能局限在非现实的思考之中。恩格斯指出“:自然哲学只能这样描绘:用理想的幻想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 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 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它在这样做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 预测到后来的发现, 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唐的见解, 这在当时是不

①可能不这样的。”鬼神观念便属于这种“十分荒唐的见解”。

2. 2 民间信仰中的俗信

俗信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

, 科学的发达, 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 , 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 , 习惯。一定的积极作用(1) , 本来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概括, 只是在古老年代。像流行于民间关于观云测天、农时等的谚语, 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瑞雪兆丰年”“、朝虹日头暮虹雨”等。

(2) 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习俗已经溶为日常生活的俗信。如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就是受道教影响而形成的一民俗节日, 而近代以来, 重阳节登高已没有昔日的迷信色彩, 而成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今“重阳节”又演变为老年人节了。

(3) 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化为俗信。如农历正月初一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就和古文化重视一年的开端有关。过年也由喜庆一年丰收、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神接福而逐渐突出除旧迎新、合家团聚、节日饮食和文化娱乐等内容, 其迷信色彩完全淡化了。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 人们时时可以感触到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民俗心理的各种表现形式, 但不一定能意识到这是它的影响。实际上, 这种状况的延续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是潜在的、巨大的, 从至今中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中, 从对社会的看法中, 都可以解析出这种影响的存在。

3. 1 天地祖先信仰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 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和以村落为主的生活方式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天地祖先信仰及其他鬼神之祀, 也一直保留到现在。比如, 现今一些地区的农村家庭中还供有天地爷和祖宗的神位。在广大汉族地区由于相信灵魂冥世的存在, 几乎所有老百姓的心理空间都有一个“阴曹地府”, 并由此源生出了阳世阴间过渡的交接仪式———繁缛的民间丧葬习俗。充满现代文明的大街口, 在阴历的十月一日、清明节等特殊日子, 常有“文明人”留下的燃烧“冥币”的残迹。这也说明民间信仰在我们民族心理结构中的地位。扭转此风, 任重而道远。

①恩格斯《洛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37页

—85—

3. 2 宗教信仰的影响

自古以来, 中国人的民俗心理大多是围绕着宗教信仰而形成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前, 中国并无地狱之说, 只有对幽冥地府的想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佛教的天堂地狱, 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说法, 给中国人带来了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当然, 中国人也终于改造了佛教, 使佛教入中土后, 更多的是随俗而化。如地狱之说与地府的想象结合在一起, 帮助儒家说教, 劝人们慈心向善、隐忍、容让、服从, 以跳出轮回。这种信仰心理, 直接影响到中国人对人生的态度。古代中国人认为天行有命, 顺应天命, 即可无灾殃。鬼神聪明正直, 把握着某种道德公理, 人的一切行为都随时受天地鬼神的监视。所以一生行事做人的正确与否, 天地鬼神自有公断。这种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 就是中国人最讲究良心。待人处世不能违背天地良心, 否则要受鬼神之报。这种观念后世又加入了佛教的轮回果报之说, 和民间家神一起约束和监视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对天罚神遣的畏惧, 可以说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民俗心理。

3. 3 由祖先信仰培植起来的家族意识的影响

祖先信仰, 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宗法关系的精神锁链。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就是在这种家庭制度和祖先信仰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 家族意识也就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这种家族意识除了依恋乡土、重视家庭生活外, 更多的是消极的思想影响, 如家长的权威观念、夫权观念、子嗣继承观念、多子多福观念等, 都成为与现代生活需要无法协调的社会心理, 直接影响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3. 4 “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 总会遇到不顺遂的事, , 。但一部分中国人, 习惯用必然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 。加之民间信仰中万物有灵的观念, , 。于是产生了对鬼神的恐惧心理和依赖感, , 是一种极不容易消除的依赖心理。。这已成为压抑中国人主动性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以上的解析,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清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也明晰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列宁指出:“宗教偏见的最深的根源是穷困和愚昧; 我们也应同这个祸根作斗

①纠除陋俗, 树立文明新风, 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争。”

参考文献

1 廉永杰, 赵延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 钟敬文. 中国礼仪全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李 萍)

The Influence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Modern Folklore Mentality

L I S hif u 1, PEI Huiyun 2, HU Yanjie

3

(1. 3. Security Division , Xi ’an Pet roleum Institute , Xi ’an , S haanxi , 710061, China ;

2. College of Hum anities , Xi ’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Xi ’an , S haanxi , 710048, China )

Abstract :After def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folklore mentality ”,the place of folk beliefs in folklore mentality is discuss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modern folk 2lore mentality is focused.

K 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folklore ; folklore mentality ; folk belief

①列宁《在全俄女工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选集》, 第二十八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第163页。—86—

2002年8月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 ,2002第11卷第3期        Journal of Xi ’an Petroleum Institute (S ocial Science )          Vol. 11No. 3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李世福1 裴惠云2 胡艳杰3

(1. 3. 西安石油学院保卫处, 陕西西安710065; 2.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48)

摘 要:在剖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心理内涵的基础上, 论述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 并着

重解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 民俗心理; 民间信仰

中图分类号:G 122; 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2) -03

0 引 言。它是先辈传承, 而恰似流淌不尽、变化日新的一泓活水。一方面, 其蕴涵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 另一方面, 它又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坚实的基础。本文解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1 民俗心理是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 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景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 如衣、食、住、行习俗, 生产、交易习俗; 也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 如家庭、亲族结构, 婚丧礼仪习俗; 同时还包括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 如民间信仰, 岁时节日习俗, 以及民间传承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诸多内容。民俗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 是构成民众生活文化史的主体与核心。

一般来说, 民俗的发生发展过程, 总是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制约的。它既要以民族物质文化状况及思想认识水平为基础, 又充分表现着其物质文化的文明程度, 特别是思想认识的发展程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 经历过漫长的过程, 认识的每一发展进程, 都极大地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心理状况, 而人的心理活动是相当复杂的。对于个人来说, 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而就一个民族而言, 由于民族生活共同体的影响, 它的心理结构中, 总有些历史的积层是属于民族共有的。它们表现在不同时代, 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复现在不同的个人身上。民俗心理便是这种积层的内容之一。

民俗心理是民众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最隐蔽, 同时也是最稳固的部分。它是自远古传下来的,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民俗心理影响最大的是民间信仰, 或者说, 民间信仰是构成民俗心理的核心部分, 民俗心理就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人们心理上的习俗。

收稿日期:2002-04-

02

) , 男, 宁夏固原人, 西安石油学院干部, 讲师, 主要从事保卫学及犯罪心理学方面研究。作者简介:李世福(1957——84—

2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及民间信仰中的俗信

2. 1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

信仰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一般说来, 中国古代信仰中残留至今最集中的是对鬼神的迷信。鬼神迷信作为一种民俗的信仰传承, 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在人为宗教的兴起过程中逐渐与之相结合、成为宗教信仰的迷信形式或手段, 把从原始信仰中继承下来的种种意识与活动, 几乎都纳入到人为宗教的体系之中; 二是依然以原始信仰的自发状态在人类生活中自然泛滥, 形成广泛的、毫无规范的迷信习俗, 把原始信仰残留下来的种种意识与活动, 全部纳入到人间生活秩序之中。我国各民族的鬼神迷信, 大都是由上述两个方面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这种信仰广泛性较强。这里所谓鬼神, 是除天地祖先之外的一切神祗。它们之所以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是因为它们贯穿了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本质上说, 人类思维中的神鬼观念, 仍是一种认识论的反映。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认识, 只能局限在非现实的思考之中。恩格斯指出“:自然哲学只能这样描绘:用理想的幻想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 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 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它在这样做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 预测到后来的发现, 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唐的见解, 这在当时是不

①可能不这样的。”鬼神观念便属于这种“十分荒唐的见解”。

2. 2 民间信仰中的俗信

俗信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

, 科学的发达, 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 , 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 , 习惯。一定的积极作用(1) , 本来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概括, 只是在古老年代。像流行于民间关于观云测天、农时等的谚语, 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瑞雪兆丰年”“、朝虹日头暮虹雨”等。

(2) 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习俗已经溶为日常生活的俗信。如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就是受道教影响而形成的一民俗节日, 而近代以来, 重阳节登高已没有昔日的迷信色彩, 而成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今“重阳节”又演变为老年人节了。

(3) 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化为俗信。如农历正月初一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就和古文化重视一年的开端有关。过年也由喜庆一年丰收、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神接福而逐渐突出除旧迎新、合家团聚、节日饮食和文化娱乐等内容, 其迷信色彩完全淡化了。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 人们时时可以感触到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民俗心理的各种表现形式, 但不一定能意识到这是它的影响。实际上, 这种状况的延续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是潜在的、巨大的, 从至今中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中, 从对社会的看法中, 都可以解析出这种影响的存在。

3. 1 天地祖先信仰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 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和以村落为主的生活方式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天地祖先信仰及其他鬼神之祀, 也一直保留到现在。比如, 现今一些地区的农村家庭中还供有天地爷和祖宗的神位。在广大汉族地区由于相信灵魂冥世的存在, 几乎所有老百姓的心理空间都有一个“阴曹地府”, 并由此源生出了阳世阴间过渡的交接仪式———繁缛的民间丧葬习俗。充满现代文明的大街口, 在阴历的十月一日、清明节等特殊日子, 常有“文明人”留下的燃烧“冥币”的残迹。这也说明民间信仰在我们民族心理结构中的地位。扭转此风, 任重而道远。

①恩格斯《洛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37页

—85—

3. 2 宗教信仰的影响

自古以来, 中国人的民俗心理大多是围绕着宗教信仰而形成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前, 中国并无地狱之说, 只有对幽冥地府的想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佛教的天堂地狱, 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说法, 给中国人带来了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当然, 中国人也终于改造了佛教, 使佛教入中土后, 更多的是随俗而化。如地狱之说与地府的想象结合在一起, 帮助儒家说教, 劝人们慈心向善、隐忍、容让、服从, 以跳出轮回。这种信仰心理, 直接影响到中国人对人生的态度。古代中国人认为天行有命, 顺应天命, 即可无灾殃。鬼神聪明正直, 把握着某种道德公理, 人的一切行为都随时受天地鬼神的监视。所以一生行事做人的正确与否, 天地鬼神自有公断。这种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 就是中国人最讲究良心。待人处世不能违背天地良心, 否则要受鬼神之报。这种观念后世又加入了佛教的轮回果报之说, 和民间家神一起约束和监视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对天罚神遣的畏惧, 可以说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民俗心理。

3. 3 由祖先信仰培植起来的家族意识的影响

祖先信仰, 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宗法关系的精神锁链。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就是在这种家庭制度和祖先信仰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 家族意识也就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这种家族意识除了依恋乡土、重视家庭生活外, 更多的是消极的思想影响, 如家长的权威观念、夫权观念、子嗣继承观念、多子多福观念等, 都成为与现代生活需要无法协调的社会心理, 直接影响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3. 4 “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 总会遇到不顺遂的事, , 。但一部分中国人, 习惯用必然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 。加之民间信仰中万物有灵的观念, , 。于是产生了对鬼神的恐惧心理和依赖感, , 是一种极不容易消除的依赖心理。。这已成为压抑中国人主动性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以上的解析,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清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也明晰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列宁指出:“宗教偏见的最深的根源是穷困和愚昧; 我们也应同这个祸根作斗

①纠除陋俗, 树立文明新风, 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争。”

参考文献

1 廉永杰, 赵延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 钟敬文. 中国礼仪全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李 萍)

The Influence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Modern Folklore Mentality

L I S hif u 1, PEI Huiyun 2, HU Yanjie

3

(1. 3. Security Division , Xi ’an Pet roleum Institute , Xi ’an , S haanxi , 710061, China ;

2. College of Hum anities , Xi ’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Xi ’an , S haanxi , 710048, China )

Abstract :After def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folklore mentality ”,the place of folk beliefs in folklore mentality is discuss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modern folk 2lore mentality is focused.

K 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folklore ; folklore mentality ; folk belief

①列宁《在全俄女工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选集》, 第二十八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第163页。—86—


相关文章

  • 艺术设计与民俗生活及民俗观念_王天岚
  • 艺术设计与民俗生活及民俗观念 王天岚1,2 (1.巢湖学院,安徽巢湖 摘 238000: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要:民俗物质生活与民俗传统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设计艺术而言,民俗文化 不 ...查看


  • 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 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摘要]民俗作为人类千百年来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影视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民俗文化与影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着这一点,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逐渐成为了我们了解某个民族和某地区文化的基本材料.因为他的电影深 ...查看


  • 旅游文化论文
  • 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饶佳伟 中文摘要 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之一,而众多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 ...查看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 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美 术 学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 5 日 目 录 一.中文摘要 „„„„„„„„„„„„„„„„„„„„(I ) 二.英文摘要 „„„„„„„„„„„ ...查看


  • 论中国民俗学
  • 论中国民俗学 西华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师范类) 2012级3班 杜倩 [1**********]2 摘要:民俗是人类民间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经文化传承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习尚风俗.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程紧密相连. ...查看


  • 旅游管理 读书笔记
  • 民俗旅游一二事儿 --<民俗旅游学> 旅游业在当今世界蓬勃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深层次的旅游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民俗旅游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使我国 ...查看


  • 关于人物形象研究
  • <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研究 刘琳 [摘要]:<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理散文著作,兼有哲学著作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双重身份,其重要之处在于它以寓言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哲学观念.而庄子对寓言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则使< ...查看


  • 族舞蹈展演--议回族舞蹈创作的新
  • [其他综合] 浅谈2010中国宁夏第二届回族舞蹈展演 --议回族舞蹈创作的新 张嘉婧 (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回族舞蹈绝不能脱离民族的土壤.传统的土壤,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也不是对立的,应该是辩证的统一.回族 ...查看


  •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 杭州师范大学 旅游社会学 班级 学号 2013210089 姓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 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