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浮躁的现代人 你可知道不安的根源在哪里?

现代人充满痛苦和不安的根源是什么?

文:希阿荣博堪布

面对如许多的苦难、不安,如何才能化烦恼为菩提?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而当下多数人却越来越烦恼?物质生活真是烦恼的根源吗?

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

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个忙不迭寻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欲”。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欲,因为纵欲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

不安(资料图)

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

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处处可见许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

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别是物资短缺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让你高兴很久。当你从父母或其他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会说谢谢他们,你会非常珍惜那块糖并用心去品尝它的味道,你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新衣并且真心赞叹它的美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得,因为你聪明、能干、努力。然而,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领域的天才。能干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说,你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苦?但是,并非所有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富足安适。只能说你比他们幸运,而你却忘记感念自己的福报。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低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

现代人充满痛苦和不安的根源是什么?

文:希阿荣博堪布

面对如许多的苦难、不安,如何才能化烦恼为菩提?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而当下多数人却越来越烦恼?物质生活真是烦恼的根源吗?

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

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个忙不迭寻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欲”。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欲,因为纵欲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

不安(资料图)

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

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处处可见许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

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别是物资短缺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让你高兴很久。当你从父母或其他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会说谢谢他们,你会非常珍惜那块糖并用心去品尝它的味道,你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新衣并且真心赞叹它的美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得,因为你聪明、能干、努力。然而,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领域的天才。能干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说,你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苦?但是,并非所有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富足安适。只能说你比他们幸运,而你却忘记感念自己的福报。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低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


相关文章

  • 我们的精神信仰在哪里
  • 寻找现代人的信仰. --<濒临失衡的地球>读书报告 我们知道:大地并不属于人,人属于大地,一切事物都联系在一起,就像血缘关系把我们全体都联系在一起一样.人并未编织生命之网,他只是其中的一根丝线.他怎样对到这生命之网,就是怎么样对 ...查看


  • 职场人生五个感悟
  • 职场人生五个感悟 感悟一:职场人生不快乐,是因为你目标不明确 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目标不明确,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如何追求.职场人生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 ...查看


  •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1.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9.8%(人均GDP平均增长率超过8.6%),是世界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四倍,经济规模在30年内翻了四番.2010 ...查看


  • 从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看当代人的焦虑
  • [摘 要]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梳理,结合他的人格阶段分期,追朔当代人各种焦虑现象的早期原型,从而对现象之下的焦虑本质作出初步的探索和了解. [关键词]弗洛伊德:压抑:焦虑 在<图腾与禁忌>中,因对父亲霸占了种族内所有女人 ...查看


  •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姓名:张三 学号:088888888 班别: 一.调查目的 有90.5%的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 ...查看


  • 未来三年:中国成败的关键在哪里
  • 2013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未来改革的方向.2014年是更为重要的一年,因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都将在这一年里开始实施.在这个关键时刻,在历史的坐标下审视一下中国改革的历程及其弯路,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矛盾:盘根错节, ...查看


  • 最好的职业规划 我们为何而工作
  •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 ...查看


  • 什么是情绪
  • %什么是情绪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的心情就像高速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一样瞬息万变,不管你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不管你是腰缠万贯的大款,还是不名一文的寒士,伴你一生的不是功名利禄.青春容颜,而是心情. 心情可以左右你的一生. 心情用心理学术 ...查看


  • 中国需要思想启蒙
  • 1<今日中国是否有大战略>之三崛起中国需要思想启蒙(11月18日节目) 2012-12-13 15:42:14 归档在 <寰宇大战略>节目文字稿 | 浏览 1484 次 | 评论 2 条 凤凰卫视11月18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