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陶渊明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陶渊明的田园诗自然恬淡,不加雕饰,却又匠心独运,意境悠远,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境界,同时还做到了情景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自然 意境 艺术特色 情景理

陶渊明(365—427)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尤其是他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诗人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功不可没。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自然恬淡,回味无穷。

陶渊明笔下的大多作品语言平淡自然,摒弃雕饰,朴实无华,极尽语言之美,其主要原因是由诗人平和散淡的心境决定的。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大多数人在仕途上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败落,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终为“不能为五斗米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自端。孰是都不营,而已求自安。”这是他思想变化的真实写照。在《归去来兮辞》中想象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归耕后,他心情愉快,夙愿得酬。他躬耕垄亩,虽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闲暇则饮酒赋诗,登山临水,自由自在。虽有困厄,但他都处之泰然,安贫乐道,真正做到与自然融合一体,正是陶渊明这种处世态度,其诗令人觉得亲切平和: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与谁欤,田父有好怀。(《饮酒》其九)

其次,陶渊明诗中选用的意象多为田园风光的景物,描绘的多是隐逸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诗句清新自然,这与玄言诗泛滥的晋宋诗坛形成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画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与表面的形似,看似随意点染,却有无尽的神韵。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

最后,陶渊明诗语言恬淡的原因在于诗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诗人躬耕垄亩自身嫁穑,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还,由此多写田家生活中的日用之景之物,语言平淡无奇,多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平常的田园风光,作者好像从生活中信手拈来,没有丝毫的斧凿痕迹。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微风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等等。看似农家的田家语,没有惊人的想象,没有大胆的夸张,读来毫不费力,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其实,这是陶诗外部的特征。事实上,陶渊明诗句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炼,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陶诗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却有如此的魅力,全在于他以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我认为真诚的感情流露是写诗必不可少的,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这也是诗人言出必行,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理念的结果,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这与太康诗人潘岳形成鲜明的对照,潘岳有一篇《闲居赋》,貌似给人一种很清高淡泊的印象,可他言行不一,追求功名利禄,逢迎权贵贾谧,竟到望尘而拜的地步,虽然他在诗坛有一定的名气,但其诗始终未达到更高的境界。

陶渊明诗语言的自然恬淡,质朴无华,如钟嵘说陶渊明“文体省诗,殆无长语,笃意复古,辞兴婉惬。”这句话准确地指出陶渊明诗语言简洁纯净,就是对他的田园诗语言风格而言的。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曰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成草基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加雕饰,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德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景的传神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之外,几乎看不见什么形容词,可见其诗的自然恬淡。再如陶渊明写风景的诗篇,《时运并序》,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厅、枯木茂秀”之感,诗人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给人无穷遐想,让人回味无穷。如《饮酒》之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中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

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东的乡村生活的写照,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苏轼曾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他的诗平淡之中的无限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

二、意境深远

陶诗从表面上看很简单朴实,实际上却很复杂,他的诗是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陶渊明的田园诗正好反映了他已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的一个复杂、艰难、曲折的过程。正如大诗人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要、杜诸人,毕莫及也”。“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瘐,引申为单薄简单,“腴”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这就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境深远。如“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来照 的荆条,但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淡笑的生活气氛。“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诗人具体描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在平淡中透露出一种超然洒脱。再如“凄凄发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日洁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也从弟敬远》)诗人的笔触似乎是毫不经意的,却写出人们在冬雪的一切细微感觉。这种感觉所体现的是和谐,人与自然泯合为一,其中最能体现陶诗意境的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少年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指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细细读来,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方宅、草屋、桃李、炊烟、狗吠等景物的背后,似乎又是一幅极其美好的画面,宁静安谧,淳朴自然。在此,我们应该能看到陶渊明田园诗并不在于客观的描摹田园生活,而着重强调和表现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景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

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字里行间流露出亲切,又让人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译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己,只识其奇趣。”“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对于陶诗的意境,李建中在《魏亚文学与魏亚人格》一书中,可谓精辟“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他是独立的自由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

三、情景理浑融,充分体现了对田园风光和生活的挚爱

情景理的浑融使陶渊时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他人未必能够悟出的道理。他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陶诗重在写心,写真诚,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感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写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缘乎性,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在诗歌创作中,情、景、理的浑融是至关重要的。离开情的景是没有生气的,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与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顶替燥的感觉。如《归鸟》诗中,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飞是作者人格的象征,日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惑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一种和解。景中生情,情中寓理,情、景、理浑融天成。如诗人《饮酒》其王。

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匹地自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本诗写景一气呵成,不加雕饰,却神韵十足,如“山气日夕佳,悠然见南山”。直抒胸臆。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理阐明了自己隐居的情与境。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这三者巧妙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心情欢快。也体现了诗人躬耕的情趣。让读者很难区分是咏怀诗还是哲理诗,因为情景理浑融,互相渗透和衬托,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领略其中的情趣,享受无尽的美。

陶渊明的诗几乎都是情景理融合的佳作,《拟挽歌辞》其三是情景理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焦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己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它。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己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在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清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作者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其中也不乏包含了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瘐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

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陶诗大量描写农村风景事物,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当然,这种热爱是打心底里的,真诚的,试想一个对农村、土地热爱的人,能不热爱生活吗?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带动是诗人自然的生活方式,自躬自耕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述的对象,亦是司空见惯的树舍、鸡犬、桑麻、豆苗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句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水”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

可以说,陶渊明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全部倾注在田园诗的创作上,同时,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是他将田园诗推向了巅峰,更以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在亚宋等坛独树一帜,其诗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贪图诗人所描述的田园生活。诗人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切实在而又深怀远意的心灵世界。他的田园诗,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

陶渊明田园诗平和散淡的心境、朴实无华的语言、情景理浑融的内容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他开创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朴实无华的冲淡自然之美,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化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陶渊明的田园诗自然恬淡,不加雕饰,却又匠心独运,意境悠远,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境界,同时还做到了情景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自然 意境 艺术特色 情景理

陶渊明(365—427)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尤其是他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诗人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功不可没。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自然恬淡,回味无穷。

陶渊明笔下的大多作品语言平淡自然,摒弃雕饰,朴实无华,极尽语言之美,其主要原因是由诗人平和散淡的心境决定的。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大多数人在仕途上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败落,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终为“不能为五斗米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自端。孰是都不营,而已求自安。”这是他思想变化的真实写照。在《归去来兮辞》中想象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归耕后,他心情愉快,夙愿得酬。他躬耕垄亩,虽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闲暇则饮酒赋诗,登山临水,自由自在。虽有困厄,但他都处之泰然,安贫乐道,真正做到与自然融合一体,正是陶渊明这种处世态度,其诗令人觉得亲切平和: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与谁欤,田父有好怀。(《饮酒》其九)

其次,陶渊明诗中选用的意象多为田园风光的景物,描绘的多是隐逸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诗句清新自然,这与玄言诗泛滥的晋宋诗坛形成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画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与表面的形似,看似随意点染,却有无尽的神韵。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

最后,陶渊明诗语言恬淡的原因在于诗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诗人躬耕垄亩自身嫁穑,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还,由此多写田家生活中的日用之景之物,语言平淡无奇,多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平常的田园风光,作者好像从生活中信手拈来,没有丝毫的斧凿痕迹。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微风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等等。看似农家的田家语,没有惊人的想象,没有大胆的夸张,读来毫不费力,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其实,这是陶诗外部的特征。事实上,陶渊明诗句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炼,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陶诗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却有如此的魅力,全在于他以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我认为真诚的感情流露是写诗必不可少的,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这也是诗人言出必行,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理念的结果,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这与太康诗人潘岳形成鲜明的对照,潘岳有一篇《闲居赋》,貌似给人一种很清高淡泊的印象,可他言行不一,追求功名利禄,逢迎权贵贾谧,竟到望尘而拜的地步,虽然他在诗坛有一定的名气,但其诗始终未达到更高的境界。

陶渊明诗语言的自然恬淡,质朴无华,如钟嵘说陶渊明“文体省诗,殆无长语,笃意复古,辞兴婉惬。”这句话准确地指出陶渊明诗语言简洁纯净,就是对他的田园诗语言风格而言的。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曰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成草基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加雕饰,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德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景的传神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之外,几乎看不见什么形容词,可见其诗的自然恬淡。再如陶渊明写风景的诗篇,《时运并序》,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厅、枯木茂秀”之感,诗人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给人无穷遐想,让人回味无穷。如《饮酒》之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中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

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东的乡村生活的写照,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苏轼曾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他的诗平淡之中的无限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

二、意境深远

陶诗从表面上看很简单朴实,实际上却很复杂,他的诗是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陶渊明的田园诗正好反映了他已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的一个复杂、艰难、曲折的过程。正如大诗人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要、杜诸人,毕莫及也”。“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瘐,引申为单薄简单,“腴”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这就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境深远。如“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来照 的荆条,但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淡笑的生活气氛。“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诗人具体描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在平淡中透露出一种超然洒脱。再如“凄凄发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日洁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也从弟敬远》)诗人的笔触似乎是毫不经意的,却写出人们在冬雪的一切细微感觉。这种感觉所体现的是和谐,人与自然泯合为一,其中最能体现陶诗意境的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少年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指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细细读来,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方宅、草屋、桃李、炊烟、狗吠等景物的背后,似乎又是一幅极其美好的画面,宁静安谧,淳朴自然。在此,我们应该能看到陶渊明田园诗并不在于客观的描摹田园生活,而着重强调和表现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景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

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字里行间流露出亲切,又让人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译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己,只识其奇趣。”“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对于陶诗的意境,李建中在《魏亚文学与魏亚人格》一书中,可谓精辟“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他是独立的自由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

三、情景理浑融,充分体现了对田园风光和生活的挚爱

情景理的浑融使陶渊时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他人未必能够悟出的道理。他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陶诗重在写心,写真诚,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感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写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缘乎性,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在诗歌创作中,情、景、理的浑融是至关重要的。离开情的景是没有生气的,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与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顶替燥的感觉。如《归鸟》诗中,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飞是作者人格的象征,日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惑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一种和解。景中生情,情中寓理,情、景、理浑融天成。如诗人《饮酒》其王。

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匹地自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本诗写景一气呵成,不加雕饰,却神韵十足,如“山气日夕佳,悠然见南山”。直抒胸臆。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理阐明了自己隐居的情与境。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这三者巧妙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心情欢快。也体现了诗人躬耕的情趣。让读者很难区分是咏怀诗还是哲理诗,因为情景理浑融,互相渗透和衬托,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领略其中的情趣,享受无尽的美。

陶渊明的诗几乎都是情景理融合的佳作,《拟挽歌辞》其三是情景理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焦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己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它。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己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在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清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作者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其中也不乏包含了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瘐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

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陶诗大量描写农村风景事物,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当然,这种热爱是打心底里的,真诚的,试想一个对农村、土地热爱的人,能不热爱生活吗?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带动是诗人自然的生活方式,自躬自耕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述的对象,亦是司空见惯的树舍、鸡犬、桑麻、豆苗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句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水”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

可以说,陶渊明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全部倾注在田园诗的创作上,同时,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是他将田园诗推向了巅峰,更以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在亚宋等坛独树一帜,其诗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贪图诗人所描述的田园生活。诗人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切实在而又深怀远意的心灵世界。他的田园诗,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

陶渊明田园诗平和散淡的心境、朴实无华的语言、情景理浑融的内容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他开创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朴实无华的冲淡自然之美,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化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相关文章

  • 论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拙
  • 第!!卷第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论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拙 赵宏艳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B@(()!% !摘 要 偶然$从艺术层面来说$它概括了陶诗在语言上质朴'自然$不饰雕琢的风 ...查看


  • 陶渊明在宋代的地位及其与苏轼.朱熹之关系
  • 万 方数据 认识评价中,既有诗人的敏锐,又有学者的深刻.他们 对陶渊明r的评价不再停留于表层,停留在印象式的点 评,所以宋人敢说"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蔡宽夫 诗话>)这样的大话.宋人集中在人格价值和美 ...查看


  • 试论陶渊明的"金刚怒目"诗
  • 2004年2月皖西学院学报 Feb.2004第20卷第1期 J.urnalofwestAnhuiUniversity v.1.20 NO.1 试论陶渊明的"金刚怒目"诗 张乃嶷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擞蚌埠233000) ...查看


  • 论苏过对陶渊明人生态度接受论文
  • 论苏过对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接受 摘 要:通过苏过的人生经历.相关作品及权威研究资料,我们发现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带有对陶渊明"接受"的内容.加之以陶渊明作为中国文人的一个杰出代表,其文学作品.思想精神已具有的&quo ...查看


  • 陶渊明与李白诗歌鸟意象比较
  • 读谚与霹斧 陶渊明与李白诗歌"鸟"意象比较 .赵梦 璃耍:文章跌比较陶濑鲷与李白诗歌"鸟"意象的形态及肉'灞入手,莰识他们建璃囊瓿人生的笨盼燎致,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闽,陶诗中的鸟意象以无名鸟写的最为出色,李白诗 ...查看


  • 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造与突破
  • [文艺评论] 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造与突破 口武海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西晋末年开始流行的玄言诗统治诗坛近百年,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旁}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把诗变成了"理 ...查看


  • "陶渊明研究"专栏简介
  • "陶渊明研究"专栏简介 <九江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 专栏(从1984年到2004年第3期为<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至今更名为<九江学院学报>)设栏24 ...查看


  • 论文:庾信的归隐心理
  • 庾信的归隐心理 庾信,他不仅有着杰出文学才华的作家,也是一位对汉族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有着重要作用的人物,庾信处于南北交际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生涯也有着复杂起伏的经历,因此其归隐心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归隐心理是庾信入北之后所产生的一 ...查看


  • 华中科技大学选课必备
  • 艺术 体育类 课程 点名否 结业方式 备注 声乐入门 不点名 唱歌 简单 无论唱歌好听与否 绝对能过 中外名乐欣赏 不点名 交论文 好过 有意思很享受 桥牌入门 点名 考试(开卷) 平常要抄笔记 篮球裁判 点名 开卷考试 边抄边过 还有科比 ...查看


  • 湖北省2011年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
  • 征文类别: 标 题: 姓 名:张文林 单 位:应城市城北初中 通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城北初中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B类 [1**********] [email protected]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