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总结

“信任之旅”团体心理活动总结

2014级护理班“盲行”主题活动

在儋州市201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大背景下,我校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学习活动。我们2014级护理班也利用班会课时间,将活动精神融汇到在校的每个人的身心,从而积极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

2014级护理班是本学年新加入的集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均因共同的理想而相聚于此。然而目前大家相互之间还是不甚了解。他们大都是“90后”“00后”的新时代青少年,部分学生更是独生子女。有大部分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他人想法、对同学缺乏热情、在与人交往中缺少基本的信任和理解等等问题,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影随。为了更好的提升每一位同学的自身素养、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也为促进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同时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我班特于本月28日在第三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信任之旅·盲行”团体心理主题活动。

第一部分:活动规则概述

(1)“盲人组”与“拐杖组”随机分配、任意组合,“盲人”事先不知道自己的“拐杖”是谁。“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以及对周围的陌生感。此时会期待有人来帮忙,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以利于活动者进入情境。此外,如果“拐杖”的及时搀扶,自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被关照的幸福感。

(2)盲人旅行活动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使同学们不得不运用肢体语言交流;可以使“拐杖”传达对“盲人”的关心,“盲人”也能更好地体会在黑暗中“拐杖”给予的帮助。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活动情境中去。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杖”同样任意组合。

(3)设计各种障碍增加“信任之旅”的难度和意义所在,尽量创造一种比较困难的活动情境,使“盲人”的旅行变得困难,从而利于“盲人”更好地体会如果没有别人帮助的困难和被人帮助的幸福。

通过“盲人”(受助)和“拐杖”(施助)角色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真诚的理解、信任和接纳,让同学们理解自助和他助同等重要,培养互助和合作的精神,建立群体信任感。 在互助的过程中,懂得良好的沟通要多为对方考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活动体验观察

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盲人”与“拐杖”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部分组合配合比较默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部分组合缺表现出对其搭档的信任度较低,行动比较迟缓。有些“拐杖”觉得自己很熟悉场景,很自信地带着“盲人”行走,却没有考虑到“盲人”的实际情况,结果在行进中出现了挫折,使“盲人”降低了对“拐杖”的信任感,导致后半的旅程变得犹豫和困难。有些“盲人”非常信任“拐杖”,但因为“拐杖”的粗心大意,使旅程发生意外而丧失了搭档间的默契和信任。而有的“拐杖”非常细心,但“盲人”一直缺乏信任感,没有安全感,不敢随从搭档的引路。有的“拐杖”对“盲人”

照顾的无微不至,但“盲人”不习惯陌生人的这种亲密接触。

第三部分:活动感悟分享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活动感言。

部分同学说:当蒙上眼睛并且转了几圈后,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无助,这时有一双温暖的手伸过来,瞬间有了安全感,突然觉得这双手多么重要,带着自己在黑暗的世界里慢慢前行,当走到障碍时,这双手细致的指引和帮助,使自己在黑暗的世界消除了恐惧。当顺利到达目的地时,真的长舒一口气,原来盲人的世界是这样的无助,深刻体会到他们多么需要帮助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 我们的成长更离不开集体。我们应该去维护自己集体, 关心集体、关心集体中的每个人。

部分同学说:做“盲人”时特别紧张,害怕不敢往前走,也怕自己的“拐杖”松手,自己摔倒。但通过旅程的行进,感受到对方的暗

示和自己的配合一致便能顺利地走完路线,也就慢慢地放松了警惕、接纳了对方,从中能明显感受到彼此间的信任和配合真的十分重要。

部分同学说:做“盲人”起初觉得很简单,自己摸索就可以了,但是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楚真是有些恐惧。后来,被同伴轻轻地扶着,在遇到障碍时对方给自己的暗示和帮助,使得自己的行走能变得顺利,心里特别感谢自己的“拐棍”。

部分同学说: 旅程中,对方把自己抓得特别紧,可以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信任自己的“向导”,但是,在一个地方,由于配合的不好被撞了一下,之后就再也不相信搭档了,之后的旅程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去摸索的。从这次旅程中发现,相信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平时还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

部分同学说:作为“向导”,能把“盲人”安全地送到指定地点,心里很高兴。没有把人家磕着碰着,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对方向自己说谢谢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从活动中感觉到,信任感的产生光靠嘴巴说是不够的,得有切切实实的行动,要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值得信赖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此次的“信任之旅·盲行”团体心理主题活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体验、分享感悟的模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悟信任、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使每个人对交流、细心、

信任、配合、责任等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体会。通过“信任之旅”的切实体验让同学们享受朋友间关爱与被关爱的幸福,使同学们在乐趣中受训、在实践中成长、感悟个中人生哲理。

“全民终身学习”——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定将把这种活动精神深入渗透到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全民终身学习”发展成为我们的自觉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儋州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2014级护理班

2014年10月29日

“信任之旅”团体心理活动总结

2014级护理班“盲行”主题活动

在儋州市201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大背景下,我校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学习活动。我们2014级护理班也利用班会课时间,将活动精神融汇到在校的每个人的身心,从而积极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

2014级护理班是本学年新加入的集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均因共同的理想而相聚于此。然而目前大家相互之间还是不甚了解。他们大都是“90后”“00后”的新时代青少年,部分学生更是独生子女。有大部分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他人想法、对同学缺乏热情、在与人交往中缺少基本的信任和理解等等问题,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影随。为了更好的提升每一位同学的自身素养、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也为促进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同时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我班特于本月28日在第三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信任之旅·盲行”团体心理主题活动。

第一部分:活动规则概述

(1)“盲人组”与“拐杖组”随机分配、任意组合,“盲人”事先不知道自己的“拐杖”是谁。“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以及对周围的陌生感。此时会期待有人来帮忙,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以利于活动者进入情境。此外,如果“拐杖”的及时搀扶,自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被关照的幸福感。

(2)盲人旅行活动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使同学们不得不运用肢体语言交流;可以使“拐杖”传达对“盲人”的关心,“盲人”也能更好地体会在黑暗中“拐杖”给予的帮助。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活动情境中去。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杖”同样任意组合。

(3)设计各种障碍增加“信任之旅”的难度和意义所在,尽量创造一种比较困难的活动情境,使“盲人”的旅行变得困难,从而利于“盲人”更好地体会如果没有别人帮助的困难和被人帮助的幸福。

通过“盲人”(受助)和“拐杖”(施助)角色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真诚的理解、信任和接纳,让同学们理解自助和他助同等重要,培养互助和合作的精神,建立群体信任感。 在互助的过程中,懂得良好的沟通要多为对方考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活动体验观察

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盲人”与“拐杖”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部分组合配合比较默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部分组合缺表现出对其搭档的信任度较低,行动比较迟缓。有些“拐杖”觉得自己很熟悉场景,很自信地带着“盲人”行走,却没有考虑到“盲人”的实际情况,结果在行进中出现了挫折,使“盲人”降低了对“拐杖”的信任感,导致后半的旅程变得犹豫和困难。有些“盲人”非常信任“拐杖”,但因为“拐杖”的粗心大意,使旅程发生意外而丧失了搭档间的默契和信任。而有的“拐杖”非常细心,但“盲人”一直缺乏信任感,没有安全感,不敢随从搭档的引路。有的“拐杖”对“盲人”

照顾的无微不至,但“盲人”不习惯陌生人的这种亲密接触。

第三部分:活动感悟分享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活动感言。

部分同学说:当蒙上眼睛并且转了几圈后,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无助,这时有一双温暖的手伸过来,瞬间有了安全感,突然觉得这双手多么重要,带着自己在黑暗的世界里慢慢前行,当走到障碍时,这双手细致的指引和帮助,使自己在黑暗的世界消除了恐惧。当顺利到达目的地时,真的长舒一口气,原来盲人的世界是这样的无助,深刻体会到他们多么需要帮助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 我们的成长更离不开集体。我们应该去维护自己集体, 关心集体、关心集体中的每个人。

部分同学说:做“盲人”时特别紧张,害怕不敢往前走,也怕自己的“拐杖”松手,自己摔倒。但通过旅程的行进,感受到对方的暗

示和自己的配合一致便能顺利地走完路线,也就慢慢地放松了警惕、接纳了对方,从中能明显感受到彼此间的信任和配合真的十分重要。

部分同学说:做“盲人”起初觉得很简单,自己摸索就可以了,但是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楚真是有些恐惧。后来,被同伴轻轻地扶着,在遇到障碍时对方给自己的暗示和帮助,使得自己的行走能变得顺利,心里特别感谢自己的“拐棍”。

部分同学说: 旅程中,对方把自己抓得特别紧,可以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信任自己的“向导”,但是,在一个地方,由于配合的不好被撞了一下,之后就再也不相信搭档了,之后的旅程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去摸索的。从这次旅程中发现,相信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平时还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

部分同学说:作为“向导”,能把“盲人”安全地送到指定地点,心里很高兴。没有把人家磕着碰着,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对方向自己说谢谢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从活动中感觉到,信任感的产生光靠嘴巴说是不够的,得有切切实实的行动,要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值得信赖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此次的“信任之旅·盲行”团体心理主题活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体验、分享感悟的模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悟信任、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使每个人对交流、细心、

信任、配合、责任等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体会。通过“信任之旅”的切实体验让同学们享受朋友间关爱与被关爱的幸福,使同学们在乐趣中受训、在实践中成长、感悟个中人生哲理。

“全民终身学习”——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定将把这种活动精神深入渗透到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全民终身学习”发展成为我们的自觉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儋州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2014级护理班

2014年10月29日


相关文章

  • 导生工作总结
  • 导生工作总结 从今年六月通过自荐和面试有幸成为一名11级新生的导生到现在,一学期的导生工作即 将接近尾声,一晃4个月已经过去.期间让我经历了很多,包括的新奇,难忘,感慨······ 一. 指导他们的生活 由于他们刚刚融入一个新的环境,很多地 ...查看


  •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叩开心门,读懂你 二.团体规模 8-12人,4人一组 三.活动对象 每次一个班级) 四.团体活动时间.场地 2016年4月7日 14:00-15:30 五.活动整体目标 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以自我为 ...查看


  • 班级心理辅导的技能
  • 班级心理辅导技能 邵立杰 学号:2015011141 一. 什么是班级心理辅导技能 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没有"班级心理辅导"这一术语.在欧美国家,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大多由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担任,主要着眼于解决个别学生心 ...查看


  •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流程(2)
  •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 导语: 学生与教师是一对不能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映衬才形成了教育.世界是多彩的,而学生的表现也呈现出多彩的画面,这些丰富的画面有的令作为教师的我们感到欣慰,而有的却令我们大伤脑经,手足无措.面对那些令我们 ...查看


  • 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教案
  •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 一.设计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21世纪是个充分合作的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成为世界大家庭的成 ...查看


  • 2011级心理干部培训活动方案
  • 健心园外语与经贸学院分会11级心理干部 培训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为加强健心园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帮助会员健康.快乐成长. 二. 活动概述: (一)破冰训 ...查看


  • 班级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
  • 班级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大学是成才的地方,但这只是对少数充满自信的人来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因为佼佼者实在太多了,因此,难免会缺乏自信. ·一个人,一量缺乏自信,就会背上思想 ...查看


  • 心理健康小课题研究
  • 定和解读 课题研究的步 骤和举措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建设应用研究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我们针对小学班级建设,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 ...查看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 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在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以201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南,以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提升教育专业化水平为工作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