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救孤故事的记述与司马迁的人生体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5卷第 1 期  O 20 0 6年 l O月 

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N na gN r l nvrt(oi cecs or l f a yn  o   i sy Sc l ine) n    ma U e i aS  

V 15 o .  No 1   .0 Oc . 2 0   t,06

程 婴 救 孤 故 事 的 记 述 与 司 马 迁 的 人 生 体 验 

王 利 锁 

( 河南犬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要: 司马迁记 录“ 程婴救孤’ ’ 故事不是“ 采摭 荒诞 ” “ 、 爱奇” 而实是 司马迁 开拓挖掘历 史材料 的重要表  ,

现。 司马迁记 录“ 程婴救孤” 故事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 , 其现 实人 生体验与 历史人物 遭际发生共鸣的结果 , 是 其 

中蕴涵着司马 迁深刻的幽愤和人 生思考 。   关键词 : 程婴救孤故事 ; 司马迁; 人生体验  中圈分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2 20 )0—0 8 — 5 17 —6 3 (06 1 0 8 0  

根据《 史记 ・ 赵世家》 的记载 , 婴救孤 故事发 生  程

于春秋时期晋 国晋 景公 三年 ( 9 )其 时晋大 夫屠岸  前5 7 。

贾欲灭赵 氏 , 朔满 门抄斩 。 朔遗腹 子赵武 在其 门  将赵 赵 客程 婴 的保 护下得 以保 存。 五年 后 , 十 在韩 厥帮助下 ,   赵武复立 为赵后 , 杀屠岸贾 , 攻 并灭其 族 , 为赵 氏家族  报 了仇 。 此故 事经元 人纪君祥 改编为杂 剧《 氏孤J ) 赵 L  搬演到戏曲舞台上后 , 至今常演不衰 , 已成为传统戏曲 

中的经典剧 目; 程婴救孤的故事也 因此家喻户晓 , 妇孺  皆知 。 程婴救孤 之事在记载 春秋 历史 的重要 著作 如  但

迁的人生共鸣, 唤起了他对 自己人生经历( 即李陵案)   的悲苦 体验 , 他才将其 著录 于史的 。 也就是说 , 司马迁  记述程婴救孤故事 实际是开拓挖掘历史材料和喻托 自   己人 生境况 人生思考 两方 面因素综合 的结果 。 此关  但 乎对 司马迁 “ 爱奇 ” 的理解 和修史 的大 问题 , 又不可不 

辨, 故略陈 管见 , 以求教于方家。  

作 为一个 历史学 家和文 学家 , 司马迁确有 诗人 的  浪 漫气质 和好奇 的性 格 。 为 司马迁 “ 认 爱奇 ” 并不 自赵  翼始, 最早 指 出司马迁具 有“ 奇” 爱 性格 的是 汉代 的扬 

《 左传 》 国语 》 和《 中均没 有明确记述 , 故此故事 的史实 

价值 常常遭到 后世史家 的怀 疑和诟病 。 日本泷 川资言 

雄。 他在 《 法言 ・ 君子篇》 :多爱 不忍 , 说 “ 子长也 。 仲尼 

多爱 , 爱

义也 ; 子长 多爱 , 爱奇也 。 子长即司马迁 。 ” 后来 

《 史记会注考证 ・ 赵世家》 引梁玉绳《 史记 志疑》 :匿  日 “

孤报德 , 视死如归 , 战国侠士刺客所为 , 乃 春秋之世 , 无  此风俗 , 则此事 固妄诞不可信 。 而所谓屠岸贾 、 程婴 、 杵  臼, 恐亦无其人也 。又 引赵翼说 :晋景公并未失 国政 , ” “  

朔妻 , 其姊也 。 公之姊 即在宫 中生子 ,屠岸 ) ( 贾何人 , 辄 

敢 向宫 中索 之 , 如曹操 之 收伏后 乎 ? 况其 时 尚有 栾武 

司马贞《 史记索隐后序》 也指出司马迁写作《 史记》 具有  “ 好奇 ” 的特点 :夫太 史公 纪事 , “ 上始轩 辕 , 下迄 天汉 ,   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 , 其间残阙盖多, 或旁搜异闻以   成其说 , 然其 人好奇 而辞省 , 故事最而文微 , 以后之  是 学者 , 多所未究 。在司马贞 看来 , 马迁 的好奇主要体  ” 司

现在“ 旁搜异 闻以成其说 ” 方面。 《 从 史记》 全书看 , 司马  迁确 实有“ 旁搜 异 闻” 以增益写 作 的倾 向 , 这突 出表现  在他把 自己许 多“ 田野” 调查 的内容熔铸于史 中。 魏  如《 公子 列传 》 写夷 门监 者侯 赢 的故事 , 明确说 是他 过  他 “ 大梁 之墟 ” 时听 到的 ; 如《 再 越王勾 践世家》 于范蠡  关

的故 事也 明显 是在 “ 上会稽 , 禹穴 ” 听到 的民 间传  探 时

子、 智庄子 、 范文子及 韩献子共主 国事 , 区区屠岸贾位  非正卿 , 官非 世族 , 能逞威肆 一至此乎 ? 乃 屠岸贾之 事  出于无稽 , 而迁之 采摭荒诞 , 足凭也 。『(六司马迁  不 ”】卷  】

《 史记》 实录” 以“ 著称 , 实录” 但“ 历史的司马迁为何又  记录此“ 荒诞 ” 无稽 ” “ 之事 呢? 赵翼从 司马迁之性 格出  发 , 出 了 自己的见解 :《 提 “ 史记 》 世家 多取《 诸 左传 》  、 《 国语》 以为文 , 一事 , 独此 不用二书 , 而独取异书 , 而不  自知其抵牾 , 信乎好 奇之过也 。 I( ”t卷 l 后人在评论 司马  迁“ 奇” 爱 性格 时 , 就常引此 以为例 。 司马迁记述程婴  但 救孤 的故事并 非简单 出于 自己“ 好奇 ” 的性格 。 我们 认  为, 司马迁记述 “ 程婴 救孤 ” 事从材料 取舍上看 实际  故 是司马迁开拓 挖掘历 史材料 的重要表 现之一 ; 而其记 

述此故事 的最深刻 的原因则在于故事本身引发了 司马 

说。 这样 的例 子在 《 史记》 中我们还可 以列 出很多 , 这里  不一一例举 。 问题 是这些“ 闻” 异 是不是都 是“ 荒诞 不足  凭 ”是否都 是司 马迁 由于好 奇 的性 格而著 于史 的? ? 那 

么 , 如何 理解 司马迁的“ 又该 爱奇”   呢? 我们 知道 司马迁 《 史记 》 以“ 是 实录 ” 著称 的 。 谓  所 “ 实录 ” 就是记 录历史必 须 以真 实为准 的 , 以事 实实有 

为原则 , 人物 事件发生 的过程 和来龙 去脉如实 地呈  将

收稿 日期 :0 6— 9一 l 2 0 0 O  作者简介 : 王利锁(9 4 ) 男, 16 一 , 河南犬学文学院副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第 1 0期 

王利 锁 : 程婴救孤故事 的记述与司马迁的人生体验 

・ 9・ 8  

现出来。 验诸《 史记 》司马迁记史记事 基本是以此为准  , 的。 如在《 五帝本纪赞》 他开宗明义地说 :学 者多称  中, “ 五帝 , 尚矣 。 尚书》 然《 独载尧 以来 ; 而百家言黄帝 , 其文 

不雅训 , 荐绅先生难言之……书缺有间矣 , 其轶乃时时  见 于他说 。 非好学深 思 , 知其意 , 心 固难为浅见寡 闻道  也 。 并论次 , 余 择其言尤雅 者 , 故著 为本纪书首 。 五帝  ”

时还见于刘 向的《 新序 ・ 士篇》 《 节 和 说苑 ・ 复恩 篇》  , 文字与《 记》 史 虽有 出入 , 但故事情 节大 同小异 ; 外 , 另   东汉王充《 论衡 ・ 吉验篇》 也提到程 婴救孤 的故事 。 虽 

然 由于材料 的匮乏我 们已无法证 明刘 向、 王充 的记 述 

是本于 司马迁还是另 有依 据 , 但有 一点应该是 可以肯 

定的 , 即汉人并不怀 疑此故事 的真实性 。 要之 , 司马迁  著录的程婴救孤故事 , 决非他 自己的“ 爱奇 ”杜撰 ”应  “ , 该是别有所本 , 如泷J 资言所言 ,得诸赵人别记”  l I “ 。

的历史传说 民间很多 , 但司马迁并未一一著录 , 而是选  择他认为 “ 尤雅者” 来记述 的 ; 所谓“ 尤雅者 ”就是他认  ,

为基本接近历史真实 的传说 。 三代世表》 他 同意  在《 中, 孔子作 《 春秋 》 疑则传 疑 , “ 盖其慎 也 ” 的修史 态度 。 在  《 报任 安书》 他又说 :仆窃 不逊 , 自托于无 能之  中, “ 近

辞, 网罗 天 下放 失 旧 闻 , 考之 行 事 , 其 成败 兴 坏之  稽

这个 问题 应该说 不难 理解 。 个历 史学 家记 录历  一

史, 他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上发生的人和事 , 这并  但 不是说 他要事无 巨细地全部将 它记 录下来 。 记什么 不  记什么 同一个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理解 和对历史人 物历  史事件 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 。 一定意义上讲 , 从 一个历 

史学 家记录 的“ 史 ” 历 只是他 心 中理解 的历史 , 而不是  历史 真实存在 的本 身 。 既然 历史学家记 录的“ 历史 ” 是 

理 。

所谓 “ ” 网罗天下放 失旧闻 , 考之行事 ”就是广泛 收  , 集历史材料 , 认真甄别 , 尊重历 史发展 的客观性 , 实  真 地记 录历史 。 班 固《 书 ・司马迁 传赞》 故 汉 评价 他说 :   “ 刘向、 自 扬雄博极 群书 , 皆称迁有 良史之材 , 服其善序 

事理 , 辨而不华 , 质而不俚。 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 

他心 中理解 的历史 , 那么 ,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取舍 

在 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这个 历史学家 对历史的理解 , 其 

隐恶 , 故谓之 ‘ 实录 ’” 。如果说司马迁记史 以 自己的“ 爱  奇” 原则 , 为 随便选 择记 录的对象 , 据 自己的好 恶把  根

历史上 的“ 荒诞 ” 无稽 ” 事著录 于史 , “ 之 这既不符 合史 

中 自然包含 他 自身的经历 和感受 。 《 传》 国语 》 如 左 《 记  载的都是 春秋时期 的历史 , 但二 书对某些历史 史实的  记述却颇不 同 ,四库 全书总 目》 五十一《 《 卷 国语 提要》   说 :所记之事与《 “ 左传》 俱迄智伯之亡 , 时代亦复相合 ,   中有与《 传》 左 未符 者 , 《 犹 新序》说 苑》 《 同出刘 向 , 而时 

复抵牾 。 盖古人著 书各据所见之 旧文 , 以存 疑 , 疑 不似 

家“ 疑则 传疑 ” 的修 史态 度 。 也违背 了司马迁 “ 之行  考

事 ” 实 录” 神 。 的“ 精 如果 真是那样 , 司马迁 的《 史记 》 就 

不 能称 为“ 史” 而只 能称 为“ 历 , 历史 小说 ” 也 就是  了。

说, 司马迁《 记》 史 中的描写虽然情 节和个别 细节上可 

能与历史事实有一定 的出入 , 但所写 的历史人物 、 历史 

后人 轻改 也 。《 ” 左传 》 国语》 载 历史史 实 的出入除  《 记

“ 各据所见之 旧文” 依据的材料 不 同这一客观原 因外 , ,  

事件应该都是 实有 的, 真实发生 的 , 决不会杜撰 , 发生  “ 荒诞不足凭 ” “ 、恐亦无其人 ” 的现象 。   具体 到“ 婴救孤 ” 程 的故事 , 它也不可 能是司马迁  “ 好奇” 心的杜撰 , 之 而应该是确 实存在 和发生过 的历  史事件 , 只是先秦现存 典籍没有 记载罢 了。 关于此 ,   日 本学者泷j 资言《 记会注考证》 l I 史 中的一段话颇值得 我 

恰恰 说 明《 左传 》 的作者 有《 传》 左 作者 观照理解 的历  史 ,国语》 《 的作者 有《 国语》 作者观 照理解 的历 史 。 那 

么 ,史记》 《 自然也 是司马迁理解 的历 史。 如司马迁《 史 

记》 描写 了我 国汉代前期 以前约3 0 年的历史发展 , 00 在 

这个 时限中, 仅据《 尚书》《 、左传》《 、国语》《 、世本》《 、战 

国策 》 《 、

楚汉 春秋》 的记 载 , 等 活跃 于历史舞 台上的主  要历 史人物何 止千人万人 , 司马迁 《 但 史记》 立传 的历 

们注意 。 他在分析《 颇蔺相 如列传》 廉 中蔺相如 的事迹  时说 :廉颇事 ,国策》 载颇 略 , “ 《 记 而无 一语及蔺相 如 ,   此传多 载他书所不 载 , 则安 知非 与《 赵世家》 同得诸 赵  人 别记乎 ? 又案 《 戴礼记 》贾 子《 书 ・ 大 、 新 保傅 篇 》 并 

云 :赵得蔺相如 , ‘ 而秦兵不敢 出。《 ( )・ ’史 记 司马长卿 

史 人物 总计不 过几百人 , 我们不可 能据此说 司马迁 没  有写的历史人 物都不存在 。 这说 明任何一个历史 学家  记录的“ 历史 ” 相对历史本身而言都是“ 残阙” 。程婴  的 “

救孤” 的故事不见现存先秦史著 , 可能就是先秦史料 的 

“ 阙” 残 之一。 这一现象 在《 史记 》 中也可得到 充分地证 

传》 ‘ 云 长卿慕蔺相如 ’则世称蔺相如久矣 。泷J资言  , ” l I 认为虽然反映战 国历史 的《 国策》 战 中没有记述过蔺相  如的事 迹 , 但历 史上确 有其人 , 世称蔺相如久 矣” 同  “ 。 时, 他认为 蔺相 如 的故事 和《 赵世 家》 的材料 司马迁可  能“ 同得诸 赵人 别记 ”此处所说 的《 , 赵世家 》 怕指 的  恐 就是 “ 婴救孤 ” 程 的故事 。 l 泷j资言的分析是有道理 的。 I   先秦典籍 经秦火 以后 保存下来 的很少 , 是六 国的  尤其 史料 。 朝建立后 , 汉 曾广搜 天下图书 , 多先秦典籍 是  许 经汉代 人整理得以保存 下来的 , 战 国策》而程 婴救  如《 。

孤的故事 , 在今存汉代典籍 中并非司马迁一家著录 , 同 

明。 如屈 原 、 蔺相如 是战 国时期 的两 个著名 的历 史人  物 , 战 国史料中几 乎没有 提到他 们 , 司马迁 为他  但 若非

们立传 , 可能他们就要隐没 干载了。史记 》 《 中还有 很多  “ 小人物 ” 属于这 种现象 , 也 不一 一 列举 。 以此 角度来  看, 司马迁之 “ 爱奇”不能仅仅 归结为其性格 的 因素 , ,  

其 中还包含有 司马迁对历史材料 的处理态度 。 就性格 

而论 , 司马迁之“ 爱奇” 表现在喜爱 记述奇 人奇事 , 增加  《 史记 》 的可读性 ; 就历史材料处理 而论 , 他的“ 爱奇 ” 的 

外 在形式表 现就是“ 旁搜 异闻以成其说 ” 而骨 子里却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0・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 6年第 l 0期 

是在“ 挖掘” 那些被前代历史学 家忽 视而 自己又深 感重  要 的历史材料 以丰 富其 书。 进一 步说 ,爱奇” “ 并非 司马 

之 “ , 过” 它实 际是 司马迁拓展 历史史料 ,网罗 天下  “

发现蔺相如 , 去写蔺相如 , 有两方面原因 : 首先 , 他肯定 

放失 旧闻 , 考之 行事 ” 记载历 史的勇气 的表现 , 司马  是

迁理解历史 、 吸纳历 史材料 的一种 独特的处理方 法 。 司  马迁之所 以成 为 司马迁 , 应该说 与他 开拓挖掘历 史材  料 的“ 爱奇” 态度是分 不开 的。  

蔺相如身处险境 , 忘私为公 , 蔑视强秦 , 存赵立信的奇  特行 为延缓 了赵 国的衰败灭 亡 , 定他 对历史 的推动  肯 作用 ; 其次 , 蔺相如个人行为本身表现 出的人在危难之 

时对 自己生 死抉 择 的认识 与 司马迁 的人 生观 深相 契 

合 , 他产 生 了人 生共鸣 。 太史公 日” , 使 在“ 中 司马迁评 

价 蔺相如说 :知死 必勇 , 死者难也 , “ 非 处死者难 。 方蔺  相如 引璧 睨柱 , 及叱秦王左 右 , 不过 诛 , 势 然士 或怯懦  而不敢发 。 相如一奋其气 , 威信敌 国; 退而让颇 , 名重泰  山。 其处智 勇 , 可谓 兼之矣 ! 由这段话 可 以看 出 , ” 司马 

迁 主要是从 个人 行为 的角度来肯定 蔺相如 的 , 为他  认

总之 , 我们认 为 ,爱奇” “ 既是司 马迁 的性格特 征 ,  

也 是司马迁 处理历史材 料 的一 种方法特 征。 爱 奇” “ 的 

根本精神是 司马迁 “ 网罗天下放 失 旧闻 , 考之行事 , 稽 

其成 败兴坏 之理 ” 渴望最 大 限度利 用 材料来 解 读历  ,

史。 去 , 过分 强调司马迁“ 过 我们 爱奇” 性格对《 史记》 写  作的影响 , 将一些难 以理解 或与其他 历史材料 出入 的 

记载通通归 为司马迁 的“ 爱奇 ” 性格 , 而忽视 了“ 爱奇 ”   背后蕴涵 的司马迁对 历史材料 取舍 的方 法特征 , 这是 

身处 险境 能理性地作 出自己的判断 , 心兼智勇 。 就前一  方 面而论 , 他是在记录历史 , 反映赵 国历史发展 的客观 

进程 ; 而就后 一方 面而言 , 马迁则是在借 蔺相如 的人  司

生发 表 自己对人生 的认识 和看法 。 而这一看法 又是 司 

不全 面的。 司马迁对 “ 婴救 孤” 事的著 录包 括对屈  程 故 原、 蔺相如等 人物的记述都 应该从 如此角度来理 解。   前文 已经提到 , 程婴救孤故事 以及屈原 、 蔺相如事 

迹都不是 司马迁 的杜撰 , 应该 是先 秦典籍缺载遗 失 的 

马迁从 自己的现 实人生体 验 中得 出来 的 。 司马迁 的  在

人 生历 程 中, 对其影响最大 , 最让他 刻骨铭心 的无 疑是 

他在李 陵案 中的遭遇 。 因为替李 陵游说 , 身遭横祸 , 他   被处 宫 刑 。 当他 “ 深幽 囹 圄之 中” , 曾想

“ 决 白 时 他 引  

裁” 以保 清节 。 一 时的冲动没 有让他忘却理 性 的沉  , 但 思 , 意 识 到即使 自己“ 节 ” 也无 人理解 自己 的行  他 死 ,

历史 片段 。 问题是这些 “ 但 残阙 ” 的历史片段 为何 引起  司马迁 如此 的重 视 , 把它 生动形象并 充满感情 地记 录  到《 史记 》 中呢? 我们认 为这与 司马迁 的人 生经历 和人 

生体验有密切关系 。  

为, 而“ 反 自取其 辱 ”因为 “ 固有一 死 , , 人 死有重 于 泰 

山, 或轻于鸿毛 , 用之所趋 异也” 所以他不能如此 不明  ,

不 白地 死去 。 过痛苦 的折磨 和理性 的思考 , 卒从  经 他“ 吏议”接受 “ 刑”“ , 宫 ,隐忍苟活 ” 1 1, 2 来完成父 亲临终 的 

遗愿 和 自己未竟 的事业 。 以说 , 可 就个人 生死 抉择 而  论, 司马迁 的“ 处死 ” 情境 与 蔺相 如 的“ 处死 ” 情境是 相 

司马迁 是一个伟 大 的历史 学家 , 也是一个具 有诗  人气 质的伟大 的文学家 ; 的《 记》 他 史 是记 史的伟大 著  作, 也是抒情 的伟大著作 。 梁启超《 要籍解题及其读 法》  

说 :迁著 书最大 目的乃在发表 司马 氏一 家之言 , “ 与荀 

似的, 他佩 服的就是 蔺相如 面对生死 的一瞬间所 作出 

的“ 一奋 其气 ” 的理性选 择 , 因为正是这 “ 奋其气 ” 一 的  理性选择 , 相如没有 成为“ 使蔺 怯懦 而不敢发” 的懦 夫 ,   而成就 了他 的万世 清名。 可以想象得到 , 司马迁在写蔺  相如“ 引璧睨柱 ” “ ,处死” 选择 的情节时 , 脑海 中不可能  不 浮现出 自己在 囹圄之 中的痛苦思考 的情境 。 司马迁  笔下 的蔺相 如既是 司马迁记述 的一个历 史人物 , 也是  他一段人生经 历的心灵意象 化“ 符号 ”  。

况著《 萄子》 董生著《 秋繁露》 质正 同 , 、 春 性 不过其 ‘ 一  家之言 ’ 史的形式 以发表耳 , 以现代史 的观念  乃借 故仅 读《 史记 》非能 知《 , 史记》 。信然 。 也 ” 如果说 历史学 家的  司马迁要求他 写作 《 记》 史 时要 “ 究天人之 际 , 今之  通古 变”客观真实 地反 映历史发 展的过 程和真相 , , 那么 , 诗 

人气质 的司马迁则 要求 他写作 的历 史不仅 是一部 经得 

起历史考验 的信史 , 应该是熔铸 自己情 感 、 还 寄托 自己 

思想理念 的“ 一家之 言” 的历史 。 以说 这一矛盾 在司  可 马迁写作《 史记》 之初 就 已经存在 了。 正因为有此 矛  也

盾存在 , 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就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 即既 

司 马迁对屈 原 的著 录描 写也是如此 。 屈原也 是不 

见于先 秦典籍 著 录的

人 物 , 司马迁《 记》 是 史 第一 次为  他 立传 , 之名垂 千 载 , 古 流芳 的。 太史公 日” : 使 万 “ 说 

是历史人物 的真实存在 , 又是 司马迁思 想情感寄 托 的 

对象 , 是他抒发 自己思 想情感 、 表达 自己“ 一家言” 的特  殊 的“ 形式 ” 符号 。 一点 , 这 我们从 司马迁 对屈原 、 蔺相 

如 的著录可以清楚地看 出来 。  

“ 读《 余 离骚 》 《 问》《 、天 、招魂 》《 、哀郢》 悲其 志 。 长  , 适

沙, 观屈原所 自沉 渊 ,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从司马  ”

迁《 屈原列传 》 的描写来看 , 所谓“ 悲其志 ” 志”指 的  之“ ,

是屈原对楚王 的忠心耿耿 , 对楚 国命运前途的关注 ; 所  谓“ 其为人 ” 指 的是屈原 “ , 虽九死其 犹未悔 ” 的矢 志不 

渝 的忠贞 和“ 负清 白以死直 ” 的冤屈 。 屈原事迹 引发 司  

蔺相如 的事 迹现存 先秦史籍 中没有 记载 , 引 日 前   本学 者泷 川资言 的《 考证》 为蔺相如 的事迹“ 诸赵  认 得

人 别记”这个推 断是成立 的。 , 也就是 说蔺相如是 史有 

其人 , 而非司马迁“ 爱奇 ” 杜撰 的人物 。 司马迁之所 以会 

马迁共 鸣的是 屈原“ 信而见疑 , 忠而被谤” 的不幸遭际 ,  

而这一点也 正是他对 自己在李 陵案 中无端遭到汉武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第 1 O期 

王利锁 : 程婴救孤故 事的记述与司马迁的人生体验 

. 1. 9  

猜忌 的主观认识 。 也就是说 司马迁认 为他和屈原 一样 

也是一个 “ 信而见疑 , 忠而被 谤” 的冤 屈之人 。 以 , 所 他 

写屈原的忠贞 , 屈原的不幸 , 写 实际就是在寄托 自己的  冤屈 、 自己的不幸 。 这一点 上 , 在 屈原 自然也成 了司马 

为司马迁 下狱在天汉二年 , 被处腐刑则在 天汉三年 ,   中 间有一段时间 , 而不是立 即被处刑 的。 国维 的考订是  王

符合史 实的。  

在 这个过程 中 , 最值得 我们注意 的是司马迁说 的 

迁寄托自己思想情感的心灵意象化“ 符号” 。  

总之 , 司马迁笔下 的历史人物不是一个“ 单面人”  ,

“ 交游 奠救 , 亲近不 为一言 。 左右 身非木石 , 独与法 吏为 

伍, 深幽囹固之 中 , 谁可告诉者 ” 几句话 。 这是 司马迁对 

而是客观历史存在与司马迁主观人生感受重叠交融的 

自己这段 痛苦经历 的真实描述 。 读这段话 , 我们眼前会 

浮 现出 当年 的情 景。 当初 ,陵未没 时 , “ 使有来报 , 汉公  卿 王侯 皆奉觞上寿” 一旦李陵军败 , 臣忧惧 , , 大 没有一 

个人站 出来 为李 陵说话 , 司马迁 出于公

心 , 向汉武帝陈  说 自己的看法 , 结果却身遭不测 ; 当司马迁身陷囹 囤 而   之 中时 , 若有朋友站 出来替他 说话求情或帮助 , 他又何 

产物 。 就客观历史存 在讲 , 司马迁是在 “ 通古今之变 ”  ,

描述历史发展的真相 ; 而就主观人生感受言 , 这些人物 

是 司马迁 发表 自己“ 家之 言” 一 即思想情 感 的凭借 符  号 。 迅 先生 评 《 记 》 “ 家 之 绝 唱 , 韵 之 《 鲁 史 为 史 无 离  骚》 ,史家之绝唱” ”“ 强调其历史描写之高超性 、 史学价  值之 真实性 ,无韵 之《 “ 离骚 》强调其 情感价值之 丰富  ”

性、 文学描写之抒情性 , 正是从 此两方 面立论 的。  

至于沦落 到如此 地步 ! 他当时面 对的和李 陵兵 败之  但

后 的情境一样 , 也是 “ 交游奠救 , 左右亲近不 为一言 ”   的

悲苦冷酷现实 。 作为性情 中人又力倡 “ 士为知 己者 死”   具体到对程婴救孤故事的理解 , 和屈原 、 蔺相如事 

迹 相 比, 司马迁 固然在肯定程婴对赵 氏的节义忠贞 , 诚 

的司马迁 , 这世态炎 凉的一幕是足 以让他永远 刻骨铭 

心, 身栗心 寒的。 以 , 所 当任安下狱 , 向司马迁求援 时 ,   他才会 旧事重提 。   据《 书 ・ 汉 武帝 纪》 等记 载 , 和元 年至 二年 ( 征 前  9 一前9 ) 因江充谗 陷发 生戾太乇 诬蛊案 。 2 1, 司马迁好 

如《 新序 ・ 节士》 中说的 :程 婴、 “ 公孙杵 臼可谓信友厚土  矣。但联 系司马迁的身世来考察 , ” 我认 为司马迁这里实  际还含有讽世的意味, 是对 自己人生遭遇 中世态炎凉的 

反讽 。 而要理解这一点 , 又必须回到李陵案上来 。   李陵案发生 于汉武帝 天汉二年 , 关于 司马迁 在李  陵案 中遭遇 的原委 , 司马迁在《 报任 安书》 中有详细记 

述, 不妨 录之 于下 :  

友任安被牵连下狱 。 任安 于狱 中给 司马迁写信 , 希望他 

“ 贤进 士” 实际是 希望 司马迁 帮助 自己 , 自己伸  推 , 替 冤。 司马迁的《 任安 书》 报 当作 于汉 武帝征 和二年年底 。  

在此书信 中 , 司马迁 一方面 申说 了 自己在李 陵案 中的 

遭遇 , 面说 明 自己已是“ 一方 刑余 之人” 没有 资格 “ , 推 

后 数 日, 陵败 书闻, 主上 为之食 不甘味 , 听朝 

不怡。 臣忧惧 , 大 不知所 出。 仆窃不 自 料其 卑贱 , 见 

主上惨 凄怛悼 , 欲效其 款款之 愚……仆怀欲 陈  诚 之。 而未有路 。 适会召 问, 即以此指推言陵功 , 以  欲 广主上之意 , 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 明 , 明主不深晓 ,  

贤进士 ”当然 , , 也讲 到 了《 史记》 的

写作情况 。报任安  《

书》 蕴涵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情 感是值得我们 深思 的。 细 

读《 报任安书》其 中表现的悲凉之气 、 , 冤屈之情 可以通  天, 但整篇文章 似乎都在诉 说 自己 的冤屈 而无一语 提 

到与任安 的情谊 , 也无一语提到当下发生的事件 , 似乎  司马迁对现实发 生的一切 和任 安 的处境 漠不关心 。 相 

以为仆 沮贰师 , 而为李陵 游说 , 下于理 。 遂 拳拳之 

忠, 终不能 自列 , 因为诬 上 , 卒从 吏议 。 家贫, 财赂  不足 以 自赎 , 交游 莫救 , 左右亲近 不为一 言。 身非  木石 , 与法吏为伍 , 幽囹圄之 中, 独 深 谁可告诉 者!   据此 , 我们知道事情 的大致经过是这样 的: 李陵战 

反, 我倒觉得 ,报任安书》 《 的字里行间都流露 出一种抱 

怨之情 。 他抱怨什么 呢? 前后联 系考察 , 我认为 , 他抱怨 

的就是 他身处危难之 时朋友们 ( 即前文提到 的交游 、 左 

右亲近) 不为一 言” “ 的沉默 。 司马迁迟迟不给任安 回信 

败 的消息传到朝廷后 , 汉武帝心情非常烦躁 。 司马迁 出  

于公心想宽慰汉武帝 , 但没有机会 。 恰恰汉武帝就 向司 

是有他 自己的苦衷 的 , 实上《 事 报任 安书》 司马迁对  是

任安请求 的婉拒 , 在陈说 自己痛 苦 的背后 蕴涵的是  他

他对社会 、 对朋友 表现出的冷酷 的心灰 意冷 。 所谓没有  资格“ 推贤进土” 不过是司马迁 的一种 托词。 , 聂石 樵先 

马迁询 问 , 司马迁就谈 了 自己对此事 的看法 。 但汉武帝  误会 了司马迁 的用意 , 以为他是替李 陵游说 , 贬损贰师  将军李广利 , 就下令把 司马迁下狱 。 法吏 以“ 诬上 ”“ 、沮  贰师” 的罪名 , 司马迁死刑 。 判 汉代法律规定 , 以钱赎  若

罪或接受腐刑可以免死 。 汉书 ・ 如《 景帝 纪》 中四年 ” “ :  

生说 :司马迁在 《 “ 报任安 书》 中主要说 明 自己并非 不想 

推贤进士 , 出力去援救任 安 , 像李 陵那 样和 自己素非相  善 的人物 , 自己还挺 身而 出 , 为他说好话 , 何况与有 生  死之交 的任安呢 ! 但是 自己 已是被刑之人 , 没有 资格再  做这 类事 了。 自己遭 受如此 大的耻辱 , 本来 应当死 , 之 

“ 死罪 欲腐者许之 。《 ”汉书 - 武帝 纪》 天汉 四年 :令死  “ 罪入 赎钱五十万 , 减死一等 。但司马迁 “ ” 家贫 , 财赂 不 

足以 自赎” 在此 无奈 的情 况下 , 了完成 自己的事业  , 为

和父 亲临终 的遗愿 , 经过一 番痛苦 的思 索和艰难 的选  择, 司马迁被迫接受 了官刑 。 国维《 王 太史公行年考》 认 

以不死 , 因为《 是 史记》 还未完成 。 表明 自己可以为任  安死, 《 但 史记》 必不 能为任安废 。 『聂先生 从司 马迁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2・

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 0 6年第 1 O期 

作《 史记》 的角度分析 当然是 对的 , 但认为司马迁“ 明  表 自己可 以为任安死 ” 则不然 。 因为 , 经过心灵重创之后 ,   司马迁再也不 愿引火烧 身 了 , 这才是他 要 向任 安说 的 

真实想法 , 而这恰恰是司马迁遭受屈辱 , 历经世事 沧桑 、  

伍, 深幽 囹圃之 中 , 谁可 告诉 者 ” 的悲苦冷酷 现实形 成 

了强烈 的反差 。 以说 , 可 正是现实 与历史的这一强 烈反  差 , 是司马迁著录此故事 的最深刻 的心理根源 。 才  

司马迁在《 赵世家》 , 写了程婴救 孤的过程 , 中 不但  

而且也写 了赵 氏对程婴 的回报 :  

世态炎凉后对 社会人生 的重新认识 。 我们这样说 , 丝毫  没有贬损 司马迁 的意思 , 而是《 报任安书》 中真实的思想  存在 , 是司马迁历经人生苦难世态炎凉后 的真实的人生  思考。 这也许就是 司马迁 的社会人生之“ ”   怨 吧。

虽然世态 的炎凉 使 司马迁 领悟 了现实 的冷 酷 , 虽 

及赵 武冠 , 为成人 , 程婴 乃辞诸 大夫 , 为赵武 

日: 昔 下宫之难 , “ 皆能死。 非不能死 , 思立赵  我 我

氏之后 。 今赵 武既立 , 为成人 , 复故位 , 我将下报赵 

宣孟与公孙 杵 臼。赵 武啼 泣顿首 固请 , :武 愿  ” 日 “

苦 筋 骨 以报 子 至死 , 而子 忍去 我死 乎 ! 程婴 日 : ”  

然他在《 报任安书》 中对危难之 时朋友离散 有隐隐的抱 

怨, 但救人于危难之中仍是司马迁肯定的人生信仰 , 也  是 他积极追求 的理想人 格 目标 , 尤其对有 过身处 险境 

孤立 无援经 历的 司马迁 来说 , 此类 事件就 更会让他 怦 

“ 不可 。 以我 为能成事 , 彼 故先我 死 ; 今我 不报 , 是  以我 事为不成。遂 自杀。 ” 赵武服 齐衰三年 , 为之祭 

邑。 春秋祠之 。 世世 勿绝。  

然 心动。 而程 婴救孤故 事正是让 司马迁 心动感佩 的这 

方 面的绝好题材 。  

有恩于他人的人将永远得到他人的怀念 。 司马迁在  这里写 的恩报是互动的 , 而这正是司马迁的一贯主张。  

程 婴救孤不 过是赵 氏兴 衰史 上的一个 片段 , 放在  赵国史 的发展 中 , 它所 占的分 量是非常小的 。 但如此一 

总之 , 司马迁 著 录程 婴救 孤故 事不 单单 是他 “ 爱 

奇” 性格 的表现 , 也是他开 拓挖掘 历史材料 、 吸纳新 的  历 史材料

的重要体 现 。 司马迁把 程婴救 孤故事写得  而

个 小小片段却 让 司马迁 极力地渲 染张扬 , 写得那 么生 

动具体 形象 , 以至于引起后人 的不断置疑 , 中缘 由不  其 在于它 的史 学价值 的重要 , 而在 于 司马迁对此故 事体 

现的人 生认知 的重要。 当赵氏濒临灭 亡之际 。 同朝共 臣 

如 此具体 生动形 象且富有 感情 , 是 司马迁 现实人 生  则 刺 激和人 生体验 的结果 。 他是在通 过历史对 现实 的冷  酷 进行讽 刺 , 中流鳝着 司马迁对 现实杜会 的深深不  其 满 和对这 种行为精 神 的强 烈渴望 , 这才是 司马迁著 录 

程婴救孤故事 的真实原因 。  

参考文 献 :  

【 】 日】 1 【 泷川资言. 己 史{会注考证【 . M】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  

19   9 9.

的有多少人 , 无一 家一姓站 出来为赵 氏的安危着想 , 但  

以至赵氏满 门被杀 ,皆灭其 族” 而站出来挽救此危难  “ 。

局面的竟是 势单力薄 的 门客友人 公孙杵 臼和程婴 。 为  此。 一个献 出了 自己的性命 ; 一个 隐身 匿居 l年 。 5 公孙  杵 臼、 程婴 知恩 图报 , 危难之 时显 身手 ,・奋其气 ” “ 的  人生选择是令 司马迁感 动的。 这与他身陷囹圃之时 , 而   “ 交游莫救 , 右亲近不为一 言。 左 身非木石 , 独与法吏为 

【 1 固. 2班 汉书【 . M1 北京: 中华书局 ,9 2 16 .   【】 3 聂石樵. 司马迁论稿【 . M】北京: 民教育出版社,0 1 人 20.  

T e Noe  n   raino   e So yo  h n   n   h   tsa d Nart   f h   tr fC e gYig o t

S v dteO p a  n   i aQ a ’  esn l x ein e ae     rh na dSm   in SP ro a  p r c  h E e

W ANG  L 一L   i I 8O

(c ol f i rc , e a  nvri , a ̄ g H n n4 5 0 , hn ) S h o o  t a y H n nU ie t K i n , e a  7 0 1C ia    Le sy

A s atT e rc   i s ht ia i ’ nt  fC eg i  ae  e rhno ho is nipr bt c:h  t l t n   a Sm   a S o s   hny gS v t   p a  Z as      o   r a ie h k t   Q n   eo n dh O f h ia m -

tn  e e t n t a  e e p ot d a d e c v td t e h so c lma e a h o g  n e t ai n o   e s r   f C e g — a tr

f c i  h th   x li   n   x a ae  h   it r a  tr lt r u h i v si t   ft   t y o   h n y   l o e i i g o h o

igS v   eO hno h oh. aw i ,h rcepito thttentso iaQa a  rf n l n ae t   r a  Z asiMen hl t atl on  u  a h o  f m   i hsapoo d   dh p f e e i   s t   e S n u y

p y h lgc l a i, ih i h  e uto  ers n n e o  i ra  e o a  x e e c  n  h   itr a  g rs  sc oo ia  ss whc  ster sl ft  e o a c  fhs e lp r n le p r n e a d te hso c lf ue ’ b   h   s i i i

mi o u etes r  l a s i   i ’  epag  n   o g t a o t i . s a n    t yi i t   maQ a S e n r a dt u hs b u f   f h o mp c e S n d y h   le

‘  

K yw rst  t     hny gS v   eO h n  ho i ia i ;e oa epr ne e  od : es r o C egi  a d h  r a   Z as ; m Qa pr nl xe ec  h o f y n et p o f hS n s   i

【 责任编辑 : 宙   裴 吉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5卷第 1 期  O 20 0 6年 l O月 

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N na gN r l nvrt(oi cecs or l f a yn  o   i sy Sc l ine) n    ma U e i aS  

V 15 o .  No 1   .0 Oc . 2 0   t,06

程 婴 救 孤 故 事 的 记 述 与 司 马 迁 的 人 生 体 验 

王 利 锁 

( 河南犬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要: 司马迁记 录“ 程婴救孤’ ’ 故事不是“ 采摭 荒诞 ” “ 、 爱奇” 而实是 司马迁 开拓挖掘历 史材料 的重要表  ,

现。 司马迁记 录“ 程婴救孤” 故事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 , 其现 实人 生体验与 历史人物 遭际发生共鸣的结果 , 是 其 

中蕴涵着司马 迁深刻的幽愤和人 生思考 。   关键词 : 程婴救孤故事 ; 司马迁; 人生体验  中圈分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2 20 )0—0 8 — 5 17 —6 3 (06 1 0 8 0  

根据《 史记 ・ 赵世家》 的记载 , 婴救孤 故事发 生  程

于春秋时期晋 国晋 景公 三年 ( 9 )其 时晋大 夫屠岸  前5 7 。

贾欲灭赵 氏 , 朔满 门抄斩 。 朔遗腹 子赵武 在其 门  将赵 赵 客程 婴 的保 护下得 以保 存。 五年 后 , 十 在韩 厥帮助下 ,   赵武复立 为赵后 , 杀屠岸贾 , 攻 并灭其 族 , 为赵 氏家族  报 了仇 。 此故 事经元 人纪君祥 改编为杂 剧《 氏孤J ) 赵 L  搬演到戏曲舞台上后 , 至今常演不衰 , 已成为传统戏曲 

中的经典剧 目; 程婴救孤的故事也 因此家喻户晓 , 妇孺  皆知 。 程婴救孤 之事在记载 春秋 历史 的重要 著作 如  但

迁的人生共鸣, 唤起了他对 自己人生经历( 即李陵案)   的悲苦 体验 , 他才将其 著录 于史的 。 也就是说 , 司马迁  记述程婴救孤故事 实际是开拓挖掘历史材料和喻托 自   己人 生境况 人生思考 两方 面因素综合 的结果 。 此关  但 乎对 司马迁 “ 爱奇 ” 的理解 和修史 的大 问题 , 又不可不 

辨, 故略陈 管见 , 以求教于方家。  

作 为一个 历史学 家和文 学家 , 司马迁确有 诗人 的  浪 漫气质 和好奇 的性 格 。 为 司马迁 “ 认 爱奇 ” 并不 自赵  翼始, 最早 指 出司马迁具 有“ 奇” 爱 性格 的是 汉代 的扬 

《 左传 》 国语 》 和《 中均没 有明确记述 , 故此故事 的史实 

价值 常常遭到 后世史家 的怀 疑和诟病 。 日本泷 川资言 

雄。 他在 《 法言 ・ 君子篇》 :多爱 不忍 , 说 “ 子长也 。 仲尼 

多爱 , 爱

义也 ; 子长 多爱 , 爱奇也 。 子长即司马迁 。 ” 后来 

《 史记会注考证 ・ 赵世家》 引梁玉绳《 史记 志疑》 :匿  日 “

孤报德 , 视死如归 , 战国侠士刺客所为 , 乃 春秋之世 , 无  此风俗 , 则此事 固妄诞不可信 。 而所谓屠岸贾 、 程婴 、 杵  臼, 恐亦无其人也 。又 引赵翼说 :晋景公并未失 国政 , ” “  

朔妻 , 其姊也 。 公之姊 即在宫 中生子 ,屠岸 ) ( 贾何人 , 辄 

敢 向宫 中索 之 , 如曹操 之 收伏后 乎 ? 况其 时 尚有 栾武 

司马贞《 史记索隐后序》 也指出司马迁写作《 史记》 具有  “ 好奇 ” 的特点 :夫太 史公 纪事 , “ 上始轩 辕 , 下迄 天汉 ,   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 , 其间残阙盖多, 或旁搜异闻以   成其说 , 然其 人好奇 而辞省 , 故事最而文微 , 以后之  是 学者 , 多所未究 。在司马贞 看来 , 马迁 的好奇主要体  ” 司

现在“ 旁搜异 闻以成其说 ” 方面。 《 从 史记》 全书看 , 司马  迁确 实有“ 旁搜 异 闻” 以增益写 作 的倾 向 , 这突 出表现  在他把 自己许 多“ 田野” 调查 的内容熔铸于史 中。 魏  如《 公子 列传 》 写夷 门监 者侯 赢 的故事 , 明确说 是他 过  他 “ 大梁 之墟 ” 时听 到的 ; 如《 再 越王勾 践世家》 于范蠡  关

的故 事也 明显 是在 “ 上会稽 , 禹穴 ” 听到 的民 间传  探 时

子、 智庄子 、 范文子及 韩献子共主 国事 , 区区屠岸贾位  非正卿 , 官非 世族 , 能逞威肆 一至此乎 ? 乃 屠岸贾之 事  出于无稽 , 而迁之 采摭荒诞 , 足凭也 。『(六司马迁  不 ”】卷  】

《 史记》 实录” 以“ 著称 , 实录” 但“ 历史的司马迁为何又  记录此“ 荒诞 ” 无稽 ” “ 之事 呢? 赵翼从 司马迁之性 格出  发 , 出 了 自己的见解 :《 提 “ 史记 》 世家 多取《 诸 左传 》  、 《 国语》 以为文 , 一事 , 独此 不用二书 , 而独取异书 , 而不  自知其抵牾 , 信乎好 奇之过也 。 I( ”t卷 l 后人在评论 司马  迁“ 奇” 爱 性格 时 , 就常引此 以为例 。 司马迁记述程婴  但 救孤 的故事并 非简单 出于 自己“ 好奇 ” 的性格 。 我们 认  为, 司马迁记述 “ 程婴 救孤 ” 事从材料 取舍上看 实际  故 是司马迁开拓 挖掘历 史材料 的重要表 现之一 ; 而其记 

述此故事 的最深刻 的原因则在于故事本身引发了 司马 

说。 这样 的例 子在 《 史记》 中我们还可 以列 出很多 , 这里  不一一例举 。 问题 是这些“ 闻” 异 是不是都 是“ 荒诞 不足  凭 ”是否都 是司 马迁 由于好 奇 的性 格而著 于史 的? ? 那 

么 , 如何 理解 司马迁的“ 又该 爱奇”   呢? 我们 知道 司马迁 《 史记 》 以“ 是 实录 ” 著称 的 。 谓  所 “ 实录 ” 就是记 录历史必 须 以真 实为准 的 , 以事 实实有 

为原则 , 人物 事件发生 的过程 和来龙 去脉如实 地呈  将

收稿 日期 :0 6— 9一 l 2 0 0 O  作者简介 : 王利锁(9 4 ) 男, 16 一 , 河南犬学文学院副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第 1 0期 

王利 锁 : 程婴救孤故事 的记述与司马迁的人生体验 

・ 9・ 8  

现出来。 验诸《 史记 》司马迁记史记事 基本是以此为准  , 的。 如在《 五帝本纪赞》 他开宗明义地说 :学 者多称  中, “ 五帝 , 尚矣 。 尚书》 然《 独载尧 以来 ; 而百家言黄帝 , 其文 

不雅训 , 荐绅先生难言之……书缺有间矣 , 其轶乃时时  见 于他说 。 非好学深 思 , 知其意 , 心 固难为浅见寡 闻道  也 。 并论次 , 余 择其言尤雅 者 , 故著 为本纪书首 。 五帝  ”

时还见于刘 向的《 新序 ・ 士篇》 《 节 和 说苑 ・ 复恩 篇》  , 文字与《 记》 史 虽有 出入 , 但故事情 节大 同小异 ; 外 , 另   东汉王充《 论衡 ・ 吉验篇》 也提到程 婴救孤 的故事 。 虽 

然 由于材料 的匮乏我 们已无法证 明刘 向、 王充 的记 述 

是本于 司马迁还是另 有依 据 , 但有 一点应该是 可以肯 

定的 , 即汉人并不怀 疑此故事 的真实性 。 要之 , 司马迁  著录的程婴救孤故事 , 决非他 自己的“ 爱奇 ”杜撰 ”应  “ , 该是别有所本 , 如泷J 资言所言 ,得诸赵人别记”  l I “ 。

的历史传说 民间很多 , 但司马迁并未一一著录 , 而是选  择他认为 “ 尤雅者” 来记述 的 ; 所谓“ 尤雅者 ”就是他认  ,

为基本接近历史真实 的传说 。 三代世表》 他 同意  在《 中, 孔子作 《 春秋 》 疑则传 疑 , “ 盖其慎 也 ” 的修史 态度 。 在  《 报任 安书》 他又说 :仆窃 不逊 , 自托于无 能之  中, “ 近

辞, 网罗 天 下放 失 旧 闻 , 考之 行 事 , 其 成败 兴 坏之  稽

这个 问题 应该说 不难 理解 。 个历 史学 家记 录历  一

史, 他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上发生的人和事 , 这并  但 不是说 他要事无 巨细地全部将 它记 录下来 。 记什么 不  记什么 同一个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理解 和对历史人 物历  史事件 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 。 一定意义上讲 , 从 一个历 

史学 家记录 的“ 史 ” 历 只是他 心 中理解 的历史 , 而不是  历史 真实存在 的本 身 。 既然 历史学家记 录的“ 历史 ” 是 

理 。

所谓 “ ” 网罗天下放 失旧闻 , 考之行事 ”就是广泛 收  , 集历史材料 , 认真甄别 , 尊重历 史发展 的客观性 , 实  真 地记 录历史 。 班 固《 书 ・司马迁 传赞》 故 汉 评价 他说 :   “ 刘向、 自 扬雄博极 群书 , 皆称迁有 良史之材 , 服其善序 

事理 , 辨而不华 , 质而不俚。 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 

他心 中理解 的历史 , 那么 ,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取舍 

在 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这个 历史学家 对历史的理解 , 其 

隐恶 , 故谓之 ‘ 实录 ’” 。如果说司马迁记史 以 自己的“ 爱  奇” 原则 , 为 随便选 择记 录的对象 , 据 自己的好 恶把  根

历史上 的“ 荒诞 ” 无稽 ” 事著录 于史 , “ 之 这既不符 合史 

中 自然包含 他 自身的经历 和感受 。 《 传》 国语 》 如 左 《 记  载的都是 春秋时期 的历史 , 但二 书对某些历史 史实的  记述却颇不 同 ,四库 全书总 目》 五十一《 《 卷 国语 提要》   说 :所记之事与《 “ 左传》 俱迄智伯之亡 , 时代亦复相合 ,   中有与《 传》 左 未符 者 , 《 犹 新序》说 苑》 《 同出刘 向 , 而时 

复抵牾 。 盖古人著 书各据所见之 旧文 , 以存 疑 , 疑 不似 

家“ 疑则 传疑 ” 的修 史态 度 。 也违背 了司马迁 “ 之行  考

事 ” 实 录” 神 。 的“ 精 如果 真是那样 , 司马迁 的《 史记 》 就 

不 能称 为“ 史” 而只 能称 为“ 历 , 历史 小说 ” 也 就是  了。

说, 司马迁《 记》 史 中的描写虽然情 节和个别 细节上可 

能与历史事实有一定 的出入 , 但所写 的历史人物 、 历史 

后人 轻改 也 。《 ” 左传 》 国语》 载 历史史 实 的出入除  《 记

“ 各据所见之 旧文” 依据的材料 不 同这一客观原 因外 , ,  

事件应该都是 实有 的, 真实发生 的 , 决不会杜撰 , 发生  “ 荒诞不足凭 ” “ 、恐亦无其人 ” 的现象 。   具体 到“ 婴救孤 ” 程 的故事 , 它也不可 能是司马迁  “ 好奇” 心的杜撰 , 之 而应该是确 实存在 和发生过 的历  史事件 , 只是先秦现存 典籍没有 记载罢 了。 关于此 ,   日 本学者泷j 资言《 记会注考证》 l I 史 中的一段话颇值得 我 

恰恰 说 明《 左传 》 的作者 有《 传》 左 作者 观照理解 的历  史 ,国语》 《 的作者 有《 国语》 作者观 照理解 的历 史 。 那 

么 ,史记》 《 自然也 是司马迁理解 的历 史。 如司马迁《 史 

记》 描写 了我 国汉代前期 以前约3 0 年的历史发展 , 00 在 

这个 时限中, 仅据《 尚书》《 、左传》《 、国语》《 、世本》《 、战 

国策 》 《 、

楚汉 春秋》 的记 载 , 等 活跃 于历史舞 台上的主  要历 史人物何 止千人万人 , 司马迁 《 但 史记》 立传 的历 

们注意 。 他在分析《 颇蔺相 如列传》 廉 中蔺相如 的事迹  时说 :廉颇事 ,国策》 载颇 略 , “ 《 记 而无 一语及蔺相 如 ,   此传多 载他书所不 载 , 则安 知非 与《 赵世家》 同得诸 赵  人 别记乎 ? 又案 《 戴礼记 》贾 子《 书 ・ 大 、 新 保傅 篇 》 并 

云 :赵得蔺相如 , ‘ 而秦兵不敢 出。《 ( )・ ’史 记 司马长卿 

史 人物 总计不 过几百人 , 我们不可 能据此说 司马迁 没  有写的历史人 物都不存在 。 这说 明任何一个历史 学家  记录的“ 历史 ” 相对历史本身而言都是“ 残阙” 。程婴  的 “

救孤” 的故事不见现存先秦史著 , 可能就是先秦史料 的 

“ 阙” 残 之一。 这一现象 在《 史记 》 中也可得到 充分地证 

传》 ‘ 云 长卿慕蔺相如 ’则世称蔺相如久矣 。泷J资言  , ” l I 认为虽然反映战 国历史 的《 国策》 战 中没有记述过蔺相  如的事 迹 , 但历 史上确 有其人 , 世称蔺相如久 矣” 同  “ 。 时, 他认为 蔺相 如 的故事 和《 赵世 家》 的材料 司马迁可  能“ 同得诸 赵人 别记 ”此处所说 的《 , 赵世家 》 怕指 的  恐 就是 “ 婴救孤 ” 程 的故事 。 l 泷j资言的分析是有道理 的。 I   先秦典籍 经秦火 以后 保存下来 的很少 , 是六 国的  尤其 史料 。 朝建立后 , 汉 曾广搜 天下图书 , 多先秦典籍 是  许 经汉代 人整理得以保存 下来的 , 战 国策》而程 婴救  如《 。

孤的故事 , 在今存汉代典籍 中并非司马迁一家著录 , 同 

明。 如屈 原 、 蔺相如 是战 国时期 的两 个著名 的历 史人  物 , 战 国史料中几 乎没有 提到他 们 , 司马迁 为他  但 若非

们立传 , 可能他们就要隐没 干载了。史记 》 《 中还有 很多  “ 小人物 ” 属于这 种现象 , 也 不一 一 列举 。 以此 角度来  看, 司马迁之 “ 爱奇”不能仅仅 归结为其性格 的 因素 , ,  

其 中还包含有 司马迁对历史材料 的处理态度 。 就性格 

而论 , 司马迁之“ 爱奇” 表现在喜爱 记述奇 人奇事 , 增加  《 史记 》 的可读性 ; 就历史材料处理 而论 , 他的“ 爱奇 ” 的 

外 在形式表 现就是“ 旁搜 异闻以成其说 ” 而骨 子里却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0・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 6年第 l 0期 

是在“ 挖掘” 那些被前代历史学 家忽 视而 自己又深 感重  要 的历史材料 以丰 富其 书。 进一 步说 ,爱奇” “ 并非 司马 

之 “ , 过” 它实 际是 司马迁拓展 历史史料 ,网罗 天下  “

发现蔺相如 , 去写蔺相如 , 有两方面原因 : 首先 , 他肯定 

放失 旧闻 , 考之 行事 ” 记载历 史的勇气 的表现 , 司马  是

迁理解历史 、 吸纳历 史材料 的一种 独特的处理方 法 。 司  马迁之所 以成 为 司马迁 , 应该说 与他 开拓挖掘历 史材  料 的“ 爱奇” 态度是分 不开 的。  

蔺相如身处险境 , 忘私为公 , 蔑视强秦 , 存赵立信的奇  特行 为延缓 了赵 国的衰败灭 亡 , 定他 对历史 的推动  肯 作用 ; 其次 , 蔺相如个人行为本身表现 出的人在危难之 

时对 自己生 死抉 择 的认识 与 司马迁 的人 生观 深相 契 

合 , 他产 生 了人 生共鸣 。 太史公 日” , 使 在“ 中 司马迁评 

价 蔺相如说 :知死 必勇 , 死者难也 , “ 非 处死者难 。 方蔺  相如 引璧 睨柱 , 及叱秦王左 右 , 不过 诛 , 势 然士 或怯懦  而不敢发 。 相如一奋其气 , 威信敌 国; 退而让颇 , 名重泰  山。 其处智 勇 , 可谓 兼之矣 ! 由这段话 可 以看 出 , ” 司马 

迁 主要是从 个人 行为 的角度来肯定 蔺相如 的 , 为他  认

总之 , 我们认 为 ,爱奇” “ 既是司 马迁 的性格特 征 ,  

也 是司马迁 处理历史材 料 的一 种方法特 征。 爱 奇” “ 的 

根本精神是 司马迁 “ 网罗天下放 失 旧闻 , 考之行事 , 稽 

其成 败兴坏 之理 ” 渴望最 大 限度利 用 材料来 解 读历  ,

史。 去 , 过分 强调司马迁“ 过 我们 爱奇” 性格对《 史记》 写  作的影响 , 将一些难 以理解 或与其他 历史材料 出入 的 

记载通通归 为司马迁 的“ 爱奇 ” 性格 , 而忽视 了“ 爱奇 ”   背后蕴涵 的司马迁对 历史材料 取舍 的方 法特征 , 这是 

身处 险境 能理性地作 出自己的判断 , 心兼智勇 。 就前一  方 面而论 , 他是在记录历史 , 反映赵 国历史发展 的客观 

进程 ; 而就后 一方 面而言 , 马迁则是在借 蔺相如 的人  司

生发 表 自己对人生 的认识 和看法 。 而这一看法 又是 司 

不全 面的。 司马迁对 “ 婴救 孤” 事的著 录包 括对屈  程 故 原、 蔺相如等 人物的记述都 应该从 如此角度来理 解。   前文 已经提到 , 程婴救孤故事 以及屈原 、 蔺相如事 

迹都不是 司马迁 的杜撰 , 应该 是先 秦典籍缺载遗 失 的 

马迁从 自己的现 实人生体 验 中得 出来 的 。 司马迁 的  在

人 生历 程 中, 对其影响最大 , 最让他 刻骨铭心 的无 疑是 

他在李 陵案 中的遭遇 。 因为替李 陵游说 , 身遭横祸 , 他   被处 宫 刑 。 当他 “ 深幽 囹 圄之 中” , 曾想

“ 决 白 时 他 引  

裁” 以保 清节 。 一 时的冲动没 有让他忘却理 性 的沉  , 但 思 , 意 识 到即使 自己“ 节 ” 也无 人理解 自己 的行  他 死 ,

历史 片段 。 问题是这些 “ 但 残阙 ” 的历史片段 为何 引起  司马迁 如此 的重 视 , 把它 生动形象并 充满感情 地记 录  到《 史记 》 中呢? 我们认 为这与 司马迁 的人 生经历 和人 

生体验有密切关系 。  

为, 而“ 反 自取其 辱 ”因为 “ 固有一 死 , , 人 死有重 于 泰 

山, 或轻于鸿毛 , 用之所趋 异也” 所以他不能如此 不明  ,

不 白地 死去 。 过痛苦 的折磨 和理性 的思考 , 卒从  经 他“ 吏议”接受 “ 刑”“ , 宫 ,隐忍苟活 ” 1 1, 2 来完成父 亲临终 的 

遗愿 和 自己未竟 的事业 。 以说 , 可 就个人 生死 抉择 而  论, 司马迁 的“ 处死 ” 情境 与 蔺相 如 的“ 处死 ” 情境是 相 

司马迁 是一个伟 大 的历史 学家 , 也是一个具 有诗  人气 质的伟大 的文学家 ; 的《 记》 他 史 是记 史的伟大 著  作, 也是抒情 的伟大著作 。 梁启超《 要籍解题及其读 法》  

说 :迁著 书最大 目的乃在发表 司马 氏一 家之言 , “ 与荀 

似的, 他佩 服的就是 蔺相如 面对生死 的一瞬间所 作出 

的“ 一奋 其气 ” 的理性选 择 , 因为正是这 “ 奋其气 ” 一 的  理性选择 , 相如没有 成为“ 使蔺 怯懦 而不敢发” 的懦 夫 ,   而成就 了他 的万世 清名。 可以想象得到 , 司马迁在写蔺  相如“ 引璧睨柱 ” “ ,处死” 选择 的情节时 , 脑海 中不可能  不 浮现出 自己在 囹圄之 中的痛苦思考 的情境 。 司马迁  笔下 的蔺相 如既是 司马迁记述 的一个历 史人物 , 也是  他一段人生经 历的心灵意象 化“ 符号 ”  。

况著《 萄子》 董生著《 秋繁露》 质正 同 , 、 春 性 不过其 ‘ 一  家之言 ’ 史的形式 以发表耳 , 以现代史 的观念  乃借 故仅 读《 史记 》非能 知《 , 史记》 。信然 。 也 ” 如果说 历史学 家的  司马迁要求他 写作 《 记》 史 时要 “ 究天人之 际 , 今之  通古 变”客观真实 地反 映历史发 展的过 程和真相 , , 那么 , 诗 

人气质 的司马迁则 要求 他写作 的历 史不仅 是一部 经得 

起历史考验 的信史 , 应该是熔铸 自己情 感 、 还 寄托 自己 

思想理念 的“ 一家之 言” 的历史 。 以说 这一矛盾 在司  可 马迁写作《 史记》 之初 就 已经存在 了。 正因为有此 矛  也

盾存在 , 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就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 即既 

司 马迁对屈 原 的著 录描 写也是如此 。 屈原也 是不 

见于先 秦典籍 著 录的

人 物 , 司马迁《 记》 是 史 第一 次为  他 立传 , 之名垂 千 载 , 古 流芳 的。 太史公 日” : 使 万 “ 说 

是历史人物 的真实存在 , 又是 司马迁思 想情感寄 托 的 

对象 , 是他抒发 自己思 想情感 、 表达 自己“ 一家言” 的特  殊 的“ 形式 ” 符号 。 一点 , 这 我们从 司马迁 对屈原 、 蔺相 

如 的著录可以清楚地看 出来 。  

“ 读《 余 离骚 》 《 问》《 、天 、招魂 》《 、哀郢》 悲其 志 。 长  , 适

沙, 观屈原所 自沉 渊 ,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从司马  ”

迁《 屈原列传 》 的描写来看 , 所谓“ 悲其志 ” 志”指 的  之“ ,

是屈原对楚王 的忠心耿耿 , 对楚 国命运前途的关注 ; 所  谓“ 其为人 ” 指 的是屈原 “ , 虽九死其 犹未悔 ” 的矢 志不 

渝 的忠贞 和“ 负清 白以死直 ” 的冤屈 。 屈原事迹 引发 司  

蔺相如 的事 迹现存 先秦史籍 中没有 记载 , 引 日 前   本学 者泷 川资言 的《 考证》 为蔺相如 的事迹“ 诸赵  认 得

人 别记”这个推 断是成立 的。 , 也就是 说蔺相如是 史有 

其人 , 而非司马迁“ 爱奇 ” 杜撰 的人物 。 司马迁之所 以会 

马迁共 鸣的是 屈原“ 信而见疑 , 忠而被谤” 的不幸遭际 ,  

而这一点也 正是他对 自己在李 陵案 中无端遭到汉武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第 1 O期 

王利锁 : 程婴救孤故 事的记述与司马迁的人生体验 

. 1. 9  

猜忌 的主观认识 。 也就是说 司马迁认 为他和屈原 一样 

也是一个 “ 信而见疑 , 忠而被 谤” 的冤 屈之人 。 以 , 所 他 

写屈原的忠贞 , 屈原的不幸 , 写 实际就是在寄托 自己的  冤屈 、 自己的不幸 。 这一点 上 , 在 屈原 自然也成 了司马 

为司马迁 下狱在天汉二年 , 被处腐刑则在 天汉三年 ,   中 间有一段时间 , 而不是立 即被处刑 的。 国维 的考订是  王

符合史 实的。  

在 这个过程 中 , 最值得 我们注意 的是司马迁说 的 

迁寄托自己思想情感的心灵意象化“ 符号” 。  

总之 , 司马迁笔下 的历史人物不是一个“ 单面人”  ,

“ 交游 奠救 , 亲近不 为一言 。 左右 身非木石 , 独与法 吏为 

伍, 深幽囹固之 中 , 谁可告诉者 ” 几句话 。 这是 司马迁对 

而是客观历史存在与司马迁主观人生感受重叠交融的 

自己这段 痛苦经历 的真实描述 。 读这段话 , 我们眼前会 

浮 现出 当年 的情 景。 当初 ,陵未没 时 , “ 使有来报 , 汉公  卿 王侯 皆奉觞上寿” 一旦李陵军败 , 臣忧惧 , , 大 没有一 

个人站 出来 为李 陵说话 , 司马迁 出于公

心 , 向汉武帝陈  说 自己的看法 , 结果却身遭不测 ; 当司马迁身陷囹 囤 而   之 中时 , 若有朋友站 出来替他 说话求情或帮助 , 他又何 

产物 。 就客观历史存 在讲 , 司马迁是在 “ 通古今之变 ”  ,

描述历史发展的真相 ; 而就主观人生感受言 , 这些人物 

是 司马迁 发表 自己“ 家之 言” 一 即思想情 感 的凭借 符  号 。 迅 先生 评 《 记 》 “ 家 之 绝 唱 , 韵 之 《 鲁 史 为 史 无 离  骚》 ,史家之绝唱” ”“ 强调其历史描写之高超性 、 史学价  值之 真实性 ,无韵 之《 “ 离骚 》强调其 情感价值之 丰富  ”

性、 文学描写之抒情性 , 正是从 此两方 面立论 的。  

至于沦落 到如此 地步 ! 他当时面 对的和李 陵兵 败之  但

后 的情境一样 , 也是 “ 交游奠救 , 左右亲近不 为一言 ”   的

悲苦冷酷现实 。 作为性情 中人又力倡 “ 士为知 己者 死”   具体到对程婴救孤故事的理解 , 和屈原 、 蔺相如事 

迹 相 比, 司马迁 固然在肯定程婴对赵 氏的节义忠贞 , 诚 

的司马迁 , 这世态炎 凉的一幕是足 以让他永远 刻骨铭 

心, 身栗心 寒的。 以 , 所 当任安下狱 , 向司马迁求援 时 ,   他才会 旧事重提 。   据《 书 ・ 汉 武帝 纪》 等记 载 , 和元 年至 二年 ( 征 前  9 一前9 ) 因江充谗 陷发 生戾太乇 诬蛊案 。 2 1, 司马迁好 

如《 新序 ・ 节士》 中说的 :程 婴、 “ 公孙杵 臼可谓信友厚土  矣。但联 系司马迁的身世来考察 , ” 我认 为司马迁这里实  际还含有讽世的意味, 是对 自己人生遭遇 中世态炎凉的 

反讽 。 而要理解这一点 , 又必须回到李陵案上来 。   李陵案发生 于汉武帝 天汉二年 , 关于 司马迁 在李  陵案 中遭遇 的原委 , 司马迁在《 报任 安书》 中有详细记 

述, 不妨 录之 于下 :  

友任安被牵连下狱 。 任安 于狱 中给 司马迁写信 , 希望他 

“ 贤进 士” 实际是 希望 司马迁 帮助 自己 , 自己伸  推 , 替 冤。 司马迁的《 任安 书》 报 当作 于汉 武帝征 和二年年底 。  

在此书信 中 , 司马迁 一方面 申说 了 自己在李 陵案 中的 

遭遇 , 面说 明 自己已是“ 一方 刑余 之人” 没有 资格 “ , 推 

后 数 日, 陵败 书闻, 主上 为之食 不甘味 , 听朝 

不怡。 臣忧惧 , 大 不知所 出。 仆窃不 自 料其 卑贱 , 见 

主上惨 凄怛悼 , 欲效其 款款之 愚……仆怀欲 陈  诚 之。 而未有路 。 适会召 问, 即以此指推言陵功 , 以  欲 广主上之意 , 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 明 , 明主不深晓 ,  

贤进士 ”当然 , , 也讲 到 了《 史记》 的

写作情况 。报任安  《

书》 蕴涵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情 感是值得我们 深思 的。 细 

读《 报任安书》其 中表现的悲凉之气 、 , 冤屈之情 可以通  天, 但整篇文章 似乎都在诉 说 自己 的冤屈 而无一语 提 

到与任安 的情谊 , 也无一语提到当下发生的事件 , 似乎  司马迁对现实发 生的一切 和任 安 的处境 漠不关心 。 相 

以为仆 沮贰师 , 而为李陵 游说 , 下于理 。 遂 拳拳之 

忠, 终不能 自列 , 因为诬 上 , 卒从 吏议 。 家贫, 财赂  不足 以 自赎 , 交游 莫救 , 左右亲近 不为一 言。 身非  木石 , 与法吏为伍 , 幽囹圄之 中, 独 深 谁可告诉 者!   据此 , 我们知道事情 的大致经过是这样 的: 李陵战 

反, 我倒觉得 ,报任安书》 《 的字里行间都流露 出一种抱 

怨之情 。 他抱怨什么 呢? 前后联 系考察 , 我认为 , 他抱怨 

的就是 他身处危难之 时朋友们 ( 即前文提到 的交游 、 左 

右亲近) 不为一 言” “ 的沉默 。 司马迁迟迟不给任安 回信 

败 的消息传到朝廷后 , 汉武帝心情非常烦躁 。 司马迁 出  

于公心想宽慰汉武帝 , 但没有机会 。 恰恰汉武帝就 向司 

是有他 自己的苦衷 的 , 实上《 事 报任 安书》 司马迁对  是

任安请求 的婉拒 , 在陈说 自己痛 苦 的背后 蕴涵的是  他

他对社会 、 对朋友 表现出的冷酷 的心灰 意冷 。 所谓没有  资格“ 推贤进土” 不过是司马迁 的一种 托词。 , 聂石 樵先 

马迁询 问 , 司马迁就谈 了 自己对此事 的看法 。 但汉武帝  误会 了司马迁 的用意 , 以为他是替李 陵游说 , 贬损贰师  将军李广利 , 就下令把 司马迁下狱 。 法吏 以“ 诬上 ”“ 、沮  贰师” 的罪名 , 司马迁死刑 。 判 汉代法律规定 , 以钱赎  若

罪或接受腐刑可以免死 。 汉书 ・ 如《 景帝 纪》 中四年 ” “ :  

生说 :司马迁在 《 “ 报任安 书》 中主要说 明 自己并非 不想 

推贤进士 , 出力去援救任 安 , 像李 陵那 样和 自己素非相  善 的人物 , 自己还挺 身而 出 , 为他说好话 , 何况与有 生  死之交 的任安呢 ! 但是 自己 已是被刑之人 , 没有 资格再  做这 类事 了。 自己遭 受如此 大的耻辱 , 本来 应当死 , 之 

“ 死罪 欲腐者许之 。《 ”汉书 - 武帝 纪》 天汉 四年 :令死  “ 罪入 赎钱五十万 , 减死一等 。但司马迁 “ ” 家贫 , 财赂 不 

足以 自赎” 在此 无奈 的情 况下 , 了完成 自己的事业  , 为

和父 亲临终 的遗愿 , 经过一 番痛苦 的思 索和艰难 的选  择, 司马迁被迫接受 了官刑 。 国维《 王 太史公行年考》 认 

以不死 , 因为《 是 史记》 还未完成 。 表明 自己可以为任  安死, 《 但 史记》 必不 能为任安废 。 『聂先生 从司 马迁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2・

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 0 6年第 1 O期 

作《 史记》 的角度分析 当然是 对的 , 但认为司马迁“ 明  表 自己可 以为任安死 ” 则不然 。 因为 , 经过心灵重创之后 ,   司马迁再也不 愿引火烧 身 了 , 这才是他 要 向任 安说 的 

真实想法 , 而这恰恰是司马迁遭受屈辱 , 历经世事 沧桑 、  

伍, 深幽 囹圃之 中 , 谁可 告诉 者 ” 的悲苦冷酷 现实形 成 

了强烈 的反差 。 以说 , 可 正是现实 与历史的这一强 烈反  差 , 是司马迁著录此故事 的最深刻 的心理根源 。 才  

司马迁在《 赵世家》 , 写了程婴救 孤的过程 , 中 不但  

而且也写 了赵 氏对程婴 的回报 :  

世态炎凉后对 社会人生 的重新认识 。 我们这样说 , 丝毫  没有贬损 司马迁 的意思 , 而是《 报任安书》 中真实的思想  存在 , 是司马迁历经人生苦难世态炎凉后 的真实的人生  思考。 这也许就是 司马迁 的社会人生之“ ”   怨 吧。

虽然世态 的炎凉 使 司马迁 领悟 了现实 的冷 酷 , 虽 

及赵 武冠 , 为成人 , 程婴 乃辞诸 大夫 , 为赵武 

日: 昔 下宫之难 , “ 皆能死。 非不能死 , 思立赵  我 我

氏之后 。 今赵 武既立 , 为成人 , 复故位 , 我将下报赵 

宣孟与公孙 杵 臼。赵 武啼 泣顿首 固请 , :武 愿  ” 日 “

苦 筋 骨 以报 子 至死 , 而子 忍去 我死 乎 ! 程婴 日 : ”  

然他在《 报任安书》 中对危难之 时朋友离散 有隐隐的抱 

怨, 但救人于危难之中仍是司马迁肯定的人生信仰 , 也  是 他积极追求 的理想人 格 目标 , 尤其对有 过身处 险境 

孤立 无援经 历的 司马迁 来说 , 此类 事件就 更会让他 怦 

“ 不可 。 以我 为能成事 , 彼 故先我 死 ; 今我 不报 , 是  以我 事为不成。遂 自杀。 ” 赵武服 齐衰三年 , 为之祭 

邑。 春秋祠之 。 世世 勿绝。  

然 心动。 而程 婴救孤故 事正是让 司马迁 心动感佩 的这 

方 面的绝好题材 。  

有恩于他人的人将永远得到他人的怀念 。 司马迁在  这里写 的恩报是互动的 , 而这正是司马迁的一贯主张。  

程 婴救孤不 过是赵 氏兴 衰史 上的一个 片段 , 放在  赵国史 的发展 中 , 它所 占的分 量是非常小的 。 但如此一 

总之 , 司马迁 著 录程 婴救 孤故 事不 单单 是他 “ 爱 

奇” 性格 的表现 , 也是他开 拓挖掘 历史材料 、 吸纳新 的  历 史材料

的重要体 现 。 司马迁把 程婴救 孤故事写得  而

个 小小片段却 让 司马迁 极力地渲 染张扬 , 写得那 么生 

动具体 形象 , 以至于引起后人 的不断置疑 , 中缘 由不  其 在于它 的史 学价值 的重要 , 而在 于 司马迁对此故 事体 

现的人 生认知 的重要。 当赵氏濒临灭 亡之际 。 同朝共 臣 

如 此具体 生动形 象且富有 感情 , 是 司马迁 现实人 生  则 刺 激和人 生体验 的结果 。 他是在通 过历史对 现实 的冷  酷 进行讽 刺 , 中流鳝着 司马迁对 现实杜会 的深深不  其 满 和对这 种行为精 神 的强 烈渴望 , 这才是 司马迁著 录 

程婴救孤故事 的真实原因 。  

参考文 献 :  

【 】 日】 1 【 泷川资言. 己 史{会注考证【 . M】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  

19   9 9.

的有多少人 , 无一 家一姓站 出来为赵 氏的安危着想 , 但  

以至赵氏满 门被杀 ,皆灭其 族” 而站出来挽救此危难  “ 。

局面的竟是 势单力薄 的 门客友人 公孙杵 臼和程婴 。 为  此。 一个献 出了 自己的性命 ; 一个 隐身 匿居 l年 。 5 公孙  杵 臼、 程婴 知恩 图报 , 危难之 时显 身手 ,・奋其气 ” “ 的  人生选择是令 司马迁感 动的。 这与他身陷囹圃之时 , 而   “ 交游莫救 , 右亲近不为一 言。 左 身非木石 , 独与法吏为 

【 1 固. 2班 汉书【 . M1 北京: 中华书局 ,9 2 16 .   【】 3 聂石樵. 司马迁论稿【 . M】北京: 民教育出版社,0 1 人 20.  

T e Noe  n   raino   e So yo  h n   n   h   tsa d Nart   f h   tr fC e gYig o t

S v dteO p a  n   i aQ a ’  esn l x ein e ae     rh na dSm   in SP ro a  p r c  h E e

W ANG  L 一L   i I 8O

(c ol f i rc , e a  nvri , a ̄ g H n n4 5 0 , hn ) S h o o  t a y H n nU ie t K i n , e a  7 0 1C ia    Le sy

A s atT e rc   i s ht ia i ’ nt  fC eg i  ae  e rhno ho is nipr bt c:h  t l t n   a Sm   a S o s   hny gS v t   p a  Z as      o   r a ie h k t   Q n   eo n dh O f h ia m -

tn  e e t n t a  e e p ot d a d e c v td t e h so c lma e a h o g  n e t ai n o   e s r   f C e g — a tr

f c i  h th   x li   n   x a ae  h   it r a  tr lt r u h i v si t   ft   t y o   h n y   l o e i i g o h o

igS v   eO hno h oh. aw i ,h rcepito thttentso iaQa a  rf n l n ae t   r a  Z asiMen hl t atl on  u  a h o  f m   i hsapoo d   dh p f e e i   s t   e S n u y

p y h lgc l a i, ih i h  e uto  ers n n e o  i ra  e o a  x e e c  n  h   itr a  g rs  sc oo ia  ss whc  ster sl ft  e o a c  fhs e lp r n le p r n e a d te hso c lf ue ’ b   h   s i i i

mi o u etes r  l a s i   i ’  epag  n   o g t a o t i . s a n    t yi i t   maQ a S e n r a dt u hs b u f   f h o mp c e S n d y h   le

‘  

K yw rst  t     hny gS v   eO h n  ho i ia i ;e oa epr ne e  od : es r o C egi  a d h  r a   Z as ; m Qa pr nl xe ec  h o f y n et p o f hS n s   i

【 责任编辑 : 宙   裴 吉1


相关文章

  • 阅读史记的方法
  • 问鼎史记 三足并立 --谈<史记>阅读教学要把握好的三大环节 宁阳二中 卢国栋 观看了山东临沂第十八中学段淑君老师.山东临沂苍山一中马鸿侠老师.苏州十中滕柏老师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录像后,我很受启发和鼓舞,敢竭鄙 ...查看


  • 五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一课 <生活中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1)知道生活中快乐的事多,要积极体验快乐. (2)知道快乐的生活有益健康,学习进步,有益于与人和睦相处等. (3)知道生活 ...查看


  • 周国平[直面苦难]公开课教案
  • <直面苦难>公开课教案 周国平 一.教学双标 课程标准: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 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 ...查看


  • 史记人物分析
  •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 ...查看


  • [屈原列传]
  • <屈原列传> 这是关于<屈原列传>教学的心得和反思,它把文言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融合在了一起,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周三到周五进行的是<屈原列传>的教学.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思路,觉得有一些心得值得记下 ...查看


  • 读书笔记--[史记]
  • 史记读后感 <史记> 司马迁著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记述了从黄帝以来的上古传说,到商周时期的历史事迹,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 ...查看


  • 高中语文课本文章知识
  • 第一册 第1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 1.内容概要: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 ...查看


  • 语文试题答案
  • 评分标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4.(8分)(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评分标准:"强 ...查看


  • 高中语文古文大意
  •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本文记述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顺天之性"的根本法则,由此推论出"养人"即"养民"的道理,讽喻中唐吏治扰民.伤民的弊端,表达了革除弊政的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