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 1

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 时代的产物。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4、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②献诗说。③删诗说。

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内容:一、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 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 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 ② 《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正月》;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4.称颂执政者的诗: 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二、 情爱诗:1.歌咏美丽的爱情。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 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 ②表现为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 2.抒写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①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②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 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诗经》史诗的艺术特色:《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五篇史诗都是叙述和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突出的特点:1. 重点突出,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如《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从准备迁移一直写到开荒造房,定居新址。诗作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注重欢快热闹的场景刻画:京师之野,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公刘》) 周人史诗还有对先祖神化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3.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如《皇矣》

:①《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②《芣苢》(fú yǐ,即车前草)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诗经》文学成就:。1《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1)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2《诗经》形式和语言的特点:一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1)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2)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 二、《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有浓厚的民歌风味。三、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四、语言很有特色:①词汇丰富;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①直接叙事的:《七月》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最常见,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见。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

《尚 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伪《古文尚书》《逸周书》《春秋》。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春 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左 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记事详赡,文采生动。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传为左丘明。

《左 传》的文学特色: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②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③《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

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国 语》: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作者左丘明。

《战国策》: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 33篇。非一时一人所著。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先秦诸子散文三个发展阶段: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篇幅简短,多为语录体。 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高峰)。 诸子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老 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论 语》的文学特点: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墨 子》特点: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孟子生平及思想。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孟 子》特点:一、雄辩色彩1. 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 2.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

,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庄 子》52篇,今存33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有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

1、奇幻谲诡的想象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 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荀 子》说理文特色: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寓言少而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55篇。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寓言的特点。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是楚文化的产物1.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2. 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3. 充满了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二、受到北方文化的影

响。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一、类似《诗经》而有所改变,如《天问》。 二、以《离骚》《九歌》为代表的典型样式。1.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2.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3.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离骚》司马迁谓“离忧”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

《离 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

《离 骚 》的艺术特点: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实写。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采用民歌形式,也用散文的笔法,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九 歌》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11篇祭神歌曲。

《九 歌》内容: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九 歌》艺特。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九 章》篇目:《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九章》是直书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保存了许多神话 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招魂》的艺术特色: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宋玉《九辩》由多个乐章组成,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在描绘中创造圆融的意境。 《谏逐客书》特点:一、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1)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论积贮疏》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论贵粟疏》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2)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性。另外,司马迁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有异主流。

: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散文《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文章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无纵横排宕之气。 :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 桓宽《盐铁论》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 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刘向。都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

东汉 散文 大势。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新论》29篇,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王充散文的特点: 《论衡》85篇,“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他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特色。

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34篇, 散文的特点, 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 《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有的也写得潇洒美丽。

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吴国历史。记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特点:(1)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2)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贾谊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承继楚辞,如《吊屈原赋》二、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如《旱云赋》。

枚乘大赋体式的《七发》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二、完全失去了自我真情实感。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标志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天子游猎赋》汉大赋的特点。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和楚辞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本质)二、空间的极度排比。1.片面使用空间排比。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2.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了极限。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祭祀,《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扬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写作新变化。1.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2.表现手法含蓄委婉,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董仲舒《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郁愤。提出三种处世方式不可从,表现出失路而迷惘的痛切感受。 汉武帝《李夫人赋》: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真挚深切,艺术水平很高。欲写己之思人,却远画对方孤处荒草坟茔的情境,这一笔法为后世经常使用。 刘歆《遂初赋》:写自己所遇、所感、所思,具有浓烈的情感。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班婕妤《自悼赋》: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孔臧《杨柳赋》《蓼虫赋》:托物咏志,与汉初小赋托物继以颂美不同。非徒咏物,摆脱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王褒《洞箫赋》在咏物的地位。一、较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二、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班彪《北征赋》: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结构笔法、思想情感都相似。 冯衍《显志赋》: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蔡邕《述行赋》:记述途中所见,借古抒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班固《两都赋》:题材上重写京都,谋篇布局上极大加强了设喻劝导的篇幅。有模仿司马相如的显著痕迹。 张衡《二京赋》:表达的某些思想更切近现实。谋篇立意模仿班固《两都赋》。但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赵壹《刺世嫉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 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张衡的《二京赋》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以及街市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了前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东门行》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十五从军征》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四、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孔雀东南飞》: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他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

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十五从军征》全诗都是叙述和描写,而处处充满孤苦悲凄之情。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古诗十九首》的背景、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明月何皎皎》开创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二、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深夜,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流泪不已。可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1.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也不相信永生之事,开始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五、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经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更看重生存的价值。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 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 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汉末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发现了自我,在文学方面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曹操诗歌创作成就。一、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少数自拟新题。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他的《燕歌行》二首,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委婉含蓄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二、一些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有的带有拟作性质,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另有宴游酬酢之诗,颇繁丽然逊色于曹植。

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建安25年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是前期代表作。前期也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他五言诗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一、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二、被誉

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即他的诗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三、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其诗作出现了律联,如“凝霜依云除,清风飘飞阁。”。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前期多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后期表达立业的雄心壮志。

王粲诗歌艺特: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喻志士之节操,写得虎虎有生气。言语简洁,不用典故。

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阮 瑀《咏史》:精于音乐,为曹操掌书记。其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徐 斡《室思》:慕荣名而潜心典籍。其诗抒情婉曲,辞气平和,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缠绵悱恻。

五 言《悲愤诗》: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 二、艺术上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正始政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司马氏大杀名士,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司马氏标榜“名教”,更显现出其虚伪卑鄙。正始士人鄙弃名教,不满黑暗现实,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形成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另一方面,士人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而且由于玄风的影响,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一种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一、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他们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有的把这个理想境界人间化,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二、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正始诗人在更深的层次上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82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一、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二、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显得意蕴深沉。这不仅是恐因文遭祸,更是因为玄风的影响,阮籍深谙得意忘象之旨,学庄而用之。三、清逸玄远之美。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

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太康年间,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安稳舒适,诗歌内容多为平庸写实。司马氏政权造成了“政失其本”,而“士无特操”的局面。士人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求名自适。他们非常世俗平庸,发之于诗,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太康诗歌内容特点: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三、描写更加细腻。往往古人一句写总体,而太康诗人则进行具体细微之描绘。

:一、就诗歌而言,陆机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首。

二、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常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三、就诗歌内容来说,陆机拟古之作很多,也有许多酬酢之词,但有些诗作也能写得情感深沉动人。

,字安仁。性轻躁,趋世利。诗歌追求辞藻绮丽,被誉为“烂若舒锦”。他的《悼亡诗》三首,获得极高评价,以至“悼亡”一词,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悼亡赋》特点:凄恻婉转,哀怨动人,作者并未直抒惨怀,而是通过描写由他带有沉痛悼念情绪的眼睛所看到的凄惨景象,表现出深于情又善于抒情的特点。

一、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薄而出。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如《咏史》其二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三、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刘 琨诗歌的特色: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扶风歌》用血泪写下他的坚强意志和悲慨意绪,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重赠卢谌》末段写出英雄末路的悲凉慷慨,但即使是写失败的意绪,也是壮美的,同 样有清刚之气,继承了建安风骨。

一、把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二、感情真实,坎壈咏怀。诗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

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玄言诗的发端自魏正始时代已开始。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已经式微了。

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通过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从而对

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反讽。在写法上,以记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具奇趣。语言自然简洁而极生动。

情,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返归田园与自然,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恬适,成为后世文人脱离世事矛盾纠缠返归精神家园的一条共同道路,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高唱“归去来”而归隐田园,有无限的思想及艺术魅力。

《闲情赋》 艺术特点:虽题意为防闲男女之情,但其中写道曾对意中女子的深切思念,极 为细腻,譬喻妙切,辞采绮丽。

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变化原因:一是刘宋时代玄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士人从玄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二是刘宋皇室出身寒微,即位后用寒门掌机要权柄。素族文人进入

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二、诗歌创作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三、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四、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有各种体式的创作,注意对仗,格外追求用典使事。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至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至陈末的宫体诗。

自刘裕代晋,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与此同时的北方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前两部分是其所创,第三部分被称为“玄言尾巴”,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时期难以避免的印记。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四、是山水诗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有佳句而无完篇,存在玄言尾巴,一些诗运用典故成句太多。

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总之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鲍照 艺成,在南朝诗人中最高。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代白纻曲》。二、语言亦自有特色。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其三。并且注意吸收民间口语;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有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与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上自刘宋泰始二年(466),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 永 明 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仍然是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发展原因:一、皇室的爱好和提倡。二、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

永明声律说的地位: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字玄晖,出身于累世高华又富有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文学修养极高。他感情丰富细腻,书卷气很浓,性格单纯。

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如《观朝雨》。诗。二、意象创造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山水描写方面的意象带着更多心象的性质。因之,其意象十分省净明快,三、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接近口语。 四、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第二类是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人。 第三类是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即宫体诗。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期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沈约、谢朓等人的一些诗在题材和写法上与后 来的宫体诗人已并无二致。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萧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高峰期。 “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 庾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诗歌创作依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入北,羁旅他乡,身仕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代表《拟咏怀》二十七首。南北诗风的优长在庾信的诗中结合起来,创造出技巧精工又格调苍劲的优秀作品,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

《洛神赋》艺术成就: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冷臻于极致,赋中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 若惊鸿,婉若游龙”,深远地影响了后代文学的意象创造。在它们后面,形成了一些意象的历史系列。

建安赋作特点: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并且进行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神龟赋》、瓜果树木《瓜赋》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后期辞藻流利妍美,对仗工巧整齐,且注意到韵律和谐“翩三都赋》特点。

:一、内容丰博,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愤世嫉俗赋作特点:一、针对性更强,切中当时社会门阀政治压抑人才的痼疾,直斥贵戚豪门的贪财奢侈,控拆贫苦之家的饥寒交迫。二、语言更加激烈尖锐,嬉笑怒骂,鞭辟入里。代表作鲁褒《钱神论》。

但写起来却都能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注意藻采骈偶。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曹植的《求自试表》,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此种文风,领率文坛,使魏晋文章沿着重辞采的方向发展。

《大人先生传》:阮籍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辞采瑰奇,具有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 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即,

一、对偶,虚词领字可以不对,从文字上看,汉语的单字单音宜于从声形方面形成均衡相侔。汉语词性灵活,容易配成对偶。对偶本为回环之美,南朝士人以柔靡为尚。用典亦称用事。南朝骈文以用事繁密为尚,有显示才华的心理。三、声律,是指骈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骈文只要求重音部分声调相对。虚字可以不对。四、辞藻:南朝骈文更重文章的娱乐性质与辞采华美,讲究“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使骈文的藻饰臻于极致。 字之偶;用事,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辞藻,铺锦列锈错彩镂金;声律,别宫商识清浊。优秀作者是颜延之、鲍照和范晔。二、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骈文进入了俳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的阶段。名篇如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三、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四、六隔句对也大幅增加。用事不仅绵密,且更妥帖自然。声律上不仅平仄相对,而且上下联相粘,多能做到全篇平仄谐调。辞藻上更是“丽藻星铺,雕文锦缛”。

《水经注》散文特点:地理著作,也是学术著作。它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此外,他还将评议、考证等夹于描写叙述中,使《水经注》具有征实考证的严谨风格。将学和识运用于山水描写中,是郦道元在散文上开拓的新领域。 《洛阳伽蓝记》:语言多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典丽清拔。代表着 北朝文人风格特色,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 《搜神记》的内容和艺术:干宝,它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一、思想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鬼神真有,反映人们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的性格。书中记录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志怪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仇血恨,表达人民的反抗愿望和精神。二、艺术风格: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刘义庆,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最高成就。思想内容:大多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放荡的言行,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艺术风格: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另外,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有不少故事成为名句或成语,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等。

: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在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新生代的宫廷诗人。工于五言诗, 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为上官体。

度,是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上官体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写景技巧,

洗削了南朝诗的浮艳雕琢。(局限)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貌。“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沈宋”:宋之问和沈佺期。宋的五律《度大庾岭》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没有文饰,但诗律.对仗十分工整.沈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陈子昂诗歌特点:复归风雅;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风格质朴明朗,格调苍劲,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艺术成就:长篇歌行,采用的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意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此诗抒情气氛优美浓郁,语言清丽,被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 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其归隐诗的空静之美: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当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

不求工而自工。一、山水田园诗贴近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二、他的乘舟行吟之作,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省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的表现了出来。三、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四、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 王昌龄七绝的特点:一、边塞诗,还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二、送别诗。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三、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四、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他的七绝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

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一、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二、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

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原因:高、岑二人同是以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一样有入幕经历而且诗风相近,在杜甫的诗中首先将高、岑并称,后来严羽也将高、岑并称。

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一、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二、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三、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四、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杜甫诗的诗史性质:真实反映安史之乱前后,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有“诗史”美誉。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杜诗写实手法:诗史性质,决定写实手法,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既叙事件经过,又于细部描写,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引人入胜,还融入了强烈的抒情,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诗的集大成:虚心学习前人的经营,不薄今人爱古人;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杜甫的律诗成就:一、对五律的把握非常纯熟,韵律精细,诗境浑成多变。如《春夜喜雨》是杜诗五律的代表作,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

二、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其七律创作超过前人总和,并自创“连章体”七律组诗及“拗体”七律。 1.七律至杜,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如《登高》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对而一气贯注,悲怆而不消沉,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一气盘旋、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2.手法巧妙,格律运用已致化境。如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于艺术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3.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三、拗体在七绝中出现较多,入蜀后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组诗。四、杜甫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严守格律而多变化。他的绝句多连章体和拗体,声调拗峭、笔墨质实,且多着议论。他的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诗美来。

简远,他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寄全椒山中道士》“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艺术特色 ①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寞情调,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以至于诗歌意象的构成也带有某种类型化的倾向。②喜吟秋风、夕阳,将人生失意融入黯淡萧瑟的诗歌意象中,尤显浓重深长。③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描绘山水景物。④五言诗写得好,自许“五言长城”。多数诗写得省净流畅,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 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整体上具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四、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 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李益的诗风两重性: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

也有中唐的先声。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在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歌》;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坦易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承而变本加厉。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 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诗到元和体变新,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写作新乐府, 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白居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元和体: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情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真正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爱情诗能在平易坦荡中呈现出丽绝华美,悼亡诗语言朴素真切,寄寓着人生至情。 如《舞腰》、《行宫》、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 张籍的乐府诗,《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野老歌》。以写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价值最高。如《野老歌》将农夫的贫困与商贾的富庶作对比,表现农民的不满,只如实写出,不议论。 王建的乐府诗,宫词与《望夫石》、《宫词》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被誉为宫词之“祖”。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以文为诗”,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甚至以丑为美,将生活中丑陋事物写进诗中;但近体律诗也不乏佳作。

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如《寒地百姓吟》。他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寒气。三、孟郊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

长吉体:李贺,中唐诗人,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造词奇丽,喜用生新拗折字眼,笔触形象而暧昧,带有神秘感。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二、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他的诗在修辞设色上惨淡经营,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四、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又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

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 柳宗元诗歌的特色: 《江雪》《渔翁》一、山水诗代表作,由于孤独寂寞,诗中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二、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表现:一、他在感情上的怅惘哀伤,文中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二、他在表现上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 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二、他的诗歌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他的绝句反映了衰败时代的士人心态,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之境,推敲字句。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调也并不很高。

贾、姚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作诗讲究精巧工细,偏于雕琢清僻的小景和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讽喻,批判,悲惨同情。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强调诗歌意境美。司空图以诗论著名。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1)是借助于儒学复古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2)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与唐代骈体文的发展有关.

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陈言务去的观点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一、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二、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三、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四、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五、“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 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 1.碑志。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

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三、语言接近口语,通俗明白,能把口语、古语、僻语、奇语推敲改造成新的词语。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新鲜感受,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他的山水游记多写于他流放永州的十年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 文体及表现形式的变革,却并不反对歌功颂德的辞赋,为骈文留下了发展的馀地。中唐后古文的普及仍局限在应用文中,韩、柳同道和弟子的古文成就不高。 二、晚唐流行轻靡绮艳的文风,也给骈文提供了复兴的温床,而古文则日趋衰落,整个文坛再度为骈体文风所笼罩。 《英雄之言》的思想艺术价值。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投枪,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①皮日休的小品文针对现实有感而发,往往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的《读司马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②陆龟蒙小品文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如其《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③罗隐的小品文多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 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 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唐传奇的繁荣期:(元和年间开始到大和初),集中涌现了唐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题材广泛,尤以爱情题材的作品最为突出。主题和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湛和风格的多样化 元稹《莺莺传》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爱情小说。 蒋防《霍小玉》是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沈既济的《枕中记》。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传奇初期代表作。 唐传奇的衰落期:从晚唐到五代,出现了较多的传奇集,里面的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传奇作家普遍显得才力不济。 唐传奇的艺术:在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上有巨大成功,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渐趋成熟。人物描写上,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绘来表现人物性格,善于通过对比 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善于用细节 肖像 和心里描写,深入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因此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安排,波澜起伏,严密完整,引人入胜;在语言上,用散体古文,口语和骈文技巧,插入诗歌,有华实相扶,凝练传神的特点。 “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 “变”,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了一个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经故事的了。

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传佛教教义。它是解释佛教经典的, 将艰深而不为“俗人”所懂得的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后,变得使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变文的取材及特征:取材:一、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

三、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特征:一为“×××处,×××说”的形式,正是讲唱交替的地方,也正是显示,指点图画的时候,这正是“变文”的特征所在,当然有的加以省略。

二为“当尔之时,道何言语”的形式。

、内容:宣扬佛教教义2、特点:一般以经文为纲,先列原来经文,再将经文敷演为散文与诗句。不能离开经典而独立。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有一定的程序。 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1、敦煌曲子词语言俚俗质朴,保持词的初起状态,体制不稳定。2、早期文人词在尝试阶段,文人以做诗手法写词,大多带绝句风格,很少在艺术上适应词调的特点,诗词界限不分明,多体制短小之作。词的起源:古代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近代新说法是词起源于民间,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所收作品题材范围较广,情感真率而语言通俗生动,虽少含蓄之趣,但生活气息浓厚。

早期文人词。产生于中唐,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 温 庭 筠:一名庭云,字飞卿,是晚唐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精通音律,工诗擅词,作赋才思敏捷,时号“温八叉”。极力追求藻饰,充满了华丽香艳的辞句和装饰风格,带有香艳性、纯情性和唯美性,形成了“词为艳科”的局面。

花 间 词 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花间派主导风格婉丽绮靡,但还有疏淡、质直等风格的作品,有的接近民歌。花间词开启了曲子词艳科娱人的传统,婉丽绮靡的花间词风,亦成了词的主导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温庭筠词的艺术: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镂金错彩,炫人眼目。其不为词藻所累的自然佳制,如《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用少藻饰,多白 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

一大功绩。 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上的异同:

相同:一、都以词名世,并称“温韦”。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 相异:一、主导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浓艳见长。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和提高,多兴会酣畅之作,以疏淡为美。二、词风不同。温庭筠: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悦目乐耳、应歌娱人的价值,是花间派鼻祖。韦庄: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直接抒写情怀意绪,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成为南唐词的先导。三、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把难言的心绪转换成可感的优美物象。 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秾丽之作较多,接近晚唐;后期的南唐词则较重抒怀,多疏淡、深厚之作,较为雅致,接近宋初。 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一、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二、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感情的境界,如《鹊踏枝》。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 时代的产物。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4、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②献诗说。③删诗说。

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内容:一、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 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 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 ② 《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正月》;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4.称颂执政者的诗: 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二、 情爱诗:1.歌咏美丽的爱情。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 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 ②表现为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 2.抒写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①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②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 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诗经》史诗的艺术特色:《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五篇史诗都是叙述和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突出的特点:1. 重点突出,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如《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从准备迁移一直写到开荒造房,定居新址。诗作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注重欢快热闹的场景刻画:京师之野,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公刘》) 周人史诗还有对先祖神化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3.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如《皇矣》

:①《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②《芣苢》(fú yǐ,即车前草)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诗经》文学成就:。1《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1)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2《诗经》形式和语言的特点:一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1)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2)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 二、《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有浓厚的民歌风味。三、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四、语言很有特色:①词汇丰富;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①直接叙事的:《七月》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最常见,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见。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

《尚 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伪《古文尚书》《逸周书》《春秋》。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春 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左 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记事详赡,文采生动。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传为左丘明。

《左 传》的文学特色: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②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③《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

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国 语》: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作者左丘明。

《战国策》: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 33篇。非一时一人所著。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先秦诸子散文三个发展阶段: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篇幅简短,多为语录体。 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高峰)。 诸子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老 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论 语》的文学特点: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墨 子》特点: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孟子生平及思想。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孟 子》特点:一、雄辩色彩1. 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 2.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

,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庄 子》52篇,今存33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有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

1、奇幻谲诡的想象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 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荀 子》说理文特色: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寓言少而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55篇。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寓言的特点。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是楚文化的产物1.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2. 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3. 充满了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二、受到北方文化的影

响。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一、类似《诗经》而有所改变,如《天问》。 二、以《离骚》《九歌》为代表的典型样式。1.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2.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3.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离骚》司马迁谓“离忧”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

《离 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

《离 骚 》的艺术特点: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实写。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采用民歌形式,也用散文的笔法,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九 歌》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11篇祭神歌曲。

《九 歌》内容: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九 歌》艺特。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九 章》篇目:《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九章》是直书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保存了许多神话 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招魂》的艺术特色: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宋玉《九辩》由多个乐章组成,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在描绘中创造圆融的意境。 《谏逐客书》特点:一、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1)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论积贮疏》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论贵粟疏》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2)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性。另外,司马迁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有异主流。

: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散文《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文章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无纵横排宕之气。 :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 桓宽《盐铁论》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 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刘向。都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

东汉 散文 大势。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新论》29篇,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王充散文的特点: 《论衡》85篇,“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他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特色。

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34篇, 散文的特点, 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 《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有的也写得潇洒美丽。

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吴国历史。记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特点:(1)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2)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贾谊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承继楚辞,如《吊屈原赋》二、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如《旱云赋》。

枚乘大赋体式的《七发》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二、完全失去了自我真情实感。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标志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天子游猎赋》汉大赋的特点。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和楚辞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本质)二、空间的极度排比。1.片面使用空间排比。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2.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了极限。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祭祀,《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扬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写作新变化。1.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2.表现手法含蓄委婉,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董仲舒《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郁愤。提出三种处世方式不可从,表现出失路而迷惘的痛切感受。 汉武帝《李夫人赋》: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真挚深切,艺术水平很高。欲写己之思人,却远画对方孤处荒草坟茔的情境,这一笔法为后世经常使用。 刘歆《遂初赋》:写自己所遇、所感、所思,具有浓烈的情感。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班婕妤《自悼赋》: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孔臧《杨柳赋》《蓼虫赋》:托物咏志,与汉初小赋托物继以颂美不同。非徒咏物,摆脱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王褒《洞箫赋》在咏物的地位。一、较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二、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班彪《北征赋》: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结构笔法、思想情感都相似。 冯衍《显志赋》: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蔡邕《述行赋》:记述途中所见,借古抒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班固《两都赋》:题材上重写京都,谋篇布局上极大加强了设喻劝导的篇幅。有模仿司马相如的显著痕迹。 张衡《二京赋》:表达的某些思想更切近现实。谋篇立意模仿班固《两都赋》。但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赵壹《刺世嫉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 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张衡的《二京赋》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以及街市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了前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东门行》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十五从军征》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四、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孔雀东南飞》: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他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

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十五从军征》全诗都是叙述和描写,而处处充满孤苦悲凄之情。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古诗十九首》的背景、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明月何皎皎》开创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二、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深夜,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流泪不已。可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1.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也不相信永生之事,开始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五、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经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更看重生存的价值。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 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 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汉末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发现了自我,在文学方面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曹操诗歌创作成就。一、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少数自拟新题。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他的《燕歌行》二首,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委婉含蓄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二、一些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有的带有拟作性质,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另有宴游酬酢之诗,颇繁丽然逊色于曹植。

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建安25年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是前期代表作。前期也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他五言诗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一、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二、被誉

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即他的诗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三、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其诗作出现了律联,如“凝霜依云除,清风飘飞阁。”。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前期多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后期表达立业的雄心壮志。

王粲诗歌艺特: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喻志士之节操,写得虎虎有生气。言语简洁,不用典故。

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阮 瑀《咏史》:精于音乐,为曹操掌书记。其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徐 斡《室思》:慕荣名而潜心典籍。其诗抒情婉曲,辞气平和,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缠绵悱恻。

五 言《悲愤诗》: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 二、艺术上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正始政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司马氏大杀名士,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司马氏标榜“名教”,更显现出其虚伪卑鄙。正始士人鄙弃名教,不满黑暗现实,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形成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另一方面,士人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而且由于玄风的影响,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一种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一、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他们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有的把这个理想境界人间化,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二、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正始诗人在更深的层次上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82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一、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二、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显得意蕴深沉。这不仅是恐因文遭祸,更是因为玄风的影响,阮籍深谙得意忘象之旨,学庄而用之。三、清逸玄远之美。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

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太康年间,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安稳舒适,诗歌内容多为平庸写实。司马氏政权造成了“政失其本”,而“士无特操”的局面。士人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求名自适。他们非常世俗平庸,发之于诗,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太康诗歌内容特点: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三、描写更加细腻。往往古人一句写总体,而太康诗人则进行具体细微之描绘。

:一、就诗歌而言,陆机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首。

二、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常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三、就诗歌内容来说,陆机拟古之作很多,也有许多酬酢之词,但有些诗作也能写得情感深沉动人。

,字安仁。性轻躁,趋世利。诗歌追求辞藻绮丽,被誉为“烂若舒锦”。他的《悼亡诗》三首,获得极高评价,以至“悼亡”一词,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悼亡赋》特点:凄恻婉转,哀怨动人,作者并未直抒惨怀,而是通过描写由他带有沉痛悼念情绪的眼睛所看到的凄惨景象,表现出深于情又善于抒情的特点。

一、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薄而出。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如《咏史》其二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三、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刘 琨诗歌的特色: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扶风歌》用血泪写下他的坚强意志和悲慨意绪,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重赠卢谌》末段写出英雄末路的悲凉慷慨,但即使是写失败的意绪,也是壮美的,同 样有清刚之气,继承了建安风骨。

一、把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二、感情真实,坎壈咏怀。诗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

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玄言诗的发端自魏正始时代已开始。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已经式微了。

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通过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从而对

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反讽。在写法上,以记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具奇趣。语言自然简洁而极生动。

情,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返归田园与自然,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恬适,成为后世文人脱离世事矛盾纠缠返归精神家园的一条共同道路,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高唱“归去来”而归隐田园,有无限的思想及艺术魅力。

《闲情赋》 艺术特点:虽题意为防闲男女之情,但其中写道曾对意中女子的深切思念,极 为细腻,譬喻妙切,辞采绮丽。

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变化原因:一是刘宋时代玄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士人从玄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二是刘宋皇室出身寒微,即位后用寒门掌机要权柄。素族文人进入

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二、诗歌创作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三、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四、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有各种体式的创作,注意对仗,格外追求用典使事。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至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至陈末的宫体诗。

自刘裕代晋,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与此同时的北方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前两部分是其所创,第三部分被称为“玄言尾巴”,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时期难以避免的印记。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四、是山水诗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有佳句而无完篇,存在玄言尾巴,一些诗运用典故成句太多。

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总之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鲍照 艺成,在南朝诗人中最高。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代白纻曲》。二、语言亦自有特色。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其三。并且注意吸收民间口语;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有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与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上自刘宋泰始二年(466),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 永 明 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仍然是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发展原因:一、皇室的爱好和提倡。二、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

永明声律说的地位: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字玄晖,出身于累世高华又富有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文学修养极高。他感情丰富细腻,书卷气很浓,性格单纯。

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如《观朝雨》。诗。二、意象创造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山水描写方面的意象带着更多心象的性质。因之,其意象十分省净明快,三、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接近口语。 四、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第二类是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人。 第三类是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即宫体诗。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期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沈约、谢朓等人的一些诗在题材和写法上与后 来的宫体诗人已并无二致。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萧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高峰期。 “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 庾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诗歌创作依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入北,羁旅他乡,身仕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代表《拟咏怀》二十七首。南北诗风的优长在庾信的诗中结合起来,创造出技巧精工又格调苍劲的优秀作品,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

《洛神赋》艺术成就: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冷臻于极致,赋中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 若惊鸿,婉若游龙”,深远地影响了后代文学的意象创造。在它们后面,形成了一些意象的历史系列。

建安赋作特点: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并且进行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神龟赋》、瓜果树木《瓜赋》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后期辞藻流利妍美,对仗工巧整齐,且注意到韵律和谐“翩三都赋》特点。

:一、内容丰博,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愤世嫉俗赋作特点:一、针对性更强,切中当时社会门阀政治压抑人才的痼疾,直斥贵戚豪门的贪财奢侈,控拆贫苦之家的饥寒交迫。二、语言更加激烈尖锐,嬉笑怒骂,鞭辟入里。代表作鲁褒《钱神论》。

但写起来却都能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注意藻采骈偶。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曹植的《求自试表》,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此种文风,领率文坛,使魏晋文章沿着重辞采的方向发展。

《大人先生传》:阮籍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辞采瑰奇,具有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 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即,

一、对偶,虚词领字可以不对,从文字上看,汉语的单字单音宜于从声形方面形成均衡相侔。汉语词性灵活,容易配成对偶。对偶本为回环之美,南朝士人以柔靡为尚。用典亦称用事。南朝骈文以用事繁密为尚,有显示才华的心理。三、声律,是指骈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骈文只要求重音部分声调相对。虚字可以不对。四、辞藻:南朝骈文更重文章的娱乐性质与辞采华美,讲究“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使骈文的藻饰臻于极致。 字之偶;用事,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辞藻,铺锦列锈错彩镂金;声律,别宫商识清浊。优秀作者是颜延之、鲍照和范晔。二、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骈文进入了俳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的阶段。名篇如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三、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四、六隔句对也大幅增加。用事不仅绵密,且更妥帖自然。声律上不仅平仄相对,而且上下联相粘,多能做到全篇平仄谐调。辞藻上更是“丽藻星铺,雕文锦缛”。

《水经注》散文特点:地理著作,也是学术著作。它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此外,他还将评议、考证等夹于描写叙述中,使《水经注》具有征实考证的严谨风格。将学和识运用于山水描写中,是郦道元在散文上开拓的新领域。 《洛阳伽蓝记》:语言多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典丽清拔。代表着 北朝文人风格特色,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 《搜神记》的内容和艺术:干宝,它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一、思想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鬼神真有,反映人们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的性格。书中记录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志怪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仇血恨,表达人民的反抗愿望和精神。二、艺术风格: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刘义庆,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最高成就。思想内容:大多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放荡的言行,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艺术风格: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另外,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有不少故事成为名句或成语,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等。

: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在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新生代的宫廷诗人。工于五言诗, 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为上官体。

度,是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上官体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写景技巧,

洗削了南朝诗的浮艳雕琢。(局限)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貌。“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沈宋”:宋之问和沈佺期。宋的五律《度大庾岭》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没有文饰,但诗律.对仗十分工整.沈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陈子昂诗歌特点:复归风雅;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风格质朴明朗,格调苍劲,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艺术成就:长篇歌行,采用的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意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此诗抒情气氛优美浓郁,语言清丽,被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 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其归隐诗的空静之美: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当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

不求工而自工。一、山水田园诗贴近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二、他的乘舟行吟之作,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省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的表现了出来。三、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四、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 王昌龄七绝的特点:一、边塞诗,还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二、送别诗。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三、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四、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他的七绝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

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一、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二、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

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原因:高、岑二人同是以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一样有入幕经历而且诗风相近,在杜甫的诗中首先将高、岑并称,后来严羽也将高、岑并称。

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一、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二、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三、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四、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杜甫诗的诗史性质:真实反映安史之乱前后,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有“诗史”美誉。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杜诗写实手法:诗史性质,决定写实手法,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既叙事件经过,又于细部描写,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引人入胜,还融入了强烈的抒情,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诗的集大成:虚心学习前人的经营,不薄今人爱古人;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杜甫的律诗成就:一、对五律的把握非常纯熟,韵律精细,诗境浑成多变。如《春夜喜雨》是杜诗五律的代表作,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

二、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其七律创作超过前人总和,并自创“连章体”七律组诗及“拗体”七律。 1.七律至杜,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如《登高》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对而一气贯注,悲怆而不消沉,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一气盘旋、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2.手法巧妙,格律运用已致化境。如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于艺术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3.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三、拗体在七绝中出现较多,入蜀后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组诗。四、杜甫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严守格律而多变化。他的绝句多连章体和拗体,声调拗峭、笔墨质实,且多着议论。他的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诗美来。

简远,他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寄全椒山中道士》“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艺术特色 ①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寞情调,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以至于诗歌意象的构成也带有某种类型化的倾向。②喜吟秋风、夕阳,将人生失意融入黯淡萧瑟的诗歌意象中,尤显浓重深长。③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描绘山水景物。④五言诗写得好,自许“五言长城”。多数诗写得省净流畅,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 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整体上具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四、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 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李益的诗风两重性: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

也有中唐的先声。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在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歌》;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坦易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承而变本加厉。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 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诗到元和体变新,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写作新乐府, 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白居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元和体: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情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真正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爱情诗能在平易坦荡中呈现出丽绝华美,悼亡诗语言朴素真切,寄寓着人生至情。 如《舞腰》、《行宫》、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 张籍的乐府诗,《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野老歌》。以写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价值最高。如《野老歌》将农夫的贫困与商贾的富庶作对比,表现农民的不满,只如实写出,不议论。 王建的乐府诗,宫词与《望夫石》、《宫词》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被誉为宫词之“祖”。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以文为诗”,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甚至以丑为美,将生活中丑陋事物写进诗中;但近体律诗也不乏佳作。

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如《寒地百姓吟》。他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寒气。三、孟郊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

长吉体:李贺,中唐诗人,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造词奇丽,喜用生新拗折字眼,笔触形象而暧昧,带有神秘感。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二、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他的诗在修辞设色上惨淡经营,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四、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又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

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 柳宗元诗歌的特色: 《江雪》《渔翁》一、山水诗代表作,由于孤独寂寞,诗中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二、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表现:一、他在感情上的怅惘哀伤,文中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二、他在表现上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 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二、他的诗歌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他的绝句反映了衰败时代的士人心态,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之境,推敲字句。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调也并不很高。

贾、姚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作诗讲究精巧工细,偏于雕琢清僻的小景和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讽喻,批判,悲惨同情。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强调诗歌意境美。司空图以诗论著名。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1)是借助于儒学复古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2)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与唐代骈体文的发展有关.

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陈言务去的观点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一、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二、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三、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四、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五、“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 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 1.碑志。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

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三、语言接近口语,通俗明白,能把口语、古语、僻语、奇语推敲改造成新的词语。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新鲜感受,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他的山水游记多写于他流放永州的十年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 文体及表现形式的变革,却并不反对歌功颂德的辞赋,为骈文留下了发展的馀地。中唐后古文的普及仍局限在应用文中,韩、柳同道和弟子的古文成就不高。 二、晚唐流行轻靡绮艳的文风,也给骈文提供了复兴的温床,而古文则日趋衰落,整个文坛再度为骈体文风所笼罩。 《英雄之言》的思想艺术价值。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投枪,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①皮日休的小品文针对现实有感而发,往往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的《读司马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②陆龟蒙小品文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如其《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③罗隐的小品文多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 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 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唐传奇的繁荣期:(元和年间开始到大和初),集中涌现了唐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题材广泛,尤以爱情题材的作品最为突出。主题和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湛和风格的多样化 元稹《莺莺传》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爱情小说。 蒋防《霍小玉》是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沈既济的《枕中记》。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传奇初期代表作。 唐传奇的衰落期:从晚唐到五代,出现了较多的传奇集,里面的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传奇作家普遍显得才力不济。 唐传奇的艺术:在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上有巨大成功,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渐趋成熟。人物描写上,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绘来表现人物性格,善于通过对比 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善于用细节 肖像 和心里描写,深入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因此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安排,波澜起伏,严密完整,引人入胜;在语言上,用散体古文,口语和骈文技巧,插入诗歌,有华实相扶,凝练传神的特点。 “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 “变”,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了一个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经故事的了。

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传佛教教义。它是解释佛教经典的, 将艰深而不为“俗人”所懂得的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后,变得使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变文的取材及特征:取材:一、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

三、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特征:一为“×××处,×××说”的形式,正是讲唱交替的地方,也正是显示,指点图画的时候,这正是“变文”的特征所在,当然有的加以省略。

二为“当尔之时,道何言语”的形式。

、内容:宣扬佛教教义2、特点:一般以经文为纲,先列原来经文,再将经文敷演为散文与诗句。不能离开经典而独立。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有一定的程序。 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1、敦煌曲子词语言俚俗质朴,保持词的初起状态,体制不稳定。2、早期文人词在尝试阶段,文人以做诗手法写词,大多带绝句风格,很少在艺术上适应词调的特点,诗词界限不分明,多体制短小之作。词的起源:古代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近代新说法是词起源于民间,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所收作品题材范围较广,情感真率而语言通俗生动,虽少含蓄之趣,但生活气息浓厚。

早期文人词。产生于中唐,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 温 庭 筠:一名庭云,字飞卿,是晚唐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精通音律,工诗擅词,作赋才思敏捷,时号“温八叉”。极力追求藻饰,充满了华丽香艳的辞句和装饰风格,带有香艳性、纯情性和唯美性,形成了“词为艳科”的局面。

花 间 词 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花间派主导风格婉丽绮靡,但还有疏淡、质直等风格的作品,有的接近民歌。花间词开启了曲子词艳科娱人的传统,婉丽绮靡的花间词风,亦成了词的主导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温庭筠词的艺术: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镂金错彩,炫人眼目。其不为词藻所累的自然佳制,如《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用少藻饰,多白 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

一大功绩。 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上的异同:

相同:一、都以词名世,并称“温韦”。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 相异:一、主导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浓艳见长。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和提高,多兴会酣畅之作,以疏淡为美。二、词风不同。温庭筠: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悦目乐耳、应歌娱人的价值,是花间派鼻祖。韦庄: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直接抒写情怀意绪,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成为南唐词的先导。三、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把难言的心绪转换成可感的优美物象。 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秾丽之作较多,接近晚唐;后期的南唐词则较重抒怀,多疏淡、深厚之作,较为雅致,接近宋初。 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一、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二、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感情的境界,如《鹊踏枝》。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先秦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1.九辩(人大古代文学00) 2.九歌(人大古代文学00) 3.淝水之战(北大古代文学9x) 4.<天问>的作者是()(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 5.春秋三传( ...查看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
  •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一览表 http://www.zwkao.com 2009年11月11日 05:43 中文考研网 备注: 一.大综合 1.含义:"大综合"特指50分的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除 ...查看


  •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 笔谈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 编者按:佛教,主要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2006年11月25日-27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介绍
  •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介绍 第一.专业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第二.培养方案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培养方 ...查看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 ...查看


  • 2017年考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全解读
  • 2017年考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全解读 要写这个专业的时候小编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本来这是小编小时候的梦想学的专业呢,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一个国家古老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更让人着迷,大浪淘沙,历史长河中消失的文化有多少如今 ...查看


  •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金才永 3100102080 理科试验班1016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往往被看做同一类, 但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广阔内容,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代进程,记载着民族的生活方 ...查看


  •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侯荣川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9期 摘 要: 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文学 ...查看


  • 河北大学2017年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 河北大学2017年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005文学院 艺学 050101文 学 02(全日制)文学理论01(全日制)文学批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0文学基础④817文艺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查看


  • 书评|[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学科互济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推进
  • 论学科互济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推进 --以<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为中心 刘晓亮 文 学研究(或批评)是伴随文学创作而产生的自然现象,而且二者有时还以"合二为一"的面目呈现出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伴随古典文学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