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经济学思考题作业

一、 思考题:

1. 何为幸福?历史上关于幸福的观点有哪些?你怎么看?

其中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关于幸福的公式是:幸福=效用/欲望。而关于欲望,中国有个《不足歌》,如下: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的美妻生下子, 又思无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 又思出门少马骑。 厩里买回千匹马, 又思无官被人欺。 做个县官还嫌小, 要到朝中挂紫衣„„

一攀攀到阁老位, 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 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 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天上还嫌低。

答:何为幸福:没钱绝对不幸福,但有钱并不一定幸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钱带来的幸福仅仅占20%,甚至更少。对低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对高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要淡得多。 其实人的幸福并不是效用或收入的一元函数,而是一个多元函数。决定幸福的不仅仅有金钱,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美满的家庭生活、带来乐趣的工作,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等等。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欲望无限大,有多大的效用也不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种感觉,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

历史上关于幸福的观点: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我认为:快乐的心情. 健康的身体. 惬意的生活就是幸福。幸福不是等来的,要靠争取,幸福莫过于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场愉悦的朋友聚会,看一场如意的电影,和心仪的人开心的在一起...

二、 案例分析题

1. 三张饼四个人平均分配法

一名刚毕业分配到矿务局的大学生, 去一家小煤矿体验生活时, 遭遇了矿井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塌方, 巷道因塌方被堵塞。虽没有将人埋进去, 但靠自己的力量出去已经不可能。他蹲在地上绝望地大哭。被堵在井下的还有其他3个矿工,3个矿工虽然同样惊慌, 但毕竟有多年井下作业的经验, 并没有表现出像他那样的绝望。他终于哭得没有力气了, 瘫坐在地上。从头到尾, 没有人劝他, 矿工好像都有着冷硬的脾性, 像他们挖出的煤炭。只在他的嗓子完全哭哑了的时候, 小陈把水壶递给了他说:“喝口水吧。”

他几乎是机械地把水壶接了过来。刚递到唇边喝了一口, 就被何师傅一把夺了过去说, 够了。小陈劈手去夺水, 瞪了何师傅一眼说, 我的水, 不用你管。何师傅的手很紧, 水没有被夺回去, 他只是狠狠地瞪了小陈一眼说, 从现在起, 没有你的我的, 这是大家的水, 懂吗? 这个大学生随身带的水早已经喝完了, 没有带任何粮食, 那3个矿工带着午饭, 但并不丰盛, 只有3

张油饼和一些菜。那3张饼和水已经被何师傅收集到了一起, 他命令般地说, 不到最后关头, 水不能动。何师傅的弟弟闷闷地说, 有什么好分的, 谁带来的属于谁。

何师傅却说话了:不行! 必须分成4份。何师傅把饼拿过去, 掏出随身带的一把小刀, 说, 我把饼分了。何师傅把3张饼叠在一起, 放在他的腿上, 然后用刀子均匀地切割成了12份, 很小的12份。再将重叠的12份, 分割成36份。一份只有很小的一块, 比指头大不了多少。何师傅说,36块饼刚好每人9块, 每天每人分3块, 可以坚持3天, 从现在起, 谁都不要说话不要动, 保持体力。饼放在我这里, 该吃饭的时候我来分给你们。沉默半天, 另外两个矿工点了点头。大学生的眼睛, 再度潮湿了。

3半壶水,36份小得不能再小的饼, 维持着漫长的等待被解救的时光。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第三天的黄昏, 他们得救了, 就在被救出的半小时前, 何师傅不顾另外两个人的反对, 将自己最后剩余的3块饼递到了大学生的嘴里, 他干裂的唇挤出一个笑容, 说, 你是大学生, 你活着比我更有用。何师傅在说完那句话后, 就昏了过去„„

事情已过去5年, 现在, 从前的大学生现在是一家煤矿负责安全的领导, 也常常有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去矿井体验生活。每次他都会对他们讲这个故事, 讲3张饼分给4个人的分配方法, 他说, 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分配法, 不仅伟大, 还需要一颗善良、博爱的心。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种分配方法?每种方法是否有适合它的土壤或适用社会环境?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最有效?

答:原始社会是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级资本主义社会史按生产资料分配

现代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则是按资本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基本原则) 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并存的制度

资源整合类型的比较适合。例如A 有米 B有菜 C有水,然后合在一起 就可以吃饱喝足的生存下去了。

2. “1根针和4 800根针”

斯密的《国富论》形成于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开始的时期, 他从事教学的大学所在地——格拉斯哥又是当时苏格兰的工业中心, 制铁工业和纺织工业都很发达, 这使斯密有可能实地观察工业区的经济, 为他进行写作提供依据。他考察了一个最平凡的生产大头针的工场。当时制针的过程, 从绞铁条到拔细抛光, 再磨细针头, 装针后边的那个小球, 然后包装到一个纸盒里, 共18个环节。

在分工不完善的工场里, 至少有一个工人师傅要干两个以上的环节。通常每天最多生产不会超过20根针, 有可能每人每天仅仅生产出1根针。

但是, 有一个典型的手工工场, 它有18位师傅, 都没受过多少教育, 但他们组成一个有效的团队, 分工做18样工作, 每人只做一件事:第一个工匠拉出铁丝, 第二个工匠把它弄直, 第三个工匠把它剪断, 第四个把它磨尖, 第五个把另一头磨平„„这样下来, 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生产4 800根针。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至少240倍,——如果不是4 800倍的话, 也就是说, 分工和专业化使劳动生产率成百上千倍地提高。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这个案例说明他们善用了分工机制,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业学习一种特殊技术,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可能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两枚也制造不出来,这

就是分工的高效作业诀窍。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窍门就是因为劳动者的技巧专业而日进,再就是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会浪费掉很多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解决他们工序转换时间浪费的问题,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有人说过:“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我不认同此观点,这是形容中国人到外国之后的表现,一个中国人出去艰苦创业,取得成绩,是一条龙。可是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就会互相排挤,自相残杀门就是一群虫了。真值得我们中国人好好思考一下了。 所以大家要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协同合作,让全体成员有凝聚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分工,就是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地内心动力,这样才会使一群虫变成一群强大的龙。

三、判断说明题:

充分就业就是没有人失业,失业有百害无一利。

答:当然是错。

充分就业是指经济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充分就业的描述是具有一定的失业率和此时的失业率在整个社会能承受的范围内。

一、 思考题:

1. 何为幸福?历史上关于幸福的观点有哪些?你怎么看?

其中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关于幸福的公式是:幸福=效用/欲望。而关于欲望,中国有个《不足歌》,如下: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的美妻生下子, 又思无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 又思出门少马骑。 厩里买回千匹马, 又思无官被人欺。 做个县官还嫌小, 要到朝中挂紫衣„„

一攀攀到阁老位, 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 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 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天上还嫌低。

答:何为幸福:没钱绝对不幸福,但有钱并不一定幸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钱带来的幸福仅仅占20%,甚至更少。对低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对高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要淡得多。 其实人的幸福并不是效用或收入的一元函数,而是一个多元函数。决定幸福的不仅仅有金钱,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美满的家庭生活、带来乐趣的工作,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等等。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欲望无限大,有多大的效用也不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种感觉,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

历史上关于幸福的观点: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我认为:快乐的心情. 健康的身体. 惬意的生活就是幸福。幸福不是等来的,要靠争取,幸福莫过于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场愉悦的朋友聚会,看一场如意的电影,和心仪的人开心的在一起...

二、 案例分析题

1. 三张饼四个人平均分配法

一名刚毕业分配到矿务局的大学生, 去一家小煤矿体验生活时, 遭遇了矿井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塌方, 巷道因塌方被堵塞。虽没有将人埋进去, 但靠自己的力量出去已经不可能。他蹲在地上绝望地大哭。被堵在井下的还有其他3个矿工,3个矿工虽然同样惊慌, 但毕竟有多年井下作业的经验, 并没有表现出像他那样的绝望。他终于哭得没有力气了, 瘫坐在地上。从头到尾, 没有人劝他, 矿工好像都有着冷硬的脾性, 像他们挖出的煤炭。只在他的嗓子完全哭哑了的时候, 小陈把水壶递给了他说:“喝口水吧。”

他几乎是机械地把水壶接了过来。刚递到唇边喝了一口, 就被何师傅一把夺了过去说, 够了。小陈劈手去夺水, 瞪了何师傅一眼说, 我的水, 不用你管。何师傅的手很紧, 水没有被夺回去, 他只是狠狠地瞪了小陈一眼说, 从现在起, 没有你的我的, 这是大家的水, 懂吗? 这个大学生随身带的水早已经喝完了, 没有带任何粮食, 那3个矿工带着午饭, 但并不丰盛, 只有3

张油饼和一些菜。那3张饼和水已经被何师傅收集到了一起, 他命令般地说, 不到最后关头, 水不能动。何师傅的弟弟闷闷地说, 有什么好分的, 谁带来的属于谁。

何师傅却说话了:不行! 必须分成4份。何师傅把饼拿过去, 掏出随身带的一把小刀, 说, 我把饼分了。何师傅把3张饼叠在一起, 放在他的腿上, 然后用刀子均匀地切割成了12份, 很小的12份。再将重叠的12份, 分割成36份。一份只有很小的一块, 比指头大不了多少。何师傅说,36块饼刚好每人9块, 每天每人分3块, 可以坚持3天, 从现在起, 谁都不要说话不要动, 保持体力。饼放在我这里, 该吃饭的时候我来分给你们。沉默半天, 另外两个矿工点了点头。大学生的眼睛, 再度潮湿了。

3半壶水,36份小得不能再小的饼, 维持着漫长的等待被解救的时光。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第三天的黄昏, 他们得救了, 就在被救出的半小时前, 何师傅不顾另外两个人的反对, 将自己最后剩余的3块饼递到了大学生的嘴里, 他干裂的唇挤出一个笑容, 说, 你是大学生, 你活着比我更有用。何师傅在说完那句话后, 就昏了过去„„

事情已过去5年, 现在, 从前的大学生现在是一家煤矿负责安全的领导, 也常常有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去矿井体验生活。每次他都会对他们讲这个故事, 讲3张饼分给4个人的分配方法, 他说, 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分配法, 不仅伟大, 还需要一颗善良、博爱的心。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种分配方法?每种方法是否有适合它的土壤或适用社会环境?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最有效?

答:原始社会是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级资本主义社会史按生产资料分配

现代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则是按资本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基本原则) 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并存的制度

资源整合类型的比较适合。例如A 有米 B有菜 C有水,然后合在一起 就可以吃饱喝足的生存下去了。

2. “1根针和4 800根针”

斯密的《国富论》形成于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开始的时期, 他从事教学的大学所在地——格拉斯哥又是当时苏格兰的工业中心, 制铁工业和纺织工业都很发达, 这使斯密有可能实地观察工业区的经济, 为他进行写作提供依据。他考察了一个最平凡的生产大头针的工场。当时制针的过程, 从绞铁条到拔细抛光, 再磨细针头, 装针后边的那个小球, 然后包装到一个纸盒里, 共18个环节。

在分工不完善的工场里, 至少有一个工人师傅要干两个以上的环节。通常每天最多生产不会超过20根针, 有可能每人每天仅仅生产出1根针。

但是, 有一个典型的手工工场, 它有18位师傅, 都没受过多少教育, 但他们组成一个有效的团队, 分工做18样工作, 每人只做一件事:第一个工匠拉出铁丝, 第二个工匠把它弄直, 第三个工匠把它剪断, 第四个把它磨尖, 第五个把另一头磨平„„这样下来, 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生产4 800根针。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至少240倍,——如果不是4 800倍的话, 也就是说, 分工和专业化使劳动生产率成百上千倍地提高。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这个案例说明他们善用了分工机制,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业学习一种特殊技术,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可能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两枚也制造不出来,这

就是分工的高效作业诀窍。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窍门就是因为劳动者的技巧专业而日进,再就是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会浪费掉很多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解决他们工序转换时间浪费的问题,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有人说过:“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我不认同此观点,这是形容中国人到外国之后的表现,一个中国人出去艰苦创业,取得成绩,是一条龙。可是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就会互相排挤,自相残杀门就是一群虫了。真值得我们中国人好好思考一下了。 所以大家要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协同合作,让全体成员有凝聚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分工,就是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地内心动力,这样才会使一群虫变成一群强大的龙。

三、判断说明题:

充分就业就是没有人失业,失业有百害无一利。

答:当然是错。

充分就业是指经济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充分就业的描述是具有一定的失业率和此时的失业率在整个社会能承受的范围内。


相关文章

  • 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报告
  • 高教探索 2015年第6期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 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报告 钟院生 摘要:办学综合实力较强的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五所高校已具备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定 ...查看


  • "山区计划"--华南星
  • 一.项目目的 为支持公益活动,传递爱心,辅助"山区计划"的顺利开展,华南星团队将以开展"新生班服订制"项目的方式争取经济收益来支持公益活动.这一次,华南星团队精心策划准备,希望能得到学校方面的全面支持 ...查看


  • 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
  • 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 华南理工大学自招自荐信 来源: 互联网 2013自主招生正式启动!为了帮助2013届的高三考生与家长更好的为高校自主招生进行准备,特此整理了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自主招生推荐信,希望 ...查看


  • 2015大学什么专业好-2015广东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
  • 2015 广东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 2015 综合排名 全国排 星级排 名 14 名 5 星级 办学层次 2015 星级专业 6星 5星 4星 3星 级 4 级 14 级 19 级 12 名 次 学校名称 类 型 综 合 理 工 理 工 农 ...查看


  • 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调度
  • 摘 要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 简称JSP) 是一类满足任务配置和顺序约束要求的资源分配问题,是一类典型的NP-hard 问题,至今没有找到可以精确求得最优解的多项式时间算法.有效地调度方 ...查看


  • 2016华南理工网络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平时作业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人力资源的概念由( B ) 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 A.约翰·康芒斯 B. 彼得·德鲁克 C.西奥多·舒尔茨 D. 加里·贝克尔 2. 人力资源的 ...查看


  • 策划书参考模板
  • 策划书格式2007-09-28 12:52一, 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 如" ×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 置于页面中央, 也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 活动背景 : 根据策划书 ...查看


  • 社会实践策划书范文
  • 一. 1.小组名称:河南大学统招生课题调研小组 2.带队老师:苏国宁 3.成员构成:由 12 名同学组成,基本信息如下表: 姓名 性别 年级 学号 院系 身份证号 二.暑期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安排: 1.时间: 2009年7月2日 至 2009 ...查看


  • 社会实践策划书范文2篇
  • 一. 1.小组名称:河南大学统招生课题调研小组 2.带队老师:苏国宁 3.成员构成:由 12 名同学组成,基本信息如下表: 姓名 性别 年级 学号 院系 身份证号 二.暑期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安排: 1.时间: XX年7月2日 至 XX年8月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