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及配套关键技术 1

  摘要 秸秆还田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介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操作程序及配套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37-01

  泰州市姜堰区是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总结出几种较为适用的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及其配套关键技术,现归纳如下。

  1 秸秆还田方式

  1.1 大中型拖拉机旋耕秸秆还田

  1.1.1 操作程序。机械收获、切碎秸秆―人工匀草、施肥―旋耕灭茬―人工播种―机械开墒―窨跑马水(8~10 h后排净田间明水)。

  1.1.2 关键技术。一是收割机械切碎刀片齐全、锋利,提高秸秆切碎、还田质量。二是撒草要均匀,防止局部秸秆堆集影响出苗和匀苗。三是播后要及时开足内沟。按照包墒2.5 m的畦型,选新型机械开足内沟,播种一块,开沟一块。四是及时窨水,促进土壤沉实,保证种土合家,提高出苗率,减少冻害潜在风险。

  1.2 手扶拖拉机秸秆还田

  1.2.1 操作程序。机械收获、切碎稻草→人工匀草→播种、施肥→手拖秸秆还田、盖籽→机械开墒→窨水。

  1.2.2 关键技术。一是收割机械切碎刀片齐全、锋利,提高秸秆切碎、还田质量。二是撒草要均匀,防止局部秸秆堆集影响出苗和匀苗。三是播种要均匀,播种时要做到称种到田,定畦定量,防止漏播和重播,造成局部无苗和丛苗现象。四是播后要及时开足内沟。按照包墒2.5 m的畦型,选用新型机械开足内沟,播种一块,开沟一块。五是及时窨水,促进土壤沉实,保证种土合家,提高出苗率,减少冻害潜在风险。

  1.3 零共生期稻田套播麦(秸秆半量还田)

  该方式适宜在机械动力不足、水稻收获期正常、灌溉条件较好、有套播习惯的地区推广应用。

  1.3.1 操作程序。收获前1周套肥,收获前1~3 d套种(播种量增15%~20%)→机械收获,留茬10 cm,隔行切碎秸秆(5~7 cm),长草离田他用(秸秆半量还田)→人工匀草→机械开墒(畦宽包墒2.5 m)→窨跑马水(8~10 h后排净沟内明水)。

  1.3.2 关键技术。一是提前套肥,减轻种肥接触造成的肥害。收获前1周左右,施小麦专用配方肥450 kg/hm2。二是适期播种。收获前1~3 d套播,一般掌握在10月25日前后。三是播量比常规种麦增加15%~20%。四是播种时要均匀一致。五是切碎的稻草要撒匀,防止草层过厚影响出苗。六是按包墒2.5 m开足竖墒,及时开沟覆土,以土压草,降低土层厚度。七是及时窨水,沉实土壤,促进种子萌发,减少冻害风险。

  1.4 常规稻田套播麦(留高桩还田)

  常规套播麦主要适用于水稻生育期较长,在10月底11月初收获让茬,有套播习惯、离田秸秆能有效利用的地区推广应用。

  1.4.1 操作程序。播前5~7 d视墒情窨一次跑马水,保证适宜的土壤墒情→收获前7~10 d套种、套肥→机械收获,留高桩25 cm左右(秸秆不切碎)→收集稻草离田他用→机械开墒,覆土盖种(畦宽包墒2.5 m)。

  1.4.2 关键技术。一是套播期掌握在10月25日前后;二是播量比常规种麦增加10%~15%;三是播种时要按畦称种,撒种均匀一致,播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跑马水,促进种子萌发扎根,保证一播全苗;四是套种时,套施小麦专用配方肥300 kg/hm2,开墒前再施尿素150~225 kg/hm2作苗蘖肥;五是按2.5 m开足墒沟,均匀覆土。

  1.5 麦田铺草(留高桩还田+麦田铺草)

  对所有留高桩还田的田块,均可以在播后开墒前,实行麦田铺草。

  1.5.1 操作程序。机械收获,留茬20~25 cm(秸秆不切碎)→稻草暂时离田→常规施肥、播种→人工铺草1 500~2 250 kg/hm2(其余稻草离田他用)→机械开沟(畦宽包墒2.5 m)。

  1.5.2 关键技术。一是在开沟前铺草。铺草时要撒均匀,防止过厚影响出苗;二是铺草后及时开沟,以土压草,防止草随风飘,造成草层厚薄不均;三是窨足跑马水促全苗齐苗。

  2 品种选择

  里下河地区重点发展优质中筋小麦,以扬麦16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扬辐麦4号和镇麦9号。通南高沙土地区重点发展弱筋小麦,品种建议以宁麦13当家,搭配种植扬麦13。梭条花叶病发病田块选用宁麦13、扬辐麦4号等耐病品种。

  3 播期、播量

  根据水稻让茬时间确定具体播期,最适时间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量150 kg/hm2左右,秸秆全量还田方式要适当增加播量10%~20%,11月10日后播种的迟播麦,每推迟1 d,播量增加7.5%。

  4 播种方式

  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机械均匀播种,没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人工撒播方式。播种时要抢晴天适墒播种,均匀播种,减少露籽,提高播种质量。窨水为促全苗、保壮苗,促进根土相融,是提高苗体抗寒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刚播种的田块,必须坚持播后立即窨1遍透水,以提高种子萌发和扎根能力,增强麦苗的抗寒性和抗倒性[1-3]。

  5 “三沟”配套

  建立健全标准化沟系,不仅是实现小麦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配套技术。按照“统一规则,统一放样,统一开挖”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做到“深、密、通、畅、配套 ”,内沟要重点推广新型机械开沟,努力提高沟系质量标准,确保内外“三沟”配套,做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腾空、雨止田干,全面提升防旱、防涝、防渍能力[4]。播种后及早进行机械开沟,每3 m左右开挖1条竖沟,沟宽20 cm,沟深20~30 cm;距田埂2~5 m各挖1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 m增开1条腰沟,沟宽20 cm,沟深30~40 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 cm,深40~50 cm,确保逐级加深内外“三沟”相通。全量还田田块需通过缩少竖沟畦宽,提高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既防止露籽现象,同时提高灌排效果,减轻涝渍危害。

  6 肥料运筹

  基肥:增加基苗肥用量,基苗肥的氮肥比例占小麦全生育期总用氮量的60%,施45%复合肥750 kg/hm2+尿素90~120 kg/hm2,施用优质农家肥的田块可酌情少施化学肥料。肥料要在土壤耕翻前施用,尽量深施。苗(蘖)肥:里下河地区中筋小麦施用尿素97.5~120.0 kg/hm2,通南高沙土地区弱筋小麦施用尿素120~135 kg/hm2。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施用,也可于返青分蘖期“捉黄塘”、促平衡施用[5]。拔节孕穗肥:里下河地区中筋小麦施用尿素165.0~187.5 kg/hm2,通南高沙土地区弱筋小麦用尿素105~120 kg/hm2。3月上中旬看苗施用(第一节间定长,叶片褪淡时),最迟可至下旬,可在雨前撒施。叶面肥:麦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丰霖”叶面肥或“兴欣”肥力素。麦苗长势正常的田块,施用“丰霖”叶面肥或“兴欣”肥力素0.75 kg/hm2加水450 kg/hm2喷施;苗情较差的田块,用1.12 kg/hm2加水750 kg/hm2进行喷施。

  7 参考文献

  [1] 钱录庆.水稻秸秆还田方法[J].农业机械,2000(11):29.

  [2] 杨志臣,吕贻忠,张凤荣,等.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214-218.

  [3]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48.

  [4] 周炜.稻麦两熟制秸秆还田环境效应及全程机械化配套农艺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 刘芳,张长生,陈爱武,等.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作物杂志,2012(2):18-23.

  摘要 秸秆还田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介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操作程序及配套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37-01

  泰州市姜堰区是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总结出几种较为适用的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及其配套关键技术,现归纳如下。

  1 秸秆还田方式

  1.1 大中型拖拉机旋耕秸秆还田

  1.1.1 操作程序。机械收获、切碎秸秆―人工匀草、施肥―旋耕灭茬―人工播种―机械开墒―窨跑马水(8~10 h后排净田间明水)。

  1.1.2 关键技术。一是收割机械切碎刀片齐全、锋利,提高秸秆切碎、还田质量。二是撒草要均匀,防止局部秸秆堆集影响出苗和匀苗。三是播后要及时开足内沟。按照包墒2.5 m的畦型,选新型机械开足内沟,播种一块,开沟一块。四是及时窨水,促进土壤沉实,保证种土合家,提高出苗率,减少冻害潜在风险。

  1.2 手扶拖拉机秸秆还田

  1.2.1 操作程序。机械收获、切碎稻草→人工匀草→播种、施肥→手拖秸秆还田、盖籽→机械开墒→窨水。

  1.2.2 关键技术。一是收割机械切碎刀片齐全、锋利,提高秸秆切碎、还田质量。二是撒草要均匀,防止局部秸秆堆集影响出苗和匀苗。三是播种要均匀,播种时要做到称种到田,定畦定量,防止漏播和重播,造成局部无苗和丛苗现象。四是播后要及时开足内沟。按照包墒2.5 m的畦型,选用新型机械开足内沟,播种一块,开沟一块。五是及时窨水,促进土壤沉实,保证种土合家,提高出苗率,减少冻害潜在风险。

  1.3 零共生期稻田套播麦(秸秆半量还田)

  该方式适宜在机械动力不足、水稻收获期正常、灌溉条件较好、有套播习惯的地区推广应用。

  1.3.1 操作程序。收获前1周套肥,收获前1~3 d套种(播种量增15%~20%)→机械收获,留茬10 cm,隔行切碎秸秆(5~7 cm),长草离田他用(秸秆半量还田)→人工匀草→机械开墒(畦宽包墒2.5 m)→窨跑马水(8~10 h后排净沟内明水)。

  1.3.2 关键技术。一是提前套肥,减轻种肥接触造成的肥害。收获前1周左右,施小麦专用配方肥450 kg/hm2。二是适期播种。收获前1~3 d套播,一般掌握在10月25日前后。三是播量比常规种麦增加15%~20%。四是播种时要均匀一致。五是切碎的稻草要撒匀,防止草层过厚影响出苗。六是按包墒2.5 m开足竖墒,及时开沟覆土,以土压草,降低土层厚度。七是及时窨水,沉实土壤,促进种子萌发,减少冻害风险。

  1.4 常规稻田套播麦(留高桩还田)

  常规套播麦主要适用于水稻生育期较长,在10月底11月初收获让茬,有套播习惯、离田秸秆能有效利用的地区推广应用。

  1.4.1 操作程序。播前5~7 d视墒情窨一次跑马水,保证适宜的土壤墒情→收获前7~10 d套种、套肥→机械收获,留高桩25 cm左右(秸秆不切碎)→收集稻草离田他用→机械开墒,覆土盖种(畦宽包墒2.5 m)。

  1.4.2 关键技术。一是套播期掌握在10月25日前后;二是播量比常规种麦增加10%~15%;三是播种时要按畦称种,撒种均匀一致,播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跑马水,促进种子萌发扎根,保证一播全苗;四是套种时,套施小麦专用配方肥300 kg/hm2,开墒前再施尿素150~225 kg/hm2作苗蘖肥;五是按2.5 m开足墒沟,均匀覆土。

  1.5 麦田铺草(留高桩还田+麦田铺草)

  对所有留高桩还田的田块,均可以在播后开墒前,实行麦田铺草。

  1.5.1 操作程序。机械收获,留茬20~25 cm(秸秆不切碎)→稻草暂时离田→常规施肥、播种→人工铺草1 500~2 250 kg/hm2(其余稻草离田他用)→机械开沟(畦宽包墒2.5 m)。

  1.5.2 关键技术。一是在开沟前铺草。铺草时要撒均匀,防止过厚影响出苗;二是铺草后及时开沟,以土压草,防止草随风飘,造成草层厚薄不均;三是窨足跑马水促全苗齐苗。

  2 品种选择

  里下河地区重点发展优质中筋小麦,以扬麦16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扬辐麦4号和镇麦9号。通南高沙土地区重点发展弱筋小麦,品种建议以宁麦13当家,搭配种植扬麦13。梭条花叶病发病田块选用宁麦13、扬辐麦4号等耐病品种。

  3 播期、播量

  根据水稻让茬时间确定具体播期,最适时间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量150 kg/hm2左右,秸秆全量还田方式要适当增加播量10%~20%,11月10日后播种的迟播麦,每推迟1 d,播量增加7.5%。

  4 播种方式

  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机械均匀播种,没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人工撒播方式。播种时要抢晴天适墒播种,均匀播种,减少露籽,提高播种质量。窨水为促全苗、保壮苗,促进根土相融,是提高苗体抗寒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刚播种的田块,必须坚持播后立即窨1遍透水,以提高种子萌发和扎根能力,增强麦苗的抗寒性和抗倒性[1-3]。

  5 “三沟”配套

  建立健全标准化沟系,不仅是实现小麦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配套技术。按照“统一规则,统一放样,统一开挖”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做到“深、密、通、畅、配套 ”,内沟要重点推广新型机械开沟,努力提高沟系质量标准,确保内外“三沟”配套,做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腾空、雨止田干,全面提升防旱、防涝、防渍能力[4]。播种后及早进行机械开沟,每3 m左右开挖1条竖沟,沟宽20 cm,沟深20~30 cm;距田埂2~5 m各挖1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 m增开1条腰沟,沟宽20 cm,沟深30~40 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 cm,深40~50 cm,确保逐级加深内外“三沟”相通。全量还田田块需通过缩少竖沟畦宽,提高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既防止露籽现象,同时提高灌排效果,减轻涝渍危害。

  6 肥料运筹

  基肥:增加基苗肥用量,基苗肥的氮肥比例占小麦全生育期总用氮量的60%,施45%复合肥750 kg/hm2+尿素90~120 kg/hm2,施用优质农家肥的田块可酌情少施化学肥料。肥料要在土壤耕翻前施用,尽量深施。苗(蘖)肥:里下河地区中筋小麦施用尿素97.5~120.0 kg/hm2,通南高沙土地区弱筋小麦施用尿素120~135 kg/hm2。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施用,也可于返青分蘖期“捉黄塘”、促平衡施用[5]。拔节孕穗肥:里下河地区中筋小麦施用尿素165.0~187.5 kg/hm2,通南高沙土地区弱筋小麦用尿素105~120 kg/hm2。3月上中旬看苗施用(第一节间定长,叶片褪淡时),最迟可至下旬,可在雨前撒施。叶面肥:麦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丰霖”叶面肥或“兴欣”肥力素。麦苗长势正常的田块,施用“丰霖”叶面肥或“兴欣”肥力素0.75 kg/hm2加水450 kg/hm2喷施;苗情较差的田块,用1.12 kg/hm2加水750 kg/hm2进行喷施。

  7 参考文献

  [1] 钱录庆.水稻秸秆还田方法[J].农业机械,2000(11):29.

  [2] 杨志臣,吕贻忠,张凤荣,等.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214-218.

  [3]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48.

  [4] 周炜.稻麦两熟制秸秆还田环境效应及全程机械化配套农艺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 刘芳,张长生,陈爱武,等.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作物杂志,2012(2):18-23.


相关文章

  •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及配套关键技术
  •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及配套关键技术 摘要 秸秆还田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介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操作程序及配套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配套技术 泰州市姜堰区是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总结出几 ...查看


  •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与收获机械发展关系的思考
  • 2011年第2期总第234期 Chinese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 中国农机化 No.2,2011TotalNo.234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与收获机械发展关系的思考* 朱岱力1,任东2,罗永新1 (1.湖南工业职业 ...查看


  • 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 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2010年-2015年)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十月 目 录 前 言 ......................................................... ...查看


  • 中国农机化十二五规划
  •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查看


  •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一.阅读提示: 提起生态农业,很多人会想到无污染的农业生产环境,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实际上,这只是生态农业的一个方面.从农业耕作生产自身的小循环来说,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农业 ...查看


  •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 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 ...查看


  • 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 "十二五"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 ...查看


  • 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 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关系到我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十一 ...查看


  • _多位一体_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 第28卷,第4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8月 ChineseJournal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RegionalPlanningVol128,No14,pp48252 Auguest,2007 ・循环农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