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派系论争

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派系论争

邢婉 地理科学 1256408067

一、自然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问题,简单说来就是自然资源稀缺。自然资源稀缺是随着人口数量、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等的发展而出现和变化的。

当代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而且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技术水平方面,虽然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但发达国家仍处在工业社会阶段,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处在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自然资源仍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基本上还是与自然对抗、向自然界夺取的社会;就生活水平而言,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仍然贫困,生活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自然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许多穷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仍未实现,他们需要拼命地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中取得利益。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压力高速排挤着其他物种,使它们濒临灭绝;同时也明显地侵蚀我们这个星球的土壤、森林、水域,降低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改变了地球大气的质量。如果人口继续倍增,经济活动继续迅猛发展,这些压力只会有增无减。全球面临一系列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增暖、平流层臭氧耗损、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短缺、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等。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很可能决定我们这个星球在21世纪的前途。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识到,当代社会人口膨胀、资源稀缺、环境恶化、发展受阻,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危机。

二、派系论争

资源问题如此严重又如此复杂,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学派、理论和方法。就观点而论,大致可分为两派,即悲观派与乐观派。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乐观派则以丰饶论为代表。

1、两大阵营的基本观点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其对立派称之为杞人忧天式的悲观主义者。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和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集中表达了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观点。该派认为,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很多新马尔萨斯主义者都是环境保护论者,也多为自然科学家。之所以称为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是因为他们更新和发挥了马尔萨斯1789年提出的一个假设: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超过呈算术级数增长的食物供给,最后只有由饥荒、瘟疫和战争来减少人口。

反对新马尔萨斯主义的一派称为丰饶论者,其对立派称之为不现实的技术乐观主义者(unrealistic technological optimists),多数丰饶论者都是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S1mon,1981) 。他们认为,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2、具体观点分歧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与丰饶论者在资源、环境的主要问题上都存在严重分歧。整理后列表如下(表一):

表一:新马尔萨斯主义与丰饶论者对主要资源、环境问题的不同观点

三、争论何在

人们从同样的资料数据或趋势中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为什么?因为不同学派在这个世界如何运转、人类在世界上应起什么作用等这些涉及世界观的问题上尖锐地对立,为了证明观点而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即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持有的环境主导观点和丰饶论者的人类主导观点。

我们可以看到,丰饶论者常常具有一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throw away) 的态度。他们把地球看成是一个具有无限资源的地方,任何妨碍短期经济增长的资源保护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源被污染或耗竭了,人们总能通过技术进步找到替代品并控制污染。如果资源稀缺或者找不到替代品,人类也是会从月亮上或其他星球上取得资源,太空中有的是“新处女地”。这种态度基于两个信仰:

①人类比任何其他物种更重要;

②通过科学和技术我们可以征服、控制并改造自然和需要。以满足我们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丰饶论者采用的分析方法往往是历史(外推) 对比法,西蒙就指出,现代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比历史比任何时期都好,怎么能说是资源危机呢? 从历史上看,资源稀缺问题的趋势是逐步缓解而不是越来越严重的。正是英国17世纪的薪柴短缺促进了煤炭的开发利用;尔后鲸油和煤的短缺又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石油危机又刺激了很多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所以

由于人口增加和收入改善导致的资源短缺使人类生活越来越好。

相反,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世界观是持续地球(sustainable earth) 世界观,不仅人类社会应持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生命支持系统都应持续。他们认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度的增加生产和消费将会给自然过程强加上严重的负担,使空气、水、土壤的更新和自我维护不能正常进行,也影响地球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他们还认为,现在和将来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导因于我们对自然界如何运作缺乏认识,我们企图支配自然,不能真正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分离的,更不是超于自然的。

但是无论是丰饶论还是新马尔萨斯主义,本质上都未曾否定人类是需要进步和发展的。无论是新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的如果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现代类型的发展与增长将导致生态崩溃的毁灭性后果的观点,还是丰饶论者认为的生存危机论者既低估了人类社会协调自身活动包括经济生产与生活的能力,也忽视了科技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需要发展了大前提上提出的经济与环境的博弈问题。资源是有限和无限是相对的,环境给予人资源而人类有效利用,不可以单纯为了保全一方而舍弃另一方。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不是证明哪一方的观点正确或是如何正确,而是探讨如何走出一条路来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全,这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发达国家的积极援助,毕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派系论争

邢婉 地理科学 1256408067

一、自然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问题,简单说来就是自然资源稀缺。自然资源稀缺是随着人口数量、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等的发展而出现和变化的。

当代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而且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技术水平方面,虽然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但发达国家仍处在工业社会阶段,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处在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自然资源仍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基本上还是与自然对抗、向自然界夺取的社会;就生活水平而言,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仍然贫困,生活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自然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许多穷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仍未实现,他们需要拼命地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中取得利益。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压力高速排挤着其他物种,使它们濒临灭绝;同时也明显地侵蚀我们这个星球的土壤、森林、水域,降低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改变了地球大气的质量。如果人口继续倍增,经济活动继续迅猛发展,这些压力只会有增无减。全球面临一系列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增暖、平流层臭氧耗损、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短缺、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等。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很可能决定我们这个星球在21世纪的前途。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识到,当代社会人口膨胀、资源稀缺、环境恶化、发展受阻,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危机。

二、派系论争

资源问题如此严重又如此复杂,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学派、理论和方法。就观点而论,大致可分为两派,即悲观派与乐观派。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乐观派则以丰饶论为代表。

1、两大阵营的基本观点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其对立派称之为杞人忧天式的悲观主义者。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和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集中表达了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观点。该派认为,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很多新马尔萨斯主义者都是环境保护论者,也多为自然科学家。之所以称为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是因为他们更新和发挥了马尔萨斯1789年提出的一个假设: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超过呈算术级数增长的食物供给,最后只有由饥荒、瘟疫和战争来减少人口。

反对新马尔萨斯主义的一派称为丰饶论者,其对立派称之为不现实的技术乐观主义者(unrealistic technological optimists),多数丰饶论者都是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S1mon,1981) 。他们认为,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2、具体观点分歧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与丰饶论者在资源、环境的主要问题上都存在严重分歧。整理后列表如下(表一):

表一:新马尔萨斯主义与丰饶论者对主要资源、环境问题的不同观点

三、争论何在

人们从同样的资料数据或趋势中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为什么?因为不同学派在这个世界如何运转、人类在世界上应起什么作用等这些涉及世界观的问题上尖锐地对立,为了证明观点而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即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持有的环境主导观点和丰饶论者的人类主导观点。

我们可以看到,丰饶论者常常具有一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throw away) 的态度。他们把地球看成是一个具有无限资源的地方,任何妨碍短期经济增长的资源保护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源被污染或耗竭了,人们总能通过技术进步找到替代品并控制污染。如果资源稀缺或者找不到替代品,人类也是会从月亮上或其他星球上取得资源,太空中有的是“新处女地”。这种态度基于两个信仰:

①人类比任何其他物种更重要;

②通过科学和技术我们可以征服、控制并改造自然和需要。以满足我们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丰饶论者采用的分析方法往往是历史(外推) 对比法,西蒙就指出,现代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比历史比任何时期都好,怎么能说是资源危机呢? 从历史上看,资源稀缺问题的趋势是逐步缓解而不是越来越严重的。正是英国17世纪的薪柴短缺促进了煤炭的开发利用;尔后鲸油和煤的短缺又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石油危机又刺激了很多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所以

由于人口增加和收入改善导致的资源短缺使人类生活越来越好。

相反,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世界观是持续地球(sustainable earth) 世界观,不仅人类社会应持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生命支持系统都应持续。他们认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度的增加生产和消费将会给自然过程强加上严重的负担,使空气、水、土壤的更新和自我维护不能正常进行,也影响地球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他们还认为,现在和将来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导因于我们对自然界如何运作缺乏认识,我们企图支配自然,不能真正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分离的,更不是超于自然的。

但是无论是丰饶论还是新马尔萨斯主义,本质上都未曾否定人类是需要进步和发展的。无论是新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的如果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现代类型的发展与增长将导致生态崩溃的毁灭性后果的观点,还是丰饶论者认为的生存危机论者既低估了人类社会协调自身活动包括经济生产与生活的能力,也忽视了科技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需要发展了大前提上提出的经济与环境的博弈问题。资源是有限和无限是相对的,环境给予人资源而人类有效利用,不可以单纯为了保全一方而舍弃另一方。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不是证明哪一方的观点正确或是如何正确,而是探讨如何走出一条路来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全,这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发达国家的积极援助,毕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关文章

  • 河陇吴氏著存堂
  • 河陇吴氏著存堂 河陇吴氏著存堂--河陇(贺陇)吴氏大宗祠著存堂,也称老祠.位于广东汕头潮阳铜盂河陇村老寨内.建于清嘉庆年间,以上寨老爷宫来龙入首,跌宕起伏,尽尾而结,后埕为生化脑,后沟水环抱绕过面前,溪边溪水逆朝有情,诚为美地.著存堂供贺陇 ...查看


  • 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整理
  • 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整理 第一阶段: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一). 时间:1928年初~1929年9月约两年 (二). 参与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⑴.后期创造社:李初梨.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邓均吾.周全平.叶灵凤 后期创造社主要观点: ...查看


  •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
  •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争鸣中迅速传播,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早期传播):1899-1912 梁启超在<万国公报>介绍"麦喀士" ...查看


  • 崔永元离职央视坚守的是媒体良心
  • --关于崔永元与方舟子转基因论争问题的再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崔永元与方舟子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微博论争,颇受媒体关注.一个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一个是网络打假英雄,这两个人掐起架.斗起嘴,肯定有不少看头.故而聚焦眼球,围观众多. 两人掐架的结局已经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7-3-21 20:36:44 ·点击:24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21410B 二.编写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在高等院校中文本科教学目标基 ...查看


  • 我们社.太阳社比较论
  •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我们社和太阳社看作同一个文学社团,但事实并非如此.文章从两个社团的人员组成.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不同态度.以及国民党当局查封时的情况与当时新闻媒体的报道等方面作了深入比较,并对其代表人物蒋光慈.洪灵菲小说创作的题 ...查看


  • 语文学科性质文献综述--
  • 语文学科性质文献综述 在我国,语文性质问题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近半个世纪来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和争论从未停息过."语文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对语文学科的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


  •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 2008年5月 第45卷第3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May 2008 Vol 145No 13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 ...查看


  • 错开的花_反观宋代相权与皇权研究及其论争_邱志诚
  • 2007年10月 第25卷第5期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H u m anities&Socia l Sciences Journa l o fH a i n an Un iversity O ct . 2007V o. l 25N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