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世疾邪赋

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

酷。宁计生民之命?惟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躯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愁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柁,坐积薪而待燃?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依门边。 越,乃更加其怨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日: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本篇选自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译文)五帝时候的礼仪制度不同,三王时候的礼仪制度也各不相同,气数到了极限,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非和是本来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会的混乱,实行赏罚难道就可以惩戒时代的清浊吗?春秋时代是祸乱破败的开始,战国时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秦汉时期也没有什么改变,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难,哪里还考虑百姓的死活,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满足了。

从那时到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虚伪奉承的歪风日甚一日,刚强正直的品德逐渐消亡,舔痔疮的人可以乘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对豪强之家溜须拍马,稍微有点骨气、敢于反抗这恶劣风气的,立即遭到祸殃。不择手段追逐名利者指日高升。富贵昌盛,好坏不分,冷热难辨,奸邪之人飞黄腾达,正直的人只能隐居潜藏。 追究这弊病的兴起实在是因为当政者不贤明。女人和宦官掩住了黄帝的耳目,宠臣把持了国家的大权。他们所喜好的人,千方百计让其长出羽毛;他们所讨厌的人,就不择手段找缺点毛病。正直之士即便想谒诚尽忠,为国效命,也如同面临绝险的境地,找不到路径。皇宫的大门既然打不开,又加上一群恶狗汪汪乱叫,国家的危亡就在旦夕,还在放纵自己的嗜好欲望,只贪眼前之欢。这和渡海的大船失去了舵盘,坐在干柴上等待燃烧有什么两样。

荣幸地被重用者都是些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有谁知道辨别他们的美丑。所以,连法律禁令都屈于豪门贵族,皇恩厚泽怎么能到达贫寒之家。宁可忍饥耐寒在尧舜时的灾荒之岁,也不吃饱穿暖在现在的丰收之年。坚持真理即使死去也,违背正义即使活着也等于死了。 有一秦地的人作诗说:“太平盛世不能等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好看风使舵,顺水推舟吧!谁有权势谁就是贤德之人,满肚子学问比不上一袋子钱更实用。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刚直的人只能依门而立。”

鲁地的人听到这些话,接着作歌说:“豪门势家处处遂心满意,咳出的唾沫都能被当作珍珠。贫苦的人空怀美好的理想和才华,如同芬芳的花卉变成喂牛的干草。有才德的人即使一个人很清醒,也只能被那些愚蠢的人所困。暂且守你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奔走,痛苦、悲哀,这就是命运。

东汉时期,处于外戚、宦官篡权争位的夹缝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抒情,宣泄胸中的垒块。赵壹《刺世疾邪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压抑在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在文中化为激切的言词,尖锐揭露了东汉末年邪孽当道、贤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执政”的最高统治者:“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最后由“刺世”发展到同这黑暗的世道彻底绝决的程度:“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此赋在抒发自己感情时直率猛烈,痛快淋漓,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批判时政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认为:此赋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是:篇幅短小,感情喷发,铺陈夸饰之风尽弃,从而使赋风为之一变。铺陈叙事的汉大赋,从此以后就渐渐为抒情小赋所代替了。赋后用两首五言诗作结,结构也颇别致。马积高先生《赋史》也说,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赵壹《刺世疾邪赋》在东汉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全国高校中文专业通用的游国恩、科学院、刘大杰、袁行霈等不同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教材,无一不列《刺世疾邪赋》为重点评析篇目。

赵壹,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甘肃天水)人,生卒年不详。《后汉书》“文苑列传”说赵壹“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美。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从本传可知其身材魁伟、美须浓眉伟丈夫的体态,以及耿直狂傲的个性特征,乃至遭受地方乡党排斥打击,屡次获罪,几乎被杀,经友人救援方免的经历。曾作《穷鸟赋》,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像鸟受困于樊笼般的窘境,对援救自己的友人表达了由衷的感谢。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任本郡上计吏,奉命赴京报送计簿,面对当朝重臣袁逢,他人都拜伏在地,而这位“幽藏”的“直士”却恃才清傲长揖不拜,司徒袁逢爱其卓荦不凡的个性,旋即揽襟下堂,延请入座,问及西部政事,对他赞誉有加,赵壹声名由此振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一睹其风采为荣。河南尹羊陟也同样的激赏赵壹之才,与袁逢一道鼎力举荐赵壹,奈何清流士人志趣并不在此。后西归故里,公府十次征召皆不就,死于家中。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多数已佚。今存诗文收录于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后汉书》收有赵壹《刺世疾邪赋》(图1)。其“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等警言睿语对世人有振聋发聩

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

酷。宁计生民之命?惟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躯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愁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柁,坐积薪而待燃?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依门边。 越,乃更加其怨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日: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本篇选自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译文)五帝时候的礼仪制度不同,三王时候的礼仪制度也各不相同,气数到了极限,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非和是本来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会的混乱,实行赏罚难道就可以惩戒时代的清浊吗?春秋时代是祸乱破败的开始,战国时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秦汉时期也没有什么改变,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难,哪里还考虑百姓的死活,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满足了。

从那时到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虚伪奉承的歪风日甚一日,刚强正直的品德逐渐消亡,舔痔疮的人可以乘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对豪强之家溜须拍马,稍微有点骨气、敢于反抗这恶劣风气的,立即遭到祸殃。不择手段追逐名利者指日高升。富贵昌盛,好坏不分,冷热难辨,奸邪之人飞黄腾达,正直的人只能隐居潜藏。 追究这弊病的兴起实在是因为当政者不贤明。女人和宦官掩住了黄帝的耳目,宠臣把持了国家的大权。他们所喜好的人,千方百计让其长出羽毛;他们所讨厌的人,就不择手段找缺点毛病。正直之士即便想谒诚尽忠,为国效命,也如同面临绝险的境地,找不到路径。皇宫的大门既然打不开,又加上一群恶狗汪汪乱叫,国家的危亡就在旦夕,还在放纵自己的嗜好欲望,只贪眼前之欢。这和渡海的大船失去了舵盘,坐在干柴上等待燃烧有什么两样。

荣幸地被重用者都是些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有谁知道辨别他们的美丑。所以,连法律禁令都屈于豪门贵族,皇恩厚泽怎么能到达贫寒之家。宁可忍饥耐寒在尧舜时的灾荒之岁,也不吃饱穿暖在现在的丰收之年。坚持真理即使死去也,违背正义即使活着也等于死了。 有一秦地的人作诗说:“太平盛世不能等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好看风使舵,顺水推舟吧!谁有权势谁就是贤德之人,满肚子学问比不上一袋子钱更实用。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刚直的人只能依门而立。”

鲁地的人听到这些话,接着作歌说:“豪门势家处处遂心满意,咳出的唾沫都能被当作珍珠。贫苦的人空怀美好的理想和才华,如同芬芳的花卉变成喂牛的干草。有才德的人即使一个人很清醒,也只能被那些愚蠢的人所困。暂且守你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奔走,痛苦、悲哀,这就是命运。

东汉时期,处于外戚、宦官篡权争位的夹缝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抒情,宣泄胸中的垒块。赵壹《刺世疾邪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压抑在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在文中化为激切的言词,尖锐揭露了东汉末年邪孽当道、贤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执政”的最高统治者:“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最后由“刺世”发展到同这黑暗的世道彻底绝决的程度:“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此赋在抒发自己感情时直率猛烈,痛快淋漓,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批判时政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认为:此赋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是:篇幅短小,感情喷发,铺陈夸饰之风尽弃,从而使赋风为之一变。铺陈叙事的汉大赋,从此以后就渐渐为抒情小赋所代替了。赋后用两首五言诗作结,结构也颇别致。马积高先生《赋史》也说,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赵壹《刺世疾邪赋》在东汉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全国高校中文专业通用的游国恩、科学院、刘大杰、袁行霈等不同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教材,无一不列《刺世疾邪赋》为重点评析篇目。

赵壹,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甘肃天水)人,生卒年不详。《后汉书》“文苑列传”说赵壹“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美。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从本传可知其身材魁伟、美须浓眉伟丈夫的体态,以及耿直狂傲的个性特征,乃至遭受地方乡党排斥打击,屡次获罪,几乎被杀,经友人救援方免的经历。曾作《穷鸟赋》,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像鸟受困于樊笼般的窘境,对援救自己的友人表达了由衷的感谢。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任本郡上计吏,奉命赴京报送计簿,面对当朝重臣袁逢,他人都拜伏在地,而这位“幽藏”的“直士”却恃才清傲长揖不拜,司徒袁逢爱其卓荦不凡的个性,旋即揽襟下堂,延请入座,问及西部政事,对他赞誉有加,赵壹声名由此振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一睹其风采为荣。河南尹羊陟也同样的激赏赵壹之才,与袁逢一道鼎力举荐赵壹,奈何清流士人志趣并不在此。后西归故里,公府十次征召皆不就,死于家中。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多数已佚。今存诗文收录于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后汉书》收有赵壹《刺世疾邪赋》(图1)。其“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等警言睿语对世人有振聋发聩


相关文章

  • 刺世疾邪赋 1
  • 汉朝第一愤青杰作 丁启阵 发源并风靡于网络的词语"愤青",今天已经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但是,它究竟指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楚.有人说是"愤怒青年"的缩略形式,有人说是"无知青年&qu ...查看


  • 悲士不遇赋
  • 悲士不遇赋⑴ 悲夫!士生之不辰⑵,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⑶.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⑷.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⑸.何穷达之易惑⑹,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⑺.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查看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作者:a569105925 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⑵中国的古代艺术: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 ...查看


  •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摘 要: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其作品爱国主义感情深厚而执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两千年来一直给后世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屈原也因此成为不朽的爱国典范.楚辞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 ...查看


  • 古诗赋体分类
  • 学者将赋体分为四种: 一曰古赋,二曰俳赋,三曰文赋,四曰律赋. 一.古赋 古赋包括战国末期荀子的<14赋篇>和汉赋.荀子<赋篇>分别写了礼.知.云.蚕.箴等5种事物,以韵散相间和问答体的结构方式 ," 遁辞 ...查看


  •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doc
  • 2011文学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10道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些名句的作者或给出上句,请选择下句. 2.文学史上的一些常识,比如: <庄子>被鲁迅称誉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史记&g ...查看


  •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解读
  •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记忆 中国古代史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⑴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⑵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和分封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⑶最执政集团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查看


  • 孔孟思想之比较(异同点)
  • 孔孟思想的比较与继承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 ...查看


  • 古代文学资料6名词解释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a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