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蒙太奇结构法

高考作文蒙太奇结构法

视觉冲击力能产生视觉美感,吸引入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考生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视觉冲击力是优美娟秀的钢笔字,尤其是将作文扫描到电脑批阅,能写出成体的书法肯定受到青睐,无形中给阅卷老师留下了良好印象(事实上:写了十几年字,连字都写不规范清晰的学生,写作水平大抵不如人意)。

怎样写出字的视觉冲击力呢?首先,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不要潦草,撑着格子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第二,不要用极细极淡的笔,写出来的字轻描淡写,不会很“茁壮”,劳累读者的视力;第三,写好汉字的结构,框架好了,字就好看了。

一、题目要夺人眼目

好题目的标准是“精巧、准确、新颖”,在能够昭示立意的基础上,不妨拟出轻松活泼的题目,如写“诚信”,拟题为《让广告找回诚信》、《拍卖“诚信”》、《“诚信”喊冤》、《奸商手记》、《用诚信唤醒信心》、《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请别走开》、《诚信,立身之本》、 《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吴诚信病历》、《“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等。过分庄重的题目。不能让人“一见钟情”——如以材料提供的现成的话题中心词为题(准确地讲,抄写话题不算自己拟题),或司空见惯的“××小议”、“谈××”、“××有感”等。如有小标题的也请动足脑筋,拟出个性独到的题目,几个小标题之间的字数最好相等,从题目能看出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佳。题目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改写仿写经典诗词、歌词等。拟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借助辞格法、算式法(《溺爱=害》)、提出问题法(《开卷一定有益吗?》)、翻新词句法(《君子动口也动手》)、自我矛盾法(《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反意引申法(《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等。

二、用题记或后记交代立意

作文分数最容易出现低分的是那种让阅卷老师读来读去读不出中心的文章,很有可能是考生中心不突出,写来写去自己也不知所云。为了帮助阅卷老师一眼明晰中心,也是为了提醒自己通篇围绕中心选材和行文,写一个题记或后记可以双赢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写《杂》,有一考生的题记是“杂取——创造的源头”、“杂而不乱的难能可贵”、“杂而无章真乱”等。

三、开篇能引人入胜

开篇要讲求“简洁、生动、优美”。人们常说的“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篇要吸引入。作文开头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让人能“一见钟情”,扣人心弦。常用的开篇方式有:反向切题法、引言切题法、复述切题法、设问切题法、类比切题法、悬念式开头、诗意式开头(整句式开头)等。

笔落惊风雨,头好一半文。好的开头大多是高瞻远瞩,言简意明,设置悬念,

催人思索的,目的给人以清楚明白不同凡响的印象。如《我说“减负”》一文开头:“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作文开头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先声夺人;结尾:看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吧,减负,迫在眉睫!”

四、中腹有精彩高潮

材料丰富也抢眼。材料丰富是检验文章优劣的重要依据,可以表现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表现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没有好的材料 是产生不出好文章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猎取帮奇,追求细小,是选材产生魅力的途径。唯其新,才能引人入胜;唯其小,才能小中见大,巧中见新。一是靠平时注意报刊上的最新报道、最新成果?新奇事件;二是靠临场筛选,即把通过联想来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找出最切题意、最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想不到的材料。一般地说,材料陈旧乏味不利于甚至会削弱主题的表达;而新颖妥帖的材料令人耳目一新,使主题不同凡响。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怎样使这个共同的太阳不至于千篇一律而又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呢?巴金写海上的日出,徐迟写黄山日出,刘白羽则描写在飞机上看见的日出,海涅借云海衬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与色表现日出的辉煌„„作家总是寻找新的题材来表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语言的亮点也抢眼。修辞是作文的魔水。《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1》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话比不上一次实践。0,看起来大腹便便,再加上“一千个”,更给人一种貌似强大的感觉,实则它依然代表着空无,代表着虚伪;1,看起来虽然骨瘦如柴,但它代表着真实,代表着存在。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在这些情况下,动动手却更有君子之风„„这段文字虽是议论,但由于排比、比喻、拟人、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表达效果,很有感染力。

五、结尾会画龙点睛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结尾收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结尾常见的毛病: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公式化——空喊口号。

记叙文的结尾,要做到既是文章的终点又是文章的起点,是“豹尾”,是“撞钟”,是“如截奔马”,是“出人意外”,是“临去秋波那一转”。

常见的作文结尾方法:点晴法、照应法、号召法、引言法、抒情法、除误法等。

好的结尾有后发制人之威力。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澄清是非,振奋精神,使阅卷人似听如来佛法幡然大悟。例如《花+刺一生活》全文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在结尾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算作侥幸!没有波涛的海洋只能算作一潭死水,没有刺的玫瑰,不算作真正的玫瑰,要想摘到成功的桂冠,你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是百川归一,还是琴音绕梁;不论是凯旋礼炮,至是点石成金,要能水

到渠成,深化主题。

成功作文五个“放”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如何去获得这些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呢?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呢?

一、放开眼界,学会“摄影”

鲁迅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而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告诉学生:你们的眼睛是最好的“摄像机”只要处处留心,这架高科技的“摄像机”就能随时随地拍下无数亮丽的风景:看白云如何悠然飘荡?鲜花怎样吐蕊绽放?草儿如何扭着腰肢跳舞?风儿怎样褪去树木的秋装?拍下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的游戏场面;拍下体育场上,运动健儿的矫健英姿;拍下文艺汇演上,演员们婀娜翩跹的舞姿;拍下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繁华;拍下“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拍下春日百花争艳的壮观;夏夜流萤点点的灵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冬雪圣洁无比的高雅;拍下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如血的残阳„„只要真正投入自然的怀抱,充分利用眼睛的摄像功能,作文会因生活而美丽。因此,在写《我的同学》时,我干脆叫上几个同学上讲台让大家观察。同学们当场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予描绘,这样人物的外貌特征就个性十足地跃然纸上了。再引导他们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二、放耳聆听、学会“录音”

“眼观四向,耳听八方”。耳朵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录音机”。即使你用眼睛拍来了再多精彩的画面,缺乏有声语言的间入,就少了些许灵气,些许活力。运动场上,因为有了一阵高于一阵的欢呼喝彩,才显得热闹非凡;剧院里,因为有了一阵又阵的掌声、欢笑声,才使舞台艺术风景这般独好。在写《感受春雨》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到雨中去接受雨的滋润与抚摸。认真观察,仔细倾听,结果,有人干脆将文题改为《听雨》。为读者表演了一首“春雨变奏曲”效果非同凡响。所以,引导学生放耳聆听,才能感受人间的美妙。听山村的鸡鸣狗叫,夏夜的蛙声阵阵;听春燕的呢喃,百灵的欢歌;听雨水的哗啦,山泉的叮咚;听荡气回肠的《梅花三弄》,也听柔肠百结的《二泉吟》;听集市上粗犷嘈杂的叫卖;,也听父母师长温文尔雅的教诲;听泼妇骂街的辛辣刻薄,也听官场上的“拍马溜须”。用你的耳朵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禾苗拔节,残雪消融的声音,也能听到阳光歌唱的声音。录下这些,作文时定能真切感人。

三、放手把握,学会“复制”

生活中,许多东西,只有接触了,抚摸了,才能抓住特点,写得入微。“十指

连心”因而,你不妨鼓励学生去摸摸泥鳅,感受生命的灵动;摸摸狗儿的皮毛,感受生命的轻柔;摸摸父母额上的皱纹,感受生命的沦桑„„并及时对耳闻目睹的现象进行复制,否则,时间的浪潮或许会连同“底片”一起冲走。所以,最好引导学生随时记载实验课的兴趣盎然;记载体育课的大汗淋漓;记载野炊的别开生面;记载初上讲台的担惊受怕„„只有每天及时记下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地积累,何愁写不出话来又选不好素材呢?

四、放活思维,学会“剪辑”

写作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必须对原始的“录像带”进行“剪辑”。选择与你表达中心有关的材料留下,而那些暂时不用的“镜头”可不能全部放弃,一概否决。不妨让学生们准备一个小巧的摘抄本,收藏起这些来自生活的第一感觉,如此日积月累,就不愁作文时无从下笔了。

五、放心感悟,学会“编剧”

弄来了真实感人的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放飞思绪,深入浅出,从题材上挖掘内涵,进行艺术加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清理,去感悟。把精粹沉淀,让灵感升华。如给学生们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旋律的优美外,还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斜阳里,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不光想象精彩的画面,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想像一篇作文;或根据一些符号去想像;或根据一面段文字去想象„„有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学会了开拓创新的手法,写出真情洋溢又文采飞扬的作文,自然不在话下了。

总之,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自然中,感受生活,开放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作文教学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备受青睐的高考作文“蒙太奇”结构法

所谓“蒙太奇”,本来是电影用语,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即把许多个镜头组织起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的连接起来,以体现作品主题的方法。

近年来,高考作文以其开放性催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考场佳作。其中,记叙类文章出现了一种类似“蒙太奇”手法的结构。在“蒙太奇”前用“类似”,是因为它与传统的“蒙太奇”有所不同:几个画面不但时空不同,而且,一般地说,人物也不同,事件与事件没有任何具体的联系。天上地下,古今中外,都可入文。所有片段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

“蒙太奇”式结构法在高考中备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是因为这种体式有着共同的优势: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而更臻完善地成文。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一般是三个画面,也有两个的。在如何展示这些画面的问题上,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出各自的审美观和写作机智。概括起来,至少有五种:一是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二是用“一、二、三”的形式排列;三是用第x幕表示;四是综合式,即或用序号+小标题,或用第x幕+小标题;五是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着一个的展示出来。

[佳作1]

选择三叠

江苏考生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花着一片桃花盛开的邓林。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 ?”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

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

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评析]三个典型故事,夸父逐日、屈原投江、岳飞被杀,组成了文题所说的“三叠”。每个部分段数基本相同,而且在相应位置的段,有的字数相当,有的字数相同且句式一致,这种外在的结构形态,被读者的审美心理所观照,自然会产生“形合”的艺术效果。然而,本文又主要*“意合”: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临不同境遇和考验时心灵世界的斗争过程和崇高选择。作为独立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本来毫不相干,然而,却由于都指向和表现这种过程和选择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故事之间省却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又不另加开头结尾,所以,比之过渡开头结尾不可或缺的体式来说,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阅读本文,可知作者做到了这些。

[佳作2]

天涯·凝望·飞翔

江苏考生

我是一只飞翔的鸟,但我受过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机会,我仍然选择飞翔。

——题记

英雄本色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美丽的,瞬间凝聚成永恒,仿佛恒久的忍耐、坚持都是为那一刻。

当虞姬横刀,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在矛尖锋刃上。于是壮士掩面,乌骓悲鸣。听着四面家乡的楚歌,面对滔滔流逝的乌江,回望甚嚣尘上的汉军,一代霸王最终选择了自刎。王图霸业成空,美人香消玉损。任世间种种一切幻成隔世的画影,摇在心头,随着乌骓尾上飘走。

那一刻,那个巨人在生死存亡的一念间,他是否为自己作出的抉择后悔过,或

许没有人能确定。但我猜想:没有。那刚毅的眼神凌厉无比。

于是,滔滔江水无言,任凭后世褒贬。

骚客传奇

人生的道路由无数的路口让你选择,就是那些享誉古今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也有他们选择的那一刻。

面对人事沧桑,李白选择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大江东去,苏东坡选择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面对故国故景,李后主发出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面对正义真理,谭嗣同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正气;面对离别,徐志摩选择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的选择

好多好多的人和事在我生命中走来走去,像昙花,若流星,留不住一夜芬芳,留不住短暂痕迹。我是江上一袭冷冷的月光,照着岸边徘徊的人,心如紫藤,琴筝都已腐朽,然而我不后悔,不恨,就算还要等上一万年!为了寻找梦里的影子,我执着,一次又一次,活得如苍山破石惊涛裂缝!为了寻求红尘万里不改的初衷,任凭纷扬的落英遗我一声萧瑟,像清水里涉出的芙蓉,我纯净无邪的站在选择面前。

韶华匆匆,人间若许年匆匆而过,正是一剑来去沧桑江湖中留下的心情。前程灰荒烟绕一回首,月明中,再回头,便是天涯相隔!

时间无法遗忘创痛,天使无法告慰悲伤。

在天涯,我凝望,我选择,我飞翔!

[评析]作者用三个小标题分别领属一个部分,共同构成一篇文采斐然的佳作。

与“一、二、三”、“第x幕”相比较,小标题本就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即能提挈本部分的主要或关键的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而本文中的小标题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或揭示人物本质,或概括人物的身份和选择的超乎寻常,或借用文题中的主词并化大为小。音节整齐而内容与方式富于变化。这样的小标题与摇曳多姿的行文和绚丽夺目的文采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作者围绕“心灵的选择”展开全文,每个部分都从选择的结果切入,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英雄本色”是点上描写,“骚客传奇”是面上概括,“我的选择”则是用纯诗化的手法虚写自己选择的心境。而综观全文,又可发现作者是在借古抒情,即用前两部分为抒写自己选择的心境作铺垫。在极有限的时间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作出如此巧妙的构思,而且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文采,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不说,作者还得益于“蒙太奇”式结构法的独特有势。

[佳作3]

看着我的眼睛

湖北考生

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脚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他对王子真挚的情感让他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

看到悬崖上的树了吗?它一直静静地立在那里。小鸟飞过去,留下不屑的嬉笑:“等待这棵树的只会是养料耗尽后的死亡吧。”老鹰掠过,炯炯目光后的是深深的思索,将巢搬上绝壁上的枝头,“我知道,”老鹰说,“只有你才是强者,只有你才能领会峰巅的贫瘠。”“看着我的眼睛,”树缓缓的对我说,“鹰和我是亲近的,当彼此深入地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啊。”于是我明白,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对事物深入地探究,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用真挚的情感,才能对事物有最清楚的认知。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颤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我领略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看着我的眼睛,”三毛幽幽的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要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的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知的动力在于感情。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思索,然后才能深入的认知。

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静静的闪过,坐在海边的海明威,抚摸着向日葵的凡·高„„“看着我的眼睛。”你们轻轻的说,于是我明白,对事物亲密的情感,让你们对事物有了最完美却也最孤独的认知。

哀怨的音乐悄悄响起,小人鱼静静的来到王子床边,深深的一吻,将匕首抛入大海,直到此时,王子才对小人鱼有了最深的感情,于是才去认知。纵然小人鱼化作一个泡沫或是一片云彩,但拥有王子亲密的感情,全面真实的认知。我想,小人鱼会笑的。因为,因为我正看着她的眼睛。

[评析]“看着我的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诗意地寄托了这样的含义:交流能够拉近距离,使心与心贴在一起,认识也便深入了。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主体部分展开了四幅画面:第一幅是老鹰和树的亲密无间,第二、三、四幅分别写我与三毛、海明威、凡·高的心灵对话,采用的也是“蒙太奇”式的手法,将它们组接到一起,看似不相关联,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与其它几篇不同的是:一、本文巧妙的运用了剪裁艺术。第一、二幅详写,而三、四两幅仅截取人物最本质的生命意象,

用一两句勾勒出来,一笔带过然而形象十分鲜明突出。二、第一、二两幅开头都用设问句,形成呼应之势,第三幅用“一幅幅画面从我眼前静静闪过”,造成一种“蒙太奇”的流动感。这些句子当然也可看成是一种过渡,不同于一般的是,它具有“蒙太奇”连接法的鲜明特征。三、开头结尾均是人鱼故事。如此构思,创造了一种境中之境、象中之象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蒙太奇”式画面的层次感与深度感。

[佳作4]

把握感情,认知事物

广东考生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宋国

人物:管仲、鲍叔牙

内容:面对穷困,鲍叔牙慷慨大方,赠让钱财,面对小人诬陷,鲍叔牙仗义执言,助其仕途;面对别人挑拨离间,鲍叔牙始终一笑了之,不一为意。回想这一切,管仲知道自己歉鲍叔牙太多太多,但当宋王向管仲提议让鲍叔牙做宰相时,管仲认识到宋国宰相一职之重要,便摇头:“叔牙虽心善,但过于疾恶如仇,暴躁。”有人将这话传给鲍叔牙,他大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没错,要是我当了宰相,首先要杀你这个人!”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照亮前方,驱除黑暗。

第二幕

时间:民国元年

地点:广州粤都

人物:孙中山、孙眉

内容:中华民国成立,广州粤府总督一职尚无人选。此时有人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推举其哥哥孙眉就位。的确,孙眉在革命中屡建军功且为人稳重,深受群众爱戴。但孙中山发电通告:粤府总督一职重要至极,非孙眉所能胜任。本来兄弟共事是好事,但目光长远的国父毅然从全局着想,作出这一决定,为后人树立榜样。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的途径指明方向,不被困于感情的旋涡。

第三幕

时间:大雪纷飞的午后

地点:西藏高原上的哨岗

人物:将军、营长、哨兵

内容:年迈但仍魁梧的将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一高原哨岗慰问士兵,当问及一哨兵的年龄已超过规定时,将军连声责怪连长:“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还会让他呆那么久吗??营长低头,不支声。哨兵张张嘴在营长的注视下也没有说什么。一位军长低声打破了这寂静:“将军,哨兵是营长的弟弟„„”营长说:“这岗位总得有人守„„“将军慢慢地庄严地举起右手,向营长和哨兵郑重行军礼。周围的人也一起向营长和哨兵行礼致敬。

画外音: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摆好感情天平,作出理智而明确的决定。

结束语

感情,是一种奇妙而复杂的东西。正确把握好感情,为你认知事物照亮前路,排除阻碍,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任由感情泛滥,只会为你平添障碍,甚至把你拖向黑暗、失败后悔的万丈深渊。

[评析]本文以“第x幕”作为片段的标志。“时间”、“地点”、“人物”、“画外音”,这些剧本表现形式的移用,无疑使行文十分轻松快捷。三个故事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正确地把握感情,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这一主旨的统帅下,采用类似“蒙太奇”的方式组接一起,构成一篇意脉相承的佳作。故事性强,读来生动活泼,使“蒙太奇”的感觉更加强烈。

[相关提示]

运用“蒙太奇”式结构法,须注意三点:一、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题。上面四篇文章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我们借鉴。二、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果要作议论抒情,则须从这个侧面去“点睛”或“显志”,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例如,《选择三叠》,每段故事末尾,议论精辟,紧扣人物形象,从三个侧面揭示人物心灵选择的崇高,由梦想到志洁再到责任,层层深入,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思想的厚重感。三、表现技巧要避免单一化,善于加以综合运用,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例如,《选择三叠》中的表现手法就富于变化,各有侧重:写夸父重在背景烘托,写屈原重在反面衬托,而写岳飞则重在内心独白,如此,则使人物形象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看着我的眼睛》一文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上文的已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高考作文蒙太奇结构法

视觉冲击力能产生视觉美感,吸引入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考生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视觉冲击力是优美娟秀的钢笔字,尤其是将作文扫描到电脑批阅,能写出成体的书法肯定受到青睐,无形中给阅卷老师留下了良好印象(事实上:写了十几年字,连字都写不规范清晰的学生,写作水平大抵不如人意)。

怎样写出字的视觉冲击力呢?首先,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不要潦草,撑着格子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第二,不要用极细极淡的笔,写出来的字轻描淡写,不会很“茁壮”,劳累读者的视力;第三,写好汉字的结构,框架好了,字就好看了。

一、题目要夺人眼目

好题目的标准是“精巧、准确、新颖”,在能够昭示立意的基础上,不妨拟出轻松活泼的题目,如写“诚信”,拟题为《让广告找回诚信》、《拍卖“诚信”》、《“诚信”喊冤》、《奸商手记》、《用诚信唤醒信心》、《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请别走开》、《诚信,立身之本》、 《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吴诚信病历》、《“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等。过分庄重的题目。不能让人“一见钟情”——如以材料提供的现成的话题中心词为题(准确地讲,抄写话题不算自己拟题),或司空见惯的“××小议”、“谈××”、“××有感”等。如有小标题的也请动足脑筋,拟出个性独到的题目,几个小标题之间的字数最好相等,从题目能看出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佳。题目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改写仿写经典诗词、歌词等。拟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借助辞格法、算式法(《溺爱=害》)、提出问题法(《开卷一定有益吗?》)、翻新词句法(《君子动口也动手》)、自我矛盾法(《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反意引申法(《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等。

二、用题记或后记交代立意

作文分数最容易出现低分的是那种让阅卷老师读来读去读不出中心的文章,很有可能是考生中心不突出,写来写去自己也不知所云。为了帮助阅卷老师一眼明晰中心,也是为了提醒自己通篇围绕中心选材和行文,写一个题记或后记可以双赢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写《杂》,有一考生的题记是“杂取——创造的源头”、“杂而不乱的难能可贵”、“杂而无章真乱”等。

三、开篇能引人入胜

开篇要讲求“简洁、生动、优美”。人们常说的“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篇要吸引入。作文开头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让人能“一见钟情”,扣人心弦。常用的开篇方式有:反向切题法、引言切题法、复述切题法、设问切题法、类比切题法、悬念式开头、诗意式开头(整句式开头)等。

笔落惊风雨,头好一半文。好的开头大多是高瞻远瞩,言简意明,设置悬念,

催人思索的,目的给人以清楚明白不同凡响的印象。如《我说“减负”》一文开头:“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作文开头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先声夺人;结尾:看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吧,减负,迫在眉睫!”

四、中腹有精彩高潮

材料丰富也抢眼。材料丰富是检验文章优劣的重要依据,可以表现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表现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没有好的材料 是产生不出好文章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猎取帮奇,追求细小,是选材产生魅力的途径。唯其新,才能引人入胜;唯其小,才能小中见大,巧中见新。一是靠平时注意报刊上的最新报道、最新成果?新奇事件;二是靠临场筛选,即把通过联想来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找出最切题意、最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想不到的材料。一般地说,材料陈旧乏味不利于甚至会削弱主题的表达;而新颖妥帖的材料令人耳目一新,使主题不同凡响。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怎样使这个共同的太阳不至于千篇一律而又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呢?巴金写海上的日出,徐迟写黄山日出,刘白羽则描写在飞机上看见的日出,海涅借云海衬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与色表现日出的辉煌„„作家总是寻找新的题材来表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语言的亮点也抢眼。修辞是作文的魔水。《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1》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话比不上一次实践。0,看起来大腹便便,再加上“一千个”,更给人一种貌似强大的感觉,实则它依然代表着空无,代表着虚伪;1,看起来虽然骨瘦如柴,但它代表着真实,代表着存在。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在这些情况下,动动手却更有君子之风„„这段文字虽是议论,但由于排比、比喻、拟人、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表达效果,很有感染力。

五、结尾会画龙点睛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结尾收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结尾常见的毛病: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公式化——空喊口号。

记叙文的结尾,要做到既是文章的终点又是文章的起点,是“豹尾”,是“撞钟”,是“如截奔马”,是“出人意外”,是“临去秋波那一转”。

常见的作文结尾方法:点晴法、照应法、号召法、引言法、抒情法、除误法等。

好的结尾有后发制人之威力。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澄清是非,振奋精神,使阅卷人似听如来佛法幡然大悟。例如《花+刺一生活》全文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在结尾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算作侥幸!没有波涛的海洋只能算作一潭死水,没有刺的玫瑰,不算作真正的玫瑰,要想摘到成功的桂冠,你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是百川归一,还是琴音绕梁;不论是凯旋礼炮,至是点石成金,要能水

到渠成,深化主题。

成功作文五个“放”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如何去获得这些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呢?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呢?

一、放开眼界,学会“摄影”

鲁迅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而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告诉学生:你们的眼睛是最好的“摄像机”只要处处留心,这架高科技的“摄像机”就能随时随地拍下无数亮丽的风景:看白云如何悠然飘荡?鲜花怎样吐蕊绽放?草儿如何扭着腰肢跳舞?风儿怎样褪去树木的秋装?拍下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的游戏场面;拍下体育场上,运动健儿的矫健英姿;拍下文艺汇演上,演员们婀娜翩跹的舞姿;拍下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繁华;拍下“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拍下春日百花争艳的壮观;夏夜流萤点点的灵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冬雪圣洁无比的高雅;拍下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如血的残阳„„只要真正投入自然的怀抱,充分利用眼睛的摄像功能,作文会因生活而美丽。因此,在写《我的同学》时,我干脆叫上几个同学上讲台让大家观察。同学们当场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予描绘,这样人物的外貌特征就个性十足地跃然纸上了。再引导他们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二、放耳聆听、学会“录音”

“眼观四向,耳听八方”。耳朵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录音机”。即使你用眼睛拍来了再多精彩的画面,缺乏有声语言的间入,就少了些许灵气,些许活力。运动场上,因为有了一阵高于一阵的欢呼喝彩,才显得热闹非凡;剧院里,因为有了一阵又阵的掌声、欢笑声,才使舞台艺术风景这般独好。在写《感受春雨》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到雨中去接受雨的滋润与抚摸。认真观察,仔细倾听,结果,有人干脆将文题改为《听雨》。为读者表演了一首“春雨变奏曲”效果非同凡响。所以,引导学生放耳聆听,才能感受人间的美妙。听山村的鸡鸣狗叫,夏夜的蛙声阵阵;听春燕的呢喃,百灵的欢歌;听雨水的哗啦,山泉的叮咚;听荡气回肠的《梅花三弄》,也听柔肠百结的《二泉吟》;听集市上粗犷嘈杂的叫卖;,也听父母师长温文尔雅的教诲;听泼妇骂街的辛辣刻薄,也听官场上的“拍马溜须”。用你的耳朵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禾苗拔节,残雪消融的声音,也能听到阳光歌唱的声音。录下这些,作文时定能真切感人。

三、放手把握,学会“复制”

生活中,许多东西,只有接触了,抚摸了,才能抓住特点,写得入微。“十指

连心”因而,你不妨鼓励学生去摸摸泥鳅,感受生命的灵动;摸摸狗儿的皮毛,感受生命的轻柔;摸摸父母额上的皱纹,感受生命的沦桑„„并及时对耳闻目睹的现象进行复制,否则,时间的浪潮或许会连同“底片”一起冲走。所以,最好引导学生随时记载实验课的兴趣盎然;记载体育课的大汗淋漓;记载野炊的别开生面;记载初上讲台的担惊受怕„„只有每天及时记下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地积累,何愁写不出话来又选不好素材呢?

四、放活思维,学会“剪辑”

写作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必须对原始的“录像带”进行“剪辑”。选择与你表达中心有关的材料留下,而那些暂时不用的“镜头”可不能全部放弃,一概否决。不妨让学生们准备一个小巧的摘抄本,收藏起这些来自生活的第一感觉,如此日积月累,就不愁作文时无从下笔了。

五、放心感悟,学会“编剧”

弄来了真实感人的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放飞思绪,深入浅出,从题材上挖掘内涵,进行艺术加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清理,去感悟。把精粹沉淀,让灵感升华。如给学生们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旋律的优美外,还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斜阳里,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不光想象精彩的画面,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想像一篇作文;或根据一些符号去想像;或根据一面段文字去想象„„有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学会了开拓创新的手法,写出真情洋溢又文采飞扬的作文,自然不在话下了。

总之,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自然中,感受生活,开放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作文教学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备受青睐的高考作文“蒙太奇”结构法

所谓“蒙太奇”,本来是电影用语,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即把许多个镜头组织起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的连接起来,以体现作品主题的方法。

近年来,高考作文以其开放性催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考场佳作。其中,记叙类文章出现了一种类似“蒙太奇”手法的结构。在“蒙太奇”前用“类似”,是因为它与传统的“蒙太奇”有所不同:几个画面不但时空不同,而且,一般地说,人物也不同,事件与事件没有任何具体的联系。天上地下,古今中外,都可入文。所有片段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

“蒙太奇”式结构法在高考中备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是因为这种体式有着共同的优势: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而更臻完善地成文。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一般是三个画面,也有两个的。在如何展示这些画面的问题上,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出各自的审美观和写作机智。概括起来,至少有五种:一是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二是用“一、二、三”的形式排列;三是用第x幕表示;四是综合式,即或用序号+小标题,或用第x幕+小标题;五是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着一个的展示出来。

[佳作1]

选择三叠

江苏考生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花着一片桃花盛开的邓林。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 ?”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

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

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评析]三个典型故事,夸父逐日、屈原投江、岳飞被杀,组成了文题所说的“三叠”。每个部分段数基本相同,而且在相应位置的段,有的字数相当,有的字数相同且句式一致,这种外在的结构形态,被读者的审美心理所观照,自然会产生“形合”的艺术效果。然而,本文又主要*“意合”: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临不同境遇和考验时心灵世界的斗争过程和崇高选择。作为独立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本来毫不相干,然而,却由于都指向和表现这种过程和选择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故事之间省却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又不另加开头结尾,所以,比之过渡开头结尾不可或缺的体式来说,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阅读本文,可知作者做到了这些。

[佳作2]

天涯·凝望·飞翔

江苏考生

我是一只飞翔的鸟,但我受过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机会,我仍然选择飞翔。

——题记

英雄本色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美丽的,瞬间凝聚成永恒,仿佛恒久的忍耐、坚持都是为那一刻。

当虞姬横刀,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在矛尖锋刃上。于是壮士掩面,乌骓悲鸣。听着四面家乡的楚歌,面对滔滔流逝的乌江,回望甚嚣尘上的汉军,一代霸王最终选择了自刎。王图霸业成空,美人香消玉损。任世间种种一切幻成隔世的画影,摇在心头,随着乌骓尾上飘走。

那一刻,那个巨人在生死存亡的一念间,他是否为自己作出的抉择后悔过,或

许没有人能确定。但我猜想:没有。那刚毅的眼神凌厉无比。

于是,滔滔江水无言,任凭后世褒贬。

骚客传奇

人生的道路由无数的路口让你选择,就是那些享誉古今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也有他们选择的那一刻。

面对人事沧桑,李白选择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大江东去,苏东坡选择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面对故国故景,李后主发出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面对正义真理,谭嗣同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正气;面对离别,徐志摩选择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的选择

好多好多的人和事在我生命中走来走去,像昙花,若流星,留不住一夜芬芳,留不住短暂痕迹。我是江上一袭冷冷的月光,照着岸边徘徊的人,心如紫藤,琴筝都已腐朽,然而我不后悔,不恨,就算还要等上一万年!为了寻找梦里的影子,我执着,一次又一次,活得如苍山破石惊涛裂缝!为了寻求红尘万里不改的初衷,任凭纷扬的落英遗我一声萧瑟,像清水里涉出的芙蓉,我纯净无邪的站在选择面前。

韶华匆匆,人间若许年匆匆而过,正是一剑来去沧桑江湖中留下的心情。前程灰荒烟绕一回首,月明中,再回头,便是天涯相隔!

时间无法遗忘创痛,天使无法告慰悲伤。

在天涯,我凝望,我选择,我飞翔!

[评析]作者用三个小标题分别领属一个部分,共同构成一篇文采斐然的佳作。

与“一、二、三”、“第x幕”相比较,小标题本就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即能提挈本部分的主要或关键的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而本文中的小标题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或揭示人物本质,或概括人物的身份和选择的超乎寻常,或借用文题中的主词并化大为小。音节整齐而内容与方式富于变化。这样的小标题与摇曳多姿的行文和绚丽夺目的文采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作者围绕“心灵的选择”展开全文,每个部分都从选择的结果切入,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英雄本色”是点上描写,“骚客传奇”是面上概括,“我的选择”则是用纯诗化的手法虚写自己选择的心境。而综观全文,又可发现作者是在借古抒情,即用前两部分为抒写自己选择的心境作铺垫。在极有限的时间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作出如此巧妙的构思,而且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文采,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不说,作者还得益于“蒙太奇”式结构法的独特有势。

[佳作3]

看着我的眼睛

湖北考生

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脚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他对王子真挚的情感让他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

看到悬崖上的树了吗?它一直静静地立在那里。小鸟飞过去,留下不屑的嬉笑:“等待这棵树的只会是养料耗尽后的死亡吧。”老鹰掠过,炯炯目光后的是深深的思索,将巢搬上绝壁上的枝头,“我知道,”老鹰说,“只有你才是强者,只有你才能领会峰巅的贫瘠。”“看着我的眼睛,”树缓缓的对我说,“鹰和我是亲近的,当彼此深入地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啊。”于是我明白,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对事物深入地探究,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用真挚的情感,才能对事物有最清楚的认知。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颤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我领略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看着我的眼睛,”三毛幽幽的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要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的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知的动力在于感情。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思索,然后才能深入的认知。

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静静的闪过,坐在海边的海明威,抚摸着向日葵的凡·高„„“看着我的眼睛。”你们轻轻的说,于是我明白,对事物亲密的情感,让你们对事物有了最完美却也最孤独的认知。

哀怨的音乐悄悄响起,小人鱼静静的来到王子床边,深深的一吻,将匕首抛入大海,直到此时,王子才对小人鱼有了最深的感情,于是才去认知。纵然小人鱼化作一个泡沫或是一片云彩,但拥有王子亲密的感情,全面真实的认知。我想,小人鱼会笑的。因为,因为我正看着她的眼睛。

[评析]“看着我的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诗意地寄托了这样的含义:交流能够拉近距离,使心与心贴在一起,认识也便深入了。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主体部分展开了四幅画面:第一幅是老鹰和树的亲密无间,第二、三、四幅分别写我与三毛、海明威、凡·高的心灵对话,采用的也是“蒙太奇”式的手法,将它们组接到一起,看似不相关联,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与其它几篇不同的是:一、本文巧妙的运用了剪裁艺术。第一、二幅详写,而三、四两幅仅截取人物最本质的生命意象,

用一两句勾勒出来,一笔带过然而形象十分鲜明突出。二、第一、二两幅开头都用设问句,形成呼应之势,第三幅用“一幅幅画面从我眼前静静闪过”,造成一种“蒙太奇”的流动感。这些句子当然也可看成是一种过渡,不同于一般的是,它具有“蒙太奇”连接法的鲜明特征。三、开头结尾均是人鱼故事。如此构思,创造了一种境中之境、象中之象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蒙太奇”式画面的层次感与深度感。

[佳作4]

把握感情,认知事物

广东考生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宋国

人物:管仲、鲍叔牙

内容:面对穷困,鲍叔牙慷慨大方,赠让钱财,面对小人诬陷,鲍叔牙仗义执言,助其仕途;面对别人挑拨离间,鲍叔牙始终一笑了之,不一为意。回想这一切,管仲知道自己歉鲍叔牙太多太多,但当宋王向管仲提议让鲍叔牙做宰相时,管仲认识到宋国宰相一职之重要,便摇头:“叔牙虽心善,但过于疾恶如仇,暴躁。”有人将这话传给鲍叔牙,他大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没错,要是我当了宰相,首先要杀你这个人!”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照亮前方,驱除黑暗。

第二幕

时间:民国元年

地点:广州粤都

人物:孙中山、孙眉

内容:中华民国成立,广州粤府总督一职尚无人选。此时有人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推举其哥哥孙眉就位。的确,孙眉在革命中屡建军功且为人稳重,深受群众爱戴。但孙中山发电通告:粤府总督一职重要至极,非孙眉所能胜任。本来兄弟共事是好事,但目光长远的国父毅然从全局着想,作出这一决定,为后人树立榜样。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的途径指明方向,不被困于感情的旋涡。

第三幕

时间:大雪纷飞的午后

地点:西藏高原上的哨岗

人物:将军、营长、哨兵

内容:年迈但仍魁梧的将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一高原哨岗慰问士兵,当问及一哨兵的年龄已超过规定时,将军连声责怪连长:“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还会让他呆那么久吗??营长低头,不支声。哨兵张张嘴在营长的注视下也没有说什么。一位军长低声打破了这寂静:“将军,哨兵是营长的弟弟„„”营长说:“这岗位总得有人守„„“将军慢慢地庄严地举起右手,向营长和哨兵郑重行军礼。周围的人也一起向营长和哨兵行礼致敬。

画外音: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摆好感情天平,作出理智而明确的决定。

结束语

感情,是一种奇妙而复杂的东西。正确把握好感情,为你认知事物照亮前路,排除阻碍,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任由感情泛滥,只会为你平添障碍,甚至把你拖向黑暗、失败后悔的万丈深渊。

[评析]本文以“第x幕”作为片段的标志。“时间”、“地点”、“人物”、“画外音”,这些剧本表现形式的移用,无疑使行文十分轻松快捷。三个故事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正确地把握感情,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这一主旨的统帅下,采用类似“蒙太奇”的方式组接一起,构成一篇意脉相承的佳作。故事性强,读来生动活泼,使“蒙太奇”的感觉更加强烈。

[相关提示]

运用“蒙太奇”式结构法,须注意三点:一、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题。上面四篇文章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我们借鉴。二、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果要作议论抒情,则须从这个侧面去“点睛”或“显志”,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例如,《选择三叠》,每段故事末尾,议论精辟,紧扣人物形象,从三个侧面揭示人物心灵选择的崇高,由梦想到志洁再到责任,层层深入,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思想的厚重感。三、表现技巧要避免单一化,善于加以综合运用,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例如,《选择三叠》中的表现手法就富于变化,各有侧重:写夸父重在背景烘托,写屈原重在反面衬托,而写岳飞则重在内心独白,如此,则使人物形象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看着我的眼睛》一文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上文的已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文章

  • 适合的命题导向:作文摆脱"假大空
  • 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由来已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作文通病.为什么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弊端,但在学生的作文中还屡屡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在责怪学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教师或者命题部门的责任?由于高考对中学学科教学具有&quo ...查看


  •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不能忘记的过去
  • 2005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不能忘记的过去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8-20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 ...查看


  • 2012高考作文黄金结构--蒙太奇例文必读
  • 1. 爱是怎样读懂的(重点"怎样") 万爱千恩百苦,爱我疼我孰若父母? --题记 这是寂寞的黄昏. 夕阳淡出了最后的一道余晖,秋风送走了最后一只大雁.(景物渲染开头) 今天的最后一趟列车带着我,疾 向远方.望着父母在我眼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临场发挥小绝招
  • 作文的好坏,对高考语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中超带发挥,写出好作文,<高考金刊>邀请各地名师坐镇,将他们的看家本领传授给大家.不管是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还是蛤蟆神功--别顾那么多了,赶紧来围 ...查看


  • 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十五法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6-14 20:46 |只看楼主 考场作文特别强调主旨的显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因为阅卷老师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时间内又难以细细揣摩文章.平时作文,有些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场上这样做 ...查看


  • 高考语文作文5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作文5(人教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值得回味的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你一定成功过,也许还曾失败过.无论成功,抑或失败,你都会或多或少有些体会 ...查看


  • 初三中考作文复习2
  • 心事"话题作文创新导写 创新作文,就是能够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作品),以显示出作者的个性特征.也就是所说的风格.风格对于杜甫来讲,是厚重:对于苏轼来讲,是豪放:对于李白来讲,是飘逸:对于柳永来讲,是凄婉„„而对于崇尚个性,张扬个性 ...查看


  • 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
  • 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祖传宝贝的丢失"导写(2012-06-0516:43:58)转载▼标签:2012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作文祖传宝贝丢失写作指导教育分类: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祖传宝贝的丢失"导写 [ ...查看


  • 网友写四川卷高考作文:峻峭上的平衡生活
  • [评析] 作者的独具匠心让人眼前一亮,文章以"'之'字形"为切入点,行文时亦以此点为主线,深入地思考亦以此为聚焦点,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多个场景嫁接在一起. 但作者的思考与认识不能从宏观的角度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