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人与德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中的人与德育

作者:季爱民

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11期

摘要:道德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而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关系思维中,道德教育应是师生共在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应是“关系中”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更应是具有强烈关系意向性的活动。

关键词:存在;实体思维;关系思维;实践思维;德育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3)11-0045-04

道德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只有合乎人的教育才是道德教育的真实追求。因而,探寻人的存在及其内在意蕴应成为德育研究的出发点。

一、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基于哲学的分析

存在是什么?这是一个永远使人困惑的问题。对此,哲学家们进行了无尽的探索,并基于各自的分析理路,提出了多种关于存在的范式。

伴随存在范式的转换,人类对存在的诠释方式即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革。其基本走向是由传统的实体思维向现代关系思维和实践思维的转向。

1 实体思维中的德育

从古希腊人追求宇宙“始基”和“质料”,到近代西方哲学家分析物质的“第一性质”,他们所采取的哲学思维方式即是实体思维。实体思维是指把存在预设为实体、把宇宙万物理解为实体的集合,在此基础上,对一切存在进行诠释的思维。其特点是:首先,实体思维采用直观的视角。这是一种非反思、非批判的客体思维,它预设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离,预设了与主体及其实践绝对无涉的“事物本身”。在这种客体思维中,观察者、观察手段和过程与观察对象无关,主体及其实践非但不构成客观事物的要素,相反,客观描述的前提正是排斥主体要素。

其次,以实体主义的视角诠释存在。实体思维认定,事物的质和属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与该事物直接同一,其思维逻辑是:存在即实体、即固有质。基于这种思维,一物之为该物,只需以自身为根据,而毋需依赖他物。正如笛卡尔所言,“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因而,实体是自足的、封闭的、孤立的,与过程无关。实体思维的如上特点,决定了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中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凝固性和隔离性。传统道德教育深受实体思维的影响,进而暴露出相应的弊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中的人与德育

作者:季爱民

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11期

摘要:道德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而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关系思维中,道德教育应是师生共在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应是“关系中”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更应是具有强烈关系意向性的活动。

关键词:存在;实体思维;关系思维;实践思维;德育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3)11-0045-04

道德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只有合乎人的教育才是道德教育的真实追求。因而,探寻人的存在及其内在意蕴应成为德育研究的出发点。

一、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基于哲学的分析

存在是什么?这是一个永远使人困惑的问题。对此,哲学家们进行了无尽的探索,并基于各自的分析理路,提出了多种关于存在的范式。

伴随存在范式的转换,人类对存在的诠释方式即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革。其基本走向是由传统的实体思维向现代关系思维和实践思维的转向。

1 实体思维中的德育

从古希腊人追求宇宙“始基”和“质料”,到近代西方哲学家分析物质的“第一性质”,他们所采取的哲学思维方式即是实体思维。实体思维是指把存在预设为实体、把宇宙万物理解为实体的集合,在此基础上,对一切存在进行诠释的思维。其特点是:首先,实体思维采用直观的视角。这是一种非反思、非批判的客体思维,它预设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离,预设了与主体及其实践绝对无涉的“事物本身”。在这种客体思维中,观察者、观察手段和过程与观察对象无关,主体及其实践非但不构成客观事物的要素,相反,客观描述的前提正是排斥主体要素。

其次,以实体主义的视角诠释存在。实体思维认定,事物的质和属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与该事物直接同一,其思维逻辑是:存在即实体、即固有质。基于这种思维,一物之为该物,只需以自身为根据,而毋需依赖他物。正如笛卡尔所言,“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因而,实体是自足的、封闭的、孤立的,与过程无关。实体思维的如上特点,决定了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中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凝固性和隔离性。传统道德教育深受实体思维的影响,进而暴露出相应的弊端。


相关文章

  • 第二讲德育本质.特点与功能
  • 第二讲 学校德育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学校德育的本质 ◆学校德育的本质问题,是涉及德育的基本内涵或德育"是其所是"之本义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直接影响人们的德育认识及德育实践的最核心的前提问题.道德与道德教育 ●在最本 ...查看


  •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以德性论
  •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 ...查看


  • 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
  • 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 -- 基于生活的视角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福建 泉州 362111) 汤文辉 摘 要 当前学校德育危机的根源在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相统一的,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幸福,德育的过程 ...查看


  • 第三讲 学校德育目的
  • 第三讲 学校德育目的:基本原理与问题反思 德育目的是学校德育论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学习德育理论,就必须明确德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功能与类型以及德育目的的制定依据.改革完善的指导思想.这是提高人们对学校德育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科学有效地组 ...查看


  •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作者:于媛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12期 摘 要:当今社会,公民思想道德的缺失已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 ...查看


  • 我国地理教育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 作者:朱晓华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2年11期 一.生态德育及其跨世纪意义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整个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总和,但是,工业化在给世界带来福音的同时,也 ...查看


  • 高校德育与美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 浅析高校德育与美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摘 要] 德育和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之处,也有区别之处.美育的任务.重心与德育不同,"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 ...查看


  • 德育结题报告 1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 ...查看


  • 2016教育学考研复习教育学原理5
  • 2016教育学考研复习:教育学原理(9) [德育] (一)德育概述--1.概念: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道德 ...查看


  •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第2页-论文-考试吧
  •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1-14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 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