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教学设计

《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教学设计

执笔人:邓洁玫

授课时间:第八周星期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通讯的定义,了解通讯的特点和类型并能判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快速了解事件的梗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典型意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发展观观察了解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作者对数据及事例的精当运用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求新知

洞庭湖有“洞庭西下八百里”之称,所以洞庭湖一直是古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比如在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我们就学习过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出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的句字是哪一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我们初中学过的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及大诗人李白写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也有这么一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两句都写出了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的景象。洞庭湖的广阔浩瀚我们是感受到了,但这是古代的景象,那么今天的岳阳湖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通讯《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

二、了解通讯有关知识

1、什么叫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具有广泛社会性和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的新闻体裁。(学生齐读定义)(教师解说:抒情和议论也很常用,但这大多用在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所以以后我们要找作者观点的时候就要抓住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段落或句子。)

2、按内容分通讯可分为(通讯的类型)

(1)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 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2)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3)风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 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

3、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必须遵循事实真实、报道及时的原则。但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篇幅一般比较长,而消息则容量小,事实概括,篇幅一般短;从报道时间看,通讯不如消息快;从结构看,通讯写作灵活多样,只需要有统一的“神”(如思想主题、明晰的线索等),消息则程式性强;从表达上看,通讯以描述为主,消息以概述为主;从报道的重心看,都以新的事实为主,消息主要以报道事件为中心,通讯只要写人;从表达到口吻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通讯采用第一、二、三人称均可。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通讯是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事件通讯。其它两种通讯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深入了解。

四、质疑思考、互动合作 1、用数据说话是本文的特点,找一找,文章列举了哪些数据?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数据的?

数据运用如洞庭湖湖面面积在几次围垦后的缩小,在洪灾决堤的湖垸数目及其损失,特别是退田还湖后,人们的经济收益与围湖造田时的比较。这些数据并不烦琐,而是非常精当,令人一目了然。

2、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体现了国家环境治理思路的重大改变。相比同一事件的消息报道,这篇通讯显然更注重挖掘事件形成的历史渊源,反思事件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文章开头写到的郭幸初老人,对于通讯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郭幸初老人,既是围湖造田的历史见证人,又是退田还湖的现实感受者。通过这位老人的现身说法,不仅让历史与现实有了沟通的桥梁,自然而然地让文章过度到围湖造田的历史,让读者了解现在退田还湖的历史渊源,而且,进一步论证了目前退田还湖举措的合理性,所以这位老人才“想得通”。

当然,“想得通”三个字也并不简单。作者在老人简简单单的“想得通”三个字后面,已经埋下了向主题掘进的隐线。为什么离开家园也能让老人“想得通”?这一疑问正是通向全文主旨的一把钥匙。最终作者用精当的数据和事例向我们证明了——退田还湖并不是开历史的倒车,而是在历经劫难之后的纠枉归正,它不仅合乎自然的规律,也合乎广大湖垸人民的生存需要。

五、拓展探究、讨论分享

作者在《感悟,在生活积累中迸发》中称此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结合附文,理清作者积累了哪些素材,说出本文的成文过程。

本文作者思考的契机是:损失这么惨重,甚至姓名都难保的情况下,这些湖垸的居民为什么不愿搬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作者在此后的采访中有意识地了解退田还湖的效果——能带给人们”活路吗?也就是有真正的效益吗?这一关键性的资料收集极好地回答了他内心的疑问——退田还湖不仅有防洪效益,还有经济效益。有了这两项证据,作者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人给水出路,水就给人活路”的话了。其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主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六、巩固知识,牛刀小试:

1、一般通讯可分为: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从对象上看 从内容上看

从表达方式看 从时效看

七、作业布置

《赢在课堂》专项强化训练十五第一题。

八、教学后记

马佳:这堂课上,我把主动权、发言权都交给了学生,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自己得出事件通讯的定义,注意阅读迁移,通过与消息的比较,得出通讯的定义、特点。

孔燕:上学期已经讲过新闻的有关知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 王志刚:重点是介绍新闻知识,让学生掌握新闻的特点,为学习《新闻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

邓洁玫:一课一得,一课几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在我看来,这真的很重要。

尹江华:了解通讯的特点,搞清楚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彭晓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闻的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讲练结合,令学生有所得。

《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教学设计

执笔人:邓洁玫

授课时间:第八周星期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通讯的定义,了解通讯的特点和类型并能判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快速了解事件的梗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典型意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发展观观察了解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作者对数据及事例的精当运用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求新知

洞庭湖有“洞庭西下八百里”之称,所以洞庭湖一直是古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比如在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我们就学习过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出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的句字是哪一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我们初中学过的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及大诗人李白写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也有这么一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两句都写出了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的景象。洞庭湖的广阔浩瀚我们是感受到了,但这是古代的景象,那么今天的岳阳湖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通讯《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

二、了解通讯有关知识

1、什么叫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具有广泛社会性和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的新闻体裁。(学生齐读定义)(教师解说:抒情和议论也很常用,但这大多用在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所以以后我们要找作者观点的时候就要抓住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段落或句子。)

2、按内容分通讯可分为(通讯的类型)

(1)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 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2)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3)风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 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

3、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必须遵循事实真实、报道及时的原则。但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篇幅一般比较长,而消息则容量小,事实概括,篇幅一般短;从报道时间看,通讯不如消息快;从结构看,通讯写作灵活多样,只需要有统一的“神”(如思想主题、明晰的线索等),消息则程式性强;从表达上看,通讯以描述为主,消息以概述为主;从报道的重心看,都以新的事实为主,消息主要以报道事件为中心,通讯只要写人;从表达到口吻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通讯采用第一、二、三人称均可。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通讯是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事件通讯。其它两种通讯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深入了解。

四、质疑思考、互动合作 1、用数据说话是本文的特点,找一找,文章列举了哪些数据?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数据的?

数据运用如洞庭湖湖面面积在几次围垦后的缩小,在洪灾决堤的湖垸数目及其损失,特别是退田还湖后,人们的经济收益与围湖造田时的比较。这些数据并不烦琐,而是非常精当,令人一目了然。

2、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体现了国家环境治理思路的重大改变。相比同一事件的消息报道,这篇通讯显然更注重挖掘事件形成的历史渊源,反思事件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文章开头写到的郭幸初老人,对于通讯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郭幸初老人,既是围湖造田的历史见证人,又是退田还湖的现实感受者。通过这位老人的现身说法,不仅让历史与现实有了沟通的桥梁,自然而然地让文章过度到围湖造田的历史,让读者了解现在退田还湖的历史渊源,而且,进一步论证了目前退田还湖举措的合理性,所以这位老人才“想得通”。

当然,“想得通”三个字也并不简单。作者在老人简简单单的“想得通”三个字后面,已经埋下了向主题掘进的隐线。为什么离开家园也能让老人“想得通”?这一疑问正是通向全文主旨的一把钥匙。最终作者用精当的数据和事例向我们证明了——退田还湖并不是开历史的倒车,而是在历经劫难之后的纠枉归正,它不仅合乎自然的规律,也合乎广大湖垸人民的生存需要。

五、拓展探究、讨论分享

作者在《感悟,在生活积累中迸发》中称此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结合附文,理清作者积累了哪些素材,说出本文的成文过程。

本文作者思考的契机是:损失这么惨重,甚至姓名都难保的情况下,这些湖垸的居民为什么不愿搬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作者在此后的采访中有意识地了解退田还湖的效果——能带给人们”活路吗?也就是有真正的效益吗?这一关键性的资料收集极好地回答了他内心的疑问——退田还湖不仅有防洪效益,还有经济效益。有了这两项证据,作者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人给水出路,水就给人活路”的话了。其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主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六、巩固知识,牛刀小试:

1、一般通讯可分为: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从对象上看 从内容上看

从表达方式看 从时效看

七、作业布置

《赢在课堂》专项强化训练十五第一题。

八、教学后记

马佳:这堂课上,我把主动权、发言权都交给了学生,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自己得出事件通讯的定义,注意阅读迁移,通过与消息的比较,得出通讯的定义、特点。

孔燕:上学期已经讲过新闻的有关知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 王志刚:重点是介绍新闻知识,让学生掌握新闻的特点,为学习《新闻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

邓洁玫:一课一得,一课几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在我看来,这真的很重要。

尹江华:了解通讯的特点,搞清楚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彭晓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闻的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讲练结合,令学生有所得。


相关文章

  •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1
  •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 ...查看


  •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 ...查看


  •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
  • <6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 ...查看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 ...查看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1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 ...查看


  •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洞庭湖沿岸岳阳县鹿角镇 1)调查背景 1.1江豚分类地位及分布 江豚(finless porpoise)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近岸水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江豚被 ...查看


  • 警犬训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概况 1.1.1项目名称 ×××××警犬训练基地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承办单位 ⑴承办单位及概况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 ×××××下设: 综合 ...查看


  • 洞庭湖农业污染
  • 在洞庭湖区,农业已成为最大污染源 2015/10/22 @Sunny 作者:半月谈记者谭剑史卫燕周楠 曾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如今许多地方竟是猪粪处处,秽物成片,恶臭远扬.每读古诗"八月洞庭秋, ...查看


  • 洞庭湖及其湿地保护对策
  • 36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YUEY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2007年1月 洞庭湖及其湿地保护对策 聂芳容 弘 征 王胜利 长沙 (湖南省水利厅,湖南 摘 410007) 要:洞庭湖是我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