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健康心理 塑造健全人格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比起人的生理疲劳,现代人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疲劳.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时代的变化和冲击在他们的心灵中引起的激荡是最为明显\最为强烈的.过高的精神需要与满足的相对不足,紧张的心理压力与排遣心理能力的不足,集中的心理刺激和转移空间的不足,都使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据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点,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把大学校园当作是世外桃源,一片天外净土.在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人际交往方面以及职业选择方面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方面的心理问题.

1996年,>明确把“健康的心理素质”列入德育目标和内容,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了有力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切财富与成就的获得都源自于健康。财富与成就是人人都渴求的,健康也一样。现在我想问大家的是:您健康吗?您认为自己健康吗?如果您回答:是的!我感到很高兴,而且还要恭喜您。那么,我再问:您知道什么是健康吗?怎样才算是健康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不尽相同,是不是都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科学地认识健康。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

●心理健康问题漫画

一、健康的涵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新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健康观是从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诠释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强壮,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充满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完满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健康成长与成才。

1.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相连,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则是生理健康的必要保证。尤其是积极的心理对生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俄国生理学家曾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调查,发现战胜方伤员的伤口比战败方的要愈合的快,且愈合得好。其原因为战胜方伤员的心态要更为积极些。尤其是如果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则必然导致生理异常或病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现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已将身心疾病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并发现心理因素是许多疾病的病源或诱因,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癌症以及哮喘、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见智力的概念及智商理论分布图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也是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直接影响智力活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使人记忆力增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焦虑不安、悲观、苦闷、愤怒等不良情绪,则使人心烦意乱,思维停滞,阻碍智能的发挥。长期的心理紊乱必然导致大脑机能失调,破坏正常的智力活动。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心理不健康,就难以继续进行正常学习。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成为困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大问题,是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武汉某高校教务处备案,从1991年至1995年间,学校办理休学的188人,其中因神经衰弱,情感障碍等原因而休学的占24%。江西省对1995年以来28所院校大学生退学、休学情况的调查,在所有退学者中,52.41%的学生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而放弃学业的。在休学者中,心理疾病约占1/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基本保证。

3.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健康的直接体现。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智力潜能。一个人即使智力聪慧,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么他也可能难以适应社会,成就其才。这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 ●见个案1某大学生物学女博士学有所成,但因无法承受择业的挫折而精神崩溃,实在可惜可叹。这对我们大学生是个警示,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理解

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综合各种观点,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社会角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为:

1. 智力正常

智力通常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应变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相对于同龄人较高,因此衡量大学生智力主要在于其智力效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 情绪健康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乐观开朗,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情绪发挥具有积极的效能感。

3. 意志健全

表现在意志行为中的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而行动中的盲目性、优柔寡断、固执冲动、害怕困难等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4. 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指人格的各要素(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完整统一,平衡发展,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大学生其所思、所想、所行是协调一致的,并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 自我评价正确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6. 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状况是心理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以平等、尊重、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获得并与人分享友谊,乐于助人,团结协作。

7. 适应能力强

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能积极面对现实,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实有较清晰的正确的认识,能自觉并有效调节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冲突,自我始终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应具有与该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过于老成,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为人们通常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一般认识,要进一步理解与把握这些标准,区分心理是否健康,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不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上述所谈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是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保健与调适

● 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艾森伯格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很多的人生发展的课题,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既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面对挫折,适应环境变化,调整不健康情绪,协调人际关系,正确评价自我等,都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事情。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经常受到焦虑、抑郁等不健康情绪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北京市的一项心理普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16%,总体心理素质差的比例达23.1%,认为目前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必要性很大或较大的占87.3%。对南京市4所高校1985年以来10年间精神卫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心理卫生问题,有11.72%患有精神疾病。1998年对江西省28所全日制高校的3千多名学生用SCL-90抽样调查,发现有34.04%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24.46%的大学生有抑郁倾向,有7.8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共识。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其心理特点即不同于少年,又不同于成年,少了少年的幼稚,但还不具备成年的成熟,呈现出由少年心理向成年心理过渡的状态,即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1.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人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多方面,其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核心。大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受到的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猛发展。同时,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都有了新的提高,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因而产生了积极的创造欲和成就感。此外,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明显的增强,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喜欢怀疑和争论,敢于大胆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但是,由于个人阅历、社会经验不足,对辩证逻辑思维的学习不够深,辨别能力还不够高,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易带主观性,有的则表现出过分自信和固执已见。

3.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青年期是人生中感情最丰富的时期。大学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比较充分而具体,常易现“疾风暴雨”式的激情状况。这种激情状态具有二重性:积极的方向,往往表现出为真理而奋斗的热忱,可以激发出见义勇为的正义举动;消极的方向,容易表现为感情的冲动,盲目的狂热,往往导致不假思索,不听劝阻,不计后果甚至丧失理智的举动,铸成错误。

大学生的情感除了易外露之外,还往往会有相反的一面,即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青年出于自卫本能而出现的心理特征,这种闭锁性使大学生情绪的外部表现和内在体验经常处于矛盾状态,经常有意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和真实的思想感情轻易地向他人吐露,同时,内心深处又存在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自己真情实感在条件适当,遇到知音、知已的时候,就会倾诉和表现出来。因而这种闭锁性又是相对的、暂时的。

3.自我意识增强

大学生由于脱离了父母的保护,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空间扩大,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我意识正经历着从分化到统一的过程,但仍存在着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冲突,一方面独立感与成人感增强,希望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又不能准确把握自己,遇到挫折易自卑。

4.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大学生性生理发展已经成熟,性心理趋于成熟,与此相适应的感情欲望也逐渐增强。大学生关心异性,渴望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爱情。不少大学生开始考虑恋爱问题并进入恋爱实践,但是往往不能正确处理。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是健康的,但是大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适应性问题,轻微可调适,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探查清楚之前,我们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有所了解.

我们常说的心理冲突是两种对立的情绪,欲望\行动倾向\价值观的同时并存,是神经征候的关键特征.心理冲突有两个特征,一是心理冲突有可理解性,即心理冲突的内容是容易为他人理解的.例如,诗人杜甫有一句诗”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心理冲突,杜甫忧

国忧民,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明知想也没用,可又偏要想,因此失眠.又如,有的大学生既想考研,可又怕考不上,,而不想考,这也是一种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都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心理冲突可以建设性地转化或消除.训练冲突虽然痛苦,但它可以化消极为积极,转化成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力量..德国诗人歌德曾爱上朋友的女友,明知不该爱,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因而十分痛苦,但他能化痛苦为力量,创作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一个成功的建设性转化的典型例子.

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双趋冲突,它是指大学生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价值的行为目标,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而必须舍弃另外一个的内心取舍冲突.也就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烦恼,大学生时常面临这样的尴尬,自己爱好本专业,但又发现别的专业也很有意思,这就会导致专业定向的双趋冲突;在分配时,面临两个各有千秋,但价值相当的但价值相当的工作岗位,会导致职业选择的双趋冲突;面对两个同样有魅力的异性,会导致对象选择的双趋冲突;两个社团邀请自己在同一时间参加活动,会导致参与活动的双趋冲突等等。除了实际的双趋冲突情境之外,大学生幻想未来,设计人生目标,选择人生道路的过程中,也往往会体验到两种目标之间的选择冲突。在双趋冲突面前,虽然取舍均为有利目标,但大学生往往会为舍弃的目标而倍加惋惜,并会觉得选中的目标在价值方面远不及被舍弃的目标。在这种心理冲突中,心理问题就不知不觉产生了。

第二种是双避冲突。这是指大学生面临两个同样不利的行为目标,而只能逃避一个的内心冲突。这是一种类似于“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无奈心理。例如两门自己不喜欢的选修课必选一门;两个不喜欢的工作单位必须选一个;两种自己讨厌的娱乐活动也不得不参加一种等等。这些都会引发大学生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困惑。面对双避冲突,虽然取舍的行为目标均有害或不利,但大学生往往觉得选择的目标更坏,放弃的目标更有利。因此,常常为自己的选择失误而后悔莫及,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趋避冲突。这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利弊参半的同一行为目标时的内心冲突。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既能受到同学的尊重和组织的培养,又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但同时又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分散时间和精力,不利于自己的业务学习,因此,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常常会使某些大学生犹豫不决、矛盾重重。又如某一女生虽然才貌出众,事业心极强,但欠温柔,脾气暴躁,这就会使那些爱其才貌,但惧其性情的追求者左顾右盼、难下决心。

第四种是多重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大学生面临两个以上利弊参半的行为目标时的内心冲突。例如,毕业分配时有两个以上单位可供选择,但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使当事者思考再三,仍举棋不定。 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其年龄都在18_25岁之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辩证思维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样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等,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们的心理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规律性,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集中反映在一些共同的方面,具体表现在:

(1)认知问题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一些学生对客观世界、对周围的人或事以及对自己缺乏理性、辨证的认识,甚至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问题。如学习差,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脑子笨;一遇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2)情绪问题。大学生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随意性、情境性较大,自我控制力较差,

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既容易急燥、焦虑,又容易抑郁、消沉。

(3)行为问题。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的外化。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知、情、意等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学生的行为容易走向极端,出现象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及变态行为等。

(4)人格障碍。指自儿童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现象。这种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障碍,感知和智力并无异常。由于人格的偏离,以致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甚至贻害公众和自身。常见的有偏执型,分裂型、表现型、自恋性、反社会型、边缘型、迥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等。大学生中的人格障碍问题常常是人格发展不良或人格偏离,而非异常人格,是受个体心理素质发展的局限所致,大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差等,严重的会影响到学习、工作及生活。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暂时失调的疾病。神经症的特点为:一是不表现出精神病常见的妄想及离奇行为;二是心理冲突,精神痛苦,但无器质性障碍,可以治愈;三是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神经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等。大学生中的神经症患者占有一定比例。

(6)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等,大学生的少数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恋物癖、易装癖、易性癖等。

(7)精神病。这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心理障碍。

●录象《抑郁的迈克》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体现在多方面:

(1) 就个体因素方面:

一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父母常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下一代患同一疾病的可能性达68.1%,如果是父亲或母亲一方患病的,下一代患的可能性则为16.8%。尤其是抑郁症常来自于高危险家族。

二是身体健康状况。各种躯体疾病会使人烦恼、敏感多疑,行为控制力下降,尤其是慢性病或久治不愈的疾病更容易导致严重心理障碍的产生。

三是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素质。神经系统属于弱型的人,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四是人格因素。个体人格中的某些不良方面,如性格内向孤僻,急燥、冲动、固执、多疑、偏激等方面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五是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脆弱,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与挫折的承受力的人,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期待与压力。社会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多元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的竞争激烈,以及知识更新快,成才周期缩短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家庭寄予很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对大学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之下,而大学生又常常觉得缺少社会的支持,因此,感到压抑、苦闷、茫然。

二是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a.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大学是集体生活,但一些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为人处世容易造成人际摩擦。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在寻求友谊中表现出对他人的苛求、交流的被动性等也会造成人际间的疏离。在人生观方面流露出消极性,如认为人是自私、虚伪的等,也妨碍着人际交往的进行。

B.学习生活的紧张单调使人感到压抑,缺乏生活乐趣,易引发心理问题的产生。

C.偶像文化、电子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虚似化等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家庭影响,如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中发生的一些变故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对大学生的心理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心理保健与调适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预防与治疗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

1.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卫生知识,能够增进自我了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系统学过心理卫生知识的大学生比未学过的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保健。大学生可以通过听心理卫生课或讲座,阅读心理卫生书刊等途径来接受心理卫生教育,并要注意把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2.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见图片,个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幽默是心理调适的最好方法之一

(1)分析与转移。面对心理问题,首先要正确归因,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其次,情绪疏导,宣泄负面情绪。再次,寻找积极的替代性的目标。

(2)认知与行为矫正。通过模仿、强化等方式矫正原来不良的认知与行为,建立新的、健康的认知与行为方式。

3.注重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天然屏障,而且有助于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质包括建立合理的认知,保持乐观的情绪,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等。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患有精神病)才去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非常敏感,甚至排斥。即使碰到心理问题也羞于咨询,以至于耽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问题复杂化。大学生应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为大家所喜爱。他在镜头前始终保持的轻松自如的状态,恐怕与他经常地去做心理咨询是分不开的。对此,他曾直言不讳。

●见心理咨询图片

第三节改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一、人格与健全人格

“父母给自己一个名字,自己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品牌”。

“这世界会因我而精彩”。

这是大学生自己设计的众多人生格言中的两条。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自主意识强烈,强调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大学是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关注自己的人格发展,体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个性强,重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平日里人际交往中也常听到“不要伤害别人的人格”的警示。然而,大学生对于如何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存在许多困惑。如认为个性的体现就是要与众不同,无拘无束;体现个性就是追求时髦,抛弃传统等。因此,校园中不少很有“个性”的学生,穿着打扮标新立异,语言行为粗俗不堪,“以自我为中心”,对学校规章制度非常抵触,疏离于集体之外,与同学、班级关系不协调,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妨碍自身身心的健康。因此,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人格的涵义。

1.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人格一词涵义非常广泛,最初直接指角色面具。现代“人格”一词广泛运用于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在社会学上表示个人行为特质的统一性和固定的配合形式;在法律上指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心理学角度,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指的是一个人在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综上所述,各个学科关于人格的定义各有特色及合理性,为我们科学、全面地理解人格提供了帮助。由此,我们对人格给以完整的概述:人格是现实中的独特的个人,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人格是全面整体的人。它是对人的整体的描述,而不仅是对人的某一方面的描述,反映了人的整体性,既包含人的内在品质,又包含人的外在行为实践,具有表里的统一性。 第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人格是具有主观世界的人,其主观世界既有可变性,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人格的内在品质和行为具有相对的一贯性。

第三,人格是有特色的个人。人格是人的独特的结构,是具有复杂的内在组织,给人言行以特色,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

第四,人格是一个内在的动力组织,人格结构不只是一个素质结构,也是一个动力结构。它具有能量,决定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的行为实践的推动力量,也是人在行为实践中遭受挫折,产生疾病的内在原因。

第五,人格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吸收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结果,人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2.人格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由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因此健全人格既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格发展的目的。健全人格亦即人格健康,它表现为以下基本特征: ①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

②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③对心身健康,潜能发挥,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④体现了人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并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

人格的健康对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人格决定人生命运。人格对个人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格模式,将决定他的命运。小说《船》描写了在台湾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起伏盛衰,悲欢离合,实质描写了大学生人格选择的成与败,读后发人深思。其中大银行家的儿子杜加文,是一名英俊聪明、风流倜傥的大学生。他有一个阔绰的家庭,有副灵活的头脑,本来是极有前途的,然而,可悲的是,在台湾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人格模式,他觉得,人的现代化就是现代的穿着、现代舞姿和现代的玩乐。他的这种选择完全背离了人的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开始是女友的离去,后来沉醉于游乐,不务正业,最后陷入赌窟,将万贯家财花光,父亲气死,妻子病死,儿子流落街头,本人也死于赌徒的刀下,读后使人留下无限的遗憾和惋惜。另一名大学生纪远,虽然家庭经济不富裕,没有支持他发展的充足财力,但是,却深感生活于现代社会必须有现代人的素质能力和精神品质,于是,下决心刻苦学习,熟悉社会,锻炼性格,主动经受各种考验,增长了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同样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两个大学生,一个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个沦为时代的落伍者,究其原因,是人格选择的结果,选择了正确的人格模式,必将走向成功。在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变革的今天,大学生面临人格模式的选择,只有选择了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格模式,才能有美好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

第二,人格影响心身健康。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人的心理行为是人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应都打上了人格的烙印。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程度、效果。因而人格会影响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及适应状况。

医学研究发现,许多心身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比如,哮喘患者多有过分依赖、幼稚、暗示性的人格特征;偏头痛患者多表现出刻板、好竞争、好嫉妒、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征。而具有矛盾、强迫性、抑郁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讲究人格心理卫生并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积极人格的作用,增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健康和完善,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现实生活中,一个性情开朗、热情、善于交际,为人诚恳的人,往往较容易得到群体和他人的接纳、欢迎、帮助,容易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情愉快,施展才华。大学生新生入学后,适应状况以及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后的适应状况,往往是一个人人格素质的反映。 第三,病态人格害人害已。

所谓病态人格又称变态心理。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或对正常人格的偏离现象。病态人格外表与正常人并无两样,完全能够处理生活和工作,但在情绪和行为活动方面存在明显障碍,比如情绪极不稳定,对人感情淡漠,甚至冷酷无情,行为极易得到偶然的动机或本能欲望支配,缺乏自制力和理智,行为表现过分幼稚或过分冲动。病态人格在现实社会中极为少数,他们中有的人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麻烦和危害。●见个例希特勒。希特勒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变态人格者,他的变态人格给世界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绝后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份《希特勒性格特征及其分析报告》中揭露了鲜为人知的事实。希特勒一生没有驾驶过汽车,可是他的秘密爱好却是经常在深夜人静之时乘车,要司机以时速超过100公里的疯狂速度飞驶,以致后来造成他的司机因高度紧张而精神失常,而另一方面他又严格规定他日常所乘的车速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7公里,这说明希特勒的心理矛盾和压抑状态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时希特勒还对长桌特别感兴趣,他召开会议时总是用很长的会议桌。他拥有的最长的桌子将近50英尺(15.25米)。这种对长桌的酷爱说明他既渴求表面的威严,同时又对下属心存疑虑,怀有某种恐惧感,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非常脆弱的表现。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希特勒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病态人格者。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个严重的给世界人民曾带来深重灾难的病态人格者,至今我们大学生中仍有个别人对他表示崇拜,这是非常危险的。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及其表现

人格发展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常见的有多疑与抑郁、懦弱与自卑、虚荣与妒嫉、懒散与拖拉等。

1. 多疑与抑郁

多疑表现为过度的神经过敏,遇事敏感,主要表现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一些大学生对他人不信任、不理解,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担心别人在评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这种对人的敏感、不信任,实际上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人际的矛盾冲突,使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甚至导致精神异常。 抑郁的人常表现为孤独沉默、心情郁闷,对人对事无兴趣,精神倦怠,悲观失望,自怨自艾。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抑郁倾向,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因此倍受影响。

2.懦弱与自卑

缺乏自信、容易自卑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卑的人总是对自己缺乏客观而全面的认

识,甚至夸大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自惭形秽。大学生中强手林立,能人才子很多,要想鹤立鸡群、出人头地不是容易的事情。当你在为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而感到高兴时,你可能又会因某项活动中比他人稍逊一筹而叹息不已。人与人的比较是普遍存在的。在比较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这是有益的。但如果总拿自己的弱项比他人的强项,则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

懦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懦弱的人胆小拘谨,遇事总是退缩,十分谨慎从事,遇事总受他人影响,缺乏主见,优柔寡断.

3.虚荣与妒嫉

好虚荣的人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上,盲目地自高自大,有意无意地显示、夸大自己的优点。为了显示自己或引起的他人的注意,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事情,以致招致别人的反感。

妒嫉是指抱怨、憎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它常与狭隘联系在一起。妒嫉的人遇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对他们总是耿耿于怀,甚至产生诋毁、伤害的念头。

4.懒散与拖拉

懒散与拖拉是不少大学生的通病。导致懒散与拖拉的原因,一是试图逃避困难的事,不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而是拈轻怕重;二是目标不明确,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一事无成;三是惰性作用,事情既不多也不难,可就是不愿去干,能拖就拖,能不干最好。懒散、拖拉常常是浪费时间,丧失机遇,还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带来麻烦,造成方方面面的损失。

大学生要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必须注意防止与改造人格发展中的不良方面。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

1.现代化对健全人格的呼唤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现代化(即人格的现代化),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唤着现代化的人格,并且塑造现代化的人格,国民现实中人格的状况影响着现代化的模式和进程。现代化变迁孕育了文化的变迁,人格的发展烙印着文化的痕迹。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而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发展、完善的阶段,这对于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塑造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2.现代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

英格尔斯就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的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特征也可以认为是现代人格的基本特征。

(1)现代人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这是现代人特征的首要方面。相比之下,传统人则不太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

(2)现代人乐于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现代人能够欣然接受周围发生的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变化过程,乐于面对改变的现实,不太固守传统。

(3)现代人思路广阔,头脑开放,愿意考虑并接受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不仅对自己直接所处的环境持有自己的意见,而且对外部和国家事务也能有自己的看法。传统的人则只是对个人有切身利害的少数事情感兴趣。

(4)现代人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乐于着眼于现在和未来,不愿拘泥于传统和过去。一方面能更好地继承传统中优良遗产,一方面又能从传统中旧的东西中解放出来。

(5)现代人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充满信心,办事讲效率,相信人能控制环境,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反对办事拖沓或采取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6)现代人有计划性,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制定长期的计划。

(7)现代人富有知识,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不固执已见,不轻信臆断和妄想,倾向于热心探索未知的领域。在现代人中间,充满着尊重知识的风气。

(8)现代人具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依赖人类的理性力量和理性支配下的社会,注重竞争中的合作性。

(9)现代人注重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弱者和地位较低者的自尊和权利,能给予更多的保护。

现代人的人格特征是与西方现代文化相适应的,不能认为是唯一模式或标准模式。而且现代人格特征不是一个凝固的人格模式,而是动态变化的。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 的。它不只是个人修养的需要,更是时代的使命,历史的重任。

3.健全人格塑造的原则和方法

人格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大学生心智的

成熟,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对外界影响具有

自己一定的判断与选择性,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对自身的认识、对完美人

格的向往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在塑造自我健康人格的同时,要求一要服从于自身心身健康和发展的需要,二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尺度。

(1)确定人格塑造导向,扬长补短

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格塑造,应深刻理解人格塑造的意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现状,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人格塑造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择优,二是汰劣。大学生要培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应该对自己的人格素质中的长短处、优缺点有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明确目标,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对自己的人格品质进行优化组合。择优的方法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比如,自信,开朗,热情,勤奋 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人格特征,可作为人格塑造的依据。汰劣的方法即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比如,自卑,抑郁,胆小,冷漠,懒散,任性,粗心 急躁等。在多数情况下,择优与汰劣往往是一起进行的,择优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而改正缺点也是培养优点。

(2)具备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美国未来学家英格尔斯说:

面的知识。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的境界也越臻完善。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比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礼貌、谦和等。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就等于拥有了心理健康的钥匙,掌握了心理素质完善和人格健全的主动权。这样当自己的情绪出现困扰的时候,就能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实现自助自救,或者及时求助于心理咨询的职业机构。

(3)锻炼意志。意志在人格特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是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不仅仅如此,意志的锻炼还将直接促进其它人格特征的培养。无论是人格的择优还是汰劣,都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其间意志力的强弱对人格塑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4)融入集体中。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互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集体中才可能有个的自由。”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

集体是一个人展现其人格的舞台,也是认识自己人格的一面镜子。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品质或受到赞扬、鼓励或受到指责限制,从而有助于调整自我,而且集体能伸出手来,帮助集体中的个人择优汰劣。因而,集体是锻炼人格品质的熔炉。

(5)把好人格塑造的“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过犹不及”。列宁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

人格塑造的度,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

人格“度”的把握除了人格品质要健康地发展,避免偏向外,还表现在不同性质的人格品质要协调地发展,即“刚柔兼济”,对于“刚”者应多发展些“柔”,对“柔”者应加强“刚”,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和谐的人格结构;再者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表现人格特征,这样所塑造出来的人格才有韧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自我教育自觉性强和方法正确的人,才能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如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人格心理咨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慎独”、“兼听”、“日三省吾身”等。

(7)掌握情绪调控的科学方法。情绪伴随心理活动始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心理失衡的主要症状是情绪困扰。个体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调控的具体措施有:转移;合理宣泄;积极的自我暗示;理性的分析。

(8)乐于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个体通过人际交往能够更加客观充分地认识自己,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纠正自己的不足。人际交往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以达到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以免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危机的发生。

(9)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做到生活有规律;科学用脑;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不嗜烟酒;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业余生活

(10)求助于心理咨询。大学生要改变以前的错误认知,充分利用门诊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心理热线等多种心理咨询渠道,以便更加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油画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完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这样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大学生产生心理

问题是正常的,甚至出现心理疾患也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能否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毅力,大学生一定能够实现心理素质的改变和人格的健全。

培养健康心理 塑造健全人格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比起人的生理疲劳,现代人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疲劳.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时代的变化和冲击在他们的心灵中引起的激荡是最为明显\最为强烈的.过高的精神需要与满足的相对不足,紧张的心理压力与排遣心理能力的不足,集中的心理刺激和转移空间的不足,都使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据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点,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把大学校园当作是世外桃源,一片天外净土.在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人际交往方面以及职业选择方面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方面的心理问题.

1996年,>明确把“健康的心理素质”列入德育目标和内容,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了有力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切财富与成就的获得都源自于健康。财富与成就是人人都渴求的,健康也一样。现在我想问大家的是:您健康吗?您认为自己健康吗?如果您回答:是的!我感到很高兴,而且还要恭喜您。那么,我再问:您知道什么是健康吗?怎样才算是健康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不尽相同,是不是都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科学地认识健康。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

●心理健康问题漫画

一、健康的涵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新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健康观是从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诠释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强壮,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充满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完满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健康成长与成才。

1.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相连,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则是生理健康的必要保证。尤其是积极的心理对生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俄国生理学家曾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调查,发现战胜方伤员的伤口比战败方的要愈合的快,且愈合得好。其原因为战胜方伤员的心态要更为积极些。尤其是如果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则必然导致生理异常或病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现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已将身心疾病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并发现心理因素是许多疾病的病源或诱因,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癌症以及哮喘、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见智力的概念及智商理论分布图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也是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直接影响智力活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使人记忆力增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焦虑不安、悲观、苦闷、愤怒等不良情绪,则使人心烦意乱,思维停滞,阻碍智能的发挥。长期的心理紊乱必然导致大脑机能失调,破坏正常的智力活动。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心理不健康,就难以继续进行正常学习。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成为困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大问题,是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武汉某高校教务处备案,从1991年至1995年间,学校办理休学的188人,其中因神经衰弱,情感障碍等原因而休学的占24%。江西省对1995年以来28所院校大学生退学、休学情况的调查,在所有退学者中,52.41%的学生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而放弃学业的。在休学者中,心理疾病约占1/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基本保证。

3.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健康的直接体现。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智力潜能。一个人即使智力聪慧,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么他也可能难以适应社会,成就其才。这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 ●见个案1某大学生物学女博士学有所成,但因无法承受择业的挫折而精神崩溃,实在可惜可叹。这对我们大学生是个警示,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理解

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综合各种观点,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社会角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为:

1. 智力正常

智力通常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应变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相对于同龄人较高,因此衡量大学生智力主要在于其智力效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 情绪健康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乐观开朗,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情绪发挥具有积极的效能感。

3. 意志健全

表现在意志行为中的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而行动中的盲目性、优柔寡断、固执冲动、害怕困难等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4. 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指人格的各要素(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完整统一,平衡发展,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大学生其所思、所想、所行是协调一致的,并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 自我评价正确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6. 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状况是心理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以平等、尊重、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获得并与人分享友谊,乐于助人,团结协作。

7. 适应能力强

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能积极面对现实,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实有较清晰的正确的认识,能自觉并有效调节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冲突,自我始终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应具有与该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过于老成,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为人们通常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一般认识,要进一步理解与把握这些标准,区分心理是否健康,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不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上述所谈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是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保健与调适

● 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艾森伯格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很多的人生发展的课题,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既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面对挫折,适应环境变化,调整不健康情绪,协调人际关系,正确评价自我等,都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事情。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经常受到焦虑、抑郁等不健康情绪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北京市的一项心理普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16%,总体心理素质差的比例达23.1%,认为目前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必要性很大或较大的占87.3%。对南京市4所高校1985年以来10年间精神卫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心理卫生问题,有11.72%患有精神疾病。1998年对江西省28所全日制高校的3千多名学生用SCL-90抽样调查,发现有34.04%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24.46%的大学生有抑郁倾向,有7.8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共识。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其心理特点即不同于少年,又不同于成年,少了少年的幼稚,但还不具备成年的成熟,呈现出由少年心理向成年心理过渡的状态,即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1.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人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多方面,其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核心。大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受到的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猛发展。同时,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都有了新的提高,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因而产生了积极的创造欲和成就感。此外,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明显的增强,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喜欢怀疑和争论,敢于大胆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但是,由于个人阅历、社会经验不足,对辩证逻辑思维的学习不够深,辨别能力还不够高,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易带主观性,有的则表现出过分自信和固执已见。

3.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青年期是人生中感情最丰富的时期。大学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比较充分而具体,常易现“疾风暴雨”式的激情状况。这种激情状态具有二重性:积极的方向,往往表现出为真理而奋斗的热忱,可以激发出见义勇为的正义举动;消极的方向,容易表现为感情的冲动,盲目的狂热,往往导致不假思索,不听劝阻,不计后果甚至丧失理智的举动,铸成错误。

大学生的情感除了易外露之外,还往往会有相反的一面,即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青年出于自卫本能而出现的心理特征,这种闭锁性使大学生情绪的外部表现和内在体验经常处于矛盾状态,经常有意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和真实的思想感情轻易地向他人吐露,同时,内心深处又存在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自己真情实感在条件适当,遇到知音、知已的时候,就会倾诉和表现出来。因而这种闭锁性又是相对的、暂时的。

3.自我意识增强

大学生由于脱离了父母的保护,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空间扩大,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我意识正经历着从分化到统一的过程,但仍存在着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冲突,一方面独立感与成人感增强,希望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又不能准确把握自己,遇到挫折易自卑。

4.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大学生性生理发展已经成熟,性心理趋于成熟,与此相适应的感情欲望也逐渐增强。大学生关心异性,渴望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爱情。不少大学生开始考虑恋爱问题并进入恋爱实践,但是往往不能正确处理。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是健康的,但是大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适应性问题,轻微可调适,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探查清楚之前,我们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有所了解.

我们常说的心理冲突是两种对立的情绪,欲望\行动倾向\价值观的同时并存,是神经征候的关键特征.心理冲突有两个特征,一是心理冲突有可理解性,即心理冲突的内容是容易为他人理解的.例如,诗人杜甫有一句诗”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心理冲突,杜甫忧

国忧民,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明知想也没用,可又偏要想,因此失眠.又如,有的大学生既想考研,可又怕考不上,,而不想考,这也是一种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都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心理冲突可以建设性地转化或消除.训练冲突虽然痛苦,但它可以化消极为积极,转化成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力量..德国诗人歌德曾爱上朋友的女友,明知不该爱,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因而十分痛苦,但他能化痛苦为力量,创作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一个成功的建设性转化的典型例子.

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双趋冲突,它是指大学生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价值的行为目标,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而必须舍弃另外一个的内心取舍冲突.也就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烦恼,大学生时常面临这样的尴尬,自己爱好本专业,但又发现别的专业也很有意思,这就会导致专业定向的双趋冲突;在分配时,面临两个各有千秋,但价值相当的但价值相当的工作岗位,会导致职业选择的双趋冲突;面对两个同样有魅力的异性,会导致对象选择的双趋冲突;两个社团邀请自己在同一时间参加活动,会导致参与活动的双趋冲突等等。除了实际的双趋冲突情境之外,大学生幻想未来,设计人生目标,选择人生道路的过程中,也往往会体验到两种目标之间的选择冲突。在双趋冲突面前,虽然取舍均为有利目标,但大学生往往会为舍弃的目标而倍加惋惜,并会觉得选中的目标在价值方面远不及被舍弃的目标。在这种心理冲突中,心理问题就不知不觉产生了。

第二种是双避冲突。这是指大学生面临两个同样不利的行为目标,而只能逃避一个的内心冲突。这是一种类似于“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无奈心理。例如两门自己不喜欢的选修课必选一门;两个不喜欢的工作单位必须选一个;两种自己讨厌的娱乐活动也不得不参加一种等等。这些都会引发大学生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困惑。面对双避冲突,虽然取舍的行为目标均有害或不利,但大学生往往觉得选择的目标更坏,放弃的目标更有利。因此,常常为自己的选择失误而后悔莫及,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趋避冲突。这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利弊参半的同一行为目标时的内心冲突。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既能受到同学的尊重和组织的培养,又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但同时又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分散时间和精力,不利于自己的业务学习,因此,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常常会使某些大学生犹豫不决、矛盾重重。又如某一女生虽然才貌出众,事业心极强,但欠温柔,脾气暴躁,这就会使那些爱其才貌,但惧其性情的追求者左顾右盼、难下决心。

第四种是多重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大学生面临两个以上利弊参半的行为目标时的内心冲突。例如,毕业分配时有两个以上单位可供选择,但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使当事者思考再三,仍举棋不定。 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其年龄都在18_25岁之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辩证思维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样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等,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们的心理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规律性,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集中反映在一些共同的方面,具体表现在:

(1)认知问题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一些学生对客观世界、对周围的人或事以及对自己缺乏理性、辨证的认识,甚至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问题。如学习差,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脑子笨;一遇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2)情绪问题。大学生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随意性、情境性较大,自我控制力较差,

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既容易急燥、焦虑,又容易抑郁、消沉。

(3)行为问题。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的外化。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知、情、意等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学生的行为容易走向极端,出现象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及变态行为等。

(4)人格障碍。指自儿童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现象。这种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障碍,感知和智力并无异常。由于人格的偏离,以致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甚至贻害公众和自身。常见的有偏执型,分裂型、表现型、自恋性、反社会型、边缘型、迥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等。大学生中的人格障碍问题常常是人格发展不良或人格偏离,而非异常人格,是受个体心理素质发展的局限所致,大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差等,严重的会影响到学习、工作及生活。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暂时失调的疾病。神经症的特点为:一是不表现出精神病常见的妄想及离奇行为;二是心理冲突,精神痛苦,但无器质性障碍,可以治愈;三是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神经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等。大学生中的神经症患者占有一定比例。

(6)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等,大学生的少数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恋物癖、易装癖、易性癖等。

(7)精神病。这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心理障碍。

●录象《抑郁的迈克》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体现在多方面:

(1) 就个体因素方面:

一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父母常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下一代患同一疾病的可能性达68.1%,如果是父亲或母亲一方患病的,下一代患的可能性则为16.8%。尤其是抑郁症常来自于高危险家族。

二是身体健康状况。各种躯体疾病会使人烦恼、敏感多疑,行为控制力下降,尤其是慢性病或久治不愈的疾病更容易导致严重心理障碍的产生。

三是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素质。神经系统属于弱型的人,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四是人格因素。个体人格中的某些不良方面,如性格内向孤僻,急燥、冲动、固执、多疑、偏激等方面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五是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脆弱,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与挫折的承受力的人,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期待与压力。社会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多元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的竞争激烈,以及知识更新快,成才周期缩短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家庭寄予很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对大学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之下,而大学生又常常觉得缺少社会的支持,因此,感到压抑、苦闷、茫然。

二是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a.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大学是集体生活,但一些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为人处世容易造成人际摩擦。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在寻求友谊中表现出对他人的苛求、交流的被动性等也会造成人际间的疏离。在人生观方面流露出消极性,如认为人是自私、虚伪的等,也妨碍着人际交往的进行。

B.学习生活的紧张单调使人感到压抑,缺乏生活乐趣,易引发心理问题的产生。

C.偶像文化、电子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虚似化等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家庭影响,如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中发生的一些变故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对大学生的心理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心理保健与调适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预防与治疗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

1.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卫生知识,能够增进自我了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系统学过心理卫生知识的大学生比未学过的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保健。大学生可以通过听心理卫生课或讲座,阅读心理卫生书刊等途径来接受心理卫生教育,并要注意把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2.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见图片,个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幽默是心理调适的最好方法之一

(1)分析与转移。面对心理问题,首先要正确归因,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其次,情绪疏导,宣泄负面情绪。再次,寻找积极的替代性的目标。

(2)认知与行为矫正。通过模仿、强化等方式矫正原来不良的认知与行为,建立新的、健康的认知与行为方式。

3.注重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天然屏障,而且有助于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质包括建立合理的认知,保持乐观的情绪,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等。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患有精神病)才去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非常敏感,甚至排斥。即使碰到心理问题也羞于咨询,以至于耽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问题复杂化。大学生应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为大家所喜爱。他在镜头前始终保持的轻松自如的状态,恐怕与他经常地去做心理咨询是分不开的。对此,他曾直言不讳。

●见心理咨询图片

第三节改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一、人格与健全人格

“父母给自己一个名字,自己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品牌”。

“这世界会因我而精彩”。

这是大学生自己设计的众多人生格言中的两条。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自主意识强烈,强调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大学是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关注自己的人格发展,体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个性强,重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平日里人际交往中也常听到“不要伤害别人的人格”的警示。然而,大学生对于如何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存在许多困惑。如认为个性的体现就是要与众不同,无拘无束;体现个性就是追求时髦,抛弃传统等。因此,校园中不少很有“个性”的学生,穿着打扮标新立异,语言行为粗俗不堪,“以自我为中心”,对学校规章制度非常抵触,疏离于集体之外,与同学、班级关系不协调,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妨碍自身身心的健康。因此,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人格的涵义。

1.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人格一词涵义非常广泛,最初直接指角色面具。现代“人格”一词广泛运用于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在社会学上表示个人行为特质的统一性和固定的配合形式;在法律上指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心理学角度,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指的是一个人在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综上所述,各个学科关于人格的定义各有特色及合理性,为我们科学、全面地理解人格提供了帮助。由此,我们对人格给以完整的概述:人格是现实中的独特的个人,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人格是全面整体的人。它是对人的整体的描述,而不仅是对人的某一方面的描述,反映了人的整体性,既包含人的内在品质,又包含人的外在行为实践,具有表里的统一性。 第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人格是具有主观世界的人,其主观世界既有可变性,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人格的内在品质和行为具有相对的一贯性。

第三,人格是有特色的个人。人格是人的独特的结构,是具有复杂的内在组织,给人言行以特色,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

第四,人格是一个内在的动力组织,人格结构不只是一个素质结构,也是一个动力结构。它具有能量,决定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的行为实践的推动力量,也是人在行为实践中遭受挫折,产生疾病的内在原因。

第五,人格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吸收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结果,人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2.人格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由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因此健全人格既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格发展的目的。健全人格亦即人格健康,它表现为以下基本特征: ①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

②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③对心身健康,潜能发挥,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④体现了人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并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

人格的健康对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人格决定人生命运。人格对个人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格模式,将决定他的命运。小说《船》描写了在台湾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起伏盛衰,悲欢离合,实质描写了大学生人格选择的成与败,读后发人深思。其中大银行家的儿子杜加文,是一名英俊聪明、风流倜傥的大学生。他有一个阔绰的家庭,有副灵活的头脑,本来是极有前途的,然而,可悲的是,在台湾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人格模式,他觉得,人的现代化就是现代的穿着、现代舞姿和现代的玩乐。他的这种选择完全背离了人的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开始是女友的离去,后来沉醉于游乐,不务正业,最后陷入赌窟,将万贯家财花光,父亲气死,妻子病死,儿子流落街头,本人也死于赌徒的刀下,读后使人留下无限的遗憾和惋惜。另一名大学生纪远,虽然家庭经济不富裕,没有支持他发展的充足财力,但是,却深感生活于现代社会必须有现代人的素质能力和精神品质,于是,下决心刻苦学习,熟悉社会,锻炼性格,主动经受各种考验,增长了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同样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两个大学生,一个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个沦为时代的落伍者,究其原因,是人格选择的结果,选择了正确的人格模式,必将走向成功。在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变革的今天,大学生面临人格模式的选择,只有选择了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格模式,才能有美好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

第二,人格影响心身健康。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人的心理行为是人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应都打上了人格的烙印。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程度、效果。因而人格会影响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及适应状况。

医学研究发现,许多心身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比如,哮喘患者多有过分依赖、幼稚、暗示性的人格特征;偏头痛患者多表现出刻板、好竞争、好嫉妒、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征。而具有矛盾、强迫性、抑郁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讲究人格心理卫生并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积极人格的作用,增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健康和完善,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现实生活中,一个性情开朗、热情、善于交际,为人诚恳的人,往往较容易得到群体和他人的接纳、欢迎、帮助,容易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情愉快,施展才华。大学生新生入学后,适应状况以及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后的适应状况,往往是一个人人格素质的反映。 第三,病态人格害人害已。

所谓病态人格又称变态心理。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或对正常人格的偏离现象。病态人格外表与正常人并无两样,完全能够处理生活和工作,但在情绪和行为活动方面存在明显障碍,比如情绪极不稳定,对人感情淡漠,甚至冷酷无情,行为极易得到偶然的动机或本能欲望支配,缺乏自制力和理智,行为表现过分幼稚或过分冲动。病态人格在现实社会中极为少数,他们中有的人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麻烦和危害。●见个例希特勒。希特勒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变态人格者,他的变态人格给世界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绝后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份《希特勒性格特征及其分析报告》中揭露了鲜为人知的事实。希特勒一生没有驾驶过汽车,可是他的秘密爱好却是经常在深夜人静之时乘车,要司机以时速超过100公里的疯狂速度飞驶,以致后来造成他的司机因高度紧张而精神失常,而另一方面他又严格规定他日常所乘的车速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7公里,这说明希特勒的心理矛盾和压抑状态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时希特勒还对长桌特别感兴趣,他召开会议时总是用很长的会议桌。他拥有的最长的桌子将近50英尺(15.25米)。这种对长桌的酷爱说明他既渴求表面的威严,同时又对下属心存疑虑,怀有某种恐惧感,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非常脆弱的表现。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希特勒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病态人格者。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个严重的给世界人民曾带来深重灾难的病态人格者,至今我们大学生中仍有个别人对他表示崇拜,这是非常危险的。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及其表现

人格发展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常见的有多疑与抑郁、懦弱与自卑、虚荣与妒嫉、懒散与拖拉等。

1. 多疑与抑郁

多疑表现为过度的神经过敏,遇事敏感,主要表现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一些大学生对他人不信任、不理解,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担心别人在评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这种对人的敏感、不信任,实际上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人际的矛盾冲突,使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甚至导致精神异常。 抑郁的人常表现为孤独沉默、心情郁闷,对人对事无兴趣,精神倦怠,悲观失望,自怨自艾。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抑郁倾向,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因此倍受影响。

2.懦弱与自卑

缺乏自信、容易自卑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卑的人总是对自己缺乏客观而全面的认

识,甚至夸大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自惭形秽。大学生中强手林立,能人才子很多,要想鹤立鸡群、出人头地不是容易的事情。当你在为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而感到高兴时,你可能又会因某项活动中比他人稍逊一筹而叹息不已。人与人的比较是普遍存在的。在比较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这是有益的。但如果总拿自己的弱项比他人的强项,则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

懦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懦弱的人胆小拘谨,遇事总是退缩,十分谨慎从事,遇事总受他人影响,缺乏主见,优柔寡断.

3.虚荣与妒嫉

好虚荣的人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上,盲目地自高自大,有意无意地显示、夸大自己的优点。为了显示自己或引起的他人的注意,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事情,以致招致别人的反感。

妒嫉是指抱怨、憎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它常与狭隘联系在一起。妒嫉的人遇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对他们总是耿耿于怀,甚至产生诋毁、伤害的念头。

4.懒散与拖拉

懒散与拖拉是不少大学生的通病。导致懒散与拖拉的原因,一是试图逃避困难的事,不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而是拈轻怕重;二是目标不明确,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一事无成;三是惰性作用,事情既不多也不难,可就是不愿去干,能拖就拖,能不干最好。懒散、拖拉常常是浪费时间,丧失机遇,还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带来麻烦,造成方方面面的损失。

大学生要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必须注意防止与改造人格发展中的不良方面。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

1.现代化对健全人格的呼唤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现代化(即人格的现代化),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唤着现代化的人格,并且塑造现代化的人格,国民现实中人格的状况影响着现代化的模式和进程。现代化变迁孕育了文化的变迁,人格的发展烙印着文化的痕迹。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而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发展、完善的阶段,这对于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塑造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2.现代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

英格尔斯就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的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特征也可以认为是现代人格的基本特征。

(1)现代人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这是现代人特征的首要方面。相比之下,传统人则不太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

(2)现代人乐于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现代人能够欣然接受周围发生的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变化过程,乐于面对改变的现实,不太固守传统。

(3)现代人思路广阔,头脑开放,愿意考虑并接受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不仅对自己直接所处的环境持有自己的意见,而且对外部和国家事务也能有自己的看法。传统的人则只是对个人有切身利害的少数事情感兴趣。

(4)现代人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乐于着眼于现在和未来,不愿拘泥于传统和过去。一方面能更好地继承传统中优良遗产,一方面又能从传统中旧的东西中解放出来。

(5)现代人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充满信心,办事讲效率,相信人能控制环境,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反对办事拖沓或采取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6)现代人有计划性,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制定长期的计划。

(7)现代人富有知识,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不固执已见,不轻信臆断和妄想,倾向于热心探索未知的领域。在现代人中间,充满着尊重知识的风气。

(8)现代人具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依赖人类的理性力量和理性支配下的社会,注重竞争中的合作性。

(9)现代人注重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弱者和地位较低者的自尊和权利,能给予更多的保护。

现代人的人格特征是与西方现代文化相适应的,不能认为是唯一模式或标准模式。而且现代人格特征不是一个凝固的人格模式,而是动态变化的。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 的。它不只是个人修养的需要,更是时代的使命,历史的重任。

3.健全人格塑造的原则和方法

人格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大学生心智的

成熟,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对外界影响具有

自己一定的判断与选择性,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对自身的认识、对完美人

格的向往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在塑造自我健康人格的同时,要求一要服从于自身心身健康和发展的需要,二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尺度。

(1)确定人格塑造导向,扬长补短

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格塑造,应深刻理解人格塑造的意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现状,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人格塑造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择优,二是汰劣。大学生要培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应该对自己的人格素质中的长短处、优缺点有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明确目标,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对自己的人格品质进行优化组合。择优的方法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比如,自信,开朗,热情,勤奋 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人格特征,可作为人格塑造的依据。汰劣的方法即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比如,自卑,抑郁,胆小,冷漠,懒散,任性,粗心 急躁等。在多数情况下,择优与汰劣往往是一起进行的,择优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而改正缺点也是培养优点。

(2)具备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美国未来学家英格尔斯说:

面的知识。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的境界也越臻完善。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比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礼貌、谦和等。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就等于拥有了心理健康的钥匙,掌握了心理素质完善和人格健全的主动权。这样当自己的情绪出现困扰的时候,就能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实现自助自救,或者及时求助于心理咨询的职业机构。

(3)锻炼意志。意志在人格特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是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不仅仅如此,意志的锻炼还将直接促进其它人格特征的培养。无论是人格的择优还是汰劣,都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其间意志力的强弱对人格塑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4)融入集体中。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互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集体中才可能有个的自由。”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

集体是一个人展现其人格的舞台,也是认识自己人格的一面镜子。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品质或受到赞扬、鼓励或受到指责限制,从而有助于调整自我,而且集体能伸出手来,帮助集体中的个人择优汰劣。因而,集体是锻炼人格品质的熔炉。

(5)把好人格塑造的“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过犹不及”。列宁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

人格塑造的度,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

人格“度”的把握除了人格品质要健康地发展,避免偏向外,还表现在不同性质的人格品质要协调地发展,即“刚柔兼济”,对于“刚”者应多发展些“柔”,对“柔”者应加强“刚”,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和谐的人格结构;再者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表现人格特征,这样所塑造出来的人格才有韧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自我教育自觉性强和方法正确的人,才能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如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人格心理咨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慎独”、“兼听”、“日三省吾身”等。

(7)掌握情绪调控的科学方法。情绪伴随心理活动始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心理失衡的主要症状是情绪困扰。个体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调控的具体措施有:转移;合理宣泄;积极的自我暗示;理性的分析。

(8)乐于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个体通过人际交往能够更加客观充分地认识自己,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纠正自己的不足。人际交往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以达到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以免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危机的发生。

(9)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做到生活有规律;科学用脑;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不嗜烟酒;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业余生活

(10)求助于心理咨询。大学生要改变以前的错误认知,充分利用门诊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心理热线等多种心理咨询渠道,以便更加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油画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完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这样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大学生产生心理

问题是正常的,甚至出现心理疾患也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能否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毅力,大学生一定能够实现心理素质的改变和人格的健全。


相关文章

  •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2
  • 摘要: 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探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 探究 塑 ...查看


  •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 ...查看


  • 论师生平等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 [摘 要]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师生人格平等是基础,精神平等是关键,学问平等是载体.只有实现师生在人格.精神和学问上的平等,才会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确保学生心理安全. [关键词]师生平等 健全人格 心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查看


  • [道德经]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
  • 摘要: 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首要条件.现代社会要求人格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而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逐渐形成.我国目前所应用的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能完全符合本土人格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需求.作为 ...查看


  •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从教师的职责帮助中学生拥有美好中学生活
  •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 --从教师的职责论帮助中学生拥有美好中学生活 罗定市黎少中学 谢少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系到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态与人格等德育问题日益被教育界所关注,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出发,围绕教师的职责,重点讨论教师的模范 ...查看


  • 人格发展讲稿
  • 第六章 健康人格的塑造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定义,特性和结构,区别气质和性格以及各自的特点,了解有关人格的理论有哪些,了解常见人格障碍有哪些,人格障碍倾向有哪些调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人格特性和特征,说明存在人格障碍的大学 ...查看


  • 中学生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重要
  • 中学生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重要 知识重要的开篇:没有知识的人在有人格到社会人格还不是被人糟蹋没有知识何来的人格,人格不是自己说的,是要得到他人的肯定,既然要让别人承认你的人格,就要在知识在胜过他,不要在知识上让他逼视你,从而逼视你的人格大家都 ...查看


  • 辩论赛素材
  • <诗经·小雅>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法他."意大利但丁也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难 ...查看


  • 辩论赛-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资料
  • 开篇立论 各位评委,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认为"大学阶段塑造人格更重要" 塑造指定形的过程.人格指个人显著的思想,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 以下陈述我方观点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