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

1 引言 在混凝土生产中, 尤其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中, 我们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一定量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由于外加剂的加入,使得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施工性能、凝结时间、硬化过程、耐久性等各个方面得到改善,达到混凝土的高性能、泵送和施工需要。但外加剂与混凝土生产中的最大用最的胶凝材料的水泥存在着适应性方面的关系。

众所周知,用作通用水泥生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 但各种化学成份及矿物含量均非一致。水泥生产中掺入的混合材料品种繁多且掺量又是各不相同, 水泥生产中使用的缓凝材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水泥生产用原燃材料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相差甚大, 水泥生产工艺、装备条件和技术水准及管理水平也互有差异等等方面, 导致水泥虽表现在强度(相同强度等级) 上基本相符相接近, 但在性能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和差异。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对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描述为: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所配置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混凝土外加剂类别:混凝土外加剂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并受到专利或专业技术的保护, 其确切组成成份很不公开。外加剂的主要原料有:木质素磺酸盐、羟基羧酸、碳水化合物、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水溶性树脂类、羟酸盐聚合物、氨基磺酸盐、聚次甲基萘磺酸钠、聚次甲基蒽磺酸钠、树脂磺酸钠、脂肪羟基磺酸盐、改性木质素等等、还有氯化物早强剂、硫酸盐早强剂、碳酸盐早强剂、硝酸盐早强剂、有机早强剂……,更有上述系列复合型的外加剂,其成分参差不齐,组成千差万别。

外加剂作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后主要是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增大坍落度值并有效地控制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能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所以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原料, 而被日益重视并广泛使用。我们在日常检验、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水泥和外加剂存在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有的就能发挥出外加剂的卓越性能,达到使用效果和目的;有的就表现出使用效果不佳或者是不显著,甚至于不相适应。通过一系列的日常检验、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积累,我们针对水泥和外加剂适应性方面的进行了一些剖析和探索,我们总结认为:

2 水泥

2.1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有C3S 、C2S 、C3A 、C4AF ,这些矿物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的影响,我们得出的经验是C3A >C4AF >C3S >C2S ,水泥熟料中的C3A 含量越高,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就相对表现得越差。所以对于水泥生产企业而言,合理科学地制定熟料的KH 、P 、N 值,协调这三个率值间的关系,合理有效地控制水泥熟料中各矿物组成,尤其是提高C3S +C2S 的含量,其对水泥强度本身十分有利的;合理科学地控制C3A 的含量(我们经试验研究认为普通水泥中的熟料的C3A 的含量在5~7%之间比较合适),有利于降低水泥水化热,稳定水泥凝结时间,有利于熟料的煅烧操作和降低熟料烧成标准煤耗,同时所制成的水泥也更有利于与水混凝土外加剂相适应,并满足水泥企业的最大客户混凝土企业的生产要求。

2.2 混合材料的品种:我们认为常用作水泥混合材料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煤矸石>铁渣>钢渣>粉煤灰>矿渣。煤矸石中含有较多的碳粒子,含碳量越高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吸附量越大,适应性也就越差。粉煤灰中也一样,当含有较多的未燃尽的碳粒子时,其适应性也随之下降。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内比表比面积,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也较大,对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就不是很好。现在水泥生产厂家为不断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在混合材料上的复合使用和新品种混合材料的开发和使用更要求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加强

和水泥生产企业的沟通,及早知晓混合材的变化情况,及早进行试配试验,以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

2.3 缓凝材料:使用天然二水石膏的水泥比使用硬石膏、半水石膏的水泥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要好;使用磷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的水泥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表现得更差,但其区别和区分很大。

2.4 水泥细度和水泥温度:我们认为当水泥细度达到一定值时,水泥细度越细,其比表面积也就越大,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就越差;水泥的温度越高,对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就越差。我们认为水泥细度以80μm 筛筛余量在2%~3%为宜,使用时的温度不宜超过70℃。

2.5助磨剂:目前主要使用的助磨剂有胺类及其盐、聚脂类、醇类、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酸及其盐。由于助磨剂的掺入,对水泥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采用乙二醇和三乙醇胺作助磨剂时, 所生产的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有所增加, 凝结时间稍有延长; 采用二乙烯乙二醇作助磨剂时, 凝结时间会缩短; 采用非醇胺助磨剂时, 水泥的流动度会有所增加等, 这一些的影响是由水泥助磨剂带入的, 而非是由混凝土外加剂所能引起的。有的助磨剂本身就是混凝土外加剂的同族,具有外加剂的特性。例如木质素磺酸盐有时也用作水泥助磨剂, 这时我们就要适当考虑由此带入混凝土时作用和影响。或者说是由于水泥企业使用了助磨剂,对于混凝土企业来说在外加剂上的使用变得更复杂化了。

2.6 水泥粉磨角度:水泥生产中常用的粉磨设备是磨机,而一般的磨机的加入钢球和钢锻的,而现在也有不少厂家在使用挤压磨或者是辊压机终粉磨,后者生产的水泥与钢球钢锻磨生产的水泥相比:在水泥比表面积和三氧化硫含量上基本相同,后者生产的水泥存在着需水量增高、凝结时间缩短、早期强度下降的情形。后者生产的水泥的颗粒形态呈锯齿形、菱形、扁长形、片形等的较多,尤其是在粗颗粒中更多,它对于水泥和混凝土的流动度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吸附也较多,而普通的钢球钢锻磨生产的水泥产品的颗

粒则以圆形和椭圆形居多,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就少一些。所以说普通的钢球钢锻磨生产的水泥生产的水泥要比挤压磨或者是辊压机终粉磨生产的水泥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要好。

2.7 水泥的含碱量(K2O+Na2O):水泥中的含碱量越高,表现出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越差的趋势。因原材料中碱含量成分偏高, 在预分解窑内碱的不断循环和富集, 引起熟料中碱含量相对较高, 水泥早期水化较快, 对外加剂的吸附性较强, 导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缩短和坍落度损失增大。而适量的K2O 、Na2O 能激发粉煤灰和矿粉的化学活性,促进它们与Ca(OH)2的二次反应,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有益的。

2. 8 水泥的陈放时间和水泥温度:水泥陈放时间越短,水泥越新鲜,高效减水剂对其塑化作用效果越差出磨时间短的水泥,因为水泥粉磨时产生电荷,颗粒间相互吸附凝聚的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新鲜水泥的正电性强,吸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数量多因此表现出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差 水泥的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减水剂对其塑化效果也越差,表现出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大。

从上述对水泥的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混凝土生产企业不仅仅要十分关注水泥的强度值及强度的波动性,更有必要了解和关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技术参数,例如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生产工艺和方式、生产熟料的窑型(悬浮预热器窑、预分解窑)、混合材料品种及掺量、粉磨工艺(开流粉磨、闭流粉磨)、磨机种类(普通管磨、超细磨、挤压磨等) 、细度的控制,缓凝剂的选择和用量、均化方式和程度、储库容量、水泥出厂的强度控制等等。从水泥这个产品的全方位更全面的作深刻了解,以便于适时调整我们的外加剂品种,外加剂用量及混凝土配合比等。

3 外加剂

外加剂生产企业的外加剂生产配方相对保密,更是增添了我们对外加剂的更进一步更深层次了解的难度,但我们通过日常检验、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积累,还是能找寻到一点我们所摸索探求到的经验,我们认为:

3.1 木质素磺酸盐类的外加剂的效果与其化学组成成份和分子结构及它们的生产工艺相关联。化学结构式形式和分子量的大小对木质素磺酸盐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较高的和较低的分子量的木质素的作用和效果低于中等分子量的木质素的作用和效果。我们还发现木质素磺酸盐的缓凝作用不直接归因于木质素磺酸盐本身,而归功于单糖。纯的木质素磺酸盐的缓凝作用并不明显,必须在存在蔗糖酸的相应盐的情况下,才会使C3A 的水化作用强烈地被延缓。

3.2 萘系族外加剂是芳香族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起主要作用的是β-萘磺酸,这和其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萘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用浓硫酸进行磺化过程,在磺化过程中可避免地产生一些α-萘磺酸和多萘磺酸,这就要求生产厂家在选择和选用时要注重它的β-萘磺酸的含量,并注意其产品生产时的磺化液、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度、聚合性质(直链、支链),同时其磺化程度越是完全,带有磺酸的萘环越多,则其减水效果越是明显。在用甲醛缩合时,当聚合度为7~13时,其减水效果也就越明显。萘系减水剂中存在起中和作用的平衡离子,如Na+、Ca2+、MgO2+、NH4+等,不同的平衡离子含量,其外加剂的分散效果和适应性效果也会有所差异的。

3.3 氨基磺酸盐类的减水剂的原料是用对氨基苯磺酸盐和苯酚及水在加热情况下用甲醛作缩合剂,用烧碱作中和剂得到的产物,具有高效减水性和坍落度损失小的特点,但其对混凝土的水胶比变化很敏感,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现象,所以其一般通常是与萘系族或其它系列的减水剂复合使用。氨基磺酸盐类的减水剂的作用与其生产工艺也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缩合温度和缩合时间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在与其它系列产品复合时,其的用量合理的选择,才能确保复合外加剂既有良好的减水性能,又不容易产生较多的泌水。

3.4 含有糖钙原料的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中用作缓凝剂的石膏的品种及用量比较敏感,我们知道用作水泥缓凝剂的有天然二水石膏、无水石膏、硬石膏、磷石膏、工业副产石膏等很多种类,对于水泥而言,只要控制适宜的SO3并与其熟料和混合材料相匹配,均能达到稳定且又正常的凝结时间。但当水泥用作拌制混凝土并掺入混凝土外加剂时,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例如糖钙对于硬石膏和半水石膏(半水石膏主要是熟料在粉磨时磨内温度太高、磨内通风又不良或磨内温度很高又不在磨机外壳淋水降温、或者是入磨熟料温度太高等所导致的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这时水泥会呈现出急凝或假凝现象,并随着水泥的存放,半水石膏慢慢地吸水而急凝或假凝情况会有所缓解)的灵敏度很高,会出现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明显缩短,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小、甚至于产生混凝土的速凝现象,对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及现场浇注是不利的。同样含有木钙原料的混凝土外加剂也有一定程度的上述表现,只不过是含木钙的外加剂比含糖钙的外加剂的敏感性要差一些,没有糖钙那样显著和明显。当温度低于5℃时不宜使用木钙。超量使用木钙会使后期强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超量使用木钙使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增加所致。

3.5 羟基羧酸类和盐类(例如柠檬酸类、酒石酸甲钠类等)的缓凝剂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延长凝结时间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同时会出现使混凝土泌水增多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我们在水泥用量较低、水灰比较大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上不使用此类外加剂。某些外加剂在低温下比高温下的作用和效果更明显,有的外加剂如单羧酸和二羧酸、磺酸、胺,单氢、二氢和三氢脂肪酸在60℃以上时缓凝作用不明显或者失效,我们就不能是误解成是水泥的问题。但我们所使用的水泥要控制一定的温度,在这方面也起有一定的作用的。上述仅仅是对通用水泥和外加剂中起缓凝、减水或泵送作用的外加剂的一点摸索,当然水泥还有很多的品种,同样外加剂中还有很多的种类例如早强剂、引气剂、速凝剂、防冻剂、膨胀剂、防水剂等等,其影响和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也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4 结束语 在混凝土生产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在试验和研究过程中,探索和积累,找

寻经验,使水泥与外加剂及其混凝土其它组成材料更加匹配,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以期求得所生产的混凝土更好地满足生产、运输、施工要求;满足混凝土的高性能要求;满足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的要求。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努力探求外加剂与矿渣微粉、与粉煤灰、与砂石料等原材料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性,以更好地适应我们的混凝土生产的需要。混凝土企业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技术交流及合作,是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所使用原村料性能和特性的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也只有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才能使我们所使用的原材料更能适应和满足混凝土生产之需要。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

1 引言 在混凝土生产中, 尤其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中, 我们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一定量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由于外加剂的加入,使得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施工性能、凝结时间、硬化过程、耐久性等各个方面得到改善,达到混凝土的高性能、泵送和施工需要。但外加剂与混凝土生产中的最大用最的胶凝材料的水泥存在着适应性方面的关系。

众所周知,用作通用水泥生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 但各种化学成份及矿物含量均非一致。水泥生产中掺入的混合材料品种繁多且掺量又是各不相同, 水泥生产中使用的缓凝材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水泥生产用原燃材料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相差甚大, 水泥生产工艺、装备条件和技术水准及管理水平也互有差异等等方面, 导致水泥虽表现在强度(相同强度等级) 上基本相符相接近, 但在性能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和差异。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对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描述为: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所配置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混凝土外加剂类别:混凝土外加剂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并受到专利或专业技术的保护, 其确切组成成份很不公开。外加剂的主要原料有:木质素磺酸盐、羟基羧酸、碳水化合物、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水溶性树脂类、羟酸盐聚合物、氨基磺酸盐、聚次甲基萘磺酸钠、聚次甲基蒽磺酸钠、树脂磺酸钠、脂肪羟基磺酸盐、改性木质素等等、还有氯化物早强剂、硫酸盐早强剂、碳酸盐早强剂、硝酸盐早强剂、有机早强剂……,更有上述系列复合型的外加剂,其成分参差不齐,组成千差万别。

外加剂作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后主要是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增大坍落度值并有效地控制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能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所以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原料, 而被日益重视并广泛使用。我们在日常检验、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水泥和外加剂存在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有的就能发挥出外加剂的卓越性能,达到使用效果和目的;有的就表现出使用效果不佳或者是不显著,甚至于不相适应。通过一系列的日常检验、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积累,我们针对水泥和外加剂适应性方面的进行了一些剖析和探索,我们总结认为:

2 水泥

2.1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有C3S 、C2S 、C3A 、C4AF ,这些矿物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的影响,我们得出的经验是C3A >C4AF >C3S >C2S ,水泥熟料中的C3A 含量越高,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就相对表现得越差。所以对于水泥生产企业而言,合理科学地制定熟料的KH 、P 、N 值,协调这三个率值间的关系,合理有效地控制水泥熟料中各矿物组成,尤其是提高C3S +C2S 的含量,其对水泥强度本身十分有利的;合理科学地控制C3A 的含量(我们经试验研究认为普通水泥中的熟料的C3A 的含量在5~7%之间比较合适),有利于降低水泥水化热,稳定水泥凝结时间,有利于熟料的煅烧操作和降低熟料烧成标准煤耗,同时所制成的水泥也更有利于与水混凝土外加剂相适应,并满足水泥企业的最大客户混凝土企业的生产要求。

2.2 混合材料的品种:我们认为常用作水泥混合材料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煤矸石>铁渣>钢渣>粉煤灰>矿渣。煤矸石中含有较多的碳粒子,含碳量越高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吸附量越大,适应性也就越差。粉煤灰中也一样,当含有较多的未燃尽的碳粒子时,其适应性也随之下降。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内比表比面积,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也较大,对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就不是很好。现在水泥生产厂家为不断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在混合材料上的复合使用和新品种混合材料的开发和使用更要求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加强

和水泥生产企业的沟通,及早知晓混合材的变化情况,及早进行试配试验,以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

2.3 缓凝材料:使用天然二水石膏的水泥比使用硬石膏、半水石膏的水泥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要好;使用磷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的水泥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表现得更差,但其区别和区分很大。

2.4 水泥细度和水泥温度:我们认为当水泥细度达到一定值时,水泥细度越细,其比表面积也就越大,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就越差;水泥的温度越高,对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就越差。我们认为水泥细度以80μm 筛筛余量在2%~3%为宜,使用时的温度不宜超过70℃。

2.5助磨剂:目前主要使用的助磨剂有胺类及其盐、聚脂类、醇类、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酸及其盐。由于助磨剂的掺入,对水泥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采用乙二醇和三乙醇胺作助磨剂时, 所生产的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有所增加, 凝结时间稍有延长; 采用二乙烯乙二醇作助磨剂时, 凝结时间会缩短; 采用非醇胺助磨剂时, 水泥的流动度会有所增加等, 这一些的影响是由水泥助磨剂带入的, 而非是由混凝土外加剂所能引起的。有的助磨剂本身就是混凝土外加剂的同族,具有外加剂的特性。例如木质素磺酸盐有时也用作水泥助磨剂, 这时我们就要适当考虑由此带入混凝土时作用和影响。或者说是由于水泥企业使用了助磨剂,对于混凝土企业来说在外加剂上的使用变得更复杂化了。

2.6 水泥粉磨角度:水泥生产中常用的粉磨设备是磨机,而一般的磨机的加入钢球和钢锻的,而现在也有不少厂家在使用挤压磨或者是辊压机终粉磨,后者生产的水泥与钢球钢锻磨生产的水泥相比:在水泥比表面积和三氧化硫含量上基本相同,后者生产的水泥存在着需水量增高、凝结时间缩短、早期强度下降的情形。后者生产的水泥的颗粒形态呈锯齿形、菱形、扁长形、片形等的较多,尤其是在粗颗粒中更多,它对于水泥和混凝土的流动度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吸附也较多,而普通的钢球钢锻磨生产的水泥产品的颗

粒则以圆形和椭圆形居多,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就少一些。所以说普通的钢球钢锻磨生产的水泥生产的水泥要比挤压磨或者是辊压机终粉磨生产的水泥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要好。

2.7 水泥的含碱量(K2O+Na2O):水泥中的含碱量越高,表现出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越差的趋势。因原材料中碱含量成分偏高, 在预分解窑内碱的不断循环和富集, 引起熟料中碱含量相对较高, 水泥早期水化较快, 对外加剂的吸附性较强, 导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缩短和坍落度损失增大。而适量的K2O 、Na2O 能激发粉煤灰和矿粉的化学活性,促进它们与Ca(OH)2的二次反应,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有益的。

2. 8 水泥的陈放时间和水泥温度:水泥陈放时间越短,水泥越新鲜,高效减水剂对其塑化作用效果越差出磨时间短的水泥,因为水泥粉磨时产生电荷,颗粒间相互吸附凝聚的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新鲜水泥的正电性强,吸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数量多因此表现出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差 水泥的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减水剂对其塑化效果也越差,表现出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大。

从上述对水泥的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混凝土生产企业不仅仅要十分关注水泥的强度值及强度的波动性,更有必要了解和关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技术参数,例如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生产工艺和方式、生产熟料的窑型(悬浮预热器窑、预分解窑)、混合材料品种及掺量、粉磨工艺(开流粉磨、闭流粉磨)、磨机种类(普通管磨、超细磨、挤压磨等) 、细度的控制,缓凝剂的选择和用量、均化方式和程度、储库容量、水泥出厂的强度控制等等。从水泥这个产品的全方位更全面的作深刻了解,以便于适时调整我们的外加剂品种,外加剂用量及混凝土配合比等。

3 外加剂

外加剂生产企业的外加剂生产配方相对保密,更是增添了我们对外加剂的更进一步更深层次了解的难度,但我们通过日常检验、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积累,还是能找寻到一点我们所摸索探求到的经验,我们认为:

3.1 木质素磺酸盐类的外加剂的效果与其化学组成成份和分子结构及它们的生产工艺相关联。化学结构式形式和分子量的大小对木质素磺酸盐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较高的和较低的分子量的木质素的作用和效果低于中等分子量的木质素的作用和效果。我们还发现木质素磺酸盐的缓凝作用不直接归因于木质素磺酸盐本身,而归功于单糖。纯的木质素磺酸盐的缓凝作用并不明显,必须在存在蔗糖酸的相应盐的情况下,才会使C3A 的水化作用强烈地被延缓。

3.2 萘系族外加剂是芳香族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起主要作用的是β-萘磺酸,这和其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萘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用浓硫酸进行磺化过程,在磺化过程中可避免地产生一些α-萘磺酸和多萘磺酸,这就要求生产厂家在选择和选用时要注重它的β-萘磺酸的含量,并注意其产品生产时的磺化液、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度、聚合性质(直链、支链),同时其磺化程度越是完全,带有磺酸的萘环越多,则其减水效果越是明显。在用甲醛缩合时,当聚合度为7~13时,其减水效果也就越明显。萘系减水剂中存在起中和作用的平衡离子,如Na+、Ca2+、MgO2+、NH4+等,不同的平衡离子含量,其外加剂的分散效果和适应性效果也会有所差异的。

3.3 氨基磺酸盐类的减水剂的原料是用对氨基苯磺酸盐和苯酚及水在加热情况下用甲醛作缩合剂,用烧碱作中和剂得到的产物,具有高效减水性和坍落度损失小的特点,但其对混凝土的水胶比变化很敏感,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现象,所以其一般通常是与萘系族或其它系列的减水剂复合使用。氨基磺酸盐类的减水剂的作用与其生产工艺也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缩合温度和缩合时间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在与其它系列产品复合时,其的用量合理的选择,才能确保复合外加剂既有良好的减水性能,又不容易产生较多的泌水。

3.4 含有糖钙原料的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中用作缓凝剂的石膏的品种及用量比较敏感,我们知道用作水泥缓凝剂的有天然二水石膏、无水石膏、硬石膏、磷石膏、工业副产石膏等很多种类,对于水泥而言,只要控制适宜的SO3并与其熟料和混合材料相匹配,均能达到稳定且又正常的凝结时间。但当水泥用作拌制混凝土并掺入混凝土外加剂时,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例如糖钙对于硬石膏和半水石膏(半水石膏主要是熟料在粉磨时磨内温度太高、磨内通风又不良或磨内温度很高又不在磨机外壳淋水降温、或者是入磨熟料温度太高等所导致的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这时水泥会呈现出急凝或假凝现象,并随着水泥的存放,半水石膏慢慢地吸水而急凝或假凝情况会有所缓解)的灵敏度很高,会出现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明显缩短,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小、甚至于产生混凝土的速凝现象,对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及现场浇注是不利的。同样含有木钙原料的混凝土外加剂也有一定程度的上述表现,只不过是含木钙的外加剂比含糖钙的外加剂的敏感性要差一些,没有糖钙那样显著和明显。当温度低于5℃时不宜使用木钙。超量使用木钙会使后期强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超量使用木钙使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增加所致。

3.5 羟基羧酸类和盐类(例如柠檬酸类、酒石酸甲钠类等)的缓凝剂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延长凝结时间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同时会出现使混凝土泌水增多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我们在水泥用量较低、水灰比较大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上不使用此类外加剂。某些外加剂在低温下比高温下的作用和效果更明显,有的外加剂如单羧酸和二羧酸、磺酸、胺,单氢、二氢和三氢脂肪酸在60℃以上时缓凝作用不明显或者失效,我们就不能是误解成是水泥的问题。但我们所使用的水泥要控制一定的温度,在这方面也起有一定的作用的。上述仅仅是对通用水泥和外加剂中起缓凝、减水或泵送作用的外加剂的一点摸索,当然水泥还有很多的品种,同样外加剂中还有很多的种类例如早强剂、引气剂、速凝剂、防冻剂、膨胀剂、防水剂等等,其影响和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也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4 结束语 在混凝土生产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在试验和研究过程中,探索和积累,找

寻经验,使水泥与外加剂及其混凝土其它组成材料更加匹配,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以期求得所生产的混凝土更好地满足生产、运输、施工要求;满足混凝土的高性能要求;满足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的要求。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努力探求外加剂与矿渣微粉、与粉煤灰、与砂石料等原材料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性,以更好地适应我们的混凝土生产的需要。混凝土企业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技术交流及合作,是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所使用原村料性能和特性的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也只有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才能使我们所使用的原材料更能适应和满足混凝土生产之需要。


相关文章

  •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
  • [摘要]混凝土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还会减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果任其发展扩大更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理和防控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就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做简要的论述. [关键 ...查看


  •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浅析
  • 摘 要:混凝土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水利及特种结构工程的建设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混凝土结构物主要用来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因此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本文就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 ...查看


  •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承台浇注的技术应用探讨
  • 摘 要: 主要就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承台浇注工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承台:浇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147-01 1 施工方案浅析 1.1 承台 一般情 ...查看


  •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大工)论文2015.9.5
  •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学习中心:层专年 学 学次:业:级:号:生:宿迁奥鹏学习中心专科起点本科土木工程2013年秋季[1**********]4左冬杨 周延艳 2015年9月5日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查看


  • 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 [摘 要]混凝土裂缝是很普遍的结构性病害,它不仅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也会影响结构的美观.本文对引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查看


  • 浅析混凝土冻融破坏及治理措施
  • 描述: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及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并介绍唐河灌区在实践中处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的方法. 摘要: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及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并介绍唐河灌区在实践中处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的方法. 一.引言 混凝土 ...查看


  •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_张萍
  • 2014年第8期(总第298期)Number8in2014(TotalNo.298) 混 凝 Concrete 土 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CONCRETE doi:10.3969/j.issn.1002-3550.2014.08.0 ...查看


  • 阐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其内容包括很多,如土方工程技术.桩基础工程技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和防水工程技术等.下文主要论述了桩基技术的应用及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查看


  • 混凝土耐久性
  • 学校: 北方工业大学 课程: 混凝土耐久性 班级: 土木研-14 姓名: 蔡朋朋 学号: [1**********]01 指导教师:何世钦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论文) 摘要:混凝土耐久性现已作为建筑工程的焦点.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