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历 史 七 年 级 上 复 习 提 纲

植水稻的国家。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炎黄两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妻子嫘祖养蚕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黄帝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

二、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奴隶)

内容: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的义务:①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向天子交纳贡品;③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12 对战双方:晋、楚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添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青铜器(原始社会晚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晚期,而战国是封建社会早期。

一、经济: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让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因而使巴蜀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土地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家。 (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 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

3.

4. 商朝甲骨文上有日、月蚀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5.

6.

7.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定都在咸阳。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恌,东至辽东);开发南疆,修灵渠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末农民战争原因:秦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 207年 汉之争——刘邦建西汉 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 文景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2.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治——“推恩令”: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

2. 率精骑出击匈奴。

3.

4. 对比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具有屈辱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的骚扰问题;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是主动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为西域。

2. 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后,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的良种马以及葡萄、苜蓿、石榴、核桃的植物、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3. 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丝绸之路”。

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1改进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

45

6

7寺院白马寺。佛教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是: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8

9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 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实现统一。316年灭亡

2

3.南方:317

二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三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⑴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⑵西晋以来大规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⑶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⑷南方统治者的支持和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⑴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成农田。⑵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⑶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⑷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439

2河流域的统治,更好地学习和接触汉族先进的文化。

改革措施: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北方安定,经济发展。

七年级历史复习题

一、 问答题

1、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温故知新”。

2、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

(1)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

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

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

他又是残暴的封建皇帝,

(1) 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 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排官吏管理

历史作用:封建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同时实行削蕃政策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军事:北击匈奴,巩固了北部边境

外交: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条件)

(1)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2)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统治

者重视农业,采取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措施(3)劳动力、技术条件:南迁的大批中原人为江

南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6、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迁都洛阳,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

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把皇姓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等

历史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大融合。

二、 材料题

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材料中的“李太守”,“伯禹”分别指的是谁? 李冰 治水有功的大禹

(2)“李太守”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属于哪国人? 战国时期秦国人

(3)李太守对人类的贡献?

( 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解除了闽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后回答:

(1)上面引用的是谁的诗句? 屈原

(2)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

(3)它创造了什么诗歌体裁?其不朽长篇抒情诗是什么? 骚体诗 《离骚》

(4)我们今天的那些习俗和他有关? 过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学而时习乎,不亦乐乎?”

(1) 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孔子

(2) 你还知道在学习方面,他还有那些指导性的名言?对你的学习有什么知道或帮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3)你怎样评价他?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这句话出自那部著作?是谁的名言? 《孙子兵法》 孙武

(2) 历史上如何评价他和他的作品?

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5、“秦王扫六合,其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 诗中的“秦王”指的是何人? 秦王嬴政

(2)“秦王扫六合”开始于什么时候?简单叙述一下“扫六合的过程”

公元前230年 先后灭掉了韩 赵 魏 楚 燕 齐

(3)“诸侯尽西来”应是哪一年?尽西来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 结束了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雇哟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6、“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单于攻破之。老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

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力共击之。”上募能通月氏者。……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自《资治通鉴》

(1) 材料中“上募能通月氏者”,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上”指的是何人?招募的能通月氏者又

是何人?

汉武帝 张骞

(2) 结合所学知识“通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达到了目的了吗?

借用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目的

(3) 据材料“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简

述“通使月氏”的过程,谈谈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这次长达13年之久,历尽艰险,

出发时戴有100多人,回来时跟随他的只有1人。学习他要勇于为国家作贡献,勇敢

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 这是谁的话?这句话什么意思?

司马迁,世界上人人都会死,可是有的人死的价值大,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一点价值也

没有,比羽毛还轻。

(2) 作者写的重要历史著作是什么?内容如何?有何影响?

《史记》,《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

世传记体史书的典范,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8、材料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后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材料二:“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1) 材料一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陈胜 大泽乡起义

(2)《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秦的灭亡是“由涉首事也”。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你能从

中学习到什么精神?

这种说法正确,

9、“永嘉世,天下定。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地,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

平且康。”这是在广州河南敦和乡客村出土的砖铭。“永嘉”是西晋末年的年号。

(1) 砖铭中的“天下”、“九州” 泛指什么?

中国

(2) 那时的“江南”“吴地”、“广州” 都是南方哪一个政权管辖的地方?

东晋政权

(3)“康平”、“盛丰”“平康”指的是但是南方社会繁荣景象。说一下出现这种繁盛景象的原因? 自然条件,社会条,、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

10、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王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

之色,万物元也;亦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1) 魏主指的是谁?

北魏孝文帝

(2) 此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是什么?

鲜卑的祖先是黄帝,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历 史 七 年 级 上 复 习 提 纲

植水稻的国家。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炎黄两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妻子嫘祖养蚕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黄帝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

二、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奴隶)

内容: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的义务:①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向天子交纳贡品;③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12 对战双方:晋、楚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添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青铜器(原始社会晚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晚期,而战国是封建社会早期。

一、经济: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让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因而使巴蜀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土地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家。 (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 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

3.

4. 商朝甲骨文上有日、月蚀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5.

6.

7.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定都在咸阳。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恌,东至辽东);开发南疆,修灵渠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末农民战争原因:秦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 207年 汉之争——刘邦建西汉 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 文景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2.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治——“推恩令”: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

2. 率精骑出击匈奴。

3.

4. 对比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具有屈辱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的骚扰问题;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是主动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为西域。

2. 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后,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的良种马以及葡萄、苜蓿、石榴、核桃的植物、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3. 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丝绸之路”。

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1改进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

45

6

7寺院白马寺。佛教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是: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8

9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 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实现统一。316年灭亡

2

3.南方:317

二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三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⑴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⑵西晋以来大规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⑶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⑷南方统治者的支持和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⑴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成农田。⑵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⑶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⑷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439

2河流域的统治,更好地学习和接触汉族先进的文化。

改革措施: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北方安定,经济发展。

七年级历史复习题

一、 问答题

1、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温故知新”。

2、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

(1)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

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

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

他又是残暴的封建皇帝,

(1) 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 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排官吏管理

历史作用:封建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同时实行削蕃政策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军事:北击匈奴,巩固了北部边境

外交: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条件)

(1)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2)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统治

者重视农业,采取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措施(3)劳动力、技术条件:南迁的大批中原人为江

南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6、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迁都洛阳,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

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把皇姓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等

历史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大融合。

二、 材料题

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材料中的“李太守”,“伯禹”分别指的是谁? 李冰 治水有功的大禹

(2)“李太守”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属于哪国人? 战国时期秦国人

(3)李太守对人类的贡献?

( 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解除了闽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后回答:

(1)上面引用的是谁的诗句? 屈原

(2)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

(3)它创造了什么诗歌体裁?其不朽长篇抒情诗是什么? 骚体诗 《离骚》

(4)我们今天的那些习俗和他有关? 过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学而时习乎,不亦乐乎?”

(1) 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孔子

(2) 你还知道在学习方面,他还有那些指导性的名言?对你的学习有什么知道或帮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3)你怎样评价他?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这句话出自那部著作?是谁的名言? 《孙子兵法》 孙武

(2) 历史上如何评价他和他的作品?

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5、“秦王扫六合,其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 诗中的“秦王”指的是何人? 秦王嬴政

(2)“秦王扫六合”开始于什么时候?简单叙述一下“扫六合的过程”

公元前230年 先后灭掉了韩 赵 魏 楚 燕 齐

(3)“诸侯尽西来”应是哪一年?尽西来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 结束了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雇哟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6、“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单于攻破之。老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

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力共击之。”上募能通月氏者。……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自《资治通鉴》

(1) 材料中“上募能通月氏者”,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上”指的是何人?招募的能通月氏者又

是何人?

汉武帝 张骞

(2) 结合所学知识“通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达到了目的了吗?

借用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目的

(3) 据材料“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简

述“通使月氏”的过程,谈谈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这次长达13年之久,历尽艰险,

出发时戴有100多人,回来时跟随他的只有1人。学习他要勇于为国家作贡献,勇敢

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 这是谁的话?这句话什么意思?

司马迁,世界上人人都会死,可是有的人死的价值大,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一点价值也

没有,比羽毛还轻。

(2) 作者写的重要历史著作是什么?内容如何?有何影响?

《史记》,《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

世传记体史书的典范,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8、材料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后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材料二:“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1) 材料一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陈胜 大泽乡起义

(2)《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秦的灭亡是“由涉首事也”。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你能从

中学习到什么精神?

这种说法正确,

9、“永嘉世,天下定。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地,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

平且康。”这是在广州河南敦和乡客村出土的砖铭。“永嘉”是西晋末年的年号。

(1) 砖铭中的“天下”、“九州” 泛指什么?

中国

(2) 那时的“江南”“吴地”、“广州” 都是南方哪一个政权管辖的地方?

东晋政权

(3)“康平”、“盛丰”“平康”指的是但是南方社会繁荣景象。说一下出现这种繁盛景象的原因? 自然条件,社会条,、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

10、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王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

之色,万物元也;亦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1) 魏主指的是谁?

北魏孝文帝

(2) 此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是什么?

鲜卑的祖先是黄帝,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相关文章

  •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总结
  • 马桥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较多.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 ...查看


  • 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
  • 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 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霞 尊敬的各位历史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来自孔集乡一中的一名普通历史老师.首先感谢华老师给我这一次来之不易的发言机会.下面我就简单谈两点 一我平时是怎样教学历史课的. 二关于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远古居民 1.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1)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 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基本特征,但手脚分 ...查看


  •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第二单元复习题 1.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开始的国家.开始的行业.开始的标志.时代特征.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发明者. 3.工业革命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 4.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间.据点.代表人.对英国的影响? 5.印度民族大起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1.第一单元内容列表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3.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2.早期国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 大汶口中晚期原始居民 黄帝尧舜禹(距今约170万年至约公元前2070年) 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 ...查看


  • 2015年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姓名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 ...查看


  •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计划 临近期末了,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九年级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本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九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3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 ...查看


  • 西师版九年级上音乐复习提纲
  • 西师版九年级(上)音乐 复 习 提 纲 一.民族乐器: 月琴:民话弹弦乐器,西南彝族地区又称其为弦子.其音色清脆明亮,多用于独奏. 二.曲艺: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唱,有的以说为主,有的以唱为主. 1.京韵大鼓:说唱音乐的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