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生态屏障

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调研圆满完成

张鸣实

祁连山雪山冰川、草原森林连同所涵养的绿洲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重要的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以下简称生态安全屏障),地理学上的屏障作用为: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北缘,隔断了大陆季风,造就了华夏大地东南湿润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气候格局;生态学上的屏障作用为:祁连山横跨甘青两省,总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中、西段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有大小冰川2859条,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冰储量为800多亿立方米,生成了内陆河、外流河(黄河)和青海湖三大水系,总径流量达到116亿立方米,涵盖了西北3省(区)24个县(市、区)。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涵盖河西五市及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北部,累计长度1940公里,年平均径流量达到7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网状分布的农牧交错带,稳住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阻断了中西亚与我国西部大沙漠的融合串联,避免了沙漠的东移、南下,守护着炎黄子孙的栖息之所,成为了一条横跨三省(区)的西部绿色生态长城,无论气候如何演替、流域如何消长、多少西域古国如何泯灭在黄沙之中,而生态安全屏障凭借系统巨大的生态缓冲容量,发挥超群的修复功能,应对生态危机,护佑河西仍至华夏文明。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急剧膨胀,传统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安全屏障出现了经济安全、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悖论。目前,生态安全屏障的状况令人堪忧,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在加剧,保护与治理处于一个窗口期。为促进张掖生态安屏障战略的实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积极谏言献策,按照市委统战部安部长的安排部署,九三学社张掖市委员会组织本社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对生态综合体及生态安全屏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了生态保护治理进程。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生态退化,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发表关于祁连山及冰川保护的重要讲话。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最近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构建

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在我市实施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综合治理的成效已开始显现。随着国家西部生态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规划》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有望近期获批和实施。

二是转变方式,优化了生态保护治理环境。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率先把我省整体列为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启了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加快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步伐,积极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张掖市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和农副产品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张掖市立足构建立体交通枢纽,打造西部物流之都,把发展通道经济当作实现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加快滨河新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旅游经济,加快融合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大力发展仓储、包装、货物配送等运输服务业,建成欧亚大陆桥与甘青藏蒙新五省连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是明确定位,促进了生态治理整体推进。张掖市把区域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建设好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相继命名,黑河流域湿地正在申报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实施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一大批生态治理项目,完成退牧还草1000多万亩、退耕还林20多万亩、封山(滩)育林150多万亩。加强黑河湿地保护和流域污染源治理工作,疏通湿地水系、关停污染企业。加大小流域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填埋尾矿、栽植树木、补播牧草。大力推进生态张掖建设,使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扼制。

四是多方呼吁,确立了生态安全屏障地位。为了将生态安全屏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省、市整体谋划、统一行动、强势推进。张掖市在兰举办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规划研讨会,近期又成功举办了绿洲论坛,极大提升了河西绿洲的生态和经济重要地位。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调研,陈克恭书记专门听取和部署两会建议、提案工作,创新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建议和提案。今年全国人代会上,甘肃代表团将《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号建议提交;温家宝总

理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时,安国锋代表就祁连山、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向温家宝总理作了汇报。全省“两会”期间,王开堂委员、张鸣实委员分别做了《加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和《保护与恢复祁连山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科学发展》的大会发言。张鸣实委员的《关于实施保护与恢复黑河流域湿地项目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国务委员马凯作了重要批示。通过省、市强有力的争取,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地位最终得到国家的确立。

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气候变暖,节律失调,生态脆性增加。近50年河西平均气温上升了1.4℃,造成了雪山冰川加速融化,水循环处于严重的负平衡。近10年来,雪线以年均2米速度上升,永久性雪山冰川面积减少125.5平方公里,减少30%,祁连山今年雪线预计会上升到4900米以上,河西标志性的景观“祁连山顶雪”将会隐身。根据气候变暖的趋势预测,20年后河西平均气温还将上升1-2℃,三大内陆河源头区极有可能从湿地、高山草甸草原蜕变为荒漠草原,永久性雪山冰川将会消失,三大内陆河径流量会减少30-40%。

二是生态透支,系统缺损,屏障功能退化。农业生产转型慢,河西人口从汉朝35万人增加到目前500万人,增加了27倍,耕地相对应地增加了30倍。70年代大规模建库蓄水、开荒造田、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3-5米,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民勤县累积超采30亿立方米,形成近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不断扩大,节水技术普及率低,水资源透支严重,支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流域中、下游湿地分别减少30%和61%,天然植被大量枯死,天然绿洲萎缩24%,沙化面积逐年递增15%,沙尘暴等极端气候灾害次数、频度、强度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0年4月24日的河西沙尘暴就造成7亿多元经济损失。传统放牧的生产方式,使草原的超载率达到30-40%以上,使草原“三化”、虫鼠害危害面积达到45%和35%,按目前草地生产模式,1元的产出将带来15元的生态流失。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没有建立,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形不成产业集群,靠原矿产品销售比重大,每产出1吨金属矿,就会产生约3-2000吨废弃物,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缺失,治标不治本,治理作用难以发挥。重点生态区,投资者不受益,受益者不投资,如肃南县800多名林业职工的年工资支出就达160

0多万元,占到肃南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财政负担沉重。《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规定:“建立保护区水源涵养林补偿制度,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益地区征收的水资源费的总额中提取3%,作为水资源补偿费”,这一规定至今未能得到落实。生态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管护国家补助标准低,基层林场、群众隐性负担重,生态建设缺乏动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治理超载过牧,缺少应有的生态补偿政策而难以实施。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生态保护能力弱,保护治理缺乏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祁连山“三通”(通路、通电、通讯)等问题突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少防火通道、瞭望塔、隔离带,火险等级久高不下。林业水利设施缺乏,造林成活率低。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没有机防设施,病虫害扩散加剧。人工增雨雪没有基地,作业区小,人影作用不大。重点河道治理滞后,水土流失严重。

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国家、省上应加快建立河西生态综合体生态试验区,建立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预警、防护体系,提高抗御生态风险能力。加大对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防火通道、瞭望塔、隔离带。将森林、草原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纳入国家防灾减灾规划,增加疫病、虫鼠害普查、监测预报、防治等方面的专项经费,恢复飞机灭蝗、灭虫。完善祁连山腹地公路网络,逐步解决山区通路、通电、通讯等问题。加大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人工造林和人工种草的成活率。加快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完善人影设施、设备,建立人工增雨(雪)基地和网络,将人影专项经费列入中央、省级财政预算,提高人影的规模、能力和水平,从空中为祁连山补水,恢复雪山冰川。

二是调结构转方式,和谐保护利用关系。国家应细化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河西弯道超越战略,制定更加特殊的扶持政策,组合重大项目群,支持河西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河西发展的突出位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新知识经济和新型产业经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制

种、制药等新型产业,减少三废排放放量,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张掖市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以“宜居宜游”和“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农业型用水结构向工业、城市型用水结构转变。在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上,引入虚拟水交易、转换和平衡的理念,以水定产,发挥水资源的效益。调低生产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严禁开荒超采地下水,对骆驼城、明花等乡的生态重点区湿地适时补水,增加地下水位,扼制植被退化。农业灌溉用水久高不下,造成了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目标的冲突,农业必须进行第二次创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现代设施农业,落实结构节水、制度节水、科技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等民间用水组织的作用,改革水价形成体制,实行阶梯水价,把水价补贴合并到粮食等直补中去,改水价暗补为明补。普及配方施肥、沼气等实用技术,防止农业对水体污染。大力实施核心区牧民生态易地搬迁和缓冲、实验区农牧民转移等工程,培育后续产业,引导农牧民向山(滩)外转移,把农牧民“生态换生活”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生态富生活”的生产经营方式。

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国家应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赔偿,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有偿”的原则,加快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条例》,落实下游对上游、受益区对受损区和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政策,通过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补偿等方式,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积极参与生态重建行动。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扩面提标,将天然林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实行每亩每年16元的补助标准,荒山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800元。推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对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农牧户,根据已减少的牲畜头数实行生产性补助;将禁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6元,同时建立草原的禁牧、休牧常态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改革水权制度,建立水资源市场,实现水资源产权、使用权拍卖交易,开征流域水资源使用补偿费,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保护建设基金。

四是关注民生,统筹生态生活。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离不开人民群众,其根本目的是造福于人民群众。国家、省上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权重中求出一个最大公约数,既要考虑到生态的承载力,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的承受力。生态环境是可再生的生产力,属循环经济,因此生态建设的投入也要与经济建设的投入同步增加,国家、省上要加快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逐步将祁连山保护区农牧民转换为国家供薪的生态管护人员,真正实现退得下、封的住、管的好、见成效、能致富、不反弹。

五是强化监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大生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不断提高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到岗。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执法的合力。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法加强对水、矿产等开发的环境监管,加大生态保护的执法力度,恪守生态底线,刹住违法、违规开发资源的活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调研圆满完成

张鸣实

祁连山雪山冰川、草原森林连同所涵养的绿洲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重要的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以下简称生态安全屏障),地理学上的屏障作用为: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北缘,隔断了大陆季风,造就了华夏大地东南湿润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气候格局;生态学上的屏障作用为:祁连山横跨甘青两省,总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中、西段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有大小冰川2859条,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冰储量为800多亿立方米,生成了内陆河、外流河(黄河)和青海湖三大水系,总径流量达到116亿立方米,涵盖了西北3省(区)24个县(市、区)。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涵盖河西五市及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北部,累计长度1940公里,年平均径流量达到7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网状分布的农牧交错带,稳住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阻断了中西亚与我国西部大沙漠的融合串联,避免了沙漠的东移、南下,守护着炎黄子孙的栖息之所,成为了一条横跨三省(区)的西部绿色生态长城,无论气候如何演替、流域如何消长、多少西域古国如何泯灭在黄沙之中,而生态安全屏障凭借系统巨大的生态缓冲容量,发挥超群的修复功能,应对生态危机,护佑河西仍至华夏文明。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急剧膨胀,传统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安全屏障出现了经济安全、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悖论。目前,生态安全屏障的状况令人堪忧,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在加剧,保护与治理处于一个窗口期。为促进张掖生态安屏障战略的实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积极谏言献策,按照市委统战部安部长的安排部署,九三学社张掖市委员会组织本社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对生态综合体及生态安全屏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了生态保护治理进程。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生态退化,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发表关于祁连山及冰川保护的重要讲话。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最近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构建

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在我市实施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综合治理的成效已开始显现。随着国家西部生态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规划》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有望近期获批和实施。

二是转变方式,优化了生态保护治理环境。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率先把我省整体列为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启了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加快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步伐,积极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张掖市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和农副产品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张掖市立足构建立体交通枢纽,打造西部物流之都,把发展通道经济当作实现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加快滨河新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旅游经济,加快融合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大力发展仓储、包装、货物配送等运输服务业,建成欧亚大陆桥与甘青藏蒙新五省连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是明确定位,促进了生态治理整体推进。张掖市把区域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建设好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相继命名,黑河流域湿地正在申报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实施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一大批生态治理项目,完成退牧还草1000多万亩、退耕还林20多万亩、封山(滩)育林150多万亩。加强黑河湿地保护和流域污染源治理工作,疏通湿地水系、关停污染企业。加大小流域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填埋尾矿、栽植树木、补播牧草。大力推进生态张掖建设,使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扼制。

四是多方呼吁,确立了生态安全屏障地位。为了将生态安全屏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省、市整体谋划、统一行动、强势推进。张掖市在兰举办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规划研讨会,近期又成功举办了绿洲论坛,极大提升了河西绿洲的生态和经济重要地位。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调研,陈克恭书记专门听取和部署两会建议、提案工作,创新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建议和提案。今年全国人代会上,甘肃代表团将《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号建议提交;温家宝总

理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时,安国锋代表就祁连山、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向温家宝总理作了汇报。全省“两会”期间,王开堂委员、张鸣实委员分别做了《加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和《保护与恢复祁连山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科学发展》的大会发言。张鸣实委员的《关于实施保护与恢复黑河流域湿地项目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国务委员马凯作了重要批示。通过省、市强有力的争取,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地位最终得到国家的确立。

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气候变暖,节律失调,生态脆性增加。近50年河西平均气温上升了1.4℃,造成了雪山冰川加速融化,水循环处于严重的负平衡。近10年来,雪线以年均2米速度上升,永久性雪山冰川面积减少125.5平方公里,减少30%,祁连山今年雪线预计会上升到4900米以上,河西标志性的景观“祁连山顶雪”将会隐身。根据气候变暖的趋势预测,20年后河西平均气温还将上升1-2℃,三大内陆河源头区极有可能从湿地、高山草甸草原蜕变为荒漠草原,永久性雪山冰川将会消失,三大内陆河径流量会减少30-40%。

二是生态透支,系统缺损,屏障功能退化。农业生产转型慢,河西人口从汉朝35万人增加到目前500万人,增加了27倍,耕地相对应地增加了30倍。70年代大规模建库蓄水、开荒造田、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3-5米,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民勤县累积超采30亿立方米,形成近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不断扩大,节水技术普及率低,水资源透支严重,支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流域中、下游湿地分别减少30%和61%,天然植被大量枯死,天然绿洲萎缩24%,沙化面积逐年递增15%,沙尘暴等极端气候灾害次数、频度、强度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0年4月24日的河西沙尘暴就造成7亿多元经济损失。传统放牧的生产方式,使草原的超载率达到30-40%以上,使草原“三化”、虫鼠害危害面积达到45%和35%,按目前草地生产模式,1元的产出将带来15元的生态流失。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没有建立,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形不成产业集群,靠原矿产品销售比重大,每产出1吨金属矿,就会产生约3-2000吨废弃物,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缺失,治标不治本,治理作用难以发挥。重点生态区,投资者不受益,受益者不投资,如肃南县800多名林业职工的年工资支出就达160

0多万元,占到肃南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财政负担沉重。《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规定:“建立保护区水源涵养林补偿制度,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益地区征收的水资源费的总额中提取3%,作为水资源补偿费”,这一规定至今未能得到落实。生态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管护国家补助标准低,基层林场、群众隐性负担重,生态建设缺乏动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治理超载过牧,缺少应有的生态补偿政策而难以实施。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生态保护能力弱,保护治理缺乏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祁连山“三通”(通路、通电、通讯)等问题突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少防火通道、瞭望塔、隔离带,火险等级久高不下。林业水利设施缺乏,造林成活率低。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没有机防设施,病虫害扩散加剧。人工增雨雪没有基地,作业区小,人影作用不大。重点河道治理滞后,水土流失严重。

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国家、省上应加快建立河西生态综合体生态试验区,建立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预警、防护体系,提高抗御生态风险能力。加大对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防火通道、瞭望塔、隔离带。将森林、草原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纳入国家防灾减灾规划,增加疫病、虫鼠害普查、监测预报、防治等方面的专项经费,恢复飞机灭蝗、灭虫。完善祁连山腹地公路网络,逐步解决山区通路、通电、通讯等问题。加大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人工造林和人工种草的成活率。加快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完善人影设施、设备,建立人工增雨(雪)基地和网络,将人影专项经费列入中央、省级财政预算,提高人影的规模、能力和水平,从空中为祁连山补水,恢复雪山冰川。

二是调结构转方式,和谐保护利用关系。国家应细化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河西弯道超越战略,制定更加特殊的扶持政策,组合重大项目群,支持河西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河西发展的突出位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新知识经济和新型产业经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制

种、制药等新型产业,减少三废排放放量,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张掖市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以“宜居宜游”和“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农业型用水结构向工业、城市型用水结构转变。在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上,引入虚拟水交易、转换和平衡的理念,以水定产,发挥水资源的效益。调低生产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严禁开荒超采地下水,对骆驼城、明花等乡的生态重点区湿地适时补水,增加地下水位,扼制植被退化。农业灌溉用水久高不下,造成了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目标的冲突,农业必须进行第二次创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现代设施农业,落实结构节水、制度节水、科技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等民间用水组织的作用,改革水价形成体制,实行阶梯水价,把水价补贴合并到粮食等直补中去,改水价暗补为明补。普及配方施肥、沼气等实用技术,防止农业对水体污染。大力实施核心区牧民生态易地搬迁和缓冲、实验区农牧民转移等工程,培育后续产业,引导农牧民向山(滩)外转移,把农牧民“生态换生活”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生态富生活”的生产经营方式。

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国家应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赔偿,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有偿”的原则,加快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条例》,落实下游对上游、受益区对受损区和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政策,通过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补偿等方式,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积极参与生态重建行动。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扩面提标,将天然林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实行每亩每年16元的补助标准,荒山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800元。推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对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农牧户,根据已减少的牲畜头数实行生产性补助;将禁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6元,同时建立草原的禁牧、休牧常态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改革水权制度,建立水资源市场,实现水资源产权、使用权拍卖交易,开征流域水资源使用补偿费,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保护建设基金。

四是关注民生,统筹生态生活。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离不开人民群众,其根本目的是造福于人民群众。国家、省上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权重中求出一个最大公约数,既要考虑到生态的承载力,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的承受力。生态环境是可再生的生产力,属循环经济,因此生态建设的投入也要与经济建设的投入同步增加,国家、省上要加快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逐步将祁连山保护区农牧民转换为国家供薪的生态管护人员,真正实现退得下、封的住、管的好、见成效、能致富、不反弹。

五是强化监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大生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不断提高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到岗。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执法的合力。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法加强对水、矿产等开发的环境监管,加大生态保护的执法力度,恪守生态底线,刹住违法、违规开发资源的活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相关文章

  • 祁连山冻土层18年减少24厘米
  • 摘要:祁连山的生态监测获得科学结果:祁连山的冻土厚度最近18年减少了24厘米.但近年来,国家和甘肃省都加强了祁连山区的生态保护,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在祁连山的冻土层里,还发现了"可燃冰". 祁连山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 ...查看


  • 党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和捍卫发言材料
  • 党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和捍卫发言材料 今天,我们专题召开市委常委(扩大) 会议,主要目的是迅速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尽快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查看


  •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二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重大成就 第二节主要问题 第三节战略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节指导思想 第五节基本原则 ...查看


  • 中国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 1. 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 答:.中国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中国北部荒漠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常年干燥少雨,经常被高气压控制②地势低洼,大陆性强,增温快③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进入. 美国① ...查看


  • 2013年全国三北站(局)长会议潘迎珍局长讲话
  • 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 努力开创三北五期工程建设新局面 ──在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潘 迎 珍 (2013年1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 ...查看


  • 沙漠的成因
  • 沙漠的成因 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 的开发经营活动,原有的脆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土地沙漠化及其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威胁人类 ...查看


  •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 项目建设必要性 1.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总体规划的需要 张掖市位于西北典型内陆河--黑河流域的中游,南枕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依绵延几千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狭长独特的地域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动植物疫病防控屏障:黑河贯穿全境,为典 ...查看


  •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目 录 综合说明 ...................................................................... 2 1基本情况 .... ...查看


  • 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31卷第4期水土保持通报 Vol. 31, No. 4 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空间分布特征 李双权1, 苏德毕力格2,3, 哈斯1, 马广文2,4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100875;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1 ...查看


热门内容